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日本落叶松的栽培技术》,希望您喜欢!

1、生物学特性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2.适生区域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重庆东部的巫山、巫溪、城口和南部的酉、秀、黔、彭等县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开县、奉节、石柱、武隆及南川也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3、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养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养殖。现就播种养殖方式介绍如下:

3.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

3.2种子处理与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3苗期管理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4、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4.1整地方式及规格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4.2造林季节及密度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4.3幼林抚育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5、病虫害防治从重庆引种日本落叶松的情况来看,主要须防治的是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精选阅读

日本落叶松在我国南方的育苗造林技术


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Lamb.)Carr.)属松科落叶松属,原产日本本洲岛,落叶针叶乔木,高达30m、胸径达100cm,自然分布海拔900~2500m。是我国高山地区重要引进造林树种,具有喜光、耐寒、适生性强、早期生长快、易于栽培等特点。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从1995年引种日本落叶松栽培成功发展到大量成片造林,已有18年,面积490hm2,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600m的山坡地段,从其生长表现来看:日本落叶松在该地具有长势旺盛,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早期生长快,林分郁闭早、顶端优势明显,高生长突出,林内种间竞争能力强,年高生长期长,病虫害少等优良特点。现在日本落叶松已成为乐村林场的一个主要造林树种。

日本落叶松在我国南方的育苗造林技术

笔者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长期在乐村林场从事林业生产技术工作,结合我场的生产实际,对日本落叶松在我国南方的育苗造林技术提出如下看法,供参考。

1乐村林场的基本情况

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地处大娄山脉北侧东端余脉高寒山区,海拔1000~1864m间,位于南川区东北部,东经10719至10724,北纬298至2918。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山地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5℃,最热月份平均气温约23.7℃,最冷月份平均气温约2.5℃,年降雨量1238~1285mm,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12月下旬开始降雪,冬季有霜冻,年均无霜期270~287d。土壤为山地黄壤,多属矿子黄泥土和暗黄泥土两个土属。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植被主要为栎类、桢楠等常绿阔叶林及少量落叶阔叶林,现有植被以人工针叶林为主,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柳杉(引种栽培)、马尾松、华山松(飞播造林)、日本落叶松(引种栽培)、桦木、漆树、枫香、鹅掌楸等。主要下木有山柳、盐肤木、羊食子、灰木、平竹等。主要地被物有蕨类、禾草、沙草等。

2日本落叶松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土也能生长良好。

3育苗技术

3.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日本落叶松适宜矮山育苗(海拔700~800m),开垦交通方便,有一定坡度,排灌良好,土质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生荒土作育苗地,切忌采用耕作熟化,有前茬物的菜蔬地、耕地、水田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600kg,深翻25cm,播种前用生石灰或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土壤消毒,耙平顺山作床,床高15cm、宽1.2~1.3m、床间距25cm,苗床间掏20cm深沟,以利排水通畅[1]。

3.2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温热硫酸铜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4h灭菌催芽,也可用温热水浸种24h催芽,在有30%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播种期在立春后至春分前进行,用种量每667hm2约4.5kg,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后覆盖1cm左右的细沙土,然后盖上一层7~10cm厚稻草,盖草以不见地为宜。播后10d后注意观察,待发芽出土量约80%时揭去稻草,用铁芒箕或其它枝叶均匀插在苗床上,使其荫度达90%,随后根据苗子生长健壮情况逐步拔去铁芒箕,降低遮荫度直至完全敞开[2]。

3.3苗期管理

日本落叶松苗期易患立枯病,注意观察防治,可用托布津或多菌灵喷施。苗期管理与杉木苗期管理大至相同,适时除草施肥,多雨季节注意排水,连晴干旱要适当灌溉。

4造林技术

4.1选择造林地

根据日本落叶松的生长习性,应选择海拔1100~1600m,坡度5~35之间的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作为日本落叶松造林地。

4.2清林

为了便于今后的抚育管理,造林地在整地前要进行全面、细致、彻底的清林作业。在每年的8月砍除造林地上的杂灌、草丛,将采伐剩余物铺在造林地上晒干,然后堆烧,堆烧前要把距周边50m范围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中间盖土控制火势,各个方位都要有人把守,严防引发山火。或采取全面割除的方式清林。

