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种子的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竹雕玩件:文人的最爱》,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古时士人,于仕隐的同时,还追求一种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的平顺和谐、雍容典雅的生活美,各式书斋清供、文房器玩,都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外在表露。其中有一些只适合把玩,或者放在几案上彰显主人情趣修养、并无太大实用性的玩件,因具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又寄寓着个人的文化趣味,尤其受到文人们的青睐。

竹子的质地坚韧,纹理致密,是雕制工艺品的理想材料。早在唐宋时期,竹雕技艺就流行于南方各地,工匠利用竹根、竹节、竹片,根据自然造型,摹物取态,创作出各式器玩,专供人们闲暇时把玩欣赏,如荸荠、莲蓬、佛手、花卉、动物。也有出自现实生活之外的题材,如神话人物、寓言故事等等,大者不过尺,小者盈盈一握,精雕细琢,极富艺术造诣。

人们空闲无事的时候,持于手中把玩摩挲,一则平衡内心,去除杂念,在现实当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同时也可以令思想获得陶冶,身心得到修炼,是追求悠闲自适生活情趣的一种乐事。

制作竹雕,多选用生长期为三四年的竹子,经过工艺处理以后,色黄温润,有一种光洁如象牙般的美感。并且随着年代的推移,和人长期的把玩抚弄,竹雕的颜色会逐渐转变为金黄色或琥珀红,有着近似红木的质感,显得古雅美观。巧手匠人则因材施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构思设计,采用浮雕、透雕、镂雕、圆雕等技法,力求造型的饱满与均衡,使之线条自然流畅,栩栩如生。

明代中期,世俗之趣盛行,各式器玩也趋于成熟完善,竹雕更是名家辈出,分成了嘉定、金陵、皖派几大流派。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名匠汤硕年、吴玉田又合三派为一家,竹雕也是日趋完美,成为了众多玩家竞相追逐的工艺品。

乾嘉时人金元钰的《竹人录》曰: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也。其红色如琥珀者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清代中期,传世的竹雕就已被人广为收藏,人们置于木盒中,每隔两三年就拿出来用桐油养护一次,上油后马上用棉布抹干,不使竹雕吸附太多的油,导致损裂。在当时,文人雅士对竹雕就已是钟爱有加。

由于竹雕属于大众追捧的热门藏品,市场潜力被广为看好,近年来,每有拍卖成交,价格之高往往令人惊叹。这种热闹景象,也使得赝品泛滥,一些仿真度很高的赝品,可达乱真的程度,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因此,藏家应对竹雕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平时则应多看多问,多以实物进行比照,如此才能具有更好的辨识能力。Www.Zw59.CoM

小编推荐

手串盘玩的最高境界


盘玩手串的人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但大家求同存异,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又能卓尔不群凸显自己的品位。这世间很难再找出一个能这样受大家追捧的娱乐项目。

其实,盘玩手串谁都不比谁高级,只是境界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盘玩手串的四种境界,这四种境界不分高低、不分前后,相互交叉,对号入座。

■玩的境界

这种人的出发点就是玩,并没有特别的讲究。当你对他说你的手串不值钱的时候,他会笑着回答你不就是个玩嘛。当你问他:你这手串值好多钱吧?他会说什么钱不钱的,我就觉得它漂亮。

这类人群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特别讲究手串的搭配和佩戴方法,从众心理很强,心态很乐观,看别人都有也就跟着玩玩,看别人带个新鲜样式自己也就跟着买个同样的玩玩,但是这类人群的手串很容易丢失,也不心疼,丢了再买。

这类人群玩的是乐。这种玩的心态是最有意思的,也是最端正的,所以他能体会到手串带给自己的快乐。

■美的境界

玩手串的人群当中有很多人都很有个性,认为手串是一件能彰显个性的饰物,希望自己带的手串与众不同。这类人群一般都受过很高的教育,在玩手串的过程中会去研究手串的搭配。

要讲手串的个性化,确实有许多值得研究。比如色彩的搭配:用黄色的蜜蜡、绿色的绿松石、蓝色的青金石、红色的玛瑙等与手串本身的颜色进行搭配。再如样式的选择:藏式的、普通的、创新的、传统的等。还有各个细节的处理:流苏留多长?加什么样的垫片?用什么样的配珠?珠子的尺寸为多少才合适等。

所以这类人群一般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钱的境界

这类人群秉承一个信念只买贵的,不论对错。比如现在市场上象牙很贵,买一串戴在手上。可是别人看来,这就是一颗颗白珠子重叠在一起,看不出有多美,更不会去辨认它是真是假,钱花的有点冤。还有人恨不得用翡翠宝石做一串手串。戴上后确实很美,也有审美疲劳之嫌,更有无比沉重的麻烦。但是心里舒服,毕竟花了很多钱。

这种境界需要有钱,钱确实是直通艺术品的城际快车。

■佛的境界

回归了串珠原始的出发点,它为精神找到了寄托,通过盘转珠串滤清了思想、调整了心理,是精神的境界。

其他的还能多说,这种境界不好评述。你误解了他的乐,他会说没什么;你审错了她的美,他说你有病;你误解了他的钱,他会说无所谓;你要是侮辱了他的精神,那就是大逆不道。

调侃了玩手串的几种境界,其实四种境界是相通的,但是每个人选择的进入关口会有所不同。手串就是引领您通向幸福的圣物,也就是说,您只要玩手串,既能找到乐,又能学会美,还能会花钱,终能悟出佛。四大皆空,其乐无穷。

