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小麦金针虫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金针虫是一种地下害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取食有机质,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

近些年,由于禁用“六六六”,减少深耕作业,麦田金针虫在许多地方的为害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耕作粗放,秸秆还田腐熟不好的地块。

小麦金针虫形态特征

金针虫体形细长略扁,体壁较硬,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很容易和白白嫩嫩的蛴螬和颜色深绿的地老虎等害虫相区分,成虫是叩头虫,和金龟子(蛴螬的成虫)同属鞘翅目,但它的个体窄长。金针虫幼虫咬食小麦的种子、根和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导致被害株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呈不规则残缺破损。

小麦金针虫生活习性

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一年中,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是两个为害高峰,而以早春为害严重。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小麦金针虫防治方法

防治金针虫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深翻和精细整地,特别是麦收后及时翻耕可以杀死部分害虫,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利用金针虫成虫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

化学药剂防治可采用药剂拌种、撒毒土和生长季节的灌根等方式。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48%毒死蜱(乐斯本),按药剂-水-种子1∶40∶400的比例;土壤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2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200~250克,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拌细土25公斤播前撒施耘地或顺垄条施;冬前和小麦返青期发现金针虫为害造成死苗时,要及早进行灌根。可用40%辛硫磷100~150毫升兑水50~75公斤配制药液。

小编推荐

防治小麦地下害虫金针虫措施


金针虫是一种地下害虫,春季危害冬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多发生在冬小麦返青后至灌浆期间。近些年,由于禁用“六六六”,减少深耕作业,麦田金针虫在许多地方的为害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耕作粗放,秸秆还田腐熟不好的地块。

金针虫体形细长略扁,体壁较硬,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很容易和白白嫩嫩的蛴螬和颜色深绿的地老虎等害虫相区分,成虫是叩头虫,和金龟子(蛴螬的成虫)同属鞘翅目,但它的个体窄长。金针虫幼虫咬食小麦的种子、根和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导致被害株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呈不规则残缺破损。

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一年中,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是两个为害高峰,而以早春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防治金针虫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深翻和精细整地,特别是麦收后及时翻耕可以杀死部分害虫,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利用金针虫成虫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

可采用药剂拌种、撒毒土和生长季节的灌根等方式。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48%毒死蜱(乐斯本),按药剂-水-种子1∶40∶400的比例;土壤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2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200~250克,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拌细土25公斤播前撒施耘地或顺垄条施;冬前和小麦返青期发现金针虫为害造成死苗时,要及早进行灌根。可用40%辛硫磷100~150毫升兑水50~75公斤配制药液。

小麦金针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幼虫的统称,主要有金针虫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三种,为多食性地下害虫。

一、危害特点及发生条件

常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的幼芽和幼苗,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以成虫及不同龄期幼虫越冬。幼虫可咬断刚出土的小麦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

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呈碎屑状,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相对一面的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被害叶片干枯后,呈不规则残缺破损,并喜欢吮吸折断小麦麦茎秆中流出的汁液。

二、金针虫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平均在10-15℃时活动危害最盛,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机,土壤温度上升到20℃时,则向下移动,不再危害,冬季潜居于深层土壤之中越冬。越冬幼虫早春即上升活动为害,10厘米土温7-12℃时是为害盛期,超过17℃停止为害。细胸锥尾金针虫适宜于在较低温度下生活,越冬土层浅,早春回升为害期早,秋后也较耐低温,入蛰期迟。因此,一年内为害期长。对小麦一年两度为害(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而以早春正值越冬幼虫长期饥饿之后,所以受害严重。

②土壤湿度:金针虫喜湿润环境,在干旱土壤里为害很轻。细胸锥尾金针虫不耐土壤干燥环境,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

③耕作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地区一般发生较轻。麦收后及时伏耕,可加重机械损伤,破坏蛹室及蛰后成虫的土室,并可将部分成虫、幼虫、蛹翻至地表,使其遭受不良气候影响和天敌的杀害,增加死亡率。而耕作粗放地区或者是间作套种面积较大地区及荒地、杂草丛生的地段较多,耕翻机会少,滋生的金针虫各虫态能比较安全地完成生活史,这些地方金针虫普遍发生较重。

