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种植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玉米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常见的地老虎包括玉米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其中,在玉米作物上,小地老虎危害最为严重,分布广泛,属杂食性害虫,可取食所有植物幼苗,寄主广泛,在玉米、棉花、豆类、芝麻、烟草及蔬菜危害更重,可造成作物缺苗,缺窝,造成减产。

玉米小地老虎形态特征

成虫为暗褐色的蛾,体长17-23mm,翅展(两翅伸展开的长度)40-45mm;前翅黑褐色,中部有一条圆形的环状纹和一个肾状纹,肾状纹外方,有一个三角形的楔状纹,后翅灰白色,边缘褐色,翅脉黄褐色,明显。卵,半球形,表面有许多纵横的隆起线,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幼虫体暗褐色,表皮粗糙,密生大小不同的颗粒,腹部第一节至第八节背面,每节有4个毛瘤,前两个显著小于后两个,身体末端有比较坚硬的臂板,为黄褐色,上有黑褐色纵带两条。蛹,纺锤形,红褐色,腹部末端有一对毛刺。

玉米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清除田间和地边杂草,可以消灭部分虫卵和害虫。移栽适龄壮苗,防止幼龄幼虫为害。诱杀防治,在成虫始发期用糖醋液和黑光灯诱杀成虫。

掌握幼虫3龄前,幼苗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时,可用下列药剂:2.5%敌百虫粉剂2-3kg/亩;75%辛硫磷乳油1L/亩对水少量,喷拌细土250-350kg,每亩用15-20kg药土,撒施于玉米幼苗基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苗,效果均好。

幼虫4龄后,宜采用毒饵诱杀,可用下列配方:90%晶体敌百虫1kg/亩,加水5-10kg,混拌已铡碎的鲜草、嫩叶60-70kg,每亩用15-20kg毒草;90%晶体敌百虫50岁亩、75%辛硫磷乳油50g/亩,加水1-1.5kg,与棉籽饼拌匀,每亩2-3kg,于傍晚撒施于幼苗基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均匀喷雾;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适量水,喷拌细砂土50kg;50%甲胺磷或50%敌敌畏1份,加适量水后拌细砂土100份,每亩用毒土20-25kg,顺垄撒施在玉米幼苗根附近。或用90%晶体敌百虫500g,拌棉籽饼5kg;2.5%敌百虫粉剂500g,拌鲜菜50kg,每亩用毒饵5kg,或用毒草15-20kg,傍晚撒在玉米行间。

扩展阅读

花卉害虫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又名土蚕、地蚕、切根虫、黑地蚕、黑土蚕。国内及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幼虫危害多种花卉、林木、果树、农作物,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

生活习性

年发生代数,广东、广西等地6~7代,长江以南4~5代,黄河以南至长江4代,长城以南至黄河以北3代,长城以北2~3代,在南亚热带地区无越冬现象,在长江以南以幼虫或蛹越冬。各地均以第1代幼虫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在华北中南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夜间危害,白昼潜伏。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后卷缩成环形。成虫对黑光灯、糖醋液趋性较强,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于5cm以下矮小杂草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尤以贴近地面的叶背和嫩茎上为多。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产卵800~1000粒。该虫喜温暖潮湿的条件,发育最适温为13~25℃,在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常年灌溉区以及湖泊河流两岸地区的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好的各类壤土地带适于发生。

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温室、大棚周围杂草。

(2)搞好预测预报,适时开展防治。

(3)采用糖醋液、发酵变酸的水果甘薯、毒饵、新鲜泡桐叶等诱杀成虫或幼虫。

(4)关键是抓好第一代幼虫1~3龄期的防治,可选用敌百虫等多种杀虫剂。

桉树圃地小地老虎如何防治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分布普遍,严重为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各省的多种树木、农作物、蔬菜,从根际咬断刚出土的幼苗。造成严重缺苗。广东湛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种植按树人工林的宝地区之一,巨尾按、尾叶按、韦塔棱等苗圃地因常受小地老虎的危害苗木生长不良。

