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植物的养护管理。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竹蕉类栽培管理技术》,希望您喜欢!

龙舌兰科常绿灌木银线竹蕉、密叶银线竹蕉、黄绿纹竹蕉、缟叶竹蕉、白纹竹蕉、密叶竹蕉均为D.deremensis品系植物。株高1米以上,茎干直立。银线竹蕉叶长剑形,微波缘,簇生于茎顶,中肋有白色纵纹。密叶银竹蕉,叶征密集,茎顶新叶呈螺旋状卷曲。黄绿纹竹蕉叶剑形,叶中央浓绿色,并有两条白色纵纹,叶缘黄绿色,色彩调和悦目。缟叶竹蕉叶剑形,叶缘黄绿色或粉白色。密叶竹蕉叶广披针形,全绿,密生于茎干,形似绿色鸡毛掸子。此类植物耐旱耐阴,可庭园美化,盆栽是室内植物的上品,茎叶是插花高级素材。

繁殖:用扦插法,春至夏季为扦插适期。剪茎顶或中熟枝条,每段10余厘米,扦插于以河砂50%、细蛇木屑50%调制的培养土,接受日照50%~70%,保持高湿度,约20天能发根。

栽培重点:栽培以富含机持的砂质壤土或腐叶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密叶竹蕉较耐阴,栽培处以间接光照50%~70%最理想,其他叶片有斑纹的品种则需较强的光照,但均忌强烈的日光直射。生育期间可用氮、磷、钾液肥如花宝作叶面施肥,有机肥料如豆饼、油粕,每2~3个月施用1次,肥效极佳。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20~28℃。空气湿度高有利生育。冬季寒流15℃以下,盆栽要移至温暖避风处,强风或空气干燥易导致叶尖枯焦。

延伸阅读

观赏竹类的栽培技术


竹类(Bambusoideae)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二)生态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

1.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盘枝叶。

3.实生苗繁殖采收成熟种子,以当年播种为宜,一般毛竹种子在一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红边朱蕉的栽培管理


植物名称:三色铁;学名:Dracaenamarginata;别名:红边朱蕉。

三色铁

朱蕉原产我国和印度。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怕涝,忌烈日暴晒。朱蕉的生长适温为20~25℃,夏季白天可25~30℃,冬季夜间温度7~10℃。不能低于4℃,个别品种能耐0℃低温。可见朱蕉的适应性较强。朱蕉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生长期盆土必须保持湿润。缺水易引起落叶,但水分太多或盆内积水,同样引起落叶或叶尖黄化现象。茎叶生长期经常喷水,以空气湿度50%~60%较为适宜。朱蕉对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明亮光照对朱蕉生长最为有利,但短时间的强光或较长时间的半阴对朱蕉的生长影响不大。夏季中午适当遮荫,减弱光照强度,对朱蕉叶片生长极为有利。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不耐盐碱和酸性土。盆栽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和培养土、粗沙的混合土壤。

繁殖方法:常用扦插、压条和播种繁殖。扦插繁殖:朱蕉的分枝能力差,必须培育采条母株,以6~10月剪取顶端枝条,长8~10厘米,带5~6片叶,剪短,插入沙床,保持湿润,适温为24~27℃,不低于20℃。播后30~40天生根并萌芽,当新枝长至4~5厘米时盆栽。插条应用0.2%吲哚丁酸处理2秒,可提高生根率和缩短生根天数。压条繁殖:在5~6月常用高空压条。选取健壮主茎,离顶端20厘米处,行环状剥皮,宽1厘米,将湿润苔藓盖上,并用塑料薄膜包扎,室温保持20℃以上,约40天后发根,60天后剪下盆栽。播种繁殖:朱蕉9月种子成熟,种子较大,常用浅盆点播,发芽适温为24~27℃,播后2周后发芽,苗高4~5厘米移栽4厘米盆。

栽培管理:盆栽朱蕉常用15~25厘米盆,苗高20厘米时定植。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8-20四季用高硝酸钾肥。主茎越长越高,基部叶片逐渐枯黄脱落,可通过短截,促其多萌发侧枝,树冠更加美观。叶片经常喷水,保持茎叶生长清新繁茂。并注意室内通风,减少病虫危害。每2~3年换盆1次。

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炭疽病和叶斑病危害,可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有时发生介壳虫危害叶片,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皇竹草的栽培管理技术


每亩相当于8--10亩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其叶片柔软、脆嫩、适口性好。同时可产老熟的茎杆一万多根,可作竹木架使用,在我国的南方以及河南河北等地生长良好。

尤其本品的根系发达,根长可达3M以上,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须根网络,可牢固锁住水份和泥土是防止水土流失治理荒滩陡坡及河堤的理想的植株。

