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杨树小舟蛾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昆虫,是杨、柳树的常见食叶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为害严重。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杨树集中分布区经常暴发成灾。杨小舟蛾以幼虫啃食为害杨树叶片,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为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严重时整株树木叶片吃光,如不及时防治,将导致杨树二次发芽,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发生规律

杨小舟蛾一年生3-4代,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松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多将卵产于叶片上。各代幼虫的出现期为:第一代为5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为9月上、中旬,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表皮,稍大后分散,7、8月高温季节发生严重。幼虫行动迟缓,昼夜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由于杨小舟蛾发生快,暴发点分散,虫龄虫态叠加,单一措施很难控制,必须采取人工、物理、生物制剂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害虫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1.人工灭蛹:在杨小舟蛾蛹没有羽化前,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彻底清除,杀灭虫蛹,减少虫蛹基数。

2.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干基打孔注药防治: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孔,20-30cm的打3-4孔,30cm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每孔内注3-5倍的药液6-8ml。药剂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如:氯胺磷、丁硫克百威等。

4.喷雾防治: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采用阿维菌素或灭幼脲三号20002500倍液,BT制剂800倍液。

5.喷烟防治:幼虫为害期,在上午46点或下午1621点,用烟雾机进行喷烟防治。药剂为1.2%烟碱苦参碱乳油,配比为药剂:柴油=1:9,亩用药量为3040克。

6.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乳剂2500倍液毒杀幼虫,还可用幼脲1号3000倍液喷洒树冠杀死幼虫。

延伸阅读

杨树刺蛾的虫害防治


杨树刺蛾是一种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主要取食树叶,在大发生时要不了几天就可把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危害杨树的常见刺蛾种类多,长江流域的种类有扁刺蛾、褐刺蛾、黄刺蛾和青刺蛾,林农常将刺蛾的幼虫统称为洋辣子、八角辣。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苹果、梨、桃、枇杷、榆、泡桐、梧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现将杨树扁刺蛾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更多绿色尽在

形态特征

扁刺蛾雌成虫体长13毫米至18毫米,翅展28毫米至35毫米;雄成虫体长10毫米至15毫米,翅展约30毫米。成虫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前翅灰褐色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卵长椭圆形,扁平光滑,长约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身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虫体两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蛹长10毫米至15毫米,前端较肥大,近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黄褐色,茧椭圆形,长12毫米至16毫米,暗褐色,其茧结在杨树根部周围的表土层里。

防治办法

1.结合施肥、修剪,挖除或剪去树干上的茧壳及土中虫茧。在冬耕施肥时,将林下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者结合培土防冻,在树干基部30厘米范围内培土10厘米左右,并加压实,可杀灭一部分越冬虫源,减少下年发生基数。

2.人工除虫。扁刺蛾低龄幼虫多在叶片上群集为害,食叶后叶片白膜状明显,可以摘除群集大量幼虫的叶片集中处理,能消灭大量食叶幼虫。

3.灯光诱杀。在刺蛾成虫的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可在杨树林、苗圃架设黑光灯或振频式诱蛾灯,诱杀大量的扁刺蛾的成虫,减少发生量,效果很好。

杨树扇舟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扇舟蛾,别名:白杨天社蛾。河南全省均有分布。杨扇舟蛾是杨、柳的重要害虫,幼虫吐丝结苞为害杨树叶片,常在7-8月间猖撅成灾。

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23~37mm,雌成虫38~42mm。体灰褐色,前翅褐灰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横纹,顶角有1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1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色斑。后翅灰褐色。

卵:扁圆形,直径约lmm,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40mm。头部黑褐色;胸部灰白色,侧面墨绿色;腹部背面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宽带每节上着生环状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第一和第八腹节背中央各有1个枣红色的瘤,其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

蛹:体长13~18mm,褐色,腹末有分叉的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4代,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6月、7月、8-9月。幼虫出现期晚1~2周,可危害至10月份。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未展叶前,卵产于小枝,以后产于叶背,块产,常百余粒单层排列,易于发现。

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共5龄。末龄虫食量最大,占总食叶量的70%左右,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间内将全株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有垂丝迁移现象。老熟幼虫在苞叶内结茧化蛹,末代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墙缝、树皮裂缝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

防治措施

1、结合更新采伐,营造杨桐、杨椿、杨槐或杨楝混交林。

2、幼树及时剪除虫苞,杀死其中幼虫。或在幼虫孵化盛期喷洒灭幼脲类药物。

3、大树树干注射防治。5月上、中旬树干基部注2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5-12倍液或40%氧化乐果2倍液,每株树按胸径每cm注射1ml的药液。

