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植物需要注意事项。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米兰的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希望您喜欢!

米兰(Aglaiaodorata)又叫米子兰、树兰。楝科,米子兰属。米兰树态秀丽,枝叶茂密,叶色葱绿光亮,花香似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盆栽花卉,也是窨制花茶的鲜花之一。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原产地可高达5米左右,盆栽呈灌木状,高不过1米。分枝多,树冠整齐,小枝顶部常被细小、褐色星状鳞片,老熟时随即脱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上有极狭的翅,每复叶有3~7片倒卵圆形的小叶,全缘,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小型圆锥花序,着生于树端叶腋。花很小,直径约2毫米,黄色,香气甚浓。花期很长,以夏、秋两季开花最盛。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的还有大叶米兰(A.taiwanianaHayata),叶形较大,开花略少,其花常伴随新枝生长而开,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沿海的杂木林间,所以又叫台湾米兰。

(二)生态习性

米兰原产我国南部省区和亚洲东南部,需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条件,并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在南方湿度较大的阳光下生长。对低温十分敏感,很短时间的零下低温,就能造成整株死亡,当气温达16C左右时,植株就能抽生新枝,但生长很缓慢,不能形成花穗。气温达25C以上时,生长旺盛,新枝顶端叶腋孕生花穗,所以除华南可地栽外,其他地区只能盆栽,入冬后,必须搬入室内,防冻保暖,否则易被冻死。不耐干旱,喜湿润的环境,受旱后叶片会立即枯黄脱落,根系也会死亡。要求肥沃、疏松的中性或酸性土壤。

(三)繁殖方法

米兰常用扦插和高空压条繁殖。

扦插有老枝扦播和嫩枝扦插,前者即用去年生的老枝作插穗,于4月至5月间进行,后者是选用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于6~8月进行,采集嫩校作插穗的标准是枝端叶片质厚,色绿,腋芽饱满。插穗长10厘米左右,保留上端2~3片叶,其他叶子全部去除,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营养消耗,削平切口。扦插基质可用河沙、膨胀珍珠岩、泥炭、蛭石等。扦插时,可先用竹筷在插壤上打洞,间距5厘米左右,然后将插条插入洞中,深度约为插条的1/3。插入后,要用手指揿实泥土,使泥土和插条紧密结合,浇足水。架设荫棚,以保持通风、湿润的环境。插穗生根快慢与插壤温度关系很大,底温高,生根快,底温在30C~32C时,插后40天即可生根,25C~28C即需50~60天才能生根。但底温高,叶片蒸发快,插条新陈代谢处于活泼状态,此时如果湿度低,则易造成插穗落叶,插穗一旦落叶,即无成活的希望。所以高温还必须保证高湿,通常须保持85%以上的相对湿度。扦插前,插穗基部用20PPm~25PPm的蚓哚丁酸浸12~24小时,或50PPm的吲哚乙酸浸15小时,有促进生根的效果。

高空压条自5月至9月都可以,但最好的时间是6月梅雨天气,此时高压成活率高,生根快,一般6月上旬高压的米兰,40天后就能陆续生根。具体方法是:选择一年生木质化健壮枝条,茎粗0.5毫米。于离分叉部位20厘米处作环状剥皮,环宽0.5厘米左右,深度以见木质部为准,然后用苔藓或湿土敷于环剥部位,再用塑料薄膜包扎,让苔藓等始终保持湿润。生根后再剪离母体,先于蔽荫处缓苗,后再上盆定植。采用此法成活率高,成苗开花较快。

(四)栽培技术

米兰虽具有较强的耐阴性,但不耐长荫蔽,尤其是盆栽米兰盛花时,不能长期置于室内,在开花时,可于下午4时后移至室外,上午9时前移入室内,使其接受阳光,为抽生新枝和新花穗积累营养。冬季移置室内时,也应使其尽可能多地接受光照。

虽然米兰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以富含腐殖质、肥沃、微酸性的沙质壤土为宜。在调制盆土时,采用泥炭土2份,加沙1份,或者选用肥沃园土、堆肥土各2份,加沙1份,混合调制。

幼苗上盆后,待长到20厘米~25厘米高时,即可摘心,促使其发生侧枝,早日形成树冠,同时可以控制植株高度和增加花量。

米兰盆栽时,要保证排水良好,浇水按气候干湿情况而定,既要保持盆土湿润又不能长期水分过多。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对米兰生长有利,在天旱和生长旺盛期,最好每天叶面喷水1~2次。

米兰枝叶繁茂,生长期中不断抽生新枝,形成花穗,因此需要有充足的肥料。肥力不足花量会明显下降。为此,春季开始生长后,就应及时追肥。追肥以腐熟的饼肥或麻酱渣水为好,米兰不能忍受浓肥,因此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尤其是春天开始追肥时,忌施浓肥。追肥宜7~10天施一次,在肥水中亦应增加适量的过磷酸钙。