三、近年来豫北地区金针虫危害呈扩大趋势原因的分析

根据金针虫的发生规律,结合近几年来豫北的实际情况,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小麦播种后至冬前这段时间气温偏高,有利于金针虫地下活动。

2、近年来10月份降雨偏少,土壤湿度利于其活动。同时由于受暧冬气候的影响,小麦越冬期间气温相对偏高,土壤温度有利于金针虫活动。

3、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全县秸秆还田面积大不断增大。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确实有一定的益处,但也给地下害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特别是那些不能精耕细作的地块更是遭受危害严重。

4、土壤处理面积小。

5、广大农民朋友对金针虫发生条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防治。

小麦金针虫怎么办


春季小麦容易出现金针虫,小编简单总结小麦金针虫的危害及发生条件,重点是小麦金针虫我们该怎么办,小编总结如下:

一、危害特点及发生条件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幼虫的统称,主要有金针虫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三种,为多食性地下害虫,常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的幼芽和幼苗,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

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以成虫及不同龄期幼虫越冬。幼虫可咬断刚出土的小麦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呈碎屑状,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相对一面的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被害叶片干枯后,呈不规则残缺破损,并喜欢吮吸折断小麦麦茎秆中流出的汁液。

二、金针虫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平均在10-15℃时活动危害最盛,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机,土壤温度上升到20℃时,则向下移动,不再危害,冬季潜居于深层土壤之中越冬。越冬幼虫早春即上升活动为害,10厘米土温7-12℃时是为害盛期,超过17℃停止为害。细胸锥尾金针虫适宜于在较低温度下生活,越冬土层浅,早春回升为害期早,秋后也较耐低温,入蛰期迟。因此,一年内为害期长。对小麦一年两度为害(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而以早春正值越冬幼虫长期饥饿之后,所以受害严重。

②土壤湿度金针虫喜湿润环境,在干旱土壤里为害很轻。细胸锥尾金针虫不耐土壤干燥环境,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

③耕作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地区一般发生较轻。麦收后及时伏耕,可加重机械损伤,破坏蛹室及蛰后成虫的土室,并可将部分成虫、幼虫、蛹翻至地表,使其遭受不良气候影响和天敌的杀害,增加死亡率。而耕作粗放地区或者是间作套种面积较大地区及荒地、杂草丛生的地段较多,耕翻机会少,滋生的金针虫各虫态能比较安全地完成生活史,这些地方金针虫普遍发生较重。

三、近年来豫北地区金针虫危害呈扩大趋势原因的分析

根据金针虫的发生规律,结合近几年来豫北的实际情况,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小麦播种后至冬前这段时间气温偏高,有利于金针虫地下活动。

2、近年来10月份降雨偏少,土壤湿度利于其活动。同时由于受暧冬气候的影响,小麦越冬期间气温相对偏高,土壤温度有利于金针虫活动。

3、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全县秸秆还田面积大不断增大。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确实有一定的益处,但也给地下害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特别是那些不能精耕细作的地块更是遭受危害严重。

4、土壤处理面积小。

5、广大农民朋友对金针虫发生条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防治。

四、防治措施

金针虫幼虫长期在土壤中栖息为害,防治较为困难。根据金针虫的发生规律及田间管理特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采取成虫防治与幼虫防治与结合,播种期防治和生长期防治相结合,人工诱杀与药剂治虫相结合,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农业技术措施。

(1)精细整地,粗耕细耙,杀伤虫源;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

(2)浇水可减轻金针虫为害。当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金针虫即停止为害,下潜到15-30厘米深的土层中。在早春小麦拔节后,气温回升,金针虫开始活动并危害小麦的基部节间,此时也适逢小麦生长需水时期,因此及时进行浇水,可起到即防虫又能促进小麦高产的效果。

2、化学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采用目前高效无公害的拌种剂丰洽或者农洽三合一或者氟虫腈进行药剂拌种,减少危害。

(2)毒土、毒饵治虫。在黄昏时撤在田间麦行,利用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将其杀死。