四川的中上游地区几年来实施皇竹草种养产业一体化工程,使许多贫困县区的群众种草养牛,脱贫致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地区:我国南方冬季0C以上地区可安全越冬。北方地区可以根蔸加盖干草或塑料薄膜越冬。8C以上开始正常生长。

二、土质:PH值6-8的荒山、沟沿、房前屋后均可种植,也可种在果园四周作皇竹草围墙以防人畜进入。

三、肥料:每亩施家家肥3000公斤,保持土地湿润,但切忌长期水涝。

四、栽培:一般采取茎节繁殖。最低温度8C以上的的季节均可种植,像种甘蔗一样,将粗壮无病的植株切成段,每株只需一节,挖穴7CM,平放,芽向上,覆土踩实,株行距0.5*1M,一周左右可出苗。每节当年可繁殖20-30根,可切几百节,第二年便可大量繁殖了。

五、管理:栽培前可用呋喃丹100克加水50公斤,浇于穴中防治蝼蛄、金针虫,用20%除虫菊酯6000倍喷雾防治钻心虫害。每收割后亩追施氮肥10公斤,并浇水一次。

六、利用:植株100CM高时可开始刈割,留荐10CM,每年可割6-8次,亩产鲜草3-5万斤。茎叶切碎后可鲜喂,青贮或干燥制成草粉用于饲喂畜禽和鱼类。每亩可养5头牛或50只头羊或400只兔.

百合竹的栽培管理技术


百合竹为龙舌兰科常绿灌木,宿根性,叶片碧绿而富有光泽,叶片中间有金黄色的条纹,甚是美丽,是家庭常见栽培观叶植物之一,其也开花,花为白色、较小,花序比较长,能达半米。百合竹的适应性比较好,能在室内半阴或散射光照下长期生长。百合竹按叶片还可分为细叶百合竹和宽叶百合竹。按叶色分还有金边百合竹。

1.基质:百合竹的适应性较好,能在粘土、砂土中生长,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砂性土壤生长最佳。家庭栽培可用腐叶土与河沙或炉渣灰混合作基质。

2.温湿度:百合竹原产马达加斯加,性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在高温环境下也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之间,越冬温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不耐低温冻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否则叶色变得暗淡,光泽度下降。可在生长期中勤向植株喷洒清水,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环境中增加水分湿度。

3.光照:百合竹喜光照,又忌夏季烈日直射,家庭养护可将其置于南窗下或阳台处,只在夏日避开直射光照即可,其他季节最好能给予一定的光照,否则叶片中间的金黄色条纹会暗淡、消失,严重降低观赏价值。

4.浇水:百合竹对水的耐受度较宽,轻度的干旱与湿渍都不会损害太大,但最好在管理中以盆土表层干燥后浇透为宜,利于其生长良好。干湿交替进行浇水可令枝叶浓密,枝节紧凑,观赏价值高。

5.施肥:对肥料的需求不严格,可在生长期中追施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液均可,但施用化学肥料时要少量多次,并在施肥后及时浇水。另外,可在每年换盆换土时加入一定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可保证其生长良好。

6.修剪: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宿根性,能从根部生长新枝,所以株形一般皆良好。百合竹比较耐修剪,最好在修剪前后适当增加肥水管理,可保生长出的新枝叶更好。修剪主要是以整形为主,当然在扦插繁殖时需要插穗也是修剪的主要原因之一。

7.繁殖:家庭中最适宜的繁殖方法就是枝条扦插法,结合修剪进行最适宜,每年的4-9月间均可进行,枝条长度为10厘米左右,只保留上部少数叶片,扦插于干净的河沙或蛭石中,淋透水后置于半阴处,2周即可生根,3-4周即可移植。

8.病虫害:百合竹的病虫害较少,家庭养护过程中常因空气干燥或有其他花卉植物而受红蜘蛛的危害,一般可用大水冲洗多次,或直接喷施螨类专杀药剂进行防治,如三氯杀螨醇、尼索朗、克螨特等

水生美人蕉繁殖栽培管理


水生美人蕉为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生性强健,适应性强,喜光,怕强风,适宜于潮湿及浅水处生长,肥沃的土壤或沙质土壤都可生长良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8℃,低于10℃不利于生长。在原产地无休眠期,周年生长开花,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休眠。根茎需温室保护越冬。

水生美人蕉

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播种时间在3~4月份于室内进行,播前需用钢锉锉破种皮,用温水浸泡1天,然后将种子捞出控干水再播。无性繁殖用分割块茎的办法栽植。3~4月份取出土中块茎,清除杂物,用铁锹或快刀进行分割,每个块茎具2~3个健壮的芽子,作繁殖材料。