4、生物防治:

(1)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喷洒100亿活芽孢/mlBt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1200-1600倍液。

(2)于第一、二代卵发生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667m22万-4万头)。(3)在杨树林和周围种植油菜等蜜源植物,为赤眼蜂、姬蜂、瓢虫等天敌提供适宜环境,控制杨扇舟蛾。

杨树分月扇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由于分月扇舟蛾养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容易爆发成灾,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杨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

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别名银波天社蛾、杨树天社蛾、杨叶夜蛾。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青海、四川、云南等地。为害杨、柳、白桦等。分月扇舟蛾分卵、幼虫、成虫、蛹四个虫态。在上海1年6-7代,湖南7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少数以3龄幼虫在枯枝落叶中越冬,但越冬死亡率很高。越冬卵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栖啃食叶肉,但不结苞,3龄后分散食全叶,白天常爬在叶柄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以后基本每月1代,12月上旬最后1代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枝干上越冬。

幼虫:体长35-40mm,体纺锤形,背面黑褐色,两边黄色。背面有红色瘤和白色小圆点。腹部第1和8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大形瘤,瘤上具黑色毛和4个馒头状毛瘤,前面2个大、杏黄色,后2个小、黑色。

卵:半球形,淡绿色,直径0.6毫米。

成虫:体长12-18毫米,翅展27-46毫米。身体和双翅灰褐到暗灰褐色,头胸部背面有一条浓褐色纵带。前翅有4条淡色横纹,翅顶角斑扇形,模糊红褐色,翅中央有一灰白色线把圆斑横割成两半。

蛹:红褐色,长15-16毫米,近圆锥形。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幼林内,在舟蛾产卵盛期采摘有卵叶片;及时采摘群栖初孵幼虫的叶片和虫苞,集中烧毁。

2、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盛期应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化学药剂防治:一是喷雾防治对便于操作的幼龄林和苗圃地,在幼虫为害期喷洒25%灭幼脲I号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8000倍液。二是树干注射防治用树干注射机注射内吸传导性药剂,如40%氧化乐果、40%久效磷、5%吡虫啉高渗乳油,浓度1:2配制。也可用丁字钻在树干基部离地面20公分左右的地方,用有刻度的一次性注射器,往打好的洞里注入农药“保林3号”,并用黄泥封口,在6月中旬注射,一年一次,防治效果达到95%。

4、生物防治:一是在4月雨后的晴天用白僵菌粉炮防治。二是苏云金杆菌0.5-1亿/ml喷雾防治。三是保护、招引杜鹃、白头翁、黄鹂等益鸟。

杨树腐烂病防治方法


(1)症状杨树腐烂病田树种、构龄和生态环境的不问而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症次

日灼型多发生在幼树和新栽树的主干下部,病斑为黑灰褐色,开裂下陷,皮下布有灰白色茵丝及黑色突起,常有流放。病斑纵向发展,后期病区四周易形成愈合组织,技创病区扩展。

干腐型病斑深褐色,不流胶,不下陷,呈椭因形、状形,边缘不明显,有的形成褐色或灰褐色的环,韧皮部及木质部呈暗祸色,病斑发展迅速,达成一片致死。发病后期和树体死亡后,病区表皮上相满黑色突起,即分生袍子器,并挤出大量棍黄色分生袍子角。多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校处。

泼疡型病斑初期为黄褐色水演化微右突起,椭圆形或长梭形,边缘明显,破裂后流出黄褐色胶状物,有酒糟昧,扩展迅速,皮层组织腐烂变软,挤压时有流胶进出,后期病班流水下陷。生长弱的中龄树病区呈黄白6,布满大量苗丝及分生袍子器,扩展缓慢。幼龄树病区糟烂如麻,极易剥落。

枝枯型病斑褐色,不规则,往往连成一片,不流应,开裂或不开裂,后期表皮布满黑色分生抱子器。多发生在栽均质量差、立地条件差的幼树和老树枝条上。

(2)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分生袍子器、子聚充在病斑内越冬*翌衣湿度大时,分生袍子器内放状物吸水毖胀,涌出格红色丝状分生袍子角,伦摇,由伤口、皮孔侵入。

(3)防治方法

增强新植树、移植树的养管它。每年3月、6月、11月涂抹白涂剂备。生石灰20份、硫磺粉5份、食盐5份。初冬、早春喷施波美5度石琉合别生长期喷施波奖o.5一l度石硫合剂。出圃新苗种植前用o.1%升汞水溶液消毒处理。切剖水渍斑或涂浓眩水(碱:水=1:3)或200倍95%苛性纳稀释液。发病中期可到割病斑,在病段上用钉或钻汀眼,或用刀切割病皮,刮割成梭形立茬,超出病皮o.5一l厘米,刮口要乎整光滑。据有关资料介绍:70%托布律、50%陕北一号、50%福美双、50%福美硫磺以及多抗霉素、内疗家、23一16对腐烂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可参考试用。

