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你不知道的植物病虫害防治9大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你不知道的植物病虫害防治9大措施,农民学会它,也能成为农业专家

在农村种地,粮、棉、果、蔬等植物病害有上万种,谁能分辨清楚叫上名字来,估计没有。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几乎天天都有病虫害发生,农民朋友不能天天打药,所以学会植物病虫害的防治9大措施,不仅解决的了病因、减轻了病害,还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关于植物病害防治的9大措施: Zw59.cOM

第一、清园:清理杂草、落叶和落果,消灭病源,从地里源头先解决掉,事半功倍。

第二、选苗:可以采用无病毒的种苗、消毒种苗、抗性品种和抗性砧木。

第三、轮作间作:避免重茬连作,避免与犯忌的植物间作,比如:苹果梨和桧柏就犯忌。

第四、栽植方式:高垄栽植,以利土壤排湿、保温、透气。

第五、施肥改土:增加有机肥改良土壤;如果用粪肥的话,需要用EM菌发酵;撒石灰改良酸性土;撒石膏改良碱性土;撒多功肥改良各种土;用氰氨化钙处理重茬土壤;氮磷不过量,配施3号中微肥,避免缺素;施肥不要太集中。

第六、调势:灌21号壮根剂和EM菌以利促根;喷24号叶肥以利壮树;合理定产,防止早衰;果树秋季断根,防止根系老化。

第七、调温:高温时降温,以免发生灼伤和发生病毒病;低温时保温,以免发生冻害。

第八、调湿:防止积水沤根;防止干旱株弱;棚内地膜覆盖,膜下浇水,降低空气湿度;棚内浇水后,一定要早上放风排湿。

第九、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减少传播病菌病毒;果品可以套袋。

延伸阅读

冬季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气温逐渐降低,大部分花卉苗木病虫将以各种方式进入越冬(或休眠)状态。这一时期各种病虫基本上不活动,移动性小,正是病虫防治的好季节。实践证明,冬季防治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翌年病虫的发生状况,如果冬季防治的措施得力,可大大降低来年病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理苗圃大多数花卉苗木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苗圃内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待来年条件适宜时再出来活动。因此,冬季将苗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可以大大地减少各种病虫源。这对于防治月季、玫瑰、菊花、海棠及柳树等花木的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红蜘蛛、蛾类具有显著效果。

剪除带病虫枝叶冬季修剪是苗圃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冬季修剪,着重剪除带病虫的枝叶,如月季、玫瑰等花木上的虫卵,杨、柳及花灌木上的介壳虫,剪下的病虫枝叶要及时清理,运出苗圃集中销毁处理。

冬耕深翻冬耕深翻可以使潜伏在土壤中的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蝼蛄等的幼虫、蛹、卵等遭受机械损伤,暴露在地表后又可以使其被鸟类等天敌啄食,必要时还可采取人工捕杀。另外,深翻可以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翻埋入深土层,深土层中的病原物被翻到地面,破坏了病虫的适生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虫的发生。

涂白保护枝干涂白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冬季花木的冻害,提高花木的抗病能力,而且还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起到既防冻又杀虫的双重作用。特别是对在树皮里越冬的螨类、蚧类等作用更佳。要特别注意的是生石灰一定要充分消解,否则涂到花木枝干上易造成烧伤。

药物防治由于冬季各种病虫多处于休眠状态,对那些在发生季节不易防治的病虫可以采用冬季药物防治。如用50~100倍液的机油乳剂可喷雾防治介壳虫,晚冬喷施1%的波尔多液2~3次能对梨锈病、月季黑斑病等多种病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辣椒病虫害防治三大病害的防治措施


1.辣椒青枯病。症状:病株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天后植株逐渐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只是颜色较淡,无光泽,故称为青枯病。切断病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用手挤压断面有白色粘液渗出,为病菌的脓液。防治措施:①与禾本科作物轮作。②种植抗病品种。③改良土壤。对酸性土壤应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入60--80kg石灰,以消毒土壤,并使土壤呈碱性。④出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窝周围撒入适量石灰,防止病菌蔓延。⑤发病初期用浓度为200mg/kg的硫酸链霉素或20%叶青双800倍液浇根,每株浇250ml左右。隔7天后再浇一次。

