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夏季花卉植物及其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春尺蠖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识别特征

雌成虫灰黑或灰褐色(寄主不同体色也不同),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黑刺排列成排,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雄成虫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

2发生规律

春尺蠖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2月中旬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羽化高峰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有些年份(如2016年),冬季气温较高,翌年2月初就有成虫羽化。成虫多在下午或夜间羽化出土,雄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夜间交尾。

卵始见期在2月下旬,产卵盛期在3月上中旬,卵多产于树干1.5米以下的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十余粒至数十粒聚产成块状或条状。每雌虫产卵量约100粒,卵期15~30天。3月中下旬幼虫孵化,4月上中旬幼虫进入2~3龄高峰期。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活动能力弱,取食幼芽及花蕾,较大时取食叶片,3龄以上幼虫危害最为严重,4月中旬进入暴食期,4~5龄幼虫耐饥饿能力强,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危害,受惊扰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4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在树冠下土壤中分泌黏液硬化土壤做土室化蛹,入土深度以16~30厘米处为多,约占65%,最深达60厘米,分布于树干周围,低洼处较多。5月上旬进入化蛹高峰期。蛹期9个多月。

3暴发原因

3.1蛹羽化速度快

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促使蛹大量羽化为成虫。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春尺蠖越冬蛹开始出土羽化,遇到春季气温回升快的年份,10天时间出土羽化量就可超过70%。

3.2卵孵化率高

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暴发可能性。春尺蠖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吐丝下垂、繁殖成活率高的特点。正常年份成虫羽化1周后就交配产卵,一只雌成虫可产卵1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条件下,15~30天即可孵化出幼虫且成活率较高。

3.3寄主树种增加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及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春尺蠖寄主树种如苹果、梨、核桃、杨树等种植面积大量增加,给春尺蠖的存活、发生、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3.4防治时机不准

春尺蠖1年发生1代,发生时间早、时间短,初孵幼虫孵化集中虫体小,低龄幼虫危害幼芽、花蕾,食量小,不易被发现,一旦上树分散到树冠上部,就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树高林密,防治困难。

4绿色防控技术

4.1翻土法

一是土壤上冻前,在距树干1~1.5米范围内,对树盘周围土壤深翻30~40厘米深,利用冬季低温冻死越冬蛹;二是早春化冻后结合施肥、松土锄草等管理措施,挖出虫蛹喂食家禽,减少虫源。

4.2诱杀法

2月上旬至3月上旬成虫发生期,一是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雌成虫无翅),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灯悬挂高度1~3米,每隔200米挂一盏,每天从19:00至次日6:00开灯诱杀;二是性诱法,每亩挂一个性诱捕器,诱杀雄成虫,性诱芯一般15天更换一次;三是将水10份+糖6份+醋3份+90%敌百虫晶体0.1份混合配成糖醋液放入林中诱杀雄成虫,每亩放2~3盆;通过诱杀雄成虫,减少雌雄交配几率,以降低虫口基数。

4.3阻隔法

2月上旬在树干上1~1.5米处缠绑粘虫胶带,系成上紧下松喇叭状,把雌成虫及孵化的幼虫阻隔在树干下部,以利杀灭。

4.4除卵法

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尺蠖产卵后孵化前,用小刀或镊子等工具,挖除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的卵块,并集中烧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震落法

幼虫发生期,利用幼虫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用力摇动树木(幼树),振落幼虫再集中杀死。

4.6药剂法

一是飞机防治,主要药剂采用3.6%烟碱苦参碱微胶囊悬浮剂+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每亩用药50克,并加入沉降剂食盐和润湿剂尿素各10克,喷洒量每亩不少于300克。二是地面喷药,对发生面积较小、树木比较分散以及飞机不便作业地点,在幼虫孵化后至3龄前,对树干和树冠中下部,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5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延伸阅读

春尺蠖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


2013年兵团十师181团主测对象春尺蠖发生情况调查

一、虫情调查情况

春尺蠖虫害是181团危害农田防护林的主要虫害,危害树种主要榆树、5月份监测调查1996亩,3-5月上旬春尺蠖虫害发育经历了化蛹、成虫、卵、幼虫四态变化,通过汇总春尺蠖越冬活蛹密度为1.2头,越冬蛹密度底,成虫羽化整齐,较早出现,成虫产卵量高,2-3龄期有虫株率50%,垦区内春尺蠖2、3龄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为0.9头/50厘米枝条,克木齐社区3.8头/50厘米枝条,高于去年平均值。更多绿色尽在

2013年总发生面积1460亩,其中轻度发生1005亩,中度发生455亩,较去年发生面积有所上升,呈中-轻度发生态势

二、虫情分析

2012年1-5月,181团气象为正常年景,3-4月气温低,降水偏少,春季有阶段性低温、大风天气,异常的气象因子变化频繁,但持续时间较短,对此时期虫害发育产生影响小,春尺主要表现4月上旬较早羽化,成虫少,但成虫产卵量高,幼虫期调查,虫口密度较去年有上升,主要原因条田林机车无法下林地防治,留有死角,致使虫害发生重,预测5月25日后进入越夏蛹。

防治意见:

