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类植物种植密度。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麦秆菊——永恒的记忆》,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麦秆菊在希腊语中被意为:太阳、金子,花开后颜色鲜艳久不凋落褪色,如腊制成。那么你知道麦秆菊长什么样吗?你想知道麦秆菊的花语吗?现在来带你领略麦秆菊的美颜风姿。

一、麦秆菊简介

麦秆菊属菊科腊菊属一年生草本花卉。种子形状略呈四棱形,千粒重0.85克。麦秆菊别名蜡菊、贝细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和欧美栽培较广。喜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忌酷热。播种、扦插、压条繁殖都可以,秋季开花,味甘苦,微寒,干燥的花瓣呈金黄色,花色鲜艳且长久不褪,古希腊语中意为太阳和金子。因其花干后不凋落,如腊制成,是制作干花的良好材料,是自然界特有的天然工艺品。

二、麦秆菊的花语是: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三、麦秆菊的形态特征

茎枝:麦秆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株高50一100cm,全株具微毛。

叶:麦秆菊的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短叶柄。

花:麦秆菊为头状花序生于主枝或侧枝的顶端,花冠直径3~6cm,总苞苞片多层,呈覆瓦状,外层椭圆形呈膜质,干燥具光泽,形似花瓣,有白、粉、橙、红、黄等色,管状花位于花盘中心,黄色。晴天花开放,雨天及夜间关闭。麦秆菊的花期7~9月。

果:麦秆菊的瘦果小棒状,或直或弯,上具四棱,千粒重085g。种子寿命2~3年。麦秆菊的果熟期9一10月。

四、麦秆菊的生长习性

麦秆菊不耐寒、怕暑热,夏季生长停止,多不能开花。

麦秆菊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喜向阳处生长,施肥不宜过多以免花色不艳。原产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和欧美栽培较广,中国也有栽培,新疆有野生.一般土壤中均可生长,但以贫瘠的砂壤土与向阳地长势最好。阳光要充足,过湿地不宜浅种。

五、麦秆菊的栽培技术

麦秆菊为种子繁殖。发芽适温15~20℃,约7天出苗。温暖地区可秋播,一般3一4月播种于温室,3~4片真叶时6~8cm株高分苗,7一8片真叶时定植,株距30~40cm。摘心可促枝。从播种至开花约需3个月。采种尽量选择花色深的花头,清晨进行手摘,以免种子散落。

种子发芽出土最适温度约20℃左右,秧苗生长适宜温度5-25℃,喜温暖又能耐霜,忌酷热。喜充足的阳光,光照不足秧苗生长缓慢,要求床土疏松湿润。

延伸阅读

麦秆菊什么时候开花?这时候的麦秆菊是最美的!


麦秆菊是一种观叶、观花的植物,经常被种在花坛、公园里,以此来点缀周围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观看的人中若是有喜欢它的,会记住它的名字,之后会自己买来一盆养,为自己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但也有的人等不及,想看麦秆菊的开花,却不知它何时开放,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麦秆菊的开花时间吧!

麦秆菊什么时候开花

麦秆菊的开花时间在秋季,具体时间为,一年中的7~9月份,但若是麦秆菊生长在南方,因那里的气候比较温暖,所以麦秆菊有可能会提前开花的。9月过后,麦秆菊的花朵也基本上都凋谢了,这时候它就开始结果了。

它的果期一般在9-10月份,等到植株的果实成熟后,会结出种子,之后我们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寻找合适的时间,就可以对它进行播种了,很快你的麦秆菊就会爆盆了。

以上就是关于麦秆菊什么时候开花的介绍,了解了麦秆菊的开花时间,可不要错过了哟!下面我们来看看麦秆菊的秋冬要怎么养护吧!

麦秆菊的秋冬养护秋季养护

在秋季,麦秆菊同样生长旺盛,但是也要注意浇水施肥的间隔。同时要注意在温度较高的天气进行遮阴。

冬季养护

麦秆菊不耐霜寒,在冬季温度低于4℃以下时进入休眠或死亡。在冬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所以把它放在太阳直射下,这非常有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并要做好控肥控水工作,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看完这些,希望大家对麦秆菊能够更了解,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养护它了,还有就是可不要错过它的花期啊。

麦秆菊的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简介


麦秆菊花色鲜艳且长久不褪,因其花干后不凋落,如腊制成,是制作干花的良好材料,是自然界特有的天然“工艺品”,它的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大家介绍!

