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巴西铁蔗扁蛾应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巴西铁蔗扁蛾是世界范围的检疫性的鳞翅目害虫。南方各省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来迅速向北方蔓延。据调查,蔗扁蛾除为害巴西铁(木)外,还为害发财树、一品红、铁树、袖珍椰子、海南铁、龙血树、棕竹等50多种花木和经济作物。蔗扁蛾是蛀干害虫,一般农药喷杀不死,防治难度大,因而这种害虫蔓延较快,是目前花卉生产中主要毁灭性害虫之一。蔗扁蛾以幼虫蛀食巴西铁的表皮,输导组织全部被破坏,受害部位只剩下薄层外表皮和木质部,树皮与木质部极易分开,危害症状轻者不易察觉,会严重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植株干枯,不发芽,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前翅深棕色,中室和后缘各有1黑色斑,后翅黄褐色,后缘有长毛,卵浅黄色,圆形,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头部红棕色,体背有成排矩形斑,体侧有毛片,蛹棕色。

生活习性

在广东等地1年发生约5至6代,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3至4代。以幼虫在大温棚、温室盆栽花卉的盆土中越冬。翌年温度、湿度适宜时幼虫爬在花卉上为害,一般蛀食皮层,有时也蛀入木质部表皮,少数幼虫从伤口蛀入髓部,将植株食成空心。幼虫约有7龄,幼虫期1个多月,老熟幼虫夏季多在木桩上部,秋季多在土中结茧化蛹,蛹期约15天。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卵散产或集中成块状,卵期约4天。初孵幼虫吐丝下垂,即钻蛀皮层为害,尤其以3年以上的巴西铁木桩受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必须认识此虫危害性,加强花木交流流和调运的检疫管理,严禁把带虫的巴西铁木桩扩大蔓延,发现虫害木桩应及时烧毁。

②消灭虫源。必须加强大温棚、温室盆栽巴西铁换土工作,发现盆土中的越冬幼虫、蛹,应及时喷药消灭,以防止其繁殖与发育。

③药剂防治。掌握各代虫卵的孵化期,其间喷药1至2次,可用20%喹硫磷乳油1500倍,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喷洒茎杆。夏季发现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治。秋冬季至开春前用20%喹硫磷乳油15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50%杀螟松乳油1000倍、80%敌敌畏乳油1000倍、80%敌百虫8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每7天喷1次,连续喷洒茎杆2至3次,或用75%辛硫磷乳油1500倍、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0倍液灌入盆中,也可用50%西维因粉剂1∶200倍混土,撒在花盆表土内,每隔15天施1次,连续2至3次,可杀死越冬幼虫。

扩展阅读

花卉害虫蔗蝙蛾的防治方法


我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随着香龙血树(巴西木)的引种调运,连年迅速向北方蔓延,北京、河北等地都有发生,为香龙血树的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虫。以幼虫危害香龙血树、马拉巴栗、袖珍椰子、鹅掌柴、海南铁、棕竹、喜林芋、百合、凤梨、鹤望兰等多种花卉和茎干,可削弱生长势,造成枝叶萎蔫、枯黄,甚至全株死亡,丧失观赏价值。

危害特点

幼虫危害香龙血树的干部皮层形成不规则块状褐变,上有多个小圆孔,剥开变色皮层,木质部与皮层间的虫道内充满粪屑。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搞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防害虫随苗木调运扩散蔓延。购置、引进苗木时,认真检查,确保栽植无病虫苗木。发现危害性病虫时,要做好无害化处理。

(2)蒔养花木过程中,经常检查茎干,发现有蛀孔并有虫粪排出,用手压之松软的,即剥去被蛀空的树皮,杀死粪屑内蛹或幼虫。

(3)药剂防治。发现幼虫危害后,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洒茎干,再用塑料薄膜将茎干包裹5小时,熏杀皮下虫体;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倍液涂抹被蛀空的表皮;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浸泡茎干5分钟;越冬期地面撒布90%对硫磷微胶囊剂毒土(配比为药1:细沙土20)等。

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枇杷扁刺蛾是枇杷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现将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扁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雄蛾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雌蛾不明显)。后翅暗灰褐色。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长1.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长10-15毫米,前端肥钝,后端略尖削,近似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形似鸟蛋。

枇杷扁刺蛾发病规律

扁刺蛾在四川、广西等地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1年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6月初羽化。

