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交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小麦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拔节孕穗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和结实率、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生长中继出苗后至拔节后的第二个需肥高峰。这个阶段一般需肥量占小麦总需肥量的一半左右,这时小麦如果肥饱水足,可促进穗大粒多、粒饱,提高粒重。

施小麦拔节肥虽然重要,但是要看苗、看种、看地来巧施。

1、看色:小麦拔节时叶色浓绿、茎秆白嫩细软的小麦不能施;叶色比拔节前稍退淡的小麦可适量施;叶色发黄、茎秆发红的小麦要多施。

2、看叶:叶片大的不能施,叶片上挺且窄小的要多施。

3、看品种:矮秆、耐肥、抗倒的,可适量施;高秆、不耐肥的,要少施。

4、看地:底肥不足,地力差的田地,可适当多施;地力肥后劲足的田地,不施或少施;拔节前苗已发黄坐蔸或叶尖枯萎的可提早施。

1、起身肥:凡小麦前期生长量不足,密度低的弱苗必须及时追起身肥,一般于拔节前1015天追尿素7公斤;壮苗、旺苗不施肥。

2、拔节肥:施用数量与品种的耐肥性及植株的前期生长有关,已达到壮苗标准的每亩可追尿素35公斤;旺苗不施,弱苗适当增施。

3、孕穗肥:凡没有施拔节肥的,孕穗有缺肥症状时,要施孕穗肥。一般在旗叶露尖时,每亩追尿素23公斤。

抗旱防渍,保根护叶:小麦渍害是由地表水、浅层水和地下水引起的,其中浅层水危害最大。故要做到沟直底平,沟沟相通,做到雨住田干,雨天排明水,晴天排暗水,降低地下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为多雨环境下的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防止倒伏:小麦的倒伏多发生在抽穗后,但倒伏的成因是在拔节到孕穗期形成的,在中、高肥力及密度较大的田块于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时,每亩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克,兑水75公斤喷施,可起到矮化防倒作用,同时促进增产。

防治病虫害:主要是防治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和粘虫、蚜虫等危害,还要注意防治老鼠、雀鸟危害,也要注意清除田边四周的杂草。

小麦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和赤霉病。在以预防为主小麦全生育期喷药两次。第一次是小麦起身期,结合化学除草,每亩用70—80克粉锈宁兑水15公斤喷施;第二次小麦孕穗期每亩用50%的多菌灵80—100克或70%甲基托布浸50—60克兑水15公斤喷施。

延伸阅读

南瓜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南瓜在整个生长周期,易于管理,几乎没有病虫害,属于无公害农产品。近几年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价格也很稳定。南瓜还有药用价值,用它生产加工的南瓜粉,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这也是人们喜欢吃的缘故。下面介绍一下南瓜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1.划锄、浇水、追肥。出苗或移栽缓苗后,及时耧划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同时灭草,视苗情浇水追肥。坐瓜前只要不旱尽量不浇水。坐瓜后结合追肥酌情浇水,如果呈现缺肥现象,前期要少施,以防瓜秧徒长。结瓜期要重施,促进果实肥大,要氮、磷、钾配合施用。最好追施南瓜专用肥,追肥方法应距植株3040厘米处开沟埋施。

2.整枝压蔓。整枝包括单蔓整枝和多蔓整枝。一般主蔓结瓜早的早熟品种多采用单蔓整枝,即把所有侧枝除去,只留主蔓结果。多蔓整枝主要用于主蔓结瓜晚,而侧蔓结瓜早的类型和品种,主蔓57叶时摘心,而后从发生的侧蔓选留23个蔓生长结瓜,每条蔓留1瓜后摘心。压蔓的好处是,防止瓜蔓因大风吹动滚秧受害,又能促瓜秧生长不定根,增强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控制瓜秧徒长。压蔓的方法一般从第79节起,每5节左右压1次,共压34次。

3.适时采收。南瓜成熟的特征是果皮变硬,出现白粉,果皮变黄即可采收,摘时留一段果柄,利于贮藏。如作加工南瓜粉的南瓜,应全部为成熟果实,禁用嫩瓜。

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病虫害也就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强化宣传发动,抓住小麦抽穗至灌浆期,主动出击,适期用药预防,认真落实“一喷三防”政策措施,全力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穗期小麦病虫害主要有“三病三虫”,即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

