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半夏高效栽培技术》,希望您喜欢!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等病、近年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和抗肿瘤作用等、是多年来紧缺的中草药材之一。甘肃省西和县是半夏的适宜种植区,所产半夏色白、淀粉高、形状好,深受用户欢迎,称之为西半夏。西和县半夏野生栽培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半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长期依赖采挖野生半夏作种,致使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种价居高不下,病害逐年加重,成本剧增,效益下降,种植面积锐减。

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西半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效栽培技术、病害防治、西半夏人工繁殖种茎三个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先后设置各种试验13项,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半夏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试验表明,半夏播种期冬春适宜,产量相近;播种深度对产量影响极大。适当浅播能增产50%左右,地膜覆盖,较露地早出苗20天,亩产鲜块茎535公斤,较露地增产82.3公斤,净增产值478.2元;出苗前用塑料小拱棚栽培,提前出苗15天,亩产鲜块茎1083公斤,较露地增产202.1公斤,每亩净增产值1482元;出苗后(6月12日)用60~65%遮阳网遮盖,亩增产25.3%,出苗后覆盖秸秆,较对照亩增产15.5%。种植密度对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西半夏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模式是:在中等以上肥力,亩施纯氮6.4~7.7公斤,氧化磷6公斤,氧化钾6公斤,每亩播种量(直径0.8~1.2厘米)200~250公斤,每平方米252~295粒。生育期每亩叶柄数达到50~55万个。经生产示范验证,平均亩产490.4公斤,较对照平均亩产450公斤增产40.4公斤。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二、病害防治

半夏的病害主要有块茎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块茎腐烂是由病虫复合侵染造成的,用杜邦福星和混配3号(杀菌剂和杀虫剂),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发病高峰期防效为58~49%。半夏土传病害的防治措施:1、耕作倒茬,间隔5年以上再种;2、在无病区建立繁种基地;3、喷施锰肥,加强管理;4、土壤处理,用甲基异柳磷1公斤拌成毒土或对水25公斤,均匀喷洒于地面,整地时翻入土中;5、药剂闷种,用杜邦福星6000倍液闷种10小时后晾干播种;6、叶面喷洒,在临近发病期(5月底或6月初),用代森锰锌400倍液叶面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三、半夏人工繁种的适宜区域和种茎标准

半夏主要以种子、珠芽、块茎为繁殖材料。种子繁殖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的种性退化;组培快繁,有利于半夏品种的提纯选优,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一年可扩大繁殖5次,在生根培养基中附加入参粉、贝母粉有利于生根,移栽成活率高。生产上采用块茎、珠芽繁种,通过苗前盖膜、覆盖秸秆以及出苗后用遮阳网遮盖,平均每株形成株芽3.7~4.1个,较露地繁殖提高27.6~41.1%;自生苗繁殖,半夏采收后种玉米,使遗漏在地里的半夏块茎、珠芽重新发芽出苗,每亩可采挖40~50公斤。

异地繁种与野生种产量相近,人工繁种完全可以代替野生种。异地繁殖原种,就地繁殖生产种比较经济合理。

种径大小直接影响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直径0.8~1.2厘米的中粒种净产量最高,故半夏种径标准确定为0.8~1.2厘米。

四、半夏种茎人工繁殖

半夏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人工繁殖提纯选优,实行原种――生产种两级繁育。原种采用种子繁殖,建立实生苗原种田,利用组培技术提纯扩大繁殖。生产中采用珠芽、块茎繁殖。

小编推荐

半夏丰产栽培技术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半子、三兴草、三片叶。性味辛,

温、有毒。燥湿化痰,和胃健脾,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痰湿水饮,胸脯胀满,头痛失

眠等症。此药在我省分布于天水、陇南、平凉等地。

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块茎球形成扁球形,直径1-2厘米,下部生多数须根。1年生的

叶为单叶,2-3年生的叶深裂成三小叶,叶柄长6-10厘米,肉穗花序顶生,佛焰苞下

部绿色,内部黑紫色,呈管状,不张开,上部片状。浆果绿色。花期6-8月,果期8-9

月。

2生长习性

半夏原野生于山坡、溪谷明湿草丛中,林下及田司。喜阴凉湿润的气候,不耐旱、

不耐盐碱、怕积水。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生长

良好。3繁殖方法块茎繁殖直播,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播前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