夏季炎热时,要把米兰放到有荫蔽的地方,可放在荫棚的边缘,既不使遭强光照射,又能得到较多的阳光。因为过强的直射光对米兰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而过于荫蔽,也容易引起米兰徒长,生长衰弱,花量减少。

根据米兰对温度的要求,盆栽米兰一般要到谷雨以后才能搬至室外,而秋季在霜降之前即要移进室内越冬。越冬期间,室温保持在10C~12C为宜,室温过高容易引起继续生长,对第二年生长发育不利。但温度过低,降到5C以下时,容易引起冻害。米兰在室内越冬,叶面容易沾灰,影响其正常的光合作用,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冲洗一次。

从小苗开始就要进行整形,使保留15厘米~20厘米高的一段主干,不要让主枝从地面丛生而出,由于米兰是在新叶腋间抽生花穗,所以一般不加修剪。如为控制树形和增加新枝,可在新枝生长前摘心,或结合扦插进行修剪。

小编推荐

榛子的繁殖技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榛子为桦木科(Betulaceae)榛属植物(CorylusL.),是世界四大坚果(核桃、腰果、扁桃、榛子)之一。榛仁营养丰富、风味佳美,是人们喜爱的干果食品。长期以来我国的榛子一直处于野生状态,直到1996~1999年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出平欧种间杂交优系,榛子才从野生转为规模化栽培。现将榛子的繁殖方法介绍如下,以期为扩大人工栽培榛子提供依据。

1压条繁殖

1.1直立压条

1.1.1绿枝直立压条春季萌芽前,除保持母株生长势的主枝外,其余主枝均重剪,促使母枝发出基生枝及根蘖枝,并把母株基部残留从基部去掉。当年生基生枝处于半木质化状态时,即基生枝生长到50~70cm高时,可进行压条。先把其基部距地面20~25cm高的叶片摘除,用细铁丝在1~5cm处横缢,并在横缢处以上10cm的范围涂抹生长素,然后把母株用油毡纸围起来,做成圆筒状,筒高20~25cm,中间添湿木屑,全年保持木屑湿润以促生根。待秋季落叶时于基部剪断,即可形成独立的苗木。每个母株可繁殖20~30株苗。本方法适于杂交榛子、欧洲榛子育苗。

1.1.2硬枝直立压条春季萌芽前,除留1~3个1年生萌蘖枝做主枝外,其余萌生枝均用细铁丝横缢或环剥1圈,宽度在1mm以下,在横缢或环剥位置以上10cm范围以内用刀纵切2~3道,深度至韧皮部,然后涂抹生长素,再培上厚25~30cm的湿土或湿木屑,并全年保持湿润,秋后落叶起苗。

1.2水平压条

水平压条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在春季早期进行较为适宜。具体方法:将母株近地面的生长旺盛的1年生枝条水平拉开铺在地面上,用绳子固定住,不压土。但要细心保护好腋芽,使之萌发。在水平面上的芽几乎全部都能长成新梢。当新梢长到10~15cm时,在每个新梢的基部用细软的铁丝横缢2~3圈,以促进新根的形成。然后培土2~3cm高,以后随着新梢的生长再培土1~2次,使各新梢基部生根。待秋季落叶后,将整个压条掘出来剪断,并取下枝上的铁丝,即形成多株独立的苗木。

1.3弓形压条

宜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具体方法是沿榛树株丛周围挖一条环形沟,沟深、宽各20cm,从母株上选离地面近的发育良好的1年生枝,将其准备生根的基部用细铁丝横缢或环剥1~2mm宽,并涂抹1000mg/L的ABT生根粉1号、2号溶液,然后将枝条弯曲并固定在沟内,最后埋土至地面平并培实,保持压条先端要露出地面,必要时将其绑在支柱上使之直立向上生长。埋土后必须充分灌水,使枝条与土壤密切结合,此后要注意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无杂草,促使压条枝生根。待秋季落叶时将已生根的榛树小植株与母体剪断分离即可。一般每丛母株每年可繁殖20~30株或更多的压条苗。

2分株与根蘖繁殖

2.1分株繁殖

在秋季榛树落叶后和春季萌芽前进行。具体方法是在母株丛周围挖取根蘖,分出若干带根的植株,母株仍然保留。其分株必须保留20cm长的根段和一定数量的须根,以保证植株成活。离开母株的分株苗,应将枝条剪短,只留15~20cm长,并立即假植,保持湿润,防止失水。这种分株繁殖方法,最适于平榛繁殖。

