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植物养护。

卧室养花好不好?卧室养花可以吗?风水上认为植物是有灵性的,对人的各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常用植物来调节环境气场。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樟》,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樟

别名 樟树、芳樟、樟仔、樟脑仔
拉丁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英文名camphoritree

科属樟科

地理分布生于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全树具有芳香气味,树皮深褐色有纵裂。小枝褐色或红褐色,叶互生,有柄红褐色,长1~l.5cm,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锐。微凸头,三出脉,全绿,叶片偶呈波状,长5~8cm,宽3~4.5cm。表面绿色,背面带粉白。花序腋生,呈圆锥状,花被6枚,乳黄色,雄蕊12枚,4轮。浆果球形,直径5~8mm,熟时呈紫黑色。

食用:嫩叶用水烫,水淘后煮油盐调食。

保健:樟脑为中枢神经兴奋剂、强心剂、防虫剂。根能祛风止痛,治感冒。

成分:全树樟脑(camphor)及芳香性挥发油。由樟脑油中分离出桉树脑、蒎烯、莰烯、苎烯等成分。

综合利用:为蒸馏樟脑的来源。

zw59.com精选阅读

土樟


品种名称土樟

学名Cinnamomum reticulatum

异名网脉桂

植物种类 观叶树木
生物分类樟科

产地原产我国台湾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为我国台湾省特有植物,分布于恒春半岛,株高可达7米。叶近对生,革质,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春季开花,聚伞花序,核果长椭圆形。

繁殖方法:樟树、土樟以播种法为主,即采即播。土樟可用扦捕法,春、秋季为适期。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幼株好荫,成树日照需充足,排水需良好。大树移植困难,移植前应先作断根处理,修剪枝叶。约每2~3个月施肥1次。性耐旱耐瘠,樟树、土樟喜高温,生长适温 18~30℃;牛樟性喜温暖,生长适温约15~27℃。

应用价值:适作园景树。

猴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猴樟,拼音:hóuzhāng

拉丁学名:CinnamomumbodinieriLevl.

别称:香樟、香树、楠木、猴挟木、樟树、大胡椒树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亚目:

科:樟科,亚科:樟亚科

族:樟族,属:樟属

主要产地

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

形态特征

猴樟乔木,高达16米。树皮红褐色;小枝圆柱形,暗紫色,末节有角棱;芽卵形,具绢状毛。叶互生,厚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8~17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上面幼时稍有细毛,后变光亮,下面初有灰色绢丝状毛,后则稍有短柔毛,呈灰白色,中脉暗红色,侧脉4~6对,互生,下部叶脉有时对生,脉腋有腺点;叶柄长2~3厘米。圆锥花序腋生或侧生,长10~15厘米,2回又状分歧;总梗长4~6厘米;花被6裂,花被管漏斗状;裂片卵形,先端反曲,内面有白色绢毛,早落;发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果实球形,径7~8毫米,果梗先端膨大,宿存花被的先端反曲,果托盘状。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猴樟生于路旁、沟边、疏林或灌丛中,海拔700-1480米。

药用价值

猴樟果:散寒行气止痛。主主治虚寒胃痛;腹痛。

猴樟图片

细毛樟


植物名称细毛樟

拉丁名Cinnamomum tenuipilum Kosterm

英文名Thinhair Cinnamon

科属樟科

地理分布云南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生于山谷或谷地灌丛疏林中。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乔木,枝叶、果、树皮及根芳香。树皮灰褐色。枝条纤细,幼枝密披柔毛。叶坚纸质,互生,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上面初时密披柔毛,后变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顼生。花小,淡黄色。核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2~4月。果熟期7~8月。

食用:鲜叶切细或捣碎作肉食佐料,味道极佳。

主要成分:叶中含有多种芳香类物质,其中以芳樟醇、香叶醇和桉油素为主。

综合利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香料植物,而用于蔬菜只是其次要的功用。

牛樟


品种名称牛樟

学名Cinnamomum kanehirai

植物种类 观叶树木
生物分类樟科

产地原产我国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水,为我国台湾省特有植物,分布于海拔200~2000 米的山地,株高可达30米,干通直。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革质,叶柄、嫩叶绿至暗红色,全缘或略波缘。冬季开花,聚伞状圆锥花序,核果扁球形。

