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复原冰河时代的植物群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目前没有假说能够完整解释大洪水或者冰期现象,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忽视了这些地球历史中奇怪、神秘的事件

科学家在论文中描述的某种复活的32000年前的古冰期植物,实际上是一种表现型不同的柳叶蝇子草。我们可以通过该植物,管窥冰河时期的干草原生态系统。当时的干草原是一种以独特气候条件和特定植物群落为特征的生态环境,但现在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却完全不同。

洪积世(或称冰河世纪)巨大的冰川逐渐入侵陆地。图片来源:F.昂格尔(UNGER,F.1851)《原始世界的理想印象》地质与古生物学部分,由泰勒与弗朗西斯(TaylorFrancis)于伦敦出版(本文所用拷贝取自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U.S.G.S.library)。

要恢复古地区上的植物群落,有很多种方法。开花植物产生的花粉粒由一种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物质构成花粉素(Sporopollenin),所以花粉粒通常在沉积物中保存完好(但在土壤中不行)。通过对这些在漫长历史中沉积在湖底或沼泽中的花粉粒进行鉴别和计数,我们能够推断该沉积区过去的植被类型。有时植物碎屑也能够在这种沉积物中保存下来。

很多动物在它们的地洞中运输和保存植物碎屑。前面提到的保存完好的柳叶蝇子草种子,就是在一只古代地松鼠(也称黄鼠)的储藏洞中找到的。除了尝试着把种子种出来以外,叶、花、芽和种子的碎片都能够被鉴定到种,帮助科学家重建地洞主人活动范围内的植被特征。

植物残片或花粉粒还能在动物木乃伊的肠道内含物及粪便化石(coprolithes)中找到。

基于这样的化石证据,人们就能复原某个特定的冰河时期植物群落的面貌,通常有干草原、极地草原、草原苔原、草本苔原、猛犸草原等。目前,干草原(steppe)这个词通常指在相对干燥且温暖气候条件下的草原或灌木丛,而苔原(tundra)则指乔木和灌木由于低温基本不能生长,整体以草本植物和草地为主的环境。因此草原苔原或猛犸草原乍看起来就像是两个相互矛盾词语的奇怪组合了。

通过研究猛犸象宝宝木乃伊柳芭消化道内保存的物质,我们基本能够复原出4万年前主导欧洲西伯利亚大陆以及北美大陆的植物群落面貌。

经鉴定,肠道保存下来的物质主要为两种草类禾本科与莎草科,代表了一种相对开放的环境。还有一些其它可鉴别出的植物种属,包括蒿属现代多生长于干旱/半干旱环境中的类群;半日花属同样生长在干旱环境中;以及花葱属现代产自温和凉爽的北极区域。由于存在松树、云杉、桦树、柳树和桤木等植物的花粉粒,说明那时的北极显然不像现在这样是几乎没有树木的苔原,而是零散分布着不少树林的。

要搞清楚这样的植物群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到现代苔原与冰期干草原的气候差异。冰河时代的全球低温,显著降低了海洋的蒸发量,导致大陆上大片地区为缺少降水(雨或雪)的干旱环境。这使夏天变得十分干旱,且冬天的冰雪覆盖量相对减少;而冰雪恰恰会抑制光合作用,从而限制植物的生长。

现代苔原分布于北纬65以北的地区,以夏季短暂且正午太阳高度角很低为特征。在冰河时代,猛犸草原可延伸到北纬45。在这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对高了很多,阳光也强烈很多,因此光合作用效率更高,尽管气温较低,但植物也能生长得很好。

猛犸草原的特征植物群落,是适应冰期各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关于单个植物在这种环境下的适应过程,目前所知甚少。已知的冰期植物柳叶蝇子草,与现代相同种相比,会产生更多的芽,且根的发育更为缓慢。在适宜生长的时间如此短暂且能用于传粉的昆虫如此之少的环境中,开更多的花很可能成为优势。由此可见,活生物组织的发现对于研究植物在古代猛犸草原可能采取的生理适应过程,是一个罕见的宝贵机会。

扩展阅读

简单方法:让生病、瘦弱的兰花快速复原!


喜欢养兰花的朋友们有没有遇到因为病虫害、分株过勤、栽培不当及植株老化而导致兰苗生长缓慢,并呈现叶片发黄、烂根、烂芽等状况?好好的一株兰花就这样挂掉了,普通的品种不说了,但是珍惜品种呢?是不是很心痛?来,看看广大兰友们分享的拯救病弱兰花的方法吧,说不定能用上哟!