第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9月底。少数的第三代始于9月初止于10月底。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为6月初至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底,盛期为7月底至8月底。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黄昏时分,尤以1820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面,初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并不取食,蜕第一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幼虫取食不分昼夜。自6龄起,取食全叶,虫量多时,常从一枝的下部叶片吃至上部,每枝仅存顶端几片嫩叶。

幼虫期共8龄,老熟后即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多在晚8时至翌日清晨6时,而以后半夜2--4时下树的数量最多。结茧部位的深度和距树干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质有关:粘土地结茧位置浅,距离树干远,比较分散;腐殖质多的土壤及砂壤土地,结茧位置较深,距离树干较近,而且比较集中。

枇杷扁刺蛾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虫。结合冬耕施肥,将根际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结合培土防冻,在根际30cm内培土6~9cm,并稍予压实,以扼杀越冬虫茧。

②生物防治。可喷施每毫升0.5亿个孢子青虫菌菌液。

③化学防治。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1500倍液。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

扁刺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名称:扁刺蛾

症状:属于鳞翅目刺蛾科。成虫灰褐色,体长约16毫米,前翅靠外缘有1条暗褐色横宽带,带内侧翅面颜色较浅,后翅灰褐色。雄蛾前翅中央有一个黑点。狼为扁平状,长椭圆形,黄绿色至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24毫米,体扁,椭圆形,背中央稍隆起,虫体绿色或黄绿色,背中有一条白色线,明显易见,体边缘蓝色,体侧有白斜纹,身体各节枝刺不发。茧椭圆形,黑褐色,较坚硬,表面粗糙。

病原及发病规律:北京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土中做茧过冬。每年6月份成虫出现,成虫有趋光性,白昼潜伏阴处,夜间出来活动,卵散产于叶片上,。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危害,初孵幼虫有集中栖息习性,在取食叶肉时,在叶片背面形成许多透明小网点,篚后把叶片咬成缺刻、窟窿,或整个吃掉仅留叶柄。8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作茧过冬,较分散;在腐殖质多的土壤挖沙壤地较深,离树干较近,较集中

防治办法:(1)初冬季在树木附近树干基部、墙根等松土里挖虫茧消灭老熟幼虫(包括褐边绿刺蛾、桑褐刺蛾的虫茧)。(2)黑光灯诱杀成虫。(3)初孵幼虫分散危害前,可摘除带虫叶片。(4)药物防治(幼虫危害期)见黄刺蛾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扁刺蛾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

⑴危害方式

低龄幼虫在叶片叶面上啃食表皮和叶肉,致使被啃处呈现白色网状,大龄幼虫将叶食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吃成光杆,影响树势生长和发育。幼虫体具毒刺,触及皮肤,会疼痛红肿。如不及时防治,有时发生扰民现象。

⑵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雄成虫体长10~15毫米,翅展约30毫米。体、翅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前翅灰褐稍带紫色,前翅外缘较直,臀角弧弯,内半部与外线以外带褐色并稍具黑色雾点,外线明显暗褐色与外缘略平行,横脉纹为1个黑色圆点。自前缘至后缘有1条向内倾斜的褐色条纹,斜纹内侧略上方有一褐色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外缘有褐边,缘毛灰褐色。

卵:长椭圆形,扁平光滑,长约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后变为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左右。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状。全体绿色至黄绿色;背线白色,两侧有蓝绿窄边。体边缘每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每1列体节背面有2个小丛刺毛,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个红点,较明显。

蛹:体长10~15毫米,近椭圆形。前端较肥钝,后端稍削。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似鸟蛋。

⑶发生规律

在河北省任丘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浅土层中做茧化蛹过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

成虫夜间活动,有强趋光性;白天隐伏在枝叶间、草丛中或其他荫蔽物下。卵多散产在叶背面,卵期6~8天,初孵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不取食,经1次蜕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膜状表皮。幼虫集中栖息习性,大龄幼虫逐渐分散为害,高龄幼虫昼夜取食,共8龄,自6龄起,从叶片边缘咬食成缺刻甚至吃光全叶。老熟幼虫迁移到树干基部、树枝分叉处和地面的杂草间或土逢中作茧化蛹,其中腐殖质多的土壤及沙壤土结茧位置较深,离树干较近,入土较深也较密集;而黏重的土壤结茧位置离树干较近,入土较浅,较为分散。

⑷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利用幼虫下树在土中结茧越冬,并对土壤质地有选择的习性,在春季组织人力挖茧。

