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植物养护。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南方早稻育插秧及大田管理技术意见》,希望您喜欢!

入春以来,南方稻区气候适宜,有利于早稻育插秧。在集中育秧的示范带动下,大部分地区育秧早,成秧率高,秧苗素质较好。目前,华南稻区早稻已栽插结束,长江中下游稻区已陆续开始栽插。针对当前气候和生产特点,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南方早稻育插秧及大田前期管理技术意见。

一、加强秧田管理,提高秧苗质量。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秧田类型多样,除冬闲田外,前茬还有油菜田,秧苗生育期不尽相同。各地要根据当地秧苗生长情况和种植茬口,加强秧田后期管理,确保育足壮秧。移栽前3~5天,施送嫁肥、喷送嫁药,做到带肥带药下田。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二、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栽插质量。今年天气好,播种期有所提前,生育进程有所提早。各地要根据气象预报,尽早移栽。机插田块要提高耕整质量,移栽前田块要沉实,做到适时早插,力求浅插,适当增加密度。生产上宜选用25厘米行距的插秧机,避免秧龄过大引起的缓苗期延长,每亩早稻栽插2万穴以上。手插或抛栽田块要保证栽插密度,提高均匀度。高产田块每亩栽插2~2.5万穴,杂交稻每穴2~3本苗,常规稻每穴5~6本苗,基本苗每亩要分别达到5~6万和10~12万。三熟制早稻田块要增加栽插密度,每亩栽插2.5万穴以上,争取以多穗获得高产。针对塑盘育秧方式播种量大、成秧率高导致秧苗个体素质偏弱的情况,要尽早移栽。如不能提早移栽,建议采用抛栽寄秧的两段育秧方法,延长秧龄期,争取带蘖移栽。采取湿润育秧方式的秧苗拔秧时要做到每次少起苗、带泥栽插,以利返青成活和早发分蘖。

三、加强栽后管理,促进早长快发。一是施好分蘖肥。华南稻区早稻要及时追肥,已经施了第一次促蘖肥的田块要施好壮蘖肥,亩施复合肥15公斤,促进早稻早长快发。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移栽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促早发。用肥方面,要在每亩施用纯氮5~6公斤作基肥的基础上,栽后5~7天施好分蘖肥,亩施尿素4~5公斤。

二是做好水分管理。做到薄水插秧,浅水回青,湿润促蘖。插秧时田间灌薄水1.5~2厘米,插后保持3~4厘米的浅水层。抛秧、机插田块,移栽时不留水层,立苗后回灌1.5~2厘米浅水层。基质育好的秧苗,栽后采取湿润管理,防止秧苗漂浮。三是适时晒田控苗。对于基本苗较多的机插、抛栽田块,要在早发的基础上,适当提早晒田控苗,促进大穗发育,提高茎蘖成穗率,构建高产稳产群体。

四、加强病虫害预警,综合防治病虫害。各地要密切关注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切实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要在喷好送嫁药的基础下,重点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预警工作,及时选择对口农药防治。(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

扩展阅读

春栽辣椒大田管理技术


一、田间整地在定植前,田间浇足底墒水。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饼肥200公斤或鸡粪10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微肥20公斤,充分深翻耙匀,达到壤细地平。

二、起垄铺膜将田间起垄0.85米宽、0.1米高,垄间隔0.35米。起垄要平整、顺直,以方便铺膜。铺0.9米地膜,膜间距离0.3米。

三、田间定植于4月中下旬,即晚霜过后,进行大田种植。有条件农户,每株辣椒可少量使用活性钾肥,保证椒苗正常生长。栽植时,不要用钢钎扎眼,防止挤实土壤,不利幼苗根系生长。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四、田间管理定植后,正是气温转换时期,辣椒处于缓苗阶段和生长弱期。此时,应注意蚜虫和病害的危害,可喷吡虫啉、多菌灵、病毒灵混合液,同时要保证田间湿度,促进早发快长,保证辣椒度过缓苗关键期。

五、合理追肥辣椒追肥的基本原则是控氮、稳磷、补钾配微,具体如下:

