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后养护注意事项。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冰葡萄苗木生产技术及注意事项》,希望您喜欢!

冰葡萄苗木繁育方式主要是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北冰红葡萄可以用贝达嫁接或者扦插育苗;正宗威代尔冰葡萄苗,贝达根系,绿枝嫁接。

一、苗圃建设

1、选择活动土层在40cm以上,旱能浇涝能排的田地作苗圃。

2、合理施肥:每667平方米使用有机肥3立方米,复合肥30千克左右(盐碱地可考虑多施过磷酸钙25千克左右)。

3、栽植(扦插育苗)

(1)苗木处理:先将苗条剪成10-15cm,将苗条放在600倍的天达2116壮苗灵稀释液中浸泡4个小时,使苗条吸足天达2116的稀释液,可促使葡萄早生根并且根系发达,早发芽,发出的枝条健壮。

(2)扦插:按南北方向起高垄畦,畦高10-15厘米左右,宽60厘米,畦沟宽30厘米,然后在垄面上开两条栽植沟,沟深8厘米左右,两沟间距40厘米,沟内浇透水,水渗后喷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目的是杀灭土壤真菌,促使壮苗。

插条要斜插,根端在南,覆土埋严后,基部埋深不超过10厘米,使之处于较为良好的温度条件下,利于发根。上端要芽眼向上,露出土面。再以宽90厘米的地膜覆盖,以利提高地温。插条顶端处在地膜上开口,让插条顶芽露出膜外,使葡萄芽眼处于较低温度条件下,延迟发芽时间,缩短生根与发芽的时间差,利于提高成苗率。最后用湿土压严地膜,封闭插条顶端的地膜开口,不让插条的顶芽露出土外,以免失水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以利保墒。

冰葡萄苗木生产技术及注意事项

二、苗圃管理

实践证明,要培育出葡萄壮苗,关键是抓好夏秋季的管理。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蔓管理

(1)抹杈扦插育苗的葡萄苗新梢于七月中旬长到40-50厘米,有的苗木长有数个新梢或一个新梢数个副梢,必须及时抹杈,留取一个健壮的新梢。

(2)摘心待葡萄苗木新梢长到50厘米左右时,开始摘心。摘心后产生的副梢,除留下顶端的一个外,其余全部抹去。顶端的副梢长至6片叶时,留3片叶摘心。副梢上再生的梢全部抹掉。

(3)架缚高档葡萄品种苗木上的新梢可放至1.0-1.5米,这样的苗木必须架缚。可以在两行苗木间每隔3-4米插一竹竿,拉上细铁丝或尼龙绳2-3道。两头竹竿各拉一条线。将两行苗木全部绑缚于竹竿间的铁丝或尼龙绳上。如苗木较稀,可每株苗木新梢绑缚一竹竿。

2、水、肥、土的管理

待苗木长到8片叶时,每亩撒施15-20千克尿素,15天后再施一次,一般施3次即可。根外追肥分2次,夏季结合喷药喷0.5%尿素,秋季喷0.3%磷酸二氢钾,各喷二次。

在葡萄插条萌动前,一般每7天浇一次水。待新梢长到10-20厘米以后,每半月浇一次水。待新梢长至30-40厘米后,每20天浇一次水,墒情好则不浇。若苗木冬前不出圃要浇好越冬水。每次追肥均应随即浇水。新梢长至7-8片叶时,可认出杂苗,将其连根拔掉。

不同葡萄品种应以竹片标记,插于不同品种间。葡萄苗木落叶后,不应立即出圃,因为此时是营养继续贮存于根部的过程。在小雪前后出圃比较合适。苗圃畦中多盖有地膜,一般不用中耕,拔出杂草即可。在每次浇水后除去畦埂及两侧杂草。

葡萄苗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黑痘病,虫害主要是甜菜夜蛾和葡萄天蛾。可喷药对病虫害综合防治。当苗木长至8片叶时,开始喷药,可喷一次50%多菌灵500倍液,半月后喷一次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苗木摘心后,喷一次1:0.7:200的波尔多液。若发现有霜霉病发生,喷一次78%科博600倍液,或80%乙磷铝300-500倍液。秋季喷以1:1:180倍或1:1.5:180的波尔多液为主。