(3)灌根。对于冬前小麦出现因金针早危害造成的死苗,要及早进行灌根,防止虫害的漫延。可用48%毒死蜱每100-150m1兑水100-150斤灌根或在浇地浇水的时候进行冲施。对于出现虫害的地段要适当增加灌根面积,提高防治效果。

3、灯光诱杀。

利用金针虫成虫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虫卵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冬前未进行用药防治的麦田,在返青期还要密切关注虫害,因为3月中下旬仍有一次虫害高峰期,一旦有虫害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尽快用药,早控制,尽量减轻损失。金针虫幼虫经过2至3年才能孵化为成虫,在地下活动的时间较长,所以还要克服松懈思想,对于出现危害的地段,应立即药剂灌根,严控虫害的扩大。

丹参金针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丹参金针虫主要咬食丹参的根部,往往造成丹森根部凹凸不平甚至咬断,是植株逐渐的枯萎死亡。金针虫全年危害丹参,但高发期是在5至8月,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生荒土以及施用未充分腐熟厩肥的情况下为害最重。

由于金针虫是幼虫不出土的地下害虫,又没有趋味性,因此防治只有将药剂施入土中才有效。其方法如下:

①加强田间管理

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轮作,消灭杂草,适时早浇,及时中耕除草,创造不利于金针虫活动的环境,减轻作物受害程度。

②药剂拌种

用40%甲基异柳磷、50%辛硫磷、48%天达毒死蜱按种子重量的0.1%~0.2%药剂和10%~20%的水对匀,均匀地喷洒在种子上并闷种4~12小时,可有效防治金针虫对种子的吞食。

③施用毒土

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或每亩选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兑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来熏杀金针虫的地面危害。

④灌根

发生特别严重的虫害时可采用灌根,用48%的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用50%的辛硫磷进行灌根处理,以此毒杀金针虫。

山药沟金针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山药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山药在食品业和加工业上大有发展前途。现将山药沟金针虫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山药沟金针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

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4、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5、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人参虫害防治 沟金针虫的治理方法


沟金针虫PleonomuscanaliculatusFaldermann

别名沟叩头虫,属鞘翅目,叩头科(Elateridae)。

分布为害分布于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江苏、河南。主要以幼虫咬食刚播下种子的胚乳,使其不能发芽,亦为害根或茎的地下部分,被害部不整齐,也能蛀入块茎或块根。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16~17mm,宽5mm,雄体长14~18mm,宽约3.5mm,雌雄体形差异很大,雌虫阔壮,背面拱隆;雄虫瘦狭,背面扁平。体色浓紫,密被黄色细毛。头扁形,密布刻点,头顶中央低凹,雌虫触角11节,锯齿形,黑色,前胸发达,背面为半球形隆起,宽大于长,密布刻点,中央有微细纵沟。鞘翅长约前胸的4倍。雄虫触角12节,丝状,长达鞘翅末端,鞘翅长约前胸的5倍。

卵:椭圆形,长径0.7mm,短径0.6mm,乳白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宽而扁平,黄金色,背面中央有1条细纵沟。体长被有黄色细毛。头部黄褐色扁平,尾节黄褐色分叉,背面有暗色近圆形的凹陷,其上密生较粗刻点,两侧缘隆起,每侧有3个齿状突起,末端分为尖锐而向上弯曲的二叉,每叉内侧各有1小齿。

蛹:雌蛹长16~22mm,宽4.5mm;雄蛹长15~17mm,宽3.5mm,初为淡绿色,后渐变深,体呈纺锤形,末端有刺状突起。

生活习性约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在华北,越冬成虫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期,卵产于土中3~7cm深处,每头雌虫产卵约100余粒,卵期35~42天,幼虫期1100天以上,至第3年8~9月在土中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初成虫开始羽化,并进人越冬状态,成虫昼伏夜出,无趋光性,有趋化性。

防治

1.在人参整地作床或松土时,施入敌百虫粉或5%辛硫磷颗粒剂配成毒土,进行毒杀。

2.毒谷诱杀:将25kg苏子或谷秕子煮至半熟(少数开裂)捞出晾至七成干,拌入2.5%敌百虫粉1~2kg或50%辛硫磷乳油0.15~0.25kg,傍晚将毒谷施于金针虫和蝼蛄经常活动的场所或畦边。每亩施用毒谷3~4kg,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出苗后,发现害虫为害时,可灌注敌百虫液7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600~800倍液。