②物理防治: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习性,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在6~8月的盛蛾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③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喷施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

④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2000至3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至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至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米扁虫改如何防治


米扁虫,是一种锯谷盗科的昆虫,分布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华南尤为普遍。

露尾甲,米扁虫

简介

寄主:开始发霉的粮食、中药材等储藏品中。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不洁净或开始发霉的粮食等储藏物。

地理分布: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华南尤为普遍。

特征描述

米扁虫

米扁虫成虫体长2.5mm,长卵形,红褐色;头五边形,前沿窄,具小刻点和淡色微毛,半缩入前胸内;复眼黑色外突;触角有细毛,共11节,末3节膨大成锤状;前胸背板近方形,布有小刻点和微毛,微毛向背中央倒伏,侧缘微向外突,具深色边和细齿,前侧角各具1向外突的圆形凸起,后侧角为直角,后缘具边,中部向后弯伸。小盾片色深且宽扁;鞘翅向上供,黄褐色,具排列成行的较大刻点和浅色倒伏的细毛;足赤褐色。幼虫体长3mm,灰白色,细长,两侧平行,后端较宽,头部、胸部褐色,前胸近方形,约长于中胸,6后胸之和,全体具稀毛。

发生规律

成虫寿命一年多,全年均可见到成虫,条件适合经20—30天可完成一个世代,成虫活泼,爬行迅速,能飞翔。成虫、幼虫喜食霉菌,开始发霉的各种储藏物中易发生此虫。

防治方法

保持仓库和储藏品干燥清洁,即可防止该虫发生。

养花大全牡丹扁刺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12-18毫米,翅展30-40毫米,雄虫35-45毫米。头、胸、腹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干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1个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亦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腹末有橙黄色毛。

卵扁圆形,初为黄绿色,后变为暗褐色,长约1.1毫米。

幼虫体长22-3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稍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

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转褐色。

茧长14-15毫米,钙质,硬且脆,灰褐色。

【发生规律】华北年生2代,主要是以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为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8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进入越冬期。成虫在夜间活动,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或枝干上。卵块表面被黄毛。幼虫孵化后,群集叶背取食,2龄后分散为害,越冬幼虫有群居性。

【防治方法】(1)保护和利用天敌。有小茧蜂、上海青蜂等天敌。

(2)在冬季和早春刮除缝隙中的越冬幼虫,清除枯枝落叶,将其烧毁或深埋。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稀释液5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毫升200倍液。

葡萄虎蛾如何防治?


葡萄虎蛾如何防治?

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湖北、江西、贵州、广东等地。幼虫食害葡萄、长春藤、爬山虎的叶成缺刻与孔洞、严重时仅残留叶柄和粗脉。

成虫

体长18-20毫米,翅展44-47毫米,头胸部紫棕色,腹部杏黄色,背面中央有1纵列棕色毛簇达第7腹节后缘。前翅灰黄色带紫棕色散点,前缘色稍浓,后缘及外线以外暗紫色,其上带有银灰色细纹、外线经内的后缘部分色浓;外缘有灰细线,中部至臀角有4个黑斑;内、外线灰至灰黄色;肾纹、环纹黑色,围有灰黑色边。后翅杏黄色、外缘有2紫黑色宽带,臀角处有1桔黄色斑,中室有1黑点,外缘有桔黄色细线。下唇须基部、体腹面及前、后翅反面均为橙黄色;前翅肾纹、环纹呈暗紫色点,外缘为淡暗紫色宽带。

发生规律

北方每年2代,以蛹在根部及架下土内越冬,5月羽化为成虫,傍晚和夜间交尾并产卵,卵散产于叶片及叶柄等处。6月份发生第一代幼虫,常将叶片吱成孔洞,老幼虫将叶片吃成大缺门或将叶片吃光。7—8月发生第二代成虫,8—9月发生第二代幼虫,9—10月以老幼虫入土作茧化蛹越冬。幼虫受惊时头翘起并吐黄色液体以自卫。

防治方法

消灭越冬蛹

在北方埋土防寒的地区,于秋末和早春结合葡萄的埋土和出土上架,拣拾越冬蛹进行消灭。

杀幼虫的方法

结合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白天静伏叶背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幼虫。

