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芒果疮痂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芒果疮痂病曾被列入对外检疫对象,现已取消。本病在苗圃危害较重,对幼龄树及老树危害较轻。果实生长后期发病多,影响果实外观。国外的美国、古巴、巴西及南非等国均有报道。

【芒果疮痂病症状】

芒果疮痂病主要引起芒果叶片、枝条、花及果实的幼嫩组织发病。嫩叶发病呈扭曲,畸形,展开的叶发病后,叶背面产生黑色微凸、中央开裂的小圆斑,常集中于中脉附近,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嫩枝发病时病斑椭圆形,边缘色深。未成熟果基部感病时产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星状开裂,成熟果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微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可见其上有稀疏的灰白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

芒果疮痂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Elsinoemangiferae称多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无性世代为Sphacelomamangif-erae属半知菌亚门的黑盘孢目痂圆孢属。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株及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与再侵染。病害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病种苗的调运。种子也有传病可能。温暖多雨的年份较多发病,特别是日夜温差大而又高湿的天气,有利病害发生。近成熟的果易感病。苗木的幼叶枝梢较成年结果树的发病多。

【防治方法】

清园防病。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及过密枝梢,清除地面枯枝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以消除病源。

在新梢萌发后或圆锥花序抽出后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再喷1次。每次梢期或开花期、果实生长期喷23次。药剂有:1:1:160等量式波尔多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0%多菌灵硫磺胶悬浮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等。

编辑推荐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部分地区发病较重,对马铃薯的商品性有很大影响。此病除危害马铃薯外,还可侵害其他一些块茎作物。马铃薯疮痂病怎么防治?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放线菌马铃薯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scabies(Thaxter)Waks.etHenvici侵染引起。病菌在种薯上越冬,或在土壤中腐生。病土、带菌肥料和病薯是主要初侵染源。种植带菌种薯,发病率很高。病菌一般在块茎外表皮木栓化之前从皮孔、气孔或伤口侵入染病,木栓化后侵入较难。蛀食性昆虫在危害时也会传播病菌。最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5~30℃,土壤为中偏微碱性的砂壤土。土壤高温干燥发病重,pH值在5.2以下土壤则很少发病。品种间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则较抗病。

防治要点

①因地制宜选用相对较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加强检查,剔除带有疮痂的病薯。

②改进栽培方式,实行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非块茎类蔬菜5年以上轮作。

③选择保水较好的土地种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禁止施用带菌厩肥。结薯期适时浇水,避免干燥。

④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

石榴疮痂病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病害学名:SphacelomapunicaeBitanc.etJenk.主要为害果实和花萼,病斑初呈水湿状,渐变为红褐色、紫褐色直至黑褐色,单个病斑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5mm,后期多斑融合成不规则疮痂状,粗糙,严重的龟裂,直径10-30mm或更大。湿度大时,病斑内产生淡红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暗色,近圆形,略凸起,大小54-120微米。分生孢子盘上排列紧密的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瓶梗型,大小8.4-252.3-2.8(微米)。分生孢子顶生,卵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透明,两端各生1个透明油点,大小2.8-7.82.3-5(微米)。病组织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天,先在病组织上产生黄色小菌落,后扩至培养基上,圆形,中央凸起,10天后可产生酵母菌状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春季气温高于15℃,多雨湿度大,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几天潜育又形成新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气温高于25℃病害趋于停滞,秋季阴雨连绵病害还会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果及时摘除,减少初侵染源。