4.人工捕杀:将土豆切成小块煮成八成熟,傍晚把土豆埋人参床土层中,翌日天亮前将土豆块随虫一起拾尽。

米兰介壳虫的防治措施


危害米兰的介壳虫主要是吹绵蚧、褐软蚧等。其若虫和成虫群集于叶背和枝梢上刺吸汁液,常使米兰枝叶发黄、枝梢枯萎,引起落叶甚至全株枯死。介壳虫还可诱发米兰煤污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

(1)吹绵蚧:寄主广泛,在温室花卉中除米兰外,还能危害红背佳、含笑、扶桑、山茶、佛手等花木。其雌成虫椭圆形,桔红色,长5~7毫米,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呈龟甲状,被有银白色蜡质和纤维状蜡丝,腹部附有白色卵囊,囊上有脊状隆起线14~16条。雄成虫体长3毫米,细长,桔红色,前翅发达,灰褐色,后翅退化。若虫初孵时无蜡质覆盖,取食后才渐渐出现淡黄色蜡粉。卵初产时橙黄色,后渐变为桔红色。

在北方地区,吹绵蚊每年发生2~3.代。,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越冬。适宜温度为23~24℃,高温不利于其生长发育,39℃即可使之死亡。

(2)褐软蚧:在北方温室内发生普遍,危害的花木种类也很多。雌成虫体长3~4毫米,卵圆形,扁平,多为棕褐色,背面有纵脊纹。若虫呈长椭圆形,扁平,黄绿色,背面中央呈纵脊状。

褐软蚧1年发生2~5代,以雌成虫或若虫越冬,第2年4~5月变为成虫,5~6月胎生若虫,若虫固定取食后即不再移动,8月变成成虫后,又胎生若虫。

(3)防治措施:一是要加强引进苗木检疫,避免害虫远距离传播。二是应在米兰秋季入室前彻底清除虫体。家养米兰发生介壳虫危害时,可以用软刷刷除虫体或结合修剪将虫枝除去集中烧掉,也可试用适合家庭使用的防治介壳虫验方有哪些?问题的解答中介绍的验方。三是药剂防治。须抓住卵孵化盛期,喷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等药剂,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见效。如介壳已经形成,可以将味哺丹和铁灭克颗粒剂埋入土中,内径24厘米的花盆,用3%味哺丹颗粒剂10~15克或5%铁灭克颗粒剂3~5克,也可喷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

栾树钻心虫的防治措施


栾树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耐寒;但是不耐水淹,栽植注意土地,耐干旱和瘠薄,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耐盐渍及短期水涝。栾树具有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幼树生长较慢,以后渐快,有较强抗烟尘能力。在中原地区尤其是许昌鄢陵多有栽植。抗风能力较强,可抗零下25℃低温,对粉尘、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可达海拔2600米。

那么栾树钻心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被钻心虫蛀食的树干都有虫眼,有的虫洞有小拇指大,被掏出的木屑往往就散落在树根部,严重的会将树干掏空。是树木枯死。

防治措施:

1、栾树钻心虫天牛的防治方法在每年树木树液流动的旺盛时期5~8月间,在栾树基部距地面10至20厘米处,等距打孔3~5个,孔径为9毫米,孔深为5~6厘米,以40%的氧化乐果乳油原液与80%的敌敌畏乳油原液,以2∶1混合液24毫升注射,防治钻心虫天牛效果较好。

2、使用天牛净毒签插入虫孔,然后用黄泥封口。

3、春季树液流动后,在树干基部钻孔注射氧化乐果。

以上就是栾树钻心虫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兰花介壳虫防治措施,预防大于治疗!


兰花介壳虫防治措施,预防大于治疗!

