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质量管控。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常发性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据各地监测和专家会商,大部麦区田间菌源分布广、数量大,满足大流行条件,大多数主栽品种抗性缺乏,加之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几率增加等因素,预计2017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继续呈大流行态势,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近2亿亩次。为推进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专家提出以下防控指导意见。

一、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科学用药、节本增效。长江流域、江淮、黄淮等小麦赤霉病常年重发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全面喷施对路药剂预防,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黄淮中北部、华北、西北等常年偶发麦区,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较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二、防治技术

加强肥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是目前控制赤霉病发生、降低毒素污染的关键措施。为提高预防控制效果,各地应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适期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长江流域、江淮、黄淮等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扬花5-10%)预防控制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黄淮北部、华北、西北等偶发区,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应抓住小麦扬花期,及时用药预防。

(二)坚持合理选药。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江淮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同时,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三)坚持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机动弥雾机喷雾,出液量应控制在2/3以内;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四)坚持一喷多效。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期。各地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吸浆虫、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分类指导、药肥混用、保粒增重。

三、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有效预防窗口期短、时效性强,要求组织化程度高,各地应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主导优势、农业部门组织优势、植保机构技术优势、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优势,切实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扶持,细化工作方案,及早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强化监测预警。各级植保机构加密监测调查,全面掌握苗情、病情、墒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分析会商病害流行态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关键防治田块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三)强化统防统治。各地应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控,切实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全面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四)强化指导服务。组织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小麦主产区和赤霉病重发区,开展技术指导。在防控关键时期,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zw59.com延伸阅读

全国小麦均价明显下滑,原因是什么?夏粮收获在即,如何防控小麦赤霉病?


眼下正值春小麦播种、冬小麦抽穗扬花期,现在小麦的价格是多少呢?数据显示,近期全国小麦均价出现明显下跌,比4月初跌幅达到了1.66%。

小麦价格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夏粮收获在即,如何防控小麦赤霉病?

近期,全国小麦均价出现了明显下跌,从4月初的2526元/吨,下跌至目前的2484元/吨,每吨下跌42元,跌幅达到了1.66%。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文凤:

王文凤:一方面受国家下调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的影响;另一方面,终端市场需求疲软,面粉进入消费淡季,企业加工量低,需求有限。

国家发改委去年10月公布了2018年小麦主产区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全球头号小麦生产国,中国调低2018年小麦收购价格,帮助降低庞大的小麦储备,针对市场做出调整。

王文凤:2018年,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0.03元/斤,至1.15元/斤(三等)。收购价格的下调,将引导市场粮价较去年出现回落,市场主体开秤价格也将有所下滑。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北、山东、河南主产省小麦收购商对于新季小麦的开秤价格基本定在1.10元/斤左右,而2017年小麦开秤价在1.14-1.16元/斤。分析师建议种植户,不要在新粮上市后集中售粮,等粮库开收后再售粮。

王文凤:新粮上市后的售粮价下降,种粮收益减少。因此建议种植户不要在新粮上市后集中售粮。不具备存储条件的,建议在粮库开收后售粮;有存储条件的,可以在8月中下旬、9月初及元旦前后售粮。

而对于小麦贸易商而言,分析师建议实行低价开收,降低收购成本,锁定后期贸易利润。不过,分析师表示,小麦长期处于政策调控内,市场仍然存在一定仓储风险。

王文凤:建议粮商在粮库收购期出一部分库存,另外需要关注粮库收购量及10月份政策调整期。

目前,华北主产区冬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时期,湖北、豫南、皖南地区进入拔节-孕穗时期,也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分析师提醒,要注意小麦的防寒防病工作。

王文凤:因前期气温不稳,部分地区受晚霜冻影响。建议种植户及时浇水、松土等;部分地区针对赤霉病合理选择药剂,做好防治工作,利于赤霉病的防控。

在河南南阳宛城区,农户们正在当地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给麦田喷洒农药。当地农技中心植保站站长告诉记者,赤霉病有个特点,可防不可治。