据专家会商预测,今年全国小麦穗期病虫害累计发生达7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3亿亩次,虫害发生4亿亩次。其中,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预计分别发生2000万亩、7000万亩和1亿亩;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预计分别发生2.5亿亩、9000万亩和3500万亩。“三病三虫”未来防治任务预计3.6亿亩次,重点防治区域为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西北和华北麦区,防治关键时期4月下旬至5月底,条锈病、蚜虫、吸浆虫等在北方部分麦区持续至6月上旬。

小麦“三病三虫”发生态势,穗期防治的技术要点是:

1.小麦条锈病。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结合“一喷三防”,有效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并加强晚熟冬麦及春麦区监测与防治。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以上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大田喷药防治时,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各地也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高效低毒杀菌剂。

2.小麦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一旦错过抽穗扬花始期这个最佳喷药适期,防治效果将会大大下降。要根据天气情况,遇连续阴雨天,要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的原则。长江中下游麦区等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的地区,由于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替换多菌灵或与多菌灵混配防治赤霉病。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主动出击”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防治用药以优先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喷雾为主,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注意轮换用药。

3.小麦白粉病。当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为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对于高水肥麦田,尤其是常发区的感病品种田块,要及时对发病点片进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

4.小麦穗期蚜虫。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吡虫啉系列产品一般用1500~2000倍液,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对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田块,结合“一喷三防”,同时兼治病害。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菊酯类、抗蚜威等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5.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

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

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可采用80%敌敌畏50ml/亩+5%高效氯氰50ml/亩喷雾,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6.麦蜘蛛。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加水50~75公斤喷雾。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高峰期,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节本增效和增产保质的目的。因此,各地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财政一喷三防的补贴政策,及时开展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控制小麦穗期病虫危害,为争“奋战六十天,再夺夏粮丰收”目标的实现。

注意事项

(1)打足药量:如果施药时遇雾、雨天气,药剂用量均取上限。药后12小时内遇雨,雨后立即加大药量予以补治。

(2)打足水量:亩用水量手动喷雾不少于50公斤、机动弥雾不少于20公斤,要喷匀喷透,确保防治效果。

(3)打准适期:全县大面积防治时间只作面上指导,由于区域土质、品种、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田块小麦抽穗时间相差7~10天。农户应根据具体田块小麦的生育进程,准确把握田块中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指标进行用药,过早过迟均影响防效。

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目前,我国小麦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病虫害也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穗期小麦病虫害主要有三病三虫,即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

据专家会商预测,今年全国小麦穗期病虫害累计发生达7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3亿亩次,虫害发生4亿亩次。其中,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预计分别发生2000万亩、7000万亩和1亿亩;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预计分别发生2.5亿亩、9000万亩和3500万亩。三病三虫未来防治任务预计3.6亿亩次,重点防治区域为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西北和华北麦区,防治关键时期4月下旬至5月底,条锈病、蚜虫、吸浆虫等在北方部分麦区持续至6月上旬。

小麦三病三虫发生态势,穗期防治的技术要点是:

1.小麦条锈病。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结合一喷三防,有效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并加强晚熟冬麦及春麦区监测与防治。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以上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大田喷药防治时,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各地也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高效低毒杀菌剂。

2.小麦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一旦错过抽穗扬花始期这个最佳喷药适期,防治效果将会大大下降。要根据天气情况,遇连续阴雨天,要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的原则。长江中下游麦区等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的地区,由于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替换多菌灵或与多菌灵混配防治赤霉病。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主动出击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防治用药以优先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喷雾为主,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注意轮换用药。

3.小麦白粉病。当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为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对于高水肥麦田,尤其是常发区的感病品种田块,要及时对发病点片进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

4.小麦穗期蚜虫。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吡虫啉系列产品一般用1500~2000倍液,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对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田块,结合一喷三防,同时兼治病害。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菊酯类、抗蚜威等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秋播期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其次是种传或土传的小麦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纹枯病等;第三是小麦苗期蚜虫、红蜘蛛、锈病和白粉病。

抓好秋播期防治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地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吸浆虫

(1)土壤处理

在三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避免杀伤天敌,应提倡局部施药和施用颗粒剂。每667m2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kg,或3%辛硫磷颗粒剂2~2.5kg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用量250ml,加水1~2kg,拌细土20~25kg配成毒土施用。

在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可用林丹粉进行土壤处理。20%林丹粉每667m2用量0.5~0.75kg拌细土20~25kg于犁地时施用。此法可兼治地下害虫、麦圆蜘蛛等,非吸浆虫发生区不得使用。

