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桃树煤污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桃树煤污病危害桃树叶片、果实和枝条。

1、枝干。被坏处初现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霉点,后构成煤烟状黑色霉层,部分或布满枝条。

2、叶片。叶片正面发作灰褐色污斑,后逐渐转为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这是该病的重要特征。严峻时叶片提前掉落。

3、果实。外表布满黑色煤烟状物,严峻降低果品价值。

发病规律

湿度大、通风透光差以及蚜虫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多的桃园往往发病重。主要是介壳虫类的影响,以龟蜡介为主。因其繁衍量大,发作的排泄物多,且自接附着在果实表而,构成煤污状残留用清水难以清洗。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土壤内及植物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合时发作分生孢子,借风雨或蚜虫、介壳虫、粉虱等昆虫传达延伸,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害病原

在不同区域煤污菌种群组合不尽相同,主要有多主枝孢Clasdosporiumhergbrum(pers.)link、大孢枝孢Cladosporiummacsrocarpumpreuss、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形状。病菌有性阶段构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还可在子囊内或子囊外芽殖,发作芽孢子。芽孢子卵圆形,可分为薄壁与厚壁2种,前者能直接再芽殖,而后者能抵抗不良环境,可用以休眼。

2、特性。日本实验记录可存活11年。此菌芽殖最适温度为20℃,最低10℃,最高为26~30℃。侵染最适温度为10~16℃。

3、寄主。散布广泛,多种果木均有发作。

农业防治

1、改动桃园小气候。使其通透胜好,雨后及时排水,避免湿气滞留。

2、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及蚧壳虫,关于零散栽植的桃园可在严冬年份晚喷清水于树干,结冰后早晨用机械法把冰层振落,蚧壳虫也随之掉落。

精选阅读

木槿煤污病如何防治


分布与危害

木槿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秋开花,花期长而花朵大,是优良的园林观花树种。近年来,河南偃师市部分木槿由于蚜虫危害严重,通风透光条件不良,导致了木槿煤污病的发生。黑色煤粉层是木槿煤污病的典型症状。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木槿煤污病主要危害木槿的叶片,也危害嫩枝、花器等部位。

病原

木槿煤污病的危害原理是煤粉层抑制了木槿的光合作用,削弱了木槿的生长势。另外,由于木槿叶片及花朵布满黑色煤粉层,严重地破坏了其观赏性。

发生规律

木槿煤污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了囊孢子在木槿的病部叶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菌丝、分生孢子由气流、昆虫等传播。病原菌寄生在蚜虫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上,或通过吸器寄生在木槿上。高温、高湿、通风透光差,蚜虫发生猖獗,均能加重木槿煤污病的发生。发病盛期为春秋季节。

防治方法

1.生长季节蚜虫大量发生时,喷洒40%氧化乐果1000至1500倍液进行防治,减少蚜虫排泄物或蜜露,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2.休眠季节喷洒波美3至5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的菌源,从而减轻煤污病的发生。

3.早春对木槿进行适度修剪,剪除受害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煤污病的发生。

万寿竹煤污病的防治方法


万寿竹煤污病为真菌病害,由一种枝孢霉(Cladosporiumsp.)及一种链格孢(Alternariasp.)引起。

流行情况

万寿竹常受介壳虫的为害,产生许多排泄物、分泌物,病原菌着生其上。栽种密度、株丛过大、温室通风不良有利于介壳虫滋生,也就加重了病害的发生。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当白粉虱、介壳虫等为害时易发生煤污病,万寿竹叶片布满煤粉堆,降低观赏性。发病初期在白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排泄物上产生极小的霉点,灰黑色,逐渐扩大为煤粉斑块,黑色、绒毛状。病重时黑色煤粉层互相联结成大片。

防治方法

1、温室要常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

2、盆钵摆放密度适宜以利通风透光。

3、防治白粉虱等害虫常用杀虫剂有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康福多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等。

4、发病初期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7~10天1次。

大叶黄杨预防煤污病的方法


煤污病也是大叶黄杨常见的一种病,在早春时节,煤污病的病原体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他们会通过蚜虫或者蚧壳虫向周围地区扩散。我们应该了解一下煤污病病原体的传染途径,只有了解清楚了它的传染途径,我们就能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出来预防它的发生。

