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茭白的种植技术与茭白的养殖方法》,希望您喜欢!

茭白的种植技术与茭白的养殖方法介绍:茭白从唐朝开始就被人们广泛种植,而茭白的种子是我们的五谷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

品种选择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茭白应选择采收早、产量高、抗逆性强、耐热、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种株选择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的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茭、灰茭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茭早,结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茭田选择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茭白结茭的早迟与土层、水层深浅、水温控制等有关。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结茭,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土层浅(最好20--27厘米)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所以,南方地区种植茭白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土层浅的水田种植。

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充分晒田,筑好田埂,确保田间能灌水15-20厘米。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厘米,达到田平、泥烂、肥足。

适时栽植

【时间】:南方地区双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

【方法】:栽前留10厘米,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米,窄行0.8米,株距0.6米,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田间管理

(一)新栽茭田的管理

1.灌水: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1):茭白栽植后田间保持24厘米浅水越冬,春季茭苗开始生长时,水位宜浅,保持在2--3厘米左右,以利地温升高,促进萌芽发棵,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水位逐步加深,

(2):种植50天前后,可视茭白分蘖情况进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见鸡脚裂为度)后灌1015厘米深水控制无效分蘖。

(3):孕茭期可控制20厘米的水位,但不能超过茭白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后气温逐渐升高,茭田要勤换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于春茭孕茭。

(4):春茭采收后,水位降到6厘米左右;秋茭收获后水位降到34厘米。休眠期保持2-4厘米的浅水状态越冬。

(5):每次施肥前先放浅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干后再灌水。

2.追肥:南方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茭。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茭,提高产量和品质。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1)新栽植的茭田如栽植时未施基肥,应在30天内补施基肥。

(2)老茎萌芽时亩追碳铵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3)种植40天左右(分蘖初期)亩施45%复合肥30-50公斤。

(4)春茭采收过程中,可根据茭苗生长情况适量追肥。

(5)春茭采收后可亩施45%复合肥20-30公斤,以利秋茭生长。

3.耘田除草: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4.清除雄茭、灰茭:雄茭和灰茭不能结茭,应随时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补上。

5.剥枯叶、拉黄叶:剥枯叶、拉黄叶清除枯老的叶片、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在春茭采收后期开始,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把枯老的叶片剥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伤,把拉下的黄叶踩入田间作为肥料。

6.疏苗补苗:南方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应进行疏苗,拨除过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后茭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二)老茭田管理。

老茭田冬季地上部枯死后应在12月前清除枯叶,留10厘米老茎割去地上部残株,挖出雄株、灰株、杂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从优良茭墩挖苗补栽,浅水越冬,增施有机肥,可亩撒施鸡.牛粪1000公斤或猪栏粪100担,磷肥50公斤,此次施肥最迟要在1月前完成。2月上旬茭墩萌芽时亩追施碳铵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3月中旬亩追施45%复合肥30-50公斤。疏苗时每墩留20根左右。水位等其它管理同新栽茭田。

小编推荐

大棚茭白高产栽培方法要点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现将大棚茭白高产栽培方法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栽前准备

(1)茭白选择要选择肥力中等的青紫泥田,地下水位较高,且上年未种过茭白的水稻田。田块要筑成东西朝向、宽8米的畦。

(2)茭白准备年内早翻,经风化增加土壤通透性,开春后耙平、耙碎,在1月中旬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碳酸氢铵6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并拌和丁草胺颗粒剂1公斤,同时要搭建毛竹大棚,棚高2米左右,棚内及时灌上浅水。

二、栽后管理

(1)种植密度:选择茭白肉大、洁白柔嫩、品质好的茭墩作种墩。种植密度以85厘米X50厘米较为适宜,每亩约可种1350墩。

(2)及时覆盖:在1月下旬及时覆盖薄膜至2月底,大棚覆盖以密封为主,3月中旬温度高时要开窗通风,至4月上旬揭膜,共覆盖80-85天。

(3)合理施肥:植后为促进早发,要早施分蘖肥,亩用尿素5-8公斤,并结合耘田再施入除草剂。当茭株高20厘米左右、叶片3.2叶时,亩追施磷肥75公斤+碳酸氢铵75公斤+菜饼30公斤,以促进茭株早分蘖。以后随着茭白生长施好孕茭肥,一般亩用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磷肥30公斤。

