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吊灯植物的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植物会说话教育?别惊讶,这事儿的英文真的》,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人要说话。人多的时候就唧唧喳喳讲个不停,一个人时也要自言自语。按认知心理学家StevemPinker的说法,人类是用“心语(innerspeech)”思考和交流的动物,也就是用符号化的概念“默默地”建构认知。

▲人类语言形形色色。

婴幼儿同样拥有心语,只不过形式上更简单些,而且喜欢说出来(所以幼儿园里永远都那么吵),但婴幼儿的“语言”与成年人的语言是可以互译,交流的。也正是因为生命之间普遍性的交流,存在于语言之先,所以自乌克兰大草原起源的原始印欧语,才能向东,向西伴随马匹的传播而传播。

那么,对婴儿来说,不懂用富有变化的哭笑声跟成年人交流,就很危险;成年人类一旦抛弃交流,生活也将变得好艰难0.400万年前,人类祖先阿尔法南方古猿学会了最原始的语言交流;200-250万年前的能人,其左脑布洛卡区和缘上回,角回区域加深,这些区域都跟语言进化相关;终于到3万年前,现在智人学会了真正的说话-最高级的交流。

语言作为一种“复杂适应系统”,大大增强了适应性,人类可以用这套通讯系统精确交流与生存,繁殖相关的重要信息。比如,有一头两米高的巨型树懒,狩猎它应该走“大树前面的小道”,而不是“小树后面的大路”;“前面第四棵树,向右转,把公羚羊赶向红色的巨石,我们会在那儿埋伏,然后用矛刺它”;猎物应该怎么分肉吃不完,那可不可以换一些水果?啊,尼安德特人在山下,我们去偷袭吧杀他们的男人,抢他们的女人!

请注意,尼安德特人(Homoneanderthalensis)也有F0XP2“语言基因”,但很可能并不会讲话,或者听不懂智人之间的阴谋与战争动员。只因为高级通讯系统的运转,需要一堆配套设施(不然,拥有语言基因的老鼠,蝙蝠,一些鸟类也会说人话了)。比如,尼安德特人的小脑占整个脑部的比例比现代人的小许多,一般这一比例越大,语言和记忆功才越强。

所以,不怎么会交流的尼安德特人,可能就是这样被善于交流,言谈的智人给团灭的。可以说,会不会交流真的可以决定一个物种的生死存亡显然,进化更早,生物量更大的植物,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植物生物总量是人类的7500倍。

能说会道:植物是怎么保持通话的?

植物不具有神经系统,但是没关系,它自有一套“能说会道”的通讯系统。

交流未必非靠说,只要能把“信”送到,怎么着都成:非洲瓦图齐部落的交流仰仗“鼓语”,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戈梅拉岛居民,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居民以及中国苗族等等,均会使用“口哨语(whistledlanguage)”远程交流。蜜蜂,它们靠舞蹈和信息素来交流食物的距离和方向。有意思的是,意大利蜂还能懂中国蜜蜂的“舞蹈语言”。可见,只要能交流信息,形式并不重要,载体是声波,视觉图像还是信息素分子也不重要。

对植物而言,铺设通讯系统,最好就近取材,就地取材。没有神经元,但它们可以合成海量的,结构不同,活性不一的化学分子,后者即可以打造为信息的载体一句。话,植物间的交流,母语是“化学语言”,第二外语才是“声波语言”。

先说母语。去植物细胞的膜上看看吧,那里遍布着可以结合化学分子的蛋白受体。它们就是一扇扇城门,化学信使取道于兹,一路或三百里加急,或六百里加急把消息传递到细胞核。当然,小分子化合物如CO2,萜类/半萜类化合物也可以经由气孔,直接进入细胞内部。紧接着,基因组将启动或关闭特定基因,然后将令一出,特定位置的特定细胞的特定代谢发生改变-这就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典型的植物帝国通讯范例,是这样运作的(以玉米为例):

两棵玉米做邻居,一个生长过盛,自家叶子挤到了另一棵玉米“身上”。这时,后者可把叶面上的机械刺激,转换为根上的化学语言,说给前者对根“听”,邻居玉米‘愧而退’,转向别的地方开疆拓土。当把受过机械刺激的玉米液体培养基,再拿来培养另一棵玉米幼苗时,后者的根“迟疑不前“,好像知道此地已被同类扎根。

▲“保持通话”的玉米

有的植物,它们的信使RNA(对,就是以往被认为太脆弱,寿命短暂的mRNA)的,甚至能直穿城门,登堂入室,俨然御史钦差,直接向目标基因组发号施令。这种情况多见于寄生植物和宿主植物之间,比如菟丝子,独脚金,肉蓰蓉和拟南芥,番茄。当菟丝子遇到拟南芥时,会单刀直入,用附根刺入拟南芥体内,然后像科幻电影一样展开“深层对话”,“说服”靶细胞的基因主动配合,关闭免疫防御系统,放它们的母体进来。

再说植物的第二外语跟人类一样,。植物确实能听见声音:它们的细胞膜上有机械力受体蛋白,它们多且小,而且是多毛的结构,能感受细微的风吹草动。

比如,探测水源时,植物的根有两个办法:对渐近的水源就靠检测土壤湿度梯度变化;对较远处的水源就靠声波探测。即使把两棵胡椒用塑料袋遮蔽起来,化学语言行不通之后,它们依然能靠微弱的声音进行交流。当然,植物能听见声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抖音上不禁吓的含羞草短视频,一声怪吼就吓得叶片闪电一般合闭!

▲“向着水声走”的根

窃听一下,植物都在交流什么?

首先,植物聊天的话题并不多,这是可以理解的。

研究人类“心语”的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祖先一开始交流的东西同样不多,以至于最古老的词汇还不到100个。长期进化以后,复杂社会和文化出现,它们“带来了”高级的词汇和语法。莎士比亚不出,英语不典雅。只不过,植物没有腿脚,也没有莎士比亚,所以‘话风’简练而不花哨。值得一谈的主题,也就是防务了。所以,植物之间(planttoplant)的交流基本以“合作-御敌”为主,兼顾其他。

这里,每一棵树都是一座烽火台,当遭遇虫害袭击时,狼烟四起,并向更远处依次传递。这种“化学狼烟”(挥发性有机物,BVOCs),可以是柳树叶片里合成的乙烯,后者经风媒传播,可让周围70米内的柳树收到预警,也可以是山艾合成的茉莉酮酸甲酯,后者也能经风传播,通知邻居山艾防御。

当非洲金合欢树被啃噬,它们叶片中单宁酸含量就会直线上升,周围45米范围内的金合欢树也能接到信号,并在5-10分钟内厉兵秣马,合成大量单宁酸以备敌[18]。不过,整体而言化学语言站远了就听不见(一般不超过1M),因为BVOCs类物质会与空气中的臭氧,羟基,硝酸根基团发生反应而失效。

其次,不同种的植物亦可结盟,也就是柳树制造的“化学狼烟”,能跨物种“广而告之”,被杨树,糖枫接收到。同理,利马豆遭昆虫袭击后,也能把危险信号传递出去,长在它周围的野生青豆和黄瓜,会生长得更快,防御力更强。

上文提及的山艾受伤后,也能告知周围的番茄和烟草,前者随后合成昆虫消化道酶抑制剂,后者则合成防御性多酚氧化酶。生长季过去,那些接到友军预警的植物受蚱蜢和地老虎的损害最少,这都拜“哨兵”山艾所赐。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可以靠交流是辨别异己。凤仙花属植物可与同类友好地并存于“一盆之内”,但一旦发现对方是“陌生人”(根,叶探测器一接触即知),便会加速生长,根和茎的加速伸长,而叶片数量猛增。

▲植物间充满相互试探,辨别敌我。

最后,植物还有跨界交流的本领。只因为,植食性昆虫不傻的,它们能根据BVOCs的比例,破译植物的语言,并在万紫千红的“背景噪声”中定位到目标。

对此,植物一方面启动免疫,改换BVOCs成分比例,比如欧洲白桦,当遭遇尺蠖蛾幼虫,它们能在2-3分钟迅速反应,大量合成释放醛类化合物“驱虫”;另一方面,一旦前招不奏效,将再次更换“电台频道”,请外援,比如玉米,当落败于甜菜黏虫,它们可迅速合成并释放吸引寄生黄蜂的化学物质,让后者飞来在甜菜黏虫体内产卵,这就叫“借刀杀虫”。可惜的是,商业化种植的杂交玉米正在失去这一本领,一些品种已经无法用化学语言招引寄生黄蜂,来为它们杀死蔗螟蛾。

人类能从中学到什么?