杨树直角叶蜂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直角叶蜂,别名杨扁角叶蜂。杨直角叶蜂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昆虫名,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危害特征

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危害,幼虫孵化半日后,取食叶脉附近的叶肉,使叶上出现小圆洞,由圆洞向叶缘取食,食尽叶肉,仅留叶脉。幼虫取食时先分泌白色泡沫状液体,凝固成蜡丝,蜡丝留于食痕附近周围,排成1-3列,形似栏杆。幼虫老熟停食,顺着枝条下树,结茧化蛹。危害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不但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5~6mm,翅展10~12mm,雌虫体长7~8mm,翅展12~14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被稀疏的白色短绒毛。触角9节,黑褐色,被较密的黑色短绒毛,第一、二节的总长约为第三节的1/4,3~8节端部横向加宽似一直角,基部一侧向内收缩。中胸背板有一褐色斑。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脉淡褐色。前足基节基部,前、中足跗节端部,后足胫节端部、跗节均为褐色,其余为黄色。

卵:椭圆形,长1.3~1.5mm,宽0.3~0.4mm,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渐变为鲜绿色,头部黑色,头顶绿色,胸足黄绿色,各足基部具两个褐色斑点,胸、腹背和两侧面着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圆点。第七、八腹节稍向上隆起,末节向下弯曲,呈S形。幼虫共5个龄期,五龄幼虫体长11~13mm,头宽1.2~1.3mm。

蛹:初为绿色,后渐变为褐色,长7.0mm,宽2.5mm,口器、足、触角、翅均为乳白色。茧:椭圆形,雌茧长7~8mm,宽3mm;雄茧长5~6mm,宽2mm,初为黄褐色,后期为茶褐色。

发生规律

杨直角叶蜂在南阳地区一年发生7~8代。每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旬羽化,6月份发生二、三代成虫,7月份发生四、五代成虫,8月上旬发生第六代成虫,9月中旬发生第七代成虫。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即产卵。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在表土层结褐色丝茧越冬。

成虫多在午后羽化出土,羽化率为90%,雌雄性比1:3。成虫爬行上树,飞到枝叶上,受惊动落地后,多数腹面朝上,并发出吱吱声。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7粒,最多42粒,卵产于叶背面主脉两侧皮层下,每处1~2粒。卵经3~5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平均达90%。第3~5代有孤雌生殖现象。1~2龄幼虫群集取食,被害部呈针尖状小圆孔,二龄以后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常将大片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呈不规则的孔洞,孔洞边有白色蜡丝。幼虫受惊时向叶背面转移,腹部不断左右摆动。老熟幼虫沿枝干爬行到地表化蛹。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根据观察,杨直角叶蜂主要危害黑杨派各品种杨树,而对毛白杨很少危害,对刺槐一般不危害,可进行杨、槐混交。

2、化学防治: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发生量大时,于幼虫盛发期用敌马烟剂熏杀,每hm2用药7.5Kg。在稀疏林分和幼龄林,可向树冠喷洒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10000~20000倍液。

杨树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树因具有适种区域广、生长快、材质优、用途广、效益高等特点,成为绿化的主栽树种。但大面积杨树纯林的栽植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出现了杨树的多种病虫害。很多发生较大面积的杨树红蜘蛛,又名瘿螨。杨树红蜘蛛对杨树的危害比较严重,下面介绍一下杨树红蜘蛛的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给大家。

危害杨树的红蜘蛛主要是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俗名红砂、火龙虫、火株子,分布广泛,寄主植物有山楂、栎、刺槐、泡桐、欧美杨、毛白杨,还有桃、李、葡萄等树木,危害杨树主要以当年生幼树为主,在杨树的叶、芽、嫩茎上吸食危害,初期常使被害处呈现灰黄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后变为褐色或红褐色斑块,或叶面卷曲,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嫩茎畸形。根据气候和环境特点,加强对杨树尤其是新栽植树木的管护,是降低虫害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一、形态特征

成年雌螨体卵圆形,背隆起,体背两侧有黑色皱纹,上有刚毛26根,成6列。体长有冬夏型之分,夏型个体大,长约0.6-0.7毫米,初为红色,后变暗红色,冬型虫体较小,长约0.4毫米,朱红色。有光泽,非越冬型为暗红色。雄螨体菱形,长0.4毫米,末端略尖,淡绿或浅绿色。体背两侧有黑斑,阳茎钩部几乎弯成直角。