2.辣椒病毒病。症状:病株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畸形4种类型。以花叶型为主,病株叶片绿色消褪,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黄褐色环斑,幼叶受害变窄小,叶缘上卷,叶脉皱缩畸形,叶面凹凸不平。病株比健株明显矮小,少数病株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防治措施:①播种前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②尽量减少农事操作,以免造成人为传播。③该病在田间主要靠蚜虫、螨类传播,故应在前期传毒害虫刚出现时做好防虫灭病工作。防治药剂可选用20%病毒A500倍液,加10%的一遍净可湿性粉剂或20%的灭蚜松可湿性粉剂,配成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3.辣椒炭疽病。症状:受害叶片初为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发展成边缘褐色、小间灰白色、近圆形病斑,病斑上轮生小黑点。病叶易脱落,果实发病初呈现水渍状黄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纹并密生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看到浅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斑干缩破裂。防治措施:①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②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2%温水浸种12分钟,并用占种子重量0.3%的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③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及时除去老、病叶和病果。④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3次。

地黄病虫害防治措施


地黄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病毒病,除此以外还有虫害。地黄病虫害具体的防治措施如下。

(1)地黄斑枯病。为害地黄的叶片,真菌性病害,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严峻时形成整叶或整个植株枯死。防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0%代森锌400~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距离10~15天打1次,接连3~4次。

(2)地黄轮纹病。6~8月盛发期,首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约束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巨细2~12毫米,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心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轮纹。严峻时病叶枯死。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1∶150波尔多液维护,发病盛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

(3)地黄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峻,为害根部和地上部茎。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防治: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溉,7~10天1次,接连2~3次。7月份今后,可用58%雷多米尔、50%多菌灵等600~800倍液,每隔7~10天轮换进行叶面喷施防止。

虫灾首要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红蜘蛛防治办法:可选用0.9%虫螨克2000-3000倍或威力特1500倍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的防治办法: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加少数水,拌炒过的麦麸或豆饼5千克,于黄昏时分撒施于垄间诱杀;或亩用2.5%功夫40-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兑水35~40千克于黄昏时地上喷雾防治。

蓝莓病虫害防治措施


蓝莓是五大健康水果之一,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市场的欢迎,而在蓝莓的种植过程中,也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如茎溃疡病、叶片斑点病、鞋带病毒病、蚜螨、蛆虫等,严重影响蓝莓种植的产量效益。那么,蓝莓病虫害怎么治?

一、防治原则

一是采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实现自然农业生产生态条件;二是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而尽可能地降低农药用量,提倡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性能的化学农药并科学合理地进行交替用药为宜;三是采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按GB4285、GB8321的用药规定标准执行。

二、防治方法

1.在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可采用50%的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的敌敌畏乳油1200-1500倍液混合防治2次,2次间隔10-15天。

2.在8月中下旬-10月份,用50%的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的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脂乳油1000-1200倍液混合防治1-2次,具体应该根据田间病虫害程度情况而采取相应措施。

3.在11月下旬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病虫,并剪除病枝、虫枝等。

4.在12月份应该结合深翻冬剪,将土壤深翻20cm,并注重消灭那些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三、注意事项

即在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该必须做到的是在蓝莓果熟期前20天、以及在采果结束前期间,坚持不能用药的原则。尤其是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如需使用时应考虑不同的农药应该是交替使用。蓝莓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必须保证该果体中不能够有化肥或农药成分在内有丝毫残留。否则,该果实将失去它自身应有的商品价值。

葡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葡萄病毒病<!--?xml:namespaceprefix=o-=>

1.葡萄扇叶病

葡萄扇叶病主要表现为扇叶、黄化叶及脉带三种症状类型。病株叶片严重扭曲,叶身不对称;叶柄凹大开张,叶脉发育不正常,由叶片基部伸出数条主脉,主脉不明显;叶缘多齿,叶片上常出现多种形状的褪绿斑点,叶片主脉黄化,后扩散成黄绿花斑叶,整个叶片呈扇子状,多出现在夏季初、中期。除了叶片症状外,病株的枝蔓也常变成畸形,有的新梢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枝条上有时出现对生芽,发育形成双头枝。

扇叶病的最大危害是严重影响坐果,使果穗松散,果粒大小不齐,成熟期不一致,在巨峰葡萄上有时出现潜隐性病斑果.病树易落花,形成无核果。植株感病后,生命力逐渐衰退,产量、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扇叶病毒除嫁接传染外,可由土壤线虫传播。

