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竹类植物养护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刚竹秆锈病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刚竹秆锈病主要为害刚竹、淡竹、箭竹、苦竹等多种竹子的竹秆。5~6月间,多从竹秆基部或中、下部的竹节两侧产生椭圆形或长梭形黄褐色粉质垫状物,严重的扩展到小枝上。后期病斑呈黑褐色枯斑,造成竹秆变黑或倒折,影响观赏。

病原

Stereostratumcorticioides(Berk.etBr.)Magnus称竹毡锈菌,属担子菌门真菌。夏孢子堆生在茎的角质层下,椭圆形至长圆形,大小0.5~1.50.3~0.5(mm)。夏孢子近球形,单胞无柄,有刺,浅黄褐色,大小19~2715~20(m)d冬孢子堆群生在茎的角质层下,后裸露隆起。冬孢子广椭圆形,双细胞,淡黄色,大小25~4519~32(m),柄细长,200~400m,无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不成熟的冬孢子或菌丝体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冬孢子堆充分吸水后,气温10~25℃条件下,冬孢子萌发,冬孢子堆于4~5月间雨后吸水脱落。夏孢子堆产生在冬孢子堆下,每年只产生1次。5~6月进入夏孢子发生期,借风雨传播,侵入竹杆,它是该病的接种体,潜育期7~19个月。夏孢子萌发必须有水滴,萌发适温17~32℃,适为21~25℃。竹林生长过密;林地湿度大、湿气滞留、不透风易发病。竹种有抗病性差异,刚竹、桂竹发病轻,早竹、毛竹次之,淡竹发病重。

防治方法

(1)3月前,在密林处砍伐4年生以上老竹、病竹,砍除时竹桩要低。对发病率不超过10%的竹林,结合常规采伐即可控制该病发生。

(2)对病竹林附近500m内的竹子必须同时涂药防治,以免夏孢子传播蔓延。重病竹林,涂药后需进行抚育。涂药方法发病率在10%以上时,需于每年3月上中旬,用重柴油或20%三唑酮10倍液涂在病株的冬孢子堆上,1年1次。切忌漏涂。对新发病株要仔细查找,每块病疤上药液要充足;坚持3、4年,至老病竹被逐渐砍除为止。

扩展阅读

刚竹叶锈病防治


刚竹(Phyllostachysviridis)叶锈病为刚竹常见病害之一.

刚竹病害防治

症状

叶锈病初发病时,病叶上密生许多橘黄色针点斑,后叶背生出暗黄色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裸露,四周残存表皮。秋后形成黄褐色至深褐色冬孢子堆。

病原

PucciniakusanoiDiet.称草野柄锈菌,属担子菌门真菌。夏孢子堆生在叶背,浅肉桂褐色,夏孢子浅褐色,具小细刺,大小25~3322~26(m),有时出现侧丝。冬孢子堆暗褐色,也生在叶背面。冬孢子褐色,平滑,柄长,大小35~8216~23(m)。此外P.longicornisPat.Hur.、ChrysomyxabambusaTeng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冬孢子和菌丝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冬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一直延续到10月份。气温20~35℃,相对湿度高于70%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减少初始侵染源,及时修剪,并烧毁病枝、落叶。~早春喷洒波美23度石硫合剂。

(2)从5月初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隔15~20天1次,防治2~3次。

水蜡锈病防治方法


水蜡锈病为水蜡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于叶片部,严重时也会侵害叶柄。

症状:

水蜡锈病发病初期在叶子正面产生褪色圆形病斑,直径约310毫米。后病斑部叶面下凹,相应地叶背突出,且病部叶肉增厚,颜色逐渐转深,成酱红色。发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许多杯状的锈孢子器。叶柄受害后稍肿大。患病后,不仅形成病斑,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外观美,严重时还可使叶片变畸形,造成枯叶、落叶现象。