精选阅读

种植技术及栽培之芽苗菜生产技术


培育芽苗菜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以下要点,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大可一试。

一、大棚设置及消毒措施

1、合理设置大棚。大棚可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棚膜应采用多功能无滴膜,要求棚室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四周采光且便于通风散湿,浇水方便。

2、消毒措施。

(1)药剂消毒。药剂消毒常采用烟剂熏蒸,以降低棚内湿度。方法是每667平方米用22%敌敌畏烟剂500克加45%百菌清烟剂安全型250克暗火点燃后,熏蒸消毒或直接用硫磺粉闭棚熏蒸,也可在栽培前于棚室内撒生石灰消毒。注意消毒期间不宜进行芽苗菜生产。

(2)根据大棚面积大小,适当架设几盏消毒灯管。栽培前,开灯照射30分钟,进行杀菌消毒或采用紫色膜,银灰膜等多功能膜作棚膜,也可起到抑菌、避虫效果。

二、生产工具消毒措施

栽培架宜采用角钢或红松方木等材料制作。苗盘宜采用轻质塑料制作。浸种用的容器宜采用塑料桶,不能采用铁桶或木桶。栽培前,苗盘、塑料桶用热洗衣粉水溶液浸泡15分钟,彻底洗净后,再放入5%福尔马林溶液或3%石灰水溶液或0.1%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15分钟,取出清洗干净后,即可栽培使用。

三、种子处理

1、选种、晒种。人工精选出籽粒均匀、饱满、中等大小、色鲜色亮、无破损的新种子,剔除虫粒、霉粒、瘪粒或发芽的种子。然后选择晴天翻晒种子12天,以增强种子发芽力。

2、种子消毒。(1)温汤浸种:采用5055℃温水浸种15分钟,以杀灭种子内外所带病毒或病菌。(2)药剂浸种:采用3%石灰水溶液浸种4560分钟或0.1%漂白粉水溶液浸泡,搅拌10分钟,取出清洗干净后,再播种。

四、播种

主要是控制播种量,芽苗菜播种,要求密播、散播。种子均匀平铺在苗盘上,盘与盘之间播种量一致。播种不宜过密,坚决杜绝种子在苗盘内发生堆积现象。播种太密,容易发生烂芽、烂根等病害现象。并使芽苗生长细弱,品质差。另外,栽培基质在栽培播种前,应高温煮沸或强光曝晒以杀菌消毒。

五、栽培管理

1、选芽。叠盘催芽期间,在倒盘同时,注意选芽。用消过毒的镊子挑选出败芽、烂芽、伤芽、死粒的种子。选芽时,要严格精选,时间安排在绝大部分种子露芽时进行,绝不能让败芽及不能发芽的种子进入栽培室。

2、光照管理。芽苗菜生长,在叠盘催芽期间,不需要任何光照,栽培生长期间,要求弱光照射。但花生芽菜的整个栽培过程,都不需要任何光照。若天气晴好,阳光照射强时,大棚上应铺设遮阳网遮光。

3、温、湿度管理。(1)温度管理:叠盘催芽期间,适宜温度为2022℃,栽培生长期间,适宜温度2025℃。整个栽培生长过程中,都应保持适宜温度,避免出现温差大变化。(2)湿度管理:催芽室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栽培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注意室内适当通风换气,以保持大棚内适宜的温度和清新空气。

4、水的管理。坚持小水勤浇、浇匀、浇足、浇透的原则。生长前期少浇水,中、后期加大浇水量。对小粒种子,喷雾式浇;大粒种子,喷淋式浇。浇水量以保持苗盘内基质湿润,不滴水为度。

5、环境过渡管理。栽培室与催芽室环境不大一样。催芽室环境条件是湿度、温度稳定;栽培室环境是中弱光、湿度较低、温度略高。因此,催芽结束后,应将苗盘置于微弱光,温湿度都较稳定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后,再移入栽培室中。

苗木假植方法及注意事项


苗木出圃后若不能及时栽植,需要进行假植,以防根系失水,失去生活力。苗木假植就是用湿润的土壤对根系进行暂时的埋植处理,分为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两种。

