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培育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科学家培育可发光植物 具市场开发潜力》,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一个可持续发光植物的商业开发项目引起了众多企业赞助者的兴趣。据悉,该项目的特别之处就是通过生物发光技术,让植物持续发光。

该技术的研发团队介绍称,他们研究这一技术的一个目标就是:在未来用可持续发光的植物作路灯照明,并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其他的商业领域,如种植业、花卉园艺。

据科学家介绍,他们使用一种荧光素酶,这种酶普遍存在于萤火虫和一些发光的真菌之上。科研人员把这种荧光素酶的基因移植到其他的植物上,目前科学家正在将该荧光素酶基移植到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上,并持续观察这种植物的DNA结构变化。

据悉,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将能发光的拟南芥的种子培育了出来,并且已编制好了DNA序列,接下来科学家将会对这种DNA序列进行打印,并最终移植到其他植物之上。科学家下一步希望使玫瑰发光,从而能使这种技术更有商业价值。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教授乔治是这一项目的赞助人之一,他认为这种生物技术将能为持续照明带来更多的灵感。

据报道,如果该技术获得企业赞助,将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但该技术的风险目前还无法评估,有科学家担心含有这种基因的植物会出现生物变异。

小编推荐

科学家破译植物开花时间的秘密 植物的调控机制


植物为什么会在不同季节开花?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其秘密在于一种核糖核酸(RNA)起到了调控作用。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英国约翰英尼斯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这种核糖核酸名为COOLAIR,是一种反义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曾被认为没有功用,现在科学家发现它能发挥很多重要的功能,比如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质沉默等。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其自身被调控的机理。

研究人员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筛选和基因克隆等手段,发现COOLAIR受到一种叫做R环的特殊结构的影响。R环是由一条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杂合链以及一条单链DNA所形成的特殊基因组结构,一般在基因表达转录核糖核酸时可以形成瞬时的R环,但很快会被去除。

该研究第一作者孙前文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COOLAIR作为一种反义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可以影响拟南芥的开花时间。而他们观察发现,R环能够通过抑制COOLAIR发挥作用,从而让拟南芥提前开花。

孙前文说,虽然他们以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但他们发现的调控机制存在普遍性,可为相应的研究领域提供借鉴,包括反义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功能、癌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等研究。

高原植物能预测季风? 科学家可没这么说


高山嵩草

事实上,一些媒体关于我们研究的报道措辞是有问题的。3月1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罗天祥教授向科技日报透露。

近日,罗天祥课题组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高寒草甸优势植物返青物候感应季风雨来临时间的研究成果,引发多家媒体关注,但有些报道存在偏差。

研究对象与沼泽无关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研究发现,在西藏高山上的一些主要草类,比如沼泽莎草,能预测印度季风的到来,在季风到来前,它们会展开叶片。

这项课题的负责人罗天祥教授告诉科技日报:之前的媒体报道的中用到的名词并不谨慎。我们研究的不是沼泽莎草。罗教授解释道,他们的研究对象并不包含沼泽,而主要是在高原中东部海拔32005600米广泛分布的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如高山嵩草、丝颖针茅、羊茅、垂穗披碱草等物种。另外,这些植物展叶期一般出现在第一场季风雨后而不是之前。

罗天祥课题组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唐艳鸿研究员合作,在西藏当雄县开展了长达七年的海拔梯度定位观测,收集了7个海拔(44005200米)从2007年到2013年的观测数据。此外,他们还分析了青藏高原其他两个科学监测站二十多年来的监测数据,来验证他们这项关于生物物候适应的发现。物候是指生物适应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节律,一般认为主要受温度条件的控制,常用来指示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国内外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植物物候受到一种内在的、适应昼夜长度季节变化的复杂生物钟系统的调控。

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程中,高原地区很多植物在寒冷干燥的冬天停止地上生长,叶片枯黄,地下部分进入休眠状态。而在季风带来的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逐渐展开叶子。雨季开始的时间和降雨量影响高寒草地展叶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在青藏高原分布最为普遍的高山嵩草,展叶期可能已经进化适应了雨热同期的印度季风气候效应。

印度洋季风的爆发时间一般出现在5月底到6月底,这时高原气温已经普遍高于0℃。季风到来时,带来大量降雨,有利于草甸植物的生长。罗天祥解释说,为避免春季低温和干旱同时影响,通过感应季风雨来临来确定生长开始时间,显然是一种最保险的适应方式。

研究显示,受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印度季风水汽主要沿高原东南部的河流大峡谷输送到高原内部,因此高原不同地区雨季开始时间取决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存在

很大的时空变化。相应地,青藏高原嵩草草甸主要沿这些水汽通道呈扇型分布格局,其返青物候和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格局与雨季开始时间的变化一致。

偶然读到的论文带来灵感

这一研究发现是具有偶然性的。罗教授表示,关于青藏高原过去30年气温普遍升高,并且升温速度远高于全球,但是,遥感数据显示,草地植被的返青期则表现为推迟、提前、没有变化等不同趋势。