4.3整地

清林结束后,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细致整地,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由于日本落叶松系浅根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极易遭受冰雪危害雪折、翻蔸倒伏。为预防冰雪、病虫危害及感病植株的感染,日本落叶松造林适宜营造混交林,与枫香、鹅掌楸、檫木、木荷等高山抗冰雪阔叶树种按7∶3比例带状或块状混交造林,造林密度每167株~222株/667m2,采取长方形配置方式,株行距2.02.0m或1.52.0m(即株距、行距2.0m或株距1.5m、行距2.0m)。穴状整地,加大整地穴深度,适当深栽,大穴规格505045cm,即窝大50cm,窝深45cm,回窝时须将地表灰烬回入穴内底部,回土成泡粑型,整地工作应在年底下雪前结束。

4.4造林

第二年春季在日本落叶松萌动前半月内采用1~2d生苗造林,选择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无机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根系发达,根径粗壮的合格苗木上山造林。植苗时要把好质量关,做到苗正根舒,分层覆土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触。造林后前2年春季应持续加强对造林地的补植工作,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5%。

4.5抚育管理

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促进郁闭成林。一般而言,造林当年的苗木处于定苗阶段,不宜实施锄抚,但秋季应对造林地全面刀抚一次,清除所有的杂草,灌丛,草丛。从造林后的第二年起必须加强对幼林地的抚育管理,每年在春(5月)、秋(8月)两季各抚育一次,春季以窝抚为主(窝抚实行锄抚,窝宽直径1m,窝内培土,石块、杂草拣尽);秋季实行全面刀抚(用刀将造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丛、草丛砍伐,其伐根高度控制在5cm以下),直至郁闭成林,郁闭后视幼林长势情况,按每间隔3~5d的时间对幼林地实施抚育间伐作业,将林内非目的树种及病枯木砍除,以利生长。此外,要加强对幼林地的人工管护力度,防止牛羊践踏危害和人为破坏,如挖鱼腥草、山草药等活动易造成落叶松根部伤害。

4.6病虫害防治

作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一般而言,日本落叶松造林后病虫害较少,在幼林郁闭前基本无病虫害,但郁闭后的落叶松林有的地段出现个别植株整株枯萎死亡现象,严重的地段是几株,甚至一小块(面积0.1亩以下)死亡,通过观察分析,其死亡的根源是因蚂蚁在侵蚀树根,致其死亡,对此,当日本落叶松造林后,应加强造林地的巡护检查力度,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发现病株立即用药水灌根,对被害严重的植株要立即拔出烧毁,用药水消灭穴内蚂蚁,并用5%石灰乳处理病穴,以防病株感染。

落叶松树种种植技术


落叶松树干通直,圆满,木材耐腐、耐湿,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是电业、煤矿、造船、桥梁、铁路等方面的优良用材。

培育壮苗

1、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质草甸土上。

2、细致整地:

圃地一般每年全面秋翻一次,深30厘米左右,不耙越冬,早春解冻后耙地,或再春翻一次,深20厘米左右,作床时要充分打碎土块,挖出草根、石块,使土层细碎疏松。

3、种子处理:

混雪埋藏是处理种子的好方法。经雪藏处理的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一般播种后5-7天开始出土,10-15天全部出齐。

具体方法:在11月下旬以后降雪不融时,取出种子,用0.3-0.5%的硫酸铜液浸种5-10小时,或用0.3%高锰酸钾洗一遍,再用清水洗种后,混以三倍的雪,放置于坑内,混雪种子层下面需垫雪10厘米,上面要覆雪10厘米,稍压实后,再覆盖1米厚的稻草。一般在春播前15-20天,除去覆盖物、融雪,取出种子,进行露天混沙,或摊晒催芽5-10天,种子约有30%裂嘴时,即可播种。

日本的梨果生产及栽培技术


1.日本的梨果生产现状

1.1战后日本梨果生产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中国园林网5月31日消息:日本从二战所遭受的经济崩溃到战后的迅速恢复,经过短暂的10多年时间。期间,梨果业的生产也和其它产业一样恢复发展很快。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梨果业的生产达到了高峰。资料显示,1979年日本的梨果面积了为1.97万hm2,产量50.5万t。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振兴,特别是超级市场的出现,消费者对果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竞争愈演愈烈,迫使生产者由过去的以追求数量为主,转移到以追求质量为主。到1999年日本梨果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到1.69万hm2和39.04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比1979年减少了0.2767万hm2和11.46万t。