喷药防治方法

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树叶杀虫方法

冬剪下来的枝叶,集中烧毁。

马铃薯块茎蛾如何防治


马铃薯块茎蛾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番茄、青椒等茄科蔬菜及烟草等。以幼虫危害叶片,潜入叶内,沿叶脉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嫩茎、叶芽也被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亡。在田间和贮藏期间可钻蛀马铃薯块茎,造成弯曲的潜道甚至整块被蛀空,外表皱缩,并引起腐烂或干缩。

分类地位

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hciidae)。

分布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国内分布在山西、甘肃、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马铃薯和烟产区。

寄主

马铃薯、烟草、蕃茄、茄子、辣椒、曼陀罗、天仙子、洋金花、酸浆、莨岩、颠茄及其它野生茄科杂草。

主要鉴定特征

成虫体长5~8mm,翅展13~16mm,灰褐色微具银灰色光泽。复眼黑色。单眼和触角黄褐色,胸背黄褐色或黑褐色,腹面黄白色。头部具黄白色光滑的鳞片,头顶具毛簇。下唇须长而弯曲,伸越头顶,第2、3节近等长,第2节腹面盖有刷状鳞片。前翅狭长呈叶尖状,黄褐色或黑褐色,中室约为翅长的3/5。雌虫臀区黑褐色,并沿后缘形成大型黑褐色斑。雄虫臀区色泽与其余部分一样,臀区有4个黑褐色斑,3个在2A+3A上,一个靠近外缘。R5由R4分出,2A与3A端部愈合,基部呈叉状,后翅顶角下方凹入近菜刀形,灰褐色,雄虫有翅缰1根,第7腹节背面前缘两侧各有1束内弯的长毛丛。雌虫后翅缰3根,第7腹节背板前缘两侧无长毛丛。

卵长0.48~0.64mm,宽0.25~0.45mm,椭圆形,有光泽,半透明黄白色,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紫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15mm,胸宽2.5~2.7mm,体灰白色,有时带浅黄色或青绿色,体色随食料不同而异,老熟时背部呈粉红色,头部黑褐色,每边有单眼6个,头、前胸背板及胸足为暗褐色,腹部末端背板淡褐色,腹足的趾钩为双序环形,臀足的趾钩为双序弧形,刚毛排列,其中前胸气孔前方有刚毛3根;腹部第3节刚毛1较2居中,3位于气孔的直上方,4与5毗邻,6位于腹足上后方,7有3根,位于腹足的前侧,第一腹节腹面左右各有刚毛4根,排成一行,但中间两根毗邻;第2腹节腹面左右各多1根,腹足间有刚毛2根。

蛹棕色,长6~7mm,圆锥形,表面光滑,臀棘微小,其附近具8根刚毛,触角长达翅端,复眼黑色较大,下唇须为下颚所掩盖,尾部附近有1束刚毛。蛹藏于丝网中,网长约8~9mm。

生活习性

在自然情况下可为害马铃薯、烟草等植物地上部分,除侵食叶肉外还蛀食花及果实。在仓库内常为害马铃薯的块茎,危害严重。因地区的不同,一年可发生5~8代。此虫世代重叠,同时期内有成虫、卵、幼虫和蛹发生,各期虫态均可越冬。一般干而温暖的地区受害重。当天气寒冷时,成虫躲在土缝间、杂草上或储放马铃薯的仓库中,随气候的转暖而飞至田间活动。马铃薯田卵多产于土块缝隙处和马铃薯块茎的坑洼处,如芽眼及破伤处,光滑表面上极少。如杂草则多产于下部叶片上。平均经过十几天,幼虫孵化,脱离卵壳后,即活动于叶片茎上,经20~50分钟开始蛀叶取食,潜入叶内。如取食中途受阻,则退出另觅适当的地方重新蛀食,或是吐丝由叶片坠下,借风力吹送而转移到邻近植株上为害。幼虫潜在叶片中,潜道宽阔,有时潜入叶柄或茎部或自芽眼内钻入块茎为害,为害成株时多集中在植株下部。平均幼虫经过二十多天就由潜道爬出化蛹。老熟幼虫在田间多在干燥的表土或带有泥土的植株茎杆或叶子背面吐丝作茧化蛹,茧外附有泥沙、虫粪及碎叶、在马铃薯储藏期间,则多在薯块外部凹陷处或堆放薯块的空隙处、地面、墙缝等处作茧化蛹。羽化时间很不规则,羽化后很快就产卵。