对植物间交流的研究,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刚起步就进入了死胡同。1983年,两篇论文告诉世人,植物可以互相交流的,柳树,杨树和糖枫可共享昆虫来犯的信息。当时科学家感兴趣的是,没有神经中枢的柳树和杨树,到底是如何传输,接收以及解码信号的,以及除了化学信号,它们还能交流什么等等。

但很快,这类研究被边缘化一方面是因为媒体和记者在报道时,把植物拟人化,做的纪录片中,植物俨然是“能说会道的神奇小精灵”,这让一些科学家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植物没有神经元系统,它们的“社会性”并不突出;那些痴迷记录植物生物电信号,声称植物语言有的很冷峻,有的很幽默的人,实在是乱来。

现在看,痴迷把植物拟人化不合适。但,全盘否定植物的“社会性”也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作祟。一方面,行为固然必须有生理基础,生物特征划定了文化的范围,所以“你不可能教会一条狗打扑克”,但另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同一需求面前有趋同性,所以西藏人和因纽特人虽然在进化上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最后都适应了高寒和少膳食纤维摄入的居住与饮食环境。

其中,因纽特人长期使用高脂的海豹肉而不得动脉硬化,这是因为他们体内跟不饱和脂肪酸浓度有关的FADSs基因发生了变异。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哈萨克族人长期食用牛羊马驼和耗牛肉,心脑血管病风险反而比汉族人低,则是因为他们体内发生了一个跟胆固醇吸收相关的基因变异:脚手架蛋白LIMIA1突变后,吃下去的胆固醇都随粪便排出了体外。瞧,一道难题,有多种解答方法。

同理,植物与动物,人类一样,都有“合作求生”的需求,因此进化出两套迥然不同的通讯系统,一点也不奇怪。人类不能以没有神经元为理由,就否定植物智能和社会性的一面。不然,就等于从逻辑上否认了强人工智能的任何可能性,毕竟硅基的计算机也没有神经元。

所以,还是学会用植物的眼光重新打量世界吧!

那样一来,你会看见或听见一个崭新的世界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是建立在生理器官和物理规律上的,想象力能突破它们的限制想想透过蜂鸟之眼看花的例子吧。:跟人类不同,蜂鸟的眼睛能看见紫外光,所以能看见花瓣上,专为指引它们降落的紫外色素发出的光。

我曾为这种人眼看不见的现象写了一首小诗,可以用来做本文的结束:

每一片花瓣都是一块机场

幽幽点点放射紫外光

以供蜂鸟自夜空稳稳垂降

密集堆放的花蜜好似航空燃油

补给蜂鸟下一次远飞的能量

作为交换,蜂鸟航班把花粉带到他乡

▲紫外线下的银莲花

延伸阅读

关于菊花的那些事儿


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分类学家们根据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它们井井有条的编排在一个系统中。这个系统由七个等级组成,最大一级是界,然后依次是门、纲、目,接着是科、属,最小一级就是物种,简称种。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些形态和生理特征比较接近的、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种,组成属;由一个或几个属,组成科;以此类推,最后由几个门组成界,也就是植物界。

在分类等级中,科是一个中级分类单位。我们识别植物时,抓住科这个分类等级,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同一个科的植物种会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菊科植物都有头状花序,蝶形花科的花两侧对称并具有蝶形花冠。掌握了科的特征,识别植物就不会杂乱无章。

科就好比一个有亲缘关系的大家族。每个科下面,包含有不同的小家族属,属下面就是种,知道了某个植物是哪个种,也就知道了这个植物究竟是什么。一个科里面包含1个到数百上千个植物种,有的甚至包含上万个植物种:如银杏科,仅一个属一个种,名叫银杏;而有的科多达数百种、数千种,如毛茛科有50个属2000多种,蔷薇科有124属3300多种;有的科超过万种,如蝶形花科有480属1.2万种;兰科有700属2万多种;而菊科有1000属,近3万种,是被子植物的第一大科。

在我国有着3000年的文献记载历史,同时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的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便生在菊科(Compositae)这个大家族,位于菊属(Chrysanthemum)这个小家族。而雏菊、波斯菊、大丽菊、万寿菊、瓜叶菊等很多名字带菊的菊科植物,和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菊花虽然都来自菊科这个家族,但是属于不同的小家族,并且和我国的传统名花菊花产地也不同。比如,雏菊是雏菊属,原产欧洲至西亚;波斯菊、大丽菊、万寿菊分别是秋英属、大丽花属、万寿菊属,三者均原产墨西哥;瓜叶菊是瓜叶菊属,原产大西洋加拿利群岛。总而言之,他们虽然同为菊科,但是属于不同的物种,绝不能等同。

菊花究竟如何起源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在我国有着3000年的文献记载历史,有着1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名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菊花品种总数约为20000-30000个,中国超过了3000个,菊花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之一。

各国学者已达成共识: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原产我国并且主要起源于我国长江中游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但是,菊花的祖先是谁?在历史的长河中,菊花如何慢慢演变成今日的样貌?这些问题仍是未解之谜。因为,菊花较其它栽培植物有明显的不同,许多栽培植物都能在野生种中找到相似种,而菊花作为单独的一个种,在自然界却找不到直接的野生种,这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千古谜团。目前,经过科学家不懈的努力,菊花起源问题虽尚无定论但初步有了一些眉目。

学界普遍认为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是栽培杂种复合体,即现在的菊花是菊属家族下面的不同野生种经天然种间杂交,然后人们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选择保留了一些特殊的类型,精心培养而成的。也就是说菊花的老祖宗只是一些不起眼的野花,这些野花是菊科菊属家族下面的不同物种,研究表明主要是毛华菊、野菊、紫花野菊、甘菊等菊属植物,它们在天然状态下经过种间杂交,然后又经过千年的人工选育,逐渐形成今日千变万化的菊花。简单说来,天然杂交是菊花起源的起始点,精心的培育和日积月累的人工选择在菊花的形成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菊花的品种为何如此丰富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从原始的野生种类经过天然杂交,再经过园艺家及爱好者的长期杂交选择和精心的培育,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之一,目前全世界菊花品种总数达30000个左右,菊花如此之多的品种和变异类型成为现代花卉育种的一大奇迹。

那么菊花品种为何能够如此丰富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菊花自身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菊花为天然异花授粉植物,这种天然杂交的特性,使得子代的每一个单株都带有不同的遗传组成,因此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形态。此外,菊属植物种间不存在严格的生殖隔离,也就是说菊属植物很容易发生种间杂交产生种间杂种,这也为获得丰富的菊花品种提供了便利。同时,栽培菊花极易发生芽变(芽变:植物的芽或分枝中发生的体细胞突变),由于芽变的经常发生以及变异的多样性,使得芽变成为菊花变异选择的丰富源泉。

