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菟丝子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性的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园林植物受其寄生危害,轻则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植物死亡,对于园林植物的危害很严重,所以,当我们发现菟丝子的时候,防治一定要及时。下面,小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菟丝子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症状特点:

苗木和花卉均可受菟丝子寄生危害。花卉苗木受害时,枝条被寄生物缠绕而生缢痕,生育不良,树势衰落,观赏效果受影响,严重时嫩稍和全株枯死。成株受害,由于菟丝子生长迅速而繁茂,极易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花卉苗木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营养物质被菟丝子所夺取,致使叶片黄化易落,枝稍干枯,长势衰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全株死亡。

病原及危害特点:

菟丝子属菟丝子科,菟丝子属的双子叶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危害园林花卉苗木的菟丝子包括日本菟丝子和中华菟丝子两种。

菟丝子的寄生范围较广,可寄生于豆科、茄科、蔷薇科、无患子科等许多科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根已退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茎为黄色丝状物,纤细,肉质,绕于寄生植物的茎部,以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还造成寄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其缠绕寄主上的丝状体能不断伸长,蔓延。菟丝子以种子繁殖和传播,花小、白色或淡红色,簇生,果为蒴果,成熟开裂,种子2~4枚。

菟丝子种子成熟后落入土中,休眠越冬后,竖年3~6月间温湿度适宜时萌发,幼苗胚根伸入土中,胚芽伸出土面,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来回旋转,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自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当寄生关系建立后,菟丝子就和它的地下部分脱离,茎继续生长并不断分枝,以至覆盖整个树冠,一般夏末开花,秋季陆续结果,成熟后蒴果破裂,散出种子,落地越冬。

防治方法:

防治菟丝子应以人工铲除结合药剂防治,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1)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苗圃和花圃管理,于菟丝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于3厘米以下便难于出土);

(2)人工铲除。春末夏初检查苗圃和花圃,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于其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应晒干并烧毁,以免再传播。在菟丝子发生普遍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彻底拔除,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增加竖年侵染源。

(3)喷药防治。在菟丝子生长的5~10月间,于树冠喷施6%的草甘磷水剂200~250倍液,(5~8月用200倍,9~10月气温较低时用250倍)施药宜掌握在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也可用敌草腈0.25千克/亩,或鲁保1号1.5~2.5千克/亩,或3%的五氯酚钠,或3%二硝基酚防治。最好喷2次,隔10天喷1次。

精选阅读

果树菟丝子的危害和防治


菟丝子在黄土高原等果树栽培区均有分布,且以山地较多。主要危害栽培和野生植物的幼苗及幼树。菟丝子缠绕于主干上,以吸器深入皮层,吸取水分、矿物质及营养物,消耗大量养分;同时,果树被菟丝子缠绕后生长不良、长势凌乱,严重时导致幼树死亡。那么果树菟丝子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危害症状:

菟丝子以茎缠绕攀援幼苗、幼树,用吸器侵入寄主组织,吸取养分,使枝叶不能舒展,枝条常产生缢痕,并有小孔,容易折断,幼苗、幼树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危害果树的菟丝子为日本菟丝子。日本菟丝子是一种无叶、无根、无叶绿素的能开花结果的草本植物。茎直径2毫米,黄绿色,并带有紫褐色瘤状小斑点,无毛,分枝多。

发病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菟丝子种子成熟后蒴果开裂落入土中,在土壤中越冬后,于第二年夏初萌发生长开花,秋季结果,9、10月份成熟,种子又落入土中。过冬后的种子,在20℃左右的温度下先生胚芽种壳而伸出地面,有时将种壳顶出土面,同时胚根生入土中,长出棒状幼苗,周生许多绒毛。

地上部分每天可伸长2厘米左右,且不分枝;地上的幼茎具有向光性,在空中来回旋转,当碰到杂草或寄生植物时,就缠绕在基茎上,并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组织中。此时根部开始腐烂干枯,基部继续伸长并产生分枝,缠绕寄主植物吸取养分而生活。吸器只能深入幼嫩的皮层,老树皮不能侵入,所以只危害幼苗及幼树。

