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与养护的相互关系。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月季生长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希望您喜欢!

开栏的话:孟庆海,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副会长,北京市月季栽培大师,为人非常谦和,相较于被人尊称老师、大师,他更愿意别人叫他老孟,作为老北京,他觉得老孟听着更亲切。老孟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从事月季栽培与品种鉴定,著述很多。我国最近二三十年来,先后已有50余座城市以月季为市花。在城市乡村大量采用月季绿化美化之时,月季在各生产环节有哪些实用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引进的新优品种?小至容器苗,大至树状月季各有什么养护要点?丰花、藤本、微型、地被月季等适宜的生长因子有哪些本报特邀老孟撰文,开设老孟聊月季栏目,分10篇围绕上述主题开聊。

在五彩缤纷的花卉世界中,月季是一种对环境适应性比较强的花卉种类。除养护水平外,月季在其生长质量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一、温湿度

温度是决定月季能否正常生长和高质量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保证月季高质量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宜空气湿度50﹪,最适宜土壤温度为20℃。当空气温度达到34℃或以上时,其生长速度放缓、花朵缩小、花色失艳。如大红品种国家托拉斯在最适宜温度25℃的生长条件下,开放花朵直径为10厘米,而在高温34℃时,开放花朵直径最大只有6厘米。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月季才能充分表现品种特征。

二、纬度与海拔

月季的生长质量受纬度与海拔的影响比较明显。例如位于北纬24至26,东经102至103的昆明地区,海拔约1890米,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这里种植的月季叶面积大、肥厚、枝条健壮、花开艳丽、硕大。例如两年生的粉和平、和平、梅朗口红等花朵直径均达12厘米,单朵花期平均9天,品种特征表达十分突出。这个数值一般情况下是很多平原地区所不能及的。大量和长期的实践证明,纬度在24至26,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是月季生长质量最佳的两个环境因子。

三、光照

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云南等省份,大部分时间光照充足,从4月初至10月初日均有效光照7小时以上,可以满足高质量月季生长需求。有些省份如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夏季多阴雨,光照时间相对较少,月季易发生黑斑病,因此需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根部施肥、松土、喷洒灭杀黑斑病药剂等日常养护工作,同时注意叶面施肥及杀菌。

四、土壤与施肥

月季是一种比较耐贫瘠土壤的花卉,但从月季生长习性及生理需求来看,耕作层深厚、富含大量有机质的土壤更适宜月季种植。

施肥是月季生长过程中重要的人工手段,是对土壤中天然养分的重要补充。目前已知月季生长需要的10种基本元素氮、磷、钾、钙、铁、硫、镁、碳、氢、氧,其中碳、氢、氧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磷、钾、硫、钙、镁、铁可以从土壤中吸取,但是氮、磷、钾需要量较大。

小编推荐

枣树开花特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枣树开花特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更多绿色植物信息尽在植物59网

枣树开花一般正常的花朵要经过7个阶段:

(1)蕾裂:花蕾开始主生裂缝,各萼片互相分离,花药与柱头隐约可见,花丝仍未延长,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夜间,而且多上半夜。

(2)初开:开始有几个萼片松开,但尚未平展,花丝随着萼片的张开面延长伸出,花药开始开裂;蜜盘色泽已经转黄,柱头上仍未见有花粉粒粘附,一般由蕾裂到初开只需0.5~2小时,这一阶段很短,在树上不易见到,主要出现时间多集中在夜间23∶00~1∶00。

(3)半开:萼片全部松开,但尚未完全平展,雄蕊与花瓣抱合,仅露出向内的一面,花药开裂,部分花朵的柱头上已粘附了大量的花粉粒,蜜盘呈深黄色,由初开到半开约需0.5~6小时,主要出现的时间集中在早晨1∶00~5∶00。

(4)瓣立期:萼片完全平展,花丝仍直立,花瓣紧抱花丝,蜜盘上分泌出大量的蜜液,这一期以清晨及上午出现最多。经过的时间比前两期稍长,由半开到瓣立约需0.5~2小时。

(5)瓣倒期:花瓣与花丝分离而平展,花丝仍直立,花药已全部开裂,并散出花粉,受精作用正在进行,花粉管已伸入子房,蜜盘黄色略退,但仍具有大量蜜液,由瓣立至瓣倒约经2~10小时。