第二,人类对菊花开展了有目的的选择和培育。菊花丰富的变异得以保留下来要归功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自东晋陶渊明始,菊被作为观赏花卉植于庭院之中,此后人们通过对菊的精心栽培,在植菊的技术上不断积累经验。到了宋代,出现了菊的专著即菊谱,范成大《菊谱》中认为人力勤,土又膏沃,花亦为之屡变,史正志《菊谱》中曰余在三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尽变为黄花,这些记载描述了菊花产生自然变异的现象与环境条件有关,也表明人们已认识到将菊种于肥沃的土地并适时栽锄能促使其变异从而育出新品种。为了获得更多的优良品种,古人采取各种方法,如史铸的《百菊集谱》中载分种失时则花少而叶多,不如分置他处,非惟丛不繁茂,往往一根数干,一干之花各自别样。通过分株得到种苗,再扩大栽培面积,使菊不仅开花多并且花色更丰富。明清时期,植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菊的品种有了新的突破。至晚清时期,在原有花色的基础上,增添了碧绿、油绿、紫墨等新品种。

菊花经过人们长期栽培和大力选育,发展至今,在我国已有三千多个品种,随着科技的发展,菊花的品种也会与时俱进,不断的出新。(主要参考文献:雒新艳.大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

家养植物学问大 家中养绿植那些事儿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养一些小花小草之类的植物,但是家里养植物的学问大着呢,下面一起看看家中养绿植的那些事儿吧!

1、养花需要注意什么?

①不养对人体有害的植物。丁香、夜来香在夜间能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不利影响;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洋绣球散发的微粒会使人皮肤过敏发生瘙痒;郁金香的花朵有毒碱,过多接触易使人毛发脱落;松柏类花木散发出的油香会影响人的食欲。

②不养相克的花木。玫瑰和木犀草在一起,木犀草就会凋谢,但木犀草在凋谢前会放出一种物质使玫瑰中毒死亡。虞美人、兰花、石竹花、紫罗兰、百合花等草花和别的花卉难以相处。

③病人室内不养花。花盆中泥土产生的真菌孢子会扩散到室内空气中,引起人体表面或内部感染,还可能侵入人的皮肤、呼吸道、外耳道、脑膜及大脑等部位。这对原本就患有疾病、体质不好的患者雪上加霜,特别对白血病患者和器官移植者危害更大。

2、怎么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选择植物种类,要根据房间大小、采光条件及个人爱好而定,有主有次。要充分考虑室内较弱的自然光照条件,多选择喜阴、耐阴习性的种类,如彩红铁树、皱叶椒草、花叶常春蔓、合果芋以及绿萝、一叶兰、龟背竹、万年青、棕竹、文竹、散尾竹、海棠、兰草、橡皮树、君子兰、荷兰铁、巴西木等。

3、怎么注意绿色植物的颜色?

色彩要和谐。叶色选择应使之与墙壁及家具色彩相和谐。如绿色或茶色墙壁不要配饰深绿色植物,否则阴气沉沉。此外,不同功能的居室在叶色选择上也应有所区别,书房要创造宁静感,以白、黄(或斑纹)、淡粉等为主;而卧室要增加轻松感,叶色淡绿者为佳。

4、根据季节来选择绿色植物?

一般说来,春天应以赏花为主;夏天则以观叶为主,可配置文竹、彩叶芋、冷水花等素净、充满凉意的花卉;秋天可配置秋菊、珊瑚豆等观果盆花;冬天则多用一品红、山茶、水仙、梅花等进行点缀。

5、怎么合理配置绿色植物?

室内植物配饰中心要选择最佳视线的一流位置,即任何角度看来都顺眼的位置。一般最佳视觉效果,是在离地面2.1~2.3m的视线位置。同时要讲究植物的排列、组合,如前低后高,前叶小色明、后叶大浓绿等。为增加房间凉意,可在角落采用密集式布置,产生丛林之气氛。

6、怎么放置绿色植物得当?

枝叶过密的花卉若放置不当,可能给室内造成大片阴影,所以一般高大的木本观叶植物宜放在墙角、橱柜边或沙发后面,让家具挡住植物的下部,使它们的上部伸出来,改变空间的形态和气氛。

7、不同植物与何种家具搭配?

棕榈可以搭配烙铁、玻璃材质及装饰性很强的家具。叶片细致的垂枝植物,如桦木、柳木,让人犹如置身庭院,与柔软的印花棉布搭配可以共同制造出温馨感。而线条清秀的植物,如丝兰、铃兰等,则适合富含极简风味的现代空间。

8、新装修房子摆放什么植物?

吊兰:一盆吊兰在8㎡~10㎡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

芦荟:芦荟有一定的吸收异味作用,还能美化居室,作用时间较长。

仙人掌: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却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平安树: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平安树和樟树等大型植物,它们自身能释放出一种清新的气体,让人精神愉悦。

带果植物盆景:水果是最好的除味剂,如洋梨、橘子、香瓜、小南瓜等。

如此“神奇”的植物真的有吗


水滴莲为景天科莲花变种精品,2012年最新品种,多年生新品种草本植物,其造型独特为仙人类精品,是一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它是水培花卉的艺术精品。有吸收电磁辐射、净化空气、除尘、杀毒的作用,也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器。

鸿运观音莲

这是淘宝网一些店铺对一种叫水滴莲的植物的介绍。这种水滴莲究竟是什么样的植物呢?真的有这么多的神奇功能吗?从网店贴出的图片来看,这种所谓的水滴莲应该是一种叫子持年华的多肉植物,只不过拍照时在其莲座状的植株上喷了一些水,晶莹的水滴落在叶丛上,使得植物显得较为美观而已。

类似这种夸大其词的植物介绍,在一些网店屡见不鲜,像把一种景天科、石莲花属,类似吉娃莲的多肉植物称为鸿运观音莲,称其为仙人类荷花新型精品,为仙人科2012年最新品种,多年生种草本植物,其造型独特为仙人类精品,是一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它是水培花卉的艺术精品。有吸收电磁辐射、净化空气、除尘、杀毒的作用,也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器。把一种叫大地翅膀的十字花科植物称为凤尾仙子,说其是景天极品科多肉植物,外型独特,属中美联合研发成果之一,是所有景天植物不可媲美的,而且耐寒耐高温,可在30℃以上及零下30℃的环境中生长,还可将电脑辐射化整为零。

蓝色月季

稍微有点植物常识的人都会看出,这些内容中有不少是常识性错误,可见卖家对植物了解的并不多,将普通植物介绍得天花乱坠,蒙人骗钱而已。有意思的是,所有卖这类植物的网店都是用一张照片,而且全部以种子的形式出售,并赋予吸收电磁辐射、净化空气、除尘、杀毒等多种功能,有的商家还打出了全网独家销售的牌子,以增加其卖品的稀有程度。如此的骗术很多,像网上的纯蓝色蟹爪兰、玫瑰、月季等,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假的。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尤其是刚刚入门的新手上当受骗。喜欢珍奇植物的朋友可要擦亮眼睛,切不可被这些吹得神乎其神的花言巧语所忽悠。

水滴莲

子持年华,也叫作子持莲花,为景天科、瓦松属多肉植物,其肉质叶呈莲座状排列,冬季会紧缩成玫瑰状休眠,到了春天温度回暖后叶片逐渐展开为莲花状。匍匐走茎放射状蔓生,顶端有小的莲座状植株,叶色灰绿,伞状花序顶生,花瓣白色。搞笑的是有些网店见其茎蔓披散生长,顶端的小莲座状叶丛犹如散开的花朵,就将其称为天女散花。

蓝色蟹爪莲

子持年华并不是什么稀有神奇植物,也不是所谓的新品种,而是很常见的普通多肉植物。其养护与普通的多肉植物相同,喜阳光充足和温暖干燥的环境,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有较强的耐寒性。其耐干旱,怕积水,不能进行水培,也没有吸收辐射、防尘、杀毒等功能。尽管如此,子持年华不失为一种美丽的小型多肉植物,适合用小盆栽种或与其他种类的多肉植物合栽,做成组合盆栽,装饰阳台、窗台、桌案等处,轻盈飘逸,自然清新,别有一番特色。