他和他的学生李瑞成博士在分析当雄观测数据时,试图理解气候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但是这成了这个课题的瓶颈,即有关展叶期调控因子和机制仍不清楚,而这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他们虽然花了很长时间尝试各种其他气候因子,但仍然无法解释。后来他无意中读到德国学者托马斯莫格博士等人在NatureClimateChange刚发表的有关冰川变化的研究论文时受到启发。该论文中提供的印度季风爆发时间的年际变化与他们观测到的优势物种返青期变化相近。他联系到托马斯莫格博士。

托马斯很兴奋,他提供了各种季风指数并通过email和我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罗教授说道。

植被感应尚不能预测天气

罗天祥表示,高原植物的这些变化只是对季风气候的一种感应。而若想通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的物候感应来预测天气,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是很难成功的。他解释说:我们的研究并不能表明高原植物可以对天气进行预测。毕竟,这涉及到短时间内对于气象变化的精确预知。而这些必然涉及到高原植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基因信号的解译。他表示,要想用植物的物候感应来预测气候变化现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新现象的发现,虽然不能预报天气,但是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寒草甸的扇型分布格局提供了气候方面的成因依据,并为理解季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范围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这也为理解季风气候变化下物候变化将如何影响物种分布提供了新的依据。

罗教授表示,他们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检验高原的其他物种对印度洋季风是否有相似的反应、观察其他区域内植被受到季风影响时是否具有相似特征,以及研究如何通过生物对于环境的反应来判断气候走向。

科学家发现动植物的“杂交体”海葵现类似植物特征


海葵看上去颇似独特的水下植物,但长期以来被归类为掠食性动物。从基因角度来讲,它们的基因组结构类似于人类基因,是一种半植物半动物的生物,同时,它们还呈现出类似植物的特征。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进化生物学家认为,海葵基因包含的元素类似于果蝇和其它动物,暗示着这种基因调控类型存在于大约6亿年前,其历史可追溯至苍蝇、海葵、人类的共同祖先物种。

然而该项研究负责人维也纳大学发展生物学家乌利齐-泰克努(UlrichTechnau)发现,海葵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比脊椎动物更接近于植物。

人类相貌和身体结构主要是基因进化的结果,以及这些基因如何结合在一起,在调控网络中调节彼此的活动。在过去十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人类和动物基因序列从解剖学结构上类似简单生物体海葵,它具有惊人复杂的基因结构。

维也纳大学米凯拉-施魏格尔(MichaelaSchwaiger)说:由于海葵具有复杂的基因调控因子结构,类似于果蝇和其它现代动物,我们认为这种复杂基因调控原理也存在于6亿年前人类、苍蝇和海葵的共同祖先物种。

他们还研究了微核糖核酸(MicroRNAs),这是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的小型非编码序列,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

在过去50年里,一些动物体内发现数以百计的微核糖核酸分子,甚至在人体发现1000多个微核糖核酸分子,它们在新陈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进化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泰克努在海葵体内发现87个微核糖核酸分子,这表明它们具有植物的印记类型。

同时,科学家在海葵体内还发现一种基因HYL-1,它对于植物生成微核糖核酸必不可少,此前在任何动物体内未曾发现过。这项研究表明,最早的生物进化与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微核糖核酸分子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虽然海葵DNA的基因组、基因指令和基因调控与脊椎动物惊人相似,但后转录基因调控类似于植物,其历史可追溯至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祖先。这是首次在刺细胞动物(包括海葵在内的生物群)和高等动物之间发现的本质差异。目前,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基因组研究》杂志上。

MAD:科学家揭示了细胞信号传导中的制动机制-四季植物网


音频一个研究开花植物的研究小组已经注意到细胞管理外部信号的方式,这种信号对于细胞在波动的环境中生存至关重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基因表达中心,加州旧金山分校和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这种外部信号的强度降低或减弱。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微小的芥菜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它经常被科学家用作实验模型。他们的研究结果于6月6日发表在Science上。

信号衰减类似于汽车制动器。虽然需要加速,但没有约束的加速可能是灾难性的。在这项研究中,拟南芥幼苗从地下黑暗中摄取到阳光下,这引发了一种反应,导致基因表达的“快速和广泛”重定向,最终导致熟悉的绿色幼苗。

但是,加速新基因表达的制动对于使细胞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也是必要的。该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核定位的双分子信号配置,通过该配置,制动机构与加速器直接相连,从而同时提供加速和约束。通过确定这一衰减过程中涉及的机制,该团队的发现具有从农业到癌症研究的潜在影响。

由外部线索(例如阳光)触发的细胞信号传导使生物体能够适应当前的条件。当有机体感知到需要响应的东西时,会激活一系列化学信号。该信令一开始通常非常稳健。但在某些时候,有必要将其拨回或完全关闭 - 这种限制属于不同的,不太了解的信号通路。这些类型的约束功能非常重要,但知之甚少,因为科学家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首先刺激细胞。

