植物栽培与养护。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药用植物茴香的栽培》,希望您喜欢!

茴香伞形科1--2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有香味,是常用调味品和重要药材。果实入药有驱风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功效。嫩茎叶是特色蔬菜。花蜜丰富,是重要的蜜源植物。茴香属直根系喜钾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叶细丝状,抗干旱,耐盐碱,喜高温强光,怕阴雨,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河西走廊及北方少雨干旱的富钾土壤栽培种植,甘肃省黄花农场年产茴香300--400吨,色鲜味浓,质量上乘,深受客户欢迎,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茴香根系强大,抗旱怕涝,应选择土层深厚,盐脱良好。通透性强,排水好的沙壤或轻沙壤土种植,前作以大麦、小麦、瓜类、豆类等为宜,忌重茬连作,前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平整,灌足底墒水。茴香种子小,发芽后的幼苗顶土力弱,应精细整地,一般早春三月土壤解冻后及时耕翻平整,铲高垫低,达到细碎松软,平整如镜,以备待播。

2、施足基肥。茴香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喜磷钾肥,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播前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千克、稀土磷肥5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6千克,均匀混施于土壤10厘米深处做底肥。

3、土壤处理。3月中旬结合整地,每亩用100厘米氟乐灵或地乐胺乳油兑水30千克,在无风天均匀喷施于地表,及时耙地,使土药均匀混合,耙地深度6--8厘米,耙地后及时耥平地表,保墒待播。

4、适期早播。选择籽粒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种子,进行人工精选,除去杂物,并于播种前用辛硫磷拌种待播。河西地区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宜,每亩用3千克精选处理的种子,行距30--40厘米,株距12--15厘米穴播,每穴播10粒左右种子,也可机械条播,播深2厘米左右,播后拂平地表。

5、松土除草。茴香幼苗顶土力弱,苗期生长缓慢,出苗前后要及时破除板结,助苗出土,待幼苗出土显行后及时除草放苗,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疏松干净,以利生长发育。

6、间苗定苗。待茴香长出2--3片真叶,苗高4--5厘米时即可间苗,株距12--15厘米,每穴留苗2--3株,4--5片真叶苗高6--8厘米时定苗,每穴留苗1株,亩保苗1.20--1.50万株为宜,间苗要早,定苗要狠,禁留双苗,以利形成壮苗。

7、合理施肥。结合灌水,在1--2水时视苗情亩追施尿素8--10千克,开花灌浆期坚持叶面追肥,喷施磷二钾等3--4次。

8、适时灌水。苗期应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徒长倒伏,开花期勤灌浅灌,促进花期一致,结实集中,及早成熟,后期要控制灌水,防止贪青晚熟。一般头水在抽苔后开花初期灌溉,盛花期灌二水,灌浆期灌三水,防止田间积水,全生育期灌水3--4次。

9、防治害虫。茴香生长期易发生蚜虫危害,可用抗蚜威,氧乐菊酯,敌杀死等30--40克兑水30--40千克在早晚喷雾防治。

10、适时收获。茴香属无限花序,花期较长,籽粒成熟不一致,应采取分次采收,即一级分枝花序成熟时先剪收1次,二级花序成熟后全面收获,一般在9月下旬收割。收割后及时拉运到晒场上,放置于通风处阴干,防止雨淋和曝晒造成籽粒变色,植株干透后及时脱粒扬筛干净入库待售。

延伸阅读

最全药用植物大全 药用植物种植技巧养护知识


导读:最全药用植物大全,药用植物知识全知道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lsch.

(英)Liquorice,LicoriceRoot

别名甜草根、密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lsch.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化学成分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钾、钙盐。尚含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neoisoiiquiritin)等。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白芨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

(英)CommonBletillahTuber

[别名]白鸡儿头、白根、山田鸡。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叶4~5片,狭矩圆形或披针形,基部下延成鞘,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红色;萼片狭矩圆形,与花瓣近等长,长2.8~3cm,唇瓣白色或具紫脉,先端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褶片,侧裂片合抱蕊柱;蕊柱两侧有窄翅,柱头顶端有1雄蕊;子房下位,扭曲。蒴果圆柱形,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

[采制]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性状]块茎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部有突起的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有粘性。

[化学成分]含白及胶(为粘液质)和挥发油。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涩。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吐血、溃疡病出血。

杜肿EucommiaulmoidesOliv.

