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五针松落针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五针松落针病病原菌为松针散斑壳。

症状特点

发病后,针叶上开始出现黄绿相间的段斑。到8月初,病斑逐渐扩大,并由黄绿色转为红褐色,病叶开始脱落。至11月,病叶由红褐色转成黄褐色,并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即性孢子器,此时针叶大部分脱落。第二年3、4月,在落叶上产生具有光泽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盘。每枚针叶上了子囊盘少则有4~5个,多则有10~20个。

五针松

发病规律

在秋季,子囊盘在病落叶上形成,以初生双核菌丝体的原始子实体越冬。在落针上原始子实体内产生初生造囊菌丝,翌春形成再生造囊菌丝,而产生子囊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来源。4~5月份,子囊盘陆续成熟。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感病到性孢子器出现,经过28~102天。子囊盘成熟期约需1.5~4个月。子囊孢子放射期可延续2个月左右。

防治方法

(1)秋末彻底清除病叶枯枝集中烧毁,可减少来年的侵染源。

(2)自新芽展叶开始,每半月喷洒一次1:1:100的波尔多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3次至4次,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用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代森铵水剂800倍液,交替喷洒枝叶,每10天一次,连续3次至4次。

精选阅读

五针松疱锈病


分布及危害

五针松疱锈病又名干锈病,是发生在各种五针松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内的危险性病害。已知我国的红松(Pinuskoraiensis)、华山松(P.armandi)和乔松(P.griffithi)发生该病,造成巨大损失。红松疱锈病发生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区,据辽宁省草河口林场1975年调查,该场的人工林发病率达60%以上,其中因病死亡的幼树竟达40%。四川省30多个县市高海拔山区的华山松疱锈病很普遍,仅广元、达县和雅安三地、市的人工林发病面积已超过6600ha,因病死亡的树木达数十万株。关于其它发生地区尚缺少系统的调查研究。

【症状】病害发生在枝干皮部,但不为害木质部,先在侧枝基部发病,然后向干皮扩展,有时枝干同时发病。发病部位常在地上150cm以内的枝干上。病初,皮部略肿变软,于5月初开始生裂纹,并由其中生出黄白色疱囊,6月上、中旬成熟呈桔黄色。疱囊的形状、生长方向和破裂方式都没有一定。自5月中旬起,囊破,飞散粉状锈孢子,最后留下膜状白色包被并逐渐散落消失。至6月末大部分疱囊已破散,老病皮粗糙,且常生一层煤污菌类,显黑色。8月末,9月初,在病皮的上、下两端或仅在上端出现混有性孢子的蜜滴,初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带甜味。剥下树皮时,可见皮层中的性孢子器,干后呈血迹状,暗红色。本病严重影响红松及华山松的生长,据调查红松病树当年松针长度较正常的减少30%,其绝对干重减少27%,新病皮的酸度值降低0.3,无疱囊老病皮降低0.4,而健康皮部为5.3。病树主梢最短的为21mm,最长的为65mm,健梢为366mm。病梢直径逐年递减。结果使病树冠形与高度发生巨变,树冠变圆,树高仅为健株的4/5~3/5。病树生理机能衰退,且常引起次期害虫的蛀食和野鼠的啃咬,加速病树的死亡。

【病原】本病系由茶蔗生柱锈菌引起(CronartiumribicolaJ.C.FischerexRab.)它是长循环型异主寄生菌。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产生在红松、华山松等五针松枝干皮部,夏孢子及冬孢子阶段在东北地区产生在返顾马先蒿、返顾马先蒿多枝变种、穗花马先蒿和东北茶蔗子的叶片上,人工接种时还生在兴安茶藤子叶片上、东北尖叶茶蔗子叶片上和刺梨的叶片上。在四川省产生在狭萼茶蔗子叶片上。性孢子器扁平,埋生在皮层中。性孢子鸭梨形,无色,2.4~4.2m1.8~2.4m。锈孢子器疱囊状,桔黄色,高4~6mm,直径3~5mm,长4~40mm。包被囊状白色,由多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的细胞梭形。锈孢子单胞,鲜黄色,22.8~33.6m14.4~28.8m,平均23.7m29.2m,成堆时桔黄色。锈孢子球形至卵形,表面有平截柱形的粗疣,其上有5~7层突起环纹,表面还有明显的平滑区,其表面与粗疣顶端在同一球面上。夏孢子堆初为有光泽的枯红色丘疹状,破裂后呈桔红褐色粉堆。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有细刺,鲜黄色,15.6~30.0m13.1~20.6m,平均17.6m23.2m。冬孢子堆柱形,密生于叶背,赤褐色,初直立,后扭曲,直径8.7~165m,长50~1900m。冬孢子略呈梭形,褐色,36.0~59.0m13.0~13.5m,成熟后在低温多湿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此时的冬孢子柱外观上有一层白粉。担孢子球形,有一嘴状突起,浅黄色,10~12m。

