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花卉根腐病起因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根腐病病原菌

有多种病原菌都会引起花卉作物的根腐病,给花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这些病原菌能够造成介质中的花卉幼苗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死亡,或者对成熟植株造成慢性或急性的根系腐烂。这些根腐病病原菌与具有特定寄主的锈菌、灰霉菌不同,通常它们能够侵染的植物种类范围很广。

在温室花卉生产的根腐病主要是由四类真菌和一些细菌所引起的。即腐霉菌、疫霉菌、丝核菌、根串珠霉菌和细菌类的欧氏杆菌等。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其农业防治及化学防治的方法也不相同,应此判断是哪种真菌造成的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1.腐霉菌

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腐霉菌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为他们产生的游动孢子要通过水进行散播或游动。尽管这些病原菌和土壤中其他病原菌相比不算是很强的竞争者,但是它们可以通过球形、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这些卵孢子也通常存在于患病组织中,检查这些卵孢子可以用来辨别病原菌。

腐霉菌引起的根腐通常发生在含水量大、排水性差的栽培容器内和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过多

地施用氮肥可以使病菌迅速繁殖生长。受到腐霉菌影响产生根腐的植株往往表现生长受阻,甚至萎蔫的现象。叶片表现灰暗,甚至发黄,近似缺氮的表现。几乎所有的作物发生腐霉性根腐后,都会表现出变色的症状,通常是从小的侧根或根尖开始变色,根系产生淡褐色的损伤,导致根的外层开始腐烂,只剩下很细的根的内层髓心。随着进一步发展,根系变成暗褐色甚至到黑色,且浸透水分。轻轻冲洗根系,则腐烂的病根很容易被冲掉。

在无土介质中也能发现腐霉菌,经加热消毒的土壤和无土介质都可很容易感染上腐霉菌,主要传播途径有:

使用不洁的工具、花盆等;

人或宠物在混合介质上行走;

在未经彻底清扫的种植床或上盆区地面上倾倒混合介质;

某些飞虫也能引起腐霉菌在温室间的传播。

土壤在消毒时,如果消毒时间太长或温度太高,那么这样的土壤一旦感染上腐霉菌,则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根腐现象,应为这时的腐霉菌几乎没有天敌。

一旦根部开始腐烂,腐霉菌就很难控制,应此必须以预防为主。措施是先将土壤加热至82℃,并保持该温度30分钟,时间太长或温度过高会将基质中有益生物也杀死,然后将消毒过的土壤进行遮盖和储藏,并防止其和未消毒的土壤接触受感染。商业用无土介质的贮藏也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如果用水塘水或流水灌溉,需注意入水管不应放置太深,以防水下部沉积物被吸入管内。如果灌溉水被腐霉菌污染,应在使用前对水进行消毒。对涨落潮灌溉系统的蓄水池要进行遮盖,防止植物残片进入。另外,对回流水进行过滤处理,以去除水中土壤和植物残片,使蓄水池免受腐霉菌污染。

对可能接触种植基质的苗床、上盆工作台、工具和器具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涨落潮灌溉系统的蓄水池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对有腐霉菌病史的温室,应尽早在种植初期对温室进行消毒。生物类药剂可在移苗前、移苗时或移苗后加入种植基质使用,甚至还可在移苗前,直接被用来处理穴盘苗。但在使用生物类灭菌剂前后十天内,切勿使用化学杀虫剂。

为达到理想的防止效果,也许需要多次使用生物类药剂和杀真菌类药剂。某些腐霉菌还会产生抗性。当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效果不佳时,可换用其它产品。

2.疫霉菌

疫霉菌也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为两栖性真菌,兼性寄生或腐生,绝大多数是兼性寄生。高湿环境有利于疫霉菌的生长与繁衍,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可经风、雨、带菌种苗、土壤及灌溉水传播。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后即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进一步再侵染,在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病菌的数量迅速上升,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病害流行。疫霉菌引起的根腐也通常发生在含水量大、排水性差的情况下。

3.丝核菌

大多数的盆栽花卉容易受丝核菌的侵染产生根腐病。这种病菌广泛存在于未经过蒸汽消毒或药物熏蒸的土壤中。这种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显微镜来识别,应为其菌丝分枝成典型的直角。尽管它不能产生可经空气传播的孢子或游动孢子,但丝核菌能够产生一种坚硬的休眠状态结构,叫做硬化孢子,能够在植物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多年。