(4)浅水促早:植后浅水灌溉4-5天以促早发,然后露田1-2天,再灌浅水,以增加土壤温度,促进发根分蘖。至4月初,要增加灌水深度,以保持茭白洁白,保持商品性。

(5)防病治虫:做好以大螟及二化螟为主的病虫防治工作。由于棚内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大螟及二化螟早发,要及时进行防治。第一次在3月中旬,可亩用杀虫双200克+三唑磷100克+水75公斤喷雾,以后每隔25天左右防病一次。

(6)及时采收:茭肉膨大后要及时采收,一般每两天采收一次,以保证质量,采收时要用利刀割,以保留其他小的分蘖及蘖芽。

茭白的栽培养护管理五要点


茭白的栽培养护管理有以下几点,栽培的茭白按一年中收获的次数来分,有一熟茭和二熟茭两种类型。

1、种类与品种

(1)一熟茭白:也称单季茭白,每年秋季9月收茭一次,连收2~3年后就需重新栽植。推广品种有:八月茭、安溪早茭白、象牙茭等。

(2)二熟茭白:也称双季茭白,每年春秋两季各收一次。一般在春季或夏秋栽植,第一熟在当年9~10月采收,称为秋茭,第二熟在翌年5~6月采收,称为夏茭。常见品种有:小蜡台、大蜡台、中介茭等。

一熟茭上市比两熟茭的秋茭早,适合在蔬菜秋淡季供应,二熟茭的产量比一熟茭高,但对肥水条件要求也较高。

2.栽培特性:茭白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萌发期需10~20℃的温度,分蘖期适温为20~30℃,孕茭期为15~25℃。孕茭期后温度在15℃以下,分蘖停止,地上部生长也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部在土中越冬。

3.整地施基肥:宜用无污染源的浅水洼地、稻田、沟塘、河坎边种植,水位不宜超过25厘米,最好为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和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壤土。可放干水的田块,宜干耕晒垄,然后灌入浅水耕耙;不能放干水的低洼水田,可带水翻耕。茭白病虫害多,不宜连作,一熟茭可连续栽植34年,二熟茭1~2年即应换田。

茭白生长期长,植株茂密,需肥多,特别要重施基肥,基肥数量应占总用肥量的60%以上,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配合施一些磷、钾化肥。栽植前每667平方米(1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500~3000千克,钙镁磷30~40千克,氯化钾10千克作基肥,然后耕翻、犁耙、整平,以备栽植。

4.选种育苗:茭白一般不能开花结实,因此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有育苗移栽和分蘖苗种植两方法。但在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发生灰茭和雄茭,故选种工作十分重要。优良种株的特点:植株生长整齐,长势中等或偏弱,分蘖性强,所有分蘖都被黑粉菌感染而成茭即孕茭率高,茭形整齐,茭肉肥壮洁白柔嫩,无雄茭和灰茭,无病虫害等。

(1)育苗移栽:使选出的种株在本田内越冬或另植它处,冬季淹水越冬。春季秋苗萌发,苗高30厘米左右,于3月用刀割断根茎,进行分株,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一穴一株栽植。当幼苗长到60厘米高时,选大小一致、叶鞘扁平的植株进行定植。

(2)分蘖苗移植:将入选种株老墩连泥挖起,用刀顺着分蘖着生方向,分成7~12个小墩,每个小墩要求带着老茎及葡萄茎,并用健全的分蘖苗3~5个,随挖、随分、随栽。

5.定植:茭白的栽植分春栽和秋栽两个栽植时期。

(1)春栽:在4~5月初进行。适于一熟茭及两熟茭的晚熟品种,一般都用分蘖苗移植,株行距70厘米厘米,每穴栽3~5株,栽植深度6~7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栽1300~1500穴。

(2)秋栽: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栽植。秋栽多用育苗移栽法,此时苗高已达150厘米左右,并有较多的分蘖,栽前先打去基部老叶,再将苗墩的分蘖用手顺势一一扒开,每株带1~2苗,剪去叶梢45厘米。夏秋高温,应选阴天栽植。栽植株行距24~30厘米40~45厘米,栽植深度15厘米,以栽没苔管为宜。每667平方(1亩)栽4000穴。