【发病规律】病树如未死,年年产生锈孢子。锈孢子在10~19℃下,遇冷凉多湿,出现雨、露、雾的条件时,萌发生芽管,由气孔侵人转主寄主茶藤子或马先蒿叶片。经10~11日,便产生夏孢子,并进行再侵染。8月中、下旬至9月初(个别林区在7月初)便在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柱。冬孢子由冬孢子推顶部向基部依次成熟,最外层的生命力最强。只有在16℃下形成的冬孢子,在20℃下容易产生担子与担孢子,并在10~18℃下向五针松松针侵染。因此,担孢子向松针的侵染只在冷凉多湿条件下发生,这种侵染不一定年年发生。担孢子芽管侵入松针后形成的单核菌丝,在松针中扩展。经3~7年,由松针伸延至小枝和主干,并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以后年年继续产生。在东北地区锈孢子在天然林中侵染茶蔗子,在人工林和次生林地带侵染马先蒿,待林分逐渐成长,林内光线甚少时,转主寄主植物使被抑制逐渐稀少了,此时病害不再在该林分内发生。有资料证明,造林地中的疱锈病,常常是在苗期感染的。

【防治措施】严格检验苗木带病情况,杜绝病苗上山造林。用五氯酚钠、二甲四氯、莠去净、非草隆、杀草丹等除草剂,灭除苗圃及其周围500m以内的茶藨子和马先蒿,用量为1~5g/m2。幼树发病时,于锈孢子未飞散时,用270℃馏分的松焦油涂刷病部,杀灭锈孢子,继续涂刷2~3年后,病树可恢复健康。适时修枝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五针松的风水学应用-五针松在家居中的作用


五针松的药用成分是优良的,而且口感也不涩;四针松、三针松的药用成分略逊于五针松,可惜五针松的资源较少。二针松的口感有点涩。上海、江苏、浙江的罗汉松较多,罗汉松口感也不涩。各地松树资源不同,同品种的松树在不同地方生长,药效也不同。

五针松与家居风格的搭配

五针松原产日本,常绿乔木。针叶五针一束,因五叶丛生而得名。五针松植株较矮,生长缓慢,姿态高雅,叶短枝密,树形优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树种。

多数家庭选择在客厅放置一盆五针松,客厅是家庭人员聚集和接待客人的公共场所,绿化要抓住重点,力求朴素美观。选择的五针松既有大体效果,又有精致的园林风味,丰富多彩,给人难忘的印象。可在沙发茶几上摆设株形秀雅的观叶植物,若要放一盆五针松,则凭添南国风光。

因五针松生长缓慢,造型时应多蟠扎少修剪,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一定要剪除。用五针松作盆景常用3~4年生的小树进行造型,如树龄过长,枝干粗硬,就会增加造型时的难度和成形时间,对于生长和观赏都不利。一棵五针松小树如何造型,应视树木形态而定,要因材制宜、因势利导,否则,制作出来的盆景会显得矫揉造作。

五针松在家居布置时候需要注意五针松久放室内,光照、空气不足,违反了五针松宜在室外接受光照的习性,或者突然移到室外遇到曝晒,也会同样出现上述情况。

五针松适宜放置在阳台上,在阳光充足或较荫蔽处都能生长,但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养护,针叶生长翠绿而健壮;在光照不足和炎热场所,针叶生长瘦弱,易枯黄。

五针松的风水学应用

五针松因五叶丛生而得名。五针松品种很多,其中以针叶最短(叶长2厘米左右)、枝条紧密的大板松最为名贵。目前,五针松盆景已在中国各地普遍栽种。五针松植株较矮,生长缓慢,叶短枝密,姿态高雅,树形优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树种。

五针松属中性植物,在阳光充足或较荫蔽处都能生长,但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养护,针叶生长翠绿而健壮;在光照不足和炎热场所,针叶生长瘦弱,易枯黄。每天最好给予五针松5-6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但在盛夏炎热的中午,为防止针叶日晒过分而引起焦叶,可采取遮阴等措施,其他时间可任其充分接受阳光。