(2)药剂拌种

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农药与水、麦种的比例为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种子)拌种,50%辛硫磷乳油、50%一六○五乳油、50%甲胺磷乳油按1∶50∶500拌种。

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h(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h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

在小种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严重流行区,用75%三九一一乳油按1∶50∶500(药∶水∶种)拌种,可防治传毒媒介麦蚜、灰飞虱等,兼治地下害虫。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1kg对适量水拌麦种100kg防治麦蚜、灰飞虱。

2、种传或土传病害以及苗期锈病、白粉病

采用药剂拌种不仅可防治麦类黑穗病,还可有效地控制冬前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减少越冬菌量。常用的拌种药剂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干拌,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湿拌。

防治小麦黑穗病,也可采用每100kg麦种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43g。拌种时,先将药剂以少量水稀释,用喷雾器把药液喷到种子上,边喷边拌,堆闷5~6h后播种。

3、小麦综合拌种技术

对小麦黑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三项混合拌种,具有防病、治虫、增产的综合效应。小麦三拌的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然后拌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拌后的种子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

4、使用包衣种子

包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膜剂等配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包衣新产品。小麦良种包衣,可有效地综合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并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兰花发芽期的管理方法(兰花芽期管理要点)


温度管理:建议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能超过30℃,也不能低于8℃。光照管理:需提供给兰株一个半阴的环境,不能有强光暴晒。水分管理:需适量供水,等植料变干后再浇水。每次浇水都需要浇透。肥料管理:肥料应以氮肥为主,每月施1-2次稀薄的肥料即可。

一、温度管理

在兰花发芽以后,首先要确保提供给它一个温暖的生长环境。这样它的幼芽才能够顺利生长。具体来说,建议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要太高,超过30℃的话幼芽会长得很慢,甚至无法生长。也不要太低,低于8℃的话幼芽可能会受冻,无法顺利生长。

二、光照管理

大部分的兰花都属于喜阴的花卉,不耐强光曝晒。尤其是刚长出来的幼芽,耐晒能力更差。所以最好将它能放在一个半阴的环境中养护,仅提供少量的光照即可。这样能够让它顺利地生长,不会被晒蔫。

三、水分管理

在它处于发芽期的时候,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提供给它适量的水分。简单来说,就是要合理给水,不能给太多水也不能长时间不给水。因为水太多会导致植料积水,使它的根系受伤,而水太少会导致它的新芽无法长出。所以,最好等植料变干后再浇水。每次浇水控制好水量,将植料浇透后即停止浇水。

四、肥料管理

在它处于发芽期时,可以适当追肥。肥料应以氮肥为主,因为这种肥料对它的新芽生长很有好处。施肥的频率应控制在每月1-2次,不能过于频繁。每次施肥之前,应提前用水稀释好肥料。这样可以避免浓肥烧根。

标签:兰花发芽期

大花秋葵的根可以吃吗?大花秋葵在田间管理时应注意什么?


大花秋葵原自北美,是典型的观花类植物,因花型在秋葵种类中较大,因此而得名。大花秋葵极易种植,耐寒,耐晒,耐无肥,耐干旱,对生长条件要求很低,它的花期在6-8月,可用于景观观赏,也可食用,但是,大花秋葵的根能食用吗 ?

大花秋葵的跟能食用吗?

大花秋葵的根是可以食用的,并且具有消肿,散瘀解毒的功效,但是大花秋葵是寒性物种,建议胃寒,胃凉等症状的人尽量不要食用。大花秋葵的食用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根,大花秋葵的果也是一种很好的食材,它的果中含有一种黏性液质及丰富的半乳聚糖、蛋白质、草酸钙等,经常食用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并且大花秋葵中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

既然大花秋葵的食用价值这么高,那么我们在种植养护大花秋葵这方面应该如何去做呢?

大花秋葵的养护肥水管理

子叶出现后,施50-75pprn的20-10-20氮肥,叶展开后,浓度提到100~150ppm。与硝态氮肥交替施用。

盆花管理

以草炭、蛭石为主。可添加田土或河沙。pH值6.0-6.5。EC值0/75~1.0mS/era。温度控制在18℃-30℃,全照下生长良好。

病虫防治

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对杀虫剂敏感,易产生药害。使用时,注意药剂浓度,可选用对植物安全的生物制剂。

修剪

大花秋葵冠形松散,可需要修剪。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大花秋葵不能影响行人,第二大花秋葵过长枝条要短截,第三花后将残花剪除,防止消耗养分,第四如果过密枝条需修剪,保持通风透光。