1、要求各防治单位积极做好区域内防治协助工作,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选取BT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进行林间叶面喷雾,中度发生区喷雾要细致均匀。

目前防治工作正在进行中。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马铃薯生长期病虫害主要是马铃薯晚疫病、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和金针虫等,为有效降低病虫基数,减轻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控压力,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和农药用量,在防治策略上应以防治病害为主,病虫兼治,加强农业措施、辅以化学药剂防控;在防治程序上注重早预防、早控制,以有效防控秋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

一、科学轮作,加强农业生态调控。

马铃薯适宜与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轮作以及水、旱轮作,轮作可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的危害。种植秋马铃薯应选择耕作层深厚、通气性好、水源方便的田块。田块应提早翻耕,尤其是土壤较粘的田块,应通过日晒、风化,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生长。翻耕能改变病虫原来的生活环境,使其处于不利环境,把一些土壤中的害虫翻到土表,通过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物理防治措施和捕食性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可有效杀灭害虫。

二、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保证品质。

种植秋马铃薯需注重适时播种。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前期易受秋老虎高温危害,苗势生长弱、发病重、品质差、产量低;播种过迟,生长慢、植株弱小,后期易遭早霜冻害,提早成熟,产量也低。因此,秋马铃薯要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及时早播,以气温稳定在25℃左右播种为宜。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区,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适宜播种;海拔500~1000米的平坝丘陵,8月中旬适宜播种;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不适宜播种秋马铃薯。延长秋马铃薯有效生育期,有利于提高其产量,改善品质。合理密植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秋马铃薯生长期短,播种适宜密度为6000~7000株/亩。

三、精选种薯,提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优良种薯是保证产量和防控病虫害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最好选用脱毒种薯栽培。首先应选择生育期为70~80天左右,无病、芽眼明显且已萌发的薯块做种薯,剔除病烂薯和畸形薯。利用不切块的整薯播种,有利于避免切口传播病虫,具有省工、出苗整齐、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等优点。若要切薯,需要用75%酒精对刀具进行消毒。

播种前对马铃薯种薯进行消毒和浸种处理,能有效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结合杀菌剂浸种、干燥纯净的草木灰拌种播种既能杀灭病菌、预防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又能为马铃薯生长补充营养、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四、择优田块,加强田间科学管理。

1.选地: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松软、耕作层深厚的田块播种秋马铃薯,深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肥能力,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块茎的膨大,消灭部分病虫杂草和保蓄水分,为马铃薯的薯块膨大创造条件。

2.覆草:稻田稻草覆盖马铃薯种植田块,应在水稻收获后立即开挖排水沟,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力:秋马铃薯生育期短,施肥以渣肥、厩肥等农家肥为主,配合氮、磷、钾无机化肥混合施用。一般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80%左右,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配施25~50公斤过磷酸钙和适量氮、钾肥,应忌施含氯化钾的复合肥。可用0.5%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追肥1~2次,以促进叶部营养物质向薯块转移。

五、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施药,保产增收。

秋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病害为马铃薯晚疫病和地下害虫。

1.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①在已建立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区域,利用监测结果可有效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在第一次侵染循环初期选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75~110克兑水喷雾、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每亩30~40毫升兑水喷雾。

②若田间已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则选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药剂选用: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每亩27~33毫升、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每亩60~75毫升、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107~150克兑水喷雾。

③药剂每隔7~10天喷施1次,视病情发生情况掌握喷药间隔与次数,一个生长季节一般喷3~5次左右。施药时要注意对植株及茎叶两面均匀喷雾,要注意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2.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治

①严禁使用未腐熟的菌渣、畜粪如生鸡粪、生猪粪、生鸭粪等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产卵。

②蛴螬、蝼蛄、金针虫可通过诱杀成虫,减少虫源。在成虫盛发期,可用灯光诱捕成虫,集中杀灭。

③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亩用5%毒死蜱颗粒2公斤,拌5~10公斤细土,撒于地面或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水150~250克;或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冬季要综合防控病虫害


随着温度的下降,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控不能放松,要尽量根据温度的变化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作物顺利生长。

目前是果树施用基肥的有利时期。结合施肥,查找树干树枝上的腐烂病病斑,以及根腐病病根,刮除或纵横切割病斑后,用氟硅唑、丙环唑或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以喷施浓度的10倍剂量再混加上细胞分裂素,涂抹在伤口上。对于根腐病,最好清除掉病根周围的土壤换上新土。

小麦易于发生丛矮病的麦田,小麦出齐苗后立即喷洒克毒宝、病毒A等抗病毒药剂复配菊酯类和吡虫啉等杀虫剂,消灭传毒害虫灰飞虱,兼治金针虫,提高小麦抗病毒能力。

禾本科杂草发生较多的麦田,小麦3叶后,在晴暖的天气针对主要优势杂草种群选择精恶唑禾草灵(野燕麦)、甲基二磺隆(野燕麦、早熟禾、菵草)、氟唑磺隆(雀麦)、炔草酯(野燕麦、硬草、看麦娘)等防除禾本科杂草。

大棚蔬菜白天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晚上注意保温。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蔬菜生长障碍,同时诱发霜霉病、角斑病、叶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所以,此阶段的大棚蔬菜应该增光调温控水施肥,每隔一周左右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或治疗性杀菌剂,护叶保果。

茶叶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方案!