麦秆菊的白粉病

白粉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麦秆菊的叶及茎。在发病初期,麦秆菊会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此病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少、通风不良、昼夜温差10℃左右时最易感染发病。

当麦秆菊发生白粉病要注意通风透光,摘除早期病叶烧毁,并在发病前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周一次,连续喷施4-5次。

麦秆菊的锈病

麦秆菊锈病主要危害麦秆菊的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黑锈病是锈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表现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使叶片干枯。

锈病的发生有许多原因,栽培管理不良、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空气湿度大等,都会促进麦秆菊锈病的发生。

当麦秆菊出现锈病时,要加强栽培管理。在栽植过程中,避免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发现病叶、病枝要及时剪除,以防病菌蔓延。

在锈病发病期间可以喷洒80%代森锰锌5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等进行治疗,每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3-4次,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

麦秆菊的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麦秆菊的叶、茎、花等部位。叶片边缘有褐色病斑,叶柄花柄软化,外皮腐烂。一般在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以及土壤质地粘重时,灰霉病容易发生。

当麦秆菊出现灰霉病时,应及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掉。平时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雨季注意开沟,严防土壤灌水,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代森锌、多菌灵等杀菌剂。

瑞典麦秆蝇的防治


病虫害是每个时期,我们都不可能避免的。在我们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病虫害,只有及时防治才能有效治理病虫害,促进庄稼丰收。比如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叫瑞典麦秆蝇的病害,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毫米,黑色有光泽,平衡棍黄色,腿节黑色,胫节和跗节棕黄色,后足胫节中部黑色。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毫米。幼虫黄白色,蛆状,长约4.5毫米,末端有两个短小突起,上有气孔。蛹长约3毫米,棕褐色。

分布与为害:瑞典麦秆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为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以幼虫钻入心叶和幼叶中为害,造成枯心。其中以新疆地区小麦受害较重。

发生规律:在西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冬小麦苗株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在麦秆内化蛹,4月底开始羽化为成虫。在乌鲁木齐,第一代成虫在冬麦及春麦上产卵为害,使春麦主茎不能抽出。卵多产于叶片内侧靠近叶鞘处,第二代在禾本科杂草上寄生,第三代幼虫8月底为害早播冬麦,9~10月为害冬麦主茎,造成心叶枯黄或分蘖丛生,并在冬小麦内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麦收后浅耕灭茬,使落粒入土发芽,诱使成蝇产卵,然后秋翻消灭越冬虫。

②药剂防治用50%甲基1605乳油2000倍液,在小麦幼苗2~3片叶时成虫处于盛发期喷第1次药,间隔6~7天再喷1次。每666.7平方米用2.5%敌百虫粉或0.04%除虫晶粉均匀喷粉,也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记忆中的蒲扇——蒲葵


蒲葵,常绿乔木,单支叶片组合如扇形,所以又叫扇叶葵,而早期《中国广西中兽医药植》中则记录为蓬扇树,《陆川本草》中记为葵扇木。记忆中炎热的午后,我们听着蝉鸣昏昏睡去,奶奶的蒲扇轻轻摇动,驱走热浪,得一份清凉。而现在空调普及,蒲扇也成为了一段清凉的记忆。在古代,每到煮药时,它还能有加大火力之用。与此同时,它也是众人所熟悉的活佛济公手持之物。

那么为什么蒲葵的叶片能做成扇子呢?首先因为蒲葵的叶片较大,排列较为整齐,这样的叶片排列当然不是随机的了,以叶柄为中心,呈现射线状排列,这样的排列方式既能保证所有叶片受到均等阳光照射,又能保证空气充分流通,使光合作用率达到最高。其次,单个蒲葵叶片之间的裂痕也比较浅,所以适合编排成为一把圆润的蒲扇。如今是冬季,蒲葵的叶片含水量较低,此时的叶片做起蒲扇更容易了。