1、轻施苗肥:此阶段为辣椒缓苗至开花前,施肥作用在于促进定植苗的健壮生长,为开花结果打好基础。此时期追肥以复合肥为主。

2、稳施初果肥:此阶段为开花至第一次采收前,施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辣椒植株分枝、开花、坐果。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亩使用25公斤;每亩可增施5公斤硼肥,提高座果率。

3、重施盛果肥辣椒进入结果盛期,是整个生长期需肥量最大时期。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亩30―40公斤,适量增加钾肥,每亩在10公斤左右,并配合使用一定数量微肥。一般情况下,每次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促进辣椒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可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开花坐果。

4、后期补肥:后期可采用喷施方法进行根外追肥。具体可使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其它微肥。

六、中耕破膜在辣椒生长中期,由于浇水、施肥、降雨及其它农事操作易造成土壤板结、墒情破坏,在封垄前应及时破膜中耕,以促进根系纵深生长、防止早衰。中耕深度和范围以不损伤根系为准。一般来说,中耕培土后及时浇水有利于辣椒的生长。辣椒的整个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做得好,植株生长健壮,辣椒抗逆性相对增强,病害危害较轻,可减少用药次数,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增加,辣椒的品质也可提高。

七、病虫害防治辣椒害虫主要以蚜虫、棉铃虫、小菜蛾为主,病害以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青枯病、疮痂病和病毒病、疫病为主。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体,要注意对蚜虫的防治,可采用吡虫啉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除治,对棉铃虫,小菜蛾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立枯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进行喷雾防治。青枯病、疮痂病属细菌性病害,可用链霉素、新植霉素进行防治。病毒病是病毒引起的,应以治蚜防病为主要手段,可喷用植病灵、病毒灵进行防治。

总的来说,对于虫害要及早防治,病害要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前,结合防治蚜虫加少量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可有效控制病毒发生,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

棉花灾后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我省江淮和淮北棉区降雨集中,棉田普遍遭受渍害。针对不同的受

灾情况,搞好灾后管理,对今年提高棉农收益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灾情分为两类:一是严重受涝棉田。这一类棉田由于江湖水位高,水暂时无

法排出,预计棉花还要在水中浸泡10-15天。这类棉田要考虑改种其他作物。二是一般

受涝棉田。这类棉田主要受跑马水的影响,过水面积较大,但在水中浸泡时间不长。

对此类的棉田要加强田间管理,努力将水灾对棉花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技术措

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棉田排水、抓紧中耕。排水和中耕应作为主要的措施来抓。要抓紧开好

三沟,畦沟、腰沟、围沟要沟沟想通。以排除明水和暗水,降低湿度促进根系发育。

同时要抓紧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降低湿度,提高地温,减少无效养分的消耗,

促进根系的下扎。

2、重施花铃肥。由于遭受水灾,一般棉田花铃肥都没有追施。目前棉花已陆续进

入开花期。花铃期是决定棉花产量关键的时期,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最旺盛的时期,追

施花铃肥尤为重要。花铃肥的追肥量一般占总追肥量的一半以上,以速效性的氮肥加适

当的磷钾肥,前期蕾肥未施的要加一定量的有机肥。一般每亩可施尿素15-20公斤、饼

肥25-30公斤、钾肥10公斤,充分打碎拌匀,结合中耕在行间开沟施下。

3、防止伏旱。我省的天气,一般是梅雨结束以后,就面临着伏旱。此刻正处棉花

开花结铃关键时期,遇伏旱棉花的蕾、铃脱落会加重,对棉花的产量会造成损失。因此

伏旱期间,要搞好棉花的灌溉工作。要沟灌,不要大水漫灌。

4、普施盖顶肥。盖顶肥一般采用速效性的化肥。每亩施用尿素7公斤左右。施用时

间和数量看花铃肥施后棉花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在立秋前后施下为宜。淮北棉区可早些,