水蜡锈病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

水蜡锈病一般发生于春、夏间暖和、潮湿季节,并常在46月间盛发。但在江南一带冬季气温不太低,也可部分植株上发病。在初夏或初冬发病中、后期,可见叶上长有成熟的锈孢子器,其中有多角形或近圆形的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遇适宜的温湿度就萌发,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

1、清除落叶,摘除病叶可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养护治理,适当施钾肥可增加植株抗病力。

3、在春夏及初冬,用0.30.5Be石硫合剂或等量式100倍波尔多液喷施女贞、水蜡树冠23次,可预防发病。

油菜白锈病防治方法


油菜白锈病

英文名

Rapewhilerust

病原

白诱菌Albugocandida(Pers.)Kunlz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油菜、萝卜、白菜、芥菜、甘蓝、榨菜等十字花科63属241种植物。

危害

油菜从苗期到开花结荚期均可受害,尤以抽蓄、开花期受害最重,造成严重减产发病率5%~10%,大流行时发病率可.达50%左右,重病田达70%~100%。根据测定,油菜发病后,单株产量损失35.5%-81.5%,含油量降低1.05%-3.29%.

分布

各油菜产区均有分布,以西南高原地区和东南沿海等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

油菜白锈病-2

为害症状

油菜整个生育期的地上部分各器官均可发病。(1)叶片:叶片发病初在叶片表面生淡绿色小斑点,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疱斑破裂后散出白粉:个别情况下,叶面也长出白色疱斑。病斑零星分散,严重时密布全叶,引起叶片枯黄脱落。(2)花梗:花梗受害后肿大、弯曲呈龙头状。(3)花器:花器受害后,花瓣肥厚变绿,久不凋落,也不能结实.(4)枝菜和角果:发病部位均可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且多呈长条形或短条状=在油菜花梗上可见箱霉菌二次侵染,即在白锈菌孢子旗堆里可见到霜霉菌,这是在竞争营养。

病原物

病菌营专性寄生,有生理分化现象。已知有6个生理小种。在油菜、萝卜和芥菜上的白锈菌为不同的生理小种,不能相互侵害。(1)形态:①菌丝。菌丝无色、无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间隙,以球状吸胞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②孢襄梗。菌丝分枝顶端形成无色、单胞、短棍棒状的孢囊梗,栅状排列丛生于寄主表皮之下,梗端着生链状孢子囊。③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至球形,单胞、无色,大小(15~27)pmx(13~25)pm。抱子囊萌发时,内含物分裂成5~8个游动孢子,从孢子襄尖端裂口处逸出。④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有两根侧生鞭毛,鞭毛脱落后成为休止孢。⑤卵孢子。有性阶段为卵孢子:卵孢褐色、球形、厚壁、单胞,外壁有疣状突起,直径40~50pm。卵孢子萌发时先长出1个孢囊,里面形成20~30个游动孢子。(2)特性:孢子囊形成以7~13℃较适,萌发的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10℃左右。要求湿度在95%以上或有水膜、水滴存在才能萌发。孢子囊侵人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8℃。