拟南芥中的光信号传导涉及活化的光感受器分子(称为光敏色素)与称为PIF的转录因子(基因转换)的结合。这种结合破坏了PIF,切断了它的靶基因。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在加强PIF的破坏时,光敏色素会签署自己的死亡令并同时执行,从而减少传入的光信号强度。

“了解光反应动力学的这些分子机制对于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波动的工程作物非常重要,”卡内基的合作者之一王志勇说。

这种信号衰减的双分子相互保证破坏(MAD)机制似乎代表了一种新的配置,从而扩大了我们对自然界为这一关键功能发展的机制范围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农业部的支持。

以为这样挑水果最科学 结果植物学家笑哭了


如何挑到好吃的水果,坊间一直有水果有公母之分,母水果更好吃的说法。这个挑水果的方法涵盖了苹果、梨、橘子、橙子、西瓜等常见水果,号称居家旅行秒杀优质水果的秘诀。

水果真的分公母吗?

调查

为了解水果分公母说法在消费者中的流传程度,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多家超市和水果店。

在位于北京体育馆附近的一家蔬菜直营店内,一位正在挑选赣南甜橙的市民对记者说: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说法,我也不知道对错,但照此买回来后发现,好像母的会更甜一些。

随机采访十几名顾客后,记者发现很多人对水果分公母都半信半疑。在位于金台西路附近的一家果蔬超市内,有位老人说:听说过水果分公母,但好像不都是这样的,应该只有脐橙和橘子吧,我们也不清楚,反正我每次选水果都挑长得比较硬实的,太软的肯定不好吃。

在甜水园街某路口,一个卖水果的商贩告诉记者:好多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认为水果分公母。说着挑了几个橙子对记者说:你看这脐眼大、凹进去的就是母的,没有脐眼或者突出来的就是公的!橘子、香梨、西瓜都分公母!

当然,也有一些水果商贩认为:水果分公母也就是这么一说,水果甜不甜关键看品种!

很多网友也认为水果分公母确有其事,某些论坛和贴吧内甚至有专门教网友分公母买水果的经验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从网友回复的情况看,可信度极高。

一些网络电商也看到了商机,打起了公母的主意,某购物网站就有公母梨销售,甚至有专门分拣的江西赣南脐橙母橙出售。

其实只是外形之分

真相

人有男女之分,动物有雌雄之别,但郭继英指出,水果分公母其实只是对水果外形的形象比喻,属于一种经验性的主观判断。在生物学界,水果根本不存在公母之说。

水果结构通常分为果皮和种子两部分,食用部分主要是果皮,也就是俗称的果肉。可食部分与有性生殖过程无关,完全是由结果植株的组织和器官发育而来,可以说,水果的性别取决于结果植株的性别,而植物的性别并不能简单以雌雄划分。

用于有性生殖的配子体只有雌雄两种,即胚珠和花粉。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植物个体分成三大类:只产生花粉的,可称为公;只产生胚珠的,可称为母;既产生花粉又产生胚珠的,就是雌雄同株。

而产生果实和种子是雌性功能,纯雄性植株根本不可能结果,因此说,果肉的性别只有两种:母或者双性,公水果并不存在。

绝大多数水果都只有一种性别,比如双性的苹果、梨、桃、荔枝、西瓜等,以及雌性的橘子和脐橙。

即使是可能出现两种性别(不是公母,而是母和双性)的水果,不同性别间也无法通过形态特征来区分,因为影响水果形态的因素几乎都不涉及有性生殖过程。

你被骗了吗?

传言

水果分公母的说法在科学上并不成立。那么,水果呈现不同形态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与水果的口感和味道是否有关呢?顾有容对消费者常见的几种传言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传言1:橘子,脐眼大为母,小为公,母的味道好。

真相:位于果实顶部的脐,其实是脱落的花柱在果实上留下的疤痕,大多数是点状的。这些疤痕通常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残迹,由于果实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比较慢,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而且,不同果实该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差别很大,在不同果实中脐部的大小是连续分布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划分公母,也没有证据表明脐部发育与橘子口感有关。

传言2:脐橙和橘子一样,按照脐眼大小分公母。

真相:脐橙的肚脐和橘子成因不同,结构较复杂。由于基因突变,脐部的细胞分化成果肉,形成了一个具有橘瓣状结构但发育不完全的副果。

副果膨大撑裂了脐部的果皮,在果实顶部留下了形如人类肚脐的疤痕,脐橙因此得名。

当下,国内外关于脐橙质量评定和分级的标准都没有提及副果,更无任何研究证实副果形态与果实品质有关,因此仅用肚脐形状判断脐橙的味道是不靠谱的。

传言3:梨子,母的脐大窝深周圆,果肉细腻多汁,公的反之。

真相:梨的果实是一种假果,大部分果肉由包围子房的筒状花萼发育而来。所谓的公梨和母梨其实是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萼筒组织按果肉的方式发育,细胞壁薄,内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很早脱落,成熟果实形成圆而凹入的脐部,称为脱萼果。

而部分果实的萼筒组织按照花萼的方式生长,这可能导致果皮变厚,成熟后果实容易不整齐而有凸出的脐部,称为宿萼果。

严格来说,宿萼果是不正常的果实,吃起来硌牙,甜味也淡。但并非所有梨的宿萼果和脱萼果品质都不一样,按脐部形状判断味道的方式仅适用于库尔勒香梨,对其他梨没用。

4招挑出优质水果

支招

专家表示,影响水果口感和甜度最重要的因素是品种,并且受光照、水分、营养、温度、授粉等因素影响。因此,并不能够单纯从外形就判断水果好不好吃。那么,如何挑选水果呢?