小地老虎幼虫从肘月到翌年4月均危害按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华南它1年发生5-6代,3龄前幼虫在寄主心叶中或附近土缝内,受害时叶片呈小缺刻;3龄后幼虫白天在土下,夜间及阴雨天外出,把幼苗在近地面处切断拖人土中。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成虫产卵在矮小幼嫩植株、枯草或土块上。成虫有假死性。受惊吓即卷成环。目前湛江准备营建年产浆70万t的纸浆厂。由此要配套营造大面积的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优良的按树纸浆材,防治苗圃虫害是育苗的主要工作。

为此,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择好圃地菜地、熟荒地不宜作圃地,宜选用生荒地,苗圃整地前先铲草烧肥。在整地时每667m2撒杀虫剂队5kg,耙入土中。

(2)人工捕捉3月底至4月初在幼虫3-4龄期,大量危害苗木之前。清晨在被咬断的幼苗附近将土拨开3-6cm,就可捉到幼虫。

(3)堆草诱杀用2一3片芥菜叶置一小堆或用泡桐叶铺在圃地步道中堆诱,天黑放置,清晨捕捉虫,效果显著。

(4)毒杀用南瓜或嫩鲜草、白菜叶切碎,加人敌百虫作毒饵或用香巍饼2.5一3kg加敌百虫50g、水1.5-2kg拌匀。傍晚洒在圃地周围毒杀效果很好。

(5)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每天傍晚以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利用糖厂废液加人敌百虫作诱杀液,效果很理想。

(6)加强管理春季及时清理杂草。消灭虫卵和幼虫。结合防治病害。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壮苗。提前木质化,避免受害。

苗木虫害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食性很杂,均以幼虫危害苗木,1~2龄时不入土,多群集在杂草或幼苗的顶心和嫩叶上咬食叶片呈半透明斑或小洞,龄期渐大,幼虫昼伏土中,夜出活动为害,从地面将苗木幼茎咬断,然后将幼苗拉入土中取食,这是地老虎为害的主要特征。

形态特征

地老虎成虫体长17-23mm、翅展40-54mm。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跗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

防治地老虎,应采取预防为主,加强虫性监测,以第1代为重点,将幼虫治除在初发期或3龄以前的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土壤处理:苗床做好后,用呋喃丹颗粒剂或敌百虫粉剂与细土或细粪拌匀,撒施于土表,然后用锄翻入土中。

(2)清除杂草:可消灭越冬代成虫产卵场所和第一代幼虫的食料来源,也可防止杂草上的幼虫转移到林木幼苗上为害。

(3)诱杀成虫:利用地老虎成虫趋光、趋化习性,在羽化期用黑光灯引诱成虫,既可诱杀,又可监测虫情进行测报;还可在圃地及周围设置糖醋液诱杀成虫。可有效压低第1代虫量。

(4)诱杀幼虫:利用其幼虫喜食杂草的习性。在林木出苗前、后,清除圃内杂草,然后用敌百虫加温水溶化后,拌新鲜多汁的杂草,于傍晚撒于苗圃地上,或堆成草堆,可诱杀3龄以上幼虫。

(5)药剂防治:用90%敌百虫、75%辛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喷于幼苗或四周土面上,也可在苗床上开沟或打洞将药液浇灌到土中毒杀幼虫。

(6)人工捕捉:因地老虎幼虫为害特征明显,在清晨检查圃地苗木,如发现新鲜被害状,则在苗株附近挖土、捕杀幼虫。

如何防治桉树圃地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分布普遍,严重为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各省的多种树木、农作物、蔬菜,从根际咬断刚出土的幼苗。造成严重缺苗。广东湛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种植按树人工林的宝地区之一,巨尾按、尾叶按、韦塔棱等苗圃地因常受小地老虎的危害苗木生长不良。小地老虎幼虫从肘月到翌年4月均危害按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华南它1年发生5-6代,3龄前幼虫在寄主心叶中或附近土缝内,受害时叶片呈小缺刻;3龄后幼虫白天在土下,夜间及阴雨天外出,把幼苗在近地面处切断拖人土中。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成虫产卵在矮小幼嫩植株、枯草或土块上。成虫有假死性。受惊吓即卷成环。目前湛江准备营建年产浆70万t的纸浆厂。由此要配套营造大面积的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优良的按树纸浆材,防治苗圃虫害是育苗的主要工作。为此,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更多绿色尽在