(6)花丝外展期:花丝向外反曲,又与花瓣套合,花药干缩,变为褐色,蜜盘退至淡黄绿色或绿白色,蜜液消失,蜜盘表面干燥,柱头反曲度增大,由瓣倒纛花丝外展需经2~10小时。有的枣品种不经过这一时期,如木枣。

(7)柱萎期:花丝反曲后,再经8小时至1天,柱头就开始变为褐色,雌蕊大部分枯萎,花瓣与萼片也开始凋萎。但也有部分花朵柱头尚未凋萎,就进入子房膨大阶段,在幼果上仍可以看到新鲜的柱头。

在正常的花朵中,前5个阶段(由蕾裂到花丝外展)大多在一天内完成。

枣树开花与一般果树不同,它从花芽分化到花的开放,需要较高的温度。初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18℃以上,盛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最适宜温度在20-28℃之间。枣花对高温的忍耐性较强,日平均温度在33℃以上,最高温度达到37℃以上,其开放的花仍能坐果。

从花粉发芽的角度看,最有利于花粉发芽的温度为27-28℃,当气温低于22℃时,发芽率明显下降。

花期对水分的要求,在我国北方,枣花期正是高温干旱,从面使花粉不能正常的发芽,影响授粉受精。一般要求空气湿度为70%-100%。因此,在花期干旱时,给枣树喷水可明显提高坐果率。

从上面的情况看,

枣树花期降雨,主要是影响温度和光线,从而使授粉受精不良,造成坐果率低。

茶树生长和水分的关系


茶树由于长期适应于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同时又是常年供人们以采收幼嫩芽为主的叶用作物,因此在生长季节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耗水量较大。茶树耗水量随着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茶树品种、生育时期、树龄大小、采摘方法及培育管理水平等不同而不同。据测定,一般高产茶园在生长季节每生产一斤干茶,约需消耗1.5吨水分,亩产300斤干茶的茶园,每年在生长期间需要合理供给每亩茶园土壤水分450吨左右(即675毫米左右水量)。

水分是茶树生物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首先,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在茶树体内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物质代谢趋向于合成,有利于体内干物质的积累。而在缺水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呼吸作用加强,物质代谢趋向分解,以致体内干物质的积累减少。同时茶树体内代谢过程需要以水分为介质,各种生物化学作用必须在溶质状态下才能顺利进行。茶树对所需要养料的吸收和运转,都要以水为溶液媒。因此,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水分状况下,肥料才能分解,一切矿质营养元素才能被茶树根系吸收利用。水分状况不仅可以左右茶树体内新陈代谢的强度,而且也常影响茶叶内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的变化。

在生长季节,茶树体内水分含量一般约占全株重量的60%左右。在旺盛生长期间,幼嫩芽叶的含水率可达80%左右。其中除部分为细胞原生质束缚外,大部分呈自由态充满于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之中,使茶树植株挺直,枝叶开张。在土壤水分正常状态下,茶树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沿着土壤根茎叶大气的传导方向散失,同时使茶树吸收的无机物质运送到叶内,并可维持茶树的体温,增强抗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土壤水分是茶树生育过程中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茶园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茶树生育与茶叶产量品质。

在生长季节,当茶树根系集中的土层含水率达到占田间持水量的90%左右时,茶树生育旺盛:当含水率下降到80%左右时,土壤已经缺水,这时茶树芽叶生长缓慢,叶形变小,节间缩短,大量出现对夹叶,甚至停止生长。如果继续干旱,又遇高温时,茶树植株轻则芽叶初萎,丛面部分成叶枯焦,重则地上部新梢芽叶发生永久萎蔫而逐渐干枯,直到整丛茶树死亡。这是由于在土壤缺水、气温升高的条件下,根系吸收的水分供应不上树冠蒸腾的需水量,使茶树叶温达到40℃以上,细胞原生质发生质变,遭受破坏所致。当茶树处于供水较充足和同处于供水不足条件下进行比较时,水分对提高茶树光合作用效率和对芽叶生长发育的影响非常明显。