大花秋葵在烹饪时宜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炒食,且它的花朵柔嫩、不宜久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花秋葵是适宜长期食用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食用的量。

柑橘管理技术之如何让柑桔安全度过贮藏期


柑桔采收后在贮藏过程中,可发生20多种病害,其中传染性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焦腐病、炭疽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肿病、褐斑病等。

1、青、绿霉病。两病的病状基本相同,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组织湿润柔软,用手指按压病部果皮易破裂。病部先长出白色菌丝,很快就转变为青色或绿色霉层。以后病部不断扩大,致全果腐烂。两病症状稍有不同。青霉病:蓝色,白色霉层带很窄、腐烂速度较慢,烂果不粘包果纸,有发霉气味。绿霉病:蓝绿色、白色霉层较宽,腐烂速度较快,紧粘包果纸,有芳香气味。

2、黑腐病。果实多从果蒂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扩大后稍凹陷,黑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初为白色,后变为墨绿色霉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有些果实外表不表现症状,而果心和果肉已发生腐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

3、焦腐病又称黑色蒂腐病。多发生在果实采收后贮藏前。发病初期果蒂周围的果皮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软腐病斑,后病斑迅速向外扩展,边缘波浪状,病部果皮呈暗紫褐色、极软,果皮易被压破。病部根块从果蒂腐烂至脐部,造成穿心烂,病果肉黑色,味苦。

4、褐腐病。甜橙果实发生较多,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淡褐色斑,扩展迅速,几天内可引起全果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有一种芳香气味。

5、水肿病。此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贮藏期的甜橙等果实上,其特征是整个果皮及果肉组织呈浅褐色水渍状浮肿,后转为深褐色,果肉产生酒精气味,完全失去商品价值。病果不表现软腐症状。

6、褐斑病。初发病仅在果皮油胞层显出褐色革质病斑,最后达到果肉,使果肉变质发生异味。褐色,在果皮上出现网状、片状、点状等不规则褐斑。该病是甜橙果实在贮藏后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另外,褐色蒂腐病和炭疽病也应该注意防治。

引起柑桔贮藏期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数属于寄生性较弱的真菌,这些病菌侵入果实,一般须通过果皮上的各种伤口,因此,在采收、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如措施不当,使果实受伤会增加发病机会。因此,要减少贮藏期间病害的发生,必须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1)防止果实受伤在采收及贮运期间防止果实遭受机械损伤。适时采果、适当提早采收能预防多种贮藏病害的发生。在下雨时、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不要采果。

(2)果实采收前10天左右对树冠果实喷药,以减少果实带病。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药剂浸果处理目前用来浸果最好的防治药物是抑霉唑,可以克服对多菌灵和苯莱特产生抗药性的青霉菌和绿霉菌。用75%抑霉唑700倍液加0.02%2,4-d处理果实,不但可以防青绿霉引起的果腐,对黑腐病、蒂腐病和酸腐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或用30%特克多300倍液加75%抑霉唑700倍液加0.02%2,4-d浸果,除对上述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外,对炭疽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果实采收后马上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

(4)单果包装贮藏采用单果包装比用大袋包装的效果好,用塑料薄膜单果包装比用纸单果包装效果好。用农用聚氯乙烯薄膜比聚乙烯薄膜包装效果好。

(5)贮藏库消毒果实进库前,库房要进行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粉5-10克或用福尔马林1:40倍液,每立方米30-50毫升,密闭熏蒸3-4天,待药气散后方可入库贮藏。

(6)控制库房温度和湿度甜橙一般要求3-4℃,相对湿度80-85%。并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桃树座果期施肥防害管理