1.2日本梨的面积、产量与分布现状

据日本农协的统计资料,1999年日本梨果面积为1.69万hm2,产量39.04万t,上市量36.13万t。其面积大于1000hm2主要产地有鸟取、茨城、千叶、福岛、长野五县;产量大于10000t的县有千叶、鸟取、茨城、长野、福岛、枥木、崎玉、福岗、熊本和爱知。

2.日本梨的主栽品种

围绕提高果品质量问题,日本梨品种更新换代较快。如六、七十年代的主栽品种二十世纪、长十郎、晚三吉等逐渐退具第二位,取而代之的是称之为三水梨的幸水、丰水、新水和新高等优良品种。

日本梨果生产已从过去以追求数量为主,转移到现在以提高果品质量为主的目标上来。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提高市场果品竞争力以获取最高的利润,都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生产目标的转变,使日本的梨果生产走上了一条压缩面积、稳定单产、更新品种、提高品质的道路。

3.栽培技术

日本是个四周还海的岛国,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多风、多雨、高湿是其显著特点。因此,为了免遭风害等不良气候因素对梨果业带来得损失,从三十年代初开始,日本改变过去的直立式栽培为棚架式栽培。

3.1棚架栽培的特点

棚架栽培是日本梨生产中最普遍的栽培方式。与传统的直立式栽培相比,有以下特点

3.1.1主枝一直保持旺盛的顶端生长优势。主枝粗度上下均匀一致。这样可使树体内养分、水分和从根部到主枝顶端的输导畅通,使树冠和侧生结果枝的培养不发生矛盾。

3.1.2骨干枝层次清楚,主、侧枝粗度比合理(7:3),这样使树体内的养分、水分能在主、侧枝间,上、下位的侧枝间,各种枝条间合理分配。

3.1.3有利于结果枝、发育枝的培养和及时更新。

3.2棚架栽培的作用

3.2.1增强抗风能力,保证丰产丰收。梨果易受风害,成熟前若遇大风,就会大量落果。棚架栽培时结果枝固定在棚面上,即使大风大雨也很少摆动,落果极少。

3.2.2分散顶端优势,缓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梨树直立栽培时,生长优势集中在枝条顶端2~3个芽上,中、下部的芽发育不良,呈现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且大量有机营养消耗于顶端的营养生长,造成花芽少、质量差。棚架栽培时,除主枝、亚主枝顶端高于棚面而占领一定的生长优势外,其余各枝均匀平绑于棚面上,分散了顶端优势,增强了生殖生长,形成的花芽多、质量好。

3.2.3枝叶分布均匀,果实大小整齐。经人工定型和帮枝,各枝间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所有枝条平帮于棚面,枝不搭枝、叶不压叶,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且有机养料运输畅通,分配合理,果实大小均匀整齐。

3.2.4促进早期结实,提高果实品质。棚架栽培时幼树管理对主枝的培养、预备枝的选留有严格的要求。在确保主枝正常伸长和加粗的同时,主枝基部的辅养枝和预备枝皆可在第二年结果、第三年就有一定的产量。且由于果实的空间分布合理,有利于树体内养分的有序运转和分配,对提高单果重、风味品质作用明显。

3.2.5田间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棚架下利于机械化作业,人工操作也是在适当的高度下进行的。对春、夏所发新梢,除控制个别的徒长枝为结果预备枝外。一般任其生长。冬剪时,除剪去多余的枝条外,应保留的枝条又帮缚于棚面上。当年新发枝叶也只在棚面上几十厘米,便于病虫防治。所结果实皆均匀分布在棚面下,果实套袋和采摘相对方便。

3.3棚架结构

棚架分简易棚、永久棚、水平棚和倾斜棚等不同形式。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是永久性水平棚。一般以0.3~0.4公顷为一基本单位。其构造特点是:棚高1.8~2米,以水泥柱为支撑,用8号镀锌铅丝为主线,用12号镀锌铅丝为副线,主线与副线结成0.5米0.5米的方格。四周每隔3~4m栽一水泥柱或钢管做围柱,围柱呈500~600角向外倾斜,顶端由拉线连接。园中可按5~6m10~12m埋一高5~6m的支柱,顶端用10~15条8号镀锌铅丝把棚面拉住,使棚面保持水平。