知识大全:植物间会说悄悄话 还懂做交易


植物间会说悄悄话还懂做交易

(大纪元记者郑孝祺综合报导)身边的植物静悄悄,但它们也会「说话」,只是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人类所了解的还是知之甚少。其实,世间的万物皆有灵。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一些植物其实也有自己的独特「语言」,会「彼此交谈」,其过程便是以根须在分子层面沟通。

研究人员、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及杂草科学专家吉姆•韦斯特伍德(JimWestwood)教授表示:「这种新型的跨生物体沟通方式表明,有许多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事情正在发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之间会分享信息,下一个问题就是『它们究竟告诉了对方甚么?』」

西红柿是菟丝子的宿主植物。

寄生植物菟丝子(Dodder)会通过分子层面的信息,和宿主植物交流。

韦斯特伍德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他对寄生植物菟丝子(Dodder)与两种宿主植物,即西红柿与阿拉伯芥(Arabidopsis)进行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他发现,为了吸吮宿主的汁液和养分,菟丝子使用根状的吸器,刺入宿主植物体内。

在此次研究之前,韦斯特伍德已经发现寄生植物和宿主植物会有核糖核酸(RNA)的交流。而RNA是生物分子大家族中的一个分类,它负责对DNA(脱氧核糖核酸)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和译码。

韦斯特伍德此次新研究对这种交流范围进行扩展,并检验mRNA(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携带遗传信息、能指导蛋白合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在细胞间传递信息时,告诉细胞所采取的行动,如应该将哪些蛋白质编码,而mRNA非常脆弱易逝,因此要跨物种传递非常困难。

但韦斯特伍德的研究发现,在植物的寄生关系中,成千上万的mRNA分子在两种植物之间交换,使得这两个物种可以自由交流。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换,寄生植物可以让宿主植物降低防御,从而使寄生植物能够更容易的侵入它们,并从中吸取养分。

韦斯特伍德教授希望能更准确发现mRNA所「说」的内容。

研究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韦斯特伍德的研究发现还有助于检验其他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是否也用类似的方式交换信息,从而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谢菲尔德大学教授朱莉•斯科尔斯(JulieScholes)没有参加这项研究,她说:「寄生植物,比如独脚金(Witchweed)和肉苁蓉(Broomrape),对豆类等农作物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但这些农作物却是非洲等贫困地区极其需要的。」

斯科尔斯补充说:「此外,科学家还可以利用韦斯特伍德的发现,研究出能够对抗寄生虫的办法。」

韦斯特伍德则说:「这一发现的最大妙处在于mRNA可能成为寄生虫的致命弱点。很令人兴奋,因为这项新发现还有许多潜在意义。」

植物的「说话」方式有多种

美国杂志《联机》(Wired)今年1月曾报导,生态学家卡尔班(RichardKarban)发现长在一个斜坡上的山艾树会用语言互相沟通。在学习了这种语言后,卡尔班竟听懂了它们之间的「谈话」。

卡尔班曾经做过大量研究来探究植物是否会发出、收受和诠释信号。他的48项研究中,有40项成功侦测到植物发出的信号,发现植物在面对攻击时,会使用它们的化学武器或其它防御机制作为回应。

西澳大利亚大学(TheUniversityofWesternAustralia’sCentreforEvolutionaryBiology)的研究人员贾莉亚诺博士(Dr.MonicaGagliano)的研究也显示,罗勒若种在辣椒旁边会长得比较好,而种在茴香旁边则长得比较差。她说:「植物似乎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它们会对特定频率产生反应。」

贾莉亚诺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部会发出一种卡嗒卡嗒的声响。这种声响可通过高度敏感的激光麦克风侦测出来。

植物甚至可以在发芽前沟通它们的成长速度。贾莉亚诺说:「它们不能在发现自己不喜欢自己的邻居后,连根拔起逃掉,但是它们可以快速生长,以追上它们不喜欢的邻居。」这意味着没有大脑的植物也会发出、收受和诠释信号。

德累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表示,植物可以通过声音和能量来传递信息。例如,一旦槐树的叶子被羚羊或长颈鹿啃得差不多时,不仅这棵槐树,周围的槐树也像接到命令似地开始分泌毒物;森林里,如果有一棵橡树被伐或病死,周围的橡树就会全体总动员,结出更多的种子和果实。

杉树地下的通讯网络

杉树林中的树木是网络化的,它们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的网络之中,由真菌的菌丝连接在一起。菌根真菌在杉树林中连接所有的树。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森林学系苏珊•西马德(SuzanneSimard)教授对此进行研究,她向一棵杉树注射了放射性碳同位素,然后用盖革计数器和其他仪器追寻这些碳的踪迹。

西马德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树相互联系着,它们用这个网络传递信息,比如说昆虫攻击的警告。它们还用这个网络传送营养给它们的后代。它们能像动物一样认出它们的后代。

研究还发现,它们甚至用这个网络与其他树种,比如桦树进行营养品贸易。随着季节的变化杉树会在某个季节把多余的碳、糖送给桦树,到某个季节后再收回来,通过地下的交易,有一套完整的经济活动在进行。

植物具有「感官知觉」功能

人类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有思考能力和感情,懂得喜怒哀乐还能发明创造。其他的生物,特别是植物,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感官智慧的较低等生物。事实真是如此吗?

科学测定已经证明,植物也有语言,有情绪,有喜怒哀乐。当折其枝条时,它会释出愤怒的波;奏乐、浇水时,它会发出和悦的波。

彼得•汤普金斯(PeterTompkins)、克斯托夫•伯德(ChristopherBird)所著《植物的特异功能》一书中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仪专家巴克斯特(CleveBackster)对25种不同的植物进行试验后,提出植物具有「超感官知觉」的功能,曾给科学界带来爆炸性的启示。

巴克斯特的试验认为,植物有「记忆」、有感应,有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超人能力。橡树在伐木工人到来时会自行爆炸,胡萝卜在田里生长中见到兔子时会惊颤不已。状似棕榈的龙舌兰,在电流计上试验出,它能反应试验人的心理感情,甚至追踪其主人的每天安危和喜怒。

迈克尔•波伦(MichaelPollan)今年在美国公共电台国际(PRI)《科学星期五》1月3日的节目中谈到,植物有比我们还多的感觉,它们有15到20种不同的感觉。「我们刚发现它们能听,这是个很新的东西。如果你对一棵没有受到毛虫攻击的树播放毛虫吃树叶的声音,它就将开始武装自己,生产防御性化学物质……它们能感知重力,它们能感知体积,它们能感知水、毒素、盐。体积,我的意思是,你知道,感知在它们地里的物体并做出反应。」

菊花知识科普:关于菊花的那些事儿


菊花生在一个大家族

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分类学家们根据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它们井井有条的编排在一个系统中。这个系统由七个等级组成,最大一级是界,然后依次是门、纲、目,接着是科、属,最小一级就是物种,简称种。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些形态和生理特征比较接近的、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种,组成属;由一个或几个属,组成科;以此类推,最后由几个门组成界,也就是植物界。

在分类等级中,科是一个中级分类单位。我们识别植物时,抓住科这个分类等级,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同一个科的植物种会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菊科植物都有头状花序,蝶形花科的花两侧对称并具有蝶形花冠。掌握了科的特征,识别植物就不会杂乱无章。

科就好比一个有亲缘关系的大家族。每个科下面,包含有不同的小家族属,属下面就是种,知道了某个植物是哪个种,也就知道了这个植物究竟是什么。一个科里面包含1个到数百上千个植物种,有的甚至包含上万个植物种:如银杏科,仅一个属一个种,名叫银杏;而有的科多达数百种、数千种,如毛茛科有50个属2000多种,蔷薇科有124属3300多种;有的科超过万种,如蝶形花科有480属1.2万种;兰科有700属2万多种;而菊科有1000属,近3万种,是被子植物的第一大科。

