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的养护方法。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多肉植物黑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您喜欢!

夏季谈黑腐色变,可是夏季高温高湿,霉菌无处不在。家里很多东西都很容易霉变,食物,衣服,潮湿的墙壁等等。而植物种类那么多,为什么单喜欢找上多肉植物呢?尤其是为什么多肉植物在夏季容特别容易化水和黑腐呢?同时,化水和黑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要想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从多肉植物本身的特性说起。

唯有了解多肉植物本身,才能了解黑腐发生的原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黑腐发生的几率,毕竟我们还是希望黑腐不要发生的,预防大于治疗!

首先什么是多肉植物呢?Www.zW59.Com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或叶或根(少数种类兼有两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

其次,我们来看看多肉植物的代谢方式。

多肉植物的原产地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所以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这一点很重要),夜间开放吸收CO2。这是由于夜间温度比较低所以通过气孔丢失的水分要比白天少得多,对于植物来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由于这种方式是在景天科植物上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而多肉植物的这种代谢方式正是它化水和黑腐的原因之所在!

原产地的高温季节是和缺水季节重合的。为减少蒸腾,多肉植物会在白天关闭。但在我们的家庭种植环境下,高温是和高湿结合在一起的。大的自然环境相较于原产地并不缺水,有的地方比如浙闽两广地区,一年四季都处于高湿环境。再加上我们定期的浇水,所以,不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下的多肉植物相较于原产地来说都处在水汽充盈的状态。

本应该因为干旱和高温而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的多肉植物却吸收了大量水分,同时因为代谢习惯,白天气孔会关闭减少蒸腾。这两个原因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多肉植物的化水问题。说白了,也就是喝饱了水的多肉植物在高温的状态下热胀冷缩,胀破了细胞壁。这个时候的多肉植物自下而上叶片变得透明,这就是化水。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紧急处理,霉菌趁虚而入,自然就黑腐了!轻者只是底部叶片透明化水,重者从根茎部黑腐蔓延着所有的叶片,这个时候就只能砍头或者完全丢弃了。

除此之外,面对黑腐问题就不得不说到根粉蚧。

根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昆虫。在盆栽花卉上最常见的有木槿根粉蚧和仙人掌根粉蚧,在南方各地均有发生。根粉蚧无介壳,虫体乳白色,体长仅0.9至2.2毫米,呈长椭圆形。由于虫体细小,很易被人们所忽视。根粉蚧一生均在盆土内生活,一年发生3代以上。在温室内可一年四季发生。根粉蚧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但是在多肉植物的原产地,似乎以多肉植物汁液为生的生物并不在少数。为什么根粉蚧却会那么容易导致黑腐呢?

根粉蚧导致黑腐病是根粉蚧的繁殖习惯与多肉植物的植物特性互相作用的结果。夏天是根粉蚧的泛滥季节,而夏季的大部分多肉植物都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植株的抵抗力下降。根粉蚧大量吸食植物汁液加上植株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充沛的水汽。多重原因的叠加造成霉菌大爆发,头一晚状态饱满,第二天全株黑腐一片叶子都保不住的情况也不鲜见。

要想处理根粉蚧,重要的还是春秋两季做好预防工作。首先是土壤的预防,土壤每次用之前先消毒杀菌。用之前可以是太阳长期暴晒,或者用微波炉打上两分钟。也可以用药,埋呋喃丹,或者喷蚧必治。平时遇到介壳虫要趁早喷药,预防蔓延,蚧必治加抑菌剂,效果还是不错的。其次是植株的防虫,家庭种肉时多少都会有虫体(卵)带入,入手的植物要脱土洗根,脱掉的土要消毒后才能使用。而平时只要植株健康,存在一点根粉其实问题是不大的,可以用针扎死,如果是露养,自然是可以随便喷药了,不过夏季喷药配置比例要稍微稀释一点,防止因蒸发过快而导致的药害。