3.4棚架栽培的整形方式

棚架栽培有多种整形方式,概括起来共有四种

3.4.1水平形主干高1.6~1.8米,主枝水平分布在棚面上。这种方式主枝基布(弯曲处)易生徒长枝,先端易早衰。

3.4.2漏斗形主干高50~60厘米。主枝按一定的角度倾斜,至棚面再水平绑缚。这种方式主枝分水平、倾斜、垂直三部分,营养水平很难一致,果实均匀度不理想。

3.4.3改良形主干高1米左右。这种方式克服了前两种方式的不足。

3.4.4船底形主干高60~70厘米,主枝按一定角度(一般开张角度450~500)倾斜伸长直至棚面。这种方式主要使用于二十世纪、新世纪和金二十世纪等系列品种的栽培。

3.5棚架园的整形修剪

总的原则是保证成年梨园枝叶分布均匀,能覆盖全园。棚架梨树没有中心领导干,由主枝、亚主枝和结果枝组构成树冠。整形是为了保持3种枝层次分明,即主枝亚主枝结果枝组,且布局合理。

下面以改良形树形为例,介绍棚架梨栽培的整形修剪方法。

3.5.1主枝的培养改良形树形一般干高1m左右,其上有3个分枝各呈1200角向不同方向延伸。

3.5.2定干主枝分枝高度(主要决定于定干高度)以1m左右为易。所以,要定植大于1.2m高的苗木。定植后从1m~1.2m处短截定干。剪口要在枝干充实部位饱满芽的顶部。

3.5.3主枝的引诱新梢抽生后,根据新梢生长方向、位置、角度和长势选配三个(也可配2~4个)主枝。三主枝间上下保持7~8cm,若主枝间距过近,最上位主枝长势易衰弱。新梢长到50~60cm时,用竹竿诱引。竹竿长度2.5m左右。按要求的主枝生长方向斜插地下,插稳后,可使竹竿与地面夹角为500,三根竹竿水平夹角为1200,把主枝绑缚在竹竿上。三主枝的绑缚长度(指倾斜部分),强枝长、弱枝短,使延长头高度一致,以平衡三主枝长势。主枝先端用垂直竹竿诱引,以后主枝每长20cm左右,在垂直竹竿上绑缚一次。对主枝以外的枝,除过旺枝(长势超过主枝)外,一般应保留。即使是过旺枝也可通过扭拉抑制其生长势,以确保叶面积、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尽快扩大树冠、早结果。

3.5.4亚主枝培养第一亚主枝的选留应在第4~5年生树冬剪时进行。选留距离主干1m左右,主、亚主枝粗度比为7:3。主枝上的亚主枝要分布在相同一侧。第二亚主枝应推迟到8~10年生,距离第一亚主枝80~100cm的对侧。选定的亚主枝冬剪时,应适当抬高角度,并禁止顶端结果,以促进其生长。

3.5.5结果枝组的培养一般在第3年主枝、第四年亚主枝上的分枝,即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拉枝、压枝、摘心等)培养成结果枝组。结果枝应保持30cm左右距离,下部过粗和衰老的结果枝组应及时更新。

3.6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日本棚架梨生产优质果的重要管理技术。通常按树龄、结果部位和品种不同进行。一般生长良好的3年生树龄方可允许结果。且只能结10~15个,以后每年成倍增加。为了保证主枝的延伸和增粗,主枝的二年生枝段(即先年延长的部分)要严格控制结果。骨干枝定型以后,主枝、亚主枝顶端花芽要禁止结果。

进入盛果期以后,即主枝、亚主枝完全布满棚面后,通常按每平方米的棚面结果8~12个标准进行疏果。一般小型果留12个/米2、大型果留8个/米2,中型果留10个/米2左右。其余全部疏除。第一次疏果时间,一般在花后15~20天进行。此时每花序留中序位上的一个。第二次疏果是在第一次疏果后10~15天进行。此时每20cm留一个果,其余全部疏除。使666.7m2产量控制在2500~3000kg。

3.7其它管理

3.7.1肥水管理日本梨生产对肥水条件要求很高。日本的果园土壤多是火山灰沉积土,有机质含量很高(4%)。但为了生产高质量的果品,梨树生产者仍坚持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持续供给营养的能力。一般基肥在11~12月施用,以优质有机肥为主;萌芽前可追施氮素化肥;夏季施肥以腐熟的饼肥或其它有机肥,加专用复合肥,分两次施用。