清宫旧藏竹雕笔筒鉴赏


竹雕,也称竹刻。赵汝珍概括:竹刻者,刻竹雕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

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而且存世的竹雕制品也很少,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两代的传世品。明清时期的竹雕制品,雕刻技艺的精湛,早已超越了前代。

明晚期,朱三松,竹雕《春菜图》笔筒。

明晚期,朱三松,竹雕《仕女》笔筒。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

清早期,竹雕《林泉隐士图》笔筒。

清早期,吴之璠,竹雕《布袋僧》笔筒。

清早期,竹雕《松溪浴马图》笔筒。

清早期,竹雕《狩猎图》笔筒。

清早期,竹根雕卷心式《刘海戏蟾图》笔筒。

清早期,李希乔,竹雕《溪山行旅图》笔筒。

清代早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清中期,周芷岩,竹雕《云萝山水图》笔筒。

清中期,竹雕《牧牛图》笔筒。

清中期,竹雕留青《携琴访友图》笔筒。

清中期,竹雕留青《九狮同居图》笔筒。

清中期,竹丝编嵌文竹龙戏珠纹笔筒。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动荡,经济衰败,中国的城乡手工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导致了竹雕艺术的衰落。

文人书房必有的植物:菖蒲


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

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

叶青长如蒲兰,有高至二三尺者。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又名水剑。其根盘曲多结,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药。

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菖蒲本来是附石长在水边的植物.近水而植是说它的生长习性,对水份需求,相对需求量大些.《群芳谱》上云: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菖蒲根部不怕水淹,但是叶子就比较娇弱了,不宜长期潮湿,浸于水中容易发霉腐烂。水培土培皆可,石生偏细,泥种颇壮。养殖菖蒲的土壤宜透气透水,可用兰花土。水培可用细砂石子固定根部。

菖蒲生长旺季在夏秋之际,此时温度较高,生长旺盛,生机强。而初春及深冬气温较低,生长缓慢。《群芳谱》记载养菖蒲: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

文房里的花草,文人们的精神!


文房里的花草不是花草,是精神,是气质,是文人骨子里的那股“劲”。

书房,必然是个安静清雅的所在,是一处远离喧嚣与争吵的轩室或斋房。书房有书有画,有窗有院,有花有鸟……可以红袖添香,可以手谈夜游,也可以修身养性。

书房是形而上的玄妙之地,书房又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室。书房里总要有张桌案,不拘大小能放得下笔墨纸砚、案头清供就行。

杜瑾《庭院听琴图》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这是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描述的书斋陈设,虽有些繁琐,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间舒适古雅的古代书斋的大概。

花有情,草有性,文人有雅兴。托草木之情操以咏志,借风霜之酷寓人情,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既可得四季之美,又可做诗词书画之由,何乐而不养之?文房里的花草不是花草,是精神,是气质,是文人骨子里的那股“劲”。

画瓶插红梅、素盘养水仙,旁边散着几只佛手、如意,就是春节前后的“岁朝清供”;若画了一瓶菖蒲、两只艾草,下面配着粽子、五毒,则是“端午清供”;如果是几根萝卜,一棵白菜,也许能得宋人林可山的“山家清供”之意趣。

书房清供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如岁朝清供,瑞阳清供,中秋清供等。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比如有朋自远方来,送了水果,盆栽,主人便找相配的果盘花案来“供奉”。

书房中的案头清供多为非节日之时的无名之供,最常见的无非是能够代表文人品性、风骨的菖蒲、兰芷,或是能够清新空气的香橼、香柚。找个古朴或雅致的小盆,将随型生长的花果摆入其中,自有韵味。

对于文人来说,案头花草的装饰可不仅仅是那些“品性高洁”的蒲、兰之类,不同地域的文人还各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江南人酷爱碗莲,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说:“以老蓬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回望过去的明月清风,流连古时的山河日月,既是追思,也为自省。我们生活在时代夹缝中,多少有些怀旧心态,所以只能到传统的、物化的文明中,去寻找自己留恋的东西。

收藏潜力股:竹雕器件清雅脱俗


竹雕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湛以及方便使用和保存,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瑰宝,在近几年的古玩收藏市场逐渐受到重视,收藏价值也在节节攀升。

收藏正走红

据悉,在一些大型收藏品市场可寻到具有收藏价值的竹雕器件,其中明清时代的品类较常见。文房类有竹筒、竹笔杆等,赏器类则有各式摆件雕像、对联等,而生活类的则包括鸟笼、提篮等。

据相关资料记载,竹雕艺术在宋代初露端倪,至明清时期,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格局,并达到鼎盛。近两年,随着文化艺术品的大势升温,再加上竹雕工艺独特、图文个性鲜明,且传世之物越来越少,使其魅力获得释放。多位经营竹雕的古玩商透露,去年至今,收集竹雕的藏友逐渐增多,更有人专门收集出自名师之手、品相好、工艺精的尖货。