兰花介壳虫俗称兰虱,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雌虫介壳长形,腹部向两侧突出,黄色;雄虫介壳细长形,长约1毫米,白色,有深纵背、壳点淡黄褐色,伸出介壳一端。卵淡黄色,椭圆形,长约0.1毫米。初孵若虫卵圆形,黄褐色。该虫一年发2、3次,是兰花常见病虫害之一。

这种病害一般在6月至9月危害最盛,兰虱常常集中在兰叶的基鞘和筋脉处吸取营养,分泌出大量的病菌。茎叶变成霉褐色,引起各种病症,光合作用受阻,使兰花长势减弱。严重时,叶片出现淡黄小斑及黄斑,后逐渐扩大,以至整片叶枯黄,失绿而脱落,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措施如下:

⑴、少量发生时,可用软牙刷或小棕刷,顺着叶片轻轻刷除,也可用薄竹片将虫体刮除。

⑵、养殖环境及兰盆要通风透光,盆土不宜过湿。

⑶、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加1000-1500倍水,制成溶液喷杀2遍,每周1次。

⑷、在盆土周围施5%呋喃丹5至8克,灌水1次,7天后即可杀灭。

⑸、发现病情时,将病株隔离,防止传染。

对于兰花病害以及其他的病虫害一定要预防大于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症状

发病后地下根部慢慢腐烂,初期地面茎部没有明显症状,但是时间一长没有根部的供应肥料和水分,茎部就会发生枯萎,枝叶发黄,一直到死亡。

造成原因

1.小麦多年连作,加之不利的天气影响;

2.栽种作物的地方培土过高,造成根系的损伤

3.雨水、灌溉时,水量过大,排水不及时

4.光照不足,低温高湿,土壤粘性过大,土壤结块,通风不好

5.当根系受到伤害断裂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受到病菌侵入的。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重病地实行大轮作,停种小麦1年以上,改种油菜、蚕豆、棉花等。

轻病地块实行小换茬,小麦收获后复种一季秋菜,如白菜、萝卜以及黄豆等非寄主作物。

加强田间管理,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磷肥、调整氮、磷比例,提高地力。

(2)化学防治:

①药剂拌种

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

②大田喷药

1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或12.5%稀唑醇可湿性粉剂等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雾防治。

冬小麦黄矮病防治的措施


小麦黄矮病主要表现叶片黄化,植株矮化。叶片典型症状是新叶发病从叶尖渐向叶基扩展变黄,黄化部分占全叶的1/3~1/2,叶基仍为绿色,且保持较长时间,有时出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条纹。病叶较光滑。发病早植株矮化严重,但因品种而异。冬麦发病不显症,越冬期间不耐低温易冻死,能存活的翌春分蘖减少,病株严重矮化,不抽穗或抽穗很小。拔节孕穗期感病的植株稍矮,根系发育不良。抽穗期发病仅旗叶发黄,植株矮化不明显,能抽穗,粒重降低。与生理性黄化区别在于,生理性的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整叶发病,田间发病较均匀。黄矮病下部叶片绿色,新叶黄化,旗叶发病较重,从叶尖开始发病,先出现中心病株,然后向四周扩展。

当前影响黄矮病发病与流行的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介体蚜虫以及小麦品种,其中以气象条件(温度与降水最为关键)对病害的流行与否起主导作用。据研究,7月份气温偏低有利于蚜虫越夏;9——10月份小麦出土前后降水少,气温偏高容易使秋苗感染、发病;冬季气温偏暖可提高蚜虫的越冬率。冬小麦黄矮病的病状多在拔节后(特别是拔节期灌水以后)发生。其显著特征是病株叶片呈条状失绿发黄,丛生匍匐,不能拔节起身,而处于不断分蘖的状态,掘根检查发现,原有根系不断死亡,而又长出一些畸形的不定根。感染较晚者,虽能勉强抽穗,甚至扬花,但由于代谢紊乱,营养不良。植株的长势衰弱,发育节奏后移。最终仍然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造成籽粒空秕。在现阶段尚无特效药,所以小麦一旦被黄矮病毒感染(尤其是在抽穗以前),则多数“于后不良”。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黄矮病的治疗虽有困难,但预防却不难做到,关键是掌握好用药的时间。