五针松喜欢光而较高大可以摆放在明显的位置,阳台、客厅、大堂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五针松在家居中的作用

五针松的药用成分是优良的,而且口感也不涩;四针松、三针松的药用成分略逊于五针松,可惜五针松的资源较少。二针松的口感有点涩。上海、江苏、浙江的罗汉松较多,罗汉松口感也不涩。各地松树资源不同,同品种的松树在不同地方生长,药效也不同。

我国古代就有吃松针、饮松针茶而获享高寿的记载。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一个关于秦宫宫女的故事:秦末,刘邦、项羽攻入咸阳,战乱中,宫女们逃进深山,在山里老人的指点下,仅以松柏之实和松针为食。结果,个个脸色红润,冬不怕冻,夏不怕热。传说,这些宫女都活了300多岁,而且秀发乌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松叶,名为松毛,性温苦,无毒,入肝、肾、肺、脾诸经,治各脏肿毒,风寒湿症。又说能够治疗肿疱,促进毛发再生,强健肝、肾、心、脾、肺五脏,能够充饥,延年益寿。孙思邈对松树也是情有独钟,将松树的相关部分用于疗疾养生,创立了服松子法、服松叶法、服松脂法等自然养生方法。

五针松的养殖方法

土壤要求

严格消毒为防止嫩枝因通气不畅而腐烂,要求插壤的透气性、保水力要好,可用70%的黄心土(或菌根土)、20%的细河沙、10%的谷糠灰,过筛拌匀后使用。

扦插时间

插穗选择嫩枝适宜在5至8月扦插,各树种的具体扦插时间要按嫩枝的木质化程度来定,达到半木质化即可。应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龄母树上选择粗壮、饱满、生长旺盛的半木质化嫩枝作插穗。

控制湿度

五针松扦插后,立即浇一次透水,既可使插壤与切口密接,又可提高土壤湿度。在大棚或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在棚内喷雾或喷水可提高空气湿度。喷水量不宜太大,尤其是插壤内不能积水,否则易导致插条下端死亡和腐烂。喷水量一般以每天2至3次为宜,高温时可喷3至4次。

调节光照度

五针松的插条生根、生长,需要阳光照射。但光照过强,易导致温度过高和灼伤插条;光照过少,插条光合作用弱,生根能力不强,生长速度慢。生产上,常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即在清晨和傍晚掀开遮阳网,让阳光照射,7:30至19:00阳光强的时段盖上遮阳网,防止日光灼伤幼苗。

激素处理

扦插前用ABT生根粉、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植物激素对嫩枝进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生产上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激素是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使用的方法是:将GGR配制成50ppm的溶液,再将插条基部放入溶液中浸3至24小时。

环境控制

湿度和光照强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湿度和生根温度,是搞好五针松嫩枝扦插成败的关键。五针松的嫩枝扦插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至95%之间、温度控制在18℃至28℃之间,同时还要适宜的光照条件。

常绿园林植物红松落针病的防治


红松落针病是世界性的常见病害。该病从幼树到大树都可侵染,引起树木提早落叶,影响生长,并可导致病株衰亡。

症状:该病通常危害2年生针叶,有的1年生针叶也可受害。发病初期,感病针叶上产生很小的黄色斑点或段斑,至晚秋全叶变黄脱落。翌年春季,感病针叶上产生较大的、黑色或灰色、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的粒点,具油漆光泽,中央有一条纵裂缝,为病原菌的子囊盘。有的病叶枯死而不脱落,并于其上产生子实体;还有的针叶仅上部感病枯死,也产生子实体,下部仍保持绿色。

病原:病原为大散斑壳(LophodermiummaximumB.Z.HeetYang),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散斑壳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或未成熟的子囊盘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子囊盘发育成熟陆续产生子囊孢子。在雨天或潮湿的条件下,子囊盘吸水膨胀而张开,子囊孢子自子囊中放射出来借助气流传播。子囊孢子落于针叶上萌发形成芽管,从寄主气孔侵入进行侵染危害。子囊孢子从6月上旬至8月下旬都可放散,以7月份最多,因而自春至夏能进行多次侵染。病原菌主要侵染2年以上的针叶,当年针叶有时亦受侵染。病害发生与气候因子有密切关系。日平均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子囊孢子飞散和萌发侵入最为适宜。在子囊孢子飞散期间,如逢持续阴雨,降雨量较大,则对孢子的飞散有抑制作用。此外,本病的发生与树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凡是引起树木生长衰退的原因,都能加重病害的发生。引起树势衰退的原因很多,诸如种植地干旱,雨水过多,土壤瘠薄,树木遭受病虫害以及抚育管理不良等。据国外报道,松落针病的发生与空气污染有关,目前则认为是空气污染物影响土壤和气候,进而使树木生长衰退,因此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伐除重病株,适当修除病树的底枝,清除并烧毁病叶,以减少病害扩展。②加强栽培管理,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45%代森铵200-300倍液。