晚熟品种分三次施;秋季采果后补追氮素化肥。许多果园也采用生草制措施,种植白三叶草或其它作物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充足的水分供给也是生产优质果所必要的管理措施。干旱季节每10天灌一次水,每次10mm;多雨季节梨园要不积明水,不存暗渍。

3.7.2人工辅助授粉日本梨树栽培对人工辅助授粉非常重视,已成为生产优质梨的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人工辅助授粉除可提高坐果率外,还有利于果实增大和端正果形。因为人工授粉可促使受精良好、子房发育和激素合成,增加幼果在树体营养分配中心的竞争力,果实发育快,单果重增加。

3.7.3果实套袋日本梨果实套袋是生产优质高档果的必须措施。青皮果套两次袋,第一次套袋在落花后15天进行。第二次在第一次后的15~20天复套大袋。其它皮色的品种只须在落花后25~30天一次套大袋即可。

3.7.4病虫害防治日本梨产区高温多湿,病害发生严重,除选择抗病品种和套袋栽培外,药剂防治是必须的。从萌芽

高寒地区兴安落叶松一年生上山苗培育技术


黑龙江省图强林业局地处我国北部高系地带,苗木生长周期较短,难以提高产量。为延长落叶松生长周期,采用温室育苗与大地换床相结合的方法,当年就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上山苗木,现将方法简述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基质。育苗基质取自图强林业局苗圃生产的泥炭土,其养分含量为有机质7.73%、全氮1.06%、全磷0.14%、全钾1.08%、PH6.92。采用该土可保证苗期不用施肥。

试验场所。在温室内,温室为玻璃棚顶,以利光照。侧墙设有适量通风孔,四周要严密并有增温设备。

容器。以塑料托盘为单位进行试验,每个盘内有88个容器杯,杯直径4.8厘米、高12.5厘米。

播种和播种日期。播种按操作规程进行。种子在冬季经过雪藏处理,播前土壤用0.50%硫酸亚铁溶液消毒,药量为2千克/平方米。播种方式为点播,每个杯内3粒种子。本次试验是在4月3日播种的,播后第7天开始出苗,12天基本出齐,育苗量为570株/平方米。

二、温室的管理技术

温度。白天温度可控制在25℃左右,夜间不低于10℃。5月份以后,如室温较高,可采用托盘浇水,地面泼水或打开侧窗增大通风量等方法进行室内降温。

湿度。要控制在70%-80%,若湿度不足时,应进行地面浇水和利用喷雾器进行喷雾。

浇水时间。4月上、中旬,应在晴天上午浇水,因此时气温还未达到一定高度,如若傍晚浇水则地温下降,从而影响夜间温度。5月中旬以后气温较高时,应在傍晚浇水,这样可使地温下降,以抑制苗木的呼吸作用。幼苗早期浇水应量少次多,而生长后期应一次浇足。

病害防治。苗出齐后开始进行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洒一次1:1的波尔多液或者0.50%硫酸亚铁,用量为2千克/平方米,喷后l小时用清水冲洗。

三、大地换床及苗木生长情况

在6月20日把托盘苗木移植到室外圃地,此时苗木高生长即将进入旺盛期,苗木高4.67厘米、平均地径0.15厘米、主根长8.80厘米,侧根数6条。换床的圃地要施足基肥,土壤要细碎,作床要平整。

移植前杯内只保留一株生长健壮的苗木,移植要在阴雨天进行。用手轻压容器杯底,幼苗连同泥炭土呈杯状移出,然后按常规苗换床规程进行。移植后要灌足水,并用苇帘遮荫7天,移植10天后即可揭帘,揭帘应在阴雨天进行。对移植的苗木要及时除草、松土和浇水。在7月初要迫施一次肥料,8月初追施2次肥料。肥料为硫酸铵,每平方米25克。9月17日对移植苗木进行调查,并与温室未移植苗和当年田间播种苗进行比较,移植田间苗和温室未移植苗都能达到上山苗要求,但从质量上看,温室未经移植苗木质化程度差,根系不发达。而移植田间的苗木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主侧根发达。一般田间播种苗则达不到上山的要求。

日本甜柿苗木的栽培技术


(一)园地选择

日本甜柿适应性强,无论是山坡宜林地,还是四旁闲置地块都能种植。由于柿的主根分布深,须根少的特点,要选择土层深厚、弱酸性沙质壤土种植为好。一般常选择水分、肥力、光照条件好的庭皖种植。/也可以充分利用小地形、小环境,选择地势平缓的山坡地,只要土层深,有烧灌条件亦可种植。种植园规模以10-50亩为宜,这样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定植沟种植的,植穴沟设南北走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和通风透气。