马铃薯块茎蛾是没有低温滞育的害虫,它1年多代进行繁殖,随便哪个虫期都可以遇到冬季低温,只是发育变慢而已。在一般贮藏条件下,卵还能孵化,幼虫在冬季低温情况下也可以离开食物而生活一个时期,因此它的抗低温能力较强,各虫期均可越冬,越冬地点主要在马铃薯的块茎中。

传播途径

马铃薯块茎蛾的最大威胁在于它的传播能力,可以卵、幼虫、蛹随马铃薯块茎、茄科植物及包装物作远距离传播,尤其是种薯的调运传播性更大。另外,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本身的飞行,幼虫借风力吹送而迁移也是其传播途径之一。

防治方法

(1)严禁从疫区调种,控制虫源的蔓延危害。

(2)农业防治:冬季翻耕灭茬消灭越冬幼虫;

(3)仓库熏蒸:彻底清除仓库的灰尘和杂物,用磷化铝熏蒸仓库,保证仓库不带虫;

(4)药剂处理种薯:对有虫的种薯,用溴甲烷、二硫化碳或磷化铝熏蒸,也可用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种薯,晾干后再贮存;

(5)选用无虫种薯:在大田生产中及时培土,在田间勿让薯块露出表土,减少成虫产卵的机会。

如何防治石榴茎窗蛾


石榴茎窗蛾,该虫在山东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春开始活动,沿枝条继续向下蛀食。

5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枝条上(多在枝条分叉处上方)开一羽化孔,在羽化孔下方1cm的隧道中化蛹,蛹期20d.

6月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旬羽化结束。成虫白天隐伏在石榴枝叶背面,夜间活动。交尾后1~2d开始产卵,可连续产卵2~3d,卵单粒散产或几粒在一块,多产在新梢顶端芽腋间,卵期10~15d.

7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自芽腋处蛀入新梢,沿髓部向下蛀纵直隧道,并间隔一定距离开一排粪孔。3~5d后,被害新梢萎蔫,极易发现。随着幼虫的长大,隧道也向下加深加宽,排粪孔越来越远,直至入冬休眠时,已达2年生枝部位。次年恢复活动后,继续危害,可达3年生枝。

防治方法

①毒杀幼虫。在幼虫活动期,从新鲜的蛀孔注入杀虫剂,用泥封口毒杀,用毒签或磷化铝片塞入后封口效果也很好。

②喷药防治。幼虫孵化盛期可喷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敌马合剂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其他杀虫杀卵农药,防效极佳。

③剪除病枝。春天发芽后,彻底剪去未发芽的枯死枝,以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或蛹。7月份发现被害梢要及时剪去。结合冬剪,剪除虫枝并烧毁。

荞麦钩翅蛾改如何防治


荞麦钩翅娥,学名SpicaparallelangulaAlpheraky鳞翅目,钩蛾科。分布在云南、陕西、宁夏等省(区),甘肃平凉山区也有发生。

寄主

荞麦。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为害嫩叶叶肉,残留表皮,叶片受害处呈薄膜状,后幼虫吐丝卷叶,藏在其中,把叶片食穿。1997年延安市植保站调查受害株率20%一30%,减产25%左右。大发生的减产40%以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3mm,翅展30一36mm,头、胸、腹、前翅均淡黄色,肾形纹明显,顶角不呈钩状突出,从顶角向后有一条黄褐斜线,有3条向外弯曲的“”形黄褐线。后翅黄白色,中足胫节有一对距,后足胫节有两对距。卵椭圆形、扁平,表面颗粒状。幼虫体长20一30mm,污白色,背面有淡褐色宽带,有腹足4对,尾足l对,有少数趾钩。蛹体长约11mm,红褐色,梭形,两端尖,臀棘上有4根刺。

生活习性

陕西延安市、宁夏固原、隆德等地年生1代,以蛹越冬。甘肃平凉一带成虫于6月下旬一8月中下旬一9月上旬出现。羽化盛期为7月中旬,成虫寿命10一15天,羽化后马上交尾,成虫有趋光性。7月下旬一8月上旬成虫把卵产在叶片背面,卵数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成块,上覆有白色长毛,卵期7—10天。初孵幼虫喜群居,后分散为害,幼虫活泼,稍触动即吐丝下垂,幼虫期25—28天,共5龄,老熟后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利用幼虫假死性,可以人工捕杀。方法是一手拿筛子,一手拍打植株,让其落在筛子里,集中消灭。