在日常生活中,要预防化水和黑腐,首先要注意配土问题,这是防止黑腐的前提。

配土比例网络上有,且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此处不再赘述。不过是南方湿润颗粒多一点,北方干旱粉尘多一点。我坐标皖北,配土效果为干燥土浇水后五秒全部渗透。

其次是浇水,这是造成黑腐的最直接的原因。

多肉植物的浇水是个大学问。我总结了夏季浇水的三点:不干不浇,注意温差,拼命通风。

不干不浇水,并不是说土壤完全干透再浇水,干透的土壤必然会造成毛细根系的干枯死亡,再浇水反而容易引起霉菌感染,造成黑腐。个人经验是盆表土2厘米干燥就可以浇水了。浇水的时候可以适度放入一部分抑菌剂,要控制剂量和频率,小心药害。浇水量要根据春秋季的浇水量进行适度减少,贴着盆沿浇水或者用纯净水浸盆,浸盆的时间控制在1秒左右。不管是浇水还是浸盆目的都是为了维持毛细根系的存活,同时防止叶片和木质化的茎根被水浸泡。因为叶片和老的根茎没有了吸水功能,在高温下容易黑腐。

注意温差,大温差让多肉植物有着漂亮的颜色,但是对于喝饱了水分的多肉植物来说,大的温差却是化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因上文已述)。所以养殖多肉植物一定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雨前两天不浇水,短期温度落差较大不浇水(不管是增温还是降温)。要适度遮阳,尤其是雨后遮阳。浇水时间多放在傍晚,而不在早晨或者中午就是为了预防太阳的炙烤。对于那些雨后晒肉的大神行径,我只能说,新手,那不适合你!

注意通风,要想让你的肉美丽,请多晒太阳;要想让你的肉活命,请多通风!这和多肉植物的原生态环境有关,南非和纳米比亚、加那利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岛及东非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中美洲的墨西哥是多肉植物的主要产地,这些地方不是高原就是海岛,附近有寒流经过,夏季冷凉且多风。因此多肉植物在原产地并不像我们种植环境下休眠状态如此严重。在夏季给多肉植物通风,尤其是浇水后通风,既能降温,同时又带走盆表水分,防止枝干黑腐。所以我浇水大多在有三级以上风力的天气,没有风的时候用电风扇吹一夜效果也是很好的(怕费电,你自己可以算一笔账)。

对于开始化水的植物,要把化水的叶片赶紧摘除丢弃,然后使劲的通风。对于枝干已经化水黑腐的植物要赶紧砍头。在处理腐烂的植株时务必保持器具的干净无菌,在碰其他植株之前务必仔细洗手。用锋利的刀子削去感染部分,要尽可能的多切除一些,然后在伤口扑上抑菌剂。最后放在荫凉通风的地方自然风干伤口,如有条件也可以用小风扇对着吹的。

小编推荐

西洋杜鹃常见的养护问题和解决方法


1、花后植株易枯死

解决关键:空气湿度要适中。

西洋杜鹃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较严格。温室大棚中莳养的西洋杜鹃,只要保证温室地面不积水,在正常的情况下,其空气湿度完全可以适合杜鹃生长。需要指出的是在装有空调的房间里,空气湿度远远小于杜鹃花的生理需求。因此,会出现叶色枯黄,花后大部分植株枯死的现象。这正是西洋杜鹃莳养困难的症结所在。只要莳养时每天都向杜鹃花的叶面喷洒清水以提高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植株两侧生长不均衡

解决关键:日常浇水施肥要均匀。

由于西洋杜鹃的培养土必须是疏松透气的基质,实际莳养中采用的大多是松叶土,其透水性相当强,在浇水过程中水会径直下渗,部分养分也会随水流失。而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方便操作的一侧浇水,培养土便始终处在一侧干一侧湿、一侧肥一侧贫的状况。久而久之会造成植株的毛细根系一侧发达一侧萎缩,从而使植株外观表现为两侧生长不均衡。所以,西洋杜鹃浇水施肥时一定要从花盆的四周入手,操作均匀。

