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交底。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水稻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技术要领》,希望您喜欢!

水稻抽穗结实期是灌浆壮籽形成产量,是抽穗开花和灌浆结实两个过程,是决定穗粒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应以叶面施肥、间歇灌溉、防治稻蝗虫、保持活秆成熟不倒伏为管理重点。

具体措施如下:

1.湿润灌溉:抽穗开花期是对水较为敏感的时期,不能缺水;灌浆期是水稻需水多的时期,但又不能长期灌深水而加速叶片和根系的老化,宜抽穗开花期采取浅水灌溉,以后采用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以达到田间水气协调,保持根、叶的活力,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一般收割前7天断水,以便收割。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2.喷施叶面肥:喷施叶面肥目的是壮籽,提高成熟度和饱满度。从提高品质的角度考虑,不宜再度散施尿素等长效氮肥,而应提倡对叶色落黄的田块在齐穗后喷施叶面为好,一般每公顷施用喷洒磷酸二氢钾2~2.5公斤和尿素4~5公斤,对水400公斤喷雾,以花期喷洒效果好。或选用生物钾、金满利、惠满丰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搭配施用,这样不仅对壮籽增产十分奏效;而且对延长根系活力,保持活秆成熟、防止倒伏,提高品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Zw59.cOm

3.及时防治病虫害:水稻胡麻斑病、赤枯病、稻瘟病,要早期预防。应用双效微肥800倍液均匀喷雾,喷后6小时内遇雨要重喷。对上述几种病害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使水稻增产15%左右。此期要及时联防田边地头的稻蝗虫,以保证功能叶片不受损害,以达到增产,增收和提高品质的目的。

4.消除杂草:及时防治漂浮的绿萍和青苔等杂草,并清除田间大草和池埂、渠道、地头的杂草,以免挡光影响水温升高,还可减轻下一年的草荒,降低病虫害传染源。

5.防倒伏:在生产上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前期大头肥催得长势过猛,后期脱肥的饥饿早衰、茎叶枯萎、灌水不当、病虫为害及风雨的影响等造成倒伏趴秧。根治倒伏趴秧应从改变不科学施肥和做到选用优良品种,稀播稀插、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等全方位提高各项栽培管理水平。(傅树斌)

小编推荐

大豆花荚期田间管理措施


大豆花荚期要求植株生长稳健,茎秆粗壮挺立。叶片厚实浓绿,青秀无斑点,不卷曲,在盛花期封行,主茎和分枝节数多,花簇茂盛,花荚脱落少。田间管理的任务是防止早衰,控制徒长,增花保荚,减少脱落。主要措施是:

1.巧施花肥

开花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增施花肥满足大豆花荚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可增产15%以上。施肥方法:在大豆初花期(长势差的提早、长势旺的延后),每亩用尿素3-5公斤加水稀释后穴施,施后覆土。如果土壤供肥力强,植株生长健壮,应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植株疯长,造成倒伏或增加花荚的脱落。配合花期追施氮肥,叶面喷施磷、钾肥和硼、钼等微肥,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一般喷施2次左右,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钼酸铵25克、硼砂100克(先用少量温热水将钼酸铵和硼砂溶解),加水50公斤稀释后均匀喷布于植株及叶片的正反面。

2.抗旱排渍

大豆花荚期需水量大,此期对水分特别敏感,遇到干旱情况,如发现叶片在中午有萎蔫现象时,就应及时灌水抗旱。但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否则易使根系窒息腐烂、土壤板结,并在土壤干燥后引起龟裂,损伤根系,也会导致植株倒伏。灌水方法以沟灌为好,小水沟灌至土壤湿润即可。

因大豆耐渍性差,也怕渍害。花荚期雨水过多时,若排水不良,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也会造成大量花荚脱落。因此,大豆花荚期间雨水较多时,应注意及时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渍害。

3.应用激素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防止徒长倒伏,调节代谢,应减少大豆落花落荚的有效措施,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1)多效唑:能控制大豆植株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单株分枝和荚、粒数,提高结实率,促进顶荚的形成,可增产12%以上。适宜的浓度为0.01-0.02%,春大豆宜低,夏大豆稍高;长势一般的宜低,长势好的稍高。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75公斤稀释后在始花前5天左右至始花后了天左右均匀喷布在叶片正反面,不重喷也不漏喷。长势好的要早用,长势正常的宜迟用。