繁殖方法:樟树、土樟以播种法为主,即采即播。土樟可用扦捕法,春、秋季为适期。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幼株好荫,成树日照需充足,排水需良好。大树移植困难,移植前应先作断根处理,修剪枝叶。约每2~3个月施肥1次。性耐旱耐瘠,樟树、土樟喜高温,生长适温 18~30℃;牛樟性喜温暖,生长适温约15~27℃。

应用价值:木材坚实贵重,可供制家具、雕刻、提取精油。树冠壮硕,枝叶葱翠,为优美的园景树、行道树。

小叶樟


植物名称小叶樟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大叶樟[Calamagrostis langsdorii(Link)Trin.]
学名Deyuxia langsdorffii(Link.)Kunth

地理分布小叶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平原低湿地,其他如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也有分布。苏联远东、蒙古、朝鲜、日本等地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小叶樟为禾本科多年生直立草本,高90~150cm,秆粗1~4mm,通常具分枝,基部丛生。具横走根茎,可形成根茎层。叶鞘略短于节间,平滑无毛;叶舌白色,长圆形,长6~10mm,先端钝,易破碎。无叶耳。叶互生,表面绿色,稍粗糙,背面光滑,长15~30cm,宽3~8mm,基部狭,先端渐尖,干后内卷。圆锥花序长圆披针形或近于金字塔形,长8~20cm,绿色至黄色,分枝细,直立或微弯,3至数枚簇生,具多数小枝和小穗,绿色、黄色或带紫色。枝梗细弱,粗糙,具星状短刺毛。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绿色,两颖近于相等。外稃披针形,膜质,长约3mm,先端二裂,中部伸出细长直芒,芒长2~2.3mm,基盘具有丝状柔毛。内稃为外稃之半或等长。花药白色,子房长卵形。颖果紧包于白色长柔毛的稃内。成熟时颖张开,种子脱出。种子黄色,卵形,微扁。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小叶樟属湿中生禾本科植物、喜湿润,也能在干燥生境中生长;喜温暖,但能耐寒冷,适应范围较广。在湿润的草甸、沼泽化低地,都能良好发育。石质山坡、丘陵也能适当生长。在东北北部、中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低湿地、丘陵山地以小叶樟为建群种组成杂类草的沼泽化草甸。经济价值重要。

小叶樟耐寒性强,冬季-40℃能安全越冬,不耐干热,36℃时生长迟缓,37℃以上或有干热风,小叶樟则萎蔫。花期遇到持续高温,妨碍受粉,降低结实率。

在东北黑龙江流域、三江平原,4月上中旬小叶樟开始萌发,发芽最低温度为4~6℃,最适温度6~8℃,苗期能耐-5~-8℃低温。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土壤表层温度在10~12℃时旺盛生长,6月中旬结实,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形成越冬草,地上部枯萎。

小叶樟为喜光植物,日照充足,生长旺盛,结实率高。反之,生长纤细、易倒伏。在林下易黄化。

小叶樟喜生于低湿,地下水位高的湿地,浸在水中的根节,能产生水生根和根茎,节间膨大,有贮氧的功能,生长期间耐涝。根系发达,能耐一定的干旱,但长时间干旱叶片卷缩,萎蔫,但只要遇雨,又会恢复生长。

小叶樟主要分布于黑土、草甸黑土、沼泽化草甸土。具发育良好的根系和根茎,可以形成根茎层。在低温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有机物质积累,促进土壤的沼泽化。小叶樟最适宜生长在pH6~7.5的中性至弱酸性土壤中。pH为8时,则发育不良,植株低矮,叶色变黄,草丛稀疏,长期处于营养生长状态,植株不能生长。小叶樟也不耐盐渍化土壤。

小叶樟有垂直根茎,是分蘖发生的部位。着生须根和腋芽,靠近地面的越冬芽的下层芽为潜芽。潜芽可以代替越冬芽萌生新株。根茎可以分生新的根茎,呈白色,产生新的幼芽,发育成新的植株。根茎的再生力强,切断后,也可萌生新枝,迅速恢复草丛。

小叶樟的生育周期,随分布地区的水热条件而变化。在黑龙江中南部约需190~210天,北部和西部为150~170天,高纬度地区生育期短,光照时间长,能开花结实。

在黑龙江4月5日至10日返青,4月10日至15日分蘖,4月20至30日拔节,约持续30天后孕穗。6月中旬抽穗,开花较集中,3~6天内完成。受精后10~15天种子成熟。7月初到7月中旬穗部由黄褐色变为黄白色,成熟的种子,易随风飘动。抽穗到种子成熟期间,茎秆上部5~8节处,自下而上依次发生分枝为帚状,形成多分枝的上繁草,易引起倒伏。再生草也发生分枝,形成密集的草丛。