夏季是夺取桃子优质高效的关键性季节,技术管理要求如下: 一、适时防病治虫,使枝果健康生长。 1.病害的防治。夏季雨水增多,尤其在梅雨季节里,温湿度变化大,桃树的各种病害容易发生,在前阶段防治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防病措施,在桃子套袋前防病不少于2次。 用药方法:选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重点防治炭疽病、褐腐病、桃细菌性穿孔病。 2.虫害的防治。这时期的虫害主要是:桃蛀螟、臭蝽象、介壳虫、刺蛾、红蜘蛛、梨网蝽,防治方式应与防病喷药结合混用。 用药方法:(1)桃蛀螟、刺蛾用杀灭菊酯防治。(2)臭蝽象、介壳虫、梨网蝽用敌敌畏,浓度不低于1800-2000倍,过浓会引起药害伤叶片。(3)红蜘蛛,危害时期一般在7月以后高温季节,防治用药以克螨特2000-2500倍为好,喷药时期请各果农灵活掌握。总体来说,套袋前以防治桃蛀螟、臭蝽象、介壳虫,套袋后到果子成熟前以防治刺蛾、红蜘蛛、梨网蝽。 二、抓好夏季整枝,促进枝叶平衡生长。及时抓好夏季整枝、控制树的局部徒长、调节养分分配的有效措施。幼年树夏季整枝要进行3-4次。盛果期的树,夏季整枝要进行2-3次,经过夏剪解决生长和结果矛盾,改善透风透光、平衡各枝组生长,提高叶片的光能,为果子膨大制造足够的养分。具体方法:根据树龄、生长势的不同进行合理修剪,一般采用疏密留稀、疏弱留壮,使各枝间不重叠、不交叉,重点加强枝组的修剪,灵活进行疏、截、缩,让各枝组的生长相对均衡。 三、定量生产,合理留果。一般来说,幼年桃树每棵树留果100-150只,每亩在4000-6000只;成年树每棵树留果200-250只,每亩在8000-10000只。留果方法:一般长果枝留2只果,中果枝留1只果,短果枝三个枝留1只。留果部位中长果枝留中部果,短果枝留梢部果。 四、畅通沟系,做好排灌工作。要夺得优质果子,除了排水良好外,在干旱时及时灌水,保证桃子膨大。 桃中晚品种,在果实膨大期往往遇到高温干旱,因此,在7月中下旬一星期如不下透雨,这时中晚品种正是膨大及成熟期,如缺水就会严重影响果子产量和质量,所以及时供水是获得优质果子的决定时期。抗旱方法:采取通水墒沟7分满,如缺水严重的山地桃园可覆盖杂草、柴草、或稻草,提高抗旱效果。 五、施好膨大肥、采后肥。膨大肥应在套袋后的6月上中旬施下,用优质的硫酸钾复合肥或菜饼加磷肥,一般每棵树开半环状浅沟于树冠外围均匀撒入0.6-1斤,并及时复土;采后肥,在果子采收结束后同样方式用尿素0.3-0.5斤冲水50倍浇于浅沟内。 六、锄草松土,保证地面通风透光。

红富士果园采收期的管理


对于红富士果园的管理,在做好保花保果、疏花疏果、配方施肥、夏季修剪、病虫防治、果实套袋等前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定时除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采收期管理,才能确保全园优质丰产。

一、适时除袋:除袋过早,果面易变粗糙,色泽不鲜,烂果率高;除袋过晚,着色差。一般情况采前1520天除袋,如果是单层袋,首先将袋从中间撕裂,但仍要避光,以防灼伤果实,一周后将袋取下。双层袋先去外层袋,57天再摘除内层袋。

二、摘叶转果:摘叶宜在除袋后进行,分期分批摘除果实周围515cm内的遮光叶、贴果叶,使60%以上果面受到直射光照射,摘叶总量不能超过总叶量的30%;当果实阳面着色后,为使背阴的果面得到光照需要人工转果,距枝近的果实可转动180度后贴靠在枝条上。转果后着色指数可增加20%左右。

三、喷施叶面肥:如果没套袋的果园,在果实着色期,每隔10天左右叶面喷一次0.2%0.3%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果实着色。

四、铺反光膜:有条件的果园,除袋后可在树下沿行向于树冠外缘向内铺设银色反光膜,每行树两侧各一带,反光膜边缘用石块压实,这样可使树冠下部的果实尤其是果萼洼及周围充分着色。采果前将反光膜回收清洗干净,次年使用。

五、清理病虫果:随时清理落地果及树上的病虫果,并集中深埋,以减少病虫源。

六、适时采收:采收时,将果实向上托起采摘,避免果柄脱落,使果萼受损伤,并轻拿轻放,分级包装,做到优果价。

花卉播种期的质量及管理要点


对于花卉来说,播种是比较常见的繁殖方法,但是播种期的管理及质量有问题的话,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花卉种子出苗率的。那么在播种期究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提高花卉出苗率呢?

对于花卉来说,播种是比较常见的繁殖方法,但是播种期的管理及质量有问题的话,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花卉种子出苗率的。那么在播种期究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提高花卉出苗率呢?