在综合运用农业栽培技术措施的前提下,概括茶树不同生育阶段与时期对水分的要求,结合茶园土壤湿度状况,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进行铺草保水,合理灌溉,掌握与改善茶树生育过程中的土壤湿度条件,就可使茶树新梢生育旺盛。芽叶萌发生长加快,数量增加、芽叶较重,从而提高了茶叶质量。湖南茶叶研究所在干旱季节内,对茶园里设置铺草、铺草加灌水和灌水和施肥等不同处理进行比较,经三年的研究结果表时,铺草比对照增产1-9%,铺草加灌水比对照增产8.7-23.6%,灌水加施肥比对照增产21.8-35.3%。可见在干旱季节,水是增产茶叶的主导因素,在供水的基础上再配合施肥等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则增产效果更加显著。

茶园土壤水分较充足时,不但可显著提高茶叶产量,而且对提高茶叶品质也有积极作用。这时因为在旱热季节由于茶园及时灌溉,提高了土壤湿度,它一方面促进了氮代谢,使茶树新梢生育旺盛,鲜叶正常芽叶比重增加,鲜叶中的生化物质如氨基氮、茶多酚有了增加;另一面,相对地抑制了碳代谢,从而使得精纤维、儿茶素的含量有了减少,这对提高绿茶品质较为有利。

但土壤水分过多,湿度太大,也会破坏土壤表层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劣,从而削弱茶树根系呼吸和吸肥、吸水的能力,使整个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遭受湿害。

多肉植物红艳辉的生长环境与养殖要点


红艳辉Echeveriacv.Set-Oliver又名红辉炎,表面有绒毛的石莲花,景天科(CRASSULACEAE)/拟石莲花属(Echeveria)植物。是锦晃星的杂交品种。株型呈莲座状,秋天会变红,很美丽的品种。

红艳辉有红棕色绒毛,肥厚、多肉的叶片倒披针形,呈莲座状互生于分枝上部,而栽培多年植株基部的叶片常脱落,叶片绿色,表面密被白色、细短毫毛,在冷凉时期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叶缘及叶片上部均呈深红色。

生长环境:

喜欢凉爽、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

养殖要点:

1.光照:生长期将其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阴,避免暴晒。

2..浇水:红艳辉对水分要求不高,浇水过多,容易成徒长,叶片之间的距离拉长,植株不紧凑,不利于观赏。浇水一般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生长期保持盆土的湿润即可。夏季高温的时候不宜浇水过多,否则导致植株根系腐烂。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环境进行养护,冬季温度普遍偏低,这个时候要严格控水,温度低于零下5度左右,就不要浇水了。

3.施肥:每15~20天施一次低氮高磷、钾的薄肥,施肥时注意肥水不要溅到叶片上,以免形成难看的斑痕,很难去掉。

4.盆土:每年早春换盆,加入腐叶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

5.病虫害:红艳辉病虫害主要发生叶斑病、锈病危害。有时有根结线虫病危害,需要预防。

6.繁殖:红艳辉的繁殖一般是以扦插繁殖为主,主要是砍头扦插,砍下来的植株可以直接扦插到干的颗粒土中,发根后慢慢给水就可以了。

芦荟的繁殖方法 芦荟的生长环境


芦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很多人家里会种植芦荟来布置美化家居,而且芦荟还有净化改善空气的功效,此外芦荟还能美容护肤、食用、药用等等,

芦荟属(学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而当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洋芦荟(又名巴巴多斯芦荟或翠叶芦荟AloeBarbadensis/AloeVera),库拉索芦荟(分布于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岛),好望角芦荟(分布于非洲南部),元江芦荟等。可以当化妆品。

芦荟的地区分布:

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带、非洲大陆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芦荟分布。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状态的芦荟存在。芦荟的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大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芦荟的形态特征:

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茎较短。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萼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芦荟的生长环境:

1、土壤芦荟以透水透气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6.5—7.2之间的土壤最适宜。

2、光照光照充足时芦荟植株茁壮,但在微阴条件下也能适应。

3、温度适宜生长环境温度为20—30℃,夜间最佳温度为14—17℃。低于10℃基本停止生长,低于0℃芦荟叶肉受冻全部萎蔫死亡。

4、水分芦荟叶肉含水量98.5%,但芦荟被水淹后很快死亡,所以水分过多,地下水位过高,对芦荟的危害极大。芦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离土的芦荟能干放数月不死。芦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渍。