浅谈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有生态因子、生物因子、气象因子,以及人们的经营活动,均可对该病的发生起作用,如果对每个因子都加以限制,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实施起来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做到,所以了解每个生态因子和生产经营环节对该病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该病的主要因子,对于指导营林生产、森林经营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1调查方法

在普遍发病的林分,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林分因子、不同的发病等级(分级标准见表1)设立标准地,同一条件下设多次重复,共设标准地45块。每块标准地里标准树均在150株以上.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确定标准地面积,大小不等。在样地内分别调查记载树木的发病等级、林龄、密度、郁闭度、坡向、海拔、坡度等因子,其中林龄通过造林档案查定,密度以标准地株数推算每公顷株数,郁闭度用压线法,海拔高度用海拔仪测定,坡度用罗盘仪测定。

2分析

发病程度与因子调查结果见表2。根据数量化I和多元线性回归的要求,因变量选择为云杉落针病感指数Y,自变量选择坡向、林龄、密度、郁闭度、海拔、坡度。

1)数量化I分析。把坡向划分为三个类目,经计算机处理各项目的得分值、偏相关系数,以及模型的方差。剩余方差、复相关系数:

C0=-87.898,C11=6.194,C12=1.474,C13=0,C2=2.664,C3=0.008,C4=42.024,C5=0.010,C6=0.167。

由此得数学模型:

Yi=6.914X11+1.474X12+2.664X2+0.008X3+42.024X4+0.01X5+0.167X6-87.898(1)

R=0.8186(R0.01=0.254),模型达到极显着水平,模型有一定可靠性。

各项目的偏相关系数为:r(X1)=0.1367,r(X2)=0.3858,r(X3)=0.2659,r(X4)=0.3153,r(X5)=0.1240,r(X6)=0.0696。

由此表明,影响该病发病程度的因子依次为林龄、郁闭度、密度、坡向、海拔、坡度;林龄、郁闭度、密度影响大,坡度的影响微小。

2)多元性回归分析。为了进一行分析和验证用数量化I分析的正确性,同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此建立数学模型

Yi=3.180X1+2.664X2+0.008X3+41.875X4+0.010X5+0.186X6-78.941(2)

R=0.81816(R0.01=0.254),回规模型达到极显着水平,模型有一定可靠性。

各项目的偏相关系数为:r(X1)=0.1278,r(X2)=0.383,r(X3)=0.2665,r(X4)=0.3123,r(X5)=0.1213,r(X6)=0.0765。

由以上看出,分析的结果与数量化I分析的基本一致,仅是偏相关系数略小问题,影响该病程度的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林龄、郁闭度、密度、坡向、海拔、坡度。林龄、郁闭度、密度三者贡献大,且差异不大,坡向、海拔贡献一般,坡度贡献微小。

绒针怎么养殖?养殖绒针的正确方法介绍!


绒针又名银箭,景天科,青锁龙属多肉植物,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怕低温和霜雪,耐半阴,无明显休眠期。夏季高温有短暂休眠,冬季为其生长期。株形可爱,十分讨喜,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绒针的养殖方法,希望对喜欢绒针的朋友有帮助!

一.绒针的养殖方法1. 浇水:

生长旺盛期每周浇水1次,其他时间每2-3周浇水一次即可。

2. 温度:

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3. 光照:

喜欢全日照,夏季高温期要注意适当的遮阴。

4. 盆土:

喜欢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壤。

5. 施肥:

每月施肥1次,用稀释饼肥水或用“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冬季不施肥。

二.绒针的繁殖方法介绍

通常我们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全年均能进行,以春、秋季生根快,成活率高,选取较整齐的枝叶,插于沙盆中,插后约20-25天生根,根长2-3厘米时我们需要为其进行换盆,转入正常的养护管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绒针的养殖方法,以及繁殖方法介绍,希望对喜欢绒针的花友们有帮助。

