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下养护植物。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荆芥穗与黑芥穗的区别?同种同源不同制法,荆芥穗和黑芥穗功效大不同!》,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常吃中药的朋友,经常会在所配的药方中看到荆芥穗、黑芥穗等药材,有时候就不免疑惑,荆芥穗与黑芥穗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具体又有何功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荆芥穗与黑芥穗的区别1、制法不同

荆芥穗和黑芥穗其实都是来自同一种植物荆芥,荆芥是多年生植物,它的干燥茎叶和花穗是最主要的入药部位。平时我们所说的是荆芥穗,就是采摘鲜品荆芥茎及药穗,经晒干加工处理而成。而黑芥穗是将荆芥切段后,入锅火炒制成,也叫芥穗炭。

2、功效不同

荆芥穗的功效是发汗解表、祛风,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而黑芥穗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别的止血药进行止血作用。

看完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荆芥穗和黑芥穗其实是同一种药材经不用处理方法后而成的,并且因为做法不同,其用法和功效也不同。那具体黑芥穗是如何制作呢?小编再带大家了解一下。

黑芥穗的制作方法

将晒干的荆芥切成15毫米左右长的段,然后放入烧热的锅中,不加任何辅料,先用武火炒,炒至荆芥段外面变成黑褐色,内里是焦黄色,然后向锅中喷洒少量的清水,关火,将炒好的荆芥段取出,放到通风处晾干,就是做好的黑芥穗了。黑芥穗是一种良好的止血药材,用黑芥穗止血,速度比自然止血快了70%以上。

中药可以说是很神奇了,同一植物不同部位、不同制法,制成的药材功效就大不相同。所以,虽然荆芥穗和黑芥穗出自同一植物,但在药性方面却是完全不同,不可代替的。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大家可以关注植物59网进行了解。

扩展阅读

黑芥穗和芥穗作用相同吗?黑芥穗和芥穗名字相似但作用有很大不同!


黑芥穗和芥穗二者同源不同物。前者是芥穗苗的茎枝,后者是芥穗苗的花穗。然后分别经过不同的制法,成为两种拥有自己独特功效的中药材。同时二者的功效都很强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黑芥穗的作用止血

黑芥穗的制作工序中有一步是炒,这样一来,就使它的止血功效相对增强了。而且对多种出血性病症均有效。无论是吐血,大便血,小便血,痔疮出血等均有作用。所以,在止血上,它是专业的。

清热止痛

黑芥穗性凉,所以具有凉性药材均有的清热止痛功效。

抗菌

实验结果表明,黑芥穗对多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用某种细菌去感染小鼠后,给药黑芥穗,发现细菌的生长繁殖可得到有效抑制。

芥穗的作用解表散风

芥穗又叫荆芥穗,具有强大的解表散风功效。由此,中医经常用它治疗毒疮以及各种恶疮,有时一些治疗风寒感冒的药方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清头明目

毕竟和黑芥穗是同根生,所以在性质上还是有某些相似的。同样的,芥穗也是一种寒性药材,服之可清头明目,可有效缓解头痛。

那以上就是黑芥穗和芥穗各自的作用介绍啦。一般它们作药用,不过新鲜的芥穗也可以当做一种蔬菜来吃。口感脆脆的哦。然后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食用禁忌。

芥穗与黑芥穗的食用禁忌芥穗食用禁忌

身体虚弱且出虚汗者不能吃;因为阴虚引起的头疼不能吃。不能和驴肉、各种鱼类一起吃。

黑芥穗食用禁忌

目前黑芥穗还没有什么食用禁忌。我们一般也只是在生病是喝的中药中见到它,平时不会去服用。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植物的不同部位经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就能产生不同的功效,中医是不是挺神奇的。你有没有突然对中草药感兴趣呀?当你拿荆芥当蔬菜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食用禁忌,适量食用哦!

黑芥穗在完带汤中有什么作用?完带汤的主要功效是治疗女性朋友白带异常!


