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麦冬草锈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锈病严重危害草坪草的生长,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它主要为害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及高羊茅等,危害麦冬草的不是很多,但危害极大。

一、症状

锈病发生初期在叶和茎上出现浅黄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叶、茎表皮破裂,散发出黄色、橙色、棕黄色或粉红色的夏孢子堆。用手捋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病叶片很容易掉。草坪草受锈病为害后,会生长不良,叶片和茎变成不正常的颜色,生长矮小,光合作用下降,发病后期,黄色孢子外露,麦冬整体倒伏,严重时导致草坪死亡。

二、发生规律

当温度在20℃至27℃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尤其是叶片湿润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在东营地区,主要发生在低温高湿的秋季,当炎热的夏季一过,气温有所下降,加上空气潮湿,病害会迅速发生。据观察,当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4.5℃时,病菌就开始侵染,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如果再有大量降雨,病害就迅速蔓延,几天之内,草坪明显枯黄。另外排水不良,夏季过多施用氮肥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措施

1.选育使用抗病品种。由于锈病的病原种类很多,变化较大,必须不断进行抗锈病品种选育工作。

2.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并进行合理布局。由于草种间和品种间对锈病存在着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在建植草坪时首先应选择抗病的品种,并提倡不同品种混合种植,如:麦冬不同品种的混栽。

3.加强科学的养护管理。不可过量施入氮肥,保持正常的磷、钾肥比例;合理浇水,避免草地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要见干见湿,避免傍晚浇水。保证草坪通风透光,以便抑制锈菌的萌发和侵入,发病后及时剪草,像渤海钻井的这种情况就是及时把草上部叶片割掉,晒干后销毁,利于通风透光,也利于喷药均匀。减少菌源数量。

4.化学防治。防治锈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用20%的三唑酮乳油800倍液或用坪安19号-喷可菌60克/亩兑水25-30公斤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一般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长短而定,一般7天一次,要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最新特效药剂: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这均引起的病害特效。

小编推荐

麦冬草锈病防治措施


麦冬草锈病防治措施

锈病严重危害草坪草的生长,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它主要为害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及高羊茅等,危害麦冬草的不是很多,但危害极大。

一、症状

锈病发生初期在叶和茎上出现浅黄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叶、茎表皮破裂,散发出黄色、橙色、棕黄色或粉红色的夏孢子堆。用手捋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病叶片很容易掉。草坪草受锈病为害后,会生长不良,叶片和茎变成不正常的颜色,生长矮小,光合作用下降,发病后期,黄色孢子外露,麦冬整体倒伏,严重时导致草坪死亡。

二、发生规律

当温度在20℃至27℃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尤其是叶片湿润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在东营地区,主要发生在低温高湿的秋季,当炎热的夏季一过,气温有所下降,加上空气潮湿,病害会迅速发生。据观察,当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4.5℃时,病菌就开始侵染,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如果再有大量降雨,病害就迅速蔓延,几天之内,草坪明显枯黄。另外排水不良,夏季过多施用氮肥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措施

1.选育使用抗病品种。由于锈病的病原种类很多,变化较大,必须不断进行抗锈病品种选育工作。

2.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并进行合理布局。由于草种间和品种间对锈病存在着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在建植草坪时首先应选择抗病的品种,并提倡不同品种混合种植,如:麦冬不同品种的混栽。

3.加强科学的养护管理。不可过量施入氮肥,保持正常的磷、钾肥比例;合理浇水,避免草地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要见干见湿,避免傍晚浇水。保证草坪通风透光,以便抑制锈菌的萌发和侵入,发病后及时剪草,像渤海钻井的这种情况就是及时把草上部叶片割掉,晒干后销毁,利于通风透光,也利于喷药均匀。减少菌源数量。

4.化学防治。防治锈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用20%的三唑酮乳油800倍液或用坪安19号-喷可菌60克/亩兑水25-30公斤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一般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长短而定,一般7天一次,要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最新特效药剂: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这均引起的病害特效。

地被植物麦冬草锈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锈病为害绝大多数草坪草,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它主要为害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及高羊茅等。麦冬草锈病在山东东营地区发生不是很多,但危害极大。症状

锈病发生初期在叶和茎上出现浅黄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叶、茎表皮破裂,散发出黄色、橙色、棕黄色或粉红色的夏孢子堆。用手捋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病叶片很容易掉。草坪草受锈病为害后,会生长不良,叶片和茎变成不正常的颜色,生长矮小,光合作用下降,发病后期,黄色孢子外露,麦冬整体倒伏,严重时导致草坪死亡。病原

