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花卉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病菌寄主:霜霉病发生在园林植物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草本植物上,极少数发生在木本植物上。

2、症状:霜霉病菌在寄主的受害部常产生一层霜白色霉层。双子叶植物叶片上造成边缘不很明显的多角形病斑,病斑到后期呈现中央的枯死部分和周围的褪色部分。在禾本科植物上,霜霉病菌随寄主分生组织生长到达地上部分各器官,引起全株的畸形。

3、病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发病条件为:低温1520OC左右潮湿的季节,故春秋两季发病较多。(白锈菌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4、霜霉病与白粉病的区别

(1)霜霉病

①霜霉病的霉层分布在叶片背面。

②病菌霜白色的霉层中不形成黑色小点。

(2)白粉病

①白粉病的霉层多分布在叶片正面。

②病菌灰白色的霉层中常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一)月季霜霉病

1、病状:霜霉病危害叶片、嫩梢、花梗及花。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淡绿色斑纹,后扩大呈黄褐色和紫色,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最终引起叶片扭曲、畸形。天气潮湿时,在叶背病斑处可见到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小叶往往变黄,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与农药药害及化肥灼伤状相似。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与叶片相似,但嫩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枯死。

2、病原菌:月季霜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蔷薇霜霉菌侵染所致(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sporsaBerk)。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在气温低、相对湿度较高、植株表面存有水滴的情况下,病害易发生和蔓延。温室通风不良、植株过密、湿度高和氮肥过多时,病害均严重。该菌只侵染月季。

3、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以分生孢子侵染,孢子萌发温度1~25℃,最适为18℃,高于21℃萌发率降低,26℃以上完全不萌发,26℃24小时孢子死亡,孢子传播需要100%空气湿度,10~25℃温度,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存在,露地栽培多发生在雨季,温室中主要发生在3~4月和9~10月,发生在温室中。苗床中密集、通风不良、多湿、氮肥过多时病重。

4、防治方法: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窗换气;用20000倍代森铵;500倍代森锰锌或代森锰喷施防治,但后者容易污染叶片。

(二)菊花霜霉病

病状:叶面病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淡绿色,后黄褐色,叶背霉层较稀,由污白色或黄白色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病叶常皱缩。

编辑推荐

香葱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香葱又名四季香葱,由于其质地柔嫩,气味辛香,是厨事中不可缺少的调料之一,也是脱水蔬菜加工中的主要品种。栽培中常有各种病害发生,霜霉病就是常发的主要病害,往往使葱叶丧失食用或商品价值,对产量和效益影响极大,严重的甚至毁灭无收。由于其症状类似灰霉病,诊断过程中容易混淆,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现将香葱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一、发病症状

香葱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当苗长到5-6叶,高17厘米左右进人旺长期时开始发病。先从外叶的中部或叶尖发病,向上下或心叶蔓延。病部表面遍生灰白色或灰褐色霉层,病健交界不明显,逐渐变成黄绿色,最后呈灰绿色干枯。叶片中部染病,病部以上渐干枯下垂或从病部折断枯死。潮湿时病叶腐烂,遇雨落于根际土面,干燥后皱缩扭曲。常与紫斑病混合发生。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

香葱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毁坏霜霉侵染所致。病菌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0-15℃,l0℃以下20℃以上孢子囊形成数量显著减少;3℃以下27℃以上孢子囊不萌发。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春天萌发,从植株的气孔侵人引起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鳞茎种苗中,菌丝随着子叶生长而扩展。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多次侵染。一般栽植过早,土质黏重,干旱缺水,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重茬地发病重。生长旺盛时期遇连续阴雨、暴雨或大雾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

三、防治方法

1、选择适宜地块种植。香葱根系较弱,耐旱能力差,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块种植,并与葱蒜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