侵染循环

(1)越冬:病原以卵孢子在病残株内、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夏或越冬。(2)传播:秋播油菜苗期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以雨水溅至叶面u游动孢f在水滴中几小时即可萌发,从气孔侵人寄主,进行初次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孢子旗,借风雨传播而反复进行再侵染。冬季以卵孢子(或菌丝)在病株组织内越冬。温暖地区,孢子褒可以终年发生,连续为害。春天温度回升至10℃左右时,病部又产生大量孢子囊再次传播为害,并引起花梗、花器肿大畸形,形成龙头,在龙头中产生大量卵孢子,进人休眠阶段,成为下季油菜初侵染源。(3)发生时期:在油菜5~6叶期和盛花期出现2次发病高峰。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3种类型油菜中,芥菜型抗病性最强,甘蓝型次之,白菜型发病最重。就甘蓝型而言,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也十分明显。(2)环境:温湿度条件是引起白锈病流行的重要因索,冬油菜区,凡冬季气温偏暖,早春温度回升缓慢或有倒春寒,气温在7~18℃,则有利于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病害就发生早,病势发展快。.雨量、雨闩和相对湿度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在油菜抽蓽、开花期,雨量大、雨日多、相对湿度高,病害发生严重。春季油菜开花结荚期间,每当寒潮频繁,时冷时暖,阴天多,则发病重。冬季温度不太低,病菌可以安全越冬,春季平均气温较低,湿度较高,雾大蒔多,也有利于病菌萌发与侵害.(3)栽培:连作或前作为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发病品种,过早播种、弱苗移栽,种植过密,氮肥施用过多,或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容易积水,以及周围十字花科杂草多,均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油菜白锈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白锈病的油菜品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免疫、高抗品种很多,如齐菲、加拿大1号、小塔、奥罗、里金特、音油2号、矮架早、甘油3号、东辐1号、慈油1号、花叶油菜、云油9号、92油菜等都是抗性很强的品种。据安徽农业大学院植保系鉴定,红油1号、奧罗、新都4号、2025、704、7025等表现抗病。②收获前进行无病株留种,选用无病种子。③实行水旱轮作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深耕,把遗留在田里的病残组织翻人土内。④合理施肥,清沟沥水,通风透光,防止徒长,降低湿度,控制病害发生。⑤淸除田边杂草,及时摘除病枝病叶和拔除重病植株,收获后收集田间残株枯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选种,选下沉种子淸水洗净阴干后播种.(3)药剂防治:在油菜苗期及抽簦开花期,须加强田间调査,在病害发生初期喷,遇雨要补施。药剂用0.5%倍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WP1000-12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600倍液,或65%甲霜灵WP1000倍液,或50%多霉威WP800~900倍液,或50%福美双WP200倍液。隔5~7天再喷1次,如阴雨天多最好3次。

甘草锈病防治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春季幼苗出土后即在叶片背面生圆形、灰白色小疱斑,后表面破裂呈黄褐色粉堆,为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发病后期整株叶片全部被夏孢子堆覆盖,致使植株地上部死亡,茎基部与根或茎连接处韧皮组织增生,潜伏芽萌动,植株表现为从生、矮化。夏孢子再侵染后,叶片两面散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并散出黑褐色冬孢子粉末。该病是栽培甘草的主要病害,遍布各甘草产主产区,是影响密植的主要因素。

分类属性: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真菌

分布区域:各主要甘草产区

发病特点:病菌为单主要寄生锈菌,以菌丝及冬孢子在植株根、根状茎和地上部枯枝上越冬,翌春产生夏孢子。栽培甘草发病率高野生甘草。如上年秋季多雨,来年春天气温回升较快则有利其发生。在伊克昭盟,两年生栽培甘草夏孢子病株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病株率10%左右,6月下旬为发病株死亡盛期,死亡率达90%以上。冬孢子病株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

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选未感染锈病、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冬春水、秋季适时割去地上茎叶,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早春初期喷洒20%粉锈宁1500倍液或97%敌锈钠300倍液2-3次。