浙大茭白大棚促早栽培技术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早春气温低,芽萌发迟,生长慢,浙大品种孕茭一般在5月份,产茭在5月下旬。为了提早茭白的上市期,在夏茭生产中采用大棚覆盖进行促早栽培。大棚促早栽培可改善茭白田间生长环境,缩短茭白的冬眠时间,使其提早生长,提前上市,增加了产量,改善了品质,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茭白大棚栽培在整个生长期间基本上不施任何农药防治病虫害,商品茭白更为安全、卫生。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露地常规栽培比较,浙大茭白茭长增加3.02厘米,横径增粗0.59厘米,壳茭重增加28.08克,净茭重增26.99克,净茭率增加7.56个百分点,亩产量增加150―652公斤,产茭时间提早上市40天左右。

一、田块选择

茭白大棚促早栽培宜选择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耕作层深厚,排灌方便,水质好,无工业三废污染,且没有连续种过茭白的田块。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二、选留优良种苗,合理密植

茭白种苗每年要严格精选,选择株形整齐,孕茭率高,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没有雄茭和灰茭,分蘖节位低,并且成熟一致的茭墩留种。在3月底4月初挖取种墩分苗寄植,一苗一穴,寄秧密度3040厘米,秧田与本田比1:10。6月下旬开始插种,7月下旬结束。插种采用宽窄行方法,规格为100-8050厘米的双行种植,每亩密度1500丛,每丛1-2本。若定植苗叶片过长,应及时剪去上部叶片,留茎叶高度30-40厘米,以减轻植株营养消耗。6米宽大棚,两边膜边内各留60厘米,共种6行。

三、清理茭田,施足基肥

秋茭到11月中旬采收基本结束,到12月中旬要齐泥割去地上部分残株枯叶,清洁田园,集中烧毁,以减少虫口和病菌的越冬基数。茭白田有较多杂草的田块,在搭棚前5―6天,放干茭白田中的积水,每亩用10%草甘磷水剂1公斤兑水40公斤喷雾,作为芽前处理。在搭棚前2―3天灌好浅水,亩施茭白专用有机肥120―150公斤或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各为16%)50公斤。

四、搭棚保温,精心管理

12月底前即冬至前后进行搭棚盖膜,防止霜冻。茭白大棚促早栽培主要采用竹架大棚,竹架大棚宽6米,高1.8―2.0米,中间有立柱,长度以田块而定,也可采用标准钢管蔬菜大棚。薄膜选用0.08毫米厚、8米宽的多功能无滴膜。大棚年内以密封保温为主。立春后气温急剧变化,晚上仍要密封保温,白天要勤检查观察。平时天气温和时要两头通风;天气晴好,棚内气温超过32℃时,应揭边(裙)膜和两头通风换气;碰到连续阴雨天气也要加强通风,有利壮苗,减少小苗孕茭率。一般4月中旬全部揭膜。

五、间苗定苗,巧施追肥

2月底3月初气温开始回升,茭白植株生长迅速,在株高30―40厘米时,要进行棚内删苗,每墩留足壮苗20-30株,这样亩有效苗可达4-5万左右。删苗时可结合耘田除草,清除田边杂草,提高土壤透气性。耘田同时可在茭墩根际压泥壅根,使分蘖散开,改善营养状况。在做好删苗前提下,根据苗色及时施好壮秆肥,一般亩施进口复合肥30-50公斤。3月底茭白逐渐扁秆孕茭,有30%植株孕茭时,视叶色巧施孕茭肥,亩可施施进口复合肥15-20公斤,以保证茭白孕茭后所需养分,确保茭肉肥大洁白。

六、窝泥护茭,及时采收

3月底4月初茭白已陆续开始孕茭,这时就要采取人工窝泥护茭。窝泥目的是阻隔光照对茭白的直射,提高土温,促进茭白粗壮、洁白、脆嫩,提高商品率。窝泥要分次进行,每墩看到1株孕茭窝1株,并随着茭白不断伸长要不断窝泥,一般窝泥高度15-20厘米,不能超过茭白眼。由于植株孕茭有先有后,要做到边采收边窝泥,尽可能窝遍窝高,促进茭白个体肥大。当茭白长到心叶收缩,左右两外叶叶枕收缩到相平,中间膨大至略露胸时可及时采收。