沿江棉区可迟些。

5、注意病虫害防治。棉花主要的病害有枯萎和黄萎病。气温上升到23-280C会形成

发病高峰,特别是黄萎病遇夏季多雨时发病更严重。如发现棉花枯黄萎病,一是棉田零

星发病时,用治萎灵浇灌病苗。二是用氯化苦、二溴乙烷进行土壤消毒。

目前棉花主要的虫害有棉铃虫、棉叶螨等。棉铃虫可以采取杨枝把诱杀;喷缩节胺

调节棉株生育,以减少棉铃虫的落卵量。二代棉铃虫采取生物防治,三、四代棉铃虫采

取化学防治。天气是棉叶螨发生的主要条件,高温久旱无雨,棉叶螨易爆发。可用克螨

特、扫螨净等喷雾。

6、全程化控。棉花实行化控能够调节棉株体内内源激素系统,定向诱导不同生育

阶段的器官发育和改善棉花的生理功能。苗期应用可以提高棉花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

含量,诱导侧根发生,促进根系建成。蕾花期应用能够塑造中壮株行,优化冠层结构,

调节养分分配,增强根系活力,简化中期整枝,促进早结铃和棉铃发育。打顶后施用可

以增结伏桃、早秋桃,增加铃重,防止贪青晚熟,简化后期整枝。棉田喷缩节胺本着少

量多次,大体按1、2、3的原则掌握,即蕾期每667平方米喷1克、初花期2克、打顶后3

克。实际用量要根据具体的田块肥力的高低、密度的大小、年份的旱涝、长势的强弱灵

活掌握。喷后如遇大雨,要补喷,但用量减半。

7、防止早衰,适时采摘。棉田防早衰的主要措施主要是喷施氮肥和钾肥。用2%尿

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2-3次。对后期棉花生长较旺的棉田要开展打老叶、减空枝、

抹小杈等工作,要推株并拢,以增加棉田通风透光,增温降湿。还可以用乙烯利催熟。

棉花要适期采摘,在棉铃正常开裂7天左右采摘为好。收花间隔时间7-10天,好花

和僵瓣花分开收,霜前花霜后花分开收,正常成熟和剥青桃花分收。为减少棉花三丝,

采摘袋一律使用布袋,晒花在帘子进行,以提高棉花质。

杨苗速生期强化及管理育壮苗


近年来意杨育苗面积持续增加,但由于部分苗木不壮、病害严重,常出现栽后大面积枯死的现象。6-9月是意杨苗速生期,此期生长量为全年最大,生产上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强化管理,培育壮苗。

1、定苗除草

速生期分两次定苗,分别在苗高1米和2米时进行,最终每亩留苗不超过2500株。杂草会与意杨苗争肥争水,应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经常除草松土。

2、科学施肥

主要在速生期施肥,一般施2-3次。第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选雨后晴天下午撒施,小面积的宜沟施或穴施。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每亩施尿素30-40公斤。第三次在7月底前结束,以利于意杨苗充分木质化,每亩施尿素30公斤。8月以后禁止在意杨育苗地施氮肥,以防苗木徒长,不利于定植成活。

3、防治病虫

(1)叶部害虫。意杨苗常见的叶部害虫有杨扇舟蛾、黄刺蛾等,应在2-3龄幼虫高峰期喷施2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等菊酯类农药防治,要求喷雾均匀周到。

(2)病害。一是杨树溃疡病。在58月选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定期对意杨苗喷雾,每隔10-15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二是叶锈病。79月发现杨树叶片上有粉锈要喷药防治,适用药有三唑酮等,每隔15-2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三是皱叶病。症状表现为受害芽提早5-6天开绽,卷曲成团,枝条不能伸长,全部叶片皱缩、肿胀变厚,并呈红色或紫红色,似鸡冠状。

随着受害芽的生长,形成一个直径5-20厘米的瘿球,后期干枯,易随风脱落。皱叶病由螨类危害所致,如果选用有内吸性或杀卵作用的药,可隔15天喷一次药。

核桃实生苗培育及大田夏季芽接技术


核桃

1实木苗的培育

1.1砧木种类的选择实践证明,共砧即用普通核桃实生苗做砧木效果最好,嫁接亲和力高,适应性强,适于大量育苗。

1.2种子处理核桃播种分为秋播和春播。秋播种子不需处理,直接播种即可。春季播种干种子时,应于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以利提早出苗。可用冷浸日晒法:将核桃种子装在麻袋中,放入冷水浸泡,麻袋用重物压住,使其浸入水中不上浮。每天换水1次,连续浸泡7~8d。将冷水浸泡过的种子捞出置于阳光下曝晒几小时,吸水膨胀的种子就会裂口,即可用于播种。