小叶樟初期生长迅速,60天内可以基本完成营养生长。再生性强。再生草生长亦迅速。因此,植株易老化,可多次刈割,提高草质量。刈割或放牧后均可形成新的植丛。

小叶樟为湿中生丛生状植物。在东北的中、北部地面平坦、土质粘重、水流阻滞或潮湿条件下,形成草甸,沼泽化草甸或沼泽类植被的重要建群种或优势植物。在林缘、缓坡和岸边,长期失水,土壤湿润地区,常与野豌豆属(Vicia sp.)、蚊子草(Filipendula palmata)、草玉梅(Anemone vivularis)、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五脉山黧豆(Lathyrus quinqunervins)组成著名的五花草甸。草层密度大,产量高,草质好的杂类草草甸。或以小叶樟与毛果苔草(Carex lasioearpa)、灰脉苔草(Carex appendiculata)、塔头苔草(Carex tato)组成沼泽化草甸,这些草甸型群落,具有重要的饲用价值。

饲用价值
小叶樟为细茎草,草质柔软,表面光滑,无任何异味和毒质。无论青草和干草,适口性均良好,马、牛、羊均喜食。可用于放牧或调制干草,青贮均很适宜。茎叶比为54.6∶45.4。

小叶樟不同刈割时期营养成分不同,第一次刈割,随生育期推迟,粗蛋白质含量依次下降。5月17日割草,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28.05%,6月11日(抽穗期)粗蛋白质下降到12.91%。在抽穗以后,植株分枝,幼枝茎少叶多,粗蛋白质含量又增到14.54%,其他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小叶樟是速生高产禾类草,一年可刈割两次。

过早或过重放牧会引起草地退化。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移植:选取天然草地繁密草丛中茁壮的幼苗,秋季移植在田中,3~5天即可返青缓苗。有性繁殖:正常种子发芽率为70%,利用雨季播种,每亩播种量1~1.5kg。苗期要防除杂草。

牛樟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iHay为我国台湾省原生特有树种,因枝干粗壮如牛,所以被称为牛 樟。牛樟为常绿大乔木,茎粗达50cm,树高可达30m,本树种原本在台湾分布范围甚为广泛,白海拔 200~2000m的山地均有分布,但是由于过去大量的采伐, 目前只有在高山地区还有零星的分布,已被列入台湾国宝级保育树种。牛樟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革质,叶柄、嫩叶绿至暗红色,全缘或略波缘。冬季开花,聚伞状圆锥花序,核果扁球形。木材坚实贵重,可供制家具、雕刻、提取精油。树冠壮硕,枝叶葱翠,为优美的园景树、行道树。更为可贵的是,在牛樟腐朽树干的心材内壁或倒伏在地的树干潮湿表面会滋生真菌,产生俗称灵芝的樟芝。因樟芝对肝病有疗效及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价格日涨,市价每公斤十多万元至数十万元新台币,由此也引起牛樟被大量砍伐,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因此,开展牛樟苗木繁育技术的研究,积极营造牛樟人工林对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讨牛樟扦插育苗的技术途径,以期为牛樟的无性系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1试验点自然概况

试验点位于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地处龙海西北部,东经ll7。30 ~ll7。34 ,北纬24025 00 ~ 2403050,林场属沿海低山丘陵地带,海拔一般在200~300m左右,坡度25。.-.30o,年均温度21℃ ,最高温度38℃,最低0~C,无霜期325天,年平均降雨量1440mm,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2171小时,光热水资源极其丰富。

2 材料与方法
2.1 插床的准备

插床设在林下林场露天苗圃,插床制作成长方形,床长8m,宽1.2m,上部铺25cm厚的扦插基质。扦插前5天用0.3%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和插床喷淋消毒并加盖薄膜,3天后打开薄膜,翻动基质。扦插前1天将插床整平淋透水。

2.2 试验内容与设计

试验设不同扦插基质类型、不同浓度生根粉、不同节段插条三个单因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个重复,每重复50根,插后不间断观察苗木生长情况,180天调查成活率。

2-3 材料来源

穗条采自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认植认养基地的树龄为5年生、高达5m左右的牛樟树。剪取母株当年生中、下部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半木质化枝条为扦插材料。