(1)选择好圃地菜地、熟荒地不宜作圃地,宜选用生荒地,苗圃整地前先铲草烧肥。在整地时每667m2撒杀虫剂队5kg,耙入土中。

(2)人工捕捉3月底至4月初在幼虫3-4龄期,大量危害苗木之前。清晨在被咬断的幼苗附近将土拨开3-6cm,就可捉到幼虫。

(3)堆草诱杀用2一3片芥菜叶置一小堆或用泡桐叶铺在圃地步道中堆诱,天黑放置,清晨捕捉虫,效果显著。

(4)毒杀用南瓜或嫩鲜草、白菜叶切碎,加人敌百虫作毒饵或用香巍饼2.5一3kg加敌百虫50g、水1.5-2kg拌匀。傍晚洒在圃地周围毒杀效果很好。

(5)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每天傍晚以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利用糖厂废液加人敌百虫作诱杀液,效果很理想。

(6)加强管理春季及时清理杂草。消灭虫卵和幼虫。结合防治病害。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壮苗。提前木质化,避免受害。

草坪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地老虎(cutworm):地老虎别名切根虫,属鱗翅目夜蛾科,种类很多。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植株幼苗,切断幼苗近地面的茎部,使整株死亡,造成草坪斑秃,甚至成片死亡。身体圆而光滑,具有多节,长20~50mm。成虫白天潜于土缝中、杂草间或其隐蔽之处,夜间活动,取食、交配。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化性,第一代成虫有群集习性,对黑光灯趋性强。高温不利于地老虎的生长繁殖,使蛹重减轻,成虫羽化不健全,产卵量下降。年降水量小于250mm时,种群数量极低。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影响成虫的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地区危害重。

对地老虎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如下三种:

1.诱杀防治。地老虎幼虫、成虫具有趋化性和趋光性,从3月初至5月底,可用黑光灯、糖醋酒液(白糖6份、米醋3份、白酒1份、水2份加少量的敌百虫)或性诱剂诱杀。把诱剂在天黑前放置在草坪上,天明后收回,将蛾子深埋处理。此法亦可作为对害虫虫情的预测预报。

2.人工捕杀。在发生量不大,枯草层较薄的情况下,在被害苗周围,用手轻抚表土,即可找到潜伏幼虫,进行人工捕杀。

3.药剂防治。3龄前幼虫昼夜在地表面活动,食量小,抗药力弱。3龄后白天钻人表土层下,夜晚出来危害,抗药力强。3龄前是防治地老虎的关键时期。地老虎防治适期=发蛾高峰日+1龄历期+2龄历期的1/2,或田间卵孵化率达80%时。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kg/hm2与337.5kg细土混匀,配成毒土,均匀撒施在草坪上;也可根据虫情用2.5%敌百虫粉,30~37.5kg/hm2喷粉。或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地亚农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在3龄前喷雾防治。也可以用饵料诱杀,将豆饼或棉籽饼、麦麸等饵料300~375kg,炒香后用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7.5kg稀释5~10倍药液喷拌均匀,按30~37.5kg/hm2的毒饵撒人草坪。

马铃薯地老虎危害和防治方法


地老虎,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形态特征

以小地老虎为例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触角雌蛾丝状,双桎齿状,桎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黑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条曲线;在肾形斑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后吃淡灰白色,外援及翅脉黑色。

幼虫

生活史和习性

卵:馒头形,直径0.61mm,高0.5mm左右,表面有纵横相交的隆线,出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孵化前顶部呈现黑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47mm,头宽3.0-3.5mm。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密布大小颗粒。头部后唇基等边三角形,颅中沟很短,额区直达颅顶,顶呈单峰。腹部1-8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一倍以上。腹末臀板黄褐色,有两条深褐色纵纹。

蛹:体长18-24mm,红褐色或暗红褐色。腹部第4-7节基部有2刻点,背面的大而色深,腹末具臀棘1对。

生活史和习性编辑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此处以小地老虎为例:

小地老虎成虫

全国各地发生世代各异,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1-2代、广西南宁5-6代。该虫无滞育现象,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杂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在我国北纬33°以北不能越冬。