蒲葵

说到蒲葵,就要提到棕榈,二者都属于棕榈科植物,因为长得挺像,常常难以区分,我们分享几个小秘诀,帮忙快速区分这两种树。

首先看体型。棕榈树较矮,最高仅十米左右。而二十米高的蒲葵都是很常见的,同时蒲葵叶较大,茎杆较粗,生长较快。

其次看外形。第一,棕榈叶柄上只有许多连续分布的小钝刺,而蒲葵叶柄上是相互分离的尖锐倒刺。棕榈叶片不仅小,并且叶片裂缝较为明显,因此不适合做扇子。第二,自然状态下,棕榈叶片末端挺直坚硬;蒲葵叶则较大,叶裂较浅,叶片尖端自然下垂。这是最为简便的区分方式了。第三,蒲葵茎杆上的纤维较棕榈的少,且易脱落而露出树干;棕榈的则浓厚而密,不易脱落,这是棕榈树对寒冷环境的适应,也被人们用来制作床垫。

再次看分布。蒲葵耐寒力差,国内仅分布在南方地区。而棕榈可耐-10C低温,北到陕西南部、黄河中下游,南到华南、越南均产。

最后看性别。棕榈树是雌雄异株,而蒲葵雌雄同株。这个方法较难,可能需要专业人士帮助。

Summer Memory 夏的记忆


日本摄影师-小林纪晴他1968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东京工艺大学短期学部摄影科毕业后,进入报社担任摄影师工作。1991年离职,出发前往亚洲六个国家旅行。1995年发表写真集亚洲日获得1997年的日本写真协会新人奖。著有《ASIANJAPANESE2》、《亞洲旅行物語AsianGeneration》、《ASIAROAD》、《東京裝置》、《Homeland》、《亞洲少年》、《TokyoGeneration》、《河內之犬、曼谷之象、恆河之火》、《ASIANJAPANESE3》、《暗室》等。

小林纪晴从故乡长野到大都会东京,从日本到亚洲各国,周游一圈后,回到日本,用一年的时间从南端的冲绳,行到极北的北海道。途中遇到的年轻人,各自抱着自己的目标,有的已经出去绕了一圈,有的正整装待发。经过旅行回望:自身与他者,现下与回忆,地方与都会,故乡与他方,母国与异乡彼此间的差异与变化,都是自旅行中比对出来,感受得到。

对小林来说,到自己国家,一个应该熟悉的地方,切入角度不是观光,而是观看。这种熟悉与陌生间的距离拉扯,耐人寻味。因此,与其说是旅行,不如说是移动。但从,一个异乡旅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即使只是去观光本书所呈现的片段在旅程,或行程的窗外,也不少见:就某种意义来说,这些才是真正我们在旅途中会看到的人事物。更何况,基于台湾与日本的特殊关系,相信书中诸般景象台湾读者来说既熟悉,亦陌生。猛看觉得似曾相识的景物,却让人清楚地感觉到(而非知道),那是日本。而途中遇见的诸人对生活的思索关心,在现在的台湾读来,又另有一番滋味。

麦秆蝇如何防治


麦秆蝇,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小麦、大麦、燕麦、碱草、白茅草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钻入小麦等寄主茎内蛀食为害,初孵幼虫从叶鞘或茎节间钻入麦茎,或在幼嫩心叶及穗节基部1/5一1/4处呈螺旋状向下蛀食,形成枯心、白穗、烂穗,不能结实。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3—3.5mm,雌虫3.7—4.5mm,体为浅黄绿色,复眼黑色,胸部背面具3条黑色或深褐色纵纹,中间一条纵纹前宽后窄,直连后缘棱状部的末端,两侧的纵纹仅为中纵纹的一半或一多半,末端具分叉。触角黄色,小腮须黑色,基部黄色。足黄绿色。后足腿节膨大。卵长1mm,纺锤形,白色,表面具纵纹10条。末龄幼虫体长6—6.5mm,黄绿色或淡黄绿色,呈蛆形。蛹属围蛹,雄体长4.3—4.7mm,雌5—5.3mm,蛹壳透明,可见复眼、胸、腹部等。