一、临时假植:适用于假植时间短的苗木。选背阴、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假植沟,沟深宽各为30~50厘米,长度依苗木的多少而定。将苗木成捆地排列在沟内,用湿土覆盖根系和苗茎下部,并踩实,以防透风失水。

二、越冬假植:适用于在秋季起苗,需要通过假植越冬的苗木。在土壤结冻前,选排水良好背阴、背风的地方挖一条与当地主风方向垂直的沟,沟的规格因苗木大小而异。假植1年生苗一般深宽30-50厘米,大苗还应加深,迎风面的沟壁作成45的斜壁,然后将苗木单株均匀地排在斜壁上,使苗木根系在沟内舒展开,再用湿土将苗木根和苗茎下半部盖严,踩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

三、注意事项:

1、假植沟的位置:应选在背风处以防抽条;背阴处防止春季栽植前发芽,影响成活;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防冬季降水时沟内积水。

2、根系的覆土厚度:一般覆土厚度在20厘米左右,太厚费工且容易受热,使根发霉腐烂;太薄则起不到保水、保温的作用。

3、沟内的土壤湿度:以其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即手握成团,松开即散。

4、覆土中不能有夹杂物:覆盖根系的土壤中不能夹杂草、落叶等易发热的物质,以免根系受热发霉,影响苗木的生活力。

5、边起苗边假植,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裸露时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根系中的水分,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茶叶最新的生产技术需注意哪些


实行无公害化茶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各类茶叶质量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要求,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大致包括茶园管理、加工管理及包装贮藏三大部分。(1)茶园管理技术目的是防止茶园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所造成的农药污染、化肥超量及城市垃圾、污泥等施用污染等。a.病虫害防治。要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模式,防止单一化学防治,导致农药残留高的问题。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农艺措施达到防治效果。如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其次,茶树修剪、耕锄,清除茶树枯病枝和杂草,以减少病虫寄生场所;其三,对一些趋嫩危害的病虫,如小绿叶蝉等,要及时分批勤除,减少危害。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对于一些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虫害,如对茶尺蠖、茶毛虫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BT制剂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对害虫天敌要加强保护,如茶小卷叶蛾的赤眼蜂等。物理防治主要指用一些物理办法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捕杀害虫。对于一些必须用化学防治的病虫害,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筛用农药种类,并严格按病虫防治指标防治。茶园中要严禁使用有机氯、有机磷类及部分菊酯类农药。秋茶后,可使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封园,减少来年病虫发生量。b.选用肥料。基肥要以农家肥(畜栏粪、厩肥等)为主,每亩可施1.5-2.5吨,商品有机肥150-250公斤。有机肥要堆制腐熟高温发酵。城市未处理过的垃圾不要施用。追肥可用有机液肥根际浇施,商品有机肥每亩100-200公斤,也可用尿素等化肥(有机茶园和AA级绿色食品茶园除外),每亩40-50公斤分次施用。茶季叶面肥的喷施,要严格控制采茶间隔期,无机叶面肥喷施10天后采茶,有机叶面肥喷施20天后采茶。另外,要积极推广在茶园行间铺草(稻麦草、各种晒干的山杂草等),每亩500-1000公斤,铺5-10cm厚,1-2年一次。在幼龄茶园和改造后茶园的茶行间可种植绿肥,如间种伏花生、黄花苜蓿、乌豇豆、绿豆等。茶园绿肥要适时就地翻埋,改良土壤。山区茶园为保护梯坎可选种紫穗槐、爬地木兰等多年生绿肥。c.茶园田间的作业机械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铅污染。(2)加工管理技术目的是防止在加工过程中造成对茶叶的二次污染。a.盛装鲜叶的用具,应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筐等,盛装量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度。切勿使用布袋、塑料袋等盛装鲜叶。运输过程注意轻放、轻压,切忌重压、日晒、雨淋,严防鲜叶升温变质。摊放过程要薄摊、勤翻,经过认证的茶园鲜叶要单独堆放,单独加工。b.工厂周围要求清除各种污染源,保持环境整洁,和防止水源污染等。厂房车间的墙壁、天花板要求干净、光洁、卫生。厂房要设置专门的更衣、照明、洗涤、通风、除尘等设施。机械设备等用具,应保持整洁卫生,经常擦洗。带炉灶的设备分室安装。加工车间内不得堆放燃料等杂物。c.加工过程不得使用化学添加剂,色素及其他非茶添加物。d.加工厂能源最好使用电、沼气、液化气等,逐步减少煤,特别是木材、木炭的消耗,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3)商品茶贮藏与包装要求目的是避免在贮藏包装过程中对商品茶叶造成污染。a.包装材料要用食品级材料,如木板、胶合板、纸板、聚乙烯(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要防潮、阻氧、无异味。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墨水等均应无毒。b.贮藏仓库要求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远离污染源。有条件的可选用冷库贮存。仓库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严禁使用杀虫、灭鼠等化学药物。c.严格控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叶等认证标志的使用。没有经过认证的茶园生产的茶叶,一律不得使用认证标志。