温度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当温度在20℃至27℃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尤其是叶片湿润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在东营地区,主要发生在低温高湿的秋季,当炎热的夏季一过,气温有所下降,加上空气潮湿,病害会迅速发生。据观察,当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4.5℃时,病菌就开始侵染,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如果再有大量降雨,病害就迅速蔓延,几天之内,草坪明显枯黄。另外排水不良,夏季过多施用氮肥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

1.选育使用抗病品种。由于锈病的病原种类很多,变化较大,必须不断进行抗锈病品种选育工作。

2.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并进行合理布局。

由于草种间和品种间对锈病存在着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在建植草坪时首先应选择抗病的品种,并提倡不同品种混合种植,如:麦冬不同品种的混栽。

3.加强科学的养护管理。

不可过量施入氮肥,保持正常的磷、钾肥比例;合理浇水,避免草地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要见干见湿,避免傍晚浇水。保证草坪通风透光,以便抑制锈菌的萌发和侵入,发病后及时剪草,像渤海钻井的这种情况就是及时把草上部叶片割掉,晒干后销毁,利于通风透光,也利于喷药均匀。减少菌源数量。

4.化学防治。

防治锈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用20%的三唑酮乳油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一般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长短而定,一般7天一次,要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麦冬草怎么养?怎么才能让麦冬草更健康?


麦冬草并不是很常见的盆栽,因为它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所以大家都把它当做一种药材,一般都成片的种植,为药店提供药材,所以很少见到有家庭养殖它们的,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麦冬草要怎么养。

麦冬草怎么养时间

种植麦冬草的时间一般会选在晴天的傍晚或是阴天,这种天气的阳光一般都不会太过强烈。这时我们需要将麦冬草的幼苗种植在土壤就可以了,要注意的是,栽种时,植株的根部要与地面呈垂直状态,种植完后,要把土壤给压实了,让麦冬草的根部牢牢的扎在土壤中,这些做完后,立马给植株浇水定植。

松土除草

种植好幼苗后,过15天左右就能确定植株是否成活了,若是植株成活了,这时要给植株进行一次松土,并把周围的杂草除去,之后每隔一个月都要进行一次除草,这种工作最好选在晴天进行。

施肥

麦冬草对肥料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地给麦冬草施肥,一般一年施三次肥就可以了,选取在七月份、八月份和十一月份施肥。

浇水

麦冬草的需水量也比较大,要及时给其浇水。麦冬草比较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所以我们种植麦冬草时要注意对其的阴蔽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麦冬草怎么养的问题介绍,下面我们来看看还需要注意什么。

麦冬草的注意事项

麦冬草在生长期的需水量非常大,在麦冬草的生长期加大浇水量有助于麦冬草块茎的膨胀。

麦冬草还需要充足的光照,块茎膨大期光照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时期一定要给予充足的阳光。

了解的麦冬草怎么养和注意事项后,希望能够帮助想要养麦冬草的朋友们,让你们的麦冬草更旺盛!

麦冬草的作用!这些作用你都知道吗?


我们都知道麦冬草并不是家里常见的盆栽植物,它是一种药草,因此它非常受药店的欢迎,那么我们就来细数一下麦冬草的作用吧,看它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

麦冬草的作用1、保养脾胃,增强脾胃功能

在古代就曾有医术记载麦冬草的药效,后来,经过现代人的研究再加上古书上的记载,能够非常的确定,麦冬草对脾胃有很好的作用,它体内的一种成分对脾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麦冬草可以调节人体内胃部粘液分泌的多少,修复胃部的损伤,并且可以促进食物的快速消化,同时麦冬草也有增强脾脏的功能,它会让人体内脾脏更强健的运行。

2、凝神静气,镇静助眠

经科学研究证明麦冬草中含有镇静的成分,能够排解心中烦闷,达到凝神静气的效果,同时在睡前服用麦冬茶,还能够帮助更好的入眠。

3、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疲劳、

麦冬草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们身体的免疫力,让我们更不容易感觉的疲劳,除此之外,麦冬草还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抗肿瘤、防治冠心病及心绞痛等作用。