常用药剂:20%粉锈宁。

圆柏梨锈病防治方法


圆柏梨锈病危害及病原

为害圆柏及其变种如龙柏、塔柏、偃柏等以及刺柏属的铅笔柏,在刺状叶,绿色小枝和木质小枝上,于春季长出褐色锥形胶质物即冬孢堆,受害的木质小枝常肿大呈梭形,上聚生许多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成熟后遇雨膨大胶质,呈桔黄色如黄花状,后干缩,受害小枝可枯死。转主有梨属、山楂属多种果树及木瓜、贴梗海棠、日本海棠等观赏树,主要为害叶,也为害梨和山楂幼果,病叶正面出现许多橙黄色小斑点即性孢子器,后扩大增厚,半月后斑背面出现成丛的黄白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叶柄、果柄和幼果受害后,病部肿胀变黄,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haraeanumSyd.。异名为G.asiaticum和G.chinense。冬孢子堆圆锥形或扁楔形,咖啡色,高2-5mm,冬孢子椭圆至长椭圆形,双细胞,大小为33-75m14-28m,黄褐色,柄无色,极长。性孢子器瓶状,性孢子单胞、无色,8-123-3.5m。锈孢子器管状,长5-6mm,锈孢子橙黄色,近球形,单胞,18-20m19-24m。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在梨园或苹果园周围2.5-5km范围内不宜栽植圆柏类或刺柏类树木,即可避免果园发生锈病。在栽植圆柏刺柏的公园、庭院或绿化道路附近,不栽植贴梗海棠、海棠花、石楠、杜梨等观赏植物和苹果属梨属果木树,避免圆柏、刺柏等发生锈病。

(2)药剂防治。

在已发病地区,3、4月间圆柏上的冬孢子堆未成熟前,喷3-5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液等铲除剂,可抑制冬孢子萌发,在梨、苹果、海棠、石楠等展叶期和叶片成长期,喷1:2:200倍波尔多液或代森锌、萎锈灵等有机杀菌剂1-2次,可保护幼叶、幼果。

常用药剂石硫合剂、五氯酚钠、波尔多液、代森锌、萎锈灵。

麦冬草锈病防治方法


锈病严重危害草坪草的生长,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它主要为害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及高羊茅等,危害麦冬草的不是很多,但危害极大。

一、症状锈病发生初期在叶和茎上出现浅黄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叶、茎表皮破裂,散发出黄色、橙色、棕黄色或粉红色的夏孢子堆。用手捋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病叶片很容易掉。草坪草受锈病为害后,会生长不良,叶片和茎变成不正常的颜色,生长矮小,光合作用下降,发病后期,黄色孢子外露,麦冬整体倒伏,严重时导致草坪死亡。

二、发生规律当温度在20℃至27℃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尤其是叶片湿润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在东营地区,主要发生在低温高湿的秋季,当炎热的夏季一过,气温有所下降,加上空气潮湿,病害会迅速发生。据观察,当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4.5℃时,病菌就开始侵染,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如果再有大量降雨,病害就迅速蔓延,几天之内,草坪明显枯黄。另外排水不良,夏季过多施用氮肥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措施

1.选育使用抗病品种。由于锈病的病原种类很多,变化较大,必须不断进行抗锈病品种选育工作。

2.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并进行合理布局。由于草种间和品种间对锈病存在着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在建植草坪时首先应选择抗病的品种,并提倡不同品种混合种植,如:麦冬不同品种的混栽。

3.加强科学的养护管理。不可过量施入氮肥,保持正常的磷、钾肥比例;合理浇水,避免草地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要见干见湿,避免傍晚浇水。保证草坪通风透光,以便抑制锈菌的萌发和侵入,发病后及时剪草,像渤海钻井的这种情况就是及时把草上部叶片割掉,晒干后销毁,利于通风透光,也利于喷药均匀。减少菌源数量。

4.化学防治。防治锈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用20%的三唑酮乳油800倍液或用坪安19号-喷可菌60克/亩兑水25-30公斤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一般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长短而定,一般7天一次,要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最新特效药剂: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这均引起的病害特效。

山楂锈病防治症状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及果柄。叶片发病,初生橘黄色小圆斑,直径1~2毫米,后扩大至4~10毫米;病斑稍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孢子器;发病后1个月叶背病斑突起,产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褐色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严重的干枯脱落。叶柄发病,初病部膨大,呈橙黄色,生毛状物,后变黑干枯,叶片早落。

山楂锈病

2.发生规律

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桧柏针叶、小枝及主干上部组织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潜伏期6~13天。5月份降雨早、雨量大,发病重。展叶20天以内的幼叶易发病;展叶25天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再受侵染。