白灵菇生产技术要点


白灵菇,因其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投料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前景,是广大种菇新手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首选菇类之一。

目前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菌、出菇阶段污染率高、发菌慢、出菇率低、菇型差等,对此,我们在这里结合生产技术要点的介绍给出解决方法。

要点一:制种

专家提示:制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故建议菇农最好到正规食用菌研究所或科研单位购买母种,切忌到无经营许可证、无科研实力的小商贩那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购买试管母种时,要注意鉴别菌种的优劣,需仔细检查试管中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免买到老化的菌种。一般来说,健壮的母种表现为菌丝洁白、粗壮、尖端整齐。若菌丝干散或培养基收缩,瓶底有黄色积水,说明菌丝已老化,请勿购买。

菇农经验:11月29日,家住寿光市田柳镇巨家村的种菇能手李本亮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制种经验。我们当地白灵菇的生产设施多于金针菇生产设施相同,一般为大拱棚(棚面由塑料薄膜+麦秸+无纺布覆盖)。制种时间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栽培的大众菌种多从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购买,一般品种为天山二号。制种分两个阶段:一是从母种(试管一级种)到原种(玻璃瓶或啤酒瓶二级种);二是从原种到栽培种(生产袋三级种),所需时间约32天。

第一阶段:母种原种。

1.材料准备:试管母种、啤酒瓶(按照1个试管种接种10个啤酒瓶的用量准备)、玉米粒(按照1个啤酒瓶盛56两的用量准备)等。

2.操作过程:第一步先处理用料。因玉米粒种皮较厚,不易泡透,需将其煮熟后使用。注:煮玉米粒时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让玉米粒开花,也不能外熟内生。第二步,待瓶内装入用料约4/5瓶时,再用棉塞封口,且外用牛皮纸包裹,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浸湿棉塞。第三步,将瓶子摆放到蒸锅上进行高温灭菌,约12小时左右。第四步,灭菌完成后,待瓶温降至30℃左右,再将其转移至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即用接种针从试管内挑起少许菌丝,并快速放入啤酒瓶内,同样棉塞封口,外用牛皮纸包裹。最后,把接种好的啤酒瓶放在约25℃的室内保存,以促发菌丝生长。原种长满瓶之后,需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出现衰老,甚至死亡。

第二阶段:原种栽培种。

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料多为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面(5%)、石膏或石灰(5%)、无机营养(5%)配比,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搅拌后达到手捏成团,手松散开为宜)。用宽18厘米长3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捆扎后进行常压蒸汽灭菌(因白灵菇所要求为熟料栽培),一般来说,每万斤料需连续灭菌72小时以上。菌袋灭菌后,待冷却至室温便可接种。接种在无菌箱内进行,采用两头接种,每瓶原种可接30-40生产袋。生产袋接种后便可将其移至菇棚内发菌培养,可堆放57层。

要点二:发菌

专家提示:据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庆温老师介绍,发菌是白灵菇栽培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灵菇的产量。如果菌丝长得不理想,后边的出菇管理得再好,其产量也不会太高。