菟丝子产生的种子极多。据统计,每株菟丝子能产生2500~3000颗种子,种子的发芽率可维持10年左右,种子成熟后蒴果开裂落入土中,或随风或人为因素而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1.受害严重的果园,应在冬季进行深翻,使种子深埋于地下使其不能发育。一般在3厘米以下则很难发芽。春末夏初,若发现菟丝子,立即连同寄主的受害部分一起剪除,并清除干净树上或地上的断茎。

2.加强果园管理,清除杂草、灌木。

3.生物防治。用炭疽菌生物制剂(浓度为每毫升水含孢子1000~1500个),每亩1.5~3公斤,在下午4点钟左右向树上的菟丝子喷洒。雨天或雨后阴天喷洒效果更好,喷药后10天左右菟丝子就会死亡。

4.每亩用敌草晴0.25公斤或用2%~3%五氯酚钠盐和二硝基酸铵盐防治均有效。

杨梅白蚁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1白蚁的外露迹象

暴露在地面上的称为蚁线,它是白蚁活动、取食、危害地表的迹象;也有用黄泥或黑泥土做在树干上的弯弯曲曲的泥路,用手剥开一段,可见蚁路内有白蚁在频繁活动。白蚁在地下的活动不易被人察觉,只有通过人工挖掘才能找到它的巢穴,一般一个主巢可危害距巢20~25m范围的果树。它们有很多四通八达、大大小小的蚁道,从蚁道中频繁出去蛀食果树的主根及根系,以及通向地面蛀食果树的主干和树枝。经白蚁蛀食,可使果树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害,轻者生长受阻,枝叶枯黄,主枝死亡,产量明显下降;重者一两年内整株死亡,若不及时进行防治,任其蔓延繁殖侵袭危害,整个果园就会毁于一旦。

2白蚁的生活习性

白蚁在15~40℃都可正常活动,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因此,在我地,白蚁的整个活动期是在4一11月。土壤湿度80%~90%。

白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以上几种白蚁均筑巢于地下,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工蚁专营筑巢、觅食和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蚁群安全,数量较少。黑翅土白蚁在我地一般多在4―8月雷雨(中雨或大雨)后的傍晚发生分飞,构筑大型复杂的蚁巢,栖居于地下。其为害特点:蛀害根部和树干,使根部腐烂,不能吸取水分和养分,严重时,全株枯死。家白蚁为害特点:以工蚁在土中筑巢,取食根、干内组织,使植株生长不良,叶色变黄,遇风易倒折,甚至死亡。

白蚁的有翅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久旱逢雨,白蚁的活动即趋频繁,这在地表的表现最为明显。

3白蚁的防治

有6种方法:即泥被泥线施药法,果园放鸡法,毒气烟熏法,人工挖巢法,灯光诱杀法,毒饵诱杀法。但效果最佳,既省工又省钱并最彻底的是采用毒饵诱杀法,即应用白蚁诱杀包,经2―3个月,蚁巢就会被消灭。

白蚁诱杀包的使用方法。诱杀包由中草药制成,其中添加引诱剂和杀灭剂,每包3~4g,成本1元左右。以4一11月白蚁活动时进行防治。应把药包直接投放在白蚁经常出没的地表、杂草和树皮等筑有泥被或泥线处,即可达到全歼的效果。先用锄头将林地泥表挖深约5cm、长宽各15cm的小坑一个,清除浮土,将药包平放在坑内,然后覆盖枯枝落叶,再加上少量泥土或碎石。

按长宽为4m5m的投放范围,每667m2一般用药量为30包左右。

园地投放药包15~20天后,可开始检查药效。若地面泥被泥线等白蚁活动的痕迹呈现干燥、上树泥路干裂、原有危害物不再有活白蚁出现或只偶尔还有几处发现还在缓慢活动,说明已有药效。投放药包满40天后,地面开始长出证实全部消灭的指示物――炭角菌(该菌是地下整巢白蚁群体死亡后长出地面的一种真菌,其外形如炭棒鸡爪、鹿角等形状,长约3~30cm,黄褐色或黑色)。可选择炭角菌较密处垂直挖下去约O.3~3m,即可挖到整个已经死亡并腐烂的白蚁巢。炭角菌的生长期限一般在投药后40天开始长出,随着白蚁巢群死亡的先后,会陆续长出地面,生长期限为两年左右。使用诱杀包以后一般8~10年不会再出现蚁巢。