2.2根蘖繁殖

春季将预备繁殖的母株在发芽前平茬,促进株丛发生根蘖,在生长初期,要加强管理,保证充足的水肥,并疏剪过密的根蘖,以保障根蘖苗茁壮生长。于秋季即可挖取根蘖苗。挖取苗木时,应注意尽量少伤根,苗木应带长20cm的根状茎和较多的须根。另外,要剪除地上枝条长度的1/3,及时假植,以防水分消耗。

3扦插繁殖

在夏季当年生枝条半木质化时进行较为适宜。具体方法:在扦插前1个月,对新梢基部进行黄化处理(去掉枝条基部两片叶用25cm宽的黑色胶带粘住这一部位);隔半个月在黄化部位以下用细铁丝环缢,然后摘心;再半个月后,去掉黑胶带和金属丝,剪取枝条顶端12~15cm(至少具有3个芽)的插条,叶子剪成半叶,插条基部切成马蹄形,浸入到2500mg/LIBA溶液中5s(秒),然后插入由珍珠岩和蛭石(3∶1)组成的苗床内,保持室内高湿、通风、迷雾的环境,45d(天)后即可移植。

4嫁接繁殖

4.1砧木选择与准备

砧木宜选1~2年生实生苗。一般室内嫁接砧木基径以0.6~1.0cm为宜;露地嫁接砧木应略粗些,以0.7~1.3cm为宜。

室内嫁接砧木应在入冬前先假植起来,最好将砧木放置于地窖用湿沙埋藏。嫁接前移入室内,将砧木上过长或受伤损坏的根系剪掉,根茎以上剪留10cm。然后将修剪好的砧木倾斜摆入装有湿木屑的木箱中催醒。箱内温度应保持在22℃~25℃,木屑的湿度保持在55%~60%,这样能使砧木尽快开始生理活动,便于嫁接后愈合。一般砧木催醒时间5d(天)左右。在此期间,应经常检查砧木苗,以便及时除掉萌发的根状茎和萌芽,砧木催醒后即可嫁接。

露地嫁接前将砧木的杂乱枝条剪除处理,选留表皮光滑、粗度适宜的枝条备嫁接用,同时要浇一水。

4.2接穗的剪取

选择优良品种或优良品系的母株上剪取粗细适中、芽子饱满的1年生充实枝条(徒长枝、细弱枝、病虫枝不宜入选)为接穗。秋季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剪取均可,但以春季剪取为好。剪下的接穗宜在1℃~3℃条件下湿沙贮藏。我国北方地区可置于菜窖内贮藏;南方地区则可随接随采。

用于露地嫁接的接穗,最好在嫁接前进行蜡封处理。即先将接穗剪截成每段有2个饱满芽子的短穗,然后将石蜡加热熔化,当蜡液温度达到90℃~95℃时,把剪短的接穗浸入蜡液,并迅速取出。晾好后用保鲜袋包装好,放到1℃~3℃冰箱中贮藏备用,经蜡封处理后的接穗,水分不易散失,可提高嫁接成活率。

4.3嫁接方法

4.3.1室内嫁接一般于冬季或春季在室内进行枝接,适宜的方法为舌接与合接。具体方法如下:

1)舌接。在砧木根茎以上选择光滑的部位,于近地面5~6cm处剪断,接穗截取3个节间,保留2个饱满芽子,然后将砧木与接穗均削成相适应的斜面。其长度均为2~3cm,削面要平滑,并在削面的上1/3处切一切口,然后砧木、接穗各自短舌片相互插入切口处,使一面形成层对齐,再用塑料条紧密绑缚。

2)合接。其砧木和接穗的处理方法与舌接基本相同,只是将砧木和接穗削成长削面约长3~4cm,两个削面要相对,接穗插入砧木时,使一侧形成层对齐,用塑料条绑紧即可。

室内嫁接好的苗木须放入愈合箱内愈伤。愈合箱内木屑的温度为25℃~27℃,其湿度及嫁接苗摆放情况与砧木催醒情况相同。愈伤过程大约需5d(天)左右,在此期间要检查嫁接体,发现砧木上萌动的基生芽和根状茎应及时除掉,同时要尽量控制接穗部分的萌发。约经过10d(天)左右的时间,接口处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结束。愈伤后的嫁接苗,要将接穗部分蜡封处理(与露地嫁接处理方法相同),以防止芽子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然后将嫁接苗置于0℃~3℃的温度条件下贮藏。冬、春季贮藏,嫁接苗可以放在地窖内,接口以下用湿沙培土,地上部只露出接穗部分。如果气温适合,亦可直接用于露地栽植。

4.3.2露地嫁接露地嫁接于砧木萌芽后或正在萌芽时进行,采用劈接与插皮接。大连地区一般在4月上、中旬,山西运城则在3月中、下旬。具体方法如下:

1)劈接。先将砧木于距地面5~10cm处剪截,并将断面削平滑,用劈接刀于砧木的中央垂直劈下,约深5cm左右,将接穗剪留2~3个饱满芽,并将其末端削成两个相对楔形面,削面长约2~3cm,使有顶芽的一侧稍厚,然后将接穗插入砧木,使一面的形成层对齐,用塑料条严密绑紧接口即可。如果砧木较粗则可接2个接穗。

2)插皮接。将砧木于距地面5~6cm处截去上部,在其表面光滑的一侧纵切一刀深达木质部,长度约3cm,然后将韧皮部划开。接穗留2个饱满芽剪断,下端削一个长约3cm斜面,斜面要削得薄一些而且要光滑,下端呈尖状,削好的接穗沿砧木上的切口插入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然后用塑料条绑紧,最后用湿润的细土埋上,埋土必须盖过接穗上端。对于已蜡封的接穗,可不必埋土。

板栗的育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板栗子苗嫁接的特点是当年嫁接当年即可出圃,较常规育苗嫁接出圃可缩短1-2年,成本低,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在土层深厚的坡滩地上进行高标准造林,既能保持优良品种特性,又可提前结果,产量增长也快。根据育苗经验,总结其嫁接技术要点如下:

一、种子贮藏。种子采摘后立即筛选出均匀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沙藏或水藏。沙藏是用湿沙在室内分层堆积或在室外挖坑分层堆积;水藏是在山间小河沟常流水处用竹筐盛栗放到河水中去,这样可保鲜防虫。注意:每隔10天就要及时检查一遍,筛出病虫害劣种。

二、室内催根

1、加温催根时间:2月中旬开始垒池摆种加温。

2、垒池:在室内用砖垒土炕,炕上砖池底面填铺中细沙5厘米厚,上摆一层种子,压沙3-5厘米厚,以此重复,堆高不超过1米,顶部压沙10厘米。沙要湿润,以手挤不出水为准。

3、加温:在土炕洞内用火盆点燃锯末或其它,但不要用明火,用麻袋堵住洞口,池子上面用塑料布盖住以提高温湿度。

4、温度:池内温度保持15-20℃。加温10天左右根长达1.5-2厘米。

三、室外催芽

1、砌池:在室外地面上建立土温棚,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用砖在地面上砌畦池,宽1.5米为宜,池子高2-3厘米,池底垫洁净细沙5厘米(不要用油沙)。

2、摆种催芽:待室内种根长1.5-2厘米时,取出种子,从胚根1厘米处断根,将伤口马上用510-4至810-4的萘乙酸溶液迅速沾一下就平放在室外砖池中,主要是利于促发侧根,控制主根,促使胚芽生长。埋种时的株行距为3厘米7厘米,上面覆净沙7厘米厚,并用木板在上面轻压一遍,促使胚芽长粗,便于嫁接。沙的含水量为40-50%,注意不要将壳脱掉,保证种子完整。

3、覆膜:当沙覆盖好后,用池宽1倍长的竹片,弯成弓形插于池两边,在竹弓上盖好塑膜,并压紧四周,防止风吹,保持池内温湿度,同时要经常检查棚内沙床,过干要喷水。此项工作3月初进行,一般20天左右胚芽可露出沙床面。

四、嫁接

1、接穗:农历正月下旬,将已选好的优良板栗接穗采回,在室内用湿润沙封起,上面只露2厘米即可。采接穗应选择15-30年生的结果树,个别优良品种树龄大的也可采一部分,接穗粗0.5厘米左右,而且必须是1年生壮枝。如果室内温度高,接穗萌发,而种子胚芽仍接不成,采用接穗倒放,控制萌芽,并注意避免造成接穗脱水干枯。

2、嫁接:3月底到4月初胚芽露出沙床面呈现紫红色时,应进行嫁接。采用劈接法,即用单刀片在子苗(即胚芽)2.5厘米处切断,再从苗砧的中心向下劈1.5-2厘米深,然后选择与子苗砧粗度相宜的接穗进行嫁接(粗度相差2毫米以内)。接穗选留2个饱满芽,下端削成1.5-2厘米的双面楔形,随即插入子苗砧切口内,再用麻绳绑扎成一个结即成。

嫁接绑扎后的子苗随即放入容器中,上盖湿布,如果用竹筐装,必须内垫塑膜,以免失水,尽量随接随栽。

五、子苗栽植。嫁接后的子苗要及时栽入已整好地的苗圃温床畦内。要用高床栽植,施足底肥,深翻细耕,整平床面,畦宽1.2-1.5米,长10米左右。按1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挖好栽植沟,墒不足要浇足底水,栽植沟应从一边向下垂直开沟,用手拿好包扎处,垂直从一边摆入沟内,从另一边封细土至接穗芽向面,使芽微露,然后把土压实,切勿碰伤包扎处。栽好后随即把弓棚搭好,弓棚中心与地面垂直高度以50厘米为宜,同样要把四周压紧,以防风刮、透气。棚内温度保持18-20℃。一般要求4月上旬以前必须接完入圃。