南瓜(壳针孢)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南瓜(壳针孢)角斑病为南瓜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症状

南瓜(壳针孢)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产生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受叶脉限制。大小1~5毫米,初为浅褐色,后中间变灰白色,边缘明显,中心稍下凹,病斑周围不形成晕圈,后期病部正背长出很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叶片早枯。

2、病原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生于叶面,突破表皮,单生或聚生,圆形或近圆形,器壁细胞2~4层,暗褐色,大小49.7~111.949.7~87.0微米;分生孢子针形,无色透明,直立或稍弯曲,基部稍钝,顶端略尖,具1~5个分隔,大小25~77.52.3~3.0微米。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多雨年份,田间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4、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避免在低洼地种植,种植前应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深翻晒土,配合喷施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选用抗病品种,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

(2)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并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够增粗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根据植保要求喷施1∶1∶160倍式波尔多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绒针怎么繁殖?掌握这几种方法绒针繁殖轻松解决!


绒针为景天科青锁龙属植物,因为其毛绒绒的外表,以及十分方便管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绒针的繁殖方法介绍!

一.绒针的繁殖方法:

多肉植物常用的扦插,砍头,分株,砍头四种繁殖方式,均适用于绒针。

1.扦插

扦插是它的主要繁殖方式。

剪取植株顶端健壮的枝条,待伤口晾干插入微潮的盆土中,等待生根。

2.叶插

掰取完整的叶片,别伤害到叶片上的生长点。绒针叶片生长点是中间点。平铺或者斜插到土壤中固定好了。

绒针叶片不大好掰。掰的时候,要注意,靠近叶腋部,顺着连接部弧线的走势慢慢掰。这样的方法成功率高。

3.分株

分株的成活率高于枝插和叶插。

在植株根部会发现一些小苗。把小苗拔起来,栽入盆中,即可成活。注意新栽入的小苗,要隔3到4天再浇水,防止根系被水渍到。

4.砍头

徒长的绒针还有生了点点毛病的绒针,都可以使用砍头这一方式,让植株变成更好的样子。砍头扦插,要等伤口晾干,插入盆中,隔3到4天浇水,等待生根。

二.繁殖成功后要注意生长环境

比较喜欢日照,日常为绿色,日照时间增加及温差增大后会慢慢变色。可以全日照,喜欢干燥温暖的生长环境。对水分需求不多,过多的水分容易滋生病害及根部腐烂导致死亡。夏季高温休眠,注意减少浇水,冬季可以持续生长。只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绒针就可以生长的很健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绒针的繁殖方法,希望网友们采纳,感谢您的点击阅读!

油松发生针枯病后该如何防治


河北唐山新区的团结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油松路,可自1998年开始,少数油松染上了油松针枯病,1999年染病油松增多,破坏了整条街景。我们自1999年秋季开始防治,经过两年来的努力,使染病较重的树木得到控制,较轻的树木已恢复正常生长。下面将油松针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症状:油松针枯病又名落叶病,该病原菌除危害油松外,还危害马尾松、黑松等。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脱落。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第二年的春天在各种病叶上就会产生典型症状:即先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约0.2至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份雨水渐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于每年的秋季油松老叶脱落较多的10月中旬以后,人工摘除清扫落叶并烧毁,消灭病原菌。3.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1∶1000倍碱式硫酸铜或用9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10至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如果发病较重,可增加喷药次数加以控制。

如何防治针阔叶树幼苗猝倒病


猝倒病又叫立枯病,是许多针阔叶树幼苗的重要病害。

在我国,引起猝倒病的病原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iiha.)和多种镰刀菌(Fusariumspp.)。

症状有四种类型:(1)种芽未露土,就腐烂死去,叫种腐型;(2)幼苗刚出土,子叶尖端变褐色,腐烂钩头死亡,叫梢腐型;(3)幼苗出土不久,苗茎近地面处变色水渍状腐烂缢缩,幼苗倒伏而死,叫猝倒型,是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4)幼苗出土两个月以后,茎基已木质化,幼根受侵腐烂,苗木直立枯死,叫立枯型。

防治方法:

猝倒病的防治应以育苗技术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地育苗,忌用粘重土壤和前作为瓜类、棉花、马铃薯、蔬菜等的土地作苗圃,选晴天整地,精细筑床,用黄心土垫床厚1--2厘米,然后播种。