选购有窍门

业内人士称,竹雕器件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状况,受雕工的工艺水准、竹雕品相以及制作者和作品题材的稀缺与否等因素影响最大。因此,初入行者,在选购时需懂得一定技巧。

一是需看其质地。如明清时期的作品,多用生长2-4年的竹子,其纹理结构细密、老嫩适中,所制之物光润、平整。

二是观其款式。行家称,明清时期的竹雕大师,在其作品上题名者甚少,且真款刻制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突出自我风格、无矫揉造作之感。

三是留意其色泽。据悉,通常作品的年代越久远,器件表面的颜色也就越深,这多是被人们把玩摩擦的缘故。行家透露,明代作品多呈暗红色,清代竹雕则多为灰褐色。

四是要关注竹雕的工艺特征。

两大流派各有千秋

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和品质获得极大提升。

据悉,竹雕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被分为嘉定和金陵两大流派。前者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该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金陵派则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濮仲谦、潘西风、方潔等为此派代表人物。

我的小窝,我最爱的田园风


我们的田园小屋取名为绿悠园。因为喜欢绿色,因为喜欢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淡淡的,暖暖的,就像我热爱制作的木头宝贝们一样,浪漫,淳朴,又毫不做作。我们的家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新房是三室两厅两卫的分布格局,喜欢田园风格的家,温馨闲适!硬装部分只花了两个月,而软件着实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首先要根据家里的布局来设计自己喜欢又适合我们新家风格的家具,再来要从木材市场一颗颗选出好的树料,破出大料小料制作油漆,废话不多,海量图片上场~~~

这是客厅全景图,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的风景!DIY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吧,经常在论坛潜水,给了我很多灵感,除了视觉、灵感上的收获!

客厅里最大件家具除了田园沙发,就是电视柜了,先发张电视柜的特写镜头,制作它最难的部分就是设计,既要田园风又要实用还要独具特色,最终还是以优雅的外形线条来标新立异!刷出来的白色很优雅,有木有!!

四格鞋柜和向日葵栅栏组合,它们作为客厅和餐厅的隔断,最自然也独一无二!我们并没有以普通的扶梯来分隔,而是在楼梯下面设计成可坐式的换鞋凳收纳柜,里面能存放鞋子和杂物。白漆栅栏里开满了盛艳的向日葵花更增田园风还可以当靠背使用,一举两得!

这是餐厅,原木大餐桌也是我老爸动手帮忙制作的第一件家具!朋友们来我们新家吃饭,都说有种在郊外野餐的感觉,大概是我们家的原木大桌子乡土气息太浓厚了吧,呵呵~?

通往卧室的过道和洗手间。墙壁看起来很有光泽,用的抗醛净味全效墙面漆,环保型哑光内墙乳胶漆,漆膜很细腻,漆出来的墙壁很亮丽!

卧室入口,大家看这木地板是不是感觉特舒服哟~~嘿嘿,光脚丫在上面踩起来也不会打滑,很舒服。

这就进入卧室了,小奢侈了一把,贴的全墙纸,不过床、梳妆台、衣柜等等都是我们自己加工制作的。

厨房也很清新质朴,也是我们自己定做的,一个十全十美的日子开始动工的,哈哈~~橱柜看起来很有质感!

好啦,我们的新家展示完毕,虽然有些地方还是可以改进,但也很满足了,感谢大家参观!撒花~~~

莲花菩提子的挑选和盘玩


玩家在判断莲花菩提的品相时,讲究的是“齿满、桩矮”、“细纹”,也就是说“细纹磨盘满齿莲花菩提”。

其中,“细纹”和“粗纹”很好理解。据说,细纹莲花要比粗纹莲花密度高一些,天然的东西,密度的重要性,我们在之前也多次提及。至于“满齿”,主要是从美观角度考虑。而桩型越矮,就越像莲花形状。而因为莲花追求桩矮,所以这个标准也沿用到了金刚菩提。对于追求桩矮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桩矮固然是比较稀少,但是从盘玩和佩戴角度来说并没有正常桩型或者高桩舒服。文玩的很多标准,都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商家为了谋取更多利益,所以就会拿出很多说道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文玩的有些跟风,本人并不提倡,建议大家在选择一件文玩时也要根据个人喜好。毕竟,很多东西,尤其是天然的,都是有生命而且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用心珍惜,就能让它独特的美更好的绽放。

那么,一串莲花菩提子佛珠或者手串买到手中,到底该怎么盘玩呢?