当遇到病弱兰花时,你可以这样做:

1、严格消毒

将兰苗从原盆中取出,弃去原土,仔细清洗根系。用灼烧灭菌的剪刀剪去残根、枯根、腐根,然后再用0.5%的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沥水阴干,如此反复进行两到三次,以彻底杀灭病原体。注意浸根消毒时以刚能浸没假鳞茎为度,不要使叶心积水。与此同时,可将上述药液稀释5倍后对叶片进行喷雾消毒。

2、改换盆钵

种植养护病弱兰花以瓦盆和紫砂盆为首选。最好换用未经使用的新盆,因为旧盆中必然残留着一些引起兰花病害的真菌和细菌。若要使用旧盆,宜清洗干净后曝晒数日或以开水浇淋后再行使用较为安全。盆底要使用盆垫,以透水通气。可购买专用的疏水罩,也可使用桃核、核桃壳等天然材料。垫盆高度应占盆高的1/3-1/2,盆钵的体积宜小不宜大。病弱兰花的根系较为脆弱,若盆体过大,容易造成积水,导致兰根腐烂。使用小盆,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3、挑选基质

病弱兰苗的适应性较差,栽培基质最好采用肥力中等,含脂肪少,通风透气性较好的颗粒性基质,如陶粒、发泡炼石、粗砂、碎砖粒、峨嵋仙土、碎石等。也可将兰株的根部和假鳞茎用水苔包裹后再种植到添加有上述基质的盆中,效果也不错。所有基质均需消毒后再使用。不宜采用腐殖土种植病弱兰苗。一是腐殖土采自林间,杂菌较多,难以彻底灭菌。二是腐殖土使用一段时间后易板结,通透性较差,不利兰根生长。

4、调控温湿

种植病弱兰苗要稍深一些,以保护假鳞茎并保持湿润。盆内基质要保持在湿润状态,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兰苗复壮。冬眠期可适当增加基质,通常要盖过假鳞茎,以保持假鳞茎湿润,并起到防冻作用。翌年春天气温高于15℃时,应及时减去上一年冬天增加的基质,以利新芽的萌发。平时温度应保持在18-28℃。兰苗应置于可见散射光的地方莳养,避开强光直射。可在兰盆四周添置一些水盆、水槽,以增加环境湿度。

信息时代,网购花卉靠谱吗?


在这个网络电商的时代,很多人都开始依赖在网上购物,确实,现在也没有什么是网上买不到的,就连植物也是可以网购的。在网上输入“植物”产品购买,就会弹出上百页的商品搜索结果,甚至有一些是花卉基地都开出了官方旗舰店。

那网购花卉真的靠谱吗?你想买绣球花,卖家配图龙船花,你买欧月,发来的确是白花蔷薇,很多不可思议的都有,连卖家都分不清了。

对于网购花卉说有利也是有弊的,所以不好评价,从这两个方面小植来谈谈个人想法吧:

1、节约时间:从订货、买货到货物上门都不需要亲临现场,省时又省力。

2、了解信息:产品的介绍一般网上的店铺都会展现出来,这样很方便买花卉的朋友了解花卉的信息。

3、优惠力度:网店和实体店两者是省了店面租金和一些费用的,所以一般都会比实体店的低一些。

4、品种繁多:实体店的品种一般都是几个大类,对于想买自己的心头爱却没有的花友选择网店中购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运输:花卉本身就是脆弱的,在运输中免不了会受一些冻伤、磕伤,你要知道这些植物宝宝可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呀,除非你碰到包装很好的卖家,但是这样成本也会高一些,所以这个需要注意下。

2、种子需谨慎:很多朋友都会被这受骗,比如太阳花的种子,重瓣花色多样,结果买回来,全是单瓣一种颜色的,所以在买之前一定要确保网店的品牌度,是否过硬,植物的一个特征信息。

3、移盆:对于邮寄到家的花卉,就相当于搬了一个新家,换了一个新环境,尤其是冬季休眠期的植物,这时候网购回来移盆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4、生长期长:对于生长周期长的植物,我们是需要谨慎购买的,这类植物需要成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是否与店家提供的效果图相同,而那个时候即便发现不同,也较难维权。买回来后长时间没有开花别又怪在卖家去了。

小植还是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不良的商家会越来越少,在购买植物的时候要注意商家的可靠度、了解植物所在的城市气候与环境,是否能接受长时间的封闭式运输过程。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最后提醒下大家:如果你买到假的果苗,可以投诉到当地的林业局,根据国家《种子法》,会对商家处以至少一万元的罚款。

智能花盆:开启绿植养护新时代


一盆生机勃勃的绿植,能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美好。但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因为忙于工作或经验不足,从而任由绿植枯萎。然而,智能花盆的出现,或许能够帮助这些植物杀手,让他们不再滥杀无辜。现在,不妨让我们来见识一下智能花盆的各种狂拽酷炫的技能吧!