(2)发病前对重病树喷洒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铲除剂。

(3)花后及幼果期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调入苗木或接穗时要严格检疫。

芒果畸形(簇芽簇花)病防治方法


芒果畸形病又被为称芒果簇芽簇花病,它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该病在国外各芒果产区发生日趋普遍,危害日益严重,受到极大关注。在我国,经2008年调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的晚熟芒果产区发现。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此病的研究报道不多,发表报道的专家、学者对此病病因一直存在争论,究竟是浸染性病害(如病毒或真菌)或者是螨类危害引起的畸形,尚无定论。 一、芒果畸形(簇芽簇花)病发生情况 芒果畸形(簇芽簇花)病主要发生于秋、冬季和春季,管理较差的果园发病重,造成芒果的芽和花呈簇团状畸形,不能伸展开来,影响芒果树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 芒果的簇芽病多发生在芒果苗期和未嫁接的1―2年生幼树上,以及发生簇花病剪除病枝后,新发出的枝梢上。小苗和幼树发病分布零星,幼树经剪除病部,加强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后,一般都能恢复正常生长,危害不是很大。大树发病后,防治较难,会导致果树不能抽穗开花结果。 芒果的簇花病在抽穗时期发生,开花时芒果树停止生长,无明显分枝,整枝花穗形成一簇,小花之间相互拥挤、密生,甚致干枯,干枯花穗若不剪除,可一直挂在树上,不脱落,严重阻碍枝梢正常生长,簇花病主要危害挂果树的花穗。 经调查,一亩成林投产芒果园正常年产量在1700~2300斤,得了畸形病,在短短2年后,亩年产量仅仅只有400~700斤,发病3年后,几乎达到绝产,成为影响芒果生产的一大病害。 二、试验防治情况 通过单纯的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试验,防治效率可达16~20%。 通过单纯的化学药剂喷雾、灌根双结合药效试验,防治效率可达31.2%。 通过彻底换冠后,正常防治试验:在主干1~1.2米处锯掉树冠,重新换接,正常管理两年后,防治效率可达41.4%。 通过实施重剪畸形(簇芽簇花)枝条、对剪口进行消毒处理、平衡树体养分、治和补同时进行的试验:在治的方面,除了针对真菌性病害用药外,同时采用了防治病毒和细菌性病害的药;在补方面,重点进行了锌肥的补充,除了土施补充氮、磷、钾复合肥和锌肥外,结合喷药防治病虫害,补施锌、钙、硼等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实施一年,防治效率可达到99.8%,防治效果较好。 通过总结分析,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畸形(簇芽簇花)病的有效防治技术,希望在芒果生产区域推广应用。 三、畸形(簇芽簇花)病有效防治技术 1、杜绝畸形(簇芽簇花)病传播途径:禁止从病区引进芒果苗木和嫁接枝条,防止病害的扩散、蔓延。 2、重剪畸形(簇芽簇花)病枝条,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保持果园清洁,在果树花期和营养生长期对果园进行定期检查,若发现病害,及早对病树枝进行重度修剪。修剪方法:发病处往根部方向三篷梢以下剪去(能在二级分支上剪去效果更好);修剪工具要随时用消毒液(甲基托布津+咪酰胺)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剪口及时涂抹消毒液(甲基托布津+咪酰胺);及时将剪下的发病枝叶运出果园烧毁,避免重复感染。 3、病枝修剪后,对发病枝组的大枝或主杆进行浅环割(尽量浅、窄、不见木),在环割口上涂抹能平衡树体养分的置换剂(皇禾绿果树利树宝),改善树体对养分的转换和吸收,以恢复树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定期对果树进行有效药剂喷雾防治:病枝剪除后,根据果树剪除情况:(1)树冠全部剪除,没有绿叶,直接喷施杀虫杀菌(炭息、吾宁霉素、农用链霉素、加收米+金碘+啶虫咪、吡虫啉、阿维高氯、菜喜等)混合药液,7~10天一次。直到新梢抽发后,采用下面的药剂防治;(2)只剪除部分枝叶,果树上还有一定量的绿叶,可直接采用下面的药剂防治: 杀菌剂(吗啉胍.三氮挫1000倍液+氯溴异氰尿酸750倍液+50%烟酰胺1000倍液+5%金碘1000倍液),加上高效杀虫剂(啶虫咪、吡虫啉、阿维高氯、菜喜等)和叶面肥(速效锌1克/1kg水+植物营养素500倍液、NEB叶面肥1500倍液、吲脂叶莱素1000倍液)混合液,连续喷施,10天一次,直到第二次新梢老熟。 之后,每抽一蓬新梢,定期喷杀虫杀菌(炭息、吾宁霉素、农用链霉素、加收米+金碘+啶虫咪、吡虫啉、阿维高氯、菜喜+叶面肥)混合药液,7~10天~次,直到新梢老熟。 5、及时补充树体营养。方法:(1)叶面喷施:结合每次抽梢期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加入叶面肥(速效锌1克/1kg水+植物营养素500倍液、NEB叶面肥1500倍液、吲脂叶莱素1000倍液)混合喷施;(2)土施:结合旱季灌水和雨季土施三元复合肥+硫酸锌,施肥时间:病枝剪除后、透雨下地、雨季结束前、第二年抽穗开花前各施一次。以改善果树营养状况,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6、新的枝梢抽发长成后,要加强果树整形、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促进果树健康生长。 7、通过处理后,若还有簇芽簇花发生,及时彻底剪除病枝,喷药消毒,照以上2~6条实施防治。