2.葡萄卷叶病

葡萄卷叶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葡萄病毒病,凡是有栽培葡萄的地方就有卷叶病存在。卷叶病具有半潜隐性,在大部分生长季节不表现症状。被害葡萄一般在生长末期才表现症状,从基部叶片开始出现叶缘向下反卷,叶面凸凹不平,部分红色品种叶片出现红化症状,而部分黄色品种叶片则出现黄化症状。有的品种叶片则逐渐干枯变褐,病害严重的植株叶片成四角性,稍变硬,甚至逐渐枯死。

病树果穗数量减少,小型化;果实着色不良,成熟期推迟,含糖量大幅度降低,风味变淡。并使植株抗逆行消弱,嫁接成活率和扦插生根能力降低,易受冻害。

葡萄卷叶病毒主要通过人为的栽培活动来传播,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利用病株的枝芽作无性繁殖材料,通过苗木远距离照扩散,这在我国尤其突出

防治方法生产上主要采用脱毒苗木加以克服。对于发生病毒病的葡萄园,除了将发病植株刨除外,尚无好的治疗方法,

二、葡萄黑痘病

1.危害症状

该病害对葡萄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穗轴、卷须、花序均能造成危害,尤其嫩叶、新梢和幼果受害最重。

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针眼大小的红褐色至黑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晕圈,逐渐扩大,形成直径1.0~4.0毫米的近圆形不规则病斑。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叶肉枯干破裂,出现穿孔。叶脉受害呈多角形病斑,造成叶片皱缩畸形。

新梢、卷须发病时出现长条形、椭圆形、圆形病斑,边缘黑色或紫红色,中央浅褐色、褐色或灰白色,凹陷,开裂或不开裂。治疗不及时顶部嫩叶和生长点变褐干枯,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该病害的症状与绿盲蝽的危害症状极容易混淆,通常绿盲蝽不危害卷须,可加以区别。

幼果受害发生近圆形浅褐色斑点,病斑周围紫褐色,中心灰白色,有时中央为红色,稍凹陷,象鸟眼、俗称鸟眼病。病斑上有微细的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盘。病果生长缓慢,绿色,质硬味酸,有时龟裂。受害迟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味较酸,病斑面只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出现乳白色粘质物质。

2.防治措施

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扫园地内的枯枝落叶和刮除下的多年生枝蔓上的老皮,集中深埋或焚烧,并对园地进行全面翻耕,压埋地表的病源。在做好清园工作的基础上,对植株枝蔓、支架上的铁丝、立柱等架材进行全面、彻底的药剂喷洒杀菌。用药时间以萌芽期,特别是芽眼膨大呈绒球状时的铲除效果最好。药剂可用波美3~5波美度石硫合剂,淋洗式喷布,可以有效减轻黑痘病的危害。

生长期药剂保护应在孢子大量散发之前进行,可以减轻初次侵染。第一次药剂防护应在新梢生长度约15.0厘米左右时进行。为减轻果粒染病,花前、花后也应各喷药一次。有效药剂有:5.0%酰胺唑(霉能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12.5%烯唑醇3500~4000倍、10.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三、葡萄炭疽病

1.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侵染果实,也能危害穗轴、叶片、卷须和枝蔓等。果实被害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水浸状淡褐色斑点,扩大后逐渐呈圆形、深褐色稍凹陷病斑,上面密生轮纹状排列突起的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在潮湿条件下其上涌出大量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团;果枝、穗轴、叶柄和卷须发病呈长梭形褐色凹陷病斑;而在新梢和结果母枝上只有病菌潜伏,无明显症状产生。

2.防治措施

结合冬剪,彻底清园,将剪下的枝蔓、穗柄、卷须及落叶、铁丝上的捆绑物等,全部清除出园,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在芽眼萌动时细致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降低菌源基数。该病害表现为前期侵染后期发病的特征,所以该病害的防治要及早动手,分别在花前、花后,幼果膨大期各喷药一次。生产上的常用药剂有25.0%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10.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10.0%美铵600倍液、25.0%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30.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00倍液和80.0%戊唑醇3000倍液,当病害发生后先用药控制住病情,然后疏除病果,最后再用药保护。

四、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上最为重要的一种病害,它在危害葡萄果实的同时,也危害新梢和叶片,是造成葡萄丰产不丰收的主要病害。