首先,新籽莲花菩提都要先进行适当的清理,以便把果肉清理干净。一般是把莲花菩提在清水中泡两个小时后,用牙刷来清理。

清理干净后,要把它阴干,并且最好放置一个星期,以便让珠子自然干燥。同时表面均匀的和空气接触形成细密均匀的氧化保护层。

等到莲花菩提自然干燥后,就可以用手盘了。在盘玩莲花菩提时,一定要把手洗过并且干透。同时,最好不要用汗手盘莲花,多汗容易让莲花菩提变得颜色过于深,也就是我们说的绛紫色,这个和文玩核桃很像。

为了避免莲花菩提籽与籽之间的磕碰,应把线串的松一些,而且盘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断齿。当然,莲花和金刚菩提一样,可以适当的用鬃毛刷盘刷。这样边盘边刷,随着是按的变化,菩提会逐渐上色包浆,呈现微红,包浆也会越来越润。

当然,莲花菩提毕竟是树子,所以在盘玩时,尽量避免受潮和暴晒。需要注意的是,莲花菩提如果弄脏了,可以用微微湿润的棉布擦拭几遍就好了,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再盘玩。

有关莲花菩提的挑选和盘玩,就先说到这里。我知道,可能对于莲花菩提痴迷的玩家应该不在少数。大家在挑选和盘玩莲花菩提时,还是要多请教,多学习,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随着莲花菩提嫁接籽的出现,莲花菩提已经从高不可及的价位逐渐回归合理。如果你真的喜欢,我觉得现在入手还是可以的。

无论莲花菩提是川谷也罢,是野生酸枣核也罢,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莲花菩提作为一种独特的菩提子,是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鬼斧神工的尤物。既然是有生命的玩物,我们就该让它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加绚丽多姿!

文人雅士寻觅的古典文雅乐趣


人对于物的情感,大多来自以物承志、以物言志。而人对于红木家具的情感更是多层,包含了对木的怜爱和珍惜,包含了谦谦君子对清秀优雅家具的挚爱,包涵了文人墨客对隐隐于古志向的追随,包含了对古典文雅乐趣的寻觅除了个人对红木家具的情感,从更宏观的角度而言,个人对红木行业感情还包含了对事业的尊重、对行业的希望。在个人情感与责任使然的交织中,红木家具已经不单单是文物、收藏品、升值品,更成为行业人的记忆和希望。

人与木与生俱来的情感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人与木的情感与生俱来。业界普遍认为,西方建筑是石文化,而中国建筑是典型的木文化。从雕花长廊到斗拱结构,从木质房梁到大殿立柱,家具也从与建筑的和谐共生中找到灵感使用天然木材、采用榫卯结构、木头的天然肌理,成为最好的修饰,这都为日后红木家具的出现和流行奠定了基础。

在古人的意识中,家具与建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古至今,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几乎都以木材为原料。木材体质坚实,而且经济合理,且与建筑的造物观念基本一致。

在汉代《三礼图》中,就将建筑和家具作为封建王朝的一种基本体制。而到了明清时期,来自南洋的优质硬木出现,红木家具初次在历史上亮相,黄花梨便首先受到了文人的赏识。宋代以后,中国人的起居方式完成了席地坐转向垂足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流行的明式家具是随着明代江南书房建设而流行起来的,也是从书房中走出来的文人家具。以木中之王紫檀为例,因其质地如缎似玉、色泽耀眼逼人、沉穆典雅而一直深受皇宫及达官贵人的喜爱。

对于红木家具而言,其木材的特性,决定了整件家具的气质;正因为世人先注重表面功夫,才将不同的材质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才情。红木之于人的情感,始于木之于人的情感;不管收藏家、学者、行业人,对于古典红木家具的情感,都首先来自于对木材最感性的认识和感动。

大隐隐于古带来心灵归宿

任何事物的流行,最开始都来自于某个人或某个阶层的喜好,并将这种喜好发扬开来。从以文人家具定位的黄花梨,到皇宫贵胄独享的小叶紫檀,这些红木家具都是来自文人雅士以及权贵最初的喜爱,并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效仿。对于当代人来说,在收藏、研究红木家具时,一个绕不开的情感因素就是对红木家具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认同。著名作家、知名收藏家海岩是有名的黄花梨家具藏家。在海岩看来,我们今天继承了古人对明式家具的一种审美观。痴迷,不仅来自于对家具本身的喜欢,同时,骨子里的文人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定情于古典家具的主要原因。按照海岩的说法,进入互联网时代,面对现实的焦虑感,收藏反而是一个避世的清静去处。除了隐居,还有一种就是大隐隐于古,对于古代文化的学习、传承、把玩、研究,让收藏者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快乐,带来一种隐居和遁世的快乐,除却藏品的积累、财富的增值这些乐趣,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海岩说:传统家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它反映着古人的一种生活习性,对中国人的礼仪姿态、审美情趣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怎么把它认识好,怎么把它往下传,对今人来说十分重要。我觉得对于一个统一的民族情趣的认同,也就是对于文化的认同,才能够实现对整个民族的认同。

红木行业期待情感认同

红木家具的文化需要传承,除了收藏界和学界的考究,更多的是做仿古家具,从事红木行业的人。对于行业人而言,对于红木的情感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财富积累之上,更是红木文化传播的重要一脉。红博馆总裁曾永杰说:红木行业人不仅要对红木家具喜爱、了解,更需要对整个行业理性看待和规划,只有保持平衡心态,行业才能发展长久。

古典家具专家张德祥也表示,过去的十年可以说是黄金十年,红木材料的开采、进口成本较低,很多企业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行业真正发展好,需要从业者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理解古人留下的设计智慧,吃透、领悟、推敲、锤炼,真正了解古典家具文化,宁静致远,行业未来才能健康发展。