牡丹花

一、播种期不合理

颗粒大、外皮坚实或含有油质的种子,如月季、玫瑰、石榴、金桔、广玉兰等花卉种子,适合在秋季播种。颗粒较小、外皮松薄的种子,如菊花、文竹、凤仙花、百日红、凌霄花等花卉,适合晚春播种。需高温才能发芽的种子,应在成熟后及时播种,如仙客来,瓜叶菊、朱顶红等花卉应在初夏播种。

二、播种质量有问题

花卉播种有露地播和盆播两种形式,均要求土壤疏松通气、颗粒细小、排水量好,使用富含腐殖质养料、酸碱适中的肥土比较好,有利于种子出苗。具体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穴播法。播前要浇足水,播后覆盖塑料薄膜,防止土壤过干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播种深度一般为花卉籽粒直径的2.5倍为宜。

茄子田间养护管理的三个措施


在茄子的田间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现将其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浇水、施肥、整枝

在果实膨大期之前,适当控水。果实进入膨大期之后保证水分供应,浇水要在上午进行。茄子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摘除病、老、黄叶和病果,拔除病株。

在整枝、打叉时要用浓肥皂水洗手,防止操作时病毒传染。门茄膨大前不能浇水,在门茄长为3~4厘未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灌水,每亩用尿素15公斤、硫酸钾7公斤混合穴施,并配合浇水,浇水量不宜过大。第二次追肥在门茄开始膨大时,每亩用尿素15公斤,两次追肥间隔约10~15天。同时要积极采取保花保果措施,如选用植物激素喷花,促进坐果。

二、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露地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双波灯等诱杀害虫。注意轮换用药,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如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粉剂1500倍液,间隔1天使用3次;绵疫病用64%恶霜灵斗代森锰锌(杀毒矾)粉剂500倍液,间隔3天使用3次;黄萎病、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5天使用2次;蚜虫用22%敌敌畏烟剂400克/亩喷粉,间隔5天使用5次;茶黄螨用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000~1500涪液,间隔了天使用2次。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三、采收

生长期施过化学农药的,采收前1~2天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及时采收,分级包装上市。采收依据:果实茄库下面深浅相间的锯齿形条纹之间距离由宽变窄是采收适期。

早采收影响产量,晚采收品质下降,还影响果实生长,但茄秧长势旺时要适当晚采收。采收时间:选择下午或傍晚采收。上午枝条脆,易折断,中午含水量低、品质差。要防止折断枝条或拉掉果柄,最好用修剪果树的剪刀采收。

苹果树休眠期病害预防管理


苹果树在休眠期须重点防治的病虫害有:腐烂病、枝干轮纹病、金纹细蛾、叶螨等。此期果园内的害虫和病原菌停止活动,进入越冬状态,便于集中消灭。同时休眠期的苹果树抗药性较强,可施用高浓度药剂进行防治,同时树上又无叶片,涂抹农药亦很方便。因此,抓住苹果树休眠期进行越冬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业防治 一是清洁果园。待树上叶片脱落以后,彻底清扫落叶、病果和杂草,摘除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的病虫。同时结合冬剪,剪除树上病枝和虫枝。二是刮树皮。山楂叶螨、二斑叶螨、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等害虫大多在粗皮、翘皮及裂缝处越冬,若能细致周到地刮净粗皮、翘皮,可杀死50%~90%的越冬害虫。三是树干涂白。涂白以两次为好,第一次在落叶后至封冻前,第二次在早春,主要保护主干、主枝及较大的辅养枝和侧枝。四是深翻。封冻前将树冠下土壤深翻20~30厘米,既可熟化土壤,又可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深翻时一定要将下层土壤翻至上层。 药剂防治 苹果树腐烂病和枝干轮纹病主要在初冬或早春刮除病斑或病瘤后抹药。刮除腐烂病时,刮治的病斑呈梭形,刮病斑的宽度应比原病斑宽出1厘米左右,深达木质部,将病皮彻底消除。刮治前后所用工具要消毒,刮的病皮带出果园烧毁。病斑刮除后要用腐必清2~3倍液或2%农抗120的10~20倍液或5%菌毒清30~50倍液涂抹消毒,半月后再用上述药剂涂抹1次。同时每年早春还要对刮治后3年以内的原病斑用上述药剂再消毒1次。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不太严重的果园,还可在冬前或早春采用树体喷药的方法防治。药剂可选用:腐必清或2%农抗120或5%菌毒清100倍液;5波美度石硫合剂;5%菌毒清100倍液加腐必清1000倍液。

《小麦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交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