厩肥1500-2000千克,平整做畦,按行距15-20厘米开12-15厘米深的沟,将块茎按5

-6厘米距离均匀撒于沟内并覆土,每亩用种量200-250千克(鲜重),15-20天出苗,

苗高10-25厘米。

4田间管理

4.1除草:出苗后结合松土,随时除掉田间杂草。

4.2追肥:生长中期追施优质农家肥1次,每亩追肥1000-1200千克,配合少量的磷、

钾肥。

4.3浇水:天旱严重时浇水1-2次,每次以浸润土层10厘米为宜,灌水后要及时疏

松土壤,消除土壤板结。

4.4病害防治:半夏病害主要是白星病、4-5月发生,发病初期可喷洒50%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5采集加工

药用块茎。夏秋二季均可采收,采收时进行筛选,大块茎洗净泥土,除支皮及须根,

在烈日下晒干或烘干,制后供药用。小块茎可留作种子。

6注意事项

6.1苗期严防人畜践踏。

6.2不能重茬。

水半夏栽培技术


水半夏又名戟叶半夏,以块茎入药,有解毒消肿止血功效,据药理试验其效用与半夏相同,但毒性比半夏还小,主产广西,尤以平南、桂平为最多。种植以深厚肥沃的砂壤土为好。

栽培方法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肥,排灌方便的保水田种植,水田整地方法与水稻秧田相同。旱地栽培采用畦栽,无论在水田或旱地种植,都必须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厩肥,绿肥和麸肥等

二、繁殖方法--用块茎繁殖

(一)育苗

在头年收获时,选2-3分大小的,无病虫害的块茎作种用,选出的种茎待外表稍干后,放干燥通风处或与湿润的细砂混合贮藏。次年3-4月播种,苗圃地整地同大田,在平整的苗床上均匀播下种茎,浇上腐熟稀薄人畜粪尿作种肥,最后复土半寸左右,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7-12天幼苗陆续出土,每亩用种量1000-1100斤。育苗期管理:播后畦面保持潮湿不开裂为宜,持幼苗形成2片真叶后,畦面保持水深2-3分,此后,每10天施腐熟人粪尿催苗。

(二)定植育苗一个多月后,苗高4-5寸时定植。起苗时用铲从畦面往下5-6分处平铲,然后逐株取出,或用竹片逐株挖起,去掉过多的泥土,注意勿使苗的块茎脱落,以免影响成活。定植株行距为22寸或23寸,秧苗入土浇深度与秧田生长时一致,过深不易返青,过浅易漂浮水田。

三、田间管理

1、排灌与除草:定植时田水深2-3分,经一星期左右定根后,灌水深一寸,并及时除草。

2、追肥:定植后15-2个月内,连续施肥2-3次,以人粪尿等氮肥为主,促进幼苗生长。7月以后主要追施腐熟的堆肥、磷肥等。

四、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粘虫为害叶片,可用人工捕捉或用敌百虫防治。

五、收获加工当年立冬前后,于叶片大部分枯黄时采收。采收的方法:放干田水,待田土晒至发白后,耕松土壤过筛或检取,也可在收获前灌水浸田,用耙来回耙松土壤使块茎浮在水面捞取。收回的鲜半夏,可用去皮机去皮;或放在石灰水中,浸一昼夜,或用清水浸泡15天左右,用木棒在水池中来回搅动,使其互相磨擦去皮,去皮后晾干水分,用硫磺熏一天,晒干或烘干即可。

香椿高效栽培技术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椿、香桩头、大红椿树等,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香椿是高大的乔木树木,原产中国。人们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

香椿繁殖技术

有种子育苗、茎杆扦插、根扦插及根蘖繁殖。

1、种子育苗。香椿种子小,种皮坚硬,又带膜质长翅,直播不易吸水,发芽困难,为获得出苗整齐,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其方法:

①温水浸种。3月上旬,用30~40℃温水浸种一昼夜,种子吸足水份后,捞出放于蒲包内,放在20~25℃温度下催芽,每日早晚各浇水一次,翻倒均匀,待种子有5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

②催芽。将种子与河沙按1:2的比例混匀,并适当洒入清水,湿度掌握在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将混好沙的种子,堆放在一起呈馒头状,每日浇少许水,并不时翻倒均匀,待种子有70%露白即可播种。

2、茎杆扦插。秋季落叶后至翌年4~5月,选1~2年生枝条,剪成20cm长的插条,按行株距25×15厘米,插入整好的苗床内,地上露1/3。

3、插根繁殖。移栽定植时,将植株过长的主、侧根剪下,剪成15~20cm小段,在整好的苗床内,按行距25厘米开沟深7厘米左右,将根横栽于沟中,间距10厘米,上面覆土压实,浇水,苗高10厘米时,及时除蘖,并注意中耕除草。