3、植株零星开花,花期不一致

解决关键:适时集中打头。

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花卉在节假日等用花高峰期开放才能赢得最大利润,因此,西洋杜鹃的集中、按时开放至关重要。打头是调整花期的重要手段,经验证明,西洋杜鹃在春节期间达到盛花期应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进行一次集中打头,在打头过程中植株的各个枝端务必彻底,去除长度以保证整株株型整齐为宜。在莳养西洋杜鹃的整个过程中,这个步骤极为关键,不容忽视。

4、植株出现小叶病

解决关键:防治螨虫。

西洋杜鹃本身抗性较强,但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也有病虫害发生,除常见的褐斑病、缺铁症外,还有一种常见症状,它一般最先发生的部位在植株的新梢,叶呈簇状,不舒展且叶色偏黄,与果树的小叶病症状极为相似,因此习惯称它为杜鹃小叶病。

大多数花农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西洋杜鹃的小叶病也是缺锌引起的生理病害,用尽各种方法给杜鹃植株补锌但效果不佳。事实上西洋杜鹃的这种病症是由螨虫引起的,我们在植株进温室或购买时剔除病株,芽绽期可喷布1至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用40%氧化乐果5至10倍液涂干进行预防。一旦发病,选择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0至600倍液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绿化苗木移栽假活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苗木栽植后,有时会出现假活现象,即表示为地上局部发叶抽梢,地下局部不长根,最终叶梢枯死,整株新植苗木死亡。造成苗木新植后假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苗木质量差。苗木细弱,断根伤根多,根系少,上部发叶抽梢后,根系不能及时供给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叶梢死亡。因此在栽植时,要选用优质健壮大苗,起苗时尽量少伤根、断根。对需外运的苗木,起苗后一定要用草绳将根系包扎好,防止过久失水太多,有利成活。

栽植过早或过晚。枝梢未老熟,叶片未落,树体内养分积累少,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失水快,栽后未定根就发叶抽梢,未到枝梢老熟气温又日渐降低,苗木因缺乏养分及低温危害而死亡。苗木栽植过晚,栽后很快发叶抽梢,树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用完后还未定根,没有水分和养分来补充,致使树苗萎蔫。选择在苗木最佳时期栽植才干保证成活。

移栽质量差。苗木新植时,造成曲根、窝根或根系架空,或因栽植穴挖得太小,新栽苗木根系与土壤接触不良,因而难以定根,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暂时发叶抽梢后因无法补充水分和养分而死亡。要按规格开挖栽植穴,栽时要注意提苗踏土,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栽植过深。苗木栽植过深,根系生长分布层的氧气少,影响其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的发挥,不能及时给发叶抽梢后的苗木提供水分和养分。栽植时应注意栽植的深浅,不能过深,也不能太浅。

茎干损伤。苗木皮层受到机械损伤,其输导组织供给营养的通路会被切断,栽时虽然青枝绿叶,但不久即出现假活现象。因此,栽前不要选干皮和根系严重损伤的苗木,栽后应防止人畜损伤苗木。

干旱缺水或积水烂根。长时间干旱会导致苗木萎蔫,而低洼之地常因下雨积水使苗木根系腐烂,移植苗木难以成活。苗木栽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干旱时及时浇灌,最好覆盖地膜以提高保湿能力。而在低洼积水地段移栽苗木,一定要开好排水沟。

小麦缺苗或出苗不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造成小麦缺苗或出苗不齐的因素

1.种子质量。种子收获后不注意晾晒或晾晒不到位,导致部分种子发生霉变;种子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以及一些陈种、瘪种、大小不均匀的种子等因素都会影响出苗。

2.整地质量。耕层浅、整地不均匀、不平整、土块多而大、底土不踏实等,均会影响小麦出苗,导致缺苗或出苗不齐。

3.还田秸秆质量。秸秆还田可以实现肥料的循环利用,利于土壤改良,但如果秸秆粉碎质量差,就会影响整地和播种质量,会产生露籽、深籽和吊根苗,如遇干旱或低温天气,就会导致成苗率降低。