颜值要高。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挑法,总体来说,水果要足够新鲜、成熟度适当、软硬适中、外形匀称不畸形,这样的果实通常发育正常,味道较好,所谓歪瓜裂枣更甜是没道理的。

底色纯正。果实颜色一般分为底色和彩色。以苹果为例,成熟的红色属于彩色,而没有变红的黄白部分属于底色,红色面积大一些说明成熟度高、光照充分,偏绿或青色的水果含糖量和成熟度都很低。

皮糙肉厚。人们往往认为表皮光滑细腻的水果口感更好,但恰恰相反,果皮稍微粗糙一些的水果日晒更加充分,口味会更好一些。

果香四溢。水果气味应有正常的果香,通常来说,成熟度越高,香味越浓郁,如果有酒味就是熟过了。

植物知识:有会发光的植物吗?


有会发光的植物吗?

看过电影《阿凡达》的朋友,都会惊叹里面发着奇异光芒的植物,其实这些植物的原型就是地球上的植物,这就是所谓的生物莹光,只不过在电影中被放大了几十倍,突出了其发光的效果。

生物荧光是什么?

生物荧光是一种普遍现象,是指生物体能够自己发光的能力。我们最熟悉的荧光生物就是萤火虫和水母,最为有名的就是深海中发着亮光的鱼了。不但虫子、鱼、软体动物能发光,植物中的真菌、藻类、芦荟、大戟科也能通过不同的化学方法发光。特别是生物荧光真菌,数个世纪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从亮橙色有毒的脐菇,到腐烂木头里的蜜环菌发出的微弱、诡异的荧光,这种现象可谓五花八门,令人惊叹。目前已知的“荧光”蘑菇有近70种,它们像萤火虫一样能在夏夜发出幽幽的绿光。不过很多荧光都是人眼看不见的。

发光植物为什么会发光?

发光植物能发光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里含有荧光物质,如叶绿素、磷、氟化钙、磷光粉等。它们身体里的荧光颜色与从土壤中吸收的成分有关,吸收了大量磷和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到了黑夜,这些植物就会发出各种色彩的光来。

别以为这些“荧光”蘑菇都特别稀奇,蜜环菌就能发光,它有个更知名的俗称——榛蘑。如果说蜜环菌只是幽暗的小烛火,那么另一种广泛分布的蘑菇简直就是灯塔了。鳞皮扇菇是北半球森林里常见的菌类,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它发出的光非常亮。这些“荧光”蘑菇跟萤火虫一样,是拥有生物发光能力的物种。好好的蘑菇为什么要发光?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为了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它们扩散孢子,也有可能是为了吸引那些夜间活动的蘑菇害虫天敌,招来敌人的敌人。

如何将植物改造成美丽的发光体


我们都看到过南瓜做成的万圣节灯笼,但是其他水果做成的灯你见过吗?来自罗马尼亚的摄影师RaduZaciu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其他水果或是蔬菜改造成电灯泡的样子画面太美,大家一起来看

1.首先,你需要一些工具

其中电钻和LED灯是必须要有的。木有单反?嗯,放心,手机也大丈夫

2.对着娃娃菜的菊花诶?大叔!你要干嘛!啊

3.将LED灯穿过娃娃菜的满满的羞耻感啊

4.于是娃娃菜就娇喘着变成灯泡了

5.改造花菜的模式大体相仿,只是工具不同,花菜表示已经幸福地晕过去了

6.这种大体量的,自然需要瓦数更大更强的底座!

提示:洞的大小必须精确拿捏,太大则看不见光线透出水果的颜色,太小则有光线不足的问题。

-------下面便是摄影师RaduZaciu根据这个方法拍出的照片了------

梨子透过薄薄的皮发出温暖的光

跟真实的电灯泡有点相似

一棵花菜全身发出不同强度的光

几乎给人留下了原子弹的印象

包心菜薄薄的叶片发出绿色的光

其实是跟内部光源的颜色是有关系的

草莓散发出火红的光芒

芹菜根容易被误看成一个行星

茴香和菊苣各自透过薄薄的皮散发出微绿色的光芒

土豆厚厚的、破碎的皮通过内部的光线显示出来

西瓜透过厚厚的皮发出散漫的光

灯光下猴桃的特写镜头

透过菠萝的皮透射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好了,你学会了吗?