(英)EucommiaBark

[别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树皮、叶、果折断后有银白色细丝。树皮灰色,小枝淡褐色或黄褐色,有皮孔,髓片状。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脉上有毛。花单性,异株,无花被,先叶开放,单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丝极短;雌花子房狭长,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扁薄,狭椭圆形,长约3.5cm。花期3~5月,果期7~9月。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主产四川、陕西、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甘肃、湖南、广西亦产。

[采制]4~6月剥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药用植物红花的栽培养护与管理


红花,别名草红花,红蓝花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以花供药用,有活血通经、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红花籽含油率2030%。用其加工的红花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主产地有新疆、河南、河北、安徽、四川等省区。

一、生长习性:红花喜温暖稍干燥的气候。较耐旱、耐寒、怕高温潮湿气候。怕涝,喜阳光充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好。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播种:红花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有秋播和春播。南方宜秋播,北方宜春播。播时用耧将种子均匀的播入整好的畦面上(采用宽窄行),或按行株距4015厘米点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每穴放种子35粒。浇水保墒,以利成活。每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

四、田间管理:红花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花雷期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红花实蝇用甲胺磷预防。干旱天气常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苗高10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每穴留壮苗12株。现蕾时追肥一次:每亩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炭疽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液或80%炭疽镁800倍液喷雾防治。枯萎病,用50%多菌灵4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鳞配毒饵诱杀。

观赏型药用植物——吊竹梅


吊竹梅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花叶竹壳菜、水竹草、紫背鸭跖草。吊竹梅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的功能,可用于肺结核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菌痢、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崩漏、白带、瘭疽、毒蛇咬伤等症的治疗。

一、形态特性

吊竹梅株高50厘米左右。茎基部匍匐,上部斜生,分枝力特强,节间长5~7厘米,节上易生根。茎圆形,紫红色带细绿条纹,稍肉质,无毛或有疏毛。叶无柄,单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叶长3~8.5厘米,叶宽1.5~3.5厘米,边缘全缘,先端短尖,基部鞘状,鞘的顶部和基部均有疏毛,叶面紫绿色夹杂银白色,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背面紫红色。花粉红色,数朵聚生于2枚苞片内;苞片顶生,折叠生;萼片3片,合生成一圆柱状的管;花瓣3片,合生成一纤弱的管,长约1厘米,长于花萼;雄蕊6枚,等长。蒴果。

二、生长习性及分布

吊竹梅喜湿、耐阴、耐热、耐旱,生长温度为15~35℃,适温20~30℃,低于15℃生长缓慢,低于10℃停止生长。最适宜于肥沃的沙质土壤。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年均温度18~23℃的地区。

三、栽培要点

吊竹梅除作药用植物种植外,还可作园林美化观赏花卉品种种植,也可作阳台或室内盆景栽培,盆景栽培的营养土可选用土质肥沃未污染的垃圾土。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采用扦插繁殖,插条长10~15厘米,一般每盆插1~3条插穗,插后适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在生长期间每隔15~20天施一次腐熟液肥,满足植株所需营养。根据个人爱好进行整形。吊竹梅在生长期间很少有病虫害发生,一般不需防治病虫。药用全年可采,全草入药,鲜用或晒干均可。

果实类药用植物施肥技术


枸杞、山茱萸、吴茱萸、乌梅、银杏、酸枣、酸橙、无花果等果实类多年生药用植物,以果实为收获对象,其生命周期很长,结果经济年限为20~50年,1年之中的生长、开花、结实期达6~8个月之久。因此,为在生产中获得稳产高产,就必须经常、及时地施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肥料,以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药用果树施肥有土壤施肥和根外施肥两种,给果树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

营养元素的搭配

药用果树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有十多种,施肥时可以参照当地果园的施肥方法或经过田间试验后采用适当的肥料配方进行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少许复合肥或果树专用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补充硼、锌、锰、铁等微量元素,以满足树体生长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混合施肥所获得药材的产量比单一施肥者要高。

施肥量

药用果树的施肥量与树种、品种和土壤条件等有关,枸杞、山茱萸、银杏等果树需肥量比较大,山地和沙地等土层瘠薄或盛果期的果树可适当多施。一般来说,以农家肥为主的基肥每株每次应不少于50kg,追施尿素时,小树少施、大树多施,幼树每株每次0.2kg,成年结果树可追施0.5kg左右。

施肥时期

基肥可在冬季结合深耕改土进行,此时施基肥,一方面可在寒冬对植株起一定的保温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使基肥在春季植株开始吸收之前充分腐熟,并且秋末冬初植株进入休眠期,树液停止流动,对植株根系的伤害较小。追肥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成年结果树每年需追肥2~4次:

花前追肥药用果树花期正值营养分配期(以生殖器官为中心),对氮肥比较敏感,追施氮肥可以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