■人与红木

红木收藏让我穷困潦倒

●海岩,著名作家,知名红木收藏家

十几年前单位福利分房,装修的时候我想在西式客厅里摆上一两件中式家具,就和同事跑到香河去买家具,看上一个官帽椅,但因为种种原因没买。回来时经过燕莎附近的元亨利店面,同事当时还劝阻说:这店不能看,里面是卖黄花梨和紫檀的,看了就不愿意买别的了。我当时不信,坚持进去看看,没想到,看进去就拔不出眼了。

如今,黄花梨家具之美无需多言,其文人气质不知让多少人拜倒,我已经痴迷于此,无法自拔。最近几年,黄花梨的价格一路飞涨,我也曾经以藏养藏,但基本上只进不出。碰见实在喜欢的,就会去找一本图录,因为实物已经买不起,已经被淘汰出局,甚至现在职业收藏家都不买了。几年前我去参加一个拍卖会举牌,后来一个收藏家朋友告诉我:海岩,整个场里只有你一个收藏家,其余的都是资本家。

一个人如果真正喜欢上了收藏,就会变得特别没钱。对于家具痴迷的对立面,就是对其他物质的疏离,甚至吝啬。要是说花100万元买一件家具,我会觉得是捡漏了,但要说花100元买一条裤子,我就会很犹豫。以前我不太理解张伯驹为了一幅画,就把自己的宅子卖了,他老婆不给他钱,还躺地上不起来,当自己喜欢收藏之后,才真正理解他的心情。

匠人是制作者至高的荣誉

●张正基,名佳红木董事长

我对红木家具的热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流在血液里的。我的父亲是大漆匠,祖传十三代了,可以称为红木世家。我小的时候,星期天、寒假暑假就是跟着我父亲到工厂去,基本上就晃荡在这个工厂里面,现在我对花梨木的香味还是很敏感,远远地花梨木放在那边,我就能闻到它特有的香味。我刚刚做学徒的时候,差不多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极品小叶紫檀,那木头刨光后,表面极亮,感觉这个木头看上去有金属感,就像天上的星星般夺目耀眼,牛毛纹密集漂亮,看到这种木头,人自然而然会激动起来,没有任何工艺的加工,看上去也很舒服。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好木材几百年来受到皇宫贵族的喜爱,一直到现在,普通老百姓都在追崇。

15岁的时候,我跟我干爸爸学习雕花,我干爸是雕花的老师傅,我爸爸是大漆老师傅,他们二人的关系比较好。后来,父亲送我到上海工艺美校读书,开始学校生涯。回到父亲的工厂后,我干过家具设计、销售,直到后来自己开工厂,创建了名佳这个品牌。

因为是工匠出身,我非常在意自己的家具的技艺,在别人看来,工匠可能自身社会地位不高,但是一件好的红木家具,除了材料好,还需要工人的精雕细琢,对细节的一丝不苟,所以,我特别乐意把自己定位成匠人,我认为这是对一名红木制作者至高的荣誉。匠人费时费力,就是让家具精美绝伦,天然去雕饰,例如榫卯,不单单是机器开榫,匠师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工精密加工,即使家具曲线经过削圆处理,方截面倒转180度,照样能做到严丝合缝、扣合紧密,雕刻的时候用工具一笔一画地雕,枯燥重复的动作,才能力求达到传神的境界,还有打磨、擦漆这些程序,都是要细致、重复,才能做出精品。

红木文化传播是事业也是责任

●曾永杰,红博馆总裁

在进入红木行业之前,我本人其实对红木家具接触不多也并不是很了解。2010年进入红木行业之后,一方面是工作的需要,接触红木家具的文化与底蕴,另一方面,更是从宏观行业的角度在学习了解。对于我来说,红木文化的传播更像是一项事业、一项责任,在这个行业从事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感触较多的可能是自己从中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与生命力,而我直接的变化就是性格与内心变得更静。

红博馆要打造的是中国顶级红木文化品鉴交易平台,推动的是中式古典文化交流平台,我们在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过不少从业者,在行业的起伏中沉沉浮浮。在我看来,红木行业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有其发展的正常市场波动,而我们始终需要保持的是对事业的专注与平常心。就像红木家具一样,一件绝世家具的做成,少不了精心的选材、细致的工艺以及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成分;红木行业做好,也需要做家具的沉静和耐性。我见到很多红木技艺传承人,还有一些起步不错的红木企业,因为追逐资本的贪婪等而让自己及企业深陷泥潭而荒废了专攻。红木行业就像红木家具,看似古老,实际上历久弥新,非常有生命力。希望行业人能够摆好心态,学会静,用专注的态度,共同将红木行业传承好发展好,共享发展成果。

红木家具承载历史和文化

●张德祥,古家具学者、收藏家、鉴赏家

1949年,我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我爷爷特别喜欢古董,很小的时候,我就能经常接触到一些古旧的东西:清代四王的山水画、康雍乾时期的古瓷、光润的红木书桌耳濡目染,喜欢古董成为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事。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踏入社会,当时社会经济的窘迫、文化的单调荒芜,感觉整个社会是一片灰色,一下子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十分迷茫。偶然的一次,我在路边被一段太师椅的残片吸引住了,那残片在阳光下发出不可名状的光泽,当时的我,联想到那些东西曾经是人们优雅、温馨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仿佛一下子有了生命,唤醒了我内心对古家具的爱恋。自此,我开始收旧家具的历史。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为了多长眼力、用有限的工资尽可能地买自己喜欢的家具,从最初常跑信托公司、文物商店、硬木家具厂,发展到通州、香河,后来一直延伸到河北、山西。所受的风霜与艰辛,已非常人所能体会。残件虽不如整件完美,但它将古家具的细微之处展露无遗,我也因此积累下了一笔丰厚的感性认识。