(二)品种配置

日本甜柿品种较多,不仅有完全甜柿和不完全甜柿之分;还有早熟、中熟、晚熟的类型。选择品种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要选择市场适销、果形大、商品形象好、无籽粒或籽粒少的品种为主栽品种。经国内长期引种栽培总结,筛选出以下优良品种:

优质丰产型的品种有次郎甜柿、富有甜柿、阳丰甜柿;高产稳产型的品种有兴津20号、兴津22号;雄花数量多的品种有禅寺丸、新秋、大宫早生。

云南省栽植的日本甜柿选择最多的品种是次郎甜柿和富有甜柿。授粉树则多选择禅寺丸,配置比例为1:8~10。

(三)整地种植

园地选定后,在种植前数月内提前整地,预整地能使土壤充分熟化。按照栽植计划设计需要整地,整地与打塘的要求是:塘大坑深,定植穴规格要求1.0米xl.O米X0.8米;坡地上沿等髙线开定植沟,规格为宽、深0.7米x0.8米,长度随地形地势而定。

落叶乡土树种桑树的栽培技术


桑树的栽培技术,落叶乔木。小枝褐黄色,嫩枝及叶含乳汁。单叶互生,卵形或广卵形,锯齿粗钝。

【地理分布】原产我国中部,现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尤以长江中下游各地为多

【生态习性】阳性树。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瘠薄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易更新。抗污染能力强。

【绿化用途】宜作观赏树、庭萌树.可孤植于草坪、树坛中,也宜作工厂绿化、四旁绿化、防护林的树种。

【苗木繁育】采用播种、扦插、嫁接、压条、分根等方法繁殖。

播种繁殖桑树为雌雄异株。3年生实生苗幵始开花结实。花期4月.果熟期7片。

①采种-宜选用进人盛果期的健壮植株为采种母树。果实成熟时桑椹(聚花果)由红变紫黑色或白色,但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采回的桑椹.堆放数丨3,然后用水淘洗、阴「。也可将采问的桑椹放人盆或桶中.混以适量的草木灰揉搓.除去苗木种子外表的蜡层;然后用清水漂洗,除去瘪粒和杂质,即得纯净苗木种子;阴干后即播种或密封干藏至翌春播种。千粒重1.5丨.7电,发芽率为80%90。

@播种:采种后即播种,发芽率高。翌春播种.生长期长.当年生苗木较高大。春播时,在播种前要对密封干藏的苗木种子进行催芽,方法是:用淸水浸泡一昼夜,捞出摊开,上盖湿布,每天淸水洗1次。待苗木种子有部分萌动露白即可播种。

播种地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施入基肥,整地作床。条播,条距为20~25厘米。苗木种子细小,可用5倍于苗木种子的细沙与其混合后播,可保证播得均勻,播后復土,以不见苗木种子为度,上盖後盖物。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0.50.7千克。

③播种苗管理:播后7天左右出苗。出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逐渐撤出覆盖物。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长出56片真叶即进人速生期,速生期长势最旺,要加强肥水灌溉、松土除草等抚育工作。9月份进入生长后期,可施磷、钾肥1次,以后控制水肥,促使苗木木质化,以安全越冬。一年生苗高80120厘米。

扦插繁殖春、夏季迸行。扦插易成活,成活率可达905%。选一年生粗壮枝条,截成有34个芽、1215厘米长的段为插穗,春季扦插插穗可稍短,夏季扦插宜稍长。插穗上下端皆削成斜面.以一定距离直插或斜插。插后将土揿实,使插擓与土密接,然后加榭盖物,经常浇水.保持插壤湿润、当年苗高可达1米左右。

嫁接繁碴主要用于繁殖优良品种。采用切接、皮下接、芽接、根接等方法,以皮下接成活率最高。砧木用桑树的实生苗。

移植在春、秋两季进行,以秋季为好。

大苗培育培育开心形冠形的大苗.可先定干高度为4060厘米.在定干高度以上的20厘米整形带内,选留分布均匀、并与中心干成45。的34枝作主枝.其余枝条全部除去。当主枝长至3050厘米时短截,促发分枝,从中选出侧枝,经过12年的培育,即可形成开心形冠形。

《日本落叶松的栽培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