1.危害症状

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此外也能危害新梢和叶片。一般靠近地面的穗轴、小果梗最先发病,受害初期呈淡褐色边缘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向上、下或果粒蔓延,使整个果粒变淡黄褐色软腐,果皮破裂时溢出淡黄色粘液,最后果梗呈缢缩干枯状,并长出灰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被害果粒和穗轴梗若遇风雨冲击或田间作业触动,容易脱落,严重时地面撒落一层,这是白腐病发生的最大特点。

新梢发病,多在伤口部位,如新梢与铁丝摩擦处,摘心的断伤部位等。发病初期呈水渍状淡红褐色病斑。逐渐沿枝蔓向外发展,后由褐色变暗褐色形成条状病斑。病斑表面密生深褐色小点粒,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病部表皮纵裂或与木质部分离,严重时呈乱麻状。感病枝蔓上端生长衰弱,严重时枯干死亡。病害在叶上多发生在叶缘或有伤口的部位,形成V形或较圆形的浅褐色病斑,有轮纹,后期病组织破裂。定植的一年生苗基部,也容易发生该病害,常造成植株死亡。

2.防治措施

(1)升高结果部位

因地制宜采用棚架或双十字形架种植,结合绑蔓和疏花疏果,使结果部位尽量提高到80.0厘米以上,减少果穗与地面病源菌接触的机会。

李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李树在管理条件差的情况下易感染病虫害。轻者影响树体发育,果实品格差,产量低,重者造成树体瘦弱寿命短,果实不能食用。我县有李树2000亩,去年已经是盛果期、正是树体茂盛生长期。一些地块发现了病虫害,主要有李子食心虫、蚜虫、红蜘蛛、李子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等,须引起李树种植户的留意。现介绍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李子食心虫为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害虫,是损害李子果实最严重的害虫。被害的李果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被害果实不能延续发育,渐渐变成紫红色而脱落。被害果虫道内积满了红色虫粪,果农称豆沙馅。防治方法:李子食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各代成虫盛期和产卵盛期及第一代越冬成虫出土期进行防治。(1)培土压茧。在越冬成虫羽化出土前,即4月下旬进行培土。在树干周围4560厘米地面培10厘米厚的土层并塌实压紧,使羽化的成虫不能出土而窒息死亡。但应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完成后,联结松土锄草,将培土撤除。(2)地面喷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或在第一代幼虫脱果前树冠下面喷布25%对硫磷微胶囊,每亩0。81公斤喷洒,洒后用耙子耙匀,使药、土混杂均匀。(3)树上喷药。成虫发生期即李树落花末期(95%落花)小果有麦粒大小时,喷第一次药,可用50%杀螟松乳剂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从综合防治的角度思索,可用生物制剂进行树冠下泥土解决,如白僵菌等。秋后应把落果扫尽,减少来年虫源。(4)诱杀。利用李小食心虫成虫的趋旋旋光性和趋化性,可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

李子红点病此种病在李树栽培区均有发生,开端损害叶片,后期则损害果实。损害叶片时在叶片上产生红色圆形微隆起的病斑,其边缘与健部界限清楚,病斑上密生暗红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病叶发黄早落。果实被侵染时,在果面上也产生红黄色圆形隆起的病斑,病果生长不良且易脱落。因为各地气温不同,降雨量不等,发病时期也不同。低温多雨年份或植株和枝叶过密的李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2)在李树开花期及叶芽萌发期,喷1:2:200式波尔多液或50%瑚珀胶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进行预防保护。

细菌性穿孔病又称李黑斑病、细菌性溃疡病。该病在病果果皮上先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展到2毫米时,病斑中心变褐色,最终形成近圆形,暗紫色,边缘具水渍状晕环,中间稍凹,外表硬化粗糙,浮现不规矩裂痕的病斑,达35毫米左右。湿度大时,病部可涌现黄色溢腕,病果早期脱落。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侵染,使病势加重。树势弱、排水通气不良或过多施氮肥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不与杏、桃等核果类果树混栽,免得传染病害。建立新李园时选用无病毒苗木和抗病品种。(2)泥土粘重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留意改良泥土和排水。进行合理整形修剪,发明通风透光的良好条件。(3)早春刮除枝干上病斑,并用2530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伤口,减少初侵染源。(4)药剂防治:喷一次4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4:240倍硫酸锌消石灰液,也可用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效果更好。