盆栽时可在春季将分割下的块茎直接栽入具有肥土的盆中,生长点微露,栽后灌透水,放到花阴凉处缓苗5~7天,再移到背风向阳处培育。露地栽植可选择池边湿地或浅水处挖穴丛植,将块茎埋入土中,覆土7~10厘米,栽后保持湿度或浅水。盆栽水生美人蕉应选择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摆放,及时清除盆内的杂草及基部的老叶、枯叶,保持株形整体美观。露地栽植在南方可以室外越冬。温暖地区2~3年后需挖出块茎,在原地重新分栽。进入旺盛生长期后,株丛密度变大,容易造成徒长,导致花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必须及时疏剪已开过花的茎干,适当除去过密过高的茎干以增加通透性,促进新芽的生长。

鸢尾类的栽培技术


鸢尾(IrissPP)属于鸢尾科,鸢尾属。是庭园布置和切花生产的重要花卉之一,既可供小面积花坛布置及花境、花丛栽植,又因其花姿优美、色彩鲜艳、花茎挺拔,常可通过促成栽培供切花之用,还可水养观赏。球根类鸢尾,在欧洲商品率很高。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根茎或球茎(鳞茎),叶剑形或线形,花茎直立,顶生二至数朵花,花被6片,外3片大,内3片小,花色丰富多采。鸢尾种类繁多,按地下器官可分为根茎类鸢尾和鳞茎(球根)类鸢尾;按园艺栽培角度又可分为陆生、沼生和水生类。

常见栽培的有: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德国鸢尾(I.germanica)原产欧洲中部、南部,我国广泛栽培,园艺品种丰富,是鸢尾专类园的重要材料,切花插瓶,花朵次第开放,观赏时间较长。

2.玉蝶花(1.Kaempferi)又叫花菖蒲,是美化水域的优良花卉之一,原产于我国东北内蒙等地,性喜水湿,园艺品种色彩丰富,花朵大于原种。

3.西伯利亚鸢尾(1.sibirica)是各国庭园中栽培最广泛的一种沼生鸢尾,适应多种土壤,喜湿、耐旱、耐寒。

4.鸢尾(1.tectorun。)是我国古典庭园中常见的花卉,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喜向阳,耐半阴,对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各种土壤都能适应。

5.西班牙鸢尾(1.xiphium)属鳞茎(球茎)鸢尾类,是商品价值较高的荷兰鸢尾的主要原始种,原产西班牙及其邻近地区。有各种不同花色的园艺品种,通称荷兰鸢尾,多作促成栽培。

6.英国鸢尾(1.xiphioides)与西班牙鸢尾相似,唯花梗极短,茎着花2~3朵,花期略迟,原产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现各地均有栽培。

(二)生态习性

鸢尾类中,除宿根类,均具有根茎,粗细依种类而异。一般较耐寒,地上茎叶多在冬季枯死,春或初夏开花。对土壤的要求依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大致上分成三类:喜生于排水良好而适度湿润的土壤者,如鸢尾、德国鸢尾;喜生于湿润土壤或浅水中者,如西伯利亚鸢尾;喜生于浅水或湿润土壤中者,如玉蝉花等。这一类鸢尾,花芽分化多在秋季完成,春季根茎先端之顶芽生长开花,其顶芽两侧常发生数个侧芽,侧芽在春季生长后,形成新的根茎,并在秋季重新分化花芽。

球根类鸢尾鳞茎较小,直径1厘米~3厘米,外具褐色皮膜。喜冷凉,忌炎热,要求充足的阳光,9~10月生根,早春抽叶生长,初夏休眠,为秋植球根花卉。

(三)繁殖方法

宿根鸢尾常用分株繁殖,亦有播种者。

分株繁殖,待根状茎伸长时即可进行,每隔2~4年进行一次,春季花后及秋季均可。花后分株,花芽可在秋季分化,次年着花较好。分割根茎时,每块以2~3芽为好,至少要具一芽。播种应于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播后2~3年开花。

球根鸢尾多用鳞茎繁殖,鳞茎可隔2~3年采收一次。采收后,摊放于通风、干燥而冷凉处,其上所附子球及须根不要分离或除去,否则伤口会腐烂,应于秋季栽植时才分离。亦可用腋芽、腋片、底盘、花茎等不同器官,通过组培方法培养新的球茎。

(四)栽培技术

宿根鸢尾,栽培比较粗放,但应根据对水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环境,湿生者要有充足的水分,而陆生者则对水分要适度控制。

球根鸢尾除温暖地区露地栽培外,我国多作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前,将鳞茎放在1C~3C下冷藏60天左右,如要12月开花,则需要在开花前70天左右种植。准备2月开花的,在花前50~60天栽植,前期置于8C~12C条件下,待花莲渐抽出时,可渐升高至20C~24C,浇水量也增加,并保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切花时至少留叶2枚,以利鳞茎继续生长,茎叶枯萎后,及时挖起,贮藏温度以27C~29C为宜。

《竹蕉类栽培管理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竹类植物的养护管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