芦荟的繁殖方法:

繁育方法: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将母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从母株上切取顶芽和侧芽,长5-10cm扦插育苗,约20d生根生定植。

中草药种植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气候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降水等。

(一)光照与中草药

1.光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由于各种药用植物在它们的系统发育过程中,长期处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而形成对各种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所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将植物分为三类:

(1)喜光植物(阳性植物)要求阳光充足的环境,若缺乏光照,则植物细弱,生长不良,产量很低。如:地黄、黄芪、红花、决明、北沙参、芍药等中草药是喜光植物。

(2)喜阴植物(阴性植物)喜欢有遮荫的环境,不能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如人参、西洋参、黄连、细辛等。栽培这类中草药需要人工搭棚遮荫或种在林下荫蔽处。

(3)耐阴植物它是前两种植物中间类型,在光照良好或稍有荫蔽的条件下都可生长,不至于受到特别损伤,如天门冬、款冬花、麦冬等。

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如北五味子、党参、厚朴等在幼苗期或移栽初期怕强光照射,必须注意短期荫蔽。

2.药用植物对光照的反应许多植物的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地下贮藏器官的发育,休眠与落叶等,对白昼与黑夜持续时间的长短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对光照时间长短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由于各种药用植物长期生长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因而它们对光照时间的要求各有不同。只有满足了这种光照条件,它们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然,植物这种对光照时间上不同要求的特性,在人为的控制下也是能够改变的。根据各种药用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要求,可以把植物分为以下三大类:

(1)长日照植物在长于一定时间日照长度(临界日长)下开花或促进开花,而在较短的日照下不开花或延迟开花,如小茴香、栀子、除虫菊等。

(2)短日照植物在短于一定时间日照长度(临界日长)下促进开花,而在较长的日照下不开花,如紫苏、地黄等。

(3)中日照性植物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如掌叶半夏、红花等。

这里要指出的是所谓临界日长不是以12小时光暗信号为分界,也不是对日照长短要求的绝对数值,而是决定于每种植物对光照要求一个最低或最高的临界值。如长日照植物天仙子其临界日长为11小时,木槿为12小时。植物的这些特性在引种栽培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从南方(短日照高温条件)向北方(长日照低温条件)引种,往往出现生育期和成熟期延迟现象,所以应引种早熟品种。反之亦然。

3.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1)光饱和点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以后,光合速度减缓,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度不随光强的增加而加速,达到一个稳定的值,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光补偿点如果光强度减弱,光合速度将随之减缓,待到光强度降到某一程度时,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而呼吸作用是放出二氧化碳,消耗有机物质,当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出的二氧化碳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制造养料与消耗养料相等,达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植物只有在光补偿点以上时才能积累干物质。在种植中草药时,要根据不同中草药的光照习性合理调光,使之光强不大于光饱和点,不低于光补偿点。

4.中草药的合理密植与立体栽培合理密植和立体栽培都是人类为提高光能利用率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所谓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所消耗的光能与照射到叶面的总光能之比。目前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仅能利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全年辐射能的0.1%到1%~2%,可见,光能的利用还很不充分。

合理密植:其要求是既保证植物群体得到最大发展,又使每一单株获得充分光照。由于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叶片进行,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大小与产量高低成正相关,因此要使单位面积产量高就应当保证有足够的叶面积,但是叶面积也不宜过大。如果超过一定范围,使叶片互相遮荫,反而会降低总叶片的平均光合作用率。密植程度可以用叶面积系数和叶片的角度来决定。

①叶面积系数即田间植物群体总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植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最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也不相同。生产上常根据植物整个生育过程中叶面积系数的动态分析,来决定适宜的播种量和栽植密度。

②叶片角度为了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不仅要有一个最适叶面积,而且还要有适宜的叶片角度及方向。如叶子是垂直分布还是水平排列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关系,因为叶片的配置方式直接影响叶片的受光量,如果只是叶面积虽大,但配制方式不好,彼此遮荫,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影响产量。