柑桔疮痂病的防治


柑桔疮痂病是宽皮桔类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新梢、嫩叶、花萼、花瓣、幼果等部位,严重危害时,引起落叶和落花、落果,被害果面粗糙,味酸、汁少,品质下降,影响产量和果的商品价值。

据观察,目前温洲密桔、芦柑等已陆续开始春芽萌动。望各地果农注意加强果园观察,以第一次喷药防治为重点,抓好适时喷药防治。第一次掌握在春芽一粒米长时喷药,第二次花落花2/3、第三次幼果豆粒大时。

防治方法

1、第一次施药可选用0.8%等量式波尔多液,在配好的波尔多液溶液中加入0.6斤的食盐,有增效和耐雨水冲刷作用,同时对兼治柑桔白色膏药病有特效。

2、10%世高水分散粒剂兑水1500—2000倍液喷雾。该药具有杀菌普广,强疗效且持效期长的特点。

3、80%大生M—45可湿粉兑水500—800倍液喷雾,它可形成致密药膜耐水冲刷,雨前喷药,雨后不必重喷,对炭疽病、树脂病、煤烟病、锈壁虱等病虫有良好的兼治作用,可连续使用。

另各地要加强果园观察调查,据本站调查个别果园的部分植株冬后红蜘蛛虫口很高,应注意结合挑治红蜘蛛。

马铃薯疮痂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危害马铃署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一般分为两种发病症状,分别是网纹状病斑和裂口状病斑(容易被误认为马铃薯粉痂病)。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后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开裂后病斑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呈疮痂状,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匍匐茎也可受害,多呈近圆形或圆形的病斑。

病原

为疮痂链霉菌,属放线菌。菌体丝状,有分枝,极细,尖端常呈螺旋状,连续分割生成大量孢子。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传播途径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发病因素编辑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从薯块皮孔及伤口侵入,开始在薯块表面生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或合并成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凹入,边缘凸起,表面显著粗糙.呈疮痂状。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土中容易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薯块留种,种薯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2小时,浸种后再切成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2、选择保水性好的土地种植,特别是秋马铃薯应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可减轻发病。3、实行轮作:除萝卜等根菜类外,与其他作物都可轮作。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有防病作用。

种植油桃重视防治疮痂病


桃疮痂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由于油桃果皮表面没有茸毛,桃疮痂病菌易侵入果皮发病,油桃种植区应重视防治桃疮痂病。

桃疮痂病主要危害桃树果实,也危害枝条和叶片。果实被害多在顶部发病,受害仅在果皮部分,病部初生暗绿色圆斑,并逐渐扩大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病斑,稍凹陷,上面着生黑色霉层。随着病部木栓化和果实膨大,病部常龟裂或畸形。枝条被害处先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常有流胶现象发生。叶片被害,初生多角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成穿孔。

温度和湿度是桃疮痂病菌侵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病菌以菌丝在当年生枝条的病斑上越冬,春季温度达10℃、空气湿度80%以上时开始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疮痂病菌潜育期长达40天以上,通常在花瓣脱落6周后才开始发病,早中熟桃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桃疮痂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有暗绿色小点,常被忽视,到病斑出现时病菌早已侵入果皮,喷药难以控制,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花芽期喷施3波美度石硫合剂,花蕾微露时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70%时喷施80%喷克600~800倍液,或50%福美锌500~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次,间隔15天再喷1次。

柑橘疮痂病的为害及防治


柑橘疮痂病被称为专门欺负小孩的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专门为害幼嫩组织。受害叶片初期为黄褐色圆形小点,后变为蜡黄色,多发生在叶片背面,病斑木栓化隆起,多向叶背突起而叶面凹陷,呈圆锥状或漏斗状。

幼果受害,多在谢花后开始。初期为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黄褐色斑,木栓化瘤状突起,幼果畸形易早落。有的随果实长大,病斑变得不明显,但果小、皮厚、汁少、味差。

果上的另一种症状是病斑组织连成大斑,病部组织坏死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癣皮状,下面组织木栓化,显龟裂纹,皮层较薄。

柑橘疮痂病只侵染柑橘类植物。病菌借风力或水滴和昆虫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其远距离传播是带病的苗木、接穗和鲜果销售。

当温度达28℃以上时很少发生。湿度对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适温和高湿(有一定时间的降雨)是疮痂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温度适宜,湿度大有利于此病害流行。

疮痂病菌只侵染幼嫩组织,随着组织的不断老熟,抗病性逐渐增强。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禁止病源带入新区。