2、精选种子,做好催芽工作,适时播种,及时揭草,旱灌涝排,保证出苗整齐,苗全苗壮。

3、播种时可在苗床或播种沟内撒药土。药土可选用下列农药配制;敌克松每亩1~1.5公斤;苏农6401每亩2.5~3公斤;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合剂(1:1)每亩2.5~3公斤(我国北方使用为宜),将农药同30~40倍千燥细土混合均匀使用;或每亩用硫酸亚铁15~20公斤碾碎撒施。

4、幼苗发病期间,也可撒施上述药土。如天晴土干,则可淋洒敌克松500~800倍液或苏农6401可湿性剂800~1000倍液或1~3%硫酸亚铁液,以淋湿苗床土壤表层为度,硫酸亚铁对苗木有药害,施用后应再喷清水洗苗。药土或药液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共二到三次,可抑制病害发展。据广东地方经验,新洁而灭5000倍液或8:2草木灰石灰粉也有效果。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为落叶松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

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a(年)生的苗木和3~6a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病菌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越冬的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5h(小时)即可萌发,第2a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的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冬季温度低,第2a发病轻。常集中连片发生,发生的地块常与落叶松落叶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苗木栽植不宜过密,要通风降湿,防止徒长。用75%百菌清可湿型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烧毁,可降低发病率。对于已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15kg(公斤)/hm2(公顷)放烟防治。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在落叶松幼林地可见到枝上长着一些圆形疙瘩,这是松瘿小卷蛾幼虫为害造成的。该虫在落叶松幼林内主要为害幼树新生主梢及主干上当年生的侧枝,以幼虫在树皮下生活、蛀食,引起流脂,导致部分组织畸形生长,形成肿瘤状虫瘿。松瘿小卷蛾自苗圃留床大苗到40a(年)生的大树均能为害,但以幼树为主。在严重发生地,往往造成大量幼树的主梢及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弯曲,致使树干型状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一、防治规划设计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定本省(市)防治总体设计和年度实施方案。

2、各地根据松材线虫病传播规律、发生区地理位置、林分用途、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因素,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划分不同治理类型,实行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内容包括不同类型区的特点、范围、面积和治理对策。把面积、技术措施和工程量落实到小班,并绘制施工作业图、表和说明书。

二、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以地面人工监测和诱捕器监测为主,以航空遥感技术监测为辅。

(一)全面普查

1、松材线虫病发生区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每年10-11月份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全区松林进行普查,查清发生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以小班统计为准)和病死树数量,绘制发生分布图(省级绘至乡镇、市县绘至小班),计算病死树株率和木材损失,掌握疫情发生情况,为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2、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省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每年9-10月份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驻军营房、城镇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全面普查。发现松树枯死,查明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同时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并及时上报和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二)常年监测

1、定期巡查。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省市对未发生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季度定期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码头、车站、驻军营房、城镇周围、木材加工厂、大型建筑工地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2、固定监测。在发生区边缘地带、交通沿线、风景区、城镇周围和易感林分设置固定监测点,风景生态林和重要经济地区每村(或林场分场)至少设置1个、其它地区每乡(镇、或林场)设置3-5个固定监测点,派专人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三)打孔流胶法诊断

于春秋季节在松树干部用打孔器打一孔至皮下,取样部位以胸高、无结疤处为好。2日后观察洞孔流脂情况(冬季3日后观察),松脂流量多,大量溢出洞外为正常;松脂不流出洞孔,仅在洞内,或在洞内滴状凝结为感病。根据上述结果,再结合取样分离作进一步确认。

(四)诱捕器监测

在松褐天牛羽化期(5-8月),每个固定监测点设置一个诱捕器。放置点设在山顶、林道旁空气流通处。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米左右。集虫器用锌铁皮或塑料等加工,防止天牛成虫爬出逃逸。先在诱捕器诱芯内放入清洁棉花,再加入调配好的引诱剂200毫升,以后每隔20日往诱芯添加140毫升。每隔1-2日(羽化后期可5-7日)检查诱捕天牛情况,收集诱捕的天牛进行分离、镜检,检查是否携带松材线虫,一旦发现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秋季采用打孔流胶法在诱捕点周围1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早期诊断,抽取病树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确定疫情发生地点,分析疫情扩散蔓延情况。

(五)航空遥感监测

对地面不易调查的高山密林地区,采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发现枯死树后,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指示位置开展实地调查。实施航空遥感监测,要运用差分方法对机上显示的地理位置进行校正。