③密植贵在合理密植不是种植株数越多越好,相反密植超过了限度,反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不同的植物种植的密度是不同的,体形细长的可适当密一些,如薏苡、荆芥要比芍药密一些。即使同一植物,由于栽培目的不同,密度也应不同。一般收获营养体的要比收获果实、种子的适当密一些。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不同,栽培的密度也应有差别。如地黄,在河南每公顷90000株,产量最高,在北京每公顷150000株产量最高。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条件下,由于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稀密度也有所不同。如牛膝采用宽行短株距密植,植株个体及整个群体均生长良好,从而达到高产目的。总之,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植物特性和栽培的需要来确定密度。

(二)温度与中草药温度指植物生长期间的空气及土壤温度。气温受纬度、海拔高度、季节的影响。一年中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变化的相差,称为年较差。把一日中气温变化的相差,称为日温差。一般来说,我国各地的日温差和年较差由南向北增大;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大,由于土壤传热比空气慢,所以地温变化较小。

1.温度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加强。但它们也都有一个最低及最高温度,而且不同的植物对这三种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植物光合作用的温度以25~35℃为最适,超过这个温度,光合强度随之下降,到40~50℃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光合作用是制造(合成)有机物质的,而呼吸作用相反,是分解(消耗)有机物质的。所以,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日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在冬天,温室里晚上的温度过高会影响植物生长。对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称为温度三基点。

不同的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古柯、萝芙木等的早期发育需要20~40℃的高温期,而人参、北沙参等则需要经0~20℃的低温阶段,否则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温度对各种植物休眠与萌发也有很大的影响,各种植物萌发的温度亦有它的最低、最适与最高的三基点。从植物萌发的适温与基点温度也可以发现植物种与原产地条件的关系。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蒸腾与水分的吸收也有很大的影响。大气温度的增高会促进植物水分支出,土温降低会减少植物吸水,如果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即会产生对植物十分不利的影响。

2.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植物种类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及原产地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物等四大类。

(1)热带植物我国热带植物分布在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热带地区。这些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5℃,全年无霜雪。热带药用植物有:砂仁、肉豆蔻、胖大海、槟榔、古柯、丁香、安息香等。这些药用植物喜高温,当气温降到0℃或0℃以下时,就要遭受冻害,甚至死亡。

(2)亚热带植物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大多分布在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的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全年霜雪很少。亚热带药用植物如三七、厚朴、柑橘和樟等,喜温暖、能耐轻微的霜冻。

(3)温带植物我国温带植物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也有-25℃以下的,如黑龙江地区。这个地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很多,它们喜温和至冷凉气候,一般能耐霜冻和寒冷。其中如玄参、川芎、红花、地黄、浙贝母和延胡索等喜温和气候;而人参、黄连、大黄、当归等则要求冷凉气候。

(4)寒带植物我国无寒带地区,仅西部地区有高寒山区,常年积雪,这些地区有雪莲花生长。

(三)水分与中草药水分对植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水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生质含水80%以上。嫩茎、幼根等的含水量可达90%以上,没有水就没有植物。水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原料;是植物新陈代谢的重要介质,没有水溶解一切养料,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水是器官运动的调控者。由于水有最高的比热、最大的气化热及较大的热传导率,高热时能降温,冷时降温慢,对抵抗自然灾害能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界中的植物,对水分条件也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多种多样的适应方式,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

1.早生植物如仙人掌、沙棘、芦荟、龙舌兰、甘草、麻黄等。这类药用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或有良好的抑制蒸腾的结构、发达的贮水构造和辅导组织等早生结构,具有显著的耐旱能力,适应在地势高燥少雨的地区栽培。

2.水生植物如睡莲、莲等根系极不发达,没有抑制蒸腾的构造,输导组织衰退,而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所以它们一般不能离开水生环境。

3.湿生植物如泽泻、慈姑、菖蒲、意苡等。湿生植物根系浅,侧根少而短,抑制蒸腾的构造和输导组织弱化,而且通气组织发达,适宜在沼泽、河滩、低洼地、山谷林下等环境生长。