白灵菇发菌理想的菌袋标准是:发菌过程中,菌丝浓密洁白,菌丝前端整齐一致。发菌完毕后,菌袋坚硬结实,用力拍打菌袋发出砰砰的响声。若将其掰开,可见有大量白色菌丝,这种菌袋出菇时不但产量高,而且出菇后期也不易被杂菌所污染。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发菌阶段所需时间比其它菇种(平菇、金针菇)时间要长1倍多,一般为7585天,这就特别要求在其发菌期要调控好菇棚环境,以利于正常发菌。

温:白灵菇发菌温度要求为,菌袋内的温度在2024℃,菇棚内气温上限为30℃,若棚温过高,易出现菌袋烧菌现象。在北方大部分地区,8月中下旬正值白灵菇发菌阶段,这就要求广大菇农切实做好菇棚降温工作。方法:一是除下雨及大风天气外,菇棚昼夜始终保持通风状态。若是大棚,应在其后墙上设置通风口(高于地面30厘米为宜)。二是在棚面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进行降温。

湿:白灵菇发菌湿度要求为,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若棚内湿度过大,菌袋易被杂菌所感染。控湿方法:地面撒施石灰,用于吸收水汽。

气:因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生长量越大氧气需求量越大,所以在白灵菇的发菌过程中,必须结合温度和湿度管理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其目的就是改善菇棚内空气条件,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除注意菇棚内通风换气外,菌袋内氧气的供给也必须充分及时,否则袋内原料易产生厌氧发酵,影响菌丝生长。方法:在发菌进行到半月至20天时,进行一次菌袋倒堆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加菌袋内的氧气含量。而不建议采用打孔增氧的办法,因该法易增加白灵菇感染杂菌的机会。

要点三:后熟

专家提示:白灵菇和平菇、金针菇生产区别之处,就是其菌丝长满菌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培养,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否则即便创造出菇条件也不能正常出菇。

白灵菇生理成熟期的管理方法和其发菌期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袋温在2024℃,生理成熟期为30天左右。如果温度在20℃以下,温度越低生理成熟的时间将会越长。生理成熟期菌袋温度的上限为26℃,超过26℃虽然生理成熟期可以缩短,但白灵菇菌丝的生活力衰退,产量下降。菌袋的生理成熟过程,其实质是一个菌丝代谢积累营养的过程,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其代谢的速度,从而延长菌袋生理成熟的时间。

白灵菇后熟结束后,菌袋坚挺,菌丝浓密,通体发白。而后便可进入催菇阶段。

要点四:催菇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的催菇管理原则就是人为创造适合白灵菇形成原基的条件,使其出菇整齐,出菇率高。

白灵菇催菇的关键在于把握温、湿、光、气等的刺激措施:

一是温差刺激。白灵菇催菇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保持10℃左右的昼夜温差,最低不能低于5℃,最高不要高于18℃,并且温差及低温刺激的天数应在10天以上。具体措施为:白天适当掀开草苫等覆盖物,室温保持在1518℃,夜间棚内通风,保持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

二是湿度刺激。白灵菇催菇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对于菇棚栽培白灵菇而言,达到这一湿度比较容易。方法一:地面灌水。方法二:空间喷雾器加湿。

三是通风与光线刺激:白灵菇催菇时,在保证催菇要求的温湿度条件下,应尽量大通风,多通风。并保持棚内为散射光要求(可采用遮阳网达到散射光条件)。

按以上的催菇方法保持15-20天或有效积温达到600℃,就可看到菌袋两端形成圆柱状的白灵菇原基,此时催菇阶段结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要点五:出菇

专家提示:白灵菇出菇阶段仍以调控环境为主,但此期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与发菌、催菇阶段有所不同。

温:白灵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18℃,并尽量较少昼夜温差,保持恒温。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盖薄或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如果袋温超过25℃,原基有可能死亡,此后再想催菇就困难了。

湿:白灵菇出菇阶段湿度应保持在80%-90%,但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同时也要防止菌袋或塑料布上的水珠滴落在菇体上,以免形成污斑,降低商品价值。注意:采菇前可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以保持菇体表面洁白。