通常,我们在使用麦冬草的时候和其它药材搭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若是觉得不方便,也可用它直接泡茶喝,这也是有非常的作用的,但是在服用麦冬草时,要注意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麦冬草是一种药材,它本身具有很多益处的同时还会有一些微量的毒素,长期服用或服用过量,都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以上就是麦冬草的作用了,看完这些,小编不得不感叹一句,真不愧是药材啊!作用就是多,而且全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细叶结缕草锈病的防治方法


细叶结缕草锈病是细叶结缕草坪的一种主要病害,想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叶上初生小疱斑,后呈长椭圆形,枯黄色,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色粉末状物,即夏孢子。叶背面形成褐黑色长椭圆形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锈褐色粉末状物,即冬孢子。病轻时,叶片局部褐绿变黄,病重时,全叶枯黄至死,在草坪上可见成片枯草现象。

2、病原

结缕草柄锈菌,夏孢子圆形,淡黄色,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椭圆形,粟褐色。病菌系转主寄生锈菌,孢子器和锈子腔产生于鸡矢藤上。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冬孢子在病株上越冬。在无转主寄主鸡矢藤的地方,冬孢子无法对细叶结缕草造成危害。4至6月和秋季发病较重,11月末还有零星发病。在气候温暖、湿度较高、阳光不足、偏施氮肥、土壤粘重、贫瘠和板结的情况下,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

(1)新建草坪,应选用无病种草。

(2)改良粘重、贫瘠的土壤,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潮湿。

(3)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不要偏施氮肥。

(4).化学防治:建议用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湿粉剂(国光黑杀)2000-2500倍,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用2次,间隔12-15天。

注意:使用唑类药剂防治锈病时,幼嫩花木及草坪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不可加量和缩短间隔期使用,以免发生矮化效果。

菊花锈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锈病有黑锈病、白锈病、褐锈病等,都是病菌孢子传染的,气候湿润时容易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也为害茎杆,菊花患病初期叶面产生淡黄色斑点,然后隆起呈淡褐色至铁锈色的疱疤状物,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而叶正面则为淡黄色斑点,且较微凹陷,不久疱疤突起开裂,在生长中后期的锈褐色粉(病菌、孢子堆)散出,散发出大量黄褐色粉末状孢子。严重时,菊叶上布满病斑、叶片卷曲,叶色黄褐,植株生长不良、衰弱,并且大量落叶。

(1)黑锈病

黑锈病是锈病中危害较普遍的一种,开始中叶片表面出现苍白色的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叶背相应处生褐色或暗褐色小疱斑,不久叶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黄色粉末为病菌的夏孢子,生长后期生深褐色或暗黑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散出栗褐色或黑色粉末为病菌的冬孢子。随风飞散,大面积传染。随后叶片上生出暗黑色椭圆形斑点,叶背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最后导致叶片干枯。

(2)白锈病

叶子表面发生灰白色圆形病斑,叶背相应处生白色或灰白色小疱,后期变淡褐色或黄褐色,为病菌的冬孢子堆。1片叶上可有许多病斑,甚至布满全叶,严重时致菊株枯死。比黑锈病危害严重。

(3)褐锈病

叶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黄色的细小斑点,导致叶子枯黄。

锈病是真菌病害。引起菊花锈病的病原有菊柄锈菌、堀柄锈菌及蒿层锈菌等3种,常见的为前两种。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白锈病由柄锈菌属引起,冬孢子长椭圆形,棍棒形至纺锤形,黄褐色,顶部圆形成尖突、双细胞,分离处微缢缩,茎部狭窄,表面平滑。而黑锈病则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随菊苗繁殖而传播,病原菌喜凉,不耐高温,9-12月发生较多,温度在6℃以下或31℃以上时不易侵染,而温暖多湿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在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24℃条件下最易发生,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发生较严重。菊花品种间对堀柄锈菌的抗性有差异,上海引进的京白、新兴京白和朝红白等品种感病严重,而桃金山和舞姬等品种抗病能力较强。

防治方法:

1.母本植株应保证无病虫害,扦插时用代森锰锌溶液浸泡插穗,可预防插穗带菌传播。

2.实行检疫。尤其引进日本品种或从日本引进菊苗、插条时要严格实行检疫。

3.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灵1000倍液,25%萎锈灵1500倍液,80%代森锌500700倍液,0.5波美度石硫合剂。另外萌芽可喷1次34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至10天喷1次,交替使用,连喷3至4次,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4.选择抗锈病品种和无病母株。避免密植,控制肥水,不使土壤过于潮湿。遇降雨天气,应排清田间积水,以免病菌随水飞溅传播。花后要彻底清除病株叶,并集中烧毁,消灭侵染源。