2、以有机肥为主,实行配方施肥;春夏排除积水;冬季清园,剪除病枝叶,消灭越冬病源。

3、喷药防治的重点是嫩叶和幼果。当春梢新芽发出、谢花约2/3时,连续喷药23次,以保护新梢及幼果,次要掌握在春芽萌动,即芽的长度不超过1粒米长以前进行喷药,以免造成药害。第二次喷药要掌握在柑橘树2/3的花瓣脱落时为保护幼果的关键时期。第三次用药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

防治疮痂病好的药剂就是波尔多液,这种药剂杀菌性能好,杀菌面广,黏着力强,不易被雨水淋洗,残效长。但缺点是容易诱发锈壁虱。因此除次用药外,第二、三次用药在锈壁虱发生严重的地区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替代。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辣椒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落叶病,是辣椒重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时,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1)主要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病部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引起落叶。幼苗子叶初生水浸状银白色小斑点,后变为暗色凹陷的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落叶,导致死亡。成株叶片染病,呈水浸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病部边缘暗绿色稍隆起,呈疮痴状。

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和叶尖变黄,最后干枯脱落。茎部病斑呈不规则形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隆起,纵裂成疮痂状。果被害,开始有黑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长圆形或圆形的黑色疮痂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脓溢出。

(2)发病规律

此病由辣檄斑点黄单孢细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隙繁殖,致使表皮组织增厚成疮痂状,病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水反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此病易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尤其是大风大雨后暴晴易诱发病害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如果长期高温高湿,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迅速扩展为叶缘桔焦或叶片上形成很多小斑点,从而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在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缺肥生长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湘研3号、6号、11号、12号、19号、新皖椒1号、洛椒4号等品种比较抗病。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浸种10分钟,之后移人常温水中浸种催芽后播种或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③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李树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李树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梢和叶片。对李树危害较大,现将李树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近成熟期,病斑呈暗紫或黑色,略凹陷。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聚合连片,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龟裂。新梢和枝条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病斑,继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

2、病原

Cladosporiumcarpophilunm为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短,簇生,不分支或偶有一次分支,暗褐色,有分隔,稍弯曲。分生孢子单生或呈短链状,单胞,偶有双孢,圆柱形至纺锤形或棍棒形,有些孢子稍弯曲,近无色或浅橄榄色,孢痕明显。

3、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在我国南方桃区,5~6月发病最盛;北方桃园,果实一般在6月份开始发病,7~8月发病率最高。果同低湿,排水不良,枝条郁密等均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4、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结合修剪,认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残桩,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

(2)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然后涂抹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喷石硫合剂加80%的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铲除病原菌。

(3)生长期于4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隔20天用刀纵、横划病部,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笔蘸药液涂于病部。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50倍液、1.5%多抗霉素水剂100倍液处理。

樱桃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樱桃疮痂病主要危害樱桃果实,也危害枝条和叶片。对樱桃的危害极大,是樱桃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果实被害多在顶部发病,受害仅在果皮部分,病部初生暗绿色圆斑,并逐渐扩大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病斑,稍凹陷,上面着生黑色霉层。随着病部木栓化和果实膨大,病部常龟裂或畸形。

枝条被害处先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常有流胶现象发生。叶片被害,初生多角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最后病部干枯脱落成穿孔。

病原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枝梢上越冬,翌年4~5月气温高于10℃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0~28℃,适宜相对湿度为80%以上,病菌直接侵入果实的,经20~70天潜育,于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春、夏多雨潮湿易发病,樱桃园低洼、湿气滞留、栽植过密不通风发病重。晚熟品种常较早熟品种发病重。

发病原因

温度和湿度是桃疮痂病菌侵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病菌以菌丝在当年生枝条的病斑上越冬,春季温度达10℃、空气湿度80%以上时开始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疮痂病菌潜育期长达40天以上,通常在花瓣脱落6周后才开始发病,早中熟桃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跟光条件。

(2)棚室樱桃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樱桃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飞一防湿气滞留,降低樱桃园湿度。

(3)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跟光条件。

(4)棚室樱桃树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桃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飞一防湿气滞留,降低樱桃园湿度。

药剂防治

(1)种块消毒:播种前,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对切开的种块喷雾。

(2)播种时,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开沟后,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创造无菌环境。

(3)花期至膨大期喷雾:使用《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

(4)重点区域防治:在普防的基础上对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使用青枯立克100倍(15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或再加内吸细菌药剂如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在普防后7-10天补喷一次或穴灌。