①出苗后用药冬小麦出苗后的10月中旬左右,气温尚高,正是传毒蚜虫从玉米、洋芋等大秋作物上向冬小麦迁移危害时期,而偏偏这一时期又是农民朋友认为“无虫可防无病可治,一年的植保工作应该到此结束”的时期。为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预防。药剂选择以蚜虫为主要灭杀对象的内吸性农药为宜。如氧乐菊酯,氰久等。

②翌年返青后用药冬小麦返青后,传毒蚜虫又从越冬地向麦田迁移。此时,又是一个预防的关键时期,用药原则同于上年秋季。

2、农业防治:根据黄矮病总是从坟地、草滩、草埂向地块中央扩展蔓延的特征来看,带毒蚜虫在冬小麦返青前必定栖息在杂草(尤其是禾本科杂草)丛中,待冬小麦返青之后,便迁移危害。因此,田边地埂上的杂草必须挖除干净。小麦地边坟地、草滩内的蚜虫也要进行灭杀。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补救措施:田间如发现植株有明显矮化、丛生、花叶等病状时,应即行拔除,及早改种其他作物,以免贻误农时。总而言之,冬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必须把握“防重于治”的原则。而预防的关键措施又是在秋季冬小麦出苗后和来年拔节前灭杀传毒蚜虫。

合欢树吉丁虫病虫害防治措施


合欢吉丁虫是合欢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其幼虫蛀食树皮和木质部边材部分,破坏树木输导组织,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3.9~5.1mm,雄虫体长3.8~4.5mm,宽1.6~1.8mm,紫铜色,稍带金属光泽,鞘翅无色斑。头部铜绿色,具蓝色金属光泽,有均匀小突起,颜面密生淡黄白色细毛。复眼肾形、深褐色、明显突出,下缘稍尖。触角黑色,锯齿状,11节,比头胸部略短。前胸背部密布小纹突,后缘呈^-^状,小盾片钻石状。鞘翅密布小突点,末端略钝圆。雄虫腹部末端略尖,雌虫腹部末端稍钝圆。

卵:椭圆形,黄白色,长1.3~1.5mm,略扁。

幼虫:老熟时体长8~11mm,扁平,由乳白色渐变成黄白色,无足。头小,黑褐色;前胸膨大,背板中央有一褐色纵凹纹;腹部细长,分节明显。

蛹:裸蛹,长4.2~5.5mm,宽约1.6~1.9mm,初乳白色,后变成紫铜绿色,略有金属光泽。

发生规律:北京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内过冬。次年5月下旬幼虫老熟在隧道内化蛹。6月上旬(合欢class=black1ink_line合欢树花蕾期)成虫开始羽化外出,常在树皮上爬动,在树冠上咬食树叶,补充营养。多在干和枝上产卵,每处产卵1粒,幼虫孵化潜入树皮为害,至9、10月被害处流出黑褐色胶,一直为害到11月幼虫开始过冬。出处:http://www.312168.com苗木网

检查方法:为害期主要查树干或枝上出现的黑褐色流胶。

吉丁虫的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吉丁虫随着绿化苗木传播蔓延。

2、对树木,尤其是新栽苗木,应加强养护管理,不断补充水分,使之生长旺盛,保持树干光滑,而杜绝成虫产卵。或虽已产卵.也可抑制其孵化。

3、在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枯枝、死树或被害枝条,以减少虫源和蔓延;于5月成虫羽化前进行树干涂白,防止产卵。

4、人工捕成虫,在早晨露水未干前震动树干,震落后将其踩死或用网捕处死。在发现树皮翘起,一剥即落并有虫粪时,立即掏去虫粪,捕捉幼虫,如幼虫已钻入木质部,可顺隧道钩除幼虫,或用小刀戳死。

5、于成虫羽化期往树冠上和干、枝上喷1500至2000倍的20%菊杀乳油等杀成虫。对被危害树木,应刮除树木流胶,可用50%甲胺磷乳油10倍液、久效磷乳油3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用刷子将药剂均匀涂抹在树干上,以树干充分湿润、药剂不往下流为度。药后用4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从下往上绕树干密封,在涂药包扎后第15日拆除塑料薄膜。

6、于幼虫初在树皮内为害时,往被害处(如已流胶应刮除)涂煤油溴氰菊酯混合液(1:1混合),杀树皮内的虫。

《小麦金针虫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