对于完带汤,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大家傅山的一剂治疗白带的方子。完带汤由很多中药配比,但是唯独黑芥穗在其中的作用值得后人深思与探究。本文带你一起了解一下黑芥穗在其中所担任的角色,更深刻的体会中国中药学的博大精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黑芥穗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黑芥穗在完带汤中的作用

传统中医学认为,黑芥穗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而在完带汤中,黑芥穗所起的作用是引血归经以疏肝理气,通经络,引导血液循环通畅。中医认为,白带的病症是由湿所引起的。因黑芥穗取自荆芥茎穗,轻清升散的能力更好,在完带汤中加入黑芥穗其效果更为显著。

了解了黑芥穗在完带汤中的重要作用,我想可能还有很多人对完带汤不是特别的认识,下面简单跟大家在介绍一下什么是完带汤以及完带汤的功效是什么?

完带汤及其功效

完带汤是由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柴胡、黑芥穗组成。这个方子是治疗白带的常用药方。它所治疗的是由于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导致的病症。各个中药相互配合使得身体中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以回升,身体内的湿浊得到改善,这样白带就自行停止,病患恢复健康。

完带汤中黑芥穗的作用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大家在身体发生不适的时候,对于用到的药材,一定听从医生指导,使用对症药材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玉米穗腐病防治方法


玉米穗腐病在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株镰刀菌(F.moniliforme)青霉菌(Penicilliumspp)曲霉菌(Aspergilllusspp)、枝孢菌(Cladosporiumspp)、单瑞孢菌(Trichotheciumspp)等近20多种霉菌浸染引起。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

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蓖的菌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贮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则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并散出发霉的气味。

发病规律

病菌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温多雨以及玉米虫害发生偏重的年份,穗腐和粒腐病也较重发生。玉米粒没有晒干。入库时含水量偏高。以及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温度升高,也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

防治方法

①实行创作,清除并消毁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虫害防治,减少伤口浸染的机会。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②农药拌种及药剂防治,参照玉米干腐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穗腐病如何防治


玉米果穗上出现各种颜色的发霉籽粒被称为穗腐病,也称果穗干腐病。在灌浆成熟阶段如遇到连阴雨,一些品种可以出现约50%的果穗发生穗腐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引起籽粒发霉的病菌很多,其中许多能产生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毒素。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各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蔓延快,危害严重,造成玉米减产降质。

穗腐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也与品种的抗性有关。如果田间玉米果穗被害虫咬食,穗腐病就会更重。为减轻霉菌毒素对人畜的危害,在收玉米时,尽量捡除严重发霉的穗子,或在脱粒时注意去除霉粒。由于穗腐病发生在后期,因此控制方法主要是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包裹紧的品种。同时要合理密植和施肥、及时收获和晾晒、控制玉米螟等害虫对穗部的危害,以减轻穗腐病的发生。

玉米穗腐病是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端孢菌等近20种霉菌浸染引起。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等在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若用染病的玉米作食品或饲料,易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玉米穗腐病发病症状

主要在果穗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有时子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质脆,内部空虚,易破碎。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化学防治措施

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每隔7天喷1次。发病初期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用药50~75毫升,对水75~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视病情防治1~2次。

物理防治措施

1、清除病原清除田间病原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时将田间的玉米杆集中烧掉或结合深耕翻入土中彻底腐烂,不为病菌提供滋生场所。

2、合理密植通过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一般紧凑型品种每亩密度应在4000-4500株为宜,中间型和平展型品种在4000株以下为宜。

3、合理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对于育种者来讲,在选育过程中对于感玉米穗腐病材料肯定是要被淘汰掉,有时候可能田间试验面积小,表现不出来,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可能问题出现了,结果造成一定损失。这里想请教一下,这方面在选育过程中应注意那些农艺性状的选择,如穗轴、花丝、籽粒品质、脱水快慢等。

芒果花穗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芒果花穗受虫危害后,花穗畸形,花质下降,花蕾脱落,花朵干枯,无法开花结果,影响芒果的产量和质量,现将芒果花穗期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蚧壳虫危害芒果花穗的蚧壳虫主要是吹棉蚧,群集在花穗上和花穗基部的叶片上危害,刺吸汁液,造成伤口,削弱花穗的生长势,使花穗畸形,并诱发煤烟病,如果防治不及时,还会使幼果变黑形成斑果。