丝核菌很容易通过花盆或其他设备工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其他地方。丝核菌能够使根系、根茎甚至地上部分都产生伤害。最初,病根的发展是不连续的,产生浅褐色到深褐色的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连接到一起,从而使根系腐烂死亡。与腐霉菌和疫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不同的是,丝核菌根腐病不出现腐烂的根系浸满水分的特征。根系被侵染后,病菌还会进一步向上侵染,引起根茎腐烂或茎部腐烂,且在病部组织常常形成纵裂。

4.根串珠霉菌

根串珠霉菌是一种土传真菌,能够侵染一些苗床植物。通过移栽、被污染的花盆、使用工具、未经消毒的土壤或某些类型的草炭,可能使根串珠霉菌传入到温室中。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根串珠霉菌能够产生念珠状的孢子。这些孢子很容易从一棵植株飞溅到相邻的植株上或者通过温室昆虫(包括蕈蚊等)传播。其休眠结构为厚垣孢子,它能够长时间在土壤中存活。虽然很多花卉植物都会感染上由根串珠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但在长春花、凤仙、紫罗兰上更为常见。患病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似缺氮症状。最初,患病植株有很小范围的根系变色,实际上,如果不通过显微镜很难判断是否已经发生根腐。后来病株根系出现小的黑色病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黑色病斑逐步扩大。

5.细菌性软腐病

近几年来,由于细菌性枯萎病与软腐病造成的损失有所增长,其致病病菌主要是欧氏杆菌属的几个种类。细菌性软腐病能够侵染多种观赏植物,但在菊花、一品红等花卉上更为常见。这类病害在高温高湿或栽培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更易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萎蔫或植物组织迅速腐烂。

精选阅读

小茴香根腐病识别与防治方法


小茴香根腐病,主要为害根部,造成死苗或烂根,严重时植株成片坏死,对产量影响很大。现将小茴香根腐病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引起幼苗萎蔫死亡,或者下部叶片先发病变黄,向上发展,致整株叶片黄化,病情发展缓慢,可延续至开花期。当主根及根茎部出现褐色病斑,坏死腐烂时,难以吸收水分和养分,全株枯黄死亡。成株期发病,先是外部叶片萎蔫,然后全株萎蔫,未见黄化,而是青枯死亡。

根及根茎部发病初期多为红褐至黄褐色坏死,以后发展成褐色至黑褐色腐烂,根尖变褐黑色,很快全根变黑干枯。如若空气潮湿,病根容易拔起,发病部位产生少量粉红色的霉状物。

二、病原菌

小茴香根腐病是由腐霉类真菌引起的病害。

三、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有机肥带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浇水或耕作传播蔓延。苗期若高湿,易引起幼苗萎蔫死亡。若出现干早、低温等不适条件,病情发展缓慢,易出现黄化萎蔫型症状。中心病株一般在5月初出现,发病盛期5月中旬至中下旬。

开花结果期,气温25一30℃,天气干早,经田间灌水或降雨,出现高温高湿条件,病菌侵人4一5天即发病,易出现青枯蔫型症状,未见黄化而青枯死亡。中心病株6月初出现,发病盛期在6月上旬。小茵香根腐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成正相关,当月平均气温在23-25℃,田间湿度在80%以上,适宜小茴香根腐病的发生。耕作粗放,整地质量差,重茬及前茬为瓜类、甜菜、白菜发病重。高密度种植,田间通风不良发病重。新开荒地,轮作了3年以上发病轻。

四、防治方法

1、与非伞形花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

2、采用高畦栽培,平整好土地、避免施用未腐熟肥料,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浇水后适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

3、土壤处理。播种前或移栽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50%利克菌、70%土菌消等)可湿性粉剂2~3千克,拌细土50~60千克,沟施或穴施。或者药液灌根,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在定植时浇灌定植穴,或在发病初期灌根,每株(穴)灌药液0.25~0.5千克。

4、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天达211610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1500倍液、或7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等,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紫苏根腐病与斑枯病的防治技术


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发病症状: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

病原:病原菌为Fusariumsp.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3~5个隔膜。小型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

发病规律:根腐病是紫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可达4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内越冬,带菌的肥料和土壤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他作物遗留的病组织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随种苗传播。田间病菌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浇水施肥传播蔓延。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堆肥或施肥、管理不当,或地下害虫严重致植株根部受伤等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植株及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重病地块种植前深翻晒土,杀灭病菌。