(2)亚硫酸氢钠:是一种光呼吸抑制剂,在大豆上使用可减少光呼吸消耗,保花保荚效果好,可增产10%以上。使用方法:在大豆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用1次,每次每亩用亚硫酸氢钠10克,加水50--75公斤稀释,选择在下午阳光不太强烈时喷用。也可结合喷微肥选用光合微肥,每次每亩用100克。

4.防治病虫

大豆花荚期,如处于高温多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易发生豆荚暝、豆天蛾、霜霉病、轮纹病、紫斑病和斑疹病等病虫害;在高温干燥时则易发生蚜虫为害。必须密切注意各种病虫的发生动态,及时防治。

夏季芦笋停采期田间管理要点


春季芦笋自母茎形成后,经过了3个多月的采收幼笋,消耗了大量养分,这时母茎枝叶的同化作用强度已经很低,而植株呼吸作用却因高温显得十分旺盛。要停止采收,及时加强田间管理,重点是采收完的水肥管理,使植株得到休养,迅速恢复生长,为秋季高产奠定基础。

1、清园。芦笋停采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笋园及四周用150-200公斤石灰粉撒施消毒。此时长出的嫩茎要全部留养起来,任其生长,形成枝叶。等新母茎形成,将春季留的母茎视其衰老程度逐步割除干净,搬离田间烧毁。

2、肥水管理。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停止采收期仅40天左右,一般在白露前后就进行秋季采收期,为此,在春季采收结束后,为使植株迅速恢复生长,应立即开沟施用复壮肥,由于这个时期短,除了按过冬有机肥要求施足外,同时要增施速效肥,促进嫩茎生长。每亩施用腐熟土杂肥1500-2000公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10公斤。遇到干旱,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一般隔10-15天结合施肥浇水一次,因此时恰逢雨季,大雨过后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3、选留母茎。在采收前15天应选留好母茎,要选留直径1-5cm,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做母茎。选留的母茎要充分分开,合理分布。第一年生苗每丛选留2-3株,老龄笋园每丛留3-4株,其余全部割除,减少养分消耗。母茎选定后,要加固支柱防倒伏。在幼茎生长至70-80cm时,在幼茎顶端及时摘掉3-4cm的幼心,防止过高。摘心后要及时喷药防病害。

4、病虫害防治。春季患有茎枯病等病害的笋园,可选用有内吸或内渗作用的杀菌剂,如退菌特或甲霜灵、代森锌兑水浇灌植株基部预防。在嫩茎出土后至新母茎形成期间,应加强喷药预防,在嫩茎伸长中可用药剂涂茎保护,分枝发生后改为喷雾防治,每5-7天用药1次,直到茎叶组织老化。同时结合根外追肥。此外,这时正值斜纹夜蛾盛发期,要及时喷药防治,杀灭其幼虫。

玫瑰田间管理技术


玫瑰属蔷薇科,为落叶小灌木,原产我国华北地区。玫瑰适应性强,喜阳光,耐半荫,生长适温为15-25℃。玫瑰具有耐干旱,怕潮湿,怕积水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湿润土壤为好。玫瑰耐寒力极强,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能露地越冬。

一、肥水管理

玫瑰适应性强,管理较为粗放,为了提高其观赏价值和高产丰收,应加强田间管理。栽种地点要选择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地方。栽种前施入经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栽后浇透水。玫瑰是一种对肥水较敏感的花卉,在各生长期所需肥料种类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玫瑰生育期进行肥水管理。早春当气温稳定在5℃左右、在芽开始萌动时,应以氮肥为主,搭配氮磷结合的速效肥料,一般应施用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5-8千克,以促进幼芽生长。玫瑰现蕾开花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此期的追施适量速效复合肥,每亩15-20千克。追肥都要结合浇水同时进行。采花期不宜浇水,以免影响采花。为加快肥效,民可在玫瑰叶片长成后进行叶面喷肥,用浓度为0.3-0.5%的尿素或磷酸二铵肥液,或用浓度0.5-0.6%的磷酸二氢钾肥液,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叶面喷洒,以利于叶面的吸收利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枝叶逐渐停止生长,光合作用积累的营养大量向根系回流,此期不可再施速效肥料,应主要施用有机肥料,同时应适当控制土壤水分,以防后期旺长。施入基肥时可结合翻耕同时进行。每亩施入有机肥2500-3000千克,然后浇一次越冬水。生育期间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玫瑰怕涝,严重时会死亡,因此雨季需及时排水。