会自动浇水的花盆

近期,文汇报报道了高中生周浩冉设计的创意生活用品花卉自动给水装置。有了这个创意十足的花盆,不管你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上班族,还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粗心族,都再也不用担心发生植物枯死的惨剧了。

该装置之所以能自动浇水,是因为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整个装置简单易操作,只需利用废弃饮料瓶、细软管和吸水无纺布,大家便可自行制成在花盆底部的漏水孔处塞入具有较好毛细效应、耐腐蚀的织物,并将织物的一端塞入花盆内的土壤中,使之与土壤紧密接触,另一端则放在花盆的底盆内;在饮料瓶盖上钻一个孔,并插上软管,向瓶内注水后将瓶倒置,使其通过软管与花盆底盆连接,这样,伸入底盆的织物就会将水吸到花盆的土壤里。根据水分能在土壤中自动扩散、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毛管水停止运移的原理,这个装置能自动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调整给水量的多少。

用手机控制的花盆

经常忘记给植物浇水的人们时常会幻想:如果植物口渴时能自行向我发送提醒,那该多好。巧合的是,智能花盆Planty就是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设计它能让植物开口说话。

据科技日报报道,Planty内置多种传感器,能监测土壤、温度、光、水等多种因素的状况。花盆内部还有储水器、LED灯等装备,它们通过WiFi与手机App连接。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时刻关注植物的温度、湿度等生长状况。当植物需要光照或水分时,花盆便会向手机推送通知,当花盆储水量不足时,手机也会收到警报。

和主人互动的花盆

设计出一个能与主人互动的花盆这个创意来源于布鲁内尔大学的毕业生娜塔莉金。这款智能花盆名叫Tulipe,它能让主人知道,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正常。

这款花盆带有一个电子基座,当植物的生活环境一切正常时,这个基座会亮起绿灯;当植物缺水,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是光照太强或太弱时,指示灯就会显示为红色。每当红灯亮起的时候,盆栽的主人就要小心了,这说明植物的生存状况不佳,需要主人的悉心呵护。

这位22岁的设计师说,她之所以产生这一想法,主要是受到自己因年迈而视力下降的祖父的启发。

当主人看到底座红灯亮起时,就可以通过浇水、改变温度或改善光照条件等措施去拯救心爱的植物,直到底座绿灯再度变亮,盆栽内的植物就转危为安了。

常青藤叶子干枯怎么办?试试这几招,或许你的常青藤可以恢复原貌!


常青藤四季常绿,枝叶茂盛,所以是很多人会选择养在家里的一种植物,它还可以净化空气,有着很好的降低甲醛浓度的功效.不过养常青藤的朋友也会发现自己种的常青藤,有的时候叶子会出现干枯的情况,那常青藤叶子干枯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具体的解决方法!

常青藤叶子干枯怎么办注意浇水

浇水不当会引起常青藤叶子干枯,常青藤浇水要保持不干不浇,要注意不能长时间浇太多的水,很容易被涝死。浇水要注意在土壤干燥后再浇,如果水分不足要浇大量的水,那么可以用喷的方式,这样可以保持它叶子碧绿。

改变光照

光照不足也会影响它的植株变黄甚至干枯,所以要保持光照,选择适合的位置很重要。将它放在一个有光照但是不会受到阳光暴晒的地方,并且保持通风,这样也可以让常青藤慢慢回复生机。

注意浇水和光照这两方面,可以让常青藤重新恢复原貌。只有更了解生长环境,才可以将它养得更好,常青藤生长环境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青藤的生长环境

常青藤是属于阴性的藤本植物,它可以生长在全阳光照射的环境中。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生长较良好,它不耐寒,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喜欢湿润、肥沃、疏松的土壤,不耐碱。常青藤经常生长在林下,树木旁,岩石上,还有房屋墙壁上,在庭院中也经常会有栽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常青藤叶子干枯了的处理方法,我们要注意是不是浇水的时候见湿就好,不能浇太多。至于阳光,不可以将它放在阳光下暴晒的地方,另外通风性需要比较好,这样子常青藤的叶子就可以慢慢恢复原貌了。

【有趣的植物现象】绞杀植物&食虫植物


绞杀现象是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常见于榕属植物的群落中。这类植物可将它的气根附生于其他大树上,气根沿着它附生的大树主干向上攀缘和向下延伸,渐渐交织成网,紧紧地包围住主干。同时,它还在地下与大树争夺水分和营养,在地上与大树争夺空间和阳光,使大树失去输送营养和水分的能力,阻断生长,最终将大树绞死。然后又把大树的残骸当作营养,慢慢享用。常见植物有高山榕、垂叶榕和小叶榕等。