家居摆放植物要讲科学


居家的日子,有了花草的点缀变得格外温馨四溢,南洋杉、苏铁、红桑、变叶木、百合等等。尽管家庭种养与摆放绿色植物好处多多,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并不是摆放的植物越多越好。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与阳台种养绿色植物是两回事。

阳台上,只要空间允许,多种点绿色植物并没关系,而室内,不仅要考虑空间,还要考虑植物在室内也要进行光合作用,要呼吸。白天,植物会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晚上,植物则要吐出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所以,在购买绿色植物的时候要明白居室内并不是摆放植物越多越好,特别是卧室,一般封闭得多,植物摆放的数量也不宜太多,而客厅一般摆放两到三盆就可以了。有的家庭就因为摆了过多的吸氧性植物而使室内空气变得稀薄,严重影响了生活。可见,摆放植物也是需要科学和技巧的。

植物购买技巧

购买植物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情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养植的绿色植物。如平时公务繁忙的人,可以选择一些不怎么需要照顾或后期管理养护要求比较低的绿色植物,如吊兰等。而平时对绿色植物的养护兴趣比较大,且有较多精力料理与拨弄绿色植物的人,可以选择一些后期管理要求比较高的绿色植物,或者阳性植物(你可以隔三差五地将其搬到阳台上去晒晒太阳),如西洋杜鹃等。另外,性格较为文雅一点的可以选择兰花、文竹及一些盆景等摆放在室内。

选择植物时还要考虑到它们能否在你的居室环境里找到生存空间,如光照、温湿度、通风条件等,并要注意和空间及环境的协调,尽量按自己的空间大小来摆放植物。如空间比较大,采光比较好的,可以选择高大一点、阳性强一点的植物。客厅及门厅边上可以摆放高大一点的绿色植物;窗前阳光比较充足,可选用多种不同色彩和形态的植物,如南洋杉、凤梨、非洲紫罗兰等;卧室则要摆放一些形态小一点的植物,并且数量不宜过多;卫生间则可以摆放一些悬垂的植物;儿童房可以摆放一些颜色艳丽一点的,但注意不要摆放仙人掌、仙人球等有刺、容易伤害儿童的植物。

专家建议,家里摆放植物应考虑互补功能,大部分植物是晚上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而仙人掌类的植物是晚上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把这些具有互补功能的植物放于一室,则可平衡室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适宜摆放居室内的植物

很多观叶植物能有效地吸收空气里的有害气体,如吊兰、非洲菊、金绿萝、芦荟等,对甲醛有较好的吸收作用,但很多人却把吊兰挂在阳台上,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用。而常春藤、铁树、菊花则可以分解甲醛和二甲苯,万年青等长青植物能消除多种有害气体。现在,市场上正是菊花热卖的时候,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几束回家,而且菊花不容易开败,可以在家里开一个月左右。在这里,我们再向大家推荐几种市面上常见的宜摆放在居室内的植物。

海芋

海芋是一种倍受消费者喜欢的观叶植物,因为会滴水又被称为滴水观音,喜欢温暖潮湿和半阴的环境,不耐寒,摆放室内对吸收甲醛有良好的作用,但该植物带毒性,因此千万不能入口。价格从60元到280元。

山茶、杜鹃

山茶花能抗御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硝酸烟雾等有害物的侵害;能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乙苯、乙醚等气体,但人闻了后会产生不适感;杜鹃花是抗二氧化硫等污染较理想的花卉。这些花卉在三圣乡都有卖,因为外形相似,应仔细识别。

木槿、紫薇

木槿又名朝开暮落花,原产中国和印度。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阳光充足,也稍耐阴,耐干旱,耐湿,耐瘠薄土壤,抗寒性较强,能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害有毒气体。紫薇又叫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也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抗御性较强。

米兰、桂花

米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气,此外还可以治疗感冒、胸闷,甚至用来醒酒。桂花则对化学烟雾有特殊的抵抗能力,对氯化氢、硫化氢、苯酚等污染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性,还能吸收汞蒸汽,刚装修过的家庭可以多摆放些桂花,目前市场上的桂花售价在二十元到一百元不等。

梅花、桃花

将梅花摆放在家中,一旦环境中出现硫化物,它的叶片上就会出斑纹,甚至枯黄脱落,向人们发出警报。马上就到梅花上市的时节了,大家不妨多买些梅花回来,美观又实惠。而桃花对污染环境的硫化物、氯化物等特别敏感,可用来监测有害物质。

仙人掌、仙人球

这些植物在夜间能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净化空气。而且仙人掌、仙人球具有吸收辐射的作用,可以摆放在电脑边,在市场上5元钱就可以买到一个漂亮的盆栽仙人掌或仙人球。

影响人体健康的植物

虽然植物可以美化房间,但有一些花草是不宜进屋的。如松柏类、玉丁香、接骨木等,放在屋内会影响情绪。松柏类分泌脂类物质、放出较浓的松香油味,闻久了,会引起食欲下降、恶心等状况。玉丁香散发出的异味会引起人气喘烦闷。而丁香、夜来香等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大量消耗氧气,排出废气,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郁闷。五色梅、洋绣球、天竺葵等花草,人们经碰触、抚摸,会引起皮肤过敏,重则奇痒难忍,出现红疹。另外,百合花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如闻之过久,会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