据统计,2015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高达4100多万亩,茶叶产量22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茶园面积将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

为了保证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就成为了一大热点和难点。

就在今年3月份,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农业部特制订了一些方案。要求: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无公害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防控策略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

针对农业部制定的方案,本文对茶树虫害和病害的种类进行归类,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三方面进行防控,对具体的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茶树害虫的种类

茶树害虫会对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降低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茶树害虫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吸汁类: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长白蚧、黑刺粉虱、绿盲蝽、茶树蛇眼蚧等;食叶类:主要有茶尺蠖、茶蚕、茶毛虫、茶白毒蛾、茶黑毒蛾、扁刺蛾茶等;钻蛀类:主要有茶枝镰蛾、茶天牛、茶枝木蠹蛾等;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大蟋蟀、蛴螬等。

二、茶树病害的种类

通过对茶树病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存在的茶树病害共有40余种,对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主要的茶树病害共有如下几种。叶部病害:主要包括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茶树日灼病;枝干病害:主要包括地衣、茶膏药病、菟丝子等;根部病害:主要包括茶苗白绢病、茶树根腐病类、茶苗根结线虫病等。

三、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

(1)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

为了确保茶园生态环境的平衡性,需要做好茶园生物群落的保护工作,确保生物群落结构的合理性,使茶园内部的生态环境能够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需要为害虫的天敌种群制造繁殖场地和栖息场地,降低害虫总量。

(2)做好茶园修剪及清园工作

需要了解茶园内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生物习性,在越冬前做好茶园修剪和清理工作。清理掉茶园内残留的插根和土中的蛹茧,将其用土盖上。并且还需要做好封园工作,在封园时主要是运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进行封园,能够在根源上减少害虫的进入,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繁衍和发展。通过对冬季前做好茶园修剪及清园工作进行分析可知,病害率会下降58.5%。除了要做好茶园修剪工作之外,还需要确保茶园内良好的通风和透光,对害虫的卵叶进行剪除,带出茶园,并进行销毁处理。

(3)加大栽培管理力度

要求做好茶树的施肥管理工作,采养结合的形式,需要合理进行施肥,做好病虫害的根除和管理。要结合茶树的长势情况,带走新稍上的卵,剪除病虫害的枝叶,降低害虫的基数。还需要加大施肥的力度,增加磷钾肥的施肥率,提高茶树的抗性。

2.生物防治技术

(1)运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

在运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时,需要了解茶树病虫害的种类,结合受害的具体情况,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捕食螨和寄生蜂等都是茶园害虫的天敌,将其放养到茶园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例如,缨小蜂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寄生蜂如赤眼蜂可防治茶小卷叶蛾。

(2)应用植物源和生物源制剂防治病虫害

采用该种方法实现了对以菌治虫原理的充分利用,能够达到以菌治病的防控效果。主要是选用绿僵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乙基多杀菌素、韦伯虫座孢菌等控制病虫害。比如选用微核生物产品“生防战甲”乳粉剂,每亩用200-250克,兑水稀释后喷施,可有效防治小绿叶蝉和茶角胸叶甲等茶树害虫。

(3)在茶林中养鹅和养鸡

在茶园中大量饲养鹅和鸡,对制约病虫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鹅和鸡的数量需要控制在每亩25~30只的概率。不能过多和过少,需要给鹅和鸡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如果茶园的面积过大,需要做好茶园的分区管理工作,分区的面积需要集中在每2000~3000m2为一个种植区。并且还需要做好鹅和鸡的饲养工作。在茶林内设置饮水点,采取四周饲喂的形式,给鹅和鸡充足的活动空间。在晚上时也需要做好饲喂工作,需要给鹅和鸡建造居住场所,减少鹅、鸡丢失所造成的损失。

3.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指从生理学或生态学角度,利用光、热、颜色、温度、声波、放射线等各种物理因子防治害虫的技术。通常用于茶园病虫害的物理方法有人工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杀、色板诱杀、异性诱杀等。

(1)人工捕杀或摘除

这种方法用于害虫发生规模不大而集中,或仍发生面积大但零星分散、难以采用其他防治方法时。主要是针对那些体形较大、行动迟缓、容易发现、易手捕捉或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鱼蝶毛虫、茶蓑蛾、茶丽纹象甲等,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如茶尺蠖等具有假死性习性的害虫,通常运用振动茶树的方法进行,在茶树下用器具盛接,捕集后集中杀灭。对钻蛀性害虫,如茶稍蛾、茶堆砂蛀蛾等,用铁丝插入蛀孔予以刺死。

(2)色板诱杀

色板诱杀的利用是根据害虫对某种颜色光趋性的原理,诱集并杀死害虫。

色板诱杀的效果与颜色、板的设置高度、板的设置数量、涂油的种类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不同害虫受不同类型颜色的吸引,色板的设置高度一般以高于茶蓬表面为好。色板设置的数量必须达到每亩10块以上,才有明显的效果。色板设置的方向以当天顺风的方向为好。大风或降大雨时,没有诱杀效果。