我们这个社会经过极度的物质匮乏,但是当随着流水线开动起来,不停生产出来的东西充满世界后,你会发现盛载着历史,盛载着祖先的血汗、情趣,盛载着生命中最根基的文化的东西是很难再得到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当时社会上虽然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古家具交易市场,北京专营古董的店门前几乎都挂着这样一块牌子:本商店只接待外宾,一车一车的古家具流向国外。曾经,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悲壮的勇士,像堂吉诃德一样,一个人站桥头,面对着千军万马。很多人倒来倒去,最终目的是赚钱,我当时真是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留下来?我如果有喝退千军万马的能耐就好了。可是我能力有限,但不管怎么样,我给国家还是留下了几件家具,最终是归到博物馆里,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赏石,文人审美的最高趣味


赏石,文人审美的最高趣味

以自然为最高艺术,前提便是脱离最世俗的物质观,以及人为制定的价值评判标准。眼光和修为的高度,决定了赏石的艺术分量。因此,把赏石作为文人审美的最高趣味。

石头有两次生命:

一次是物质生命,万年沉积诞生于地球之表,苍古而悠久;

一次是艺术生命,被人拾取欣赏于心神之间,清奇而当下。

前者属自然之功,后者乃文人之趣。

园林中的太湖石象征的是浓云,波浪形的围墙象征远方的云浪,二者结合,营造出身处云海仙境,云浪涌动的意境。

太湖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五代时开始有人赏玩,唐代时已特别盛行,到宋代达到高峰。北宋末年,由“花石纲”引发了农民起义,当时运送的就是太湖石。

太湖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而冰裂的地面象征的是冬天的湖水。这种抽象出来的气象特征,表达了文人对冬日石与水的关系之间的的理解和体会。

文人案头的太湖石▼

一块自然界的普通石头,入室登堂,演变成为一个承载人文审美的艺术角色,其原因并非地理矿产的稀有和物质元素的珍贵,而正是由于作为欣赏者的人,赋予了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具有人的灵魂与情感。

拳拳一掌、盈盈一尺的石头,在文人看来是一个大千宇宙。

古代文人赏石中这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诚如宋人李弥逊《五石》中云:“今一旦得是数山,坐四方之胜,岂不幸欤。吾将寓形其间,而与之俯仰上下。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

今人内心无不渴求一方自在天地,然而纵便身处天高地迥之境,若性灵空虚,亦是无以为安。而昔日高士名贤,则寄澄怀于拳石之中,他们与天为徒、妙师造化、观象得意、格物尽理。此番佳趣,当为知者所重,自可穷文心、窥艺境、安性灵。

对于古人这般意味深远的玩物寄情之道,在中国艺术中,这一方位使得人们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世界中的世界”,追求意象……这一思想最有力地体现在那些孔孔相扣的石头里。这些孔的大小与通向不同,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有限的物体中不断变化的无限世界。

但在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岁月流变之中,玩石者数量虽不断扩大,所求之意味及境界,却日益消淡,好事者往往沉湎于对石头外在的“追形逐貌”。

对于石头造型的审美取向,丁文父先生更进一步指出:赏石可赏,恰恰在于其千变万化的形状和各种各样的表面。试想,赏石一概为瘦、为皱、为透、为漏,还有令人感觉奇异之处吗?难道非瘦、非皱、非透、非漏就不赏心悦目吗?

因此,观雅石之气需明理,盲崇于玲珑剔透,险峻飘飞的相石标准,往往沉迷于浮滑、轻佻之俗套。中国古代赏石之气息即是古代文人的文化人格之气息,静心养正,与天为徒,以古为徒,循章观变,正心在中,定能万物得度。

石有百千形,而作为生命的姿态,又独有其精神。一块石头,面貌本已天成,但安置与摆放不同,便会显出不一样的精神,生命之美才得以焕发。如人之立身处事一般,恰如其分,方能不露俗态。

灵石的生命是流动的,它不仅登堂入室,与人为伴,更幻化成翰墨雅韵,遗传千古。

小叶紫檀盘玩三忌


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其密度较大,棕眼较小,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小叶紫檀的木质细腻并且含油量高,不易变形开裂,但在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忌:武盘

很多玩家把手串盘玩分为文盘跟武盘。

文盘,简单的理解就是温和的意思,反之则为武盘。即便是那种丝毫没有暇疵的珠子也应该文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盘紫檀珠子不是像盘核桃一样,核桃可以直接上手盘,手上的汗与油会加快核桃的包浆效果,但紫檀珠子就不行,它不喜欢我们的汗水。

我们要用布来盘,至于用什么样的布盘出来的效果更好,我个人一直是用细腻平滑的棉布盘,用这样的布盘出来的效果才比较好。后来发现用布盘很累,干脆找来了棉布白手套,从此省事了不少。