风、光:菇棚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其优质高产的关键。如果温室内通风不良,白灵菇子实体可长成倒马蹄形,柄粗长而菌盖小,这样的菇体售价低。因此,在白灵菇生产中,应在协调好温度、湿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态。如前文所述,通风的目的就是降低菇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菌盖正常发育。因二氧化碳比重大,常沉积在棚内下部,所以生产上要求后墙通风口的位置应尽量低些(距离地面30厘米为宜),同时应将拱棚两边的塑料薄膜掀起30厘米左右,从而能在棚内形成空气对流。另外,生产优质白灵菇还需有足够的散射光,以在棚内看报纸不费力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照到菌袋或菇体上,若光线过强,菌盖易变色,降低其品质。

菇农经验:菇农李本亮介绍说,如同蔬菜上的疏花疏果,为了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精品菇,也应采取疏蕾的措施。

疏蕾,即当白灵菇菌袋原基长至花生仁大小时要将多于的菇蕾疏去,菌袋两头各保留1个健壮的原基。因疏蕾需要大量人工,建议菇农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错过最佳疏蕾时间。

疏蕾原则:菌袋两头一边留一个幼菇;留大菌蕾,去掉小菌蕾;留健壮蕾,去掉生长势较弱的菌蕾;留下菌盖大的菌蕾,去掉柄长的菌蕾;留下菇型圆整的菌蕾去掉长条形菌蕾;留下无斑点无伤痕的菌蕾;留下直接在料面上长出的菌蕾,去掉在菌种块上形成的菌蕾。

疏蕾时应注意:疏蕾用的工具(由自行车辐条做)注意在每个菌袋疏蕾过后,都要将其用75%的酒精消毒一次,以免细菌性病害的交叉感染;疏蕾工具不能碰伤保留的幼菇及幼菇基部的菌丝;疏蕾工作要适时进行,不能过早或过晚;每个袋疏蕾后要剪去菌袋两头多余的塑料并按原来菌袋的摆放位置放好。

此外,头茬菇从催蕾到采菇约10天,一般头茬菇占总产量的60%。在头茬菇采收过后,可用补水器对料袋进行补充肥水(营养液一般包括白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以促发二茬菇来潮。

要点六:防病虫

1.白灵菇生产中常见的畸形:

小盖长柄:白灵菇菌柄细长、菌盖过小,是由于菇棚内气温较高、通风不良致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故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死菇:白灵菇幼菇开袋后表现为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在敞口前温湿度变化过大,导致幼菇不适应而发生此情况,所以需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温24℃、4℃)。

龟裂:可发生在菌盖和菌柄上,影响白灵菇产量和外观。当菇棚内湿度低于70%、温差过大,通风过猛时,易龟裂。因此,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避免该情况发生。

2.白灵菇常发病虫害:

绿霉病:保持发菌场所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可用5%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抑制绿霉菌生长。

细菌性腐烂病: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保持适当通风,注意水滴不与菇体直接接触

菇蚊:菇棚场所通风口处张挂60目防虫网,以防菇蚊成虫飞入,也可在菇棚内悬挂黄板诱杀。

大丽花盆栽生产技术


大丽花又名大理花,为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其品种繁多,花形多变,色彩丰富。我国栽培大丽花始于19世纪末,目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栽培较盛,其中甘肃矮种大丽花较为著名,一些地区矮生盆栽大丽花已开始规模化生产。

植物学特性

大丽花地下具肉质块根,茎光滑直立,中空。单叶对生,多羽状深裂,极少数为单叶。头状花顶生,直径5至35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由中心的管状花和外围的舌状花组成。舌状花色彩多变,有红、紫、白、黄、橙等色,管状花常为黄色。花期6至10月。花朵特征与瓣形变化是品种鉴定的主要依据。

大丽花为异花授粉植物,四季均可开花,以秋后开花最盛。外轮之舌状花雌蕊较先成熟,因多数无完整胚珠,不易结实;内轮的管状花两性,发育由外向内渐次成熟,同一管状花则雄蕊较雌蕊早熟2至3天。因而除单瓣型、环领型、复瓣型品种外,未经特殊处理和人工授粉,多数不易结实。瘦果长椭圆形,种子黑褐色,果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生态习性

