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散尾葵的病害及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散尾葵叶枯病

症状

散尾葵叶枯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一种常见病害,对散尾葵生长影响很大,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会导致植株整株死亡。叶枯病最先侵染叶尖和叶缘,发病初期染病处呈褐色斑点或条块状斑块,中期斑点或斑块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后期叶片呈现灰白状干枯。

解决方法

加强养护,保证通风良好,控制空气湿度。

病害发生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洒,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散尾葵炭疽病

症状

散尾葵发生炭疽病时,从叶缘、叶尖开始蔓延。叶片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黄褐色病斑,发病部位稍有隆起,边缘发黄。随着病情加重,后期病斑会变成黑色,还会密集的小黑点。

解决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从发病初期起可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杀。

散尾葵叶斑病

症状

叶斑病和叶枯病同样危害叶片,但症状不同。叶斑病发病时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小点,渐扩展为条斑,并可汇合成不规则的坏死块。叶尖、叶缘最易受害,严重发病时,多数叶片有一半以上干枯卷缩,如被火烧。病斑中心暗色或灰白色,边缘有深色线条围绕,后期病部散生椭圆形小黑点。

解决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50%克菌丹可湿粉剂300~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400~650倍液,每周1次,连续几次,可以有效地防治此病。

小编推荐

散尾葵的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简介


散尾葵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怕冷,耐寒力弱,幼树盆栽作室内装饰,可改善家居氛围,但它易受病害侵害,下面就跟大家介绍散尾葵的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

散尾葵的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

散尾葵炭疽病

症状

散尾葵发生炭疽病时,从叶缘、叶尖开始蔓延。叶片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黄褐色病斑,发病部位稍有隆起,边缘发黄。随着病情加重,后期病斑会变成黑色,还会密集的小黑点。

解决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从发病初期起可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杀。

散尾葵叶斑病

症状

叶斑病和叶枯病同样危害叶片,但症状不同。叶斑病发病时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小点,渐扩展为条斑,并可汇合成不规则的坏死块。叶尖、叶缘最易受害,严重发病时,多数叶片有一半以上干枯卷缩,如被火烧。病斑中心暗色或灰白色,边缘有深色线条围绕,后期病部散生椭圆形小黑点。

解决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50%克菌丹可湿粉剂300~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400~650倍液,每周1次,连续几次,可以有效地防治此病。

散尾葵叶枯病

症状

散尾葵叶枯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一种常见病害,对散尾葵生长影响很大,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会导致植株整株死亡。叶枯病最先侵染叶尖和叶缘,发病初期染病处呈褐色斑点或条块状斑块,中期斑点或斑块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后期叶片呈现灰白状干枯。

解决方法

加强养护,保证通风良好,控制空气湿度。

病害发生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洒,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散尾葵的繁殖及栽培方法


散尾葵为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盆内饲养可以达到2米以上。由于散尾葵的株型优美,比较耐阴,所以是比较理想的室内观叶植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关于散尾葵的繁殖及栽培方法,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学习一下。

散尾葵为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盆内饲养可以达到2米以上。由于散尾葵的株型优美,比较耐阴,所以是比较理想的室内观叶植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关于散尾葵的繁殖及栽培方法,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学习一下。


散尾葵

一、繁殖方法

主要用分株法繁殖。约3年左右分盆1次。华北地区,可于4月中下旬结合换盆分株。选分蘖多的盆,扣出植株,去掉部分旧土,将其分割成2至数丛。每丛最少有苗2株以上,并注意保持优美的株形。分别栽植后放温度较高的室内,在20℃以上恢复较快。

二、栽培方法

盆栽散尾葵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3的河砂或珍珠岩及基肥配成培养土。5—10月份,每1—2周施1次液肥。散尾葵喜半阴环境,春夏秋3季应遮去50%左右的阳光。冬季温室栽培可不遮光。散尾葵喜高温、潮湿的环境,十分怕冷。冬季夜间温度应在15℃以上,白天25℃左右较好。若长时间低于5℃,必受冻害。在生长季节,需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植株周围较高的空气温度。冬季应保持叶面清洁,可经常向叶面少量喷水或擦洗叶面。

散尾葵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许多花友酷爱散尾葵,嫩绿叶片,既能美化环境,又可以改善家居氛围。但这些前提是散尾葵生长良好,若散尾葵生病了,该怎么办?