在我国有着3000年的文献记载历史,同时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的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便生在菊科(Compositae)这个大家族,位于菊属(Chrysanthemum)这个小家族。而雏菊、波斯菊、大丽菊、万寿菊、瓜叶菊等很多名字带菊的菊科植物,和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菊花虽然都来自菊科这个家族,但是属于不同的小家族,并且和我国的传统名花菊花产地也不同。比如,雏菊是雏菊属,原产欧洲至西亚;波斯菊、大丽菊、万寿菊分别是秋英属、大丽花属、万寿菊属,三者均原产墨西哥;瓜叶菊是瓜叶菊属,原产大西洋加拿利群岛。总而言之,他们虽然同为菊科,但是属于不同的物种,绝不能等同。

菊花究竟如何起源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在我国有着3000年的文献记载历史,有着1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名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菊花品种总数约为20000-30000个,中国超过了3000个,菊花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之一。

各国学者已达成共识: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原产我国并且主要起源于我国长江中游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但是,菊花的祖先是谁?在历史的长河中,菊花如何慢慢演变成今日的样貌?这些问题仍是未解之谜。因为,菊花较其它栽培植物有明显的不同,许多栽培植物都能在野生种中找到相似种,而菊花作为单独的一个种,在自然界却找不到直接的野生种,这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千古谜团。目前,经过科学家不懈的努力,菊花起源问题虽尚无定论但初步有了一些眉目。

学界普遍认为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是栽培杂种复合体,即现在的菊花是菊属家族下面的不同野生种经天然种间杂交,然后人们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选择保留了一些特殊的类型,精心培养而成的。也就是说菊花的老祖宗只是一些不起眼的野花,这些野花是菊科菊属家族下面的不同物种,研究表明主要是毛华菊、野菊、紫花野菊、甘菊等菊属植物,它们在天然状态下经过种间杂交,然后又经过千年的人工选育,逐渐形成今日千变万化的菊花。简单说来,天然杂交是菊花起源的起始点,精心的培育和日积月累的人工选择在菊花的形成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周杰.关于中国菊花起源问题的若干实验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

关于葡萄酒酒精的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了单宁、酸、风味、剩余糖分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酒精。酒精俗称乙醇,是所有酒精饮品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本文就让我们来看看葡萄酒中有关酒精的一些事儿,普及一下酒精常识。

1.常见葡萄酒的酒精含量是多少?

一般来说,常见葡萄酒酒精含量都位于8-15%ABV之间;加强型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在16-22%ABV;而烈酒除了低度利口酒的酒精含量在15-25%ABV之间外,一般都在40%ABV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天然低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比如德国雷司令(Riesling)仅有8%ABV左右,而阿斯蒂起泡酒的酒精含量更低,仅5-6.5%ABV,目前甚至还有一些脱醇葡萄酒。

2.酒精含量如何影响葡萄酒品质的?

酒精含量之所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是因为酒精的含量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其往往表现为人们舌根和喉咙处的灼热感,灼热感越强烈说明该酒的酒精含量越高。酒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结构的平衡性,而平衡是衡量一款葡萄酒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3.影响葡萄酒酒精含量的因素?

众所周知,葡萄酒中的酒精由糖分发酵而来,因此除了葡萄本身的含糖量影响着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之外,酿酒工艺也决定了葡萄酒酒精含量的高低。譬如,年份就影响着葡萄酒酒精含量的高低。一般来说,越是干燥、炎热的年份,葡萄的含糖量越高,转化为酒精的度数也就越高,如波尔多的2003年、2005年和2009年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日照和气温也对酒精的形成影响重大。比如,在阳光充沛、气候炎热的纳帕谷或南澳等地区出产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往往较更为凉爽的欧洲产区的葡萄酒高出许多。而在酿酒工艺中,影响葡萄酒酒精含量高低的因素包括延迟葡萄收获时期以便获得糖分更高的葡萄、橡木桶陈年、发酵前加糖处理、终止发酵过程等等。

4.所谓的高酒精度和低酒精度到底是多少?

目前,大多数葡萄酒的酒精含量都在10.5-14%ABV之间。酒精含量低于10.5%ABV一般就被归为低酒精含量葡萄酒行列,而酒精度高于14%ABV的葡萄酒就是高酒精含量葡萄酒了。在此范围内,10.5-11.5%ABV被认为中低酒精含量,11.5-13.5%ABV被认为中等酒精含量,13.5-14%ABV被认为是中高酒精含量。而加强酒的中等酒精含量为16.6-18.5%ABV。

5.与过去相比,全球葡萄酒酒精度正变得越来越高?

这的确是事实。据查,在1980以前,法国葡萄酒的酒精度都在11%-12.5%ABV之间,只有少数酒的酒精含量能超过13%ABV,比如1959年和2009年的是干燥且炎热的年份,但拉图酒庄干红葡萄酒(ChateauLatour)的酒精含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1959年份酒的酒精含量仅11.6%ABV,而2009年份酒的酒精含量却高达13.9%ABV。新世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奔富Bin707(PenfoldsBin707)就是典型,其1985年份酒的酒精含量为11.5%ABV,而2007年份酒则达到14.5%ABV。

6.为何低酒精度葡萄酒越来越受人欢迎?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低度葡萄酒已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因为葡萄酒的热量会随着糖分及酒精度的增加而增加,如托卡伊(Tokay)和波特(Port)这种比较甜或者酒精度很高的葡萄酒一般卡路里相对较高。常见的低酒精度葡萄酒包括德国雷司令、葡萄牙绿酒(VinhoVerde)、阿斯蒂起泡酒(MoscatodAsti)、麝香葡萄酒(Muscat)等。

7.如何降低高酒精带来的灼热感?

要是遇到一些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以便减少高酒精带来的灼热感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其一,降温,即通过降低侍酒温度来缓和高酒精带来的灼热感,这就是人们为何会在饮用威士忌或干邑时加冰的缘故。不过,对于葡萄酒来说,加冰会破坏其口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酒进行稍稍冰镇;其二,搭配甜食。糖分是种粘度较高的物质,进入口腔后会粘在口腔四周,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样当饮用高酒精度葡萄酒时,由于糖层的隔离,也不会灼烧口腔黏膜,而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在饮用加强酒时,即便其酒精含量高达17%ABV,也不会觉得烧喉的原因。

8.如何做到适量饮酒?

饮酒有害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适量饮酒也能为我们带来好处。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日常摄入量应不超过4标准杯(约600毫升),而成年女性的日常摄入量应不超过3标准杯(450毫升)。(按照美国标准,1标准杯指一杯含有0.6盎司或18毫升酒精的饮品。)

这些植物不守卧室养植物,你真的做正确的事


卧室养植物,你真的做正确的事?这些植物不守

当涉及到室内植物生长,很多人会感觉非常好,毕竟还是有很多好处,以提高植株的分。如植物不仅是长的好看,绿植公司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居室,增添情趣,享受大自然;也可以净化空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吸收,和甲醛排放氧气,空气净化;室内空气湿度可以优良状态。

还要别的吗?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它的所有行动尚未?那你就有点懵。有研究表明,活的植物,香,可爱的外形美观,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颜色;与睡眠障碍,心身疾病,慢性疼痛的治疗,克服心理障碍,等等。一些帮助。因此,这是一种权利,也是摆在适当的帮助睡觉的卧室植物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词。适宜:卧室是厌倦了人们休息,睡眠的地方,需要一个温暖,祥和的氛围,植物的摆放要细,应少。如果卧室白天与植物更好的内衬,绿植公司但是到了晚上,我们将与氧战斗,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影响睡眠。还要注意的是要保持通风例如,这开花植物:开花植物,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某些毒素,如花朵的香气。这件事,人们厂发展到吸引昆虫授粉有点或多或少的毒性。有些种类的毒性相当大,如月见草,如郁金香汉。无外乎,而且比现在时间长多了,也对,多了几分或对儿童的影响较小。这里向大家推荐适合卧室耕种那几植物。夏威夷椰子:各种耐寒遮阳,非常强的,但为了修剪出现较晚可能会有点稀疏。龟背竹:因为在房间的租赁市场,现在市场上很少有人不太多看略大一些,但非常适合家居风格。深绿色的叶子,叶子形状也很可爱。虎尾兰:有人说,但他说,有害物质吸收的效果特别好,但我觉得虎尾兰线非常漂亮绿植公司朋友金钱树:有些人喜欢这样肉质叶,当然,也有可能像他把钱它。常见当然,绿萝啊,散尾葵,橡胶树等,但也前网秦榕属植物红啊,但不是很好的支持,并没有太高的要求,除了(绿萝在阳光下需要通风的条件)

秋天也别放松警惕,助植物过冬有妙招!