1.3播种核桃春季播种以3~4月为宜。播种前施足底肥,深翻整地。播种时按40~50cm行距开沟,沟深6~10cm。播种方法用点播。播种时要使种子缝合线与地面垂直,种尖朝向一侧。点播株距10~15cm,播后覆土。

1.4播后管理幼苗出土前一般不宜灌水。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促使苗木健壮生长。

2大田夏季芽接

2.1芽接前砧木苗的管理用于夏季芽接的核桃实生苗,在春季萌芽前要平茬,平茬后发出的萌芽选留1个最壮的,其余的全部除去。实践证明,核桃芽接在当年生枝条上比在多年生部位嫁接成活率高。若砧木实生苗生长较弱则不宜平茬,否则当年枝条太细难以嫁接,可在2年生部位嫁接。春季发芽后要及时追肥灌水,使枝条迅速生长。

2.2芽接时期核桃大田夏季芽接的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底。过早,砧木粗度小,接芽也较嫩,且气温较低,不利于成活;过晚,接后苗木当年生长时间短,苗弱小,嫁接成活率也较低。

早稻缺素症状及补救方法


水稻在生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一旦缺素,便影响生长发育而导致减产。缺素后,其症状往往从叶片上表现出来,因此,在早稻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叶片和植株颜色及形状,区分缺素类型,立即进行补救。

缺氮发黄症。稻苗缺氮一般从老叶开始向下均匀黄化,逐渐由基叶延至芯叶,最后全株落黄,稻苗矮小,叶蘖不同伸,分蘖迟且瘦小,叶片短、窄、直立,呈现黄绿色,造成植株矮小、分蘖少、早衰、穗小、籽粒不饱满。补救办法:这时应补充氮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若缺氮严重,应略增加施用量,配合施用磷、钾肥,施后中耕,促使黄苗转化。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缺磷发红症。早稻秧苗返青后,生长显著缓慢,分蘖延迟或不分蘖,或返青后出现僵苗症状,叶片细瘦且直立不披,严重时叶片沿中脉呈卷曲折合状,叶片暗绿无光泽,叶尖带蓝紫色,远看稻株暗绿带灰紫色;稻株呈簇状,矮小细弱;根系紧缩不散,新根很少,有时还会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并发症。缺磷水稻往往出现未老先衰。补救措施:浅水追肥,每亩用过磷酸钙30公斤混合碳铵25~30公斤,随拌随施,施后立即中耕或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配制好的肥液50~60公斤喷雾。在管水上实行浅灌勤灌,反复露田,以提高土温,加强稻株根系对磷素的吸收代谢能力,当新根生出后,每亩追施尿素3~4公斤促长。

缺钾赤枯症。早稻缺钾,虽移栽后能发根返青,但叶片发黄呈褐色斑点,老叶尖端、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以后每长出一片新叶,就增加一片老叶的病变,严重时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似火烧状,农民形象地说远看一片红,近看又无虫。病株的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很少。缺钾赤枯病主要发生在早稻的冷浸田、锈水田和烂泥田。补救措施:立即排水,每亩施草木灰100~150公斤,或每亩施氯化钾4~6公斤,施肥前放干田水,采取条施或穴施,施入土层5~10厘米深。或叶面喷施1%氯化钾或硫酸钾溶液。配施氮肥、间隙灌溉,促进旺发,提高吸肥能力。

缺锌丛生病。缺锌的早稻苗,先在下叶中脉区出现褪绿黄白化状,上生红褐色斑点和不规则斑块,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条斑,自叶尖向下变红褐色干枯,并自下向上叶依次出现。病株出叶速度减慢,新叶短而窄,新叶褪淡,特别是基部中脉附近褪成黄白色。重病植株叶枕距缩短或错位,明显矮化丛生,叶鞘比叶片长,拔节困难,分蘖松散呈草丛状,成熟延迟,虽然抽出纤细稻穗,大多不能结实。补救措施:立即排水露田,增氧通气,促进根系发育。当稻苗出现缺锌症状时,将硫酸锌配成0.1%~0.2%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亩用配制好的硫酸锌肥液50~60公斤,每隔7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曹涤环)