卫矛锈螨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卫矛锈螨为害卫矛等树的叶片,系北京地区卫茅树的一种主要害螨,严重时造成黄叶、落叶,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

虫害特征

蜱螨目,瘿螨科,成螨为胡萝卜状,体长0.12毫米左右,橙黄色。腹部密生环纹,有足2对,伸向前方,尾端有毛。卵为圆球形,灰白色。若螨形态似成螨,体较小,初孵时灰白色,半透明,后渐变成淡黄色。

虫害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发生10代左右,在枝条上、芽片缝等处过冬。次年,4月底5月上旬开始活动和为害,随着气温增高,螨量逐渐增多,一进入6月繁殖速度加快,6、7月为害最严重,叶背布满一层橙黄色螨体,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先失绿变黄,后脱落。天气干旱、通风透光差的树木,发生为害严重。完成一代平均需10~15天。锈螨能借风力、昆虫和接触传播。

检查方法:初为害期主要用放大镜在叶背查螨体。在有天敌情况下,平均每片叶不超过5头时,对树木生长和观赏无影响。

防治方法如下:

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螨量以下时,在公园、绿地内,可喷0.1~0.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洗叶背和叶而。

螨量多时,可喷射1000~15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打针深度视树大小不同,一般6厘米左右。每株各针的药液要分配均匀,注射完后,用湿泥将针孔封死。

此法药效期长,效果很好,并兼治蚜虫、红蜘蛛等,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打针后的树上瘿球色较鲜,叶片较舒展,球体较大,脱落期推迟1个月左右。

水稻稻纵卷叶螟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水稻稻纵卷叶螟又叫刮青虫、稻纵卷叶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寄主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为害特点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幼虫

形态特征:

雌成蛾体长8—9mm,翅展17mm,体、翅黄溜色,前翅前缘暗褐色,外缘具暗褐色宽带,内横线、外横线斜贯翅面,中横线短,后翅也有2条横线,内横线短,不达后缘。雄蛾体稍小,色泽较鲜艳,前、后翅斑纹与雌蛾相近,但前翅前缘中央具1黑色眼状纹。卵长1mm,近椭圆形,扁平,中部稍隆起,表面具细网纹,初白色,后渐变浅黄色。幼虫5—7龄,多数5龄。末龄幼虫体长14—19mm,头褐色,体黄绿色至绿色,老熟时为桔红色,中、后胸背面具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蛹长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具钩刺8个,初浅黄色,后变红棕色至褐色。

生活习性:

在再生稻、稻桩及湿润地段的李氏禾、双穗雀麦等禾本科杂草越冬。该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在山东可残留少量虫源,每年5—7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来成为主要虫源,在稻田内发生4—5代,常年各代幼虫为害盛期: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7月上中旬;三代8月上中旬;四代在9月上中旬;五代在10月中旬。生产上1、5代虫量少,一般以2、3代发生为害重。

成虫

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共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为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幼虫活泼,剥开虫苞查虫时,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蛹期5—8氏,雌蛾产卵前期3—12天,雌蛾寿命5—17天,雄蛾4—16天。该虫喜温暖、高湿。气温22一28℃,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为此,6—9月雨日多,湿度大利其发生,田间灌水过深,施氮肥偏晚或过多,引起水稻徒长,为害重。主要天敌有稻螟赤眼蜂,绒茧蜂等近百种。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受害。

(2)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

(3)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4)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蜂,每亩每次放3—4万头,隔3天1次,连续放蜂3次。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5)掌握在幼虫1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每亩5%阿维菌素(爱维丁)200毫升或15%阿维·毒死蜱(卷叶杀)200毫升或40%辛硫磷100—150克或30%乙酰甲胺磷150-225毫升对水30—50公斤喷雾。注意防治要及时,用药要准确,等到虫子卷叶后再防治,效果很差。

农民的习惯是见虫打药,这是不准确的。当害虫发生量不足以造成大丧失(即防治指标)时,就不需要用药防治,当田间蛾量大时则下一代就要留意防治。发蛾顶峰后,对幼虫密度要进行田间调查,凡100蔸禾分蘖期有幼虫60头—70头、孕穗期有幼虫40头—50头时,均运用药防治。

枇杷黄毛虫危害及防治方法


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一直以来枇杷都广受欢迎,那么关于枇杷黄毛虫我们该如何防治呢?