在花穗抽出后,必须注意检查叶片和花穗,发现有白色棉花状物出现,或花穗和叶片上有粘稠煤烟状物覆盖,并有蚧壳虫吸附着,就要连续喷洒2~3次1500倍蚧死净水溶液,或1000倍带扑杀水溶液,或1000倍速扑蚧水溶液等进行防治,每7~10天喷一次,注意喷湿花穗和叶片基部。

二、蚜虫、蓟马、扁喙叶蝉、白蛾蜡蝉均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吸附在花穗上刺吸汁液,并诱发煤烟病,削弱花穗,影响开花结果,在花穗生长发育期间,必须连续喷洒2~3次1000倍农地乐、800倍敌百虫混合液,或1000倍敌敌畏、1000倍乐斯本混合液进行防治,在花穗长至5~10厘米、15~20厘米、25~30厘米时各喷一次。

三、横线尾夜蛾、金龟子、毒蛾横线尾夜蛾是蛀花穗害虫,花穗抽出后,从花梗中部蛀入危害,使花穗干枯。金龟子和毒蛾主要是咬食花穗,形成秃穗,无法开花坐果。

防治上述害虫,主要是在花穗生长发育期间及时喷药,一般在花穗刚刚萌动时、花穗长15~20厘米和花穗长25~30厘米时,各喷洒一次2500倍敌杀死水溶液,或2500倍安绿宝水溶液即可。

粟穗螟如何防治


粟穗螟学名MampavabipunctellaRagonat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粟缀螟。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主要寄生于粟、高粱、玉米、黍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谷子、高粱、黍的穗上吐丝结网,在网中蛀食籽粒,致受害穗籽粒空瘪,穗头颜色污黑,附有破碎籽粒和粪粒。并能随粮食进仓后继续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llmm,翅展21-27mm,体、前翅白色略带红色,前翅前缘具小黑点5个,中室中央及端部各生1个黑点;后翅白色,半透明无斑点。卵长0.5mm,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至灰褐色。末龄幼虫体长约20mm,蜡黄色,胸部、腹部背面生浅红褐色纵纹2条。蛹长10—12mm,长纺锤形,尾端略尖,黄褐色,无尾刺。

生活习性

华北、华东年生2代,西南年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谷子或高粱穗内、场面四周及仓库缝隙越冬。华北、华东翌年6月化蛹,7月上中旬羽化,一代幼虫为害盛期为7月上旬—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上旬。江苏扬州越冬成虫7月上旬羽化产卵,1代幼虫在7月中下旬为害春高粱,老熟幼虫在穗上结茧化蛹,蛹期6—7天。7月下—8月上旬进入1代成虫羽化盛期,2代幼虫为害夏高粱,9月上旬以老熟幼虫越冬,个别的能化蛹、羽化、产卵。3代幼虫为害播种晚或迟熟的夏高粱。成虫趋光性强,夜晚活动,喜欢把卵产在半袖穗或刚抽穗的嫩穗上,每处2—3粒,每雌产卵200—300粒,卵期3—4天,幼虫共6龄,历期24—28天。初孵幼虫先在籽粒顶端咬一小孔,钻入粒内为害,2龄后可转粒,每只幼虫可食害谷粒30—40个。该虫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凡越冬虫量大,冬季气候温暖,夏季雨水较多的年份1代为害重。8月上中旬雨水均匀,雨量大于100mm,且暴雨次数不多,第2代有可能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在场面晾晒高粱、谷子穗时,四周堆置一些禾草,诱使幼虫爬入,早晨用石磙压死谷草下的幼虫。

(2)掌握在卵孵盛期或幼虫2龄前喷洒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或50%杀螟威2000倍液、2.5%溴氰菊酪乳油4000倍液、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对该虫防效明显且对高粱安全。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敏感,用后即产生药害,生产上不要使用。