生活习性

内蒙古等春麦区年生2代,冬麦区年生3—4代,以幼虫在寄主根茎部或土缝中或杂草上越冬。春麦区翌年5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底、6月初进入发生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卵经4—7天孵化,6月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为害20天左右。7月上中旬化蛹,蛹期5一10天。第一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麦收前大部分羽化并离开麦田,把卵产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麦秆蝇在内蒙古仅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成虫羽化后把卵产在叶面基部。冬麦区1、2代幼虫于4、5月为害小麦,3代转移到自生麦苗上,第4代转移到秋苗上为害。河南一年也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幼虫老熟后在为害处或野生寄主上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成虫羽化后当天交尾,白天活跃在麦株间,卵多产在4、5叶的麦茎上,卵散产,每雌可产卵20多粒,多的可达70一80粒。该虫产卵和幼虫孵化需较高湿度,小麦茎秆柔软、叶片较宽或毛少的品种,产卵率高,为害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耐虫或早熟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做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小麦生长整齐。加快小麦前期生长发育是控制该虫的根本措施。(3)加强麦秆蝇预测预报,冬麦区在3月中下旬,春麦区在5月中旬开始查虫,每隔2—3天于10时前后在麦苗顶端扫网200次,当200网有虫2—3头时,约在15天后即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是第一次药剂防治适期。冬麦区平均百网有虫25头,即需防治。(4)当麦秆蝇成虫已达防治指标,应马上喷撒2.5%敌百虫粉或1.5%乐果粉或1%1605粉剂,每667m21.5kg。(5)如麦秆蝇已大量产卵,及时喷洒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1605乳油4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对水1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75L,把卵控制在孵化之前。

“永恒的爱”—栀子花


曾经何炅的一首《栀子花开》红透全国,也让栀子花带进了我们的生活。芳香的栀子花是我们喜爱的养殖的花种。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栀子树的叶,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于是,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或许栀子花这样的生长习性更符合这一花语永恒的爱。在它鲜艳的花朵下,对于年轻人来人说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永恒的爱,送栀子花是一种对爱的承诺。

栀子叶色亮绿,四季常青,花大洁白,芳香馥郁,又有一定耐荫和抗有毒气体的能力,成为林缘、庭前、庭隅、路旁,植作花篱也极适宜,作阳台绿化、盆花、切花或盆景都十分适宜。栀子花生存力比较强,但是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栀子花却截然不同,对于种植栀子花或许对于种花爱好者来说就是一门细心的技术活。栀子花喜光也能耐荫,在庇荫条件下叶色浓绿,但开花稍差。种植时应该严格控制好土壤酸碱性、湿度、温度、日照度等,才能种植出叶大、绿浓、花正的栀子花。

在拥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的同时,栀子花还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可以做花茶、制作蜜饯、栀子蜂蜜汤等。栀子花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瑞典麦秆蝇的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是每个时期,我们都不可能避免的。在我们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病虫害,只有及时防治才能有效治理病虫害,促进庄稼丰收。比如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叫瑞典麦秆蝇的病害,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呢?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毫米,黑色有光泽,平衡棍黄色,腿节黑色,胫节和跗节棕黄色,后足胫节中部黑色。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毫米。幼虫黄白色,蛆状,长约4.5毫米,末端有两个短小突起,上有气孔。蛹长约3毫米,棕褐色。

分布与为害:瑞典麦秆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为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以幼虫钻入心叶和幼叶中为害,造成枯心。其中以新疆地区小麦受害较重。

发生规律:在西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冬小麦苗株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在麦秆内化蛹,4月底开始羽化为成虫。在乌鲁木齐,第一代成虫在冬麦及春麦上产卵为害,使春麦主茎不能抽出。卵多产于叶片内侧靠近叶鞘处,第二代在禾本科杂草上寄生,第三代幼虫8月底为害早播冬麦,9~10月为害冬麦主茎,造成心叶枯黄或分蘖丛生,并在冬小麦内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麦收后浅耕灭茬,使落粒入土发芽,诱使成蝇产卵,然后秋翻消灭越冬虫。