散尾葵叶枯病

症状:

散尾葵叶枯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一种常见病害,对散尾葵生长影响很大,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会导致植株整株死亡。叶枯病最先侵染叶尖和叶缘,发病初期染病处呈褐色斑点或条块状斑块,中期斑点或斑块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后期叶片呈现灰白状干枯。

解决方法:

加强养护,保证通风良好,控制空气湿度。病害发生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洒,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散尾葵炭疽病

症状:

散尾葵发生炭疽病时,从叶缘、叶尖开始蔓延。叶片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黄褐色病斑,发病部位稍有隆起,边缘发黄。随着病情加重,后期病斑会变成黑色,还会密集的小黑点。

解决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从发病初期起可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杀。

散尾葵叶斑病

症状:

叶斑病和叶枯病同样危害叶片,但症状不同。叶斑病发病时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小点,渐扩展为条斑,并可汇合成不规则的坏死块。叶尖、叶缘最易受害,严重发病时,多数叶片有一半以上干枯卷缩,如被火烧。病斑中心暗色或灰白色,边缘有深色线条围绕,后期病部散生椭圆形小黑点。

解决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50%克菌丹可湿粉剂300~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400~650倍液,每周1次,连续几次,可以有效地防治此病。

茶梅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茶梅茶梅姿态丰盈,花朵瑰丽,着花量多,适宜修剪,是盆栽和绿化的极佳选择,但是养好一株茶梅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面对病害的时候,很多人就感到不知所措。

茶梅的病害:炭疽病

症状

炭疽病主要危害茶梅的叶片和果实。

患病初期在叶缘或者叶尖上出现近圆形至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变为灰白色,边缘有轮纹状皱纹,病健分界明显。

后期病斑上出现不规则形或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正面稍大稀疏,叶背面密集,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果实染病生紫褐色的凹陷病斑。

湿度大时病部溢有粉红色粘液即病菌分生孢子和胶质混合物。

防治方法

栽培用盆土要使用肥沃疏松、团粒结构好、排水排湿透气性好的微酸性黄土。

成株两年翻一次盆,结合翻盆施腐熟的底肥,将盆土的50%配10%左右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肥。

注意光照和遮荫,茶梅喜阳光,冬季要接受全天日照,夏秋两季不要阳光直射。

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和国光思它灵,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茶梅的病害:白星病

症状

茶梅白星病主要危害嫩叶、嫩芽,以嫩叶为主,6月份为发病旺盛期。

初期长出针尖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来逐渐扩展成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

湿度大时,病部散生黑色小点,病叶上病斑数达几十个至数百个,有的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变形或卷曲。

防治方法

百菌清,代森锌类为保护性杀菌剂,适用于发病前的预防,建议在发病前使用国光百菌清或80%代森锌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虎皮兰的病害及防治


虎皮兰是常见的家庭盆栽观叶植物,长至于书桌、餐厅。但人会遭遇病害侵扰,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腐烂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日灼病。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虎皮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虎皮兰叶斑病

危害症状

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或长圆形的斑点,病斑边缘呈浅黄色,略微凹陷。叶片病斑较多容易融合,叶片枯死,后期病斑脱落穿孔。靠近地面的病斑容易腐烂,从而造成茎基腐烂或全株倒折。