发生规律

该虫是以蛹在树枝或老叶背面茧内越冬。翌年45月有适宜环境时羽化为成虫,一般为20度最适合。浙江黄岩年发生3代,第1代在56月,批把春梢抽出后至采收前;第2代夏梢抽出后,一般在7-8月;第3代910月,秋梢油出后花蕾吐露前。一龄幼虫具有群集性,二龄开始分散为害,三龄以后食量大增。幼虫期1531天,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或枝干上结茧化蛹,蛹期1230天,越冬蛹期190多天。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一般是将卵产在嫩叶背面,卵期37天。该虫的主要天敌有姬蜂、茧蜂、金小蜂等。

危害症状

该虫是以幼虫取食芽、嫩叶为害,发生严重时也为害老叶、嫩茎皮和花果,将整片叶食光,仅留表皮和叶脉。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注意果园排水措施,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虫源。

(2)必要时进行人工捕杀。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幼虫初发时可喷2.5%天王星乳油2500倍液或8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

菟丝子如何防治


菟丝子(学名:CuscutachinensisLam.),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子房近球形,花柱2。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分布于中国及伊朗、阿富汗、日本、朝鲜、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该种为大豆产区的有害杂草,并对胡麻、苎麻、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也有危害。

形态特征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毫米,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近于无总花序梗;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仅1毫米许;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长约1.5毫米,顶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毫米,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宿存;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边缘长流苏状;子房近球形,花柱2,等长或不等长,柱头球形。蒴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的周裂。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省。伊朗、阿富汗向东至日本、朝鲜、南至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等国亦有分布置。[1]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生长习性

菟丝子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野生菟丝子常见于平原、荒地、坟头、地边以及豆科、菊科、寥科、蘸科等植物地内。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自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菟丝子一旦幼芽缠绕于寄主植物体上,生活力极强,生长旺盛,最喜寄生于豆科植物上。

危害防治

菟丝子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性的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园林植物受其寄生危害,轻则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植物死亡。

症状特点:苗木和花卉均可受菟丝子寄生危害。花卉苗木受害时,枝条被寄生物缠绕而生缢痕,生育不良,树势衰落,观赏效果受影响,严重时嫩稍和全株枯死。成株受害,由于菟丝子生长迅速而繁茂,极易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花卉苗木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营养物质被菟丝子所夺取,致使叶片黄化易落,枝稍干枯,长势衰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全株死亡。

病原及危害特点:菟丝子的寄生范围较广,可寄生于豆科、茄科、蔷薇科、无患子科等许多科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根已退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茎为黄色丝状物,纤细,肉质,绕于寄生植物的茎部,以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还造成寄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其缠绕寄主上的丝状体能不断伸长,蔓延。

菟丝子防治方法:防治菟丝子应以人工铲除结合药剂防治,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苗圃和花圃管理,于菟丝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于3厘米以下便难于出土);

人工铲除:春末夏初检查苗圃和花圃,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于其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应晒干并烧毁,以免再传播。在菟丝子发生普遍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彻底拔除,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增加竖年侵染源。

喷药防治:在菟丝子生长的5~10月间,于树冠喷施6%的草甘磷水剂200~250倍液,(5~8月用200倍,9~10月气温较低时用250倍)施药宜掌握在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也可用敌草腈0.25千克/亩,或鲁保1号1.5~2.5千克/亩,或3%的五氯酚钠,或3%二硝基酚防治。最好喷2次,隔10天喷1次。

大蒜叶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各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长期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枯死、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直接影响产量,它的发病原理及防治方法是: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蒜薹。叶片受害多始于叶尖,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发展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向下发展,致病叶上半部枯死。潮湿时,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蒜薹被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抽薹。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凡长势弱,管理不好的地块,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块种植大蒜,雨后及时排水。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番茄退绿病毒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番茄退绿病毒是番茄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的病害,病害的症状与生理和营养失调症非常类似,常因误诊而延误防治,感染该病毒病的番茄叶片变脆、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果实小、口感差,商品性下降。

该病毒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幼苗感染病毒后有时不显症,3周后才能出现症状,这为该病毒通过种苗调运传播扩散增加了风险。目前该病毒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区已经处于大暴发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番茄退绿病毒发病因素:

1、播种过早,晚秋不凉,暖冬,春天气温回升早,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越冬和繁殖及危害传毒。

2、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郁闭。

3、多年重茬、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

4、B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且传毒能力强,是导致近年来烟粉虱暴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5、高温,干热风的直吹导致了病毒的快速传播。

番茄退绿病毒防治方法:

1.适当调整播种和定植期

苗期和开花初期受到病毒侵染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重,后期感染发病较轻,危害较小,因此前期防止番茄感染是防治病害的关键。定植时间应尽量避开粉虱的活动高峰期。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对烟粉虱和白粉虱的发生、繁殖及传播有利,因此,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适当提前春茬番茄和延后秋延迟番茄茬口的定植时间,避开烟粉虱和白粉虱大发生期,对该病毒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促使番茄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棚内高温。结合整枝打杈及时发现病株并立即拔除,另外,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病株,减少粉虱的寄主植物。

3.防控传播介体

物理防控,育苗棚必须提前做好预防番茄退绿病毒侵入的准备,苗期感染番茄退绿病毒是造成番茄绝产的直接原因,因此,育苗棚应与种植棚室分开,选择远离粉虱的地点集中育苗,可将50-60目防虫网覆盖整个育苗棚,也可将育苗棚隔成大小不同的网室,注意及时闭严出入口,苗床上方悬挂黄色粘虫板(简称黄板)诱杀和监控粉虱成虫。种植棚前的放风口和棚顶的放风口覆盖50-60目防虫网,以防止烟粉虱的侵入,减少外部病毒的传入。可在种植棚室内悬挂一定数量的黄板,既可预警传播介体的发生,又可诱杀病毒传播介体。

4.化学防控

种苗移栽前3天喷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止带虫种苗移入棚室。定植后如发现粉虱零星发生,需及时喷施农药防治传播介体,可以选用的药剂有: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等。5-7天喷1次,交替用药,施药时必须做到喷施均匀,面面俱到。棚室中也可以使用异丙威烟剂等烟雾剂。

5.使用植物生产调节剂和抗病毒药物

在番茄的生长前期,可以叶面喷施含锌、硼、钙的叶面肥,促使番茄生长旺盛,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番茄退绿病毒的危害。番茄感染该病毒后,可以使用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和植病灵等病毒钝化药剂,减缓危害。

番茄退绿病毒又多在设施中发生危害,其发病规律、田间诊断及防治措施目前经验较少,因此以上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大家防治番茄退绿病毒。

白蚁的危害及防治控制


白蚁属等翅目昆虫,主要危害园林植物、森林、房屋、桥梁、枕木、船只、仓库及果树、农作物等含木质纤维的资料,乡村复杂的生存环境中,白蚁在这些寄生物中孽生、传达、扩散,极大地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和复杂性。

严重危害园林植物的白蚁主要有台湾乳白蚁(家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和少量散白蚁等,其中家白蚁、散白蚁为土、木两栖,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为土栖白蚁(根据白蚁结巢位置的不同划分)。

白蚁以蛀食木质纤维或蛀咬木质纤维并搬运回巢中发菌取食,蚁群有互相舔吮行为(清洁身体)和交哺作用及吃同类尸体习性,繁殖蚁在每年46月傍晚尤其是大雨前后闷热时大量飞出繁殖,成对白蚁落人植物根部附近,树木的大伤口处(木栖)等阴暗湿润处建巢,巢由小变大,由浅入深,蚁群由少变多,危害逐渐加重,每年的干旱季节开始猖狂危害,并随着蚁巢年龄增长而逐年加重,8a后达到最盛期。

所以在乡村白蚁危害复杂的环境中,防治白蚁应每年都进行,其重点是衰老树(大伤口处)管理相对粗放的树(靠近郊野)和靠近老房子、老仓库的树木。资料显示桂林园林白蚁入侵最多的2O一30a树龄的天竺桂、桉树、国槐、柳树、桉树等,主要从根部土壤或树干基部入侵;其次是樟树、桂花、羊蹄甲、杜英、苦楝、玉兰、杉树、杨梅;再次是榕树、银杏、白腊、枫香、紫薇和棕榈类植物等。