绞杀后的榕树,成为猪笼状的植物体

折腰的绞杀者植物界的一道奇特景观

6食虫植物食虫植物

在生物链中,动物和植物大多是一种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但是有些植物却能够以蚊蝇等一些昆虫或小动物为食,成为著名的食虫植物。食虫植物又称食肉植物,这种植物能借助特别的结构捕捉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靠消化酶、细菌或两者的作用将小虫分解,然后吸收其养分。食虫植物大部分猎物为昆虫和节肢动物,主要生长于土壤贫瘠,特别是缺少氮素的地区,例如酸性的沼泽和沙漠化地区。常见的食虫植物有瓶子草、捕蝇草、猪笼草等。

瓶子草

茅膏菜

捕蝇草

植物王国的“不速之客”——入侵植物


一种植物到处蔓延,所经之处一片荒凉,万物皆亡,成为不毛之地。尽管这可能只会在科幻电影中出现,但确有些植物生长能力非常强,能将整片森林毁坏或在短时间内侵占一片草地,它们被称为入侵植物。

入侵植物是指因人为或自然原因,从原来的生长地进入另一个环境,并对该环境的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植物王国的不速之客,都造成了哪些危害吧!

经济影响: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生态系统,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

破坏并污染生态环境:入侵植物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渔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比如臭名昭著的入侵植物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近乎疯狂的生长,虽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成分而净化污水,但若不及时打捞上岸会腐烂变臭,重新污染水质。

在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密密层层的水葫芦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在中国云南滇池,也曾因为凤眼莲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入侵植物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植物的生存,导致土著植物的消失灭绝。以加拿大的一枝黄花入侵为例。上世纪,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性植物,由北美引入上海、南京等地,2000年后开始爆发式蔓延,且通过根系分泌毒素,导致周围其他植物死亡。据上海植物专家统计,近几十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导致30多种乡土植物物种消亡。

威胁人和其他动物的健康和安全:入侵植物直接威胁人畜健康。

原产于墨西哥被冠以霸王草的紫茎泽兰,在我国西南地区,不仅引起粮食减产、牧草消退,对人体健康亦有影响,其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害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畜过敏性疾病,家畜误食会引起中毒。

植物知识:会走路的植物


会走路的植物

像动物那样走路的植物是没有的,但是有的植物会四处搬家,所以被比喻为会“走路”的植物。

什么植物会“走路”?南美洲的卷柏和荒凉干旱戈壁里的风滚草。

下图就是风滚草

虽然大多数植物一旦在哪里生根发芽,就会一生在那里生长,并且靠根把植株牢牢地固定在土壤里生长,但是卷柏和风滚草却能从土壤中拔出根,随风滚动,遇到合适的地方就会停下来,继续生长。植物“搬家”是为了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

卷柏是蕨类植物,需要很多的水才能够正常生长。当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它不但可以在原地假死,还会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只要稍有一点风,就会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定居下来。当水分不足时,它会继续游走寻找充足的水源扎根。所以,大家又把卷柏称为复活草。而生长在荒凉干旱戈壁里的风滚草,每当秋天,风滚草的枝条都会向内弯曲,卷成一个圆球。秋风一吹,“圆球”就脱离根部,拔地而起,在地上打起滚来,一直能滚几十里地。即使在冬天,大雪覆盖了草原,也阻挡不了风滚草的脚步,它们照样可以在地上滚来滚去,继续旅行,直到春暖花开,才停止漂泊,扎根安家。

植物“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光和水是植物生存的条件,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会帮助植物作向光、向水的运动,这种运动分为原地运动和离开原地的移动两种,无论是植物的哪种运动,都反映出植物也有明显的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是植物应对各种不同刺激的反应以及它们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步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吃素”的食肉植物——狸藻植物


素食的流行似乎也蔓延到了食肉植物的圈子。繁育于世界各地湖泊的水生狸藻植物就不仅通过捕食小动物,而且也以消化藻类和花粉粒来获取营养。《植物学年鉴》发表了奥地利科学家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

狸藻植物是食肉植物中的一个大类,种类超过200种。水生狸藻植物有着非常精巧复杂的圈套,通过囊体产生静水压力来捕捉猎物。陷阱之门一旦打开,就如同阀门一般,周边的水流及微小的生物在三毫秒之内即被吸入。微小的生物在狸藻植物的圈套里窒息而死,并被消化酶所分解。依赖猎物所提供的矿物质,狸藻植物能够在其他营养匮乏的栖息环境里繁衍生息。

然而,动物并不是唯一的猎物。

《植物学年鉴》发表了奥地利科学家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狸藻植物就不仅通过捕食小动物,而且也以消化藻类和花粉粒来获取营养。