短穗柯Lithocarpus brachystachyus Chun


    中文学名短穗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brachystachyusChun别名短穗石栎、短穗椆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   分布区域产自海南西南部。

短穗柯(学名:Lithocarpusbrachystachy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3-8米,芽鳞及嫩叶干后常有暗褐色半透明油润的树脂,小枝干后暗褐色至褐黑色,皮孔稀少或不显,枝、叶无毛。叶硬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3厘米,顶部短突尖或尾状或长渐尖,端钝或圆,基部有时一侧稍偏斜,全缘,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7-10条,成长叶干后暗棕色,叶背有苍灰色紧实的蜡鳞层;叶柄长不超过1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少有2-4穗聚生,长3-5厘米,花序轴纤细,粗1-2毫米;雌花序轴长很少超过5厘米,有灰色毡毛状鳞秕层;有花3-10朵,花单朵散生,基部有长约1毫米、结果时长4-7毫米的果柄,花柱3枚,长不及1毫米。壳斗浅碗状或碟状,高2-5毫米,宽10-15毫米,包着坚果的底部或约1/3,小苞片甚小或隐约可见的三角形,中部以下的常略连生成圆环,仅顶端钻尖部分略明显,坚果扁圆形或圆锥形,高10-14毫米,宽12-16毫米,顶端中央有明显凸起的柱座,无毛,底部平坦,果脐凹陷,深约1毫米,口径7-10毫米。花期10-11月或2月,果次年8-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00-1000米山地杂木林中。有高达15米、胸径50厘米的大树,生于岩石旁的常生成灌木状,其叶片甚小,长3-4厘米,宽1-1.6厘米。

分布范围

产自海南西南部。

玉米枝孢穗腐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1)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生物防治

(1)浸种剂:

80%抗菌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2)发病时喷施:

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

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

(3)药土: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螟丹粉剂+30份干细土

干旱缺水地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防效80%左右

化学防治

(一)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用种子0.2%的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拌种,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

用种子重量0.4%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甲基托布津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提倡使用玉米专用种衣剂20%福·克悬浮种衣剂、5%根保种衣剂拌种、2.5%咯菌腈种衣剂拌种。

(二)药土: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螟丹粉剂+30份干细土。

干旱缺水地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防效80%左右。

(三)喷施用药: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视病情防治1~2次,重点喷施穗部。

槟榔红脉穗螟的防治办法


槟榔红脉穂螟Tirathabarufwena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Pyralidae)。

别名蛀果虫、钻心虫。

分布与寄主海南省的琼海、屯昌、陵水、万宁、保亭、乐东、临高、儋县和三亚等县(市)以及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孟腊等的槟榔园内均有该虫为害槟榔。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槟榔红脉穗螟除为害槟榔(ArecacatechuLinne)外,还为害油棕(ElacisguineensisJacq)和椰子(CocosnudferaL.)。

为害红脉穂螟主要以幼虫蛀食槟榔的花穗和果实,也为害槟榔的剑叶(心叶)。被害的佛焰苞多数不能展开而慢慢枯萎,已展开的花苞也会被幼虫蛀食为害,幼虫把几条花穗用其所吐出的丝缀粘起来,加上其排泄物而筑成遂道,幼虫隐藏于其中,取食雄花和雌花。花穗被害率20%~50%,死亡率10%左右。幼虫蛀食槟榔的幼果和成果,主要从果实的果蒂附近幼嫩组织入侵,钻蛀果实的果肉,留下果皮,被害果实提早变黄,然后干枯落果,成果被蛀率20%~96%,不仅影响收入,而且因落果严重无法留种。幼虫还蛀食槟榔的剑叶,剑叶生长点被取食导致槟榔整株死亡,死亡率达50%左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mm左右,翅展23~25mm,初羽化的成虫颜色鲜艳,前翅绿色,翅的外缘有1列黑点,分布于各脉端部间,翅缘毛红褐色、翅面散生零星小黑点,以翅基和顶角较多,翅中央有1大黑点。后翅及腹部橙黄色。