(六)取样、分离、鉴定

每个林业小班内可疑病树在10株以内全部取样,10株以上视其分布情况,先抽取10株,再抽取剩余数量的5-10%。取样要选择当年新死松树,取样部位以胸高处为好。取样时先把取样部位树皮剥净,选取靠近蛀道、蛹室处,用直径3厘米左右手摇钻钻至树心,取适量木屑(不少于20克),或用柴刀劈至10厘米深,取木片宜可。取好样品装入塑料袋,同时用铅笔填写寄主、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一并装袋,用绳扎实。样品若不能立即分离鉴定,应放在冰箱内暂存。所取样品采用漏斗法分离。病原鉴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LY/T1123-93)。凡属在未发生区新发现类似松材线虫病症状的病死树,应由省级森防部门或有关专家鉴定,确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

(七)疫情报告

一旦经技术鉴定证实新发现松材线虫病,以省为单位,及时将发生地点、发现日期、林分状况、发病面积、病死树数量等疫情监测调查情况上报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

三、防治措施

(一)清理病死树

1、病害发生危害历时较长,发生面积大,病死树数量大,病死树株率在10%以上的病区,在春节前组织专业队,采用一次性全面皆伐,彻底伐除发病山头或地块的感病寄主植物。不能安全、有效处理疫木的地区,全面封山育林。

2、松材线虫病危害较轻的松林,病死树数量少且分散,病死树株率在10%以下,采用全面清理病死树的措施。病木能不下山的尽量不下山。在每年4月底前组织专业队对发生区边缘病死树周围100米范围内的松树实施强度砍伐病死树,形成隔离带,防止病害继续扩散蔓延,并对中心发生区的病死树进行全面清理,以减少病原,压缩受害面积,控制病害的发生。

3、对新发生疫点和孤立疫点要采用皆伐措施,并在4月份前对周围1公里范围内松林采用流胶法进行早期诊断,发现松树异常及时伐除,以彻底清除病原,确保拔除效果。

4、实施病区皆伐时,应先伐死树,后伐残余活树,死树和活树要分开放置,分别进行除害处理。

5、为保证除治成效,实施清理病死树和病区皆伐时,所有伐桩高度应低于5厘米,病区除治迹地清理干净,不残留直径1厘米以上松树枝桠。

(二)病木除害处理

1、病死树伐根可罩塑料薄膜后覆土或磷化铝(1-2粒)进行熏蒸处理,或用虫线清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淋,也可采取连根刨除的方法。

2、病区零星分散的病死树,砍伐后就地将树干和树枝砍成小段,装入专用熏蒸袋(凡直径1厘米以上的枝条和刨出根桩均要全部装袋),再投放磷化铝(20克/M3),密封塑料袋,搁置山上原地至传媒天牛羽化期结束。对滞留于林间的病枝材,亦采用此法。

3、清理下山的病枝、根桩等集中指定地点及时烧毁。

4、伐下的病材,在集中指定地点采用如下处理方法:

药物熏蒸:选择平坦坡地或平地,将砍伐材(包括直径1厘米以上的枝条和根桩)集中堆放,覆盖熏蒸帐幕,在堆垛四周挖宽30厘米,深20厘米小沟,把帐幕四边埋入沟中用土压实,再投放硫酰氟或溴甲烷(50克/M3,20℃,24-48小时),或磷化铝(20克/M3,20℃,72小时以上)熏蒸至木材中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死亡率达到100%。若杀虫率不到100%,则要再次投药熏蒸,直至检查合格为止。

加热处理:将病树枝、干置于热处理房加热至60℃2-3小时(或利用微波处理),取出检查松褐天牛死亡率,若死亡率达不到100%,继续进行处理直至松褐天牛全部死亡为止。变性处理:将病木作成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制浆、烧碳等,消灭其中的病原和传播媒介。切片处理:将病木切成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碎片,以使其中松褐天牛不能成活。

烧毁处理: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就地烧毁。所有病木除害处理必须4月底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全部结束。

(三)传媒天牛防治

1、诱木防治。在除治区的山顶、山脊、林道旁或空气流通处,选择衰弱或较小的松树作为诱木,引诱传媒天牛集中在诱木上产卵,每10亩设置1株(松褐天牛密度大的林分可适当增设诱木数量),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5月上旬),在诱木基部离地面30-40厘米处的3个方向侧面,用刀砍3-4刀(小树可少些),刀口深入木质部约1-2厘米,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度角。用注射器把引诱剂注入刀口内。诱木引诱剂使用浓度为1∶3(1份引诱剂原液用3倍清水稀释)。施药量(毫升)大致与诱木树干基部直径(厘米)树相当。于每年秋季将诱木伐除并进行除害处理,杀死其中所诱天牛,减少天牛种群密度。