②药剂防治:用50%甲基1605乳油2000倍液,在小麦幼苗2~3片叶时成虫处于盛发期喷第1次药,间隔6~7天再喷1次。每666.7平方米用2.5%敌百虫粉或0.04%除虫晶粉均匀喷粉,也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秆枯病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苗期至结实期都可染病。幼苗发病,初在第一片叶与芽鞘之间有针尖大小的小黑点,以后扩展到叶鞘和叶片上,呈梭形褐边白斑并有虫粪状物。拔节期在叶鞘上形成褐色云斑,边缘明显,病斑上有灰黑色虫粪状物,叶鞘内有一层白色菌丝。有的茎秆内也充满菌丝。叶片下垂卷曲。抽穗后叶鞘内菌丝变为灰黑色,叶鞘表面有明显突出小黑点(子囊壳),茎基部干枯或折倒,形成枯白穗,籽粒秕瘦。

传播途径发病条件

以土壤带菌为主,未腐熟粪肥也可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麦在出苗后即可被侵染,植株间一般互不侵染。田间湿度大,地温10—15℃适宜秆枯病发生。小麦3叶期前容易染病,叶龄越大,抗病力越强。病害行程度主要决定于土壤带菌多少。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如中苏68号、2711、敖德萨3号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2)加强农业防治麦收时集中清除田间所有病残体。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混有麦秸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或加入酵素菌进行沤制。适期早播,土温降至侵染适温时小麦已超过3叶期,抗病力增强。(3)药剂防治用50%拌种双或福美双400g拌麦种100kg、或40%多菌灵可湿粉100g加水3kg拌麦种50kg、5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按种子量0.2%拌种。

黑麦秆蝇如何防治


黑麦秆蝇,学名Oscinellafrit(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别名瑞典麦秆蝇。分布北起内蒙古、新疆,南限稍过黄河、山东泰安、陕西镇巴,东临渤海,西经甘肃到达新疆喀什。山东淄博、河北坝上、山西、甘肃、宁夏、青海麦区均较普遍。

寄主

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及玉米等。

为害特点

幼虫钻入心叶或幼穗中为害,受害部枯萎或造成枯心。在分蘖以前受害较重。通常一代为害春小麦幼苗,二代为害燕麦穗,三代为害冬麦。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8mm,全体黑色有光,较粗壮。前胸背板黑色。触角黑色,吻端白色,翅透明。股节黑色,财节棕黄色。卵白色长圆柱形,具明显纵沟及纵脊。末龄幼虫体长4.5mm,前端较小,末节圆形,其末端具短小突起2个。初孵幼虫象水一样透明,成熟时变为圆柱形,蛆状,黄白色,口钩镰刀状。蛹长3mm,棕褐色,圆柱形,前端生小突起4个,后端有2个。

生活习性

年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冬作物或野生禾本科植物茎内越冬。翌年冰层融化时化蛹,20天后羽化为第一代成虫,经10一38天后产卵,每雌产卵70粒,多产在两、三个叶片的苗茎或叶舌及叶面或叶稍上,偶尔产在土面或穗上。初孵幼虫蛀入茎内,取食心叶下部或穗芽,使之枯萎,并在这些地方化蛹。完成一个世代22—79天。

防治方法

根据麦秆蝇发生为害的特点,防治策略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必要的药剂防措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加强小麦的栽培管理因地制宜深翻土地,精耕细作,增施肥料,适时早播,适当浅播,合理密植,及时灌排等一系列丰产措施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避开危险期,造成不利麦秆蝇的生活条件,避免或减轻受害。

2.选育抗虫良种有关科研单位、良种场和乡、村科研实验站,应加强对当地农家品种的整理和引进外地良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择适应当地情况,既丰产又抗麦秆蝇、抗锈、抗逆的良种。对丰产性状好但易受麦拜蝇为害的品种,则需经过杂交培育加以改造,培育出适应当地生产需要的新良种。

3.加强麦秆蝇预测预报,冬麦区在3月中下旬,春麦区在5月中旬开始查虫,每隔2—3天于10时前后在麦苗顶端扫网200次,当200网有虫2—3头时,约在15天后即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是第一次药剂防治适期。冬麦区平均百网有虫25头,即需防治。