2、药剂防治。在幼虫3龄以前,用BT粉800~1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杨梅卷叶蛾防应如何防治


杨梅卷叶蛾包括褐带长卷蛾、小黄卷叶蛾与拟黄卷叶蛾等,属鳞翅目卷叶蛾科。食性杂,也可为害柑桔、茶叶、黄豆等作物。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苞,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当虫苞叶片严重受害后,幼虫因食料不足,再向新梢嫩叶转移,重新卷叶结苞为害。杨梅新梢受害后,枝条抽生伸长困难,生长慢,树势转弱。严重为害时,新梢呈一片红褐焦枯,对杨梅幼树提前结果,早期丰产及产量都有很大影响。

杨梅卷叶蛾俗称卷叶虫。一年发生2~6代(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而不同)。幼虫在5月底至6月中旬和7~8月在顶端新生的幼嫩叶片上吐丝衰成一团,幼虫卷于当中,食害叶肉。幼虫头部褐色,身体其余部位青绿色,体长1~2厘米,甚活泼,遇惊迅速向后跳动,并吐丝下垂;老熟后在卷叶内结茧化蛹。为害后影响树体碳水化合物质的制造,使新梢生长缓慢,长势衰弱。

防治方法

1.苗圃和低矮树冠的杨梅树上发现该虫时,及时人工摘除卷叶或剪除被害枝梢。

2.幼虫期可喷布5%锐劲特悬乳剂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琳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虫不乐乳油600~800倍液,或17%敌多螟乳油400倍液均有很好效果。

3、在嫩梢长出3-4叶时用药,先抽梢的先治,后抽梢的后治,对全部植株防治一次。

4、农药配方:选择速效、缓效结合的混配药剂。(1)35%纵卷清WP400倍;(2)25%毒斯威EC800倍;(3)20%绿得福EC800倍。

5、(1)避开高温时段喷药;(2)顺风向喷药,以防中毒;采用细喷雾,使叶片正反双面喷透,对已结苞的部位适当多喷。另外,对地处山坳,叶片覆盖厚,湿度高的植株,需加入69%代森锰锌WP800倍或20%龙克菌SC500倍兼治褐斑病。

巴西铁有毒吗?传闻是真是假?巴西铁树适合放在卧室吗?


巴西铁树因高大,寓意好,经常被喜欢花草的朋友们放在家中养殖,但是因为巴西铁树具有浓烈的香味,许多人并不知道是否适合放在家中养殖,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一,巴西铁有无毒性

巴西铁虽然香味很浓烈,但是确实无毒植物。巴西铁产与巴西,巴西这个国家的名字也是由这类植物而来。

二.卧室是否适合放置巴西铁

一般卧室的位置比较小,而巴西铁的体积比较大,家中有小孩的更是要注意,卧室并不适合放置巴西铁。而且,这种植物的香味非常浓烈,容易吸引蜜蜂之类的昆虫,会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最后,这类植物本身的香味过于浓烈,人类长期闻到这种香味是容易过敏的。所以,巴西铁树不适合放在卧室,适合放在更宽敞的地方,例如客厅或者院子里。

三.巴西铁树种植的注意事项1. 施肥

巴西铁树对肥料没有过多的要求,幼株生长期间每半个月需要一次稀薄液肥,稍微大一些成型之后可以2个月施肥一次,不能施用过多氮肥,以磷钾肥为主。

2、 叶面颜色

叶面正常温度和湿度应该是绿色的,如果出现了叶面枯黄的情况,一定要注意,是温度或者施肥出现了问题,及时诊治。

3.、水分和湿度

巴西木需要水分不多,对湿度要求却较高。适宜放置在光线较明亮的室内或荫棚内养护。并且盆土应保持湿润,要经常向叶面喷水,来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

四、巴西铁是否会开花

很多朋友虽然家中养殖了巴西铁,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巴西铁开花。但其实巴西铁是会开花的,只是非常罕见。即便开花也不要害怕,铁树开花是好的预兆,代表了福气和幸运。把它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能财运滚滚,所以事业有成的人更喜欢种上一棵巴西铁呢。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了巴西铁本身是无毒植物,但是因为它独特的香味,尽量还是不要放在卧室哦。还有巴西铁树的注意事项一定要谨记于心,虽然它不难养殖,但是养殖出健康绿色的巴西铁也是不容易的,希望大家能够耐心养殖铁树,说不定能看到铁树开花哦。

《巴西铁蔗扁蛾应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