六、苗圃管理

1、保持塑料棚内温湿度:当棚内温度上升至30℃时,马上将棚两边塑膜同时揭开,通风降温,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当湿度达不到时,每隔3-5天喷1次水,经常保持雾状为宜。

2、炼苗:炼苗是促进嫁接苗发育,提高苗木质量的主要措施。子苗嫁接后10-15天即可愈合,20天就可放叶2-3片,4月底,日平均气温已达15℃以上,要进行炼苗。晴天的下午1点,将薄膜全部揭开,日落前再盖好,逐渐增加阳光对幼苗的照射时间,经5-7天的炼苗,塑膜就可揭掉。

3、除萌:为加速嫁接口的愈合,提高成活率,砧木上的不定芽要及时抹掉,不要急于培养实生萌发芽,而影响嫁接苗的愈合、萌发、生长,即使接穗没有成活,也只能留一个萌发芽,促进嫁接苗生长。

4、加强水肥管理:幼苗揭棚后,要经常松土除草,及时浇水,6-7月每隔10-15天施肥1次,整个生长期施3-4次肥,一定要开沟施肥或低浓度喷洒,每亩施尿素4-5千克,施后即浇水,切莫影响子苗生长。同时汛期注意排水。

新建桃园的栽植技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挖穴回填

上年秋天和当年春天均可。按照大小80cm见方的标准定点挖穴,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由于表层土质地好,养分含量多,底层土质地差,养分少,而且根系主要集中在表层,所以回填时不能打乱土层,更不能上下颠倒土层,最好是不再用底土回填,而用穴外表层土代替底土。回填时,底层加些秸杆、杂草,有利于土壤透气,用原中层土回填;中层则用穴外表层土与有机肥混匀,每个树穴施30-40公斤优质圈肥,而不能施到底层;上层用原表层土回填,不施细肥,待苗木成活后再追肥,以防早施肥烧根,影响成活。填平后浇透水沉实,最好在栽前1个月完成。

2、选苗、消毒

苗木的优劣,对生长结果影响较大,栽植前要选苗分级,好苗与次苗分开栽植。要将损伤根及过密根剪去,用20倍石灰水溶液沾根,消毒后用清水洗干净即可栽植。对山地水浇条件差的地块,栽前先用清水将苗木浸泡1-2天,让苗木充分吸足水分,然后消毒栽植,可提高成活率。

3、定植

以3月上旬至3月下旬发芽前栽植为最适栽植期。此期栽植,地温回升快,易生根,成活率高。栽植时,先在回填好的穴内挖一小穴,让根系均匀分布在土中,并注意株行间前后左右位置对齐,然后填土,接近填满坑时,将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让根系舒展开,不论嫁接成苗,还是半成苗、实生苗,栽植时切忌过深,以苗木在原来苗圃地里的土印与地表齐平为准,踏实后,浇足水,待水全部渗下后,整平树盘。

4、定干

苗木定植后,要立即定干,在30-50厘米高处剪截,保留5-10个饱满充实的叶芽。5覆盖地膜

春季干旱少雨多风,水分蒸发散失快。苗木栽植定干后,要立即覆盖1米见方的地膜,既保温、保湿,又促进根系活动,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苗木缓苗期的有效措施。

龙井茶的种植管理技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龙井茶是我国的传统名茶,产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保证了龙井茶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生态环境

龙井茶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西子湖西南侧的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茶区峰峦叠翠,林木参天,云雾缭绕,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年降雨量达1600mm,气候湿润,日照适宜。茶区土壤为丘陵砂岩残坡积母质发育的黄红壤,其主要土种为黄泥砂土,质地疏松,多为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主体土层厚度中等,下接半风化的母质层,土壤通透性较好,施肥效应显著。土壤有机质层深厚,养分充足,排水良好,茶树生长持续平稳。特别是茶区四周植被丰富,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势条件。如杭州西湖龙井村茶园,北面天竺诸峰环峙成为防御寒潮侵袭的屏障,西面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涧,溪谷逶迤,潮湿和煦的南风回旋其间,漫射光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势植被气候要素,为龙井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龙井茶区广大茶农根据龙井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地理生态条件,积累了适用于本地的种茶经验,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1.茶树种植选择的园地要规划设计,坡度15以上的要修成水平梯级园地,15以下的要划等高线,经初垦、复垦和施好基肥后即可划行种植。

(1)种植方式和密度龙井茶区传统的种植方式多采用种子丛式穴播或育苗丛栽,60年代后开始推广密植条栽,80年代试种了部分密植速生茶园,90年代发展的新茶园多采用合理密植的单条或双条种植方式。单行条栽的规格为:行距130~150cm,丛距33cm,每丛3株,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的规格为: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丛距33cm,每丛2~3株,每亩种植6000~8000株。