二、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玫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玫瑰花是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因此经常整形修剪可使植株生长旺盛,花繁叶茂,树形端正,并可延长开花期限。玫瑰花开放后,可在花枝基部以上15-20厘米处短截,促发新枝,则第二次开花多而品质好。早春发芽前每株留4-5个枝条,距地面40-50厘米处短截,每枝留1-2个侧枝,每个侧枝上留两个芽短截。对定植4-5年的玫瑰,在冬季将老根翻出,去除病虫枝、枯老枝后进行重截,并对过密过旺的株丛进行分株或在秋冬季节将衰老的植株齐地面剪除,然后翻耕行间土壤,施入腐熟饼肥,浇足水。亩匀产花即使不多,但2-3年后产花量会大大提高。

三、繁殖方法

玫瑰可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单瓣产品种多用播种繁殖,秋后随采收随播种,第二年则不易发芽。重瓣的品种多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繁殖,因其雄蕊都变成了花瓣,故不易结实。扦插时间多在秋后或早春进行,剪取硬枝扦插或在生长季节采嫩枝扦插。玫瑰分蘖力强,可直接挖取蘖苗进行分株繁殖。在分株前一年,选4-5年株丛作为母株,在根际周围充分施肥浇水,并及时中耕,以保持疏松湿润的土壤,促发萌蘖。在植株落叶,成翌年芽刚萌动时分株最好。每丛带枝条2-3枝,栽后浇透水,地上25-30厘米截干,促发新枝。也可在生长季节将靠近地面枝条压入土中,入土部分用小刀刻伤,经2-3个月即可生根,翌春再与母株分离,另行栽植。

四、病虫害防治

玫瑰主要病害有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天牛、红蜘蛛、蚜虫、大袋蛾等。在锈病、白粉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可用600-800倍粉锈宁液进行防治,褐斑病发生期可用50%的退苗特或75%的百菌清粉剂7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5天喷药一次,能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金龟子、大袋蛾主要危害玫瑰的嫩梢和叶片。在发生期可用辛硫磷和敌杀死1000倍液和3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红蜘蛛、蚜虫、介壳虫主要吸食玫瑰汁液,造成生长衰弱,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甲胺磷1000-1200倍液。

胡萝卜田间管理技术


进入8月份是胡萝卜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胡萝卜田间管理技术简要总结如下:

1、间苗、中耕除草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第一次间苗在苗长出12片真叶,苗高3cm左右时进行,留苗株距3cm左右,并在行间浅耕除草松土,促使幼苗生长。第二次间苗在幼苗长出3-4片真叶,高约13cm左右时进行,此时亦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定苗。定苗株距13-15cm,亩留苗3.54万株。

2、水肥管理

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齐苗后土壤见干见湿。肉质根膨大期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水分供应,适时适量浇水,雨后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因水量不匀而引起裂根和烂根。

追肥定苗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肥(N)4kg(折尿素8.7kg),肉质根膨大期每亩追施钾肥(K2O)5kg(折硫酸钾10kg)。

3、病虫害防治

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治可用72.2%普力克水剂每平方米5-7.5毫升加2-3升水稀释灌根。地老虎、蟋蟀最好采用人工捕捉法,虫量大时则可用毒饵诱杀法,用晶体敌百虫拌炒香的麸皮或油渣,于傍晚撒在胡萝卜畦间或近根部诱杀。

甜樱桃田间管理技术


一、土、肥、水管理

1.注重深翻改土。定植后1~2年,结合施基肥,在行间或株间开沟,打破定植穴花盆式难透水的状况,使定植穴与沟相通,既促进根系伸展,又解决定植穴内积涝问题。

2.对于进入盛果期的甜樱桃园应避免全园一次性深翻,对幼龄园进行深翻,要留出足够的树盘,以免使根群受到伤害造成树体衰亡。深翻最好在晚秋进行,翻后应立即灌水。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3.树盘或全园覆草,即可减少水土流失,又可减少地面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相对稳定,提高冬季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利于甜樱桃的生长发育。

4.根据甜樱桃不同年龄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幼树扩冠期(1~3年生),以施速效氮肥为主,辅之以适量磷肥,促进树冠早成形,在初结果期(4~6年生)以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做到控氮、增磷、补钾。

二、花果管理

1.预防晚霜

由于甜樱桃萌芽、开花较其他果树早,尤其是近几年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高,使甜樱桃开花期更加提前,这样,晚霜对甜樱桃花期和幼果就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预防晚霜是确保甜樱桃丰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甜樱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规划建园时,应选择不易发生霜冻的地块建园。同时,对晚霜容易发生地区,要发展甜樱桃可选用萌芽、开花较晚、抗霜冻能力较强的优品种。