5.清园。清除病叶、病株及残体,集中烧毁。轮作。忌连作、盆载要换土。选高燥地、肥沃砂壤土种植。保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肥料要充分腐熟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豇豆锈病的防治方法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柄和种荚。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疱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使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叶脉、种荚上也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种荚染病,不能食用。此外,叶正背两面有时可见稍凸起的栗褐色粒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叶背面产生黄白色粗绒状物即锈子器。

豇豆锈病由豇豆属单胞锈病和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系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豇豆。我国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日均温度21--28℃,具水湿及散射光条件,经3--5d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侵入豇豆叶片为害,同时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在豇豆叶上萌发侵入为害,后形成夏孢子堆,产生夏孢子。夏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又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直到秋后,或植株生育后期条件不适,才形成冬孢子堆,产生冬孢子越冬。但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冬和越夏。日均温23℃,相对湿度90%,潜育期8--9d。在日均温稳定在24℃、连阴雨条件下,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10--15d1次,连续2--3次。②不要在雨前浇水,春、秋豇豆不要连片栽培。

芦荟锈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危害芦荟。症状

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

Uromycesaloes(Cooke)Magnus,称芦荟单胞锈菌。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①越冬后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叶片上,产生芽管侵入为害,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②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萌发后再侵入为害,后在寄主被害部产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③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直至生长后期或天气转凉时,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32-270c,天资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建议用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湿粉剂(国光黑杀)2000-2500倍,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用2次,间隔12-15天。注意:使用唑类药剂防治锈病时,幼嫩花木及草坪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不可加量和缩短间隔期使用,以免发生矮化效果。

胡杨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胡杨叶锈病为胡杨常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粉被栅锈菌MelampsorapruinosaeTranz.夏孢子堆0.5~1mm,夏孢子橘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壁厚,表面密生小疣,21~2818~21m,萌芽后可伸出1~4个芽管。侧丝无色,顶端膨大呈头状或短棒状,无色,长45~65m,顶端宽15~21m,壁厚1.5~4m。。冬孢子堆0.2~1mm,冬孢子黄褐色,棱柱状,42~606~12m。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未成熟的夏孢子堆在芽、嫩梢及幼茎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当气温上升到12℃时,胡杨开始萌芽,即出现越冬病株。平均气温18℃时,开始发病;25℃时大量发病流行。在7、8、9三个月中,因苗木生长量大,枝条密集,气候湿热,有利于锈病流行,发病常达高峰。

症状

初期寄主叶片上出现淡黄小点,渐增大,颜色加深,后突破表皮,露出橙黄色夏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夏孢子堆连成片,叶片枯死。后期在夏孢子堆周围形成蜡质、褐黄或红棕色突起的片层,即冬孢子堆,形状不规则或成多角形,多连成片,大小不等。夏、冬孢子堆均生于叶两面,叶背面较多。

分布及危害

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发生普遍,是幼苗和幼林的主要病害。危害胡杨和灰杨,危害期长达6个月。发病株率高时可达100%,病情指数达97.2,死苗率高达71.1%。

红松疱锈病的防治方法


分类地位

红松疱锈病是世界有名的红松危险性病害,已被列为国内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该病主要危害20年生以下幼树。七十年代在本地区的红松林普遍发生。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山西、山东、安徽、河南、贵州、云南、新疆。

寄主

红松(Pinuskoraiensis)、新疆五针松(P.sibirica)、华山松(P.armandii)、乔松(P.griffithii)、偃松(P.pumila)。

转主寄主

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resupinata)、穗花马先蒿(P.spicata)、东北茶藨子(Ribesmandshuricus)、黑果茶藨子(R.nigrum)、狭萼茶藨子(R.glacialevar.laciniatum)等植物。

症状

病害发生在红松枝、干的皮部。病初,皮部略肿变软,病部逐渐扩大,8月下旬在病皮裂缝处出现混有病菌的性孢子的蜜滴,初为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具甜味。9月初为蜜滴出现盛期。生蜜滴的皮下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翌年4月中、下旬病皮长出桔黄色疱囊,囊破散出黄色的锈孢子,锈孢子飞散后留下白色膜状物。至6月末,锈孢子及膜状物全部消失,老病皮明显粗糙。当年的8月末又在老病皮上、下两端或其中任何一端出现混有病菌性孢子的蜜滴,第3年的春季仍会出现疱囊。因连年发病,病皮变厚,并流出松脂。