成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迁飞能力强,一次迁飞距离可达1000km以上;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中、杂草从中、屋檐下或者其他隐蔽处,夜间出来活动,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以晚间19-22时活动最盛;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幼虫:多数为6龄,少数为7-8龄;有假死性,受精后缩成环形。1-2龄幼虫对光不敏感,昼夜活动取食;4-6龄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晚上出来活动取食。

各虫态历期: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89℃、10.98℃和11.2℃。在24℃条件下,卵4.25d,幼虫21.1d,蛹14.43d,产卵前期3.9d。完成一代需要13.68d。

发生条件

小地老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活最适宜的气温为14~26℃,相对湿度为80%~90%,土壤含水量为15%~20%,当气温在27℃以上时发生量即开始下降,在30℃且湿度为100%时,1~3龄幼虫常大批死亡。如果当年8~10月份降雨量在250mm以上,次年3~4月份降雨在150mm以下,会使小地老虎大发生,而秋季雨少春季雨多则不利于其发生。小地老虎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因此,凡是沿河、沿湖、水库边、灌溉地、地势低洼地及地下水位高、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虫口密度大。春季田间凡有蜜源植物的地区发生亦重。凡是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更适宜于发生,尤其是上年被水淹过的地方发生量大,为害更严重。

分布与危害

据报道,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处,土壤湿润杂草丛生的旱粮区和棉粮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对其他旱作区和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10]。小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寄主多,分布广,主要在各类农作物,如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葫芦科、菠菜、莴苣、茴香等多种蔬菜以及花生、烟草、麻类、芦笋等106种作物的苗期为害[3],同时也是果园、花卉苗圃以及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全年中主要以春、秋2季发生较严重。小地老虎低龄幼虫在植物的地上部为害,取食子叶、嫩叶,造成孔洞或缺刻(图1A)。中老龄幼虫白天躲在浅土穴中,晚上出洞取食植物近土面的嫩茎,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图1B),甚至毁苗重播,直接影响生产。此外,幼虫还可钻蛀为害茄子、辣椒果实以及大白菜、甘蓝的叶球,并排出粪便,引起产品腐烂,从而影响商品质量。

防治方法

对小地老虎的防治应以第1代的防治为重点,采取以预防为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预测预报和调查方法防治小地老虎,关键是要在3龄幼虫以前扑灭,此时的幼虫未能扩散为害,且抗药性较小。为能有效地进防治,做好虫情测报和调查工作十分必要。

物理防治①减少虫源。根据小地老虎的发生特点,在各种农作物收获之后(或冬闲田),及时进行翻耕晒田,可大量杀死土中的幼虫和蛹;同时,做好田间清洁卫生,清除田边杂草,可有效地减少成虫产卵寄主和幼虫食料,还可减少部分卵和低龄幼虫;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水旱轮作,或结合苗期灌水,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②集中灭卵。用稻草或麦秆扎成草把,下加竹竿,插于田间引诱成虫产卵,每隔5d换1次,将草把集中烧毁以灭卵。③人工捕捉幼虫。在高龄幼虫盛发期,每天早晨认真巡视田间,找刚出现的萎蔫苗、枯心苗,拨开萎蔫苗周围泥土,挖出小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处死。另可采用新鲜泡桐叶、莴苣或烟叶,用水浸泡后,于幼虫盛发期的傍晚放置于菜田内(约750片叶/hm2),次日清晨翻开叶片,人工捕捉叶下小地老虎幼虫。也可采用鲜草或菜叶(400~450kg/hm2),在菜田内撒成小堆诱集捕捉。

化学防治抓住小地老虎3龄以前,最好是2龄始盛期至高峰期尚未入土为害的时期,在地面上进行药剂防治,此期幼虫抗药性差,用药效果最好。①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4.50kg/hm2)拌细砂土(749.63kg/hm2),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药土,并随即覆土,以防小地老虎为害植株。②毒饵诱杀幼虫。将鲜嫩青草或菜叶(青菜除外)切碎,用50%辛硫磷0.1kg兑水2.0~2.5kg喷洒在切好的100kg草料上,拌匀后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诱集小地老虎幼虫取食毒杀。③药剂灌根。可用80%敌敌畏或50%辛硫磷(3.0~4.5kg/hm2)兑水6000~7500kg灌根。诱杀防治根据小地老虎具有趋光和趋化性的特点,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晶体1份混合调匀)进行诱杀。也可用毒饵诱杀成虫,药量为饵料的0.5%~1.0%,先将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kg炒香,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为度。毒饵用量约为30kg/hm2。