李褐腐病李褐腐病又称李实腐病,损害李树的花和果实,贮运期间的果实也可受害。花器受害产生褐色的雀斑,并在湿润时产生灰色霉层,形成花腐。果实受害,初为褐色圆形病斑,几天内很快扩展到全果,果肉变褐软腐,外表生灰白色霉层。病菌经过花梗和叶柄向下蔓延至嫩枝,并进一部扩展到较大枝上,形成灰褐色长圆形溃疡病斑,病斑上生灰色霉丝。防治方法:(1)及时防治虫害,减少果实伤口,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2)早春萌芽前喷一次5度(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120波尔多液。在李树开花70%左右时及果实近熟时喷布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3)果实采收后可用500毫克/千克噻苯咪唑浸果12分钟,晾干后再装箱贮藏和运输。果实采收后用氯硝铵(浓度2。15。25毫克/千克)或苯来特(浓度为0。71。75毫克/千克)溶液解决,能够减轻贮藏期果实糜烂。

观赏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

1.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金弹子病虫害防治措施


金弹子树桩盆景一直收人喜爱,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促进植物器官健壮,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虽然病虫害较少,但也不可避免。

一、蚧壳虫是金弹子的一类重要害虫,蚧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多发生在4-10月份。

防治方法:

1.发现叶片虫害生长时可摘除叶片或者刷子牙刷粘洗衣粉水溶液洗刷患处,把介壳虫洗刷干净,隔3天刷一次,此法简便易行,效果也可以。

2.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蚧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蚧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蚧壳虫的为害

3.用食醋(米醋)50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4.以预防为主,每年3月份,各施一次速扑杀,防止介壳虫的危害。发现时也可用此药喷洒杀之5.在冬季喷施波美3-4度石硫合剂,也有良好防治效果,喷时应在4℃以上,喷2-3次。

二、红蜘蛛,螨虫也多发生在4-10月份。红蜘蛛用20%螨克乳剂1000-1500倍液喷杀,或用3-4度石硫合剂。阿维菌素,螨虫,红蜘蛛效果好。少量红蜘蛛可以人工去除。

三、黑斑病是金弹子常见病种,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病斑直径约3-15毫米。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盘。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白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7-10天1次,连喷3-4次。

防治果树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秋季果树处于生长后期,随着果实的采收,有些病虫逐渐进入越冬休眠状态,但仍有一些病虫继续发生为害,对这些病虫的综合防治不能放松。

1、防治果实病害:果实采收前后及贮藏期是果实病害的主要发生期,尤其是苹果轮纹病多在贮藏30天内发病。因此,采收时要注意避免碰压伤、枝划、刺伤等。

2、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苹果采收前后是腐烂病全年发生的第二个高峰,应抓紧检查及时刮治、消毒.保护。可以采取树干涂药的方法防治。树干涂药不仅可减少和预防冬季出现新病斑,还能防止旧病复发。

3、防治早期落叶瘸:苹果褐斑病、、灰斑病、梨黑腥病、葡萄褐斑病、白腐病、桃褐腐等病菌的越冬场所是残枝落叶及杂草。闲此,对正常或非正常脱落的叶子都要清理㈩园,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实行地面覆草的果园,可在秋季施基肥或冬季深翻扩穴时,连同麦秸、稻草翻人沟中,亡面覆土。

4、施肥翻耕:秋季土壤深翻,可破坏土壤中害虫的巢穴,或将害虫卵、茧、蛹等翻到地表冻死、干死或鸟类食掉,并可减少病害的浸染源。深翻宜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可采取全园深翻或局部深翻。全园深翻的翻土深度从定植点向外逐渐加深,树冠下部翻土深度以20厘米为宜,树冠外围翻土深度以30肋厘米为宜;局部深翻的从定植点到树冠外围滴水线的中部开始向外深翻,翻土深度以3040厘米为宜。深翻时,结合施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500千克、含30%有机质的有机复合肥200-400千克、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70-150千克。土壤酸性强的果园,深翻前宜全园每667平方米施150千克石灰。