病原

病原菌为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J.C.FischerexRabenhorst)共产生五种孢子。在自然条件下,性孢子和锈孢子产生在红松枝干皮部,夏孢子和冬孢子产生在返顾马先蒿和东北茶藨子的叶片上。性孢子器扁平,生于皮层和韧皮部之间。性孢子梨形,无色,大小为2.4-4.21.8-2.4m.锈孢子器疱囊状,桔黄色,高4-6mm,直径3-5mm,长径4-40mm。包被囊状,白色,由多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细胞为梭形。锈孢子器球形至卵形,单个鲜黄色,成堆时桔黄色。锈孢子表面具平顶柱形粗疣,但表面也有一部分平滑区。大小为14.4-28.822.0-33.6m。夏孢子堆初为带光泽的桔红色丘疹状,破裂后成桔红褐色粉堆。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大小为17.1-20.615.6-30.0m。冬孢子堆柱形,密生在寄主叶背面,赤褐色,初直立,后扭曲。直径为8.7-16.5m,长50-190m。冬孢子圆筒形,褐色,36-59.13.6-13.5m。担孢子球形,带一鸟嘴状突起,浅桔黄色,10-12m。

葱锈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葱锈病是葱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葱、香葱、洋葱、大蒜等,早春低温、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疱斑密布,直接影响产量与品质。现将葱锈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花梗及绿色茎部。叶片、花梗染病,发病初期表皮上产生椭圆形病斑,病斑中间呈灰白色,四周具浅黄色晕环,尔后形成稍隆起的橙黄色疱斑,后表皮破裂向外翻,散出橙黄色粉末(病菌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秋后疱斑变为黑褐色,破裂时散出暗褐色粉末(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失去食用价值。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担子菌亚门葱柄锈菌Pucciniaallii(DC.)Rudolphi侵染引起。可侵染葱、洋葱、韭菜、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南方以橙黄色的粉末(夏孢子)在葱、蒜或韭菜上辗转危害,或在活体上过冬;但在寒冷地区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夏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次侵传染。当夏孢飘落在葱叶上以后,夏孢子即萌发后从寄主气孔或表皮侵入。

病菌喜较低温度、潮湿的环境,发病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0~20℃,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葱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节3~4月;秋季10~12月。葱锈病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肥料不足、生长不良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或梅雨多雨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科学施肥: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避免偏施氮肥。

②轮作:和非葱、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③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5000~6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75%灭锈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青杨叶锈病主要危害青杨、小叶杨、冬瓜杨、小青杨、北京杨、大关杨、群众杨等。从小苗到大树均能发病。罹病树因叶片布满夏孢子堆而阻碍光合作用,失水失养,提前落叶,枯梢,生长衰弱。

病原菌: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larici-populinaKleb.在落叶松上产生精子和锈孢子,在杨叶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发病规律:冬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4月下旬冬孢子遇湿萌发后产生大量担孢子,是初侵染源,被风卷起飘落在落叶松上,萌发芽管由气孔侵入针叶。经12~15天后落叶松叶背产生锈孢子器。

发病高峰期为5月底至6月中旬。锈孢子借风传到杨叶上,经9~11天产生夏孢子,为再侵染源,7月下旬到9月上旬病害严重。

症状:5月中旬落叶松针叶上出现淡绿色小段斑,叶表面有小疱,上生黑褐色小点状精子器,叶背面生黄色疱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传播在杨树上发病,叶背先生淡绿色小斑,数天后出现黄粉状夏孢子堆。

8月在病叶正面出现多角形隆起铁锈色斑,为冬孢子堆。翌年春天,冬孢子遇湿萌发,在病落叶正面生出一层黄粉,为担孢子堆。

防治方法

1.杨树与落叶松造林要合理规划布局。绝不能营造杨树(青杨派杨树及其为亲本的杂种)与落叶松混交林。两者至少要有3公里隔离带。

2.选用抗锈品种。黑杨派和白杨派树种抗病。

3.五月初向落叶松苗喷1%波尔多液。落叶松发病时,喷15%粉锈宁500~1500倍液,20天1次,喷2次;或喷波美0.3~0.5石硫合剂、40%代森铵200倍液、40%多菌灵400倍液,10天1次,喷3~4次。6~8月对杨苗喷药防治,药剂同上。幼林用多菌灵或硫磺烟剂,每10天放烟1次,共3~4次。

《麦冬草锈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