李玉瑞:就是它能防,但是它一旦发生了,再去治疗,几乎算是无效。所以在备好物资的前提下,注意观察。

农业专家介绍,小麦赤霉病是近几年小麦中后期管理中最主要的一种病害,它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主动出击。河南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研究员宋玉立:

宋玉立:第一就是掌握好用药时间,关键的用药时间就是从小麦抽抽齐穗到盛花。对一块田来说,也就是三五天的时间。第二就是选准药剂,一定要选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像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多菌灵等。第三要提高喷雾质量,一定要把药剂均匀的喷洒在小麦的穗部,保护穗子不受病菌的侵染。

2020年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合理采取适期晚播、清除田间自生麦苗和地边路旁杂草等。

为进一步加强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组织相关专家,提出了我国不同产区秋冬季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我们就其中主要内容供您参考。

防治重点

黄淮海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

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为主要对象,少数田块有地下害虫危害。

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西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

种植抗(耐)病虫品种

黄淮南部条锈病常发区,应在常年早发重发区域种植周麦17、豫麦34、豫麦49、豫麦69、新麦19、西农979、小偃6号等抗锈慢锈品种。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应选择种植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1等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和新发生区可种植新麦208、豫麦70-36、泛麦5号、豫麦70、郑麦366等较抗品种。

长江中下游麦区及赤霉病重发区,要选择对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耐病品种,减轻后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压力。

西南麦区主要以抗条锈病品种为主,根据各地情况,选用绵杂麦168、绵麦37、绵麦39、绵麦41、绵麦43、绵麦45、川麦42、川农18、西科麦2号、鄂麦18号、云麦2号、黔麦15、周麦17、皖麦53等抗病品种。

西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区,在该区不同海拔区域,选用种植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小麦良种,对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和初始菌源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陇南山区、六盘山等越夏区周围的麦区应根据情况种植抗(耐)病品种。西北麦区其它地区根据情况尽量选择优质抗病高产的当地品种。

药剂拌种

根据病虫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适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害虫、黄矮病和丛矮病,二者混用可兼治苗期主要病虫害。在条锈病越夏区及其周边麦区,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等种衣剂拌种,兼治苗期条锈病、白粉病、预防后期腥黑穗病等发生。在全蚀病发生区,重点采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拌种或包衣;对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要进行药剂土壤处理。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复配(混合)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发生危害较重的地区,采用辛硫磷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

农业措施

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地区,要做好精细整地,尽量将玉米秸秆埋于土壤中,清理地苗残秆,出苗后结合冬灌、镇压麦苗。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要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镇压控病措施。小麦条锈病越夏区要用人工铲除和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清除自生麦苗,播种时期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减轻苗期条锈病的侵染,减轻苗期病害,压低秋苗菌源量。

秋苗防治

根据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秋苗发病情况,在病害发生严重时,进行打点保面。在条锈菌冬繁区的陕南地区,加强监测,对早发病田进行药剂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三唑类杀菌剂喷雾防治。在纹枯病的苗期发生区,要加强监测,及早开展防治;在渭北旱塬地区、甘肃陇东地区、陇南地区、宁夏南部冬麦区,在拌种预防的基础上,要注意防治苗期蚜虫,预防小麦黄矮病的发生。早期有翅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

小麦赤霉病防治时间,染病初期进行较好


小麦赤霉病最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也就是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因此防治一般在这个阶段进行效果较好。小麦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若在扬花期染病,灌浆期可能才会出现严重后果,而这时候是很难阻止病害的。

一、小麦赤霉病防治时间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可导致腐穗的发生,甚至致使小麦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在抽穗、扬花期发生,时间一般在4月15-5月10之间,因为各地气候差异,时间略有不同,应该仔细掌握小麦抽穗期和扬花期时间进行防治。

由于小麦赤霉病在扬花期就染病,到灌浆期病症才出现严重后果,并且发生疾病后防治艰难,所以一般小麦赤霉病以预防为主。而小麦赤霉病一般在阴雨天气盛行,所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一定要抓住关键时期。

二、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1、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用增产菌进行拌种,晾干后再播种。