除此之外,经多年的监测和调查,发现有近百种园林树木不同水平受白蚁的危害,有的树干外表筑出有泥被状的蚁路,严重影响观赏价值;有的把树干蛀空,直接影响树液的流通和树干的牢固度;有的造成苗木的大片死亡,影响绿化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古树,大都因白蚁的危害,引起树势衰败,影响其生长和寿命。

就园林树木而言,白蚁的种类不同,对树木的危害情况也不一样,台湾乳白蚁以蛀食木质部为主,树木外表发现蚁害比较少,但对树木的危害却很大,还常在一些树干中或根部建筑巢穴;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一般先危害树干表皮、木栓层,后期逐步向木质部深入,但黄翅大白蚁蛀蚀比黑翅土白蚁更深;散白蚁一般危害表皮内的浅木质层,但后期也可逐步深入木质部深处危害。

防控措施

1、加强检疫力度:树木的迁移是园林白蚁蔓延危害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检疫是白蚁防治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在移植初始地要求园林、林业部门有相应的检疫措施;另一方面在栽种地要有相关部门或监理公司的再次检测,要注意将白蚁完全处置后再予种植。

2、干旱季节涂白:每年干旱季节涂白,除可美化环境外,还可防止一些钻蛀性害虫危害树木的基部,减轻白蚁对树木基部的危害和入侵,并在一定水平上可以减少次年白蚁繁殖飞翔时在植物基部的地下结巢,建议该措施每年都全面实施。

3、改变白蚁适生环境、消除园林白蚁孽生场所:及早清除大的枯枝残桩及废弃树根,树洞要及时修补或涂刷防蚁药剂;伤口是白蚁的主要的人侵口,因此在修枝,整形、中耕、整地及其他人为活动中要尽量防止造成大的伤口,对已形成的伤口,应及时作防护处理,减少白蚁的入侵途径和孽生环境。

4、维护白蚁天敌:乡村中白蚁的天敌多为巢外捕食天敌和局部巢内寄生天敌,巢外捕食天敌主要有蚂蚁、蜘蛛、鸟类、家禽啄食白蚁,蝙蝠、蛙类等,主要捕食分飞的有翅白蚁、表露在外的白蚁或采用不捣毁蚁巢的方法进入巢内捕食与诱出白蚁后取食;巢内寄生天敌主要为螨类、真菌、细菌和病毒等,能引起白蚁疾病,最后导致白蚁死亡直至全巢覆没。这是防治白蚁的最环保、最可持续发展、最有利于民的手段之一。

5、各方协作,共防共治:由于乡村白蚁孽生环境的复杂性和白蚁危害的普遍性及隐蔽性,防治白蚁如果在行道树、苗圃、公园、植物园、有庭院单位及市政、森林、房管、铁路、仓储等多单位、多部门达成共同协作,共同行动,可有效减轻白蚁的交叉传达危害,改变白蚁防治年年治年年严重危害的复杂局面。

6、药剂防治:加强园林树木管护的基础上,还要根据白蚁的习性采取诱杀、药剂驱避、喷药灭杀、涂刷药物防治、熏蒸灭杀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柏毒蛾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鳞翅目,毒蛾科。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广西、四川、青海等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侧柏、桧柏等,是柏树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北京的天坛、中山公园、颐和园、十三陵等均发生过。

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翅展34毫米左右,全体灰褐色、翅淡灰或灰褐色,半透明。卵扁圆形,先青绿色,有光泽,后为灰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灰绿色,头黄褐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灰白色纵带,背线白色,胸部背上及腹部中央背上均为灰白色,各节有毛瘤,腹部第6~7节背中央各有一个浅红色翻缩线。蛹长10毫米左右,绿或绿褐色,尖端有白毛。

北京一年2代,以幼虫和卵在柏树皮缝和叶上过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孵化为害,将叶咬成断茬或缺刻,咬伤多呈黄绿色,严重时把整株树叶吃光,造成树势衰弱,并且易遭受双条杉天牛和小蠹甲等蛀干害虫的为害,加速树木死亡。

柏毒蛾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4月上旬(桧柏刚开始发新芽)为幼虫活动孵化盛期。5月下旬开始在树叶上、树皮缝等处化蛹,化蛹前常在树皮缝里静伏。蛹期8天左右。6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栖息在树叶上,