二、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5-10代,以紫红色群集于缝隙、树皮、枯枝落叶内,以及树干附近的表土缝内越冬,越冬雌螨的抗寒能力很强,翌年树芽萌动时,越冬卵就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上、中旬。

幼螨爬上嫩叶取食危害,至成螨产卵繁殖。第1代雌螨寿命为15天左右,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43粒,危害杨树的叶螨多数栖息、危害于树冠的中下部和内膛的叶背处,主要危害新叶并群集在叶背,吸食叶片的汁液营养,使叶片从中柄到叶脉失绿变黄,背面变成红锈色,色泽暗淡无光,而后脱落,使杨树产生早落叶,早停止生长,对杨树的后期生长产生极大影响。

温度适宜时,其繁殖迅速,6-8月各世代重叠发生,所以在6-7月气候干燥时,爆发的危险性最大。传播方式有爬行、风力传送及随人、畜、果实和树苗而传带等。

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春季发芽前,山楂红蜘蛛以雌成螨在枝干翘皮缝隙中越冬。因此,刮掉翘皮并集中烧可消灭大量的雌成螨。对防治红蜘蛛有较好的效果。

2、生物防治,有束管食螨瓢虫、深点食螨瓢虫、肉食蓟马、小花蝽、草蛉、粉蛉和捕食螨。这些天敌能在中后期抑制山楂叶螨的繁殖量。

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可选用1.8%虫螨克乳油4000-5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2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

杨树皱叶病的防治方法


杨树皱叶病又名杨树绣球病。该病害分布广泛,在我国河北、北京、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省市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毛白杨和山杨的幼树和大树。受害芽抽出后,整个新枝和全部叶片卷曲,并很快脱落,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症状

在春季萌芽后,病芽上的嫩叶呈紫红色,皱缩变厚,边缘开裂,卷曲成团,形状似鸡冠状,病梢肿胀变短。病芽比健芽展叶。6月以后,皱叶团呈锈球状,逐渐干枯脱落。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该病是一种称瘿螨的害瞒为害的,学名EriophyesdisparNal.,属于蜱螨目害虫,瘿螨有4足,成螨很小,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体长127-142m,宽28-32m。为圆锥形,黄褐色,体壁上密布环纹,近头部有4对软足,腹部细长,尾部两则各生一根细长的刚毛。幼螨色浅,体较小,有不明显的环纹。卵直径40-50m,椭圆形,透明状。

发病特点

螨虫在杨树冬芽鳞片间越冬,多集中在枝条的第5-8个芽内,害螨随苗木调运作远距离传播。5月中旬,可见到大量新生四足螨出现,肉眼可见病叶上似一层土黄色的粉状物,后逐渐迁移到新形成的冬芽内越夏越冬。风有可能作为传播媒介。不同类型的毛白杨单株受害程度则不同,发芽较迟、枝条细长或弯曲的毛白杨类型受害重。雄株受害普遍,雌株很少受害。近期发现在皱叶病组织中,伴随有类菌原体MLO存在,认为此病与类菌原体有关。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品种。在危害严重的地区尽可能选用毛白杨雌株。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病芽,及时摘除,并且烧毁。

(3)化学防治发芽前对病幼树喷波美5度Be石硫合剂,5月中下旬发生严重时,对病株喷0.2度石硫合剂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10%天王星2500-10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剂1000-1500倍液。

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斑蛾为山楂主要虫害之一,对山楂的危害极大,现将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山楂斑蛾为害特点

为斑蛾科,斑蛾属。危害山楂。幼虫食芽、叶,喜于贴叶间吐丝粘结,于其中食叶的表皮和叶肉,数日后被害叶干枯脱落。天敌:有寄生蜂、寄蝇。

山楂斑蛾生活习性

山西年生1代,以茧蛹越冬,多于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地被物中,少数在树皮缝中。发生期不整齐。成虫发生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白天潜伏,多傍晚和夜间活动,交配后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生,每块有卵一般40-50粒,卵粒相邻排列互不重叠,卵块多呈椭圆形,成虫寿命7-15天,每雌产卵1-3块。

卵期7-12天。6月中旬至l0月上旬为幼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害最烈。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主脉两侧取食叶肉,l0-15天后陆续分散活动为害,多在傍晚和夜间取食,日间静栖叶背或叶间,受惊扰常吐丝下垂,幼虫体毛接触皮肤产生红斑和痛痒。幼虫期70-80天。8月下旬至l0月上旬老熟,多吐丝下垂落地,亦有爬下树者,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山楂斑蛾防治方法