大田栽培菊花技术要点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阳光充足、凉爽、无严寒的气候和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要求富含腐殖质、肥沃而疏松的中性土壤,耐旱耐弱碱,适宜生长温度为15℃至25℃。在大田种植切花菊应掌握几项关键技术要领。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品种的选择

可选择不易受冻害的晚秋菊及冬菊品种,其抗寒性强,瓣质厚硬,茎粗壮挺拔,节间均匀,叶片肉厚平展,适合长途运输和贮存,且吸水后能挺拔复壮,浸泡后能全开且时间长。我国北方生产切花菊,如欲在5月供应市场,应在头年10月扦插育苗,冬季在温室中培养;如欲在8至9月开花,可于当年3月育苗,提早60天进行短日照处理。南方冬季和早春供应菊花切花比较容易,无需温室,可大面积地栽生产,但需打造高畦以防水涝。旱季中午适当遮阴,可以增加茎的长度,便于瓶插。

种植前的准备

菊花忌水湿,大田栽培切花菊,必须做到深沟高畦,以畦高25至30厘米,畦宽1至1.2米为好,畦长度不超过30米。田块四周要开好腰沟,腰沟要具有蓄排水的功能,做到雨水不出沟,雨停不留水。切花菊生长旺盛,需肥量大,多施长效性有机肥料能使土壤疏松,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切花菊忌连作,也不宜与同种作物连作。

定植

切花菊有多本和独本之分,大田种植出口型的切花菊一般采用独本栽培。一般独本栽培每平方米约栽60株左右,每畦种4行,行距25厘米,株距6厘米。当菊花长到30厘米高时,用1212平方厘米的塑料浅网,进行主株张网,使菊花枝条均匀分布。

肥水管理

切花菊的浇水非常关键,除了花芽发育期适当增加浇水外,应干多湿少、干湿相间,少沟灌和浸灌。切花菊因种植密度大,耗肥较多,除了施用基肥外,必须经常结合浇水追肥。一般在现蕾前,以氮、钾肥为主,此后适当施用磷肥。追肥宜薄肥勤施,防止施肥过量。当菊株转向生殖生长时,可暂停施肥,以利花芽分花。待现蕾后,再行追肥。

修剪

整枝应留强去弱,除去分枝,腋芽要及时抹去,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保证植株达到一定的高度。现蕾后要及时剥除主蕾以下的所有侧蕾。在栽培过程中,如出现柳叶现象,应及早摘心换头,让它重新抽出新技。

病虫害防治

切花菊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和蚜虫。在生长前期应定期用杀菌剂防止各类叶斑病的发生,进入生殖期时要防止白粉病和蚜虫等危害花蕾,以免影响切花质量。菊花叶斑病发病期很长,自4月到10月连续不断,而以立秋前后雨水较多时发病最重。发病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可喷布波尔多液或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周喷一次,花蕾透色前停喷。蚜虫要在发生前喷鱼藤精等来预防,发病后应连续喷药两三次,可将它们全部消灭。

补光

晚秋菊、冬菊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光照长短、强弱对开花与花色均有影响。菊花补光可抑制花芽分花。一般6米宽标准大棚可种4畦,每畦上挂一排60瓦、间隔1.5至2米左右的白炽灯,高度以距植株90至100厘米为好。每天23点到次日2点进行补光,一般于8月末开始,补光天数要根据定植时间来定。

采收与冷藏

当花蕾露色3至5成时,为采花适期。一般于清晨或傍晚采收,这样有利于保鲜。采收的菊花立即运至保鲜工厂进行预冷,温度控制在10℃左右。预冷后对菊花进行修整,一般保留茎长约90厘米,以10支为单位,送入冷藏室。冷藏分湿藏和干藏两种。湿藏一般用于短期贮藏,方法是将花茎插在保鲜液中,保鲜液的配方是每升水加蔗糖20克、硝酸银25毫克、8羟基喹林柠檬酸盐200毫升;干藏是将切花菊置于塑料袋或纸盒中在冷库中贮藏。注意不能将其与果菜放在一个冷库,以免果菜产生乙烯影响花卉保鲜。冷库需维持90%至95%的相对湿度,温度控制在0℃至17℃,可贮藏3至4周。

《南方早稻育插秧及大田管理技术意见》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南方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