3.防治方法

(1)山楂园附近2.5~5公里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若有应及早砍除。

(2)不宜砍除桧柏时,山楂发芽前后,可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以除灭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3)药剂防治。冬孢子角胶化前及胶化后(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2~3次50%硫悬浮剂4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桧柏锈病防治技术


桧柏锈病在我国普遍发生,除对桧柏造成危害外,还直接导致多种果树受害、减产。

一、病菌

1.梨胶锈菌寄主是柏科的桧柏,还有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转主寄主是梨树、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山楂等。

2.山田胶锈菌它除危害桧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外,转主寄主是苹果、沙果、海棠等。

二、症状

1.梨胶锈菌桧柏染病后,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稍肿大。次年二三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的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此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同时该部位膨胀显著。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胶块。

2.山田胶锈菌桧柏染病后,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直径3至5厘米的瘿瘤。病部呈黄色,起初表面平坦,至春季,菌瘿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桧柏受害严重时,小枝枯死。

三、发病特点

1.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病菌侵入桧柏后,10至12月出现症状,呈黄色小斑。至第二年二三月间,症状才明显,冬孢子角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3月下旬以后冬孢子才逐渐成熟。气温在5℃以上时,冬孢子角遇雨即胶化,冬孢子萌发黄粉状的担孢子,它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转主寄主如梨树等,而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能再危害梨树等,转而侵害桧柏的嫩叶或新梢,形成新的侵染循环。

2.山田胶锈菌在桧柏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遇雨或空气潮湿时膨大,萌发大量淡黄褐色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主如苹果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随风飘至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

葡萄果锈病防治


【葡萄果锈病症状】

葡萄果锈病为害果实后期症状

葡萄果锈病主要由茶黄蜡为害引起。发生在果实上,形成条状或不规则锈斑锈斑只局限在果皮表面,为表皮细胞木栓化所形成,严重时果粒开裂,种子外露。

【病原】

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成螨个体很小,雌螨体躯阔卵形,腹部末端平截,淡黄至橙黄色,半透明,有光泽。雄螨近六角形,腹部末端圆锥形。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幼螨近椭圆形,淡绿色若螨是一静止阶段,外面罩有幼螨的表皮。

【发生规律】

茶黄螨以雌成螨在枝蔓缝隙内或土壤中越冬。葡萄上架发芽后逐渐开始活动,落花后转移到幼果上刺吸为害,使果皮产生木栓化愈伤组织,变色形成果锈。

【防治方法】

在葡萄萌芽前喷一次23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雌成螨。

在幼果发病初期喷杀蜡剂可防治果锈,有效药剂有:20%氰戊菊酯乳油20002500涪液;10%联苯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100020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等,间隔1015天喷1次,连喷3次,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混加增效剂或洗衣粉等,并采用淋洗式喷药。

黑麦草冠锈病防治方法


黑麦草冠锈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风力和气流携带病菌孢子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雨水冲溅造成病菌孢子的传播和人为的各项操作过程携带病菌孢子传播。下面是黑麦草冠锈病的综合防治。

一、传播原因

人为传播以剪草作业和喷灌作业为主,在草坪上进行的各项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也是携带病菌孢子传播的一个途径。

机械剪草是造成禾草草坪锈病严重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在机械剪草过程中,剪草机表面粘着大量病菌孢子,甚至连操作人员的衣裤都成了黄色,促使病菌迅速向全田传播蔓延,进而使病菌迅速侵染整块草坪,病害突然严重发生。

喷灌的机械作用是造成病菌孢子的飞溅传播,使病菌进一步向新叶传播;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草坪的小气候条件,增加了小区域的相对湿度,为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若剪草后立即喷灌,病害发生更为严重。

二、综合防治

1、栽培管理防治

主要是减少剪草次数和喷灌次数。尤其是剪草后不要立即喷灌,以促进草坪草的伤口愈合;同时保持草坪地上部分一个比较干旱的小气候条件,创造一个不利于冠锈病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控制该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