药剂防治

根据各测报点逐日网扫成虫结果,在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并达到防治指标,尚未产卵或产卵极少时,据不同地块的品种及生育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隔6~7天后视虫情变化,对生育期晚尚未进入抽穗开花期,植株生长差,虫口密度仍高的麦田续喷第二次药。每次喷药必须在3天内突击完成。当麦秆蝇成虫已达防治指标,应马上喷撒2.5%敌百虫粉或1.5%乐果粉或1%1605粉剂,每667㎡1.5kg。(5)如麦秆蝇已大量产卵,及时喷洒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1605乳油4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对水1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67㎡喷对好的药液50—75L,把卵控制在孵化之前。

小麦秆黑粉病如何防治


症状

主要为害小麦茎、叶和穗等。当株高0.33m左右时,在茎、叶、叶鞘等部位出现与叶脉平行的条纹状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变灰白色至黑色,病组织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数病株不能抽穗而卷曲在叶鞘内,或抽出畸形穗。病株分蘖多,有时无效分蘖可达百余个。

病原

UrocystistriticiKOrn小麦条黑粉菌,异名Urocystisagropyri(Preuss)Schrot.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冬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大小12-16×9-12(μm),由1-4个冬孢子形成圆形至椭圆形的冬孢子团,褐色,大小35-40×18-35(μm),四周有很多不孕细胞,无色或褐色。冬孢子萌发后形成先菌丝,顶端轮生3-4个担孢子。担孢子柱形至长棒形,稍弯曲。该菌存有不同专化型和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冬孢子团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及肥料中越冬或越夏,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冬孢子萌发后从芽鞘侵入而至生长点,是幼苗系统性侵染病害,没有再侵染。该病发生与小麦发芽期土温有关,土温9-26℃均可侵染,但以土温20℃左右最为适宜。此外发病与否、发病率高低均与土壤含水量有关。一般干燥地块较潮湿地块发病重。西北地区10月份播种的发病率高。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北京5号、阿勃、矮丰1号、矮丰2号。换用无病种子。

(2)土壤传病为主的地区,可与非寄主作物进行1-2年轮作。

(3)精细整地,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净肥,适期播种,避免过深,以利出苗。

(4)土壤传病为主的地区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或0.3%的50%福美双拌种。其他地区最好选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的20%三唑酮或0.015%-0.02%有效成分的15%三唑醇等内吸杀菌剂拌种,具体方法参见小麦腥黑穗病。

听说鱼有七秒的记忆,那树呢?


首先解释下标题,标题是没有根据的,鱼的记忆力只有7s这种说法。纯属文艺片的一个梗,首先,记忆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名词,绝不可能有精确到秒的说法,小植取标题的水平有限,大家看看内容就好了。毕竟本文的重点是树。

小植一直有个问题,一粒种子长成一棵树,慢的可能经历过几个春秋,快的也是好几个月,那,在树的眼里,世界是什么样子呢?树从树变成树材,在离开根的时候,离开土壤的时候,就是它生命的终结吗?

纽约的艺术家艾丽森(AlisonMoritsugu),她给了我解释。她把没人要的树干捡回家,在上面创作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作品。

她用画笔,重诉这树的春夏秋冬,它们的曾经。落日,余晖,田野。

她的画的大多数都是美国的自然风光,一排排,一簇簇圆形的树头,交错的树杈,在画里仿佛是撑开的雨伞。

银白色的树干,茂密的绿缎子似的树叶。画里是跳跃的生命力。

过度的经济砍伐之后,我们究竟留下了什么。

无论大小树干,只要在她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艾丽森在夏威夷出生,之后又到了纽约就读艺术大学,因为出生的背景,所以她一直很关注自然保护的议题。

美国在短短几年内经济突飞猛进,成为世界强国,但它的自然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再也回不去以前的田园风光。

从艾丽森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感觉到了她心中的惋惜。

她赋予了每个难以再利用的树干新的生命。

她将一些小树干拼接成一幅美丽的画作,也激发了观赏者的想像力。

每幅作品都是艾丽森对大自然的渴望。

透过艾丽森的画,我们也可以短暂的穿梭回那个有着茂密森林的时刻吧!

这些画时刻提醒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保护。这也是AlisonMoritsugu眼里的自然吧。

我想这些就是树的记忆吧。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交流,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麦秆菊——永恒的记忆》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菊类植物种植密度”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