4.土壤墒情。土壤墒情不适宜,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小麦出苗。

5.播种深度。播种过深,地中茎过深、出苗迟、苗弱,如遇风干,土壤底墒与表墒接不上,会影响小麦出苗率。播种太浅,土壤失墒,容易造成种子落干,影响出苗。

6.害虫为害。未包衣或未经药剂处理的种子,易遭受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为害,造成缺苗或出苗不齐。

二、预防措施

1.选择优良种子。购买种子时,应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形状均匀一致、色泽光亮、无杂质、无霉变、无机械损伤的优质种子。这样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率高,苗齐、苗壮,利于高产。

2.提高整地质量。播种前要做好深耕细耙以及镇压工作。深耕要保证质量,做到浓度适宜,深浅一致,无漏耕重耕。耕平后及时耙盖和镇压,做到地面平整、表土细碎均匀、底土踏实。

3.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对于秸秆还田地块,首先要将秸秆彻底粉碎,采用旋耕埋草、碎土,然后播种,镇压。旋耕时,要尽量加大旋耕深度,保证旋耕质量。

4.浇足底墒水。小麦播种时适宜的土壤墒情是田间持水量75%-80%,播种时墒情适宜,才能保证小麦一次全苗。在小麦播前要提前浇水造墒,无灌溉条件的田块,要抢墒播种,采取快收快耕不晾茬,随耕随耙不晾垡的办法,尽量利用土壤内现有的墒情播种保苗。

5.播种深度要适宜。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在此深度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

6.害虫防治。播种时,要选用包衣的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以防播种后地下害虫咬损种子。小麦苗期有地下害虫为害时要及时撒毒土进行防治。

多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给肉肉一个健康!


多肉植物也有不少的种植问题呢,掌握了解决办法,家里的肉肉会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01、叶片腐烂

可能引发病因:一般由闷热(夏季)、潮湿、冷湿(冬季)引起,特别是植物根系不够健康或者切根后伤口未晾干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腐烂现象。

所以针对切根后“无根的多肉植物”,一定要晾干一段时间(3-7天),让伤口痊愈后再种上,并且刚种入的一个周内不要浇水,保持土壤干燥或有一点点湿气。

发现病情:平时可以多留意一些不太健康的多肉植物,如果是出现露养淋雨的情况,多观察叶片,发现透明化水或者发黑现象毫不犹豫的拔出来进行抢救。

02、缺水

缺水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真正的缺水,浇水后一段时间内就会恢复。另一种是多肉植物的根系不健康,无法吸收水分,这种即使浇水也不能恢复,这就需要对根部进行一些处理,重新生根。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叶片褶皱发软。

所以如果发现家里多肉植物叶片褶皱或者发软时,可以挖出来检查一下根系看看。根系颜色为白色或者有许多白色的毛细根,都说明植物很健康,种好浇水就可以了。

03、长时间不生长

这种不生长现象也常被称为“僵苗”,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多肉植物的根系,这状态下的根系一定是完全枯死或者只有一点点硬撑着。随着时间推移,最后植物也会慢慢消耗殆尽死去。

所以大家在养护的时候遇到3个月完全不见生长,并且植物状态也不是太好,叶片出现褶皱等现象,颜色没有太大变化的,就拔出来检查一下。

处理办法:首先将枯死的根系(黑色的根)全部修剪掉,同时也要清理底部的枯叶和腐叶。全部清理干净后再用清水或者多菌灵溶液清洗一下根部,最后放在散光处晾干2-3天,再栽种起来。

04、叶片干枯萎缩

原理和僵苗差不多,问题都出在根系。根系不够健康,吸收不好,导致植物状态变差,这时候浇水过多就容易烂,浇水少了又会缺水,所以对水分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另外土壤也有一定关系,常说的优先养根,其实也是在说土壤配比的问题。