秋季的到来意味着植物们要准备过冬了。秋季的凉爽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极大的,这时候更应该好好的呵护植物,才能帮助它们安全越冬。很多人因为秋天天气变凉而忽略了对植物的关注,从而导致植物烂根甚至枯萎。为了能够让植物安然无恙度过秋冬。现在小编就给大家传授一下秋季花卉养护的小知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喔。

1、适当水肥控制。

秋季花卉养护管理水肥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10月初开始就应该适量水分和肥料,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水多烂根,肥多造成枝叶徒长,从而影响植物度冬。如仙客来、君子兰、蟹爪兰、杜鹃等,从秋季到春节开花应加强肥水管理,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利于花芽形成。

2、光照应适宜。

不同的花卉对于光照喜好程度不一样,在秋季时更应多加注意光照事宜。如茉莉、扶桑、九里香等属于夏季喜光花木,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使植株充分接受光照,促进当年生枝条成熟,安全越冬。杜鹃、君子兰、仙客来、一品红、蟹爪兰等盆花都在春节前后开花,也应放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接受全日照,否则花期推迟,甚至不开花。一般观叶植物较耐荫,可适当提供一些光照。

3、入室处理。

入室及时可根据花卉不同品种分别处理。扶桑、一品红、秋海棠、仙客来、茉莉、彩叶草、龟背竹等喜暖花木,在气温10~C时应移入室内;吊兰、文竹、一叶兰、鹅掌柴、橡皮树等。在气温5~C时也要移入室内。绝大多数花卉以在霜降前人室为好。

4、播种最佳时期。

繁育及时秋天气温较低,一些两年生的花卉,如三色堇、石竹、瓜叶菊、蜀葵等,正是播种的好时机。播后注意喷水,保持土壤湿润。还有一些木本花卉适宜在秋季扦插,如月季、天竺葵、茉莉等,在秋季扦插成活率较高。对生长较密需要分株的宿根花卉,如牡丹、芍药等应及时分株繁殖。对于春节前后开花的花卉,如风信子、郁金香、朱顶红等,应抓紧时间上盆。

5、常修剪。

修剪是秋季花卉管理重要的环节。大部分花卉如茉莉、紫薇、石榴等,可在秋季修剪整形,这样可使植株在冬季减少养料消耗,促使盆花翌年开花增多。

植物知识:竹子真的会开花吗?


竹子真的会开花吗?

在温暖的南方,竹子是非常常见的绿色植物。但是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却很少,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竹子不开花。事实上竹子是开花植物,只不过一棵竹子从发芽到开花,少则十几年,多则80多年才开一次花。

竹子开花后为什么会死呢?

正因为竹子开花比较少见,而且开完花后,成片的竹子会死去。给这一现象蒙上了一层神秘,所以一些人误认为竹子开花是“不祥之兆”。

科学家们认为,开花的植物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稻、麦和竹子一样的草本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这类植物开花结籽后就会死亡;另一种像苹果、杏等植物是一生多次开花。

竹子属于一生只开一次花的,只不过竹子什么时候开花要依据它的生长环境和遗传基因来确定,有的一年左右就开花了,有的却要120年之久。竹子开花是一种生命的更新和延续,为了繁衍后代,竹子的所有营养都用于开花,为的是能保存繁殖下一代的种子。开完花结完籽后,竹子就会因为营养缺乏而死去。所以,竹子开花是竹子母体的生命绝唱。

竹子是竹子籽长出来的吗?

竹子死亡后,新的竹子是竹子籽长出来的。当这些竹子籽长成竹子后,竹子的繁衍就要依靠地下的竹鞭了。竹鞭是竹子在地下的茎,像竹子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只不过是横着长在土壤里的,在每个结节处可以长出新的竹鞭或者竹笋。发达的竹鞭可以把远处的水和营养输送给竹子,竹勞长出地面后就是新的竹子,所以一片竹林可能会起源于一个或几个竹鞭。

植物是不是真的能吸毒降霾?


只要是植物就能降霾?主要看对颗粒物吸附效果

陕西省植物研究所此前做了一项研究,研究19种植物单位面积叶片上PM10吸附度。此举的目的在于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园林植物在降低大气污染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日本五针松、池杉、圆柏、雪松和广玉兰排在前五位。其中,日本五针松叶片上PM10干沉降速率约为0.15m/s,高于最后一名近15倍。沉降速度越慢,自然沉降效果就越有限,漂浮在空中的时间就越长。

植物在城市建设中,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植物在生态体系中,能够起到加湿、滞尘的作用。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总园艺师马延康介绍,霾,主要是因为悬浮颗粒物引起的。其次,那些叶片大的、粗糙的、表面有毛的、能分泌黏液的,要比那些表面光滑的、无毛的、无分泌物的要有效,比如一棵悬铃木就能收纳10千克灰尘。植物叶片由于它们的较大的叶表面积以及表面的蜡层能有效积累粉尘,是极好的大气粉尘吸收器和过滤器。第三,由于植被的覆盖,也使得黄土不裸露,一定程度上减少粉尘的飞扬。

叶子落了滞尘效果下降?种植常绿植物

不过,到了秋冬季节,大量的落叶植物树叶掉落,它们的滞尘效果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个时候,适当提高常绿植物在城市生态体系中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常绿植物占到30%,我们建议,可以将这个比重提高到40%。既然常绿植物一年四季都有滞尘效果,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数量太多,会造成公众季节感不明显,时间长了会显得压抑。马延康说。

钓钟柳、宾菊、常绿屈曲花、绵毛水苏这些听起来非常陌生的植物,是西安植物园今年引进的新品种。其中,共有宿根花卉1500个品种,常绿的有50多种。所谓常绿宿根花卉,是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露地越冬,耐寒性强,四季常绿或植株地上部以基生叶形态越冬的宿根花卉。经过我们的实验,无论是观赏性还是环境改善上来说,这些植物都是大有裨益的。马延康表示,我们希望和城市建设部门合作,在西安市全面推广,这样西安一年四季都会有大量能够吸附PM2.5和PM10的植物。

叶子沾灰是吸收PM2.5?只是灰尘自投罗网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频发,一些号称具有除尘功能的植物,比如滴水观音等成了热门商品。对此,马延康指出,其实,植物能除尘以及衍生出的植物能吸收PM2.5的说法,主要是由于人们常看到植物叶片经常沾满灰尘而流传开的。