煤污病的病原体一般都是来自于蚜虫或者蚧壳虫的排泄物。但是是不是说这些病原体就是由蚜虫或者蚧壳虫开来的呢,其实不是的,蚜虫和蚧壳虫也是一个载体。他们并非是煤污病病原体生产者,在这个方面,我们有这样的推理过程:首先大叶黄杨上被莫名其妙地沾染上了煤污病的病原体,而蚜虫或者蚧壳虫等昆虫来吃大叶黄杨的叶片,或者是从大叶黄杨的叶片上经过,不小心染上了煤污病病原体,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因此当他们又到了其他的树叶上去的时候,煤污病病原体会乘机逃离他们这个载体,自己出来寄生在树叶上,这样反复的重复之后,煤污病就可以传染开来了。

大叶黄杨预防煤污病的方法

知道了这个传播途径之后,我们应该可以看得见,我们需要如何才能防止大叶黄杨被煤污病侵染。显而易见,我们不能让蚜虫或者蚧壳虫这样的游动生活来往与大叶黄杨的树林当中,我们需要喷洒一些让甲虫闻起来就觉得不能忍受的农药来驱赶昆虫,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把已经染病的树叶做焚烧处理,完全把病原菌烧死才能够保证没有病毒留下。

但是我们这么做其实不够,因为我们无论如何小心,上面说的需要防止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因此出除了上面说的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其他方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把栽得更稀松一点,这样做也能降低大叶黄杨得煤污病的几率,而且这样做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

因为煤污病最喜欢在温湿的情况下发育成长,因此我们注意树林的通风与温度的控制,并且湿度的控制等等方面,我们就可以减少煤污病的发生概率。我们这样做了之后,如果大叶黄杨都还是要发生煤污病的话,我建议重新换一地区种植吧,以为有可能在这里的土地当中寄宿这煤污病毒,让每个再次落脚的人都尝到因为它的存在而带来的让人难以自我开解的苦恼。

紫薇花白粉病和煤污病的防治


室内养殖紫薇花,会经常发生白粉病、煤烟病,植株生长缓慢,还影响美观。那紫薇花发生这两种病害时该怎么办呢?

紫薇花白粉病

症状

紫薇花白粉病一般发生在嫩稍和花蕾上。春夏季节,叶片染病后会生长扭曲,并且覆盖一层白粉。叶片上会出现圆形病斑,严重时连成一片。受害的叶片会因为病斑的原因,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

盆栽紫薇花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将其移到通风透光处。

一旦发现叶片上出现病斑,及时喷洒药剂。可以选择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波尔多液等,10天喷洒一次,喷洒3~4次就可以好转。

紫薇花煤污病

症状

煤烟病主要危害紫薇花的叶片和枝条。在叶柄上出现一层黑色的霉状物,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煤污病主要是因为虫害侵袭或真菌感染造成的,在高温及阴雨天气发病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不要没事就浇水,保持盆土相对干燥。

做好防虫准备,5月之后气温逐渐上升,每个月喷洒一次护花神,避免出现蚜虫或蚧壳虫。

修剪病叶,并喷洒杀菌药剂。对于出现发黑的叶片,用清水冲洗后,若呈现发蔫、发黄的状态,需要立即剪除,然后喷洒杀菌药剂,避免病害蔓延。

山茶花怎么养茶花煤污病的综合防治


山茶花煤污病在长沙、上海、南京、合肥、广州、贵阳、福州、昆明等山茶种植区广泛分布,是山茶花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

山茶花枝叶上产生一层煤灰是由煤污病引起的。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对山茶花的叶片、幼嫩枝梢都有危害。发病初期,病部出现许多散生的暗褐色至黑色辐射状霉斑。这种霉斑有时相连成片,形成煤污状的黑霉。黑霉只存在于植株的表层,用手就能轻轻擦去。危害严重时,山茶花整株污黑,只有顶端的新叶仍保持绿色,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及观赏。山茶花煤污病是由小煤炱属的真菌引起的。病菌在病叶枝上越冬。介壳虫、粉虱、蚜虫等的分泌物为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的营养,所以这些害虫的发生,是山茶花得煤污病的重要原因。另外,在管理粗放、通风不良、荫蔽潮湿的地方,煤污病发生严重。