七、注意问题

1、盖膜密闭后,棚内不能施用碳氨、尿素或其它易挥发肥料及任何化学除草剂,防止肥料与除草剂灼伤苗。

2、防止高温伤苗,一般晴天气温17-18C时膜内温度达到32-33C应及时大棚两头通风,当晴天气温达到20C时应及时揭掉部份边(裙)膜,调节大棚内最高温度不超过35C。

3、防止过早揭掉全膜使茭白受冻害,在3月中旬后,气温变幅大,如果过早揭掉全膜,会受冷空气的冻害,产茭反而推迟。常年一般在4月中旬后可以揭掉全膜,倒春寒频繁的年份揭全膜时间还要适当推迟。

茭白常见的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茭白种植】茭白常见的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一、胡麻叶斑病

真菌性病害:半知菌亚门,在茭白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为褐色,中间呈黄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湿度大时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

受害叶片由叶尖向下干枯,后期常引起叶片半枯死至全枯死,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施腊肥,春施发苗肥,适时喷施叶面肥,特别注意补充磷肥、钾肥和锌肥,增强茭株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在5月前和发病初期分别用50%扑海因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环唑500倍喷雾,隔7~10天1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孕茭期慎用。

二、锈病

真菌性病害(担子菌亚门),危害叶片和叶鞘。

发病期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黄褐色隆起的小孢斑,小孢斑破裂后,散出锈色粉状物。病斑散生,不规则排列。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长矮小。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株及田间杂草。

②增施磷肥、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

④药剂防治:在5月份(预防)、发病初期分别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7%敌锈钠可湿粉剂2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孕茭期慎用。

三、茭白黑粉病

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茎(茭笋)。染病茭白植株生长减弱,叶片变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挖检地下茎(茭笋),发现地下茎变短,部检茭肉,发现茭肉呈短条状变黑(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发育成熟的孢子堆)。

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染病时黑粉菌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条体变短,外表面多有纵沟,粗糙,严重时茭肉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

1、轮作发生过茭白黑粉病的田块应与旱土作物实行隔年轮作,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2、选留无菌种株在无病田留种,坚持选用健壮不带菌的优良茭种育苗和栽种。

3、种苗处理春季要将种苗老墩地上部割去,压低茭墩,以便降低分蘖节位。若引进的是有怀疑不可靠的种苗。要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0倍液浸蔸消毒处理,以消灭带菌种苗的病菌。

4、疏除过密分蘖在茭白老墩萌芽初期,疏除过密分蘖,使养分集中,萌芽分蘖整齐一致,便于田间水层管理,减少发病概率。

5、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或667平方米(1亩)施正丰生态颗粒肥100公斤作基肥。据试验,施正丰生态肥比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病害发生少,而且持效期长。坚持科学灌水,按不同生育阶段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即根据促进茭白分蘖期、抑制后期分蘖期和促孕茭期的需要,做到分蘖前期灌浅水3-5厘米,并结合重施追肥,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30公斤,猛促分蘖生长;高温高湿期控制追肥防徒长,并且灌深水,抑制后期无效分蘖;孕茭期保持茭田湿润。

6、人工摘除病叶结合中耕追肥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并携出田外销毁,以增强通透性。

7、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早喷药,药剂可选用3%多氧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5:250的波尔多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3-4次,若在多雨季节用药防治,注意雨后及时补喷。

四、茭白软腐病

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于采收后运输、销售和贮藏期中的茭笋。染病茭笋初呈近圆形至不定形近半透明水渍状斑,后病斑迅速扩展,患部组织软腐,闻之有恶臭味,终致茭笋部分或大部分组织腐烂,不能食用。

患部病征一般不明显,触之有质粘感。

防治方法

茭笋是采收后的茭白植株供食用的产品,为便于短期贮藏或运销周围地区,茭白产品往往保留茭肉的叶鞘,这样茭肉可保存5~7天不变褐色。而当这种茭白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再分销到菜摊经营者后,再剔除叶鞘,露出茭肉(即茭笋,只可保存1~2天),就地供应市场。鉴于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于这一环节,故防治本病,应抓好下述几点:

(1)在剥除叶鞘、露出茭肉时,注意剔除可疑病茭笋,另行处理,避免接触传染。

(2)注意勿把茭笋与大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起堆放销售,以防止或减少软腐病接触传染。如发现个别或少量白菜类蔬莱感染了软腐病时,更应及时彻底妥善处理,避免病害蔓延,招致更大损失。