防治方法养护过程中中,减少浇水,保持土壤微湿,降低土壤的湿度,可有效防止叶斑病。发病时,初期可选用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连续喷洒2~3次,间隔5~7天。喷洒时适时更换药剂,以免植株产生抗药性。虎皮兰腐烂病危害症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逐渐扩展后病斑由圆形至不规则状,暗灰色,软腐,稍凹陷;随后病斑干枯凹陷,潮湿的环境下叶片会出现黑色的霉斑。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叶,并换盆换土。重新栽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五氯硝基苯拌土或用土菌消杀菌剂喷洒土壤。发病严重时,喷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7天一次,见好即可停止。虎皮兰细菌软腐病危害症状植株染病后叶片会由绿色变为浅黄色至灰黄色,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分会出现水渍状的软腐,后期后逐渐倒折,根部腐烂枯死。特别是在春、夏期间高温多雨、台风天气发病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冬春季节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控制浇水,适当遮阴。春秋生长旺季,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最好选择无病土或火烧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清理干净。若发现及时,可选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虎皮兰炭疽病危害症状炭疽病病斑开始于叶尖或叶缘,褐色,斑面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病叶上形成有散生或排列规则的小黑点。南方高温天气阴湿条件下发病率更高,尤其是4~6月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冬春季节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并增施磷钾肥,适当控水,待植株长出新叶后正常养护。发病初期及时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选用75%的百菌清+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1000倍液。

蜀葵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蜀葵花色丰富,有紫色,粉色,红色,白色等等,非常适合种植在庭院中作为观赏花卉,但是很多时候极易产生病害,此时应该如何防治病虫害呢?

蜀葵的病害:锈病

症状

病原菌是鞘锈菌,多年生老株蜀葵极易感染蜀葵锈病。

感染锈病之后,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背面可以看到圆形棕褐色粉末状的孢子堆。

后期患病严重时,叶片逐渐变黄、枯萎,直到掉落,整棵植株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

春季或夏季在植株上喷施波尔多液,或者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起到防治效果。

发病初期可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蜀葵的病害:白斑病

症状

蜀葵白斑病又叫做斑枯病,主要危害的是蜀葵的叶片。

发病初期,蜀葵叶片表面会生有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的中央是灰白色的,外缘则是红褐色。

在周围环境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病斑上会出现灰褐色的霉层。

防治方法

给蜀葵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少施或者干脆不施。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发现患病的植株,要及时将病叶去除,注意枝茎的密度,使植株保持通风、透光,尽量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扁豆主要病害及防治


扁豆灰霉病

目前,灰霉病在棚栽青扁豆上零星发生,应做好防治工作,控制病害发展.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做好棚内温度、湿度的管理,注意通风降湿,控制病害流行;同时摘除病叶、病荚,带出棚室销毁。(2)药剂防治。选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扁豆轮纹病

轮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出苗后即可染病,但后期发病多。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圆形病斑,边缘红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干燥时易破碎,发病严重的叶片早期脱落,影响结实。

防治方法以药剂防治为主:发病初期及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硫磺(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腈菌唑?代森锰锌(仙星)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注意喷匀喷足。

扁豆细菌性晕疫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上部叶片或新生叶上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病斑周围有0.5~10厘米的晕圈。

发病规律主要通过种子传播。有报道称,种子带菌率0.02%就可造成病害流行,病菌通过气孔或机械伤口侵入。冷凉、潮湿地区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不同品种间具明显抗性差异。严格进行种子消毒,防止种子带菌。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利300倍液等药剂。每7天1次,防治1~2次。

扁豆锈病

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为锈褐色,隆起,呈小脓包状病斑。发展后,扩大成红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

发病规律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而后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过多等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合理密植,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清洁田园,减少再侵染菌源及越冬菌量。配合使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时摘除棚内中心病叶,防止病菌扩展蔓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棚外销毁或大田栽培就地销毁。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40%敌唑铜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克脱乳油4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防治2~3次。