4.中生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都属这一类,如地黄、浙贝母、延胡索等。中生植物的根系、输导系统、机械组织和节制蒸腾作用的各种结构,都比湿生植物发达,但不如旱生植物。它们在干旱情况下容易枯萎,在水分太多时又容易发生涝害。因此,在栽培这类植物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排灌能有效地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四)空气和风与中草药这里所指的空气是指近地面的大气与土壤里所有气态物质的总称。这些气态物质常对植物产生影响。

1.空气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空气中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系的成分有氧、二氧化碳、水气、尘埃和工厂的废气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其含量随工业的发展逐步在提高,一般在0.03%。土壤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一般在0.15%~0.65%。当含量高到2%~3%,对根系的呼吸不利,有毒害作用。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以1%左右最适宜。在塑料薄膜温室内,每天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像决明和大豆(开花到种子成熟)群体中通入含有二氧化碳800~1200毫升/立方米的空气,可提高它们种子产量40%~50%。

氧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必要气体,土壤空气中的氧含量很少,同时变化不定,常成为植物地下部分呼吸的限制因素。

水气影响空气的温度,工厂的大量废气(二氧化硫、氨化氢等),烟雾及尘埃等会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某些中草药可吸收有毒气体,减轻环境污染,如1公顷柳杉一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柑橘树的吸硫能力也很强,能吸硫达叶重的0.8%。丁香、夹竹桃、八角等中药树叶吸硫能力也很强。丁香、柑橘还能吸收有害气体氛及氟化氢等。

2.风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风是空气的运动形式。风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决定地面热量(冷、热气团)与水分(干燥与湿润的气团)运转的因素,有的风对植物起着直接的影响,如台风、海陆风、山风与谷风等。

风媒花植物要依靠微风来进行传粉。很多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依靠风来传播,以达到繁殖后代或扩大繁殖地区。微风对防止轻微的霜冻有利。

风的直接害处是损伤或折断植物的枝叶造成落花、落果使植物倒伏。在播种时如风大,种子就不易均匀地撒下,出苗即疏密不匀。风的间接害处是改变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使土干燥,地温降低,细土吹走等。这些都对药用植物生长不利。控制和防避风的危害对水土保持和创造有利的小气候有重要意义。

杨梅的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气象条件:(1)温度:优质丰产杨梅产地的年平均温度大于16℃(下限14℃),大于10℃的积温大于5000℃(下限4500℃);1月份平均气温2℃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9℃: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8℃。(2)降雨量:目前我国杨梅园多处于缺乏人工灌溉条件的丘陵坡地,降雨量多少和季节分布是杨梅栽培成败的重要条件。一般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浙江杨梅主产区1289--1695毫米);2--4月降雨量要求260毫米以上,5--6月在杨梅果实肥大转色期,既要天晴日暖,更要满足适当水分,尤其6月份降雨量要达到160毫米以上,7--9月份干燥度K值应小于1.8。(3)光照:一般都可达到要求。(4)风雪:杨梅雌雄异株,为风媒花,花期微风有利于雄花粉散发和传播;因杨梅根系较浅,大风侵袭易吹倒,大雪压树枝条易断,栽植时宜选避风处建园。

2.土壤条件:杨梅最喜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黄砾泥、黄泥土或黄泥沙土,pH值以4.5--5.5酸性土为宜。凡芒萁、杜鹃、松、杉、毛竹、青冈栎、麻栎、苦槠等酸性指示植物繁茂的山地,均适于栽培。

3.地形地貌:杨梅宜在山坡地栽植,不适于平原沃地栽培,因其有放线性菌共生,即使在较瘠薄的山坡地生长结果也良好。据江、浙杨梅产区分析,山坡地的地形地貌有3种类型(沿海地区:低矮山区,100--300米:内陆河谷地区:多分布于较大较深山间,其附近都有千米以上主峰,而杨梅分布在海拔200--400米上下;沿湖大水地产区:四周受大水体调节温湿度,其环境与沿海相似)。

4.坡向和海拔高度:不论哪个坡向都可种杨梅,但不同坡向果实品质有较大差异。选择不同海拔高度,可延长鲜果供应期。坡度大小与生长结果关系不大,为培育管理方便,节减工本,坡度不要超过30度(一般在5--25度)。

《月季生长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种植与养护的相互关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