病原:

山茶花煤污病病原为真菌,山茶小煤炱(Meliolacamelliae)菌丝表生,黑色,闭囊壳、子囊孢子均为深色。

发病规律:

病菌的菌丝、子囊孢子、分生孢子都能越冬。病菌在病叶枝上越冬。病菌以蚧虫和蚜虫的分泌物为营养。通风不良、荫蔽、潮湿、治理粗放、虫害严重等条件下病害严重。

山茶花煤污病的防治措施:

1,园艺治防:加强栽培治理,增强树势,并适当修剪,植株不可过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切忌环境阴湿,控制病菌孳生。

2,虫害治防:彻底消灭介壳虫、粉虱、蚜虫等害虫。

3,药剂治防:病发期喷一定浓度的石硫合剂液,每隔10-15天一次,共喷三次。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1次,喷3次。或喷洒1:1:160等量式波尔多液,以控制病情发展。严重时喷洒70%甲基托市津10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休眠期采取波美3~5度石硫合剂,也很有效。家养茶花发生煤污病时,可摘除叶片或用水清洗。

吴芋煤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煤污病,是吴茱萸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在叶片、嫩梢和树干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煤状斑,逐渐扩大,叶片、枝干上覆盖厚厚的煤层。严重时影响植株生长衰退,造成开花结果少。煤病同蚜虫、长绒棉蚧等害虫活动伴随发生。

病原CapnodiumtanalcaeShir.etHora.属子囊菌亚门,腔囊菌纲,煤炱目,煤炱科,煤炱属真菌。病原菌菌丝体暗褐色,匍匍于叶表面。分生孢子梗暗褐色,颇不规则,隔膜较多,隔膜处有缢缩。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往往数个串生,形状变化多端,暗褐色,具纵横隔膜,大小为15~32m9~24m.病菌常腐生于蚜虫的分泌物上。

发病条件以菌丝在被害部越冬。翌年4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扩大为害。5月上旬~6月中旬为害严重。蚜虫、介壳虫多,容易引起煤病。

防治

1.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口,整枝修剪,做到通风透光,减轻发病。

2.及时防治蚜虫和介壳虫,可喷25%亚安硫磷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

3.煤病发生期喷1:0.5:150~200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续喷2~3次。

芋污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芋污斑病为芋艿的常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多在南方种植区形成危害,重病地块部分病叶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现将芋污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此病仅危害叶片,常从下部老熟叶片始发,逐渐向上发展。叶片染病,初期出现大小不等的绿褐色圆形至不定形病斑,后呈淡黄色,病斑扩大后变成浅褐色至暗褐色,病斑边缘多不明显,似污渍状,叶背病斑近圆形,颜色较浅,呈淡黄褐色,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产生隐约可见的暗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短期内病叶即可变黄变枯。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芋枝孢霉CladosporiumcolocasiaeSaw.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可在病组织上或土壤中营腐生生活。翌年,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借助于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而后病部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加重危害。南方菜区,病菌辗转侵染,周年发生,无明显越冬期。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8℃,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5~32℃,相对湿度90%以上。芋艿的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7~15天。芋生长期间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芋污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7~10月。夏秋季雨水较多年份发病重,田间郁蔽、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衰弱或旺而不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收获后及时、彻底清理田间植株及病残组织,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菌源。

②增施有机底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生长期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田间积水,增强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茶煤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又称乌油,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叶片,枝叶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后扩展至全叶,致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茶煤烟病有近十种,其颜色、厚薄、紧密度略有不同,其中浓色茶煤病的霉层厚,较疏松,后期长出黑色短刺毛状物,病叶背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头茶期和四茶期发生重,严重时茶园污黑一片,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病原有多种,主要有NeocapnodimtheaeHara称茶新煤炱或浓色煤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浅褐色,从菌丝的隔膜处缢断后产生星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四分杈,无色至褐色,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生在单一或分枝的长柄上,褐色,顶部膨大,具孔口,器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顶端膨大,暗褐色,内生多个子囊。子囊卵圆形,基部有小柄,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暗褐色,具隔膜1?3个。此外还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头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炱、光壳炱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生产上管理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1)从加强茶园管理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园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方法参见本书茶树害虫。(3)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芋头污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芋头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浅褐色至深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枯死。