5、撑水防涝:果园土壤含水量为17%,果树能正常生长;若含水量超过21.2%,会导致土壤氧气缺乏,影响根系呼吸,根系衰弱或果树坏死,枝梢牛长不良,叶片发黄,甚至大量提前落叶,严重时整株坏死。可采取以下措施排水防涝:一是果园畦沟做好浅沟开深、深沟清草等工作,确保沟渠排水通畅,特别是桃、李、葡萄等果园;二是雨后加强叶面追肥,以利于树体恢复,雨止后及时结合防治病虫喷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美施乐、绿芬威1号1000倍液等;三是如遇雨后骤晴,对受涝渍害影响较大的果树防强日晒工作,以防植株萎蔫死亡。

6、防治桃小食心虫:果实采收时部分未脱果的桃小食心虫幼虫被带到了堆果场,因此,对堆果场加以处理,消灭越冬虫茧,是减轻翌年为害、防止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方法:堆果前把堆果场整平压实,上铺一层细沙,在堆果场周围挖一小沟,并填上细沙(引诱桃小食心虫脱果幼虫作茧),然后堆放果实。待运走果实后,筛出虫茧集中消灭。

植物知识:13种你不知道的食品树


13种你不知道的食品树

1、味精树

在云南贡山生长着一种味精树。这种树高约25米左右,形状像古柏,叶子呈阔叶状,很厚,如同人的手掌一般,树皮呈深褐色。当地做菜、煮肉时,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或剥下一点皮屑,放在菜里,煮出的肉、菜格外鲜美,就像放了味精一样。

2、精盐树在我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交界处,生长着一种产盐树,树高7米左右,每年夏天树干上凝结着一层雪花般的盐霜,其质量相当于上等的精盐。当地人就把这些盐霜采刮下来,当作食盐来用。

3、食油树在陕西一带有一种叫“白乳木”的树,只要把它的树皮切开,就会流出白色的液体,甚至撕破它的叶子或扭断其枝条,破损处就有白色油液流出,既可食用又可作燃料。

4、醋树在华北、西北的一些山区,生长着一种醋树,该树结出的一种球形果,压榨出的果浆经浓缩后,便可当醋食用。

5、白菜树在我国云南省境内,生长着一种能结出像白菜一样果实的树。这种树只有一般人的小腿高,手臂那么粗,结出的果实有排球那么大,吃起来颇像白菜的味道。

6、米树生长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树高可达20米,属于棕榈科植物。树的寿命又有10~20年。树干中心柔软,树皮内都是淀粉。这种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但开花后不久,树就会枯死。所以要在开花前就把树砍倒,因为这时树干内积累的淀粉最多。把树干内的淀粉刮出后,用水浸泡成乳白色米汤,沉淀后把清水倒掉,取出淀粉晾干,就可加工成一粒一粒的“米”(俗称为“西米”)。用这种“米”煮出来的饭与稻米相似。一棵树可产“米”200~400公斤。

7、水树南美洲的沙漠里有一种纺锤树,在树中部直径约五米的树干内,可贮水约三吨,只要在树上挖一个洞,清清的水就流出来,供人们饮用。

8、面条树马达加斯加生长一种奇怪的“面条树”。这种树每年4~5月开花,6~7月结出条形的果实,最长的达2米多,当地人叫它“须果”。人们将它割下来,晒干收藏,食用时放到水里煮,然后加上佐料,就是一碗鲜美的汤面了。

9、鸡蛋树在欧美一些国家,不少人在自己的庭院里栽种着一种树,高半米左右。树上开着星形的淡紫色小花,绿叶下挂着一只只白色的椭圆形的“鸡蛋”。“蛋”的表皮异常坚硬、光滑,味道类似甜瓜,可以生吃,也可做冷盘。

10、食糖树柬埔寨有一种糖棕树,它的花硕大,含有丰富的糖汁。当地居民将截成的一节节毛竹悬挂在树上,再用刀子将花刺破,糖汁就会滴入竹筒里。这种糖汁可以直接饮用,或用来酿酒,熬制糖块等。

11、牛奶树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森林里,有一种牛奶树,每年干旱季节,用刀割开一道口子,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既清甜又富有营养的白色乳汁,其色、味与营养成分都跟牛奶相似。

12、美酒树非洲的东部有一种酒树,树干分泌出的液体香气袭人,含浓烈的酒味,于是当地人便把它当作天然美酒来饮用了。

13、腊肠树

又称阿勃勒、波斯皂荚、猪肠豆,紫葳科,常绿乔木,原产热带非洲。圆杆形的果实,外形像大香肠,因而名之。

地瓜是甘薯吗?这么大的区别你竟然不知道!