2、在扬花期预防腐穗,是防治重点。在初期开花时就进行农药喷洒,尤其是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天气预报有连续3天阴雨时,更要提高警惕,在降雨前6-24小时及时用药。如未能做到在降雨前用药,也可在雨停后一天内(最迟36小时)或间歇期用药。一般依据气候、品种、生育期的特性,隔一周左右进行第二次用药。

三、小麦赤霉病防治注意事项

1、农药的选择

(1)防治赤霉病要注意选用渗透性、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并且药剂应当耐雨水冲刷,一般每亩使用10%思科50g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75g兑水20-30千克,进行喷雾。

(2)使用超微粉或胶悬剂效果更好,使用时应对准小麦穗部,并注意压力和喷空口径,喷片应当使用小孔喷片,保证弥雾符合要求。

(3)注意用水量每亩应当大于等于15公斤,正确计算使用浓度。

2、浇水时间

浇水时间应当灵活安排,避免使用喷灌浇水,一般而言,浇水应当避开扬花期。

3、农药的混用

在抽穗、扬花期,一般而言也是防治白粉病等病虫害的时间,这时候可以混用一些农药,实现喷洒一次农药,便预防多种疾病的效果,注意用药浓度即可。

4、防病的误区

(1)防治小麦赤霉病不能一直依赖老经验,要根据气候、土壤、麦穗三方情况综合考虑。

(2)不能见病用药,要以预防为主。

(3)严格掌握用药次数,用水量应当充足。

(4)要注意不同药剂的正确混用,做到全面阻止病害发生。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办法有哪些?预防赤霉病最佳施药在什么时间?


目前,各地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关键时期。那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办法有哪些?预防小麦赤霉病最佳施药在什么时间?

另据专家预测,今年由于部分地区受到之前冻害影响,小麦生长较弱,抵抗力差,因此,如果没有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将会导致小麦大量减产!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到抽穗都会受其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危害最严重的就是穗腐,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而且该病害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病粒率高于4%的小麦就不能销售,所以说,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极大!

赤霉病发病原因

小麦赤霉病病菌只能在小麦扬花、灌浆期侵染部分小花,然后扩展到整穗。真正能够引起病害的是一种叫做子囊孢子的传播体,它们是从上一年遗留下来的病残体上产生的,包括病麦穗、稻桩和玉米秸秆。

其次,它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种病害。只有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子囊孢子)时,病害才可能大发生。由于年年都会存在大量的病菌,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的天气,特别是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就决定了赤霉病发生的轻重。

预防小麦赤霉病最佳施药在什么时间

化学防治小麦赤霉病,应掌握在齐穗至盛花期及早喷药,错过这一时间,防效大大下降。

一般情况下,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应于扬花10%-50%时施药;若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应提前至齐穗期施药。施药应抢在雨前进行,施药关键时期遇雨,应于雨隙喷药。

一般于关键时期喷施一次即可,在品种严重感病,或首次用药后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或小麦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期连续7天以上等情况下,应在首次喷药后5-7天再喷施一次。

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合理密植:

近期的市场调研发现许多地方小麦的播种量偏大,有的地方播种达60斤/亩,小麦分蘖后麦层厚,田间通风透光差,空气湿度达80%以上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赤霉病的大流行。另外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赶上连阴雨3天以上,就很容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

2、关键时期用药,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根据多年的防治经验发现,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小麦齐穗4%-6%扬花时开始喷药最好。同时还要注意抽穗期的温度情况,抽穗期温度高的情况下,应该齐穗期就可以用药。如果温度低的情况下,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应该在始花期喷药。

3、药剂选择是关键、治疗和保护相结合:

赤霉病防治可选择杀菌剂可选用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或40%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或43%戊唑醇悬浮剂等;蚜虫、吸浆虫防治可选择有机磷类、菊酯类等残效期较长的农药品种,如48%毒死蜱50-60毫升、4.5%高效氯氰菊酯60毫升等药剂;同时配合一喷三防加上99%磷酸二氢钾50-60克混合喷雾,兼防条锈病、麦穗蚜、白粉病和早衰,每亩地用水60斤。

4、喷雾要科学、用水量要足:

特别是小麦拔节之后麦田的植株密度大,喷药时一定要对麦田全田均匀喷雾,喷雾时要选择雾化好的喷头。喷雾时小麦下部叶片一定要打透。用水量一定要足、每亩田用水50-60斤之间,配药时一定要进行二次稀释,保证药效的发挥。

注意事项:

(1)购药时一定要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严禁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品种。

(2)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适用农药科学配方,进行均匀喷雾,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3)用药量要准确。根据亩用药量及用水量配制药液,配制采用标准计量器,切勿随意加药。

(4)田间喷药要选在早晨或下午无露水情况下进行,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人员防护工作,施完药后,要处理好药剂残留物,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工作,防止人畜中毒等不安全事故发生。

关于农业部印发《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全文


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做好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控,可有效压低病虫基数、延缓病虫发生。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今年秋季气候变化趋势,总结近几年小麦苗期病虫防控的经验,制定了今年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节本增效原则,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前移防控关口,以合理布局抗病品种、优化农业防控措施为基础,以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为重点,有效预防控制纹枯病、孢囊线虫、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虫发生危害,压低小麦蚜虫、条锈病、赤霉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发生基数,延缓、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发生危害程度,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工作打好基础。

二、区域重点

各小麦产区要根据近年病虫发生危害特点,确定重点防控的病虫。黄淮海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毒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纹枯病、黑穗病和蚜虫,兼治灰飞虱、白粉病和地下害虫;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防治;西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新疆麦区需兼顾雪腐叶枯病等防控。

三、防控技术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西南麦区可选种绵杂麦168、绵麦37、绵麦39、绵麦41、绵麦43、绵麦45、川麦42、川农18、西科麦2号、鄂麦18号、云麦2号、黔麦15、周麦17、皖麦53等抗病品种;黄淮南部麦区可选种周麦17、豫麦34、豫麦49、豫麦69、新麦19、西农979、小偃6号等抗锈慢锈品种;西北麦区可选种西农889、西农558、西农529、阎麦9710、西农668、陕垦6号、天选54、天选57、天选58、中梁32、中梁34、中梁35、宁春4号、宁春15号、宁春16、伊农18、伊农61、新麦2等抗(耐)锈品种。西南、黄淮南部、西北等条锈病常年越冬、越夏区,应因地制宜选种优质抗病高产品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一定抗(耐)病性的高产优质品种,避免盲目跨区域引种高产感病品种。黄淮孢囊线虫重发区,可选种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1等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区,可选种新麦208、豫麦70-36、泛麦5号、豫麦70、郑麦366等品种。

(二)强化农业防治措施。推行精细整地、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以及播后镇压和及时灌溉等农艺措施,力争一播全苗、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推行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尽量避免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裸露在土壤表层,压低菌源基数,减轻抽穗扬花期防控压力;西北条锈病越夏区,播前或播后苗前,应采取人工铲除或喷施除草剂等,清除自生麦苗和地边杂草,降低秋苗侵染几率;西南、黄淮南部等条锈病越冬区,推行适期晚播,尽可能缩短秋季病菌感染时间,较少初始侵染菌源;江淮、黄淮等纹枯病重发区,应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黄淮胞囊线虫重发区,应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两次镇压措施。

(三)大力推广秋播药剂拌种。土传病害重发区,采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包衣或拌种,防治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兼治苗期黑穗病等。地下害虫重发区,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拌种,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兼治孢囊线虫、苗期蚜虫、麦蜘蛛等。条锈病越夏、越冬区,实行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包衣或拌种,预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兼治后期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区,采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包衣。此外,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采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复配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

四、防控措施

(一)及早部署安排。各冬麦区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要及早安排部署小麦秋播病虫防控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扶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精准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方案,全面分析当地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发生情况,确定小麦播种期重点防控对象,做好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余缺调剂,指导农民科学防控。在冬小麦秋播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三)推进统防统治。各地应充分发挥专业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控,切实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全面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联系,大力宣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防控病虫害的意义和效果,普及防控技术,总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做好病虫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秋播进展及药剂拌种相关信息报送,促进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质量管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