扁豆黑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8―15(mm)、褐色,微具同心轮纹,病部生有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Alternariabrassicae(Berk.)Sacc.var.phaseoliBrun.称芸苔链格孢菜豆变种,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淡榄褐色,顶端色淡,不分枝,基部稍膨大,多数正直,1~4个隔膜,大小32―86x4~5.5(m);分生孢子多为单生,呈倒棍棒状,榄褐色,嘴胞稍长,色淡,不分枝,孢子具横隔4―7个,纵隔O~3个,隔膜有缢缩,大小29~54x11―15(m)。有人认为此菌别于A.brassicas(Berk.)Sacc.不能把它看作A.brassicae的变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在南方本菌在寄主上辗转传播,不存在越冬问题。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或密植郁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无公害防治法(1)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大棚栽培注意改善通风条件以降低湿度。(2)生长季节结束后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以减少菌源。(3)重病地或田块应及早喷药控制,花后及时防治。进入开花后,日均温25℃以上,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再喷1次,连续3~4次。病情严重时,雨后补喷可提高防效。

扁豆褐斑病

褐斑病又称褐缘白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正、背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边缘赤褐色,直径1~10毫米,后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高湿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产生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病部产生的子囊孢子借助气流传播。该病为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温度20~25℃,相对湿度高于85%,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与非豆类蔬菜轮作2年。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②种子消毒: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再转至50℃温水小浸5分钟。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苯霜灵乳油35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6.5%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倍液等喷雾。每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扁豆病毒病

扁豆病毒病有多种表现型,如花叶斑驳型、卷叶萎缩型、明脉皱缩型等,其中以花叶斑驳型最为常见。

发病规律主要靠蚜虫传毒,高温干旱、排水不良、氮肥过量、土壤黏重等条件均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山药栽培病害及防治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产品器官为官块茎。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是被人们公认的无公害蔬菜。发展山药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种植技术不规范,往往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红斑病

1.症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根状块茎。染病的块茎小,重量轻。山药红斑病发病之初是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稍凹陷的病斑,单个病斑直径2~4mm。发病重时,病斑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块,表面具有细龟纹病斑,深2~3mm,最深的达1cm以上,呈褐色干腐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种块病残体和病田土壤是传染红斑病的主要途径。山药线虫的生命周期极不整齐,一年约生2代,只侵染山药,6月份新块茎开始形成时,线虫就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一直到收获,线虫从基部到长40cm处都可以侵染,以20cm以上病斑较多。

3.防治方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西瓜等不易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用0.1%~0.3%TMK浸带病栽子24h,防病效果达95%以上;在重茬种植的情况下,播前每667m2沟施TMK颗粒剂2kg,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

(3)选无病田繁殖栽子,并配合轮作和施用无害肥料等综合措施。

(二)炭疽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在叶片的叶脉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后变为黑褐色,扩大后病斑中央褐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茎蔓发病多在距地面较近部分,病斑黑褐色,略凹陷,为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茎蔓枯死,导致植株死亡。叶片或茎蔓上的病斑,在空气潮湿时常产生淡红色的黏稠物质(分生孢子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和薯蓣盘长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季发病重。

桃花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庭中都会栽植桃花进行观赏,如果病害困扰了桃花的生长,就会影响它的观赏价值,那么桃花的病害如何防治?

桃花穿孔病

主要危害叶片,同时也危害枝梢和果。

1.是由细菌引起的穿孔病称细菌性穿孔病。

2.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穿孔病。

温暖多雨的季节利于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的桃花植株易感病。加强管理,增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是防治桃穿孔病的主要方法。

同时注意剪除病残体,减少再侵染病原。在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5°石硫合剂,可兼治害虫,生长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对细菌性穿孔病可选用链霉素、土霉素、井冈霉素等杀细菌性药剂。

桃花炭疽病

主要为害果实,叶和新梢也能发病。桃花开花时如遇低温多雨则更易发病。消灭病梢、枯枝、僵果,减少越冬菌源是其主要防治方法,也可于花前喷波美5°石硫合剂。花后可用50%退菌特6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喷施。

桃花流胶病

主要危害枝干,对树龄较大的植株危害较为严重。加强桃树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及时有效地控制树干害虫,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是防治的主要方法,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杀虫剂、杀菌剂。