对陷入狸藻植物陷阱的藻类的最早研究可回溯到1900年。但是,直到现在,它们的作用才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研究者们所解释。筛查2000多个陷阱里的猎物后显示,只有10%是动物,而50%则是藻类。特别是在如泥炭沼泽等营养贫瘠的栖息环境之中,藻类是更主要的猎物。超过三分之一的猎物包括岸边树上掉落的花粉粒。也许,狸藻植物事实上并没有加以选择,而是吸入了所有落入陷阱的微小的东西。

以前,藻类和花粉被视为偶然与动物一起被吸入囊体的无用之物。然而,藻类、植物生长和冬眠芽形成的数据显示:成功捕捉了藻类和花粉粒的狸藻植物长得更大,也会形成更多的生物质;捕获更多动物则会使狸藻植物有更高的氮含量,也会促进冬眠芽的形成,这对于植物度过冬天至关重要;而平衡摄取藻类、花粉粒及动物的植物则有最好的状态。由此可以推断,狸藻植物主要通过动物来摄取如氮元素这样特定的营养素,通过藻类和花粉粒来摄取微量元素等其他营养物质。

在自然的栖息环境里,超过50%的囊体只容纳藻类、花粉粒和真菌等不能移动的猎物,而动物却不能触发或打开囊体。因此,对这些植物来说,没有额外刺激下捕捉猎物特别重要。

狸藻植物能通过捕捉各种猎物来获取营养,因此,它们能在动物稀少的环境里生息繁衍。水藻、花粉粒和动物提供不同的矿物元素及化合物,因此,均衡膳食能为这种独特的食肉植物提供很丰富的可供吸收和利用的营养。

《植物的识别》:认识植物的“敲门砖”


《植物的识别》是北京大学植物分类学家汪劲武教授穷几十年之功写作而成的,可以说是汪劲武50多年来学习、研究植物分类学经验的总结。现在一些科普读物,将用来榨取橄榄油的油橄榄和人们常吃的青橄榄混为一谈,或者将沙漠里的红柳误认为与杨柳同类。这些都让汪劲武觉得,让大众了解植物分类学的作用、普及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刻不容缓。

了解植物从识别开始

2月11日,初雪皑皑,北京大学一片银装素裹。上午9点多,走进北大老生物楼后院,汪劲武老先生已在他的办公室中等候了。这栋老楼是北大的生物标本室,整理北大的植物标本是汪劲武现在的工作。今天才大年初九,您就开始上班了?是啊,法定假日过后我就每天都过来整理标本。

现年83岁的汪劲武,1993年退休,之后返聘,一年一度带领学生活跃在深山老林里开展野外实习,直至2008年他80岁。这之后他又领命整理北大的植物标本室。

干一行爱一行是汪劲武对植物分类学的真实写照,从大学毕业至今,半个多世纪奋斗在种子植物分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上,汪劲武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近些年,随着对细胞、分子研究的日益深入,基因检测研究已经能更加深入地判定植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人们对植物形态分类的研究越来越少了。植物分类学越来越不受人们的重视,汪劲武摇摇头,说:很多人问学这门学科有什么用?研究植物,识别当然是第一位的呀。就好比你要了解一个人,连他的名字都叫不出怎么行。而植物形态是第一特征,总不能每见到一片叶子都鉴定一下基因吧?

要证明植物分类学的作用,汪劲武还有大段的阐述:认识植物好处多呢。有次我陪夫人去北大三院看病,医院门口有小贩兜售一种球状橙黄色果实,说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要价300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果实,市场价不过5元一斤。有了植物学知识,你就火眼金睛不会受骗啦。

对于科研,植物识别也很重要。汪劲武说起自己发表过的《玉竹复合体的研究》论文。他在采集玉竹标本时,发现玉竹的形态存在变异:有的个体茎较粗,带棱,叶片较大;有些个体茎较细,没有棱,呈圆柱形,叶片也较细。将二者的花冠筒纵切开,也有不同,并与茎的形态相关。根据这个形态的稳定性变异,汪劲武接着与同事进行分子研究,发现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也存在差异。汪劲武说:这个实例说明,认识植物时一定要注意形态上的变异,而发现形态变异往往是研究课题的好材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一些科普读物,将用来榨取橄榄油的油橄榄和人们常吃的青橄榄混为一谈,或者将沙漠里的红柳误认为与杨柳同类。现在的植物学博士往往只能辨认一两个种的植物。这些都让汪劲武觉得,让大众了解植物分类学的作用、普及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刻不容缓,植物分类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历史、地理、气候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与农业、食品与医药制造、环境保护等行业关系密切。我至今还记得北大生物系陈德明教授生前对我说过的话:植物分类学是需要的,一万年以后还是需要的!