2、诱捕器诱杀。在传媒天牛羽化期,在发病林分每隔1000米设置一个诱捕器,诱杀松褐天牛成虫。方法同诱捕器监测。集虫器内盛清水或3%杀螟松乳剂。

3、喷药防治。发生区于传媒天牛成虫期采用地面树干、冠部喷洒或飞机喷洒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50-80毫升/亩(300-400倍液),或其它内吸性好、下导性强的杀虫剂,分别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盛期进行防治。松褐天牛幼龄幼虫期采用地面树干喷洒虫线清乳油80倍液,喷药量为2-3升/株。

4、树干注药防治。对有特殊意义的名松古树和需保护的松树,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虫线光A(Emamectin安息香酸盐液剂)400毫升/M3(估计立木材积),或注入虫线清1∶1乳剂400毫升/M3,进行保护。

5、生物防治。除治区在传媒天牛幼虫幼龄期,林间释放松褐天牛的天敌肿腿蜂,也可通过肿腿蜂携带白僵菌的方法感染天牛幼虫,以降低林间天牛数量,达到控制和减少病死树的目的。每年于松褐天牛幼虫期释放天敌,气温最好在25℃以上的晴天进行。放蜂方法采用单株放蜂法、中心放蜂法或分片布点放蜂法,每10亩设一个放蜂点,每点放蜂1万头左右。

四、检疫措施

1、松材线虫病检疫范围包括来自国内外疫情发生区的松属、雪松属、冷杉属、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等植物的苗木、接穗、插条、盆景等生长繁殖材料;来自国内外疫情发生区的上述植物的木材、枝桠、根桩、木片以及它们的制品等;带有松材线虫及其传播媒介昆虫活体的货物、包装材料、铺垫材料及运输工具。

2、各发生区由当地政府发布命令,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松苗、松木、松材调出疫情发生区。

3、发生区要对松属苗木繁育基地、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开展产地疫情调查,详细登记带疫情况,并下发除害处理通知书责令限期对疫情进行除害处理。同时根据产地检疫结果,对要求调运的松属苗木和繁殖材料、松木及其制品数量进行全面核实,严禁带疫苗木、木材及其加工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4、调运疫区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繁殖材料、木材及其制品必须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要事先征求调入地森检部门的意见,并按照调入地的检疫要求书内容,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检验,确认未携带松材线虫病方可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并及时通知调入地森检部门。

5、实施检疫检查的抽样比例,苗木按一批货物总件数的5%进行抽样、木材按总件数的10%进行抽样。所抽样品的分离鉴定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LY/T1123-93)进行。

6、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或木材检查站)要配备专职检疫人员,对过往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严格的检疫检查,严禁未通过检疫的松苗、疫木及其制品调运。

7、各地森检部门对来自发生区或来源不明的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复检,发现带疫就地销毁;确认无松材线虫的繁殖材料要经过1年以上隔离试种,确认没携带松材线虫方可分散种植;对松木及其制品活包装材料要实施跟踪调查,严防疫情传入。要定期对本地区用材单位进行检疫检查,杜绝非法购买和使用疫情发生区松材及其制品的行为。

落叶松的褐锈病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为落叶松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a(年)生的苗木和3~6a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病菌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越冬的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5h(小时)即可萌发,第2a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的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冬季温度低,第2a发病轻。常集中连片发生,发生的地块常与落叶松落叶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苗木栽植不宜过密,要通风降湿,防止徒长。用75%百菌清可湿型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烧毁,可降低发病率。对于已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15kg(公斤)/hm2(公顷)放烟防治。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在落叶松幼林地可见到枝上长着一些圆形疙瘩,这是松瘿小卷蛾幼虫为害造成的。该虫在落叶松幼林内主要为害幼树新生主梢及主干上当年生的侧枝,以幼虫在树皮下生活、蛀食,引起流脂,导致部分组织畸形生长,形成肿瘤状虫瘿。松瘿小卷蛾自苗圃留床大苗到40a(年)生的大树均能为害,但以幼树为主。在严重发生地,往往造成大量幼树的主梢及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弯曲,致使树干型状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

《五针松落针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