2、化学防治

应用25%百理通(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倍液、12%腈菌唑乳油4000倍液、43%好力克(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按0.1hm2面积喷药液100kg的量进行喷雾,对冠锈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只要坚持连续喷药3~5次,才有可能达到控制该病发生的目的。

向日葵锈病防治


向日葵锈病发生普遍,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发生较重。大流行年份减产40%一80%,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感染锈病的向日葵种子大小、重量和含油量都显著降低,而皮壳率增加。

【向日葵锈病症状】

向日葵锈病为害叶片症状

向日葵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小疱是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严重时夏孢子堆布满全叶,使叶片提早枯死。叶柄、茎秆、葵盘及苞叶上也可形成很多夏孢子堆。近收获时,病部出现黑色裸露的小疱,内生大量黑褐色粉末,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堆及冬孢子。

【病原与发生规律】

Pucciniahelianthi称向日葵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原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幼叶,形成性子器。不久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器内充满锈孢子。锈孢子飞散传播,也萌发侵染叶片,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扩大再侵染。向日葵接近成熟时,在产生夏孢子的地方形成冬孢子堆,又以冬孢子越冬。56月份多雨发病重。7月中旬至8月中旬雨水多,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增施磷肥,勒中耕.可减少发病注意田间卫生,清除病残株,收获后深翻土地。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25%三唑醇种子处理干粉剂3045g/100kg种子拌种。

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防治:20%萎锈灵乳油150200ml/亩;25%邻酰胺悬浮剂200320ml/亩;30%醚菌酯悬浮剂3050ml/亩;25%肟菌酯悬浮剂2550ml/亩;20%三唑酮乳油4045ml/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6一32g/亩;12.5%氟环唑悬浮剂4860ml/亩;40%氟硅唑乳油7.59.4ml/亩;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g/亩;5%己唑醇悬浮剂2030ml/亩;25%丙环溴乳油3040ml/亩;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70g/亩,对水4050kg,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2次。

油莱白锈病防治


油莱白锈病,叶片、茎、角果均可受害,般发病率为5%10%,重病田达72%100%,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油莱白锈病症状】

油菜白锈病叶片正面受害症状

油莱白锈病油菜整个生育期的地上部分各器官均可感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浅绿色小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疤状物,疤斑破裂后散出白粉,严重时病叶枯黄脱落。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状,花器受害,花瓣畸形、膨大,变绿呈叶状,久不凋萎,亦不结实。茎部病斑为长椭圆形白色疤斑,病部肿大弯曲。系统侵染时产生龙头拐症状,不同与油菜霜霉病。

【病原与发生规律】

Albugocandida称白锈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油菜白锈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中或混在种子中间越夏,据试验每克油菜种子中有卵孢子641个,多者高达1500个,把卵孢子混入油菜种子中播种,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且多引起系统侵染。越夏的卵孢子萌发产出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油菜引致初侵染。在被侵染的幼苗上形成孢子囊堆进行再侵染。冬季则以菌丝和孢子囊堆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升高,孢子囊借气流传播,遇有水湿条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侵染油菜叶、花梗、花及角果进行再侵染,油菜成熟时又产生卵孢子在病部或混入种子中越夏。白锈菌产生孢子囊适温810℃,萌发适温713℃,低于0℃或高于25℃一般不萌发,湿度要求95%100%。潜育期约12天。生产上连续降雨23天孢子囊破裂达到高峰。在46片真叶的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及抽薹至盛花期出现2个高峰期。此病适于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薪重,浇水过多,昼夜温差大,结露水重,偏施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均较高。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芥菜型油菜抗性最强,甘蓝型次之,白菜型易感病。有不少高抗的品种,可因地制宜选用。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严格剔除病苗,当出现龙头时,及时剪除,集中烧毁。合理施肥、清沟排渍。

油菜抽薹期,可用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150岁亩;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g/亩;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75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每710天1次,喷23次,可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

在开花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配好的药液6070kg,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对白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刚竹秆锈病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盆栽竹类植物养护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