收藏潜力股:竹雕器件清雅脱俗


竹雕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湛以及方便使用和保存,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瑰宝,在近几年的古玩收藏市场逐渐受到重视,收藏价值也在节节攀升。

收藏正走红

据悉,在一些大型收藏品市场可寻到具有收藏价值的竹雕器件,其中明清时代的品类较常见。文房类有竹筒、竹笔杆等,赏器类则有各式摆件雕像、对联等,而生活类的则包括鸟笼、提篮等。

据相关资料记载,竹雕艺术在宋代初露端倪,至明清时期,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格局,并达到鼎盛。近两年,随着文化艺术品的大势升温,再加上竹雕工艺独特、图文个性鲜明,且传世之物越来越少,使其魅力获得释放。多位经营竹雕的古玩商透露,去年至今,收集竹雕的藏友逐渐增多,更有人专门收集出自名师之手、品相好、工艺精的尖货。

选购有窍门

业内人士称,竹雕器件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状况,受雕工的工艺水准、竹雕品相以及制作者和作品题材的稀缺与否等因素影响最大。因此,初入行者,在选购时需懂得一定技巧。

一是需看其质地。如明清时期的作品,多用生长2-4年的竹子,其纹理结构细密、老嫩适中,所制之物光润、平整。

二是观其款式。行家称,明清时期的竹雕大师,在其作品上题名者甚少,且真款刻制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突出自我风格、无矫揉造作之感。

三是留意其色泽。据悉,通常作品的年代越久远,器件表面的颜色也就越深,这多是被人们把玩摩擦的缘故。行家透露,明代作品多呈暗红色,清代竹雕则多为灰褐色。

四是要关注竹雕的工艺特征。

两大流派各有千秋

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和品质获得极大提升。

据悉,竹雕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被分为嘉定和金陵两大流派。前者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该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金陵派则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濮仲谦、潘西风、方潔等为此派代表人物。

​甜瓜是不是就是香瓜?农学家竟然这样说!


香瓜是一种有着清淡香味,吃起来非常可口,食用价值也是极其高的水果。在生活中,有一种甜瓜与香瓜非常相似,因此有很多人对它们产生了误解。那么在座的有多少人在疑惑甜瓜和香瓜的关系?反正小编一直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前几日,小编了解到了问题的答案!

两者区别一、地域差异

南方地区的水分富足,生长周期要短的多,但是光照不算很多,因此,产出的瓜香味浓厚,但是甜味并不足。由此,人们喜欢称南方的这种瓜为香瓜。北方与南方相反,瓜相当的甜美,但是香味却清淡,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甜瓜。

二、形状特征

按照惯例,香瓜表皮是金黄的,有纹路,好似热气球腾空的样子。观其甜瓜,它的颜色一般是绿色加黄色,形状是圆圆的,非常可爱。

三、内部要素

甜瓜果实的形状、颜色依据品种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有淡淡的香味,果皮较为光滑,种子呈现污白色。因为它的品种较为繁多,果实的变化也相对比较大,算起来已经分成了数个变种,其中菜瓜、哈密瓜和白兰瓜也各属于不同的品系或者变种。

香瓜具有葫芦科植物的果实肉质,而且存在多室和多种子,与浆果长相极为相似。但是香瓜的果实中有两样器官愈合了,即为花托与外果皮,之后则形成了厚厚的外皮,被人赋予特称为“瓜果”。

上面了解了两种瓜的区别,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些地方,也方便我们找来吃!

甜瓜分布范围

全国各地都有它们的身影哦!因为受人欢迎。

(1)华北暖温带半干旱区 (2)长江中下游梅雨区

(3)西北干旱区 (4)东北温带半干旱区

(5)华南热带多作区 (6)西南热带湿润区

结语

今天讲了香瓜和甜瓜的区别,不要再糊涂喽!小编已经嘴馋,去买一个来吃吃。

轮叶党参低糖果脯制品的开发


轮叶党参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山野菜之一,地上嫩茎叶与地下肥大根状茎均可食用,其根肥大肉质质地鲜嫩,味道鲜美,易消化,可做菜肴,风味独特,特别适宜中老年人食用,也可腌制成人们喜食的咸菜。轮叶党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且具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和很好的山野菜。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也在调整和改变。人们将普遍认识到,谷类、肉类、蔬菜及水果虽然是人类每天不可缺少的膳食品,但是,山野菜中因含有大量及特殊的人体容易缺乏的营养成份而倍受人们青睐。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对质的重视,从食饱、食好到食疗,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山野菜给予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轮叶党参的加工在简单处理、整理方面报道较多,但将其进行深入加工形成保质期长、使用及携带方便的方便食品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则鲜有报道。目前还没有报道怎样将,其加工成规模化的方便食品生产,加工成携带方便、食用方便、周年供应的方便食品,使之成为人们休闲、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方便、快捷、速食、营养、卫生的食品的要求日益增多,因此,将轮叶党参加工成携带方便、即启即食的方便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果脯大多是以高糖为主,含糖量达到65%~70%,有的高达75%。这些高糖果脯虽有一定优点,如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所产生的强大渗透压,使微生物的细胞原生质脱水收缩,发生生理干燥而无法进行生理活动;食糖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保持制品的色泽、风味及营养等。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高糖加工制作的果脯,多有表面发粘,原有果味不足,易引起肥胖症、龋齿病等。