生物防治小地老虎天敌种类丰富,根据近20年国内外文献记录,其天敌种类至少有120多种,主要有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2大类群,包括捕食和寄生性昆虫、蜘蛛、细菌、真菌、病原线虫、病毒、微孢子虫等。天敌昆虫中捕食性种类分属于4个目(螳螂目、革翅目、鞘翅目、半翅目)7个科(螳螂科、蠼螋科、虎甲科、步甲科、隐翅虫科、蝽科、姬蝽科),共有29种。代表种类有广腹螳螂(HerodolapaleiferaSom)、中华虎甲(CicindelachinensisDeGeer)、细颈步甲(BrachinusscotomedesBates)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分属于双翅目寄蝇科和膜翅目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细蜂科、赤眼蜂科等。代表种类有灰等腿寄蝇(IsomeracinerascensRondani)、小地老虎大凹姬蜂(Ctenichneumonsp.)、螟蛉绒茧蜂[Apantelesruficrus(Haliday)]、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Westwood)、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asumViggiani)等,它们均为小地老虎卵寄生蜂。据报道,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有9个亚种对小地老虎有杀虫活性,其中以鲇泽亚种毒性最强。对小地老虎有侵染毒性的真菌有5大类群,如白僵菌[Beaureriabassiana(Borls)Vuill]、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etschSorolcin]等。病毒有质多角体病毒(CP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颗粒体病毒,病原线虫有斯氏线虫科、索科、异小杆科。微孢子虫有4种,其中国外记述3种,代表种为杀蛾多形微孢子[Vairmorphanecatrix(Krane)]和具褶微孢子(Pleistophoraschubergi)。

生菜黄地老虎的虫害防治方法


黄地老虎危害生菜时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主茎硬化后可爬到上部为害生长点。现将生菜黄地老虎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灰褐至黄褐色。额部具钝锥]形突起,中央有一凹陷。前翅黄褐色,全面散布小褐点,各横线为双条曲线但多不明显,肾纹、环纹和剑纹明显,且围有黑褐色细边,其余部分为黄褐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

卵扁圆形,底平,黄白色,具40多条波状弯曲纵脊,组成网状花纹。

幼虫体长33~45毫米,头部黄褐色,体淡黄褐色,体表颗粒不明显,体多皱纹而淡,臀板上有两块黄褐色大斑,中央断开,小黑点较多,腹部各节背面毛片,后两个比前两个稍大。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

生活习性

东北、内蒙古一年发生2代,西北2~3代,华北3~4代。一年中春、秋两季为害,但春季为害重于秋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一30天。华北5~6月份为害最重,黑龙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最重。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以3龄以后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是关键一环。如已产卵,并发现1~2龄幼虫,则应先喷药后除草,以免个别幼虫入土隐蔽。清除的杂草,要远离菜田,沤粪处理。

②诱杀防治:一是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糖醋液诱杀成虫: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有诱杀效果。某些发酵变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药剂,也可诱杀成虫。三是堆草诱杀幼虫:在菜苗定植前,地老虎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因此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卖菜、小旋花、苜蓿、艾篙、青篙、白茅、鹅儿草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

③化学防治: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也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5千克处理土壤。

园林绿化害虫黄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黄地老虎A.segetumSchiffermii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辽宁、四川、江苏和浙江等地,以气候干燥、雨量稀少的地区发生严重。为害扁柏、罗汉松、柳杉、冷杉、萱草、大丽花、草坪及多种花卉、果树植物的幼苗。为害状与小地老虎为害状近似。

成虫体长为18毫米左右,翅展为42毫米左右,体灰黄褐色。前翅灰褐色,翅面上有褐色双线,剑纹小,有黑褐色边。环纹黑边,中央为黑褐色点斑。肾形斑棕褐色,有黑色。后翅白色半透明,翅脉清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42毫米,土黄色。背中线与气门线浅褐色,体两侧有黄褐色斑,臀板中央有黄色纵纹。蛹黄褐色,5-7腹节背面前缘密布刻点。