那些看似光滑平整的植物叶片,如果放在显微镜下去观察,就会发现那光洁的叶片其实是粗糙不平的。这是因为在植物叶片表面是由犬牙交错的表皮细胞构成,在表皮细胞外侧还会有分泌产生的一些角质或蜡质层。这些角质或蜡质对表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被毛等结构。这些粗糙的叶片表面,大大增加了叶片的表面积,当尘埃颗粒落在叶片上时,就被阻滞、吸附在凸凹的缝隙之中。对于PM2.5颗粒,还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停留在植物叶片内。可见,植物对于那些自投罗网的尘埃颗粒可以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对于室内其他地方,就真的望尘莫及了。之所以认为滴水观音会除尘,只是因为它叶片大、更容易观察到落灰现象罢了。

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先锋

采访中,马延康介绍,生活中的确有一些抗击雾霾的植物先锋,它们具有一定的净化室内空气、吸收有害物质的作用。

芦荟:经检测,一盆芦荟等于9台生物空气清洁器,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质。尤其对甲醛吸收特别强,在4小时光照条件下,1盆芦荟可消除1平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还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能吸附灰尘,对净化居室环境有很大作用。

发财树:发财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有毒气体并释放氧气,可有效吸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污染,对抵抗烟草燃烧产生的废气有一定作用。

绿萝:绿萝的生命力很强,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也很强,可以帮助不经常开窗通风的房间改善空气质量,消除有害物质。

石竹:石竹又名洛阳花、草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

棕竹:棕竹能够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同时还能消除重金属污染,并对二氧化硫污染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橡皮树:橡皮树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有害气体有一定抗击性,还能消除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室内灰尘起到滞尘作用。

仙人掌: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则相反。但仙人掌、虎皮兰、芦荟和吊兰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

鸭脚木:吸烟家庭必备,叶片可以从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之转换为无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质。另外,它每小时能把甲醛浓度降低大约9毫克。

吊兰: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甲醛、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致癌物质和有毒有害气体,能在24小时释放出氧气。同时,对一氧化碳和甲醛的吸收率分别达到了95%和85%。

卧室植物数量不能多百合最好不要放

尽管植物能够释放氧气,营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卧室放置上3-5盆植物足矣。马延康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宜放在卧室里的。在西安植物园的一块展览板上,记者就看到了有关提示。比如,丁香、夜来香,它们在夜间能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不利;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洋绣球散发的微粒,会使人皮肤过敏发生瘙痒;郁金香的花朵有毒碱,过多接触易使人毛发脱落;月季花所散发出来的香味,会使个别人闻后突然感到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松柏类的花木所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对人体的肠胃有刺激作用,如果闻之过久,不仅会影响人们的食欲,而且会使孕妇感到心烦意乱,恶心欲吐,头晕目眩。此外,黄花杜鹃的花朵散发出一种毒素,一旦误食,轻者会引起中毒,重者会引起休克,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百合花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如果闻的时间长了,会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

路边的野草,你别乱摸


有些草是千万不能碰的,否则轻则红疹,重则起水泡,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国内最常见的毒草包括豚草、漆树、荨麻、乌头、海芋等等,而大豕草虽然主要分布在欧洲与北美,但因为其恐怖的破坏力也入选本门,让我们一个个地来认识这些不好惹的植物吧。

三裂叶豚草:产花粉的毒草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危险部位:花粉

分布区域: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其兄弟普通豚草见于南方各省区。

识别特征:三叉戟式的叶片,类似艾蒿的花序。

三裂叶豚草是一种非常厉害的入侵植物

最近,三裂叶豚草在新闻中可是出风头,因为这种杂草已经在北京郊外大举扩张地盘了。如果让这种恶性杂草进入我们的生活区域,我们将面对过敏病例激增,哮喘患者不敢出门的严峻局面!即便是今天我们去郊游,也应该尽可能避开这些毒草。

因为三裂叶豚草的花粉极易引起过敏,不仅是引发咳嗽,打喷嚏,哮喘等问题,还能刺激流泪,甚至对裸露的皮肤都有刺激性,诱发红肿瘙痒等症状。并且三裂叶豚草的花粉产量极大,稍微触碰植株就能接触到。看起来,三裂叶豚草简直是为让人类过敏而生的。在我国山东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中,753例儿童哮喘病中由豚草花粉引起的占到了18.28%。避免伤害的方法是,减少直接接触,穿长袖衣物,戴口罩,避免接触花粉。

三裂叶豚草并非我国原产的植物,这种菊科豚草属植物的老家在美国和墨西哥交界的区域。第一次现身我国大陆,已经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了。最早出现的地点是在我国的辽宁省,在过去的80多年时间里,这种的植物的分布区已经一路向南扩张到了我国江西省。这样迅速的扩张速度,一方面取决于它们强大的繁殖能力,一株豚草可以产生的种子可以超过5000粒,另一方面,这些毒草的根系可以-蒎烯、-蒎烯、2-冰片烯等化学物质,杀伤周围的植物。特别是对农作物,三裂叶豚草有很强的杀伤力,它们的化学物质可使大豆和玉米种子的萌发率降低49%和52%,对玉米和小麦根长的抑制率达60%和69%,简直就是绿色魔王。

如此强大的魔王清理起来实属不易,不光是人工收割不能奈何它们,就连除草剂也收效甚微,目前只能依赖于生物防治技术(比如特定病菌和特定昆虫)的发展来控制这些恶魔了。当然最好的防治方法仍然是保护好原有的植被系统,让这些恶霸无处立足,防患于未然。

大豕草:流毒液的毒草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危险部位:茎秆汁液

分布区域:欧洲及北美

识别特征:伞形花序,高达3-4米的个头

大豕草原产高加索地区,后来被作为观赏植物被引种至欧洲与北美

大豕草是最近火热的另一种植物,皮肤红肿持续一周以上,如果不进行抗过敏处理,还会起水泡,甚至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所以,大豕草也不是善茬。

大豕草的凶猛不来自花粉,而是来自它们的汁液。如果不慎弄断了这种植物的茎或者根,皮肤沾上了它汁液,同时被太阳晒到的话,就会红肿起水泡,即便将来水泡消褪,皮肤也会变黑。这种现象跟大豕草中的一种叫呋喃香豆素的光敏物质有关。

通常认为,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强力吸收波长为320~380纳米的紫外线。在获得紫外线的高能量后,呋喃香豆素就像一颗颗炸弹,要在细胞中搞破坏了。在有氧状态下,它们可以与DNA结合,阻碍正常的复制和转录;当氧气不足时,它们就去破坏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引发黑色素沉积。结局就是皮肤起红疹,长水泡,变黑。当然,这些症状的轻重,还受身体状况、光照时间、接触植物种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种情况实际上最早是在收割芹菜的工人中发现的。而大豕草和芹菜同样都是伞形科家族的成员,有共同的化学武器也就不奇怪了,只不过大豕草中的呋喃香豆素含量更高,更容易让人中招,更危险而已。

要想避免伤害,也很简单,那就是不要随意去攀折野草。特别是像大豕草这种巨型的大草。这个原则可以拓展至所有的野生植物,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不要去碰去闻去尝,这些简单的动作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漆树:让人过敏的塑料树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危险部位:树干

分布区域:全国各省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外。

识别特征:扁圆形的果子,可以变成火红色的羽状复叶。

漆树的果实

漆树可以说是最阴险的杀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中招的,等发现皮肤红肿,早已离开了漆树的区域,并且对过敏体质的人群,只要是微量的漆酚就足以引起很严重的症状。

漆酚是生漆的主要成分,也是用来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的生漆来装点生活器皿了,到了尧舜时代,漆器仍旧是首领才可以使用的食器和祭祀用品。直到东汉之后,瓷器发展起来之后,漆器菜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当然,漆酚并不是为我们刷漆做家具准备的,它们本身就是漆树对付动物们的武器。漆酚经过接触进入我们皮肤之后,就会于组织结合,这时免疫系统就拉响了警报,那些与漆酚结合的细胞都成了要被清除掉的入侵者,于是红肿瘙痒接踵而至。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抗过敏治疗,这场战斗将一直持续下去。一名孩子因为玩耍生漆导致过敏后,父母只是带孩子进行了简单的抗过敏治疗,症状暂时得以缓解。但是一个月后,孩子的手指已经出现了坏疽,父母这才带孩子就医,庆幸的是孩子手最终保住了。但是,不得不惊叹于漆酚的威力。