果园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白星花金龟[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Lewis)]属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星零发生,进入90年代以来,发生则逐年加重,果树、蔬菜、粮食作物、中草药均有发生,但目前对其报道甚少。现将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4mm、宽8~13mm。椭圆形,体背具古铜或青铜光泽,体表散生众多不规则的白色花纹,花纹呈水波状。前胸背板具不规则白绒斑,后缘中凹;前胸背板后角与鞘翅前缘角之间有一个三角片非常明显,即中胸后侧片;鞘翅宽大,近长方形,遍布粗大刻点,白绒斑多为横向波浪形;臀板短宽,每侧有3个白绒斑呈三角形排列。

(2)卵。椭圆形,黄白色,卵粒长3.3~4.2mm、宽2.4~2.7mm,表面比较光滑,卵期16~21d。

(3)幼虫。幼虫初孵时体长15~18mm,末龄幼虫30~45mm,头部前顶区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裂,上面的2根靠近在冠缝之侧,另一根在额缝近中央的偏上方。

(4)蛹。长约18~21mm,初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橙黄色,头部较小,向下微弯。复眼较大,触角较短,腹部末端

有叉状突起1对。

草地螟防控技术


草地螟属间歇性暴发、迁飞性、杂食性重大害虫。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4年草地螟一代幼虫在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中等发生,西北和华北其他地区及东北大部偏轻发生,农田及其周边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不排除境外虫源迁入造成局部严重发生的可能。为做好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发生区控制草地螟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中低密度区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在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控策略

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应急防治。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1.幼虫重点防控区域。新疆阿勒泰和和田、内蒙古东部和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等区域。

2.越冬代成虫重点防控区域。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新疆阿勒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部分农区及农牧交错区。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技术。对越冬区,实行秋耕冬灌春耙,破坏越冬场所。种植荞麦、糜、黍等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2.灯光诱杀成虫技术。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灯应安置在视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的地方;种植玉米、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场所,安灯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3.挖沟阻隔和喷施药带阻止幼虫迁移技术。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4.中耕除草灭卵技术。对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和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杂草,同时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5.化学防治技术。3龄幼虫前(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药带隔离和应急防治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

灯台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控研究


植物分类中总称为糖胶树,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的常绿乔木,具有三大特征:观赏性、药用性及速生性。因其对空气污染抵抗力强,树体高大,庇荫良好,枝条独特,生长迅速,是园林、行道树、风景树的一个较好品种;灯台树四季常绿,树冠优美,层层有序,为高级的庭院绿荫观赏树及行道树。灯台树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树叶、树皮、树汁可以治疗哮喘、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具有消食健胃和止血等功效,是生产药物灯台叶的主要原料,随着生物药业的发展,灯台树叶片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灯台树适应性强,耐寒、耐热,生长快,种植后的第2年生长量可达50cm,种植3年以上的灯台树每年以1m以上的速度生长,目前灯台树在普洱市作为绿化树种和药用植物被广泛的种植。

灯台树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的为害,灯台树常见病虫害有绿翅绢野螟[Diaphaniaangustalis(Snellen)]、鸭脚树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alstoniumYangetLi);煤烟病和炭疽病[2],它们影响灯台树的生长,降低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绿翅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国内分布于四川、广东、云南,国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国内学者对灯台树害虫绿翅绢野螟作了一些研究,云南省的李忠恒、柴正群等对普洱市灯台树绿翅绢野螟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对绿翅绢野螟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及控制技术还需进一步的补充。笔者在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选定普洱学院附近的灯台树,对绿翅绢野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研究,本文结合田间调查研究情况及相关研究,提出防控技术。

1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20~2428,东经9927~10242,全市海拔317~3370m,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全市年均气温15.0~20.3℃,年均相对湿度为79%,年无霜期在315d以上,年均降雨量1570mm,年日照时数1873.9~2206.3h,年日照百分率为47%,光热条件良好,积温很高,适宜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

1.2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灯台树(糖胶树),其喜光、喜高温多湿气候,在水边生长良好,生活力强,抗风、抗大气污染。原产于高温多湿的南亚,湿润肥沃的土壤利于生长,为次生阔叶林主要树种。试验对象为绿翅绢野螟(灯台树的主要害虫),其吐丝卷叶,取食叶肉引起落叶,对灯台树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本试验选定学校附近6株灯台树,对绿翅绢野螟进行调查研究。

1.3研究方法

每个月分3个时段,即月初、中旬、月底定期定点调查树上虫口情况,冬季调查树冠及周围越冬虫体,夜间使用灯光诱杀,从20:00至翌日8:00,取回虫体数虫。每个世代从田间捕回幼虫饲养、观察寄生率,把寄生幼虫取7~8头饲养于试管,观测寄生蜂头数。