[综合治理]

(1)诱杀成虫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醋酒液诱杀成虫(红糖6份:醋3份:白酒1份,加少量胃毒剂,再加适量水)。

(2)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食虫益鸟、步行虫、蟾蜍、小茧蜂、姬蜂、寄生蝇和菌类等。

(3)消灭虫源杂草是地老虎产卵场所及幼龄幼虫的食料,所以加强田间中耕除草,可大量降低虫口密度。

(4)药剂防治播种前用5%西维因粉剂或10%巴丹粉剂进行土壤处理。幼虫期喷施20%卫士高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三龄幼虫前群集在杂草和幼苗上,抗药力低,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使用70%高巧湿拌种剂处理种子,防治地下害虫。

地老虎类害虫有什么形态持征


(1)小地老虎.

成虫。体长t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色灰褐.仑黑色斑纹,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柿状;前翅深灰褐色,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中横线部分吴黑褐色,肾形斑、环形

斑、棒形班位于其中,各斑均围以黑边,在肾形纹外面有明显的尖端间外的楔形黑班,在吸缘线上商两个尖端N里的楔形黑斑./斑相对,易于识别;后翅灰白色,近后缘处褐色,翅脉及边缘黑褐色。

卵。卵为扁圆形,高约0.38一o.5毫米,毫米,纵棱显著,比横道粗.纵棱有2又及3又化前呈灰褐色。宽约0.580.61。皱纹不明显,颜面脱裂线顶端左右相连与额沟相会成Y形c腹节背面两对刚毛,后对显著大于前对;腹足趾沟1525个不等,除第一对腹足朽时不到20个外,其余均在20个以上。

蛹。体长1824毫米,宽89毫米,红褐色,腹部47节前端背面有一列黑纹,纹内仑小坑,尾端黑色,有刺2根。

地老虎类害虫

(2)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体形比小地老虎小;体色黄渴;雌雄触角形状同于小地老虎;两翅两对之字形横纹不很明显,肾形纹、环形纹和捧形纹均明显;各班边缘黑褐色,中央暗褐色;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

卵。卵为扁圆形.底平,高约o.44一o.49毫米,o.73毫米,纵棱显著较栈道粗,不分叉,初解L白色,红斑纹,孵化前变为黑色。宽约o.69一以后渐现淡

幼虫。与小地老虎相似,区别在于其体长3345毫米,体圆筒形。体表较平滑,无小黑突起,腹节背面后半部皱纹明显,体色灰黄;颜面脱裂线上端左右两线分开,无额沟;腹节背面2对刚毛,后对略大于前对门。

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腹部末节有祖刺一对,腹部背面57节前缘有一黑纹,纹内有小坑,坑小而密。部皱纹不明显,颜面脱裂线顶端左右相连与额沟相会成Y形c腹节背面两对刚毛,后对显著大于前对;腹足趾沟1525个不等,除第一对腹足朽时不到20个外,其余均在20个以上。

蛹。体长1824毫米,宽89毫米,红褐色,腹部4节前端背面有一列黑纹,纹内仑小坑,尾端黑色,有刺2根。

(2)黄地老虎

体长14一19毫米,翅展3243毫米,体形比小地老虎小;体色黄渴;雌雄触角形状同于小地老虎;两翅两对之字形横纹不很明显,肾形纹、环形纹和捧形纹均明显;各班边缘黑褐色,中央暗褐色;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

卵。卵为扁圆形.底平,高约o.44一o.49毫米,o.73毫米,纵棱显著较栈道粗,不分叉,初解L白色,红斑纹,孵化前变为黑色。宽约o.69一以后渐现淡

幼虫。与小地老虎相似,区别在于其体长3345毫米,体圆筒形。体表较平滑,无小黑突起,腹节背面后半部皱纹明显,体色灰黄;颜面脱裂线上端左右两线分开,无额沟;腹节背面2对刚毛,后对略大于前对门。