(2)苗木质量规格现在,龙井茶品种都采用无性繁殖,出圃的茶苗,要求苗高在25cm以上,主茎粗在3mm左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

(3)茶苗移栽时期和技术晚秋(秋分至霜降)或早春(雨水至惊蛰)是移栽茶苗的适期。在墒情好的年份,晚秋移栽的茶苗,秋冬季先发根,开春后早发芽,要比早春移栽的茶苗早成园。移栽茶苗要十分注重种植质量,起苗时要少伤根,出圃茶苗要及时种植,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对粗壮且多数高于30cm的茶苗,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cm。茶苗移栽后还要做好抗旱、防冻等保苗措施,主要有土壤铺草,适施薄肥,及时治虫除草,缺株补植等工作,保证新种茶园壮苗、全苗。

2.茶树修剪

(1)定型修剪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采高档茶,后期适度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梢以养为主,采留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轻修剪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枝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蓬、以采代剪、采留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采摘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冠面3~5cm的新梢,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3.茶园改造

(1)砌坎保土,深耕改土现有茶园多分布在山坡上,对梯坎倒塌的老式茶园,逐年进行修整、改造,改坡地为梯地,改泥坎为石坎,改丛栽为条栽,在茶园四周与路边建立排蓄水系统。同时挑培客土,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这些措施能大大提高坡地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伸展,增强生长力。

(2)改造树冠,更新复壮龙井茶区的茶园多数是1949年前和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经长年采摘,树势渐趋衰弱,树冠急待逐年更新改造或换种改植。根据当地的经验,对树冠更新改造应因树制宜,修剪改造宜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主要有4种方法:

①深修剪:茶树经多年采摘,茶叶产量、品质逐渐下降,对此宜采用深修剪,剪除冠面下鸡爪枝层,修剪深度为15~20cm。经深修剪的茶树,对当年夏秋茶新梢留叶采,以养树为主,恢复树势,重新培养采摘面。

②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是树势呈半衰老和未老先衰、产量品质明显减退的茶树。一般茶树在离地40cm左右高度修剪,部分低矮茶树以剪去原树高的一半为宜,呈水平形修剪。对于肥培管理水平高的茶园,当年夏秋茶合理打顶养蓬,及时留叶采,年底即可复壮树势。

③抽刈:又称局部台刈。对衰老茶树,根据枝干衰老程度,剪去茶蓬中病虫枝和严重衰老枝干,留下新发出的地蕻枝和粗壮的骨干枝加以培育,继续维持茶树生产力,这是茶区的传统经验。以后采用抽刈和重修剪相结合方法进行,这对改造半衰老茶树,复壮树势的效果更快更好。

④台刈:对生产力已明显衰退、茶树十分衰老的茶园,采用台刈措施,当地茶农称为砍蓬。茶树台刈高度,一般在离地5cm左右。当地茶农用的台刈工具多为锋利的砍柴钩刀,现也有用台刈剪或台刈机,但剪口均要求光滑。茶丛刈去枝干后,要及时清理树桩,扒开四周泥土,通过曝晒或用火烧,进行消毒灭虫,有利于健壮新梢,并开沟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生长。当年萌发新枝,通过两次定型剪或不断打顶留叶采等养蓬措施,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型树冠。

茶树修剪改造,必须有其他技术措施相配合,效果才会显著,如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因树制宜地剪采结合,合理采摘,培养新的树冠,及时防治茶树病虫害等。

4.土壤管理

龙井茶区群众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茶园土壤管理积累了一套三耕四削的宝贵技术经验。三耕就是春耕、伏耕、秋耕。春耕宜浅,目的是松土与切断草根,在立夏至小满期间进行;伏耕在大暑至立秋期间进行,比春耕深,主要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入量;秋耕在寒露至霜降期间进行,要求深度达到20~25cm,即把底土掘起,翻转打碎,表土埋入底层,耙平,既可熟化土壤、深埋杂草与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四削就是削春草、梅草、伏草和秋草。主要能解决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并变杂草为肥料。四削一般掌握在与三耕时间交错进行,质量要求严格,除春草外,均要先削草后掘地,即先把杂草削除归堆行间,等晒干后埋入土中,做到丛内清,四边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龙井茶区的三耕四削这一传统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已改为少耕药除,即每年主要在晚秋深耕1次,春耕以锄草代替,其他3次削草基本用除草剂替代。这样既保证茶园管理质量,又省工,并能降低成本。

龙井茶区部分坡地茶园的土壤管理,结合耕锄,还采用了茶园铺草措施,即利用作物秸秆、山草等有机物料铺入茶行土表,这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稳定土温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一条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