4、根蘖繁殖。香椿的根部具有许多不定芽,在自然环境下,树冠周围常萌发一些幼小树苗,可挖掘出移栽培育新株。但是自然萌蘖有限,可采用人工断根分蘖进行繁殖。其方法:早春解冻后,萌芽前,有树冠外缘,挖50~60厘米的沟,将根末稍切断,用土将沟填好,这样可刺激根先端形成大量蘖苗,萌发新株,翌年即可移栽。

5、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做苗床,施足有机肥4000公斤,撒匀耕翻,整细、平,作畦宽1.2米,深沟高墒。种子播种,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5厘米,沟内浇足底水,渗透后,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每亩用干种1.5~2公斤,覆土2~3厘米,然后畦面覆盖地膜,盖严压实,以便提高地温,提早出苗。

6、苗期管理

①种子播种出苗后,于傍晚立即将地膜揭掉,轻浇水一次,注意保持畦面湿润。

②及时间苗、匀苗,除去过密的及并株苗、弱苗、病苗,保留株距3~5厘米,结合拔除田间杂草,追施磷酸二铵每亩10公斤,浇一次透水,浅松土,注意不要伤根。

③间苗移栽。5月下旬~6月上旬,幼苗4~6片真叶,高8~10厘米时,为改善幼苗的光照及土壤营养条件,需间苗移栽,距按10~15厘米,掌握留强去弱、留壮去细的原则。间苗前1天畦面浇透水,使拔苗尽量少伤根,间出的壮苗按行株距25×15厘米,及时进行移栽到整好的苗床,浇定根水,促使活棵。

④移栽活棵及扦插繁殖成幼株后,及时追施肥水,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后期则通过摘心,喷施多效唑或肥水管理等措施,控制株高,调整株形,增加苗木养分贮备,促进形成饱满顶芽。

香椿定植

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芽前均能进行栽种。栽种前每亩大田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撒匀深翻,作畦宽2~2.5米,按行株距60~70×15~20厘米(矮化密植)栽种,每亩6000~8000株,最高达万株以上。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促使活棵。

田间管理

1、肥水

栽种活棵后,及时追施肥水,结合中耕除草,促进苗木迅速生长。

2、病虫防治

香椿的害虫,有香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幼虫期可用800倍敌百虫液喷杀,成虫期可用1500倍乐果防治。病害有叶锈病和白粉病,可用500倍粉锈宁防治。冬季清洁田园,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3、修剪

每年春季椿芽采收结束后,6月中、下旬~7月上旬,对主干离地面高20厘米处修剪(砍头),促使侧芽萌发成新枝。7月下旬~8月上旬根据新枝条长势的强弱进行打项,长势强的可提前打顶,相反,可推迟打顶,并结合肥水管理,促进形成饱满顶芽。香椿芽生长期短,应吃早、吃鲜、吃嫩,有谚言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采收标准以芽色紫红、芽长10~15厘米为宜。采收时应先采顶芽后采侧芽,若顶芽不采收,则下部侧芽难以生长或生长不良。采芽时应用手齐叶柄基部轻轻摘下,捆成100~200克的小捆,用塑料袋装好封口,防止失水萎蔫,提高上市质量。每年椿芽可采收3~4次,产量400~500公斤。

香椿越冬保护措施

利用塑料大棚保护香椿越冬栽培,秋季落叶后,将移栽过的香椿植株,连根挖出,每50株1捆,根部浇上泥浆,假植于背阴处。其方法:11月中下旬在房屋后面挖深50~6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将捆扎好的植株,倾斜竖立在沟内,根部用土填平,浇一次透水,以渗透到沟底为度,以后保持湿润,经15天左右的低温,渡过休眠期。然后定植于准备好的大棚内(行、株距同上)。棚内白天保持温度18~24℃,晚上12~14℃,经40~50天,第一批椿芽即可采收上市。保护地栽培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椿芽产量。

加工腌制和贮藏

椿芽通过加工腌制后能长期贮藏,随时外运。方法简单易行。采收新鲜椿芽用水清洗,凉干后每100公斤加20公斤的盐,缸内一层椿芽,一层盐,盐下层少上层多。3~4小时以后进行翻缸,再经5~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缸,前后共翻5~6次,约经20~30天即可腌好,取出摊开凉1~2天,加少量米醋,增加光泽和脆度,再晒至5~6成干时,每100~150克扎成小把,放入小口坛内,排紧压实,封口贮藏,保存2~3年。