桃花缩叶病

主要发生在早春低温多雨的季节。消灭越冬病菌,主要防治方法是在花瓣露红时用70%代森锰锌5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喷施。

特征:桃花为落叶乔木.叶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无毛,叶柄长1-1.5CM.花单生,先叶开放,几无柄,多粉红色,5瓣,花期3-4月,6-9月果熟,变种有深红、绯红、纯白及红白混色等花色变化以及复瓣和重瓣种。

吊灯扶桑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吊灯扶桑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植物,所以很多家庭选择在家中养殖吊灯扶桑,那么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吊灯扶桑的病害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叶斑病

症状

叶斑病是一种真茼性病害,多发生在秋末天气转冷时期,尤其北方地区保暖不及时更易发生。

最初的症状是叶片出现淡黄色或者红黄色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如果环境比较潮湿,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的粒状物,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后期病情加重,叶片逐渐干枯,直到脱落。

防治方法

防治叶斑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防寒工作,秋后大风降温时,就对吊灯扶桑采取保护措施,将其放置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地方,并且保持一定的温度。

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喷洒500~800倍液的代森锌或1500倍%铵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茎腐病

症状

茎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发生范围广的真菌病害,多发生在雨季,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发病比较严重。

病原菌会从吊灯扶桑的根茎交结处侵染,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受害部位皮层皱缩,稍显暗褐色,但其实皮下组织已经开始腐烂。

之后黄褐色枯斑逐渐向里扩展,叶片干枯脱落,病斑绕茎一周后,植株就会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茎腐病的关键就在于防止暴雨长期冲刷吊灯扶桑,并且在雨季前后每隔10天左右用200-500倍液托布津涂抹吊灯扶桑的枝干部位。

根结线虫病

症状

根结线虫病主要发病于吊灯扶桑的枝叶部分,初期叶片生长衰弱,叶片边缘出现红褐色的枯斑,后期病斑逐渐向里扩展,叶片干枯脱落。

如果观察吊灯扶桑的地下部分,就会发现植株根系间出现大大小小的瘤状物,初期光滑肉色,后期粗糙褐色,内藏针尖大小的梨形雌线虫。

防治方法

这种病症的防治比较困难,如果植株数量较少,就换土,信徒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暴晒,旧土就可以丢弃了。

如果植株较多,可以施入涕灭威颗粒剂,可按5寸盆埋入0.5克左右计算。

鸿运当头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鸿运当头病害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理性病害,因养护不当造成的,只要稍加养护即可改善。另一种是传染性病害,真菌感染引起,不及时防治,病害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鸿运当头病害的防治。

鸿运当头心腐病和根腐病

这两种病症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症状

患心腐病的植株,叶筒基部组织变软腐烂,有臭味,时间长了叶筒会自行倒下。

根腐病株,根尖变黑褐化或腐烂,不长侧根,因而影响到植株对水肥的吸收,植株生长缓慢、变弱。

防治方法

防治心腐病或根腐病的方法,除了注意基质、浇水、水质的问题之外,在高温季节可喷洒噁霜锰锌400倍液或用乙膦铝400倍液来浇灌叶筒,每月一次,连续三次,可有效的防止病害发生。若一旦出现心腐病和根腐病,基本无法挽救。

鸿运当头叶尖黄化枯萎

症状

叶尖黄化病,主要是因为浇水不当,空气湿度较低,施肥过度,造成植株土壤中的盐分太高造成盐害。这就是我们说的生理性病害,认为造成的。轻者导致叶子发黄,严重者植株直接死亡。

防治方法

鸿运当头的浇水很重要,选对水质更重要。尽量选择含盐分较少的水,家庭浇水,在太阳下暴晒后使用。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角度,以免发生冻害。

紫罗兰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紫罗兰属于十字花科的宿根草本花卉,通常作一二年栽培。作为冬、春两季的切花,其需求量逐年提高。因其耐寒性较强,加温等方面的费用少,所需劳动力也少,栽培价值较高,从定植到收获的周期短,故得以广泛应用。通常12月-翌年2月上市的是室内栽培的无分枝系,3月下旬-4月上市的多是露地栽培的分枝系。一般来说,无分枝系价值较高,而重瓣的比单瓣的价格要高2倍-3倍。