5.茶园平衡施肥

50年代初期,没有化肥,龙井茶区茶园均施用农家土杂肥和菜饼。60年代开始施用少量化肥。以后逐年增多,并根据茶树生长季节特点和需肥特性,采取重施有机肥和配施氮、磷、钾等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茶树对养分的需求,形成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茶园平衡施肥经验。

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菜饼或农家肥,特别重视施用菜饼,每亩开沟施200~300kg。近年菜饼供应不足,部分茶园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75kg左右。追肥每年施3次:第1次在惊蛰前后施,称催芽肥;第2次在立夏后施,称接力肥;第3次在小暑前施,称脱力肥。追肥均用速效氮肥,如每次每亩用尿素30~40kg或用硫酸铵60~80kg。同时在采茶季节还多次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3%的硫酸铵溶液喷施叶面,多数采取采1批鲜叶喷施1次,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品质。龙井茶区群众还有看树、看土、看天巧施肥的经验。例如,看茶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瘦及吸肥能力来决定施肥量和次数,遇雨天不施肥,在雨前雨后巧施肥,干旱天气掺水施薄肥。实践证明这样才是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6.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技术

近年,龙井茶区为适应名优茶发展需要,在部分茶园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它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效果,促进春茶早发,增加名优茶产量产值。据试验,冬季和早春搭盖塑料棚的茶园与不搭棚的对照茶园相比,最高气温提高7~12℃,最低气温提高2~4℃,有效积温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12%。一般年份可提早10~20天开采。塑料大棚茶园能避免冬季霜冻危害,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对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春季名优茶产量可比棚外茶园增加1倍以上,产值增加2倍左右。

(1)塑料大棚园地选择①要求茶园树冠覆盖度在90%左右,品种优良,茶树长势旺盛;②茶园土壤肥沃,避风向阳;③用水方便,有电源,以利灌溉和人工补光。

(2)塑料大棚建造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简易竹木结构大棚:采用毛竹为主建造。这种大棚的宽度为10~12m,长度为30~40m,中间高度2.0~2.2m,两侧肩高1.5~1.7m。这种大棚取材方便,造价低,但室内立柱多,遮光严重,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左右。水泥钢筋构架大棚:这种大棚跨度一般为8~12m,高度为2.6~3.0m。这种大棚无柱,室内宽敞,透光好,作业方便,但成本较高,寿命可达6~10年。棚膜采用透光性好,厚度0.08~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使用效果较好。一般于11~12月底搭棚盖膜,至翌年清明前揭除薄膜。

(3)塑料大棚茶园管理技术①施肥:应早施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并配合施用CO2气肥和喷施叶面肥,为茶树提供充足的物质营养。②茶园铺草:应在秋茶后结合施基肥进行1次深耕(或中耕),并在茶行间铺草,对大棚茶园土壤既有增温保湿效果,又可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③大棚茶园修剪与采摘:塑料大棚茶园每隔2~3年要进行1次深修剪,每年秋季结束后结合封园进行一次掸剪与边缘修剪,整理树冠。当蓬面上有5%~10%的新梢达到一芽一叶初展时,应及时、分批采摘。春茶前期留鱼叶采,春茶后期及夏茶留一叶采,秋茶适当留叶采,并提早封园。④大棚茶园护理:保温和通风散热是冬季大棚茶园管理的主要环节。当大棚内气温冬季上升到25℃、春季上升到30℃时就应通风降温,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再闭门保温。一般晴天可在上午10时左右开启通风道,下午3时左右关闭。⑤揭膜:当气温较高,已无寒潮和低温危害时可考虑揭膜,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揭膜前需经数次练树,方法是在揭膜前1个星期,每天早晨开启通风口,到傍晚再关闭,连续5~6天,使大棚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最后揭除全部薄膜。

7.茶树病虫害防治

龙井茶区茶树病虫种类较多,在70年代初,茶树害虫以体形大、世代少的茶尺蠖、茶毛虫、茶蓑蛾、刺蛾为主,以后逐渐转向虫体小、代数多、繁殖快的小绿叶蝉、螨类、黑刺粉虱、介壳虫及煤病等多种病虫害,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70年代末至80年代,龙井茶区建立了病虫测报站,根据茶园虫情预报,有的放矢地选用农药,适时防治,防效大大提高。近年龙井茶区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同时在秋茶结束后采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减少次年茶园病虫发生量。这样既可控制农药残留量,又能有效控制害虫的蔓延,减少损失。

种植板蓝根的时候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板蓝根以根、叶入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是

主治流行性感冒、热病发烧、咽喉肿痛及丹毒等症的良药,对防治腮腺炎、

传染性肝炎、麻疹及乙型脑炎等也有很好效果。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

下:

一、育苗。一般采用宿根移栽或秋播留种。5、6月份采收的种子,于翌

年4月上旬播种。苗圃应选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畦宽3.33米,高16.7厘

米,长度不限,畦面要松软平坦,撒播或条播均可。每667米2(1亩)用农家

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条播按10~13厘米行距开0.33~0.67厘米的浅

沟。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10%的盐水中,捞去浮在上面的菌核和瘪粒,然后

捞出置于2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进行闷种摧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

播后覆土压实。每667米2播种2.5公斤左右。播后盖上一薄层稻草,防止

日晒,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苗床湿润,6~7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应

立即除去覆盖物。苗高1.5~2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苗高3~5厘米

时,按3~4厘米见方留一株壮苗,并追施一次稀薄人粪尿,喷一次波尔多液

100倍液防治霜霉病,同时用代森锌5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发现立枯病时还

需喷洒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倍液,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以防蔓延。

一般培育30天左右可出圃。采用宿根移栽以在春秋进行为宜,因气温和湿度

都适宜栽移大田种植或再植育苗。

二、定植。板蓝根系直根系植物,主根长,一般可入土30多厘米。所以,

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背风向阳的旱地、坡地种植,但不宜种在低

洼积水的地方和水田里。移苗定植时间,以秋春为宜。开春霜雪绝迹,气温

回升,雨水多,定植后成活率高;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凉爽,也易成活,

但要注意防旱。春播移苗定植为生产商品,秋播作为留种。板蓝根商品田在

5月上中旬移苗定植,一般采用穴栽。如果成片种植,应先铲除杂草,翻松

土壤,然后整地作畦,畦宽1.5~2米,间宽33.3厘米,畦高16~20厘米。

每667米2施农家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耙细整平,按株距35~40

厘米、行距60~70厘米挖穴,每穴种植2株。移植时应随起苗随种植,注意

根系舒展,压实,浇足定苗水。

三、管理。定植苗成活后,应查苗补缺,以达到平衡生长,并追施一次

稀薄人粪尿,促苗快长。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浅锄除去杂草并追施长苗

肥,每667米2施尿素8~1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饼肥40公斤。6月

上中旬,苗高25厘米以上,应及时收割第一次叶子。割叶后,每667米2追

施速效肥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5~6公斤(对水浇施),促进叶片再生快长。

7月下旬和9月中旬可分别再割一次叶。每次割叶后都应追施效速氮肥,并

结合中耕松土。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保墒和湿润土壤,以确保丰产。

四、防治病虫。板蓝根主要害虫有菜粉蝶和小菜蛾,防治办法:在幼龄

期喷洒9%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病害有霜霉病,防

治方法:除注意田间排水和通风透气外,在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

800倍液喷洒,可兼治白粉病和菌核病。

五、收获加工。收割叶片应从茎基部离地面1.6厘米以上开始,茎顶部

应留有心叶,不可割得太多,以免影响抽生新叶。少量栽种的,可割周围老

叶,留中央新叶让其继续生长。收割的叶子晒干后即可出售。待10月下旬地

上部枯萎时挖地下根茎。挖时先在畦旁开1.3~1.5米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

挖,尽量不要挖断根茎。挖出的根,去净泥土,洗净后晾晒或用火烘至七成

干,再晾晒至充分干燥即为成品。产品以根茎粗壮均匀、条干整齐、粉性足

实的为佳品。

山楂无土繁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山楂繁殖方法

盆栽山楂所用苗木与地栽用苗区别较大,盆栽用苗首先要求根系距根颈较小的范围内,应有发育良好的须根,须根量越大越有利于上盆后的生长。此外,根据所用盆的大小,苗高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主干20厘米以下,多采用嫁接苗。砧木可用根蘖苗或野生山楂实生苗。当苗高长至30厘米左右时,摘心后(5天左右)进行嫁接。接穗要选择开花结果早、座果率高的栽培品种。常采用枝接或芽接。枝接法可用劈接、切接、腹接、皮下接和根部枝接,成活率均较高。枝接时间多在早春萌芽前后进行。芽接多在6-7月间进行,采用T字形芽接。嫁接苗成活后,可在生长季,距主干20厘米处用利刀或筒锹伸入土中进行断根,包括对实生砧主根的切断(一般深20-30厘米处),也可通过移植,对根系进行短截修剪,以达到限制根系范围,增加须根量的作用。

对于地上部采用主干拉枝,新梢生长前期进行摘心等方法,以达到控制苗高和使主干分枝点降低的目的。根据盆栽造型的要求,可延长圃地苗木培养的年限,但一般自嫁接成活后1-3年均可上盆。

也可采用盆内嫁接,即选择砧木上盆以后,利用嫁接的方法.以期达到快速成形,快速结果的目的。尤其是盆内嫁接带有花芽的多年生枝组,有成活率高、坐果好的明显特点,是快速培育观赏价值较高品种的有效途径。

《米兰的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种植植物需要注意事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