2.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堆肥充分腐熟,常发病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生长期适时中耕,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田间积水或因水肥管理不当造成根伤。

豇豆根腐病怎样防治


[症状特点]危害主根及根茎部。根部自根尖开始发生褐色病变,由侧根延及主根,致整个根系坏死腐烂,剖检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并可延及根茎部。当主根腐烂后,植株地上部亦呈萎垂乃至枯死。本病与枯萎病容易混淆。不同之处在于本病根表皮先变褐,继而根系腐烂,木质部外露,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但地上茎部维管束一般不变色,此有别于枯萎病。湿度大时病株根茎部出现粉红色霉病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腐皮镰孢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solanif.sp.phaseoli(Burk.)SnyderetHansen〕,归半知菌亚门真菌。本病属土传病害,病菌可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营较长时间(10年以上)的腐生生活,借助流水、灌溉水、施用土杂肥等而传播,萌发后从伤口侵入致病,种子不传病。土壤温湿条件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低温高湿,或土温过高,或土温变化剧烈,不利于根系生长及根部伤口愈合,植株抗病力降低,而易诱发根腐病。低洼地,粘质土壤,施用带菌土杂肥,或地下害虫多,农事操作伤根多,皆易加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全面调查,已知之豇14(浙江)、五月鲜豇豆(河南安阳地方种)抗根腐病(但不抗豆荚螟虫害)。至于其他一般表现较强抗逆和抗病性的品种,特别是那些抗枯萎病的品种,如新青豆角、猪肠豆、珠燕(广州)、青豇-80(河南地方种)、蓝山春秋红豇豆和蓝山红色肉豇豆(湖南)、盘豇豆(河北地方种)等是否也抗根腐病,有待于各地进一步观察调查。

[防治方法]豇豆根腐病和枯萎病是两个不同种的镰刀菌病害,发病特点有许多共同之处,两病防治可结合进行。但根腐病多发生于播后20天内的幼苗期,故防治上应以保护幼苗为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注意寻找抗病品种。(2)重病地实行轮作。(3)重病地区提倡药土营养杯育苗和带杯移栽。或穴直播或移苗时药土护种(苗)。(4)加强排水管理,勿过度浇灌水,防大水漫灌。(5)中耕松土时应减少伤根,防好地下害虫。(6)加强苗期淋喷药预防(出苗后以淋施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为主,连续喷淋4―5次,隔5―7天1次)。见病后拔除病株,继续淋药封锁发病中心。其他用药参照枯萎病。

如何防治杜鹃根腐病


根腐病对杜鹃是严重威胁,其发病率虽不高,但杜鹃感染后死亡率很高。所以,在杜鹃的栽培管理中必须重视对根腐病的防治。

根腐病多发生在杜鹃的根茎部位,因为,根茎部位因阳光照射不足往往会很潮湿,半知菌类镰孢霉活动频繁。半知菌类镰孢霉一旦侵入杜鹃皮层,不久即会引起其腐烂:根部出现水渍状褐斑,腐烂脱皮,木质部呈黑褐色,树皮逐渐呈灰白色,并逐步蔓延,进而扩大到树干,使整个皮层坏死,造成养分及水分输导阻断,植株顶端嫩叶逐渐干枯,并自上而下?植株萎蔫失水,导致死亡。

防治杜鹃根腐病,可采取以下措施:半知菌类镰孢霉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数年内遇合适寄主仍有浸染力。凡湿度大、温度高的碱性土壤,均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蔓延,故当杜鹃确定患根腐病后,应及时对死株及盆土进行处理。对邻近的植株可先用0.1%高锰酸钾浸泡或淋洗全株,然后用净水冲洗后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喷洒。应注意改善场地的通风条件,增加光照,增施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每年5月份用200倍液甲基托布津涂抹于主干进行防治,每7-10天涂抹1次,连续涂抹3次。

怎样防治豇豆根腐病


最近笔者在山东五莲、聊城等地走访菜农,发现大棚内种植的豇豆根腐病特别严重。个别大棚豇豆甚至已经绝产。该病不仅在豇豆上普遍发生,在菜豆(芸豆)上也比较常见,并且危害也特别严重。造成该病的原因有:常年连作,忽视对土壤的处理;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特别是忽视对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播种方法不科学;播种密度过大。防治豇豆根腐病的主要措施:

一、提倡轮作换茬和用微生物菌剂灌根的办法预防已多年种植豇豆的大棚,最好与白菜或葱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没有条件轮作的,在豇豆出土后,苗长到5-10厘米时,每亩地用复合微生物肥料3公斤按100倍液灌根,预防效果十分理想。由于多数农民采取套种豇豆,不便于在土壤中大面积使用土壤处理剂,所以建议大家还是采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灌根的办法,提前进行预防。由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山东盛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将5种功能菌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起到改良土壤,改变作物生长环境,促使作物根系发达,从而达到预防豇豆根腐病发生的目的。

二、改直播为营养钵育苗,进行移栽通过调查对比,直播豇豆根腐病发病率达75%以上,采取拌营养土、采用营养钵育苗,实行移栽的办法种植豇豆根腐病明显减少。具体办法是,农民可自制营养土:每100公斤干细土中拌5公斤金微微生物菌剂加1公斤硫酸钾复合肥或二铵作为营养土。即土、菌肥的比例是100∶5∶1。定植后再用100倍液复合微生物肥料灌水。定植前也可采取穴施微生物菌剂,每穴50克或穴施富根10克。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可用菌克400倍液灌根,也可用20%络氨铜水剂400倍液喷洒茎蔓基部或灌根,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3-4次,灌根每次每株用药液在200-250毫升左右。

根腐病的防治方法解说


镰孢菌是一个大的类群,有玉蜀黍赤霉(禾谷镰孢菌)、燕麦镰孢菌、茄镰孢菌和尖镰孢菌都是其侵染植物,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花生、番茄、茄子、洋葱、百合等植物的种子、幼苗、鳞茎等器官的侵染,引起腐烂,有的还侵入维管束,造成维管束变为褐色。

1、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最难以防控的流行性病害,小麦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极易流行。病菌属于禾谷镰孢菌,侵染小麦穗部引起穗腐和粒腐,侵染小麦茎秆引起茎基腐或杆腐,被侵染部位上后期湿度大的时候往往有粉红色霉状物;

2、草莓根腐:草莓根腐分为黑根腐、白根腐、冠腐、红中柱根腐、红心根腐等等,其中的黑根腐最难防治,因为其黑手有好几个复合捣乱,其中就包括尖镰孢菌、拟盘多毛孢菌、丝核菌,甚至还有线虫。主要症状是,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该病又俗称死秧。

3、茄枯萎病:是茄子重茬种植最大的障碍,至今还没有简便易行的方法。这种病害一般在茄子进入开花结果的时候开始显现,顶部叶片似缺水萎蔫,中午高温时明显,早晚恢复正常。植株下部叶片逐渐枯黄,甚至一半黄一半绿,剖开维管束也呈深褐色;

4、花生根腐:如果花生播种后萌发期间遇到低温连阴雨天气,镰孢菌就可以直接侵染花生种子,造成烂种;在苗期遇到这样的天气病菌直接侵染根系,造成主根先变为粉红色,逐渐变为褐色,小侧根枯死,拔下病苗,根系呈鼠尾状。植株生长迟缓且矮小,结荚少且小,如果腐霉菌也来凑热闹,就更惨了,根部腐烂+茎基腐烂+烂荚。

5、玉米茎腐和穗腐病:在玉米的生长后期遇到连阴雨时,镰孢菌侵染玉米茎秆或雌穗,引起腐烂。

不论是哪一种镰孢菌,在什么作物上侵染为害,其发生条件有三个。

第一个是土壤中由于连年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类作物,积累了很多的病菌数量;

第二个是作物本身抗病能力差,比如种子质量问题、施肥或浇水不当、播种过深、除草剂药害等等,造成作物整体或根系生长势下降,给病菌侵染提供了机会;

第三个是土壤条件不适合作物根系或地下器官生长,有利于病菌滋生和活动。比如过高的湿度和过低、过高的温度,土壤通气性差等。

知道了镰孢菌侵染造成根腐或其它部位腐烂的基本规律以后,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就不再困惑了。

一、尽可能的轮换茬口种植作物:和人吃饭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口感味道一样的道理,一种或一类植物对土壤里面的生态环境及矿物质营养也有着独特的吸收规律,比如洋葱喜欢磷和钾、玉米喜欢氮、番茄喜欢更多的钾和钙等等,但同一位置上的土壤中所含的矿质元素种类及其比例往往是固定的,一茬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带走了一部分它最喜欢的矿质元素,遗留下更多不喜欢的,实际上就改变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比例和平衡,这种改变就会影响土壤里面微生物菌群的变动,且这种变动会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而加剧。接下来种植的同一种植物就越发难以满足对营养的需求。这样一来,根系会越来越不好,其周围的有益微生物菌也会越来越少,有害菌随之增加,根部病害越来越严重。所以,要尽可能的少重茬;