很多人会把地瓜和甘薯当作同一种东西,认为地瓜仅仅是甘薯的一种别称。但是事实上,地瓜和甘薯有着很大的不同,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将这两个名称当作是同一种食物。今天小编将会为大家解决多年来对于甘薯和地瓜是否一样的疑惑。

甘薯和地瓜的不同一、外观不同

地瓜形状比较像一个大陀螺。地瓜皮的颜色为淡黄色,还有一股中药味的清香。甘薯皮呈红褐色。

二、内在不同

地瓜可以用手直接剥皮,并且剥皮很容易,并且伴随着一股中药的清香味。而红薯皮一般需要用刀削,很难用手直接剥。

三、食用方式不同

地瓜的食用方式为生吃和凉拌,也可以和其他的食材搭配着做菜,味道清脆爽口。甘薯的食用方式大多为蒸熟、烤制,比如大家冬天经常会吃的烤红薯。

四、颜色不同

地瓜表皮和内在均为白色,而甘薯表皮呈红褐色,里面是亮黄色。

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地瓜并不是甘薯,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分。那么,大家知道吃甘薯有什么作用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甘薯的作用一、通便排毒

甘薯中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在肠道中无法被消化吸收,可以刺激肠道,增强蠕动,帮助排便清理肠胃。尤其对于中老年便秘有较大的功效。

二、降低血压

甘薯中的钾元素可以帮助血液排掉多余的钠,促进体内矿物质水平的平衡,起到辅助降血压的作用。

三、控制血糖浓度

糖尿病患者服用了甘薯后,能够缓解餐后血糖的升高,甘薯中的硒元素能辅助调节血糖。

四、保护心血管

甘薯中的钾元素、叶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B以及胡萝卜素均能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动脉硬化。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薯和地瓜不同以及常吃甘薯的好处的介绍了,除了以上的五类作用,甘薯还有很多的功效,可以说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物,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把甘薯当作主食食用,既会产生饱腹感也能使人体吸收营养成分。

果树病虫害冬季防治措施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害也进入越冬阶段。越冬休眠状态的病虫,虽然增强了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但由于数量有限,不活动、越冬场所比较集中,从而使得冬季成为防治病虫害的有利时机。特别是针对那些源于本地,传播范围有限,腐生(腐食)性比较强的病虫。 针对不同病虫害,冬季治理可以选择清除病残、枝杆处理和土壤处理三方面措施。 已知许多叶斑病,如褐斑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灰斑病、圆斑病、轮斑病,他们主要随落叶越冬,因此清扫落叶,集中处理(深埋或高温堆肥),或翻耕将落叶埋入土壤,都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一些依靠病枝杆和发病僵果越冬的病虫害,如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干腐病、干枯病、枝枯病、溃疡病等,也需要结合修剪,去除病枝或病斑,并带出果园深埋。实行田园卫生措施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和尽可能彻底,因为在适宜的天气里,残留的少量病菌还会很快繁殖。 枝杆处理包括剪除病枝、刮或刷树皮、刮治病斑和喷涂药剂。刮或刷树皮可以消灭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黄刺蛾、梨星毛虫和许多卷叶蛾、螨类害虫的老熟幼虫、卵或蛹。刮治病斑要在冬末进行(如河北省的2月中下旬开始),相当于人医中的外科手术,主要针对腐烂病、轮纹病、溃疡病、干腐病等枝杆病害。要想彻底去除病灶,需要割除少量的健康组织,深度也要达到果树的木质部。术后可以涂一次或两次药剂以保护伤口。药剂主要选择福美砷及其复配剂。 果树休眠期至芽前喷洒3-5oBe石硫合剂或30~60倍晶体石硫合剂液,对多种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兼治介壳虫、叶螨。注意3-5oBe石硫合剂只能在发芽前使用,药液浓度和喷雾质量不仅影响防治效果,也容易出现药害,葡萄、桃、李、梅等果树比较敏感,一般不能使用。 土壤处理主要指耕翻、灌溉,不仅改良土壤,保持土壤墒情,而且能将残留在地表的病叶、落果、杂草等翻入土中,把蝼蛄、金龟子、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翻到地面上冻死或让鸟类食掉。结合浇灌封冻水,也可闷死土中的虫卵、幼虫和蛹。

《你不知道的植物病虫害防治9大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虫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