有些朋友,一天下来,一有空就盘,其实没有必要。还有心急的朋友,喜欢紫檀快速变色,直接用手盘。直接上手盘是会加速其油脂的分泌,但会使珠子失去光泽,看起来比较油腻。人体分泌出的油脂与汗液让珠子变得乌黑乌黑,这也无可厚非,只要你喜欢糟蹋,怎么盘都可以。

这里只是说明以上两种盘的的方法对珠子后期的影响,想要什么样的结果,自己去决定,没有人硬性规定紫檀珠子后期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珠子前期上手变得发乌没光泽了,这时有个补救的简易方法,就是用棉布快速的磨砂,起到恢复光泽、人工抛光的作用。

但不管是戴手套还是直接上手,都不宜激烈。对于木质珠子的盘玩,应该在盘玩的时候,温和一点,悠闲地盘而不要为盘而盘。一般来说,大部分藏友提倡文盘,温和地盘珠,也是一种心态,可以说有些懒散,放松,让心情宁静下来。这种盘法,还可以修身养性。如果盘玩太激烈,使油脂来不及分泌,珠表温度却升高,就会使珠子很干躁。武盘,只能观察紫檀的变色情况,体现不到盘玩的乐趣,体验不到恰然自得的心境。

文盘出来的珠子效果固然是好,但前提是选料也要好,细腻的紫檀木在结合我们精心的护理之后会像玛瑙一样细腻光泽,令我们爱不释手。但如果是选料不好,珠子棕眼大,料质疏松无油性,就算我们盘烂了手套也会无济于事。

二忌:碰水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料质细腻油性好的珠子来盘,这是盘出效果的前提。但无论是新料还是老料,珠子即使没有暇疵,在把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见水。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珠与珠之间的碰撞,毕竟是木质,所以长时间激烈的盘玩,也可能会使全品的珠出现刻痕、掉茬等状况。还要注意气候的变化、湿度的变化也容易使珠子产生裂痕。

三忌:蹭油

保养小叶紫檀,要先从它的木质特征说起。小叶紫檀,学名为檀香紫檀。新切面为橘黄色,经过短时间(一周左右)的氧化,颜色就会有变化。从橘黄到橘红再到深红,久则深紫。很多人说紫檀后期会变成黑色,其实那是视觉问题。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你会发现那是紫色。在任何一家博物馆看到的再老的紫檀,也没有变成黑色的,它们最后的颜色为紫。因此,从古至今,人们都叫它紫檀。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它变黑了呢,一方面是由于光线不足而造成了视觉上的误差,另一方面就是玩的有点脏,是不懂得保养的结果。

有些朋友每天用手搓,甚至去蹭脸上分泌出的油脂,要知道那蹭在珠子上的不仅仅是油,还有水分(汗)、泥、细菌。这样几个星期之后珠子看起来就又黑又亮了,表面糊了一层厚厚的脏东西,许多朋友这时候就误以为自己的珠子已经包浆了,这是对包浆的一种误解。这种包浆是紫檀保养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存在大大影响了紫檀的美观,一旦不坚持去蹭脸上的油,珠子就会乌突突的暗淡无光,这种方法,是不会使珠子的好品相得到保持的。

腊梅的历史故事与历代文人的赞美诗词


蜡梅在百花凋零的数九隆冬绽放,色泽明亮,浓香纯正,沁人肺腑,经久不衰。因此,自古以来,也就流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相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阿房宫,广收天下美女,其爱姬姓黄,名梅儿,进宫前与其表兄尧相爱,后被抢入宫,尧也随之做了宫廷侍卫。后来,被秦始皇发觉,将侍卫逐出宫门,黄梅儿被赐死宮中,葬于宫门前蜡梅树下。数年后,侍卫随刘邦起义,破秦都,到阿房宫内找黄梅儿。时值腊月,黄梅儿葬身处的那株蜡梅花,突然绽放出金黄色的花朵来。侍卫立时恍惚,剑起树折,大声呼唤着^黄梅儿,黄梅儿他抱起蜡梅树飞奔远去。后来,冬季最早开放的蜡梅花就叫黄梅儿。

据说古时河南的鄢国,国王的御花园栽满奇花异草。寒冬腊月,众花凋谢,唯独黄梅雪中怒放,深得国王厚爱,却无香味,下令如翌年还不见黄梅吐香,将处死全体花匠。转眼又到黄梅含苞之际,花匠们仍束手无策。一天黄昏,一个叫花子手中拿着几枝臭梅口中念念有词:莫笑我的身上脏,御花园里花不香硬要闯进御花园,遭到看守的毒打。花匠们上前阻拦,各自掏钱给他,劝他快离开。叫花子说:我没东西报答,几枝梅送给你们,它跟园里的黄梅有不解之缘。花匠们接过梅,一股臭味直冲鼻子,正想扔掉,突然觉得衣兜里沉甸甸的,原来给的钱又回到各自的衣兜里,大家这才醒悟,叫花子是活神仙来解救他们的,他们把臭梅接到了黄梅上。几天后,黄梅怒放,满园幽香。国王重赏花匠。从此,黄梅变成了香花,因其在寒冬腊月开放,花色似蜡,被称为蜡梅。