病原

芋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在北方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借风雨气流传播;南方病原菌在寄主植物上辗转为害无明显越冬现象。

栽培密度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徒长、旺长,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多雨季节栽培适当稀植。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250g/L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10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高粱煤纹病如何防治


高粱煤纹病又称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病斑梭形或长圆形,中央灰色至浅褐色,边缘紫红色,大小10—50×4—10(mm),有的病斑周围具黄色晕圈。病斑两面初期生有大量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霉层消失,出现黑色粒状小菌核。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长条斑,致高粱叶片早枯。

病原

Ramulisporasorghi(Ell.etEv.)L.S.OliveetLefebvre称高粱座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座生在气孔下,渐伸出。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具隔膜0—1个,大小10—44×2—3(um)。分生孢子鞭形或线形,无色,多数具l—3个侧分枝,略弯,顶端稍尖,具隔膜3—9个,大小32—100×2—4(um)。菌核黑色表生,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大小58—167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叶或病叶鞘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下部叶片先发病,病剖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浸染。一般在7—8月份,降雨次数多,雨量偏大,气温较低条件下或年份,该病发生早且为害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轮作和深翻,把病残体埋入深土层,可减少初侵染源。

(2)施用酵素菌区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后期不脱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豇豆煤霉病的防治方法


豇豆煤霉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发育的温度规模为7~35℃,最适温度为30℃。病菌除侵染豇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豌豆和大豆等豆科作物。豇豆煤霉病以菌丝块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在菌丝块上发生分生孢子,经过风雨传达,侵染寄主引起发病。病部发生的分生孢子又能够进行屡次再侵染。

田间高温、高湿或多雨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当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或遇高湿多雨,或保护地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则发病重。轮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耕种过晚的田块发病重。

豇豆一般在开花结荚期开端发病,病害多发生在老叶或成熟的叶片上。种类间抗病性有差异,如“红嘴燕”种类发病较重,而“鳗鲤豇”种类比较抗病,发病轻。

防治方法:应选用加强培养办理为主的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归纳防治措施。

①实施轮作。与非豆科作物实施2~3年的轮作。

②培养抗病种类。如“鳗鲤豇”等种类比较抗病,可根据各地状况选用。

③加强培养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选用配方上肥技能。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保护地要通风透气,排湿降温。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可减轻病害延伸,豇豆收成后要及时铲除病残体,集中焚毁或深埋。

④药剂防治。要力争“早”字,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接连防治2-3次。

桃树流桃树流胶病的综合防治胶病的综合防治


桃树流胶病,又称疣皮病,是危害碧桃(桃花)、核果类果树的一种常见病,可引起树势早衰,叶变黄;碧桃、桃花、桃、李的主干和主枝均可发生。

症状:桃花生理性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以主干发病最突出,发病初期病部肿胀,并不断流出树胶,3至4个流胶珠连在一起,形成直径3至lO毫米圆形不规则流胶病斑,树胶初时为透明或褐色,时间一长,柔软树胶变成硬胶块。此病会造成树皮与木质部腐烂,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全株树干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碧桃流胶病是葡萄座腔菌、桃囊孢菌侵染引起的。此外,树干害虫、冻害、霜害、受涝、土壤粘重及各种树皮损伤或环割树皮,也会引起流胶。

桃花流胶病的病原菌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在桃花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染。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碧桃、桃花种植地区,每年在3月下旬开始发生流胶病。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春季低温多阴雨易引起树干发病,高温多湿的4至6月更是发病盛期,病原桃囊孢菌通过风雨传播,再到枝条和树皮进行初侵染,其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8至40℃,最适温度为24至35℃,相对湿度85%至90%,病菌在树干、枝条病斑中越冬,于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开始喷射分生孢子,随气流、降水滴溅传播,从枝条皮孔或伤口侵入树皮再侵染。5至6月为侵染高峰期,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缓慢停止。在管理粗放、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树体衰弱的情况下,病害易于发生。

《桃树煤污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