1.休眠期防治。早春刮树皮、堵树洞,重点以树杈部位以上为主,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

2.生长期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或梨树花芽膨大时药剂防治,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以常规浓度,均可有效地控制此虫的危害。

3.保护天敌,注意园内管理,增强树势。

松针小卷蛾的防治方法


松针小卷蛾危害油松。以幼虫取食针叶叶肉,并吐丝将几束针叶缀结在一起,针叶变黄、枯萎脱落。被害树冠一片桔黄。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5~2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基斑深褐色,约占前翅1/3多,中横带和端纹界线不太清楚,臀角处有6条黑色短纹,前缘具白色钩状纹;后翅淡灰褐色。卵,长椭圆形,扁平,初为白色,近孵化时灰白色。幼虫,末龄体长8~10毫米,黄绿色,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臀板黄褐色。蛹,长5~6毫米,浅褐色。茧,长椭圆形,土灰色。

发生规律

松针小卷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来年3月化蛹,3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中、下旬达羽化盛期,羽化期2个多月。成虫产卵于叶鞘基部内侧。幼虫孵化后钻入针叶内取食,9月以前幼虫危害单叶,9~10月间叶丝缀叶成束,在其中取食,造成针叶丛状枯黄。11月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在地面连缀杂草、土粒等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加强营林措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促进幼林生长,尽快郁闭,减少危害;于幼虫初孵化时,或卷叶危害期,喷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小菜蛾又叫小青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比如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等,在十字花科蔬菜规模种植的地方很容易繁殖,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是小菜蛾滋生的温床,由于这种害虫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又低,对蔬菜种植区的危害很大,如果不重视无法种出高产优质的蔬菜,下面是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一、小菜蛾识别要点

初孵幼虫潜叶为害,造成细小隧道。2龄以后在叶上取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俗称“开天窗”。较大幼虫则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

成虫体长6~7毫米,灰褐色,翅狭长,前翅后缘有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卵椭圆形,长0.5毫米,黄绿色。幼虫体长约10毫米,黄绿色,两头尖细,臀足向后伸。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茧薄网状。

二、小菜蛾发生规律

小菜蛾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蛹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很活跃,受到惊扰便倒退或吐丝下垂。春、秋两季发生严重。

三、小菜蛾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蔬菜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和杂草,并深翻土壤。

2、灯光诱杀

有条件地区,可安装20瓦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成片地每10亩安装1盏,灯的位置要离菜高33厘米左右。开灯重点时期:4月中下旬至6月初;9月份至11月中下旬。

3、药剂防治

应掌握在孵化盛期至2龄以前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菜喜、卡死克、抑太保、农梦特、锐劲特等。为了延缓抗药性产生,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山楂木蠹蛾的防治方法


山楂木蠹蛾是山楂产区的毁灭性害虫。只危害山楂。以幼虫钻蛀枝干,幼龄幼虫在韧皮部及木质部蛀食;3龄后逐渐向木质间深层危害,蛀成不规则纵横隧道,并不断排出虫粪和大量木屑,堆积在蛀孔下的地面上。

被害树势逐年衰弱,以至整株死亡。下面把山楂木蠹蛾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帮助大家种植高产山楂树。

(1)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2―42毫米,暗灰色至灰褐色,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前翅基部颜色比端部明显加深,沿前缘有7一11条黑色短纹,翅面有4条不太明显的黑色横纹,从前缘近顶处有1条较明显的弯曲黑纹。后翅灰褐色。

(2)卵:近扁圆形,土黄色,长约l毫米。

(3)幼虫:老龄幼虫长25―40毫米,头部深红褐色;前胸比头部宽,前胸背板红褐色。虫体肥大略扁,腹面橙黄色,体背赤褐色,各节背面均有l条深红色宽横带和l条浅红色窄横带,体表疏生黄褐色细毛。

(4)蛹:黄褐色,长16―19毫米,末端向腹面弯曲,两侧各有1个臀刺。

防治方法

①毒杀幼虫。中国农药第一网建议用磷化铝片(每片0.6克)1/4或1/6塞入蛀孔内,或用棉球浸沾80%敌敌畏乳油5倍液塞入蛀孔内,或注入8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然后用黄泥封闭蛀孔。毒杀幼虫。

②防治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喷8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以上山楂木蠹蛾防治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及时了解预防山楂木蠹蛾,还山楂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柳树绿刺蛾的防治方法


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

《杨树小舟蛾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