2结果与分析

2.1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静伏在叶片上,夜出活动,夜间交配产卵,成虫在20:00以后活动,活动高峰期在22:00以后。雌虫在嫩叶上产卵,散产或聚产成卵块,每块卵粒数不等;卵块作覆瓦状排列。产卵期5~8d,每头雌虫产卵量平均407粒,最高921粒;卵的孵化率在95%以上,孵化时间多在8:0010:00。刚孵化的幼虫清晰,不吃卵壳,10min后取食,整个孵化过程约3min。幼虫6龄,每龄期2~3d,1~3龄期共6~9d,4~6龄为暴食期;初孵化幼虫取食嫩叶成小刻点,1龄末期开始吐丝卷叶形成虫苞,隐蔽于卷叶中取食叶肉,为害嫩叶。初龄幼虫食量少,到4龄食量大增,取食叶苞主叶脉及周围叶肉,可以吃光整片叶,形成秃枝;一个叶苞吃完后又转移到新的叶片上卷叶成虫苞,幼虫卷叶需40~50min,5龄前期是幼虫化蛹前暴食期,取食转移到下部老叶上,准备化蛹越冬,老熟幼虫吐丝与叶片做茧化蛹,少数老熟幼虫在树下化蛹,以幼虫和蛹在虫苞里越冬。

2.2发育进度

该虫完成1代需40~45d,不同世代的各虫态历期有一定差异,产卵前期一般4.6~7.5d,卵期3.5~4.5d,幼虫期15.5~18.4d,越冬幼虫长达120.3d,蛹期10.8~13.9d,越冬的蛹最长23.6d,成虫12.0~16.3d。1代幼虫4月上中旬,2代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3代幼虫7月上中旬,4代幼虫8月上中旬,5代幼虫9月上中旬,6代幼虫10月上中旬。幼虫为害严重期在58月,幼虫为害主要世代是2~4代的幼虫,该时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2.3天敌寄生情况

主要天敌是跳小蜂科(Encyrtidae)和茧蜂科(Braconi-dea)。迷仁跳小蜂(MiriniAshmead)对幼虫寄生率高,其在各代之间寄生率不同,寄生率高达76.5%,对绿翅绢野螟(Diaphaniaangustalis)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茧蜂科的寄生率低。

2.4防控技术

根据绿翅绢野螟对灯台树的为害情况,宜主取针对性的控制技术。一是田间虫情调查。田间虫情调查是指导防治的关键。绿翅绢野螟一旦发生,发育快,产卵量大,为害严重。每年3月后需经常进行田间调查,特别是嫩叶萌发期,检查嫩枝嫩叶是否有幼虫;低龄幼虫,虫体小,不易发现,调查时一定要细致,一旦发现,及时治理;低龄幼虫,虫体小,食量少,危害不大,抗药性低,此时期进行防治效果显著,选择药物防治,控制效果好。二是灯光诱杀。利用绿翅野螟成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在闷热、无风、无雨的夜晚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好,20:00开灯,22:00后虫口增多。三是人工摘除虫苞。对幼龄灯台树(1~2年)可采用人工捏死带虫的虫茧,减少虫源,减少危害。四是天敌保护利用。迷仁跳小蜂寄生率高,对绿翅野螟有控制作用,需进行保护或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统一释放,能有效控制其种群密度。五是药剂防治。在春初定期5~10d检查1次,重点检查萌发嫩枝、嫩叶较多的树是否有虫卵、幼虫,在卵期或初孵幼虫期进行喷杀,选择生物农药15%烟碱乳油1000倍液、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500~1000倍液,防治效果在70%以上[3]。化学农药用48%乐斯本1500倍液或吡虫啉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施,效果显著。

3结论与讨论

绿翅绢野螟是灯台树的主要害虫,为害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灯台树的生长。通过设点定期对灯台树害虫绿翅绢野螟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抓住害虫绿翅绢野螟的薄弱环节,对绿翅绢野螟进行防治,能起到显著效果。绿翅绢野螟以幼虫期为害,其幼虫期每年发生6代,以2~4代幼虫为害严重,在每年的58月灯台树受害严重。幼虫取食嫩叶,幼虫6龄,到4龄后取食量大增,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叶肉,引起落叶,造成秃枝,严重影响灯台树生长;低龄幼虫取食低,但不易发现。因此,在每年开春,嫩叶萌发时需经常检查嫩叶是否有幼虫,一旦发现幼虫,及时治理,药剂能有效控制发生,药剂选用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保护天敌,天敌迷仁跳小蜂对幼虫寄生率高,对控制害虫绿翅绢野螟有一定的效果。此外,灯光诱杀或摘除虫苞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田间调查是关键因素,应根据其指导是否进行防治,一旦发现害虫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种群发展,把绿翅绢野螟控制在发生初期。

园林果园虫害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白星花金龟[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Lewis)]属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星零发生,进入90年代以来,发生则逐年加重,果树、蔬菜、粮食作物、中草药均有发生,但目前对其报道甚少。现将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4mm、宽8~13mm。椭圆形,体背具古铜或青铜光泽,体表散生众多不规则的白色花纹,花纹呈水波状。前胸背板具不规则白绒斑,后缘中凹;前胸背板后角与鞘翅前缘角之间有一个三角片非常明显,即中胸后侧片;鞘翅宽大,近长方形,遍布粗大刻点,白绒斑多为横向波浪形;臀板短宽,每侧有3个白绒斑呈三角形排列。