在汉代,汉成帝修筑上林苑,遍选奇花珍卉入内。未央宫建成后又选蜡梅植入宫内,并立赵飞燕为后,建昭阳殿。赵飞燕居于其内,她喜花,尤其钟爱蜡梅。成帝亲于昭阳殿植蜡梅数株。这年冬天,蜡梅盛开,飞燕日夜赏玩,废寝忘食,成帝为讨飞燕欢心,遂选几朵新绽蜡梅花,用朱丝系为一串,佩戴在飞燕额上。飞燕甚喜,为成帝舞了一曲以谢圣恩。之后,成帝每日必为飞燕采蜡梅花饰妆。从此,蜡梅饰额风行天下。《古风*木兰辞》:当窗理云鬌,对镜贴花黄,即是指的蜡梅花。中国姑娘常有将蜡梅花枝插在胸前或头上迎春的习惯。在四川等地,人们在寒冬腊月或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时,爱送上几枝蜡梅花,表示祝愿主人家兴旺祥和,幸福美满。不少人家还将蜡梅花作为祭神的供花。中原人对蜡梅也情有独钟。河南省鄢陵县人早在宋代,已培育出素心、檀香与馨口等优良蜡梅品种,至今,当地花农多称蜡梅为梅树。明代刑部尚书刘景的庄园里一处数十亩的蜡梅林,取名曰梅花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住许昌时,在小西湖畔房前屋后广植蜡梅,其居室匾也书为梅花堂,他的《蜡梅一首赠赴景贶》一诗中,有天工点酥作梅花句。

蜡梅历来为墨客骚人所吟咏,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宋代黄庭坚称赞蜡梅: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宋代陆游《荀秀才送蜡梅》诗:与梅同谱又同时,我为判香似更奇。痛饮便判千日醉,清狂顿减十年衰。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南宋诗人谢翔诗称: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归。这三首诗道出了蜡梅的特征,蜡梅的淸香,不畏严寒的品格和花朵上披有蜡衣的晶莹可爱状。王十朋在《点绛唇一奇香蜡梅》一词的上阕中写道:蜡梅梅姿,天然香韵初非俗。蝶驰蜂逐,蜜在梢熟。写出了蜡梅的花姿、神韵和醇香,十分形象动人。

懒人的最爱:10分钟就搞定的快手菜


冬天,人自然会变的更懒了,而对于那些吃泡面、泡饭的童鞋,更不想折腾。其实呢有些快手菜,真的花不了几分钟,却可以让自己吃得舒舒服服的,懒人们快学学吧,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快手菜吧!

杏鲍菇焖土豆片

食材:杏鲍菇200g、土豆200g、红椒、肥肉、蚝油、生抽、孜然辣酱

做法:

1.备肥肉一块切片,土豆去皮切片,杏鲍菇切片。

2.热锅下肥肉炒出油来,放土豆片翻炒一会。

3.放入杏鲍菇翻炒一会。

4.放生抽翻炒,放孜然辣酱、红椒蚝油炒匀盛出。

家常炒脆藕

食材:莲藕2节、油、盐、葱、青椒、红椒、醋、味精

做法:

1.莲藕去皮洗净,切片,在凉水中浸泡几分钟,葱和辣椒切好。

2.将藕片在沸水中烫1分钟捞出,过冷水沥干。

3.锅中倒油7成熟时下葱花爆香。

4.将莲藕下锅翻炒1分钟,滴入适量醋。

5.放入辣椒,加盐大火翻炒片刻,下味精调味即可。

蚝油生菜

食材:生菜1个、食用油、蚝油、蒜、干辣椒、白砂糖、鸡精

做法:

1.生菜洗净,蒜和干辣椒洗净剁碎。

2.蚝油加入白砂糖、鸡精、清水调匀。

3.生菜入开水锅稍焯烫一下捞起装盘。

4.重起锅,把油烧热,放蒜和辣椒碎炒出香味。

5.再倒入调好蚝油煮沸,浇在生菜上即可食用。

酸辣拌豆腐

食材:豆腐300g、花生米50g、油、盐、蒜、生抽、醋、花生米、干辣椒

做法:

1.豆腐一块切小片,放放加了盐的开水中焯去豆腥味。

2.捞出后放凉开水里过凉码在盘里。

3.碗里加盐,干辣椒切碎放碗里,坐锅烧油,油热后把热油倒在辣椒碗里。

4.加入蒜末、生抽和醋。

5.烤熟的花生米在小罐里捣碎,放在调料碗里拌匀。

6.最后浇在豆腐上,洒上葱花即可。

干锅菜花

食材:菜花500g、干辣椒、葱白、蒜头、生姜、细红椒、细青椒、干虾仁、油、盐、黑胡椒粉、蚝油、生抽

做法:

1.菜花洗净掰小块,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起滤水。

2.干红椒剪段,葱头拍碎,生姜切片,蒜头拍碎。

3.干虾仁清水泡着,青红椒洗净切斜段。

4.坐锅热油,下葱白蒜头生姜煸香。

5.下滤干水的干虾仁煸香,倒入干红椒。

6.入菜花翻炒,加盐、生抽、蚝油调味,倒入青红椒,炒至断生即可。

《竹雕玩件:文人的最爱》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的种子的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