(3)据无锡地区经验,将茭白基部在明矾粉中蘸一下,或浸于1%~2%明矾水中稍顷,在常温条件下可延长茭白产品贮藏时间(约10天)。

据此,笔者建议,在茭白软腐病常发生的地区或菜摊可试在明矾液中加入1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可减少接触传染、抑制软腐病蔓延。同样,如白菜类蔬菜常有软腐病发生,也可试用硫酸链霉素(浓度同上)进行处理。

五、茭白瘟病

茭白瘟病又称茭白灰心病,主要侵害叶片。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和褐点3种类型。急性型斑圆点状,暗绿色,斑背面灰绿色霉层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较明显,其出现是茭白瘟流行的先兆。慢性型斑近梭形,似牛眼,周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或长或短的坏死线,此种病征由急性型斑转化而成,其出现预示着田间病情由急激转向缓和,斑背病征不明显。褐点型斑表现为褐色小点,与茭白胡麻斑近似,但斑外无黄色晕圈,且多见于较老叶片,在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发生,不常见。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2)结合冬前割墩,收集病残物烧毁,以减少来年菌源。

(3)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注意适时适度露晒田,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抵抗力,有助于减轻发病。

(4)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分蘖盛期,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加强检查,视苗情、天气和病情(是否发病和病斑类型等),决定挑治或全面治。药剂除参照胡麻斑病防治用药外,还可喷施20%三环唑可湿粉l000倍液,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或50%瘟特灵悬浮剂(广东江门农药厂)600~800倍液,或13%三环唑春雷霉素可湿粉400~500倍,2~3次,隔10~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

【小编结语】胡麻叶斑病、锈病、叶枯病、软腐病等是茭白常见的几种病害,茭白无公害生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茭白常见的几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想了解更多的茭白相关的文章,还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茭白种植技术》《茭白飞虱和螟虫的防治方法》等文,感谢您的支持。

黄花风铃木的种植技术与养殖方法


黄花风铃木的种植方法

可用播种、扦插或高压法繁殖,但以播种为主,春、秋为适期。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土壤或砂质土壤最佳。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3~30℃。

1.温度和环境:黄花风铃木生长适温20-30度,不耐寒,在我国仅适合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在苗期也要求较强的光照,特别是在温室环境进行播种育苗时,极易因为光照和通风不足造成小苗长势弱并发生猝倒病。因此在种子发芽、真叶展开后,要保证生长环境的遮光率不超过50%,同时保持足够的通风。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2.土壤和施肥:培育大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浇灌与排水良好的地方,做好规划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沟渠,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黄花风铃木种植时每穴下250克的复合肥或1千克的有机肥作基肥,基肥应与泥土充公搅拌后再种苗。种苗时,要去掉育苗袋,种稳压实。

3.株控制:黄花风铃木苗期生长快,主干柔软,容易倒伏并易产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应在种植后,从苗高30-50厘米时就在苗的旁边竖立高约2米支撑竹子引导植株直立生长,苗每长高50厘米捆扎一次。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侧枝,冬季落叶后应统一进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和低矮处分生的偶侧枝,才保持主干生长通直。由于黄花风铃木的树皮较薄,容易被支撑的竹竿摩擦破损,受损后容易形成较大的伤口,影响美观,因此要对其主干和支撑竹竿接触部位垫衬软布,以避免树皮受担损。当主干长高1.8-2米时,保留顶上的枝条形成树冠,经过3-4年的大田培育,在植株高达3米以上,径粗4-6厘米时可出圃绿化。

黄花风铃木的管理方法

株形控制:黄花风铃木主干在苗期时较细而且较软,容易倒伏、倾斜生长,加上侧枝的自然分枝位置一般较低矮,自然株型往往不佳。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从高为30~50cm的苗期就要通过立竹竿支撑主干,以引导植株直立生长。

修剪:黄花风铃木生长期间应定期进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侧枝,冬季落叶后应统一进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条和低矮处分生的侧枝。

施肥:穴下基肥250g的复合肥或lkg的有机肥,基肥与泥土要充分搅拌后再种苗;春季至秋季为其生长旺盛期,可每两个月施氮、磷、钾复合肥追肥1次;另外也可将鸡粪和磷肥混匀堆沤3个月使其充分腐熟后,埋施于植株周围,可促其多开花。