大丽花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开花少。温度低于0℃,易发生冻害。块根贮藏以3℃至5℃为宜。大丽花对水分比较敏感,不耐干旱又怕积水。喜充足阳光,但忌强光直射,需适当遮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混合基质为好。

繁殖方法

一、分株繁殖发芽前将贮藏的块根分割,要注意带根颈部的发芽点,不带发芽点的不能形成新植株。分株时每个块根需带芽点1至2个,操作时勿伤幼芽。

二、扦插繁殖露天春秋季扦插,在温室内四季均可。从健壮母株上剪取嫩枝,保留2个节,每段7厘米左右,至少要有一个健壮腋芽或顶芽。以蛭石或粗沙为插床基质,插后经常喷水,遮阴60%,约30天可生根,40天上盆,上盆90至110天后可开花。

栽培管理

一、苗期管理上盆扦插生根的大丽花苗,长到8至10厘米高即可上盆。基质用腐叶土、河沙、有机肥按3∶1∶1配制。

浇水苗期浇水要适当,不宜过多,以防徒长。阴雨天蒸发量少,应少浇;晴天或干热夏季,蒸发量大,每天除浇水外,还需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温度与通风苗期最适的生长温度是日温22℃至28℃,夜间12℃至16℃。白天暖和、夜间凉爽有利于大丽花的生长发育。为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必须防止幼苗徒长,白天应适当加强通风。

二、盆栽管理温度大丽花喜凉爽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若温度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花少而小。昼夜温差在10℃左右可使植株矮壮,生长开花更为理想。因此,在温室生产时,除了要保持生长适温,还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

光照大丽花喜光,充足阳光可使其茎叶生长健壮,开花多而色彩鲜艳。但夏季强光直射会使叶片粗糙而无光泽,甚至黄叶、干边,因此应使其在上午充分见光,中午和下午遮光50%左右。

浇水大丽花对水分敏感,不耐干旱,怕积水,雨季大量降水,对室外盆栽大丽花生长极为不利,往往受涝死亡。浇水量大小,可影响植株高矮决定,在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夏季每天向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向地面喷水,以保持60%空气湿度。

富硒大蒜生产技术


大蒜是人们喜食的佐餐佳品,它具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理作用,经常食用大蒜,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多种疾病。大蒜的这些生理作用,与其含有较多的硒有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蒜的含硒量,对于提高大蒜的食疗价值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提高大蒜的附加值,增加大蒜的出口,为农民增收都具有显著的意义。本文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下富硒大蒜的生产方法,供大家参考。

土壤有效硒含量。土壤有效硒含量水平反映土壤供硒能力的高低,它与土壤全硒含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壤PH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随着PH的提高和土壤质地的由粗到细,土壤有效硒含量提高。我省大蒜主产区土壤有效硒含量平均为9.5微克/千克,一半以上土壤硒的供应比较低,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补充土壤供硒水平,对生产富硒大蒜是非常必要的。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常用的含硒肥料。生产中常用的硒肥有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可以到化工商店或化学试剂商店购买。

硒的使用方法。生产富硒大蒜常用的施硒方法主要有叶面喷施、土壤施硒和浸种三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喷施。在采收前一个月,将硒酸钠配成100毫克/千克的浓度,每亩施纯硒量5克,均匀喷洒在大蒜叶面,一般可增产大蒜10%左右,大蒜硒的总含量由0.072毫克/千克提高到15毫克/千克,硒明显富集。

土壤施硒。大蒜播种前,每亩施用硒酸钠13克,结合其他基肥,均匀施在播种沟内,一般可增产大蒜15%左右,大蒜总硒含量可以提高到12毫克/千克,具有明显的增产富硒作用。

浸种。用100毫克/千克的硒酸钠溶液,在播种前浸种12小时。大蒜产量一般提高10%,大蒜总硒含量提高到3毫克/千克。

注意事项。硒的使用量要控制准确,过多将产生毒害作用,过少则起不到富硒的作用;喷施和土施的时候,一定要均匀;喷施选择晴天上午9时以前,下午5时以后使用,喷后遇雨应补喷。

《冰葡萄苗木生产技术及注意事项》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后养护注意事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