2.4 插穗处理

剪成8~13cm长、2~3个芽的插穗,将插穗下部三分之二的叶片摘除。剪穗时,要求切口光滑,。无机械损伤,上口平,下端呈马蹄形,上下剪口离叶或芽0.5cm左右。剪好后按50根为1组用橡皮筋捆好,及时浸入ABT6 生根粉溶液中,浸泡深度3cm,浸泡2h后扦插,扦插时选用直径0.5cm左右的木棒按照10cmX 10cm的株行距在基质上插孔,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插后压实,使插穗与基质密接,扦插完毕立即喷水,直至土壤充分湿润。

2.5 扦插后的管理

苗床搭盖拱形透明塑料薄膜,尽量使薄膜四周封闭,以保持膜内温、湿度。薄膜上方加盖黑色遮阳网,水分管理采用人工间歇喷雾法,以透明塑料盖膜内挂水珠,保持插穗叶面湿润为准。苗床温度控制在25度~28度,温度过高时可打开苗床两头的盖膜进行通风或在薄膜上喷水降温。扦插生根后,每周可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或0.1%的尿素溶液1次,病虫害防治可采用0.2%多菌灵或托布津溶液喷淋。

3 结果与分析
3.1 扦插基质对穗条生根成活的影响

2009年4月1日以细河砂、黄心土、珍珠岩、黄心土+细河沙(1:1)、黄心土+珍珠岩(1:1)等五种不同的配方配制扦插基质,开展不同基质类型对牛樟插穗生根成活影响的试验。穗条经800 mg/L浓度ABT6 生根粉溶液浸泡2h后进行扦插。从表l可知,不同的扦插基质对插穗成活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黄心土+珍珠岩与黄心土+细河沙两种组合基质扦插生根率较高,分别达到80.7%31]79.3%,纯黄心土基质的扦插成活率最低,为52%。这可能是因为纯黄心土黏性强,容易板结,透水透气性差,添加一定量的河沙或珍珠岩可有效提高透水透气效果,利于插穗生根。虽黄心土+珍珠岩比黄心土+细河砂扦插生根率略高(多1.4%),但结合经济成本分析,大规模育苗生产,选用黄心土+河沙(1:1)基质组合,插穗生根率较高,且原料来源方便、成本低,是较为优良的扦插育苗基质。

3.2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对穗条生根成活的影响

2009年4月2曰将ABT6 生根粉分别配制400mg/L、600mg/L、800mg/L、1000mg/L四种不同浓度的生根促进剂,将所需穗条放在上述四种溶液中浸泡2h后,扦插于黄心土+细河砂(1:1)的基质中。其成活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不同的生根粉浓度,插穗成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插穗经800mg/L浓度ABT6 的生根粉处理后成活率最高达80.6%,处理浓度400mg/L插穗成活率最低仅64.7%,而当浓度调高至 1000mg/L,插穗成活率未见比800mg/L浓度提高而反降10.6%,因此插穗经800mg/L浓度ABT6 的生根粉处理后最理想,能使插口更早形成愈伤组织,促进不定根的生长。

3-3 不同节段的插条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2009年4月2日,分别选取带顶芽与无带顶芽牛樟插条各150条,经800mg/LABT6 生根促进剂浸泡2h后,扦插于黄心土+细河沙(1:1)的基质中。其扦插成活情况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带顶芽与无带顶芽插条扦插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别,带顶芽插条成活率高(84.7%),无带顶芽插条成活率较低(43.3%),带顶芽插条成活率是无顶芽插条的1.95倍,说明牛樟扦插育苗穗条存在位置效应,以项部带顶芽插条扦插效果为佳。所以,在扦插材料较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带顶芽插条来扦插以提高扦插成活率。

4 结论

通过不同扦插基质类型的扦插试验表明,使用黄心土+河沙(1:1)基质组合是一种较为优良的扦插基质,插穗生根率高,且原料来源方便、成本低,是牛樟扦插的优良基质配方。
通过不同浓度生根粉的扦插试验表明,用800mg/kg浓度ABT6 生根粉水溶液处理牛樟扦条,能使成活率达到80.6%,使用效果好,值得应用。
通过不同节段插条的扦插试验表明,带顶芽插条的成活率明显高于与无带顶芽插条成活率。在扦插材料较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带顶芽插条来扦插。

《樟》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