卵:椭圆形,具网状纹,初产时乳白色,1天后呈黄色,孵化前呈枯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8mm左右,体色淡黄色圆筒形,向两端渐细,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泽。中胸背板具有5个不规则的褐色斑纹。

蛹:长约11mm,赤褐色,背面有1条色泽较深的纵脊,翅芽下端伸达第4腹节后缘。

生活习性海南岛每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周年可发现幼虫和蛹。据大人田观察,幼虫第1离峰期在6月下旬,也是槟榔第3托花的盛花期;幼虫主要为害花穗。第2个高峰期在10月上旬,是槟榔的成果期,幼虫主要为害成果,引起严重的落果。成虫对槟榔不为害,白天静伏在槟榔叶背面,多在夜间活动,趋光性不强。卵散产或堆产在花序或果蒂附近的幼嫩组织的表面上。

防治

1.人工防治:从槟榔开花至收果前,都要定期检查槟榔,及时淸除被红脉穂螟幼虫为害的花穂和被害的果实,对抑制红脉穗螟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2.冬防:冬季结合淸理槟榔园,把园内的枯叶、枯花和落果集中烧毁或堆埋。此外,附近有油棕或椰子园也要进行冬防,减少来年的虫源。

3.化学防治:在幼虫出现的高峰期可喷射20%速灭杀丁2000~4000倍液或2.5%敌杀死4000倍液,防治效果好。

4.2追施钾肥,增加槟榔植株的长势和提离高抗虫能力。

小麦蜜穗病如何防治


症状

该病是伴随小麦线虫而产生的细菌病。小麦抽穗后发生。染病株心叶卷曲,叶和叶鞘间含有黄色胶质物和细菌溢脓。新生叶片从含有上述菌脓叶筒内抽出时受阻,常粘有细菌分泌物。病株麦穗瘦小或不能抽出,护颖间也常沾有黄色胶质物,干燥后溢脓在穗部或上部叶片上变成白色膜状物,使穗、叶坚挺。湿度大时,溢脓增多或流淌下落。小麦成熟后,黄色胶质物凝结为胶状小粒。

病原

Clavibactertritici(CarlsonandVidaver)Davisetal.称小麦棒杆菌,属棒杆菌属细菌,是具有钝圆末端的楔形短杆菌,大小1.3×0.5—0.7(μm),一般单个或首尾相连成对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好气性,不产孢,菌体棍棒状,没有球形或杆状变化的多态性,也无突然折断分裂现象。胞壁中含有二氨基丁酸;G+C为51%—59%。该菌原名为Corynebacteriumtritici(ex.Hutchinson)CahsonandVodaver后归入新建立的棒杆菌属中。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本病主要靠小麦线虫为介

体侵入小麦,侵入后细菌扩展快则全穗为蜜穗病。线虫发展快时则病穗成为虫瘿粒或部分为虫瘿,部分为蜜穗。蜜穗病株中的虫瘿内皆带有密穗病病原细菌。可在虫瘿内存活2年半左右。

防治方法重点防治小麦线虫病,小麦线虫病防住以后,即无本病发生。

肿节少穗竹植物


    中文学名肿节少穗竹别名肿节苦竹、肿节竹、树竹仔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少穗竹属

别名:肿节苦竹、肿节竹、树竹仔(福建)秆高5m,径1-2.5cm,节间长约30cm,老秆灰绿色,新秆暗绿色,被白粉,分枝一恻扁平达节间一半,秆环强烈隆起呈肿胀状态。箨鞘纸质或厚纸质,绿色带紫,微被白粉,中下部鞘具稀疏之疣基刺毛;箨叶小,狭镰刀形易落,遂毛少数;箨舌高约3mm,中部拱凸,边缘儿无毛;箨叶外翻,三角状披针形。每节分枝3-5枚或更多。叶片条状披针形。长13-25cm,宽0.7-3.9cm。笋期5月初。叶形优美,秆节肿胀可作观赏竹用。