板蓝根的高效栽培技术


板蓝根原植物为菘蓝,为十字花科大青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主产河北安国、江苏、安徽、陕西等省。菘蓝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青叶。药理实验证明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根及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功能。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肝炎及咽喉肿痛等症。一般情况下,板蓝根收购价格为3-5元/公斤。

一、生长习性。菘蓝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酸碱度要求并不严,pH值6.5-8的土壤都能适应。其根深长,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土壤粘重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菘蓝为越年生、长日照植物,按自然生长规律,秋季种子萌发出苗后是营养生长阶段。露地越冬经过春化阶段,于翌年早春抽茎、开花、结实而枯死。生产上为利用植株的根和叶片,要延长营养生长时间,因而多于春季或麦茬播种,秋季或冬初收根,其间还可收获1-3次叶片。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种植。播种前一般先深翻地20-30厘米,施入堆肥或厩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打碎土块,耙平,作高畦以利排水,畦宽1.2-1.5厘米、高约20厘米。

2、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气温稳定在15℃以上后播种。常用宽行条播,行距25-30厘米。每亩用种量2-3公斤。播后7-10天出苗。江苏也有在麦收后进行夏播的。

3、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追施1次人畜粪水,每亩1500-2000公斤。每次采叶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每亩2000公斤、硫酸铵5-7公斤。若不采叶,可少追肥。同时按株距7-10厘米定苗,多雨地区与季节,畦间沟加深,以利及时排水防烂根。如遇伏天干旱天气,可在早晚灌水。

4、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锈病和菜粉蝶。霜霉病用40%乙磷铝200-3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白锈病用1:1:120波尔多液防治。菜粉蝶5月起以幼虫危害叶片,尤以6月上旬到7月下旬危害最重,要注意防治。

三、采收与加工。春播留种是在收割最后一次叶片后,不挖根,待长新叶越冬;秋播留种是在8月底至9月初播种,出苗后不收叶,露地越冬。以上两种方法均在翌年5-6月收籽。春播菘蓝地上部生长正常,每年可收割大青叶2-3次,第一次在6月中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前后,伏天高温季节不能收割大青叶,以免引起成片死亡。采挖板蓝根应在晴天进行,以防把根弄断。晒至全干,打包或装麻袋贮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设施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在设施条件下,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采用促成、半促成栽培技术,可以将草莓采收期从1个月延长到7个月,亩产量从500公斤增加到2000公斤,草莓果品质显著提高,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选用品种近几年选育出的适宜促成栽培的草莓新品种有佐贺清香、幸香、雪蜜、红颊等,适宜鲜食加工用的品种有卡麦罗莎等。

培育壮苗选择健壮无病苗或使用脱毒种苗。要求母株矮壮,茎粗,具有4张以上叶片,根系完整,有较多新根。6月中下旬营养钵育苗,在不切断匍匐茎的情况下,将子苗直接移栽到钵内,子苗最好具有2~3张展开叶和2~3条白根。每个母株保留5~6条匍匐茎,每条茎上保留2~3株子苗,其余子苗及时去除。子苗成活后切断匍匐茎,移入圃地集中管理。加强水分管理,每隔10~15天施一次追肥,最好施液肥。定植前20天控制氮肥和水分的施用。及时去除老叶、匍匐茎和腋芽。苗圃应搭棚防雨,减少病菌传播。采用低温短日照处理促进花芽分化,即从定植前2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至次日上午9时,将盆钵草莓苗置于温度为14℃的低温库中黑暗处理,其余时间按常规管理。或者将草莓苗放入冷库,在温度14℃、湿度90%的黑暗条件下处理15天,促进草莓苗成花。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高温闷棚多年连作的田块炭疽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的病原菌会逐年累积,草莓定植后死苗严重。夏秋季高温闷棚可以有效控制病害。6~8月份将大棚内的草莓残株、杂草等清理干净,深翻土壤,施足底肥,同时施入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按生产要求开沟做畦,灌水使土壤湿润,畦面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再密封大棚膜,保持1个月。外界气温达30~33℃时膜下温度可达70℃左右,20~30厘米地温可达40~50℃,这样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杂草种子和地下害虫。