紫罗兰的花叶病

该病是危害紫罗兰的常见病毒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有发生。

症状感病植株的叶子变小、皱缩、扭曲、反卷,呈明显的花叶症,老叶黄化,花朵变小、萎缩,花瓣呈碎色状。严重时,植株矮小,并提早枯萎。

病原是芜菁花叶病毒。

传染途径可以通过汁液和多种蚜虫(主要是通过桃蚜和菜蚜)传播。芜菁花叶病毒还危害多种植物。

防治方法

除去紫罗兰种植地附近的毒源植物,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用杀虫剂防治蚜虫,也是防治此病的基本方法。

用杀虫剂防治蚜虫,也是防治此病的基本方法。在养护管理过和中,注意对手、工具的消毒,以防通过汁液传病。

紫罗兰的立枯病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部、叶片。感病植株最初在靠近土面茎基部产生暗色斑点,呈水渍状,随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呈棕褐色,收缩腐烂。当病斑环绕茎部一周时,植株倒伏死亡。病菌侵染叶片时,在叶片上引起暗绿色水渍状圆斑,侵染叶柄则呈褐色腐烂。在环境潮湿时,病斑处可见白色丝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及菌核。

病原为RhizoctoniasolaniKuhn,丝孢纲、无孢目。

紫罗兰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内越冬。当气温在20℃-24℃、湿度较大时,病害以菌丝体侵染传播。阴雨天气、淋水过多、盆土积水、植株有伤口时,往往引起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避免用旧土。施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多施磷、钾肥。加强植株间通风。发现病叶及时摘除。

2、发病时喷施65%敌克松600-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1500倍液。土壤消毒可用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5克-6克。

紫罗兰的黑斑病

症状叶上发病。初生水浸状斑点,后形成淡褐色、直径0.5-20.3-1.2厘米的病斑,病斑上出现霉状物。少数病斑有同心轮纹。

病原菌AlternariajaponicaYoshii。为半知菌类日本链格孢。

防治方法

1、增施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及时摘除病叶,病斑上出现霉状物。少数病斑有同心轮纹。

2、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大富丹及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紫罗兰的黄萎病

症状

1)、首先,叶片叶缘的叶脉间变黄,晴天中午前后叶片萎蔫,夜晚或白天阴凉时又可恢复,数天后便不再恢复。同时,叶片变黄部分变褐干枯,叶缘稍上卷,严重时,整个叶片变褐并干枯脱落。

2)、有时病斑仅产生于半边叶片,引起叶片歪曲有的植株仅一侧发病,株形不舒展。

3)、剖视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其维管束变为褐色。

病原由真菌中半知菌亚门的轮枝孢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d.侵染而引起的。病菌菌丝体初无色,老熟时为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有2-4个轮状的枝梗,每轮有3-5个分枝,在顶枝和分枝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细胞,无色。菌丝体还可形成成串的厚垣孢子和黑色的微菌核。

传染途径

1)、黄萎病病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微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病菌还可在种子、土杂肥中越冬。

3)、第二年病菌由根部伤口或直接侵入根内,经维管束蔓延到地上部茎、枝、叶、等部位,引起植株发病。

4)、病菌在田间主要靠风雨、流水、耕作传播,远距离主要靠带菌种子传播。

防治方法

1、用无病土进行营养钵育苗,以培育无病壮苗;覆盖地膜可减轻发病。起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栽苗不要过深。

2、重病地在整地时,每亩可撒施50%多菌灵3-5公斤,耙入土中消毒,或在定植时,每亩用50%多菌灵1.0-1.5公斤,配成药土施入定植穴中。

3、定植缓苗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公斤药水,隔10天灌1次,边灌2-3次。

《散尾葵的病害及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