时至今日,生漆仍然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化工原料,通过分子上的改造,我们已经制造出了相对安全的漆酚缩甲醛,漆酚环氧树脂等优秀的材料。

在野外,碰见漆树科植物,比如野漆树最好也躲得远远的。它们同样含有让人过敏的漆酚,在林中徒步不乱摸乱砍树干是个好习惯。

荨麻:凶狠的蝎子草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危险部位:茎叶

分布区域:产安徽(祁门)、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伏牛山)、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

识别特征:茎叶上有特殊的刺毛,叶子宽大有粗锯齿,成片分布。

异株荨麻(Urticadioica)是最常见的荨麻之一,荨麻其实是荨麻属几十种植物的统称

荨麻不读寻麻,做植物名字的时候,这个字读qin,同钱。但是这些植物身上并没有什么钱,倒是有非常多的刺。

这些刺并不是简单的刺,而是一个个微型注射器。当然了,这些注射器里装的可不是什么治病救人的灵药,而是以蚁酸为主要成分的毒药。并且,这些注射器都是自动的,就好像战场上那些受伤士兵给自己注射的特制器具一样。只要碰断了刺毛的尖端,蚁酸就会被注射入我们的皮肤之内,接下来就会红肿,起水泡,效果类似于被开水烫伤的状态。在纪录片《植物的私生活》中,爱爵爷曾经亲身示范了整个过程。

但是荨麻并不是纯的坏草,荨麻的茎皮纤维可供纺织用;叶和嫩枝煮后可作饲料。避免受伤的原则就是不要随意拈花惹草,如果总是习惯去摘路旁的叶子,那总有一根荨麻在等着你。

乌头:要人命的毒草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危险部位:全株

分布区域:全国各省区。

识别特征:掌状分裂的叶片,盔状花瓣,鸡爪一样的果子。

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的花序。北乌头也叫草乌,是乌头属几百种植物之一

夏秋之交,在北京周边的山上会看到两种成片分布,花形状特别的植物,白色的牛扁和蓝紫色北乌头,它们的花朵形状特别像武士的头盔。虽然两者颜色不同,但是花谢之后那些鸡爪一样的小果子都是相同的这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特征。

虽然它们的花朵看起来都美丽异常,但是注意了,千万不要去招惹它们,那可是有毒的。乌头属植物最毒的部分还在它们的根部,因颜色发黑故而有乌头之称。乌头根部内含的乌头碱可以作用于迷走神经,先让心跳放缓,然后让心跳加速,这样一来,经不住折腾的心脏就罢工了。吃下乌头的人的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结。乌头漂亮的花朵是用来吸引昆虫给它们授粉的,时常能看见有熊蜂在里面采食花蜜,想来乌头花蜜中的毒素含量应该很少,但是人类还是放弃吧。

乌头属是个大家族,我国有167种,当年在中科院植物所读书的时候,我师姐的论文就是关于乌头属分类的,那厚厚的一大本博士论文是相当震撼。

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植物还是不要随便去舔去尝。

海芋:这不是大芋头

常见指数:★★★★☆(南方地区)

危险指数:★★★☆☆

危险部位:全株

分布区域:我国南方各省区。

和很多天南星科植物一样,海芋长得也很像芋头

如果说海芋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说滴水观音,那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了。你在夏日潮湿的清晨,我们就会看见滴滴晶莹的水珠从叶片边缘冒出来,滴水观音倒是名副其实。

有网络传闻说,千万不能触碰这些滴出的液体,否则会中毒。其实,植物吐水并非海芋的专利,西红柿的秧苗在水分充足的时候一样可以吐水。这些水滴中除了微量的矿物质和氨基酸,几乎都是水。所以,水滴剧毒只是个流言罢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海芋是个善茬,我们绝对不能对它们掉以轻心。因为,这些植物体内含有草酸钙针晶!海芋中的草酸钙会形成针状的晶体,正是这些晶体会刺激我们的皮肤和各种粘膜引起瘙痒,甚至是水肿,严重的话甚至会诱发窒息死亡。

海芋与芋头不仅叶子相像,连球茎都相像,所以误食海芋的事件并不鲜见。2008年11月,厦门晚报报道,当地有5位小朋友把海芋当成芋头烤来吃,结果嘴巴肿的像香肠,幸好抢救及时才脱离了危险。无独有偶,香港在2013年就有10起因误食海芋引发的事故,所以,尝鲜还是悠着点。

在野外,千万不要把海芋当芋头来啃。不要随意触碰,攀折,接触不熟悉的野生植物,否则中招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涨姿势!多肉植物真的有毒吗?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三种繁殖器官。在园艺上,又称多浆植物或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这个名称最为常用。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万余种,它们都属于高等植物(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在植物分类上隶属几十个科,个别专家认为有67个科中含有多肉植物,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只有50余科。

最听到看到很多文章说到多肉有毒,今天特意为这一期做了这长篇文章,多肉有万余种,中间会在部分汁液是有毒,但觉对不会生产有毒气体危害人体。

下面也介绍了几种能食用的多肉植物。让大家了解一下!

大戟科

大戟科的大部分多肉植物都是有毒的,主要是汁液有毒,但不会放出有害气体,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

景天科奇峰锦属

奇峰锦的大多含针刺,较易对人体产生伤害,接触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以及过敏等症状,摄入人体会对心脏有较大的伤害。

以下常见的有毒多肉品种

大戟科(虎刺梅)

植物伤口会分泌出白色乳汁,对人的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下泻、头晕。家庭养植时不能随意折花给孩子玩。

大戟科(麒麟掌)

茎、叶中白色乳汁是有毒的,在栽培中应当注意。

大戟科(龙骨)

白色汁液有毒,接触皮肤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尤其不可以使之接触破溃处和眼睛。

景天科(玉树)

其枝叶均叶均含有大量的大戟脂素,人体接触叶流出的汁液,就会引起皮肤红肿、疼痛、起泡,倘不慎入眼可致失明。尤其平时不要让幼儿误食汁液。国内前几年最为流行的一种多肉植物,可能您家(父辈)就有一棵哦!

上面说了有毒的。那么来说说可以食用及有益身体健康的呢?

台湾有一种可以吃的多肉植物叫石莲花。超市有卖石莲花一片一片的叶子,这品种生长得非常快,拿回家繁殖成一大堆,采下来拌沙拉吃、蘸酱油吃,炒肉片吃,让我口水直流。

超市的盒装售卖!

榨汁做冰沙和直接生吃!

拌沙拉!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其他多肉植物可以吃!看看都有谁吧!

瓦松

Orosta.chysfimbriata(Turcz.)Berg.

景天科瓦松属的瓦松,又名瓦花、瓦塔、狗指甲。瓦松可以吃,地球人不一定都知道,但中医都知道,因为瓦松本来也是一味中药呢!

吃过瓦松的小朋友来报:掰下来洗洗吃,酸甜可口,口感层次丰富,非常棒。

芦荟

Aloevera

百合科芦荟属的芦荟,由于芦荟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世界各地发展出了不同的品种,目前最常用的是库拉索芦荟,因为它体积巨大、叶厚、肉多。一切开全是晶莹剔透的叶肉,想想就好好吃的感觉!

吃过芦荟的玩物君说:千万别生吃,起码都要去皮后开水烫了才能吃,芦荟真不愧是泻药的一种,真是血的教训。并且芦荟致敏性很高,最好不要随便直接敷在皮肤上。我刚好对这个敏感,一碰就肿,万试万灵。

《植物会说话教育?别惊讶,这事儿的英文真的》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吊灯植物的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