(2)卵。椭圆形,黄白色,卵粒长3.3~4.2mm、宽2.4~2.7mm,表面比较光滑,卵期16~21d。

(3)幼虫。幼虫初孵时体长15~18mm,末龄幼虫30~45mm,头部前顶区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裂,上面的2根靠近在冠缝之侧,另一根在额缝近中央的偏上方。

(4)蛹。长约18~21mm,初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橙黄色,头部较小,向下微弯。复眼较大,触角较短,腹部末端

有叉状突起1对。

2生活史

白星花金龟在成武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内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6~7月为羽化盛期和危害盛期,但不同的作物,危害盛期有差异。苹果园有2个为害盛期,前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后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晚熟果园10月下旬仍能见到成虫危害;杏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实成熟、桃树在6月中下旬、梨树在8月中下旬、葡萄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危害盛期。一般9月下旬成虫开始减少,陆续入土。

3生物学特性

3.1成虫

成虫在苹果、梨、桃、杏、葡萄园内可昼夜取食活动。成虫的迁飞能力很强,一般能飞5~30m,最多能飞50m以上。具有假死性、趋化性、趋腐性、群聚性,没有趋光性。成虫产卵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虫寿命92~135d。

3.2幼虫

幼虫在地表时都是腹部朝上,以背着地向前蠕动,它一般不为害活的作物地下部分,越冬场所广泛,喜在未腐熟好的粪肥中越冬,如摊晒的粪便、厩肥、堆肥及长期堆放的作物秸秆、树叶、垃圾和腐臭草堆等场所。卵孵化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125~142d。

3.3蛹

每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越冬幼虫化蛹盛期,蛹期(包括预蛹期)28~35d,化蛹深度15~20cm。

4综合防治技术

4.1农业防治

(1)清洁果园。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清扫干净并集中烧毁,然后将烧掉的草木灰撒在果园内做基肥,尽量减少白星花金龟的越冬场所。

(2)深翻树间园土。对白星花金龟发生特严重的果园,在深秋或初冬深翻土地,减少越冬虫源,一般能压低虫量15%~30%。

(3)合理搭配果树品种。同一园区尽量选种同一品种。白星花金龟成虫活动时间较长,选用同一品种,生育期基本一致,实施统防统治,能有效减轻白星花金龟的危害。

(4)大力推广果树套袋技术。由于塑料袋为果实提供了天然屏障作用,可减轻危害。

(5)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鸡粪等。白星花金龟及其他一些金龟子对未腐熟的厩肥都有强烈的趋性,常常将卵产于其中,如果将这些肥料施入园内会带入大量虫源。施用腐熟好的有机肥可减轻白星花金龟对作物的危害。

(6)合理使用化肥。施入碳酸氨、腐植酸铵、氨水、氨化过磷酸钙、氢铵等含有氨气的肥料,对蛴螬幼虫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白星花金龟发生重的果园,经常配施这类肥料,可有效减轻其危害。

(7)合理灌溉。蛴螬发育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过干或过湿,则其卵不能正常孵化,导致幼虫死亡,成虫的繁殖和生活能力严重受阻。因此,在白星花金龟发生严重的园区内,适当推迟灌溉时间或灌水时采用大水漫灌等措施,可人为地控制白星花金龟的严重发生。

(8)人工捡拾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白星花金龟会大量群集在腐烂或有伤口的果实上为害,此时可借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假死性,用方便袋套在有大量成虫聚集的果实上,连同腐烂果实一块摘下,消灭成虫,减轻危害。

(9)张单振落。对树冠比较高大的果园,可在地上铺一张塑料单子,借助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假死性,用竹竿振落,集中杀死。

4.2物理防治

(1)糖醋液诱杀。在成虫发生盛期,将白酒、红糖、食醋、水、90%敌百虫晶体按1∶3∶6∶9∶1的比例在盆内拌匀,配成糖醋液,放在树行间,用木架架起,高度与果树中间节位相当。15d调配更换1次液体,诱蛾效果好,还能诱杀其他害虫。

(2)西瓜皮诱杀。把西瓜切成2瓣,取瓜皮朝上,固定在树冠中间,放入1~3头白星花金龟成虫做诱饵,视树冠大小确定放西瓜皮的数量,一般2~3个。每天早上清查,将每个西瓜皮诱到的成虫倒入桶内,带出园外集中销毁,3d更换1次西瓜皮,效果非常理想。

(3)细口径瓶诱杀。利用白星花金龟成虫群集危害的特性,用细口瓶,挂在果树上,适宜高度为1.0~1.5m,瓶内放入2~3个白星花金龟成虫,诱到半瓶以上时,倒出来集中销毁。一般情况下,每株果树上挂2个。

(4)厩肥诱杀。利用白星花金龟的趋腐性,在发生严重的果园四周,放置腐烂秸秆、树叶、鸡粪、大粪、腐烂果菜皮等有机肥若干堆,每堆内再倒入食用醋100~150g、白酒50g,定期向内灌水,每10~15d翻查1次粪堆,可捕杀到大量的白星花金龟成、幼虫、卵及其他害虫,有效地减轻危害。