几十年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

《植物的识别》不是一月两月写成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写成的,而是几十年才写成的,北京大学教授、热爱植物的刘华杰如此评价这本书。可以说《植物的识别》是汪劲武50多年来学习、研究植物分类学经验的总结。

在书中,作者对常见植物的识别方法作了系统介绍,从识别植物的基本知识开始,系统而又扼要地介绍了认识植物的各种窍门。花是识别植物的指路牌,检索表是识别植物的钥匙,拉丁学名是植物的身份证。汪劲武把自己的诀窍倾囊相授。

该书主体内容是常见科的鉴别和属种鉴别趣味多,在这两章中汪劲武从种子植物400多个科中选择比较重要的72科加以介绍,同时把容易混淆的植物加以对照解说。如果掌握了这些内容,认识植物你也就算得上颇有成就了。

汪劲武认为很多老师授课只把基本知识干巴巴地教给学生,很少会将自己当年学习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找到的捷径讲给学生听,但我觉得这些特别有用,如果能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归纳出来,学生也就能少走些弯路,学得更轻松。书中,汪劲武讲到了很多自己学习植物分类学的技巧。

植物分类学这门课的学习难点是,植物的科多,名称多,特征繁杂,很难理出头绪,所以记不住。我琢磨出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准备一些长方形的纸片,在纸片的一面写上科的名称,将科的特征归纳后写在纸片的另一面。就这样总共写了几十个重要科,然后用橡皮筋把纸片扎起来,放在上衣口袋里。有零星时间时掏出来看一看。我常利用的零星时间有:食堂开门前的一段时间,大会入场后、主席台上来人之前,有时甚至利用上厕所的工夫。

我经常到校园里观察植物,尤其是春夏天。观察某种植物时,就自己给自己提问,该植物属什么科?它的花反映该科的哪些特征?果实是什么样的?

实践证明这些都很有效,如今的汪劲武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提及某一植物仍能将形态、特征侃侃而谈,看到华北地区植物的一花一叶便能判定该植物的种或属。

笔耕不辍的科普作家

听说记者要采访汪劲武,热衷科普创作的刘华杰便托记者捎去一个问题,问问汪劲武的科普写作心得。很少有植物学家如此热爱科普写作,几十年前汪老师就在《植物杂志》上撰写小文章,十多年前我就在读先生写的植物小品。

1964年汪劲武的第一本植物分类科普书《树木花草的识别》出版,上个世纪70年代写了《怎样识别植物》一书,以后他陆续发表了不少分类方面的小短文。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评价汪劲武的科普小品内容短小精悍,文笔生动,是脍炙人口的植物学普及作品。

汪劲武特别注重科普文章的趣味性,科普写作不同于教科书的编写,更不同于科研论文的撰写,它既需要自己的研究,更需要趣味性,以及一定的思想内涵,独到的见解和通俗易懂的文字等。《植物的识别》中就收集了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趣味知识、民间故事和传说等,有些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十分有趣,会给读者很多启发,并利于记忆。

广泛阅读也让汪劲武的写作获益良多。20世纪60年代他常去东安市场,一次居然淘到一套清代的《广群芳谱》。书中介绍了大量的树木、花草及药用植物,概括了我们祖先对植物的认识,并且穿插有不少咏植物的诗词。这套书对汪劲武后来的写作很有帮助。

我还在旧书店买到了张恨水的散文集《山窗小品》,记得里面有一篇文章叫珊瑚子,约几百字,描写一种结大量鲜红色球状果实的灌木,写得栩栩如生。张恨水的散文集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明白要想写好科普作品要有真实的情感。这让我以后在创作中也时刻注意言为心声。汪劲武说。

植物之间的好朋友——伴侣植物


都说万事万物存在相生相克的道理,植物当然也不能例外。栽培植物时,你知道把哪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它们都会生长良好,哪两种植物种在一起会长不好吗?把哪些植物种在一起,你的花园连农药、化肥也不用,收获的全都是有机、无公害产品吗?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了解一些植物之间的好朋友伴侣植物的知识,你就能够做到这一切?所谓伴侣植物(CompanionPlants),是指种在一起的两种不同的植物,在生长时会互相给对方好的影响。

具体到伴侣植物怎样相互给予对方好影响,有以下一些情况:

(一)使用强大的气味为朋友驱虫

大蒜发出的气味,蚜虫很害怕,将棉花和大蒜种在一起,就会使棉花增产。

大蒜(garlic)种在玫瑰(rose)旁边能赶走蚜虫(aphid),对苹果apple、梨树pear,黄瓜cucumber,豌豆pea、生菜lettuce和芹菜celery也有好处。大蒜能帮助桃树驱除桃蛀螟(peachborer);大蒜对苹果蠹蛾(codlingmoth)、日本金龟子(Japanesebeetle,Popilliajaponica)、根蛆(rootmaggot)、蜗牛(snail)及胡萝卜茎蝇(carrotrootfly)也有驱除作用。

洋葱有田间大夫的美名,它身上发出的气味能杀死小麦(wheat)黑穗病孢子和豌豆黑斑病菌,洋葱和小麦种在一起会相处得很好。

洋葱(oniion)和胡萝卜(carrot)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赶相互的害虫,洋葱与韭菜和胡萝卜(carrot)种在一起,能迷惑胡萝卜蝇(carrotfly,Psilarosae)和种蝇(onionflies,Deliaantiqua)。洋葱与韭菜(leek)、甜菜(beet)、球茎甘蓝(kohlrabi)、草莓(strawberry)、油菜(brassica)、莳萝(dill)、生菜(lettuce)及番茄(tomato)也是好朋友。

韭菜(leek)种在苹果树(appletree)、胡萝卜(carrot)、芹菜(celery)和洋葱旁边可改善它们的生长,韭菜能驱除胡萝卜蝇(carrotfly,Psilarosae)。

卷心菜(cabbage)的叶片经常被小菜蛾(diamondbackmoth)的幼虫咬得千疮百孔,而番茄(Tomato)植株的气味能够驱除小菜蛾。

萝卜(radish)能从菠菜(spinach)那里把潜叶蝇(leafminer)吸引过来,萝卜的食用部位是根,叶片受潜叶蝇危害一点没多大关系。

荆芥(catnip,Nepetacataria)能赶走跳甲(fleabeetle),蚜虫(aphid)、日本金龟子(Japanesebeetle)、南瓜缘蝽(squashbug)、蚂蚁(ant)和象甲(weevil),甚至田鼠;把荆芥(catnip)与羽衣甘蓝(collard)种在一起,能够减轻跳甲(flea-beetle)对羽衣甘蓝的危害。

矮牵牛(petunia)能驱赶石刁柏叶甲(asparagusbeetle)、叶蝉(leafhopper)、某些蚜虫(aphid)、烟草天蛾(tomatoworm)、墨西哥菜豆瓢虫(Mexicanbeanbeetle,Epilachnavarivestis)等花园害虫;矮牵牛是番茄(tomato)的一个好朋友。

万寿菊(marigold,Calendula)也是著名的驱虫植物,根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土壤线虫(nematodes),很多昆虫对它也是避而远之;孔雀草(FrenchMarigold,Tagetespatula)的根能分泌物质杀死线虫(nematodes),种在番茄(tomato)旁边可帮助驱除粉虱(whitefly)。

除虫菊(chrysanthemum,i.e.pyrethrum)能杀根结线虫(rootnematode),其花几个世纪来还被用作杀虫剂。

大丽花(Dahlia)和万寿菊(marigold)一样能够驱除土壤线虫(nematode)。

植物界中的红叶植物


植物界中的植物多得数不胜数,但是有些植物是有共同特征的,今天小编想要为大家整理一下有红叶子的植物。

红叶石楠

首先是红叶石楠,它被称为红叶绿篱之王。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见的有红罗宾和红唇两个品种,其中红罗宾的叶色鲜艳夺目,观赏性更佳。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持久,极具生机。在夏季高温时节,叶片转为亮绿色,在炎炎夏日中带来清新凉爽之感觉。

红叶美人梅

听过梅花,听过美人,但您听过红叶美人梅吗?美人梅为蔷薇科梅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宫粉型梅花和紫叶李的杂交种。近年来,华北各地陆续有引种栽培。美人梅对土壤要求不严,轻粘土、壤土和沙壤土均能正常生长,其中壤土生长最好。由于是紫叶李和宫粉型梅花的杂交种,故兼有二者的优点,有一定的耐盐碱力。笔者曾在pH8.7、含盐量0.2%的土中试种美人梅,未见不良反应。美人梅不耐水湿,应种于高燥处,不宜植于低洼处和池塘边,在草坪中种植也应适当抬高地势。美人梅喜光,不耐阴,若种植于大树下或遮阴处则生长不良。

红叶樱花

红叶樱花是瑰丽樱花的一个变种,属蔷薇科,叶三季紫红,落叶小乔木,粉红色重瓣大花,初春展叶为深红色,5-7月份叶为亮红色,后老叶渐变深紫色,晚秋下霜季节叶变橘红色;樱花是著名花木,红叶樱花即可观花,又能观叶,是风景园林,城市绿化中取代紫叶矮樱和红叶李的名贵观赏彩叶树种。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中原地区及东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有广泛的传统栽植。

小编突然想到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知道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植物,大家如果知道的话,能告诉小编吗?