混合土壤中泥炭土+椰糠混合物比例占到70%,对于生根来说是非常好的。根系生长出来一段时间后,植物开始恢复,等植物生长到健壮期时就可以进行二次换土,增加大比例的沙子来增强多肉植物的习性。后期稳定后基本上就不用再换土了。

05、晒伤

晒伤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转换时期,以及夏季。许多人误认为夏季是最容易晒伤的时期,其实不然。许多喜欢露养的爱好者在度过冬季后,感觉温度回升,于是就把多肉植物们拿到户外开始露养,初春这个时期是最容易被灼伤的。

植物在室内经历了一个冬天,已经被温室驯化,这时候突然放到大自然中必然会受到狠狠的打击。同样在熬过炎热的夏季后许多人也喜欢马上拿到户外露养,让植物颜色恢复更快,这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别忘了还有秋老虎。

不让多肉植物黑腐和化水的方法


多肉植物并不是喜旱,而是耐旱!

养过一些年的花友就知道,其实多肉植物只要在生长期之内,就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浇水。当然,对新手来说,肯定是小心谨慎会保险一些。宁干勿湿这个原则很多人都明白,多肉植物少给水旱不死,最多状态不佳,不够饱满;但是多给水很有可能会涝死。这个观念因此也造成了花友普遍认为多肉植物的习性本是喜旱。

其实多肉植物并不是喜旱,而是耐旱,这两个含义相去甚远。多肉植物原生地环境大家也都有所耳闻,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干旱少雨的地区。耐旱其实是它们迫不得已才进化出的一种生物机制。

一旦有雨水,它们会立即喝饱喝足,然后储藏在体内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就形成了肥厚多汁的外形。干旱的时候它们就要靠消耗体内储藏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了。

打个比方,就犹如你去野外探险,然而你所带的饮用水不够三天所需,因此你就会将一天的水节省成三天来喝。你同行的人绝不会说你不喜欢喝水。当然,你如果平时没事待在家里,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喝多了最多上厕所。你少喝水是因为迫不得已,想多喝水喝个饱也没人会拦你。

多肉植物也一样,没水的时候它能忍耐住,有水的时候它照喝不误。它其实只是比其他植物更加能忍耐缺水的日子而已,而换做其他植物早就渴死了。这个道理很浅显,一说就明白了。

浇多了要排泄出来

上文提到上厕所的比喻,其实浇水也一样,浇多了要排泄出来,这就好比花盆的透水性盆底不能有积水,必须排水顺畅。多余的水分根系是吸收不了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浇多的水分必须流出来,否则会让根系缺氧窒息,盆底也会成为细菌欢快的繁殖场地。

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为啥要浇透?浇透了盆底就会有水流出来,你就能直观地看到。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最底部的根系也吸收到水分,并且从另外一种程度上来说能验证你的植料的沥水速度,还有花盆的透水性能,盆底孔是否堵塞等等。

宁干勿湿没有错,是一种保险的方案,而且十分保险。自己如果把握不好水量,就不如少浇一点稳妥,初学可建议选择此方案。

大胆浇水论适用于生长期

而大胆浇水论则是一种能使多肉植物生长旺盛、迅速、饱满,最容易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案。并且对于那些想让肉肉们群生爆盆、多子多孙的花友们来说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其实A方案就是一种饿不死的方案,而B方案则是一种吃饱喝足身体棒的方案。

不建议使用底部无孔的花器,因为你不知道多少的水量是既能达到底部根系,也没有造成盆底积水的一个临界点,具有无法观测和预测的缺点。胆大的人可能会浇到积水烂根,胆小的人可能泼了几滴根本无法让根系喝足水。而且最麻烦的是浇多的水无法排出,就会在闭塞潮湿的空间里大量爆发细菌。