二、适时播种,注意播种质量:看天气尽可能的选择天气晴暖的时候播种,症状质量好,播种深度适宜;

三、注意维护和改善土壤条件:比如有意识的根据所种植的作物对营养需求上的特性,平衡施肥,增施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有益生物菌肥等等;

四、种子或秧苗药剂处理:多菌灵、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对镰孢菌都有不错的防效,通过种子药剂包衣、秧苗栽植前用杀菌剂喷淋苗床、定植时用杀菌剂浇定植水等,都可以起到减轻病害发生的作用;

五、和杀线虫剂配合使用:茄子枯萎病、草莓黑根腐病,线虫是罪魁之一,在药剂防治的时候,结合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使用杀线虫剂,对这些病害的防效会更好。

石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石竹又叫中国石竹。以播种为主,一般多在秋天播种,11月份定植,第二年5月即可开花。喜日照,宜放在向阳处养护。生育期间保持盆土湿润状态为宜。如浇水过多,易烂根。约每隔10-15天施一次薄肥。自然花期5-9月。花后经修剪可以再次开花。石竹幼苗易患根腐病,因此播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并注意排水通畅,通风透光和施用少量草木灰。

石竹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植株染病后生长衰弱,病株上须根很少,叶片萎蔫。严重时根系全变为褐色,腐烂、根皮易剥离,植株全枯萎。

发生特点:病原属腐霉菌类。该病菌存活在土壤内的植物残体上,是重要的土传真菌,可危害多种植物,引起腐霉根腐病。在土壤或基质呈微碱性及湿度大时发病严重。摆放过于密集、浇水过多、通风不良等条件下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改良土壤或盆栽基质,调制成偏酸性;如果浇花用水呈碱性,则可用硫酸亚铁调制到偏酸性,并注意控制土壤的湿度。

(2)及时清理发病的植株并集中销毁减少病源。

(3)田间开始发病时,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数次,每次间隔7天

牡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牡丹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是牡丹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分布,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支根和须根染病根变黑腐烂。且向主根扩展。主根染病初在根皮上产生不规则黑斑,且不断扩展,致大部分根变黑,向木质部扩展,造成全部根腐烂,病株生长衰弱,叶小发黄,植株萎蔫直至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Fusariumsolani(Mart.)Sacc.称茄类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有隔膜。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状,稍弯,顶端细胞短,具隔膜2-7个,多为3-5个。小型分生孢子多为椭圆形,单细胞,聚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假头状。厚垣孢子圆形或矩圆形,顶生或间生。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5-30℃,分生孢子在4%丹皮汁液中萌发率高。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厚垣孢子在病残根上或土壤中或进入肥料中越冬,病菌经虫伤、机械伤、线虫伤等伤口侵入。安徽铜陵栽培的丹皮多采用育苗移栽,机械伤口较多,造成2年生丹皮受害重。连作的丹皮田常出现大面积死苗,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发病亦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提倡与水稻轮作。

②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减少根部伤口。

③施用腐熟饼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

移栽时用36%甲基硫菌灵或10%多菌灵胶悬剂700倍液,适当加入微肥和肥土调成糊状,蘸根后栽苗。

(3)生物防治。用5406抗生菌菌种粉1kg/667m2,拌细饼粉l0-20kg施在栽植穴中有效。

葡萄根腐病的防治技术


一、症状

1、根部症状:先在须根上发病,形成红褐色圆斑,病斑相互扩大连接,逐渐深入木质部,木质部先变红褐色、褐色,最后成黑褐色至死亡。

2、地上部症状:在生长季表现有:⑴萎蔫型。叶簇萎蔫、叶片向上卷曲变形,叶小而色浅,新梢抽生困难,花蕾皱缩不开裂或坐果率极低,枝条失水,皱缩或枯死,这种类型多发生在4年生以上的植株。⑵青干型。根系染病后,病势发展迅速的病株,在春季干旱、气温较高时,病株叶片骤然失水青枯,并多从叶缘向内发展或从主脉向内扩展,在病部和健部之间有明显的红晕带,严重时叶片脱落,这种症状多发生在幼部。⑶叶缘枯焦型。春季不干旱,病势发展缓慢。发病时叶尖及边缘枯焦,但一般不落叶。⑷枝枯型。根部腐烂与烂根相对应的大枝枯死,皮层变褐下陷,好皮与坏皮界限分明,后期坏死皮层剥离,木质部导管变褐。