“植物电池”:纯天然的植物能源


人类发明了太阳能电池,而植物的生长也依赖于阳光,那么我们能不能放弃昂贵的电池板,采用植物作为载体来发电呢?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且世界上已经成功开发出植物电池。这种植物电池被称为纯天然的植物能源。

如何制作植物电池

很多人都对植物电池很有兴趣,其实早在1981年的英国,就有一位钟表匠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在柠檬上插入两个电极,然后将电极与小型钟表发电机的电路连接在一起,结果钟表就像连接上电源一样,开始正常走动了。

为此,这位钟表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用植物来发电!

钟表匠的实验也让人们知道,原来植物中也蕴藏着电能,一个柠檬就像一个植物电池一样。虽然这种方法没有被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去,不过却是植物电池的最初尝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科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科学家有了最初的设想:在工作生产中,如果从水中提取氧气和氢气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而植物的绿叶可以通过阳光将水分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那么能够制造出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电子叶,就等于找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发电厂。不过,这样的设想最终在运用中遇到了障碍,科学家不得不宣布,制造植物电池并没有实际运用价值。因为要精确测出叶绿体物质对电池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就十分困难,而且植物电池中生物系统和化学系统需要协同作用,单个系统效率的简单叠加,根本无法变成同比增加的整体效率。

虽然植物电池在研究及运用中困难重重,不过它的优越性还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科学家投身于这个研究领域中,不断突破和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植物电池也能够走进我们的身边,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植物电池

体内会带电的植物

我们认为,电只会在非生命的物体中存在,其实在人的身体中,甚至在植物的体内都存在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电。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理解,植物怎么会带电呢?

首先从植物的吸收来说,植物时时刻刻都在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如果被植物所吸收的元素离子分布不均匀的话,就会发生植物带电现象。另外,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会将水分子中的氧和氢分解出来,而在一定时间内,氢就会形成带有正负电的粒子,这样植物体也就带电了。另外,大气中带有阳电,而地面带有阴电,植物就像生长在地面上的电线一样,会从大气中吸收无数带电的粒子,这也会造成植物带电的情况。当然,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电是十分微弱的。如果再给植物通上电,就会使植物发生电化学变化,从而加速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增强其新陈代谢功能。

带电的植物

植物太阳能系统

我们都知道植物可以用来发电,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家生物能源公司利用焚烧植物来进行发电。只是这样的发电方式显得过于粗暴,有科学家指出,其实人类完全可以采用更加平和的方式来让植物发电。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叶绿素不仅能够将水分解成氧和氢,还能够将氢分解成带有正负电的粒子。这时候,植物体内便会有电流产生,如果没有及时加以利用,就会让这些电流白白地损失掉。如果科学家能够利用人工的方法,将植物电流产生的过程加以控制,必然能够得到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电能。

科学家还尝试着将菠菜叶内提取到的叶绿素与卵磷脂混合,然后放在透明的氧化锡结晶片上,用它作为正极安置在透明电池中,当它受到阳光的照射之后,就能够产生电流。这样的尝试表明,利用叶绿素所制造的植物电池,能够把太阳能的30%转化成电能,而现在绝大多数的太阳能电池也无法达到这样的功率。可见,植物电池的潜力有多大。

植物太阳能系统

生物光伏电池

科学家将利用植物发电的方式叫做生物光伏发电,而将这种方式制成的电池叫做生物光伏电池。不过,生物光伏电池也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缺点,就是发电并不持久,因为制造生物光伏电池所使用的叶绿素和卵磷脂,都是来自于植物体内,是具有大分子结构的有机物,当它们离开植物的生存环境后特别容易分解,从而失去吸收太阳能的功效。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科学家又将目光投向活着的植物,并且开发出许多活的生物光伏电池,比如科学家将一些电极安置在植物盆栽中,以此来收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量。根据研究成果显示,一盆直径约为1米的蕨类植物,就能够产生100瓦的电能,如果阳光十分充沛的话,甚至可以产生将近1度电。而且,蕨类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多,管理也不麻烦,生长十分迅速,是一种非常适合用来发电的植物。

其实,除了蕨类植物以外,科学家更看好藻类植物,因为它们的生长及扩张都更加迅速,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更低,几乎都在各种水域中生长。另外,科学家认为植物最为集中的森林也是生物光伏电能的宝库,如果能够真正把森林利用起来发电,必然会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电能。

《复原冰河时代的植物群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