4.3化学防治

(1)药剂处理粪肥。在沤制圈肥、厩肥、鸡粪、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等有机质时,中间挖1个蓄水坑,浇水时可浇入50%辛硫磷按1000倍液配成的药水,每15~30d浇1次,可杀死粪肥中的大量幼虫。

(2)药剂处理土壤。在白星花金龟发生严重的果园,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前,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1.5%的甲拌磷颗粒剂75~120kg/hm2,或3%的米乐尔颗粒剂30~90kg/hm2,混细干土750kg/hm2,均匀地撒在地表,深耕耙地20cm,可杀死即将羽化的蛹及幼虫,也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3)药剂喷雾。在白星花金龟成虫危害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0%甲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防治。

常绿植物榕树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别称】白条天牛、大钻心虫,也叫榕斑天牛。

【类属】鞘翅目、天牛科

【危害】主要以幼虫蛀食榕树树枝、树干,危害严重时可以使整株死亡,一般在受危害的榕树树干上可见有虫粪排出。幼虫一般从榕树的小枝条内蛀入,向梢端蛀食为主,被害梢随即死亡,然后幼虫再向下由小枝蛀入大枝,并能由大枝蛀入主干危害,幼虫蛀道每隔一定距离向外蛀一孔洞,用作排泄物的出口,最下一个孔洞的下方不远处为幼虫潜居处所。榕树云斑天牛是榕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榕树云斑天牛生活史隐蔽,外表虽然可见产卵刻槽、排泄孔、侵入孔、粪屑等可见症状,但由于被害的榕树在初期以至中期生长不受明显影响,加之树木高大,故一般不易觉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65毫米,体宽9-20毫米。体黑色或黑褐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对近肾形白色或桔黄色斑,两侧中央各有一粗大尖刺突。鞘翅上有排成2-3纵行10多个斑纹,斑纹的形状和颜色变异很大,色斑呈黄白色、杏黄或桔红色混杂,翅中部前有许多小圆斑,或斑点扩大,呈云片状。翅基有颗粒状光亮瘤突,约占鞘翅的1/4。触角从第二节起,每节有许多细齿;雄虫触角超出体长3-4节,雌虫触角较体长略长。

幼虫:体长70-80毫米,乳白色至淡黄色,头部深褐色,前胸硬皮板有一凸字形褐斑,褐斑前方近中线有2个小黄点,内各有刚毛一根。从后胸至第7腹节背面各有一口字形骨化区。

卵:长约8毫米,长卵圆形,淡黄色

蛹:长40-70毫米,乳白色至淡黄色。

【发生规律】榕树云斑天牛2-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榕树树干内越冬。成虫5-6月咬一圆形羽化孔钻出树干,白天多栖息在树干或大枝上,晚间活动取食,30-40天后交尾产卵。产卵多选择5年生以上植株、离地面30-100厘米的树干基部,卵期10-15天。幼虫孵化后,先在韧皮部或边材部蛀成状蛀道,由此排出木屑和粪便,被害部分树皮外张,不久纵裂,流出褐色树液,这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状的重要特征。20-30天后,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深达髓心。8月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开始化蛹,9月羽化为成虫后在蛹室内越冬,翌年5月出孔。

【防治方法】1、物理机械防治

⑴人工捕杀成虫。在5-6月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工捕杀。对树冠上的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振落后捕杀。也可在晚间利用其趋光性诱集捕杀。

⑵人工杀灭虫卵。在成虫产卵期或产卵后,检查树干基部,寻找产卵刻槽,用刀将被害处挖开;也可用锤敲击,杀死卵和幼虫。

2、营林措施

⑴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榕树抗病虫能力。

⑵清除虫源树。砍伐受害严重的榕树,并及时处理榕树树干内的越冬幼虫和成虫,消灭虫源。

⑶饵木诱杀。如:利用天牛等蛀干害虫喜欢在新伐倒木上产卵繁殖的特性,于67月繁殖期,在榕树苗圃园内适当地点设置一些木段(如桑、杨、柳、梨、栎等),供害虫大量产卵,待新一代幼虫全部孵化后,剥皮捕杀。

⑷营造混种。某些植物对某些特定害虫有驱避作用,据研究表明:樟树对云斑天牛具有驱避作用。因此,可在林内混栽樟树,采取带状、块状、行间或株间混交,能明显降低有虫株率,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避免了药物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

菠萝黑心黑腐病防控技术


针对雷州半岛果农种植菠萝果出现黑心现象,影响品质,同时提高种植户对菠萝黑心、黑腐病认识、诊断和防控技能,3月28日,雷州市植保植检管理站特邀热科院南亚所张鲁斌研究员对菠萝黑心、黑腐病等菠萝常见病害进行培训,并指导、提出相应防控措施,缓解农民当前之忧。雷州市的菠萝种植大户代表参加了培训。

菠萝是热带名果之一,在湛江雷州等地大面积种植,也成为当地农户的支柱产业。目前商业种植的品种单一,且在菠萝采后贮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扰该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采后黑心病严重,发病率高。发病果丧失商业价值,对果农收益造成极大的影响。面对菠萝产业存在的问题,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菠萝专家对菠萝采后贮运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湛江雷州开展了菠萝采后贮运保鲜的的培训交流上,南亚所采后生理与保鲜研究室主任张鲁斌研究员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对菠萝采后黑心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于现场果农进行了互动交流,使果农对菠萝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得到更好的掌握。