当然以上说的大胆浇水是在生长期的浇水适用方法,在休眠期控水或者停水当然是最稳当的,记住!休眠期采用保险方案是绝对错不了的。并且,浇水量还要根据南北地域情况、天气情况、温度、空气湿度来做具体适用。北方气候干燥,晴天少雨,水分蒸腾很快,浇水频率可以高一些。而南方阴天多雨,空气湿度高,水分蒸发很慢,因此浇水频率肯定要低一些。

对于花器来说,塑料、树脂、瓷器等器皿相对来说透水透气性差,浇水频率是要大大减少的。而陶盆、瓦盆则可以提高浇水次数。

马上要入夏时,因此浇水量要逐渐减少了,入夏后是要严格控水的。总之,这些经验通过自己慢慢实践就明白了,没有那么纠结和复杂。

最后还有一个误区需要说明一下

误区:也不知道是从何传起的,许多花友都认为浇水过多会导致徒长。浇水不是造成徒长的直接原因,是植物在缺光的同时,如果浇水量仍然很大就会加剧徒长的形成,缺光才是导致徒长的直接因素。你想想看,徒长现象已经在发生,此时水分还供给那么充足,岂不是更加导致细胞分裂速度加快?所以,其实只要阳光充足,浇水是完全不会导致徒长的,而是会使其长得更加饱满圆润。

最后提醒大家:

平时浇水的时候不能沾在叶片表面,尤其是夏天!这点很重要,粘在叶片表面的水珠,如果通风不好,那么会导致叶片腐烂,当然,如果当天是个好天气,艳阳高照,而且水珠能迅速蒸发掉,那没有关系。那么,最底层与植料接触的叶片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你表面要是颗粒土,最好铺面用小石子踮起最低层的叶片。

最后,一定要保持通风,良好的通风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干燥的土表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爆发,减少黑腐和化水的几率。

夏天多肉植物得了黑腐病怎么办?


夏天以来,花友们的肉肉都或多或少的黑腐死去,不少花友问黑腐有没有特效药?我的大棚最近也遭遇虫害(吹棉、根粉)和菌害(黑腐),于是请教了农科院植保所,蔬菜所和医科院药植所的专家,并请其中某人到现场,他们都说黑腐病没有特效药。

黑腐,多数是因腐生菌引起的。多发于夏天高温多肉植物休眠期抵抗力低下时,目前没有特效药能解决这一难题。黑腐并不只发生于多肉,其他动、植物身上也有可能。就比如夏天食物容易发霉,动物伤口容易感染一样的道理。

而对于多肉植物夏天的黑腐病,从欧美到日韩的大棚也都没有特别的处理方法(本人亲自参观咨询过几个基地)。先进一些的,用水帘或工业换风机降温,有针对性的打几种杀菌药(降温后密封式药蒸)。小棚主们也就是吹吹风扇,打打广谱抗菌药。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伤忙还是必然发生,只是多和少的区别罢了。当然,不是说药完全没有效果,只是说对于黑腐(因为病原很多),效果不明显。举个例子,你打药前1000棵植物可能要死50棵,打药后死45棵。而这个比例放到老百姓家庭多肉上,就可以忽略了。况且,如果采用通风和降温的方法,取得的效果明显要好于打药,所以与其花钱买还不知道效果如何的药,还不如多吹吹风扇呢。

当然我还是从实验室要了一堆药回来,人家也说了,蚧壳虫的药有不少都是效果明显的(家里没有小孩宠物时,可以买一些农业用药,小心使用)。关于黑腐只给了我一些相对专业的广谱性的药。特别嘱咐夏天防治黑腐的关键是通风降温,防虫(夏天也是蚧壳虫和暴发期,很多黑腐是因为蚧壳虫和蚂蚁相互作用的结果-煤烟病,因为有伤口的植株更容易感染。

还有人问到黑腐的传染性问题,首先黑腐是具有传染性的,但并不是说一定会传染。在于植株个体抵抗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组盆里的植物,A已经烂光了,B却活得好好的,而离他们很远的C却也烂了。

《多肉植物黑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的养护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