二、病原及侵染。园斑根腐病主要有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弯角镰刀菌引起的,它们都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腐生,只有当树体衰弱时,树体才会得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借水流传播,地下害虫,带菌的土壤,园艺工具均可带病传播。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条件适宜时3天即可完成侵染。侵染后树体健壮不发病,而是潜伏下来,待树势衰弱或感染到一定程度,始出现症状,一般是第1年侵染,2―3年后表现出症状。

三、防治措施

1、合理建园。避免在果园重茬地建园,若确需建园时,则必须进行土壤消毒和改良土壤,如地面喷洒100倍五氯酚钠;地面撒施草木灰,改变土壤酸碱度,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地面撒施硫酸亚铁等。

避开低洼涝湿地建园,若地下水位在1米以上,则应采用高垄栽植或开挖排水沟,阻止水位上升。定植前按行距开挖深度各1米的定植沟,每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

2、采用脱毒苗建园。尽量选用嫁接脱毒苗建园,嫁接砧木以贝达、巨峰为好。

3、改善栽培条件,实行生草栽培,适时浇水和及时排水,防止水土流失,树体合理负载,避免大小年结果。加强地上部病虫害的防治。

4、药剂防治。发芽前及初显症状时,采用200―500倍硫酸铜或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或双效灵200倍或多效灵300倍,进行灌根。灌根时,每株用10―15千克。早春发现病树后,土施美腐克,每株100克撒于树盘下,深锄土壤,与土壤混匀后浇水。生长季发现病树后,立即刨出根系,并在伤口上涂菌毒清10倍液,或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2%的402杀菌剂等。

在萌芽前,对上一年发现的病株扒土晾根,即将根茎暴露在外,晒7―10天后,再用30―50倍福美胂消毒伤口,同时地面用100倍五氯酚钠消毒,并施入发酵腐熟的饼肥或鸡粪后覆土浇水。

芦荟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芦荟根腐病发生时,幼苗、成株的根部初现水渍状病变,后呈褐色腐烂。病情扩展迅速并可延及茎部,致植株萎蔫、失绿乃至死亡。

病原

Pythiumultimum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大小19~24m;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m;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靠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7.7(m);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m,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发病后病菌主要通过病健株的接触和菌丝攀缘扩大为害。病菌在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大,最后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该病在温暖多湿的年份和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肥料带菌传播病害。

(2)高垄栽培,适时适量浇水,浇水时间安排在上午进行,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间湿度。

(3)及时发现并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应马上撒些生石灰灭菌。

(4)发病初期用20%二氯异氰脲酸钠(菜菌清)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00mL。

紫苏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发病症状

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菌为Fusariumsp.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3~5个隔膜。小型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

发病规律

根腐病是紫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可达4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病原

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内越冬,带菌的肥料和土壤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他作物遗留的病组织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随种苗传播。田间病菌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浇水施肥传播蔓延。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堆肥或施肥、管理不当,或地下害虫严重致植株根部受伤等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黄芪根腐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一般须根首先被侵染,发病的须根除去表皮后病部呈红褐色。病菌也可由近土表的根茎部侵入,逐渐向主根蔓延,根茎受害后表皮呈黑褐色腐烂,脱落后露出内皮层和韧皮部,皮层及韧皮部的纤维变为红褐色,最后呈麻丝状。地上部植株随着地下部病害的加重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脱落,上部叶片中午出现萎垂,傍晚暂时恢复,一旦地下部腐烂严重时,地上植株逐渐永久性萎蔫而枯死。

病原Fusariumsolami(Mart.)Sacc.属真菌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疣座孢科,镰刀菌属。此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除为害黄芪外,还能为害多种豆科、茄科和菊科植物。

发病条件一般5月初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高峰期。多雨潮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有利于发病,线虫及其他地下有害生物的为害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加重根腐病的发生。

防治

1.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黄芪。

2.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忌用前作为茄科、豆科和菊科植物的土地种植黄芪。

3.增施有机肥料。

4.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1:500倍液浇灌,每10天1次,共浇2~4次。

《花卉根腐病起因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