目前,世界糖制品发展趋势是低热量和低糖化,本研究采用轮叶党参的根茎,借鉴传统的蜜饯、果脯的加工方法,致力于研究轮叶党参的低糖、低热量甚至无糖制品的制作。低糖即成品总含糖量不超过50%。无糖则是采用无糖甜味剂代替蔗糖来加工,其目的在于尽量保存原有果味,防止成品返沙、粘连现象发生,减少食用者对高糖、高热量的摄入,适宜更多人群食用,尤其可作为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的放心食品。本研究采取预处理、低糖处理、以天然甜味剂代替蔗糖、密封包装等方法,改善了党参的口感和风味,增加了党参食品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成品可在常温下存放半年不变质、不粘连。

本人做了两个方面的研究:

(1)以天然非糖甜味剂代替蔗糖的无糖型轮叶党参脯。

(2)以低浓度蔗糖溶液处理的低糖型轮叶党参脯。

通过对轮叶党参进行不同处理方法、不同配方、不同干燥条件的实验处理,然后观察其贮藏期,品尝其风味,从而得出了两种轮叶党参脯制作的最佳配方。

无糖型轮叶党参脯是以非糖天然糖甜味剂一木糖醇、甘草代替蔗糖来加工。将三年生的轮叶党参根茎纵切成长4~5厘米,宽5毫米,高5毫米的长方形,经过3~5分钟的预煮(温度为95℃)。以甘草、甜蜜素、柠檬酸、木糖醇配制成浸料(浸没党参为度),其中甘草(上清液)的用量为党参材料的20%,甜蜜素的用量为4%,柠檬酸为2%,木糖醇为30%。将党参原料浸入浸料中,浸滞24小时,恒温干燥箱内烘干6~8小时(50~60℃),并间歇微波烘干,每次0.5分钟,再浸入剩余料液中,再烘干,直至把残剩料液吸干为止,密封包装杀菌(85~90℃)15分钟,即制成成品。

此法制成的无糖型轮叶党参脯的感官指标是:条形、棕褐色、表面干爽;酸甜适口,有弹性。

低糖型轮叶党参脯是将三年生的轮叶党参根茎横切成5毫米薄片,经过3~5分钟预煮糖(温度为95℃),以蔗糖、蜂蜜、柠檬酸配制成糖煮液,其中,蔗糖的用量为溶液的40%、蜂蜜为10%,柠檬酸为1%。煮制10~15分钟,浸糖12小时,于恒温干燥箱内烘干4~6小时(60~70℃),晾凉,密封包装,经杀菌(85~90℃)15分钟。即制成成品。

此法制成的低糖型轮叶党参脯的感官指标是:片状,饱满,乳黄色、有透明感,有光泽,表面干爽;酸甜适口,柔软有弹性,无异味。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其开发应用