适期定植设施草莓品种的定植时间应根据其花芽分化开始期来确定。定植早于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开花延迟,成熟期推迟,影响前期产量;定植晚于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花果数减少,影响总产量。掌握各品种花芽分化始期是确定设施草莓定植时间的关键。

覆膜及膜下滴灌覆膜过早或过迟对草莓生长都不利。覆膜过早,会引起草莓腋花芽分化推迟;覆膜过晚,顶花序已抽出,易损伤花朵,地温上升推迟也会延迟顶花序果实采收期。覆膜应在腋花序分化确认后开始。采取膜下滴灌,不仅补水补肥省工,而且能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有利于授粉受精和减轻灰霉病发生。

温度和花果调控通过调节大棚的开闭来调节大棚内温度。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放养蜜蜂,有利于授粉受精。果实生长期最低温度保持在5℃左右,以利于果实生长发育。严寒期光照不足时,对植株易矮化、花序梗短的品种,应补充光照延长日照时数,或适当喷施赤霉素来抑制植株矮化和延长花序梗。补充光照一般从12月初开始,至2月上旬结束,每天下午5~7时开灯。赤霉素使用浓度一般为5毫克/升,每株用量为5毫升。果实膨大期及时补肥、补水和摘除老叶。

大棚豆芽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豆芽菜(又称豆瓣菜)是近年来率先在寿光田柳镇他家村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蔬菜,主要以膨大的子叶和胚轴供食,营养十分丰富。种植大棚豆芽菜一般20m长的棚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其栽培技术如下。

1大棚建造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大棚宜建有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避风向阳、水源条件好的地方。一般采用琴弦式或单斜面塑料大棚。棚高2.0~2.5米,宽7米左右,以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为宜。

2栽培畦整理

栽培畦做成宽1.2米左右,长6.0米左右的南北向小畦,畦埂宽20.0厘米,尽量压实,畦面下挖4.0~6.0厘米,铲平踏实,条件具备可作硬化处理。靠后墙留一条40~60厘米宽的走道,以供生产期间运料通行。

3品质选择

大棚豆芽菜生产,以小粒型夏播豆最佳,该品种芽快、病害少、品质好,适应性较强,产量高,投入产出比例在1∶10~12左右。其次是小粒型夏播黄豆,该品种生长较快,销路也较好,但投入产出比在1∶6~8左右,易老化,纤维比红豆多,口味一般。

4种子处理

品种选定后,要剔除破粒及杂质,根据畦面的实用面积按2公斤/平方米准备种子。然后用40℃的温水浸泡1.2~2.0倍,同时按10公斤豆种加入2毫升无根芽激素,豆种吸足水后即可播种。

5播种

播种前先在整理好的畦面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营养土,整平、耧细,切勿踏实,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含氮量,土壤温度保持在50%左右。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在种子上面盖一层2厘米厚的细沙,沙的温度与营养土温度相同,轻轻耧平后,再盖上塑料薄膜或编织袋即可。

6科学管理

待种子70%左右露白时,进行一次大剂量的洒水,每畦大约5~6桶,以后每天洒水一次,据天气情况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当种子胚轴伸长至1.5~2.0厘米,要及时去掉上面的沙,如果沙太散可轻微洒一点水,取沙工作完毕以后,再大剂量洒水一次,把余下的覆沙冲到畦里,使豆芽全部裸露出来,但不能使阳光照射豆瓣,必要时在棚内小畦上盖上有色膜或其他覆盖物。洒水30分钟后喷施无根豆芽激素和豆芽增粗剂,以后每天按时洒水,随时观察长势,据情况适当喷施无根豆芽激素或芽增粗剂,每畦次一支,可同时配合施用抗逆增产剂。

7采收及注意事项

当株高10~12厘米,两片子叶似开似不开,芽瓣匀称,芽梗适中,色泽鲜亮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小心拔出,捆成0.5公斤的小把,尽量除掉种皮和杂质,保持良好外观。

应注意:

①每生产一茬都要将前一茬用过的土和沙取出,换上新土新沙,必要时用石灰水或新洁尔灭进行畦面消毒。

②要合理应用药剂,一般气温高,豆瓣发育快,要多施无根豆芽激素,少施豆芽增粗剂,施药浓并控制在800~1000倍;反之,要少施无根芽激素,多施豆芽增粗剂,施药浓度控制在500~800倍。

③每次用水要清洁、卫生,严禁用有油渍和污染的水。

④生长期间不需采光,以免影响品质,如果要生产绿色豆芽菜,可于采收前使其短时间采光增色增绿,保持脆嫩的品质。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