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腹部末节有祖刺一对,腹部背面57节前缘有一黑纹,纹内有小坑,坑小而密。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玉蜀黍黑粉菌所致的玉蜀黍病害,为害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方法:

1.首先在种植前,选择抗病品种种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并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如: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

2.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并喷施植物细胞免疫因子: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断裂凋亡。强大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和活性细胞介素,抑制残余病毒复制,促进植物正能量生态生长。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全园喷施护树将军进行全园消毒杀菌,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结合植物电子肥:植物电子肥是一种不含肥料元素、但可以超常发挥肥效的领袖肥种。而是利用植物本身光合作用迸发出的高能电子与植物电子极性感应原理,提高细胞分裂、分子合成和营养匹配消化水平,加速新陈代谢频率,激活植物营养疏导系统产生超越肥效。

3.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玉米地玉米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应该注意及时进行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为害特点

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群居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

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或玉米根茬里越冬,在冬春季成虫羽化前采用铡、轧、沤、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和穗轴,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

可用含菌量为100亿/克的Bt乳剂或Bt-781等苏云金杆菌细菌农药,每亩用10倍的颗粒剂在心叶末期撒。

3、化学防治

(1)抽雄前防治。在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

(2)穗期防治。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公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

玉米黑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玉米黑粉病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随着农业的发展,种植玉米的面积不断地扩大,玉米黑粉病也在不断的扩散。据统计该病危害及其的严重,严重时可使整棵玉米枯死,颗粒无收。

玉米黑粉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分布广泛,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由于病菌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所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导致植株空秆不结实,因此可造成30%80%的产量损失。

1.症状与诊断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雄花及雌穗等幼嫩组织都可被侵害。被侵染的组织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成菌瘤,外包有寄主表皮组织形成薄膜,均为白色或淡紫红色,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有的人称之为长蘑菇。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

田间幼苗高33厘米左右时即可发病,多在幼苗基部或根茎交界处产生菌瘿。病苗扭曲抽缩,叶鞘及心叶破裂觯紊乱,严重的会出现早枯。如叶片被感染,一般形成的菌瘿有豆粒或花生粒大小;如在茎或气生根上被感染,则形成的菌瘿如拳头大小;雌穗被侵染,多在果穗上中部或个别子粒上形成菌瘿,严重的全穗形成大而畸形的菌瘤。

2.发生规律

玉米收获后,病菌以冬孢子在田间土壤中、地表、病残株上以及混在粪肥中越冬。这些带菌的土壤和病残体均可成为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到玉米的幼嫩组织上,萌发并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经由伤口侵入。菌丝在组织中生长发育,并产生一种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局部组织的细胞旺盛分裂,逐渐肿大成菌瘿,产生大量的冬孢子进行再侵染。在玉米的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侵染,在抽穗前后1个月内为玉米黑粉病的盛发期。

玉米黑粉病发病条件主要与品种抗病性、菌源数量和环境条件有关。

(1)品种抗病性。一般杂交种也较为抗病。

(2)菌源数量。连作地和距村较近的地块由于有较大量的菌源,一般发病较重。在较干旱少雨的地区和缺乏有机质的沙性土壤中残留在田间的冬孢子易于保存活力,发病较重。

(3)环境条件。雨水多和湿度大有利发病。小雨干旱的年份也常发生较重,螟害、冰雹、暴风雨以及人工去雄造成的伤口,也有利于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措施

①减少菌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进行秋翻地。在田间发病后及早割除菌瘤,带出田外进行深埋或烧掉。

②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甜玉米最易感病,马齿型玉米较抗病,杂交种一般较自交系抗病。

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防止过量施氮肥,灌溉要及时,特别是在抽穗前后易感病的阶段,必须保证水分供应。

④发病重的地块,可以采用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作物3年轮作的方法。

⑤及时彻底防治虫害,如玉米螟等。减少由于虫害而造成的伤口感染。

(2)药剂防治

①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镁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减轻种子带菌造成的危害。

②在玉米出苗期地表喷施杀菌剂(除锈剂);在玉米抽穗前喷50%福镁双,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3)进行人工取除

在发病初期或玉米去雄后,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进行人工取除,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切不可随意乱仍、乱到。

《玉米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地被植物种植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