把卵三五粒成片产于柏叶上,每雌虫产卵80多粒,卵期10多天。7月中旬第2代或第1代幼虫孵化为害,7、8月为害最利害。

幼虫经1个多月,9月中旬开始化蛹,9月下旬成虫羽化,并在柏叶上产卵,以卵和孵化不久的幼虫过冬。4、5月干旱对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密片林虫害较重,孤立木较轻,常绿与落叶结合及乔灌结合的种植区虫害较轻。

检查方法:一是查看叶上咬成黄绿色的伤痕;二是查树下虫粪。

地面上虫粪平均每100平方厘米不超过2粒,不影响树木生长和绿化功能的发挥。

天敌有寄生在蛹上的广大腿小蜂,寄生在幼虫上的追寄蝇,寄生在卵上的跳小蜂,以及捕食幼虫和蛹的胡蜂、螳螂、蝎敌等。

防治方法如下:

于低龄幼虫期喷10000倍的20%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于较高龄幼虫期喷500~6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以上的Bt乳剂。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苗圃的幼苗,幼树可在树上捉蛹或幼虫消灭。

必要时喷1000~15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或20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1000~1500倍的90%敌百虫晶体等杀幼虫。

公园树种桧柏锈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桧柏锈病为北京市公园、绿地、苗圃中桧柏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冬天寄生为害桧柏树的嫩枝,夏天寄生为害苹果、海棠和梨等树木的叶、果实和嫩枝。

在桧柏和海棠、梨、苹果种在一起的公园、绿地中此病一般都较严重。天坛、景山等公园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柏叶枯黄,小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病原菌属于真菌中担子菌纲,锈菌目中的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两种菌态相似,都是转主寄生菌。夏天苹果、海棠或梨叶片上的锈斑上产生性孢子器,6月下旬开始在叶片背面病斑上生出黄须,即锈孢子器,内含锈孢子。7~10月间锈孢子都可放出,借风传播到桧柏树嫩枝上,侵入嫩枝或叶过冬,并逐渐形成瘤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球形,褐色,4、5月份遇雨膨胀破裂,成舌状,杏黄色,

好似柏树开花,并产生小孢子,开始侵染海棠或梨等。

防治方法如下:

不将桧柏与苹果、海棠、梨等果树种植距离太近。

于7~10月间往桧柏树枝上喷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喷一次,防止病菌侵入。

于3、4月冬孢子堆成熟时,往桧柏树枝上喷一两次1~3度的石硫合剂,加1:350倍的五氯酚钠(先将石硫合剂稀释成所需度数后,再加入已经溶解好的五氯酚钠液,搅拌后再用,不能颠倒配制,否则沉淀),或喷1:3:100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

于4、5月份侵染海棠或梨的初期,往海棠、苹果、梨上喷1500~2000倍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驻杆害虫天牛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的通称。全世界已知25000种以上,中国已知2000多种。天牛是植食性昆虫,大部分危害木本植物,如松、柏、柳、榆、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危害草本植物,如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危害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

生活习性天牛生活史因种类而异,有的1年完成1代或2代,有的2~3年甚至4~5年才能完成1代。在同一地区,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干湿程度都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发生的代数。一般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有的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或果实、菌类等,有的不需补充营养。成虫寿命一般10余天至1~2个月;但在蛹室内越冬的成虫可达7~8个月,雄虫寿命比雌虫短。成虫活动时间与复眼小眼面粗、细有关,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小眼面细的,多在白天活动。成虫产卵方式与口器形式有关,一般前口式的成虫产卵时将卵直接产入粗糙树皮或裂缝中;下口式的成虫先在树干上咬成刻槽,然后将卵产在刻槽内。天牛主要以幼虫蛀食,生活时间最长,对树干危害最严重。当卵孵化出幼虫后,初龄幼虫即蛀入树干,最初在树皮下取食,待龄期增大后,即钻入木质部为害,有的种类仅停留在树皮下生活,不蛀入木质部。幼虫在树干内活动,蛀食隧道的形状和长短随种类而异。幼虫在树干或枝条上蛀食,在一定距离内向树皮上开口作为通气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幼虫老熟后即筑成较宽的蛹室,两端以纤维和木屑堵塞,而在其中化蛹。蛹期约10~20多天。

天牛的幼虫蛀食树干和树枝,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使树势衰弱,导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风折断。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艺价值。

《菟丝子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