菠萝黑心、黑腐病等防控技术简介

据张鲁斌研究员介绍,为减少采收损失,减轻病菌危害,菠萝采收时间以早晨露水干后为宜,阴雨天不宜采收,以免发生果腐病。采收当中应留2cm长的果柄,作为鲜果销售,可保留果顶冠芽。远距离运销,为节省包装与贮藏费用,还是除去冠芽为好。

菠萝采后损失主要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即黑腐病、褐腐病以及生理性病害黑心病等。

菠萝黑腐病:黑腐病又称软腐病,其病菌可从果实冠芽切口、果皮伤口入侵果肉,或在收获期从果柄上的切割口入侵果实,或贮运装卸的损伤伤口处发生感染,感染48小时后即可出现症状,发病初期,病菌侵染部位产生暗淡或微褐色的水渍病斑,严重时,颜色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并流水。防治该病一方面要避免机械损伤,采后防止日晒;另一方面,采收时每割一个菠萝,割刀应先在消毒液中浸一下,同时,采后用特克多1000ppm浸果5分钟,对该病防治良好;或将果柄切面浸渍含10%苯甲酸的酒精或农药抑霉唑也可。

菠萝黑心病因:菠萝是一种对低温敏感的热带水果,一般低于6℃便会发生冷害,其中黑心病是菠萝贮藏过程中的最普遍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其主要就是由于果实在生长及贮运过程中遇低温所致。菠萝黑心病症状,发病果果实外部无感病症状,但剖开后,紧靠中轴的果肉变褐,故又称内部褐变病。病斑初期呈半透明状的小水泡,以后颜色变暗,范围扩大,变干变黑。发病严重时,甚至可使离果皮10mm以内的全部果肉褐果心损坏变黑。秋冬季菠萝果实在田间受到低温影响,可诱导该病发生,而夏收菠萝相对较小发生。同时,发病果实不能完全后熟,果皮颜色变黑变暗,风味差,冠芽萎焉或容易脱落

菠萝褐腐病:褐腐病过去主要在国外发生,近年来国内如广州的卡因菠萝栽培上也发现此病,一般发病率在1%-2%以下,但个别产地高达13%。该病主要危害成熟果,被侵染果实小果外观与好果无异,但剖视,被害小果变褐色或有黑斑,通常感病组织分散,不集中在果轴及其附近,后期变干变硬,也不易扩展,对此病的防治关键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

园林植物香椿蛀斑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危害】危害香椿的枝干,从4~5年生幼树到数十年大树均受其害。幼树主干受害后,常致整株死亡,大树枝条受害引起枯枝。

【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5毫米,翅展40毫米左右,全体灰褐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球形。胸部被有灰白色与灰褐色混杂的鳞片。前翅较狭,为灰褐色,具有一层睹红褐色鳞片,尤以翅中部较明显。亚缘线由6个黑褐色小点组成近3字形横纹,前翅中室下缘,近基部有一排毛栉.后翅淡灰白色。

(2)卵灰褐色,卵圆形,略扁,直径0.8~1.0毫米。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38毫米,棕褐色体。末具钩状臀刺6枚,中部4枚,两侧各1枚。外被灰白色椭圆形茧。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大龄幼虫在枝干内越冬。来年3月下旬至4旬上旬越冬幼虫开始爬出取食。5月初开始爬出虫孔,另寻皮缝,虫孔口凹陷处,吐丝缀合虫粪,结茧化蛹。蛹期1个月左右。6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中旬达羽化盛期,下旬为末期。成虫常在17~19时羽化,次日即可交尾产卵。夜间将卵产于树干皮缝伤口处。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内,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受害轻者伤口可以愈合,枝干上留下粗肿的愈伤组织,重伤口则不能愈合,枝干上下形成孔洞,并裸露木质部,伤口处排出褐色粪便和流胶,粘附树体。

【防治方法】(1)合理修枝,剪除被害虫枝,予以烧毁。

(2)越冬幼虫早春爬出取食时,采用化学防治,可用1000~2000倍敌敌畏乳剂,或1000倍杀螟松,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施,毒杀幼虫。这是全年防治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杨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杨树常见病虫害有八种,其中病害两种: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虫害六种:桑天牛、杨尺蠖、杨白潜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

1.杨树溃疡病。枝干病害。

识别要点:杨树溃疡病真菌侵染所致,引起枯枝、溃疡、流胶等。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褐液体。病部最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树即死亡。

发病规律: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树势衰弱时,发病严重。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防治要点: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发病高峰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干。

2.杨树黑斑病。叶部病害。易引起早期落叶,衰弱树势。

识别要点: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叶正面出现褐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

发病规律:一般毛白杨于5月初开始发病;加杨于6月初开始发病。发病轻重与雨水多少有关,雨水多发病重,反之则轻。树木(苗木)密度大时发病重。

防治要点:冬季清除枯枝落叶;育苗(造林)密度不可过大。发病初期每15~20天喷药1次,可用45%代森锌、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喷雾。

《春尺蠖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适合夏季花卉植物及其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