加强果园肥水管理,特别是秋季早施基肥,防治早期落叶病,保护叶片,从而增强树体贮备营养,提高抗冻能力。

在萌芽至开花前园内灌水,降低地温,可延迟开花3~5天。树冠喷洒可大枝,涂抹10﹪石灰水,使之反射阳光、降低温度可延迟开花2~3天。

2.提高座果率的措施

加强采花后花芽分化期施肥,以速效肥为主,保证花芽充实,避免败育花的大量形成。秋季施基肥,在落叶前进行,可尽快发挥肥效,提高树体营养贮备水平,增强抗寒能力,提高座果率。在开花前和生理落果后,摘除弱小、发育不良的花蕾及幼果,保证每个花束状果枝留2~3个花蕾,每个花序留1~2个果,可以改善保留花果的养分供应,提高座果率和单果重量。在甜樱桃盛花期和落花后,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0.3%磷酸二氢钾或0.3%硼砂和其混合液,均可显著提高座果率。

六是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在生产上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当地主要推广良种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以便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高质量。(苗彦明)

玉米穗期需要水分多注意田间管理


穗期是玉米茎叶迅速生长,雄雌穗积极分化的营养、生殖生长期,栽培中应注意协调营养、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均衡发展,以保证雌雄穗发育良好争取穂多粒大。此时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旺盛、需要水分养分最多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量的高低。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叶、壮秆,重点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尤其是棒三叶,达到茎秆粗壮墩实,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这一阶段水肥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穗的长度和小花数的多少。如果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即使以后营养条件改善,也无法改变穗小粒少的状况,最终导致产量下降。近期田间管理主要是抓好灌水施肥、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根据苗情合理灌水和施肥。常规灌地块全生育期灌水5个左右,灌量320~350立方米/亩。拔节期灌头水,一般灌水量70立方米/亩左右,第二次灌水在第一次后的15天左右进行,之后分别在孕穗期、抽雄期、乳熟期灌水,灌水量在60~70立方米/亩。全生育期追肥2次,追肥总量尿素35~40公斤/亩,分两次施入。

第一次在大喇叭口期结合浇头水揭膜等工作开沟追施20~25公斤,第二次结合浇三水(玉米开始抽雄未散粉时)追施10~15公斤/亩。头水前结合防虫用矮壮素或高玉宝(用量严格按使用说明计)加入硫酸锌80克/亩对适量的水进行喷施起到降低穗位、防虫的目的。滴灌地块全生育期滴水7~8个,每次滴水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滴肥总量尿素35~40公斤/亩,硫酸锌3公斤/亩。

结合头水滴施尿素20公斤/亩,二水不滴肥,三至六水分别滴施尿素4~5公斤/亩,3~5水时可加硫酸锌1公斤/亩和尿素一起滴施,底肥钾肥不足的也可加入适量的钾肥。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滴灌玉米田的滴水,由于玉米根系密集而强大(和棉花等作物的根系不同),必须供应足够的水分才能利于根系下扎和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所以要改变以往滴水时间短的管理习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延长滴水时间(每次最好保持在18小时以上,滴水量控制在50立方米/亩左右),这样玉米根系就不会始终处在干旱的状态下,从而利于根系下扎、吸收水分养分,并提高抗倒能力。具体灌水、施肥指标根据玉米长势、地力及天气情况而定。

中耕、培土、防除杂草。头水前中耕是玉米最后一次中耕,一定要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以达到促根、增加玉米防风抗倒能力的目的,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防治,重点做好玉米螟、红蜘蛛及叶蝉监测及防治。近期重点做好玉米螟防治。根据植保人员预测预报结果,今年玉米螟一代幼虫为害预计中度发生。因此,一定要重点做好玉米螟的防治。

一是在玉米地四周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田间着卵量。二是采用性诱剂诱杀成虫。三是药剂防治:玉米灌头水前或幼虫3龄前进行投药防治,每亩用BT乳剂200克加细沙3公斤拌匀后制成颗粒剂,撒入玉米心叶内或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也可用60%的特杀螟80克/亩与25~30公斤细潮土拌匀后撒入玉米心叶。做好叶蝉、红蜘蛛等害虫的监测。

《水稻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技术要领》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交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