花生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花生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染病叶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矩形小雀斑,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斑黄褐色,叶背面为淡红褐色,具褐色边缘。叶柄、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长约3mm,多数病斑交融时,引起叶柄及茎扭曲,上端枯死。

花生疮痂病病原

Sphace10maarachidisBitaucourtetJenkins称落花生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包子盘褐色或黑色,垫状或盘状。分生孢子梗单根,密集在盘上形成一橄榄色绒状层。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无色,大小5234(Um)。

花生疮痂病传播道路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花生疮痂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播种前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但时间不宜过长;播种后应及时在地面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防水分蒸发、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3)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4)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供给量,在花生生长期应及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产量。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油橄榄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为集中产地。

1、病害症状

在果实上,一般只有一个病斑,有时2~3个病斑油橄榄疮痂病。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多由果实顶端向下呈轮纹状逐渐扩大,暗褐色,病斑中心部分略下陷,稍硬,随后,当病斑布满全部或大部果面时,果实皱缩变干,成为黑褐色僵果。后期,在病斑上出现淡褐色颗粒状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其上产生大量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嫩叶感病时,呈暗灰色,往往由叶尖,或叶缘向内扩展,并失去光泽。由主脉向叶面卷曲,变脆脱落而出现枯梢。老叶病斑呈黄褐色。病芽为暗灰色,容易萎缩干枯。

2、病害原理

原菌为盘长孢菌(GloeosporiunolivarumAlm.)分生孢子盘为淡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梭形呈长椭圆形,大小15~24m4~6m,在马铃薯培养基上产生菌落,初为红色,后产生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并转为粉红色或灰白色。产孢能力极强。分生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上,25~28℃下经12小时,萌发率可达96.7%~100.0%。

3、发生规律

从油橄榄植株上越冬后残存的病枝和病叶,容易分离获得病原菌。分离菌在贝拉品种的新梢上喷雾接种,可出现疮痂病的典型症状,病梢率达100%,嫩叶发病率为53%~68%。气温16~18℃,相对湿度84%~95%时,病原菌潜育期为4~5天,发病周期5~7天。生长良好的油橄榄存留在植株上的病枯枝和病叶,是翌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来源,嫩叶和果实的大量发病,是当年病害流行的再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主要是皮孔、气孔等自然孔口。果实经擦伤接种后3天,即可出现病斑,且发病率高。

在四川,油橄榄疮痂病的周年有两个发病集中期:5月上旬,林间新梢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高峰期,春梢发病率可高达91%。7月下旬至9月中旬,病情不断下降。另一高峰期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秋梢发病率又显著上升。一年内林间病枯梢率高峰期也有两次,6月初,6月中旬至7月上旬,枯梢率达70%左右,另一次为9月下旬至10月。

在周年中,果实发病期从8月下旬开始,9月至11月,病情不断增长,果病率达83.5%。当果实成熟变为紫红色时,最易感病。叶片感病率低于果实感病率。

4、发生条件

油橄榄疮痂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春季和秋季两个集中发病期内,日平均温度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为80%~90%,降雨频繁而集中。在适宜病害发生的温度条件下,降雨和相对湿度是促进病害发展的主要因素,雨水是病原菌在林间传播的主要媒介,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萌发和侵染过程。至夏季,气温上升,日平均气温在24~29℃,相对湿度仅为62%~82%,高温干旱对病害的蔓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传播方式

病原菌还可通过插条,接穗和苗木等繁殖体进行远距离传播。

油橄榄各品种植株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佛奥、米扎等小果型品种抗病,通常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大果型品种感病,贝拉品种的枯梢和果病尤为突出。

6、防治方法

(1)在控制病害上,应加强营林技术措施。

首先从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人手,以提高植株抗病力。秋、冬季节,结合植株的修剪工作,彻底清除病枯枝,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来源。必要时,根椐病情进行一次夏季修剪,以清除再次侵染来源。其次,提前采收贝拉等感病的大果型品种,以避免大量发病,同时提供制作罐头,蜜饯之用。再次,为了较长期控制病害,应选育抗病品种,繁育抗病苗木。

(2)化学治疗

适时选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化学农药以1%波尔多液,每隔15~20天喷洒一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早期喷施可防止在连续降雨时引起落叶。在结果期内,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50倍液。

(3)生物治疗

生物制剂庆丰霉素(100~150单位)对油橄榄疮痂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林间单株和小区试验中,连续喷施后,新梢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防治效果为49%~74%,果病也有减少。喷施庆丰霉素试验的油橄榄植株,新陈代谢活动较为旺盛,表现在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方面。

《芒果疮痂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