黄花风铃木的养殖方法

光:阳性树种,喜光不耐阴(成年树需强光,苗期对光照也有很大的需求)。

温:热带树种,喜高温,耐热,生育适温23-30℃,要求最低温度5℃。

水:耐旱。

气:抗污染。

土:树性强健,耐瘠,但以富含有机质之土壤或砂质土壤最佳。

病虫害:一般黄花风铃木发生病虫害在每年春季新叶刚萌发时,黄花风铃木容易受到病虫害侵害。

防治方法:对于黄花风铃木叶斑病可使用5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交替喷施;对虫害可使用万灵粉剂1000倍液和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交替喷施,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3-4次,防治效果较好。

芙蓉树的种植与养殖方法


芙蓉树的种植与养殖方法介绍:在这里先给网友们介绍一下芙蓉树在园林中的用途,芙蓉树的树形姿势优美,叶形雅致,盛夏绒花满树,有色有香,能形成轻柔舒畅的气氛,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种植于林缘、房前、草坪、山坡等地。是行道树、庭荫树、四旁绿化和庭园点缀的观赏佳树。

芙蓉树的种植方法

芙蓉树是阳性树种,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小苗的耐严寒,耐干旱及贫瘠。夏季树皮不耐烈日,暴晒容易蜕皮生病。芙蓉树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怕水涝和阴湿积水,栽植芙蓉树的土地要排水顺畅,一年四季不能积水。

10月采种,翌年春季播种。3~4年后幼树主干高达2米以上时,可进行定干修剪。选上下错落的3个侧枝作为主枝,用它来扩大树冠。冬季对3个主枝短截,在各主枝上培养几个侧枝,彼此互相错落分部,各占一定空间。当树冠扩展过远,下部出现光秃现象时,要及时回缩换头,剪除枯死枝。因萌芽力弱,不耐修剪。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移栽和定植】

地栽的芙蓉树苗移栽和定植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要求随挖、随栽、随浇。移栽时要小心细致,注意保护好根系,对于大苗要注意设立支架,以防被风吹倒或斜长。应选择地势开阔、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通常按照株距3米、行距3米挖穴,其直径为80厘米、深度为80厘米。每穴放入三年生苗一株,先将其扶正,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踩实。

定植操作最好在傍晚进行。定植后可结合浇水施淡薄有机肥,或给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如果土质不佳,可换入客土,并在穴中施入基肥,注意要将其与底土拌匀。定植后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3~5天后还要酌情浇水,待安全恢复后,可逐步减少浇水量。但干旱季节注意补充浇水。施肥一般一年两次,一次是在花后施追肥,以补充消耗的营养;另一次是在秋末,施足基肥,以利于根系生长和来年花繁叶茂。

【肥水管理】

芙蓉树喜欢微潮偏干的土壤环境。不耐水涝,较耐干旱。在植株定植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做好浇水的管理工作,随着植株的不断长大,它的根系可以吸收地下水,这时基本利用自然降雨就可以保证植株的水分需求。其对肥料需求不多,除在定植时为每棵植株穴内施入厩肥5000克作为基肥外,几乎可不再使用其它肥料。

芙蓉树性喜强光,在隐蔽之处开花较少,最好保持全日照,但要避免强光暴晒,否则其树皮容易开裂。它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既耐高温,也耐严寒,在-27℃的条件下也能正常越冬。通常,芙蓉树在我国北方地区露地越冬时无需防护措施。

【整形修剪】

芙蓉树幼苗主干常因分梢过低而倾斜不直,为了提高观赏价值,使主干挺直有适当分枝点,育苗时可合理密植并注意及时修剪侧枝,对一年生较弱的苗木或主干倾斜的芙蓉树,可在翌年初春发芽前,留壮芽一个齐地截干,使之萌发成粗壮而通直的树干。每年冬末需要剪去细弱枝、病虫枝,并对侧枝适当修剪调整,保证树干端正,树姿优美。

病虫害:芙蓉树主要有溃疡病危害,可用50%退菌特800倍液喷洒。虫害有天牛和木虱危害,用煤油1公斤加80%敌敌畏乳油50克灭杀天牛,木虱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茭白的种植技术与茭白的养殖方法》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