花后追肥幼果在迅速生长期需要氮肥,如果花前肥追施过多则可以少施或不施。

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期追肥花芽在果实膨大期开始分化,此次追肥既可保证当年产量,又可克服大小年结果的作用,为来年生产打好基础。此次追施氮磷钾肥比例以1:0.5:0.5为宜。

果实生长后期追肥药用果树经过结果后,消耗了大量营养,这次追肥尤为重要,可使树体营养水平得到恢复,增强抗生,安全越冬。

施肥方法

在施肥过程中,各种方法更换进行,使肥效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使各个方向的根系都获得养分,从而促进树势生长和树冠结实均匀:

全园施肥矮化密植的药用果树可将肥料直接撒布在全园范围内,然后再翻入土壤中。这样可以引根深入土层,促进幼树形成强大的根系和多量的须根,加强吸肥水能力。

灌溉式施肥利用渠道或管道将肥料输送到药园进行灌溉施肥。

条沟施肥在果树行间开挖一条深和宽各20~40cm的环形沟,施入基肥后覆土盖肥防止水土流失,此法多用于幼树冬季扩塘施肥。

穴施在树冠外沿滴水线下挖4~8个深40cm左右的穴,施入追肥后填平。

根外追肥果树地上部器官也能吸收养分,其中嫩梢嫩叶吸收能力最强,其次为幼果、成熟叶和老枝干等,鉴于这个原理,果树栽植常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来弥补根际施肥的不足。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利用喷雾的方法将肥料的溶液喷洒在果树叶面上。根外追肥肥效快,用量省,主要用于小老树或老衰树,以抢救树势,恢复活力;或者由于结果过多,暂时脱肥,以加速补给养分;或者由于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或者出于保果壮果等目的。该法多用于氮肥和硼、锌、锰、铁等微肥的追施,其浓度为: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1%、过磷酸钙浸出液1%~3%、硼砂0.05%~0.1%、硫酸锌0.1%~0.6%、硫酸镁2%~3%、50ppm赤霉素等。

药用植物半夏的种植养护技术


半夏(学名: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块茎能在地里自然越冬,耐荫,生长适应性较强,在山坡、丘陵、平地均可栽培,也可与木本药材和柑桔、脐橙、桃、梨、枣、苹果、葡萄等果树及玉米、小麦、油菜、棉花、大豆等高秆作物套种,以沙质土或红壤土种植最佳,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春季2~4月份均可播种,用鲜块茎直播,品种选用柳叶型三叶半夏为佳。播前将地翻耕一次,结合翻耕每亩地施入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作底肥,然后整平耙细,做畦,畦宽1.3米,畦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半夏块茎一般采用条播法,在畦面上开横沟,沟距20~25厘米,沟宽6~8厘米,然后按株距10~15厘米在每条沟内排列块茎,芽头向上,栽后盖土,以不见块茎为宜。栽后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田间管理

1.除草:在幼苗未封行前,要及时除草,中耕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以免伤根。因为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厘米的表土层,所以中耕宜浅不宜深。除草也可使用化学除草剂:在半夏块茎栽种后出芽前喷洒乙草胺可防止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在半夏生长期,如果杂草较多,可用稳杀特或8%高效盖草能除草剂防除。

2.施肥:在苗高20厘米时,每亩可用10公斤尿素对水1000公斤(或稀薄人畜粪水)泼浇于土表,以促进植株生长,加快块茎膨大,有利增产。

3.摘除花蕾:半夏生长期植株会出现抽薹开花现象,消耗养分,因此,除留种外,要及时分批摘除花蕾,使养分集中到地下块茎,提高块茎产量。

采挖

半夏春季播种可当年秋冬季采挖。当茎叶枯萎变黄后,选晴天小心挖起块茎,抖去泥沙,放入筐内。拿回后将鲜块茎按大小分开,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可留作种,用湿细沙混合贮藏保管;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块茎去皮晒干即成商品。

药用植物夹竹桃褐斑病


夹竹桃学名NeriumindicumMill.属夹竹桃科木本植物。以叶、花入药;有毒。具强心利尿、祛痰杀虫之功效。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轮纹。后期中央退为白色,边缘红褐色较宽。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可长出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CercosporaneriellaSacc.称欧夹竹桃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深褐色,大小25一125m。分生孢子梗色浅,粗细不匀,聚集成束状,具隔膜0一3个,不分枝,顶端生有小型孢子痕,大小5―353―5(m)。分生孢子圆筒形,具1―5个隔膜,大小15―503―5(m)。此外,C.nerii-indiciYaman称夹竹桃尾孢,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或随落叶留在土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夹竹桃上,萌发的孢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3―7月发生,苗木生长过密或细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管理,不宜栽植过密,清除病叶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药用植物茴香的栽培》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与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