形态特征

:竿高4.5米,粗0.8厘米,幼竿暗绿色,有时带紫色,被白粉,无毛,但有散生的黑色细点,老竿灰绿色,有白粉垢;节间长达33厘米,向下缓慢地增粗致使节间呈倒的棒状;竿环强烈隆起,高于隆起的箨环;竿每节常分5枝,也可多至7枝或少至3枝,且均近于等粗,作水平开展。竿箨早落;箨鞘纸质,背部绿色带紫,基部和两侧及顶端均为暗紫色,被少许成丛的白粉,竿中、下部的箨鞘在背部有较密的刺毛;箨耳暗紫色,易落,具紫色的继毛3—5条;箨舌近截形,高约3毫米,边缘几无毛;箨片三角状披针形以至带状,暗紫色,开展或外翻。叶于每小枝为2或3片;叶鞘背部及边缘均无毛;叶耳狭镰形,暗紫色,易落,边缘具数条繸毛;叶舌拱形,高约2毫米,边缘几无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3—25厘米,宽0.7—3.9厘米,两面均无毛,次脉5—8对。总状花序长4—6厘米,仅有小穗2或3枚;-花序柄纤细,围以逐渐增大的鞘状苞片数片;花序轴纤细,无毛;小穗柄纤细,长约1.5厘米,无毛或有时具稀疏的柔毛,具向下抚之微糙的纵向细棱;小穗含小花数朵乃至10余朵,长1.5—5厘米;小穗轴极易在孕性小花之下脱节,节间长2—3.5毫米,纵棱及顶端具纤毛;颖l一3片,第一颖小,略呈膜质,一第二颖及第三颖类似外稃,长约11毫米,7—9脉;外稃长(13)16毫米;7一11脉,具微糙毛,先端渐尖呈短芒状,边缘生纤毛;内稃长8—10毫米,顶端钝或微凹,脊之中、上部生有硬纤毛;鳞被3;雄蕊3,偶可4或5枚,花药长4—5毫米;柱头2。果实未见。笋期5月,花期4—5月。

地下茎为单轴型或复轴型。秆直立,节间于分枝一侧具沟槽,秆之中部的分枝于每节3枚,有时上部的分枝较多,广开展。秆箨早落或有时迟落,革质或厚纸质,常无箨耳及鞘口繸毛。叶片条状披针形,侧脉4—5对,小横脉明显。总状花序简短,常单独地侧生于顶部具叶小枝的节上,通常小穗2—3(—6),花序轴无明显的节,小穗柄基部常托以膜质小形的苞片;小穗含多花;颖1—3,稀可较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山谷中。常成片生长。海拔40—1500米。

分布范围

福建、江西。浙江有栽培。本属分布:海南:陵水。湖北:秭归。浙江:云和、奉化、东阳、平阳、衢县、黄岩、遂昌、庆元、龙泉、青田、泰顺。福建:闽清、三明、福鼎、松溪、屏南、建阳。广东:南雄、高要、信宜。香港。广西:临桂。江西:兴国、寻乌。地图238.

其它信息

本科概述:该科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约有660属,9000种,广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230属,1500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15属为我国特有属。

盐穗木植物【知识详解】


    学名:Halostachyscaspica(Bieb.)C.A.Mey.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

    学名:Halostachyscaspica(Bieb.)C.A.Mey.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

    藜科Chenopodiaceae

    环胚亚科Cyclolobeae

    盐角草族Salicornieae

    盐穗木属Halostachys

    形态特征:

    灌木,高50-2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老枝通常无叶,小枝肉质,蓝绿色,有关节,密生小突起。叶鳞片状,对生,顶端尖,基部联合。花序穗状,交互对生,圆柱形,长1.5-3厘米,直径2-3毫米,花序柄有关节;花被倒卵形,顶部3浅裂,裂片内折;子房卵形;柱头2,钻状,有小突起。胞果卵形,果皮膜质;种子卵形或矩圆状卵形,直径6-7毫米,红褐色,近平滑。花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产新疆、甘肃北部。生于盐碱滩、河谷、盐湖边。苏联、伊朗、阿富汗、蒙古也有。

    植物图片:

    《荆芥穗与黑芥穗的区别?同种同源不同制法,荆芥穗和黑芥穗功效大不同!》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不同环境下养护植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