红花也称草红花、菊红花、怀红花、川红花和杜红花,为菊科1年-2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作物,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但几千年来,红花却未获得多大的发展,直到本世纪50年代,由于推广新的、含油量高的优良品种,红花才成为一种新的油料作物得以发展。中国栽培红花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本世纪30年代,甘肃省敦煌县就将红花作为油料作物栽培,其油用作烹调油。古时候,红花既用做染料,也用做化妆品,但在中国主要还是用做中药材,也用其油,在河南,将红花油称二香油。红花在我国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红花具有含油率高、油质好、用途广以及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盐碱、栽培管理简单、适于机械化耕作等优点,因而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自1973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把红花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列入生产年鉴的统计项目之内。1993年,全世界红花播种面积为1128000公顷,总产量为839000吨。其中,印度红花播种面积占全世界的62.7%,总产量占全世界的40.8%。而原来并没有红花的如墨西哥、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却成了红花生产大国。一、红花的用途1.花的用途红花含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素、红花甙及红花醌甙。味辛,温,无毒。有扩张体冠状动脉及股动脉、兴奋子宫、降低血压的作用,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使组织得到血液灌流,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并增强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溶解血栓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红花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它不仅广泛用作药材,而且也作为药膳的原料或饮料,如红花炖牛肉、红花鸡丝、红花酒、红花糖水等。近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发明的红花茶、降胆固醇护心制剂和降胆固醇保健油都是以红花作为主要原料经精心配制而成的红花制品。2.油的用途红花油之所以为一种高质量的食用油,是因红花油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8%~85%,亚油酸是人体唯一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必需由膳食供应。本世纪50年代所获得的关于不饱和脂肪酸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研究结果,使红花油作为食品的成分的兴趣猛增。它可隆低胆固醇水平,以减少胆固醇沉淀于动脉粥样硬化斑上的机会,从而有效地预防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日本国立营养生理部长铃木慎次郎教授的试验表明,食用红花油或红花混合油一星期后胆固醇可下降14%~26%。可见,红花油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二、红花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为增加我国油料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自1976年开始,先后收集了国内、外红花品种2800多份,并进行了评价试验。事实证明,世界红花种质资源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对我国红花的科研、生产和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1.红花茶以红花为主要原料配制成的红花茶,除保持有红花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作用外,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氨基酸的含量高达11.01%,其中赖氨酸的含量为大枣的9倍,为菠菜的5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极丰富,其中钾的含量为苹果的16倍,为大白菜的9倍;镁的含量为苹果的91倍,菠菜的21倍。若每日饮用三包,则红花茶中所提供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即远远超过人体每天的需要量。此外,本品还具有理气、健胃、生津等作用。2.降胆固醇保健油本发明属于保健食用晶,选用红花籽油、米糠油、月见草油、芝麻油等制成调和油,再添加维生素E和其它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经提纯、按一定的比例调配、消毒制成降胆固醇保健油。本发明可做成装瓶、装桶或者制成胶囊制剂。该保健油含亚油酸,可防止人体缺乏亚油酸症,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总脂、甘油三脂的含量,特别是胆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的含量,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防止血管硬化,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前景。3.降胆固醇护心制剂本发明提供的降胆固醇护心制剂,其特征在于为一种以红花油或红花油和米糠油作为调和油,配以经煮熬、过滤后的浓缩药液而制成的制剂。该制剂除含红花、川芎、丹参、菊花等对心脑血管病有特别治疗效果的中药成分外,由于用红花油或红花油和米糠油作调和油,而红花油和米糠油中含亚油酸,可进一步降低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从孩童期服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深远的社会效益。三、发展前景1.充分利用沙荒和轻度盐碱地的优良作物红花非常耐寒,大多数品种的小苗能耐-6℃的低温,个别品种可抗-16℃的严寒。红花比任何作物都耐旱,也很耐盐碱,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2.综合利用大有可为红花的花可入药,也可用以提取色素,红花的种子可用来榨油,因红花油中含有80%以上的亚油酸,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将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起积极的作用。经花籽榨油后饼粕,含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作饲料,也可提取食用蛋白;内蒙古农牧学院已从饼粕中提取蛋白质并研制成氨基酸口服液。红花油既可用食用油,又有保健作用,红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3.发展红花生产,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普遍而严重的疾病。红花和红花保健油则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红花,让红花油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保健食品,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病、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四、问题及建议1.现存的问题随着西北地区棉花的发展受到限制,新疆正在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即西红柿、红花、红辣椒,1999年的新疆红花的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30万亩发展到1999年的60万亩。云南省了有一定规模的发展。(1)品种落后。虽然我国栽培红花历史悠久,但传统上只是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栽培,种籽的含油量低。而普通的压榨工艺,有10%的油残留在油饼中。含油量为12%的红花品种,其出油率仅为2%,而含量为42%的红花品种,其出油率则为32%。后者为前者的15倍。新疆塔城博孜达克农场的地方品种平均667平方米只有24.28公斤,我国红花品种的含油率只有20%~29%。而新的品种AC1的含油率高达42.25%,种子产量为当地品种的200.7%,单位面积油产量为当地红花品种的280%。(2)没有形成产业化。目前红花主要作为药用,而中药的市场容量有限。随着红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出现了药材市场红花供大于求的矛盾,使得红花的价格急剧下跌。目前红花的市场收购价格仅为13元/公斤(往年最高时曾达160元/公斤),红花籽的收购价仅为1.5元/公斤(往年最高时曾达3元/公斤)。国外一些专业生产红花籽油的厂家,如日本,缺乏红花资源,红花籽来源主要是我国。与之相比,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建议政府在大力推广红花的同时,应鼓励红花相关产业的开发。如红花茶、降胆固醇红花保健油、红花黄色素的开发。从多个渠道消化原材料,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红花相关产业的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目前,当务之急是推广优良品种。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推广的品种由于当地缺乏良种的保纯技术,现在已面目全非,品种混杂严重,种子含率显著下降,急需用新的花、油兼用的新品种予以更新。我们还育成了18个新品种,试验表明,非常适于干旱地区栽培。红花栽培管理和相关产品的开发,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特种经济植物研究组是国内红花研究的骨干研究机构,自70年代开始红花的研究,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先后完成了同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已改名为国际植物遗传研究所)签署的十余项合作项目,发明了红花茶、红花可乐、降胆固醇红花保健油等四项发明,成果和产品辐射到全国十多个省市。

《科学家培育可发光植物 具市场开发潜力》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绿色植物培育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