2、选用无病种苗。香葱一般用鳞茎作种,要于早春在无病田块选留种苗,挖收后干燥保管。

3、适期栽种。10月中旬以后定植,使香葱的旺长期避开中秋前的高温阴雨,防止葱苗过分旺长,降低抗逆性。

4、清洁田园。收获时清理田间病株残体,生长期中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5、严格药剂浸种。定植前进行最后一次选种,晾晒后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或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72%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的混合液浸种30-40分钟,晾干后带药定植。经试验,对控制或预防病害发生有较好效果,且无任何不良影响。

6、加强管理。施足有机肥,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并保持田间湿润而不过分潮湿。

7、防治好葱蝇、蓟马、潜叶蝇、蚜虫等传播昆虫。

8、喷药防治。苗高达15厘米左右时,开始喷药预防,可喷72%霜霉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1次;发病初期可喷58%雷多米尔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用2-3次。

室内花卉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


1、病菌寄主:霜霉病发生在园林植物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草本植物上,极少数发生在木本植物上。

2、症状:霜霉病菌在寄主的受害部常产生一层霜白色霉层。双子叶植物叶片上造成边缘不很明显的多角形病斑,病斑到后期呈现中央的枯死部分和周围的褪色部分。在禾本科植物上,霜霉病菌随寄主分生组织生长到达地上部分各器官,引起全株的畸形

3、病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发病条件为:低温1520OC左右潮湿的季节,故春秋两季发病较多。(白锈菌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4、霜霉病与白粉病的区别

(1)霜霉病

①霜霉病的霉层分布在叶片背面。

②病菌霜白色的霉层中不形成黑色小点。

(2)白粉病

①白粉病的霉层多分布在叶片正面。

②病菌灰白色的霉层中常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一)月季霜霉病

1、病状:霜霉病危害叶片、嫩梢、花梗及花。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淡绿色斑纹,后扩大呈黄褐色和紫色,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最终引起叶片扭曲、畸形。天气潮湿时,在叶背病斑处可见到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小叶往往变黄,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与农药药害及化肥灼伤状相似。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与叶片相似,但嫩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枯死。

2、病原菌:月季霜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蔷薇霜霉菌侵染所致(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sporsaBerk)。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在气温低、相对湿度较高、植株表面存有水滴的情况下,病害易发生和蔓延。温室通风不良、植株过密、湿度高和氮肥过多时,病害均严重。该菌只侵染月季

3、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以分生孢子侵染,孢子萌发温度1~25℃,最适为18℃,高于21℃萌发率降低,26℃以上完全不萌发,26℃24小时孢子死亡,孢子传播需要100%空气湿度,10~25℃温度,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存在,露地栽培多发生在雨季,温室中主要发生在3~4月和9~10月,发生在温室中。苗床中密集、通风不良、多湿、氮肥过多时病重。

4、防治方法: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窗换气;用20000倍代森铵;500倍代森锰锌或代森锰喷施防治,但后者容易污染叶片。

(二)菊花霜霉病

病状:叶面病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淡绿色,后黄褐色,叶背霉层较稀,由污白色或黄白色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病叶常皱缩。

菜薹霜霉病害防治


【菜薹霜霉病症状】

菜薹霜霉病叶片发病后期症状

菜薹霜霉病叶正面出现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密生白色霉层。

【病原与发生规律】

Peronoaporaparasitica称寄生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里、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留种株上越冬。翌春由卵孢子或休眠菌丝产生的孢子囊萌发芽管。经气孔或表皮细胞间侵入春菜寄主,春菜收后,病菌以卵孢子在田间休眠两个月后侵入秋菜。播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田间易积水、植株长势差、缺肥缺水等都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适期播种,适当稀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苗,栽培季节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0001500倍液;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0003000倍液;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18%霜脲百菌清悬浮剂10001500倍液;30%烯酰甲霜灵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葡萄灰霉病、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葡萄园受气候、肥水和管理措施不当的影响,灰霉病和霜霉病发生危害严重,已成为园内常发生性病害,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一、病害症状。灰霉病和霜霉病主要为害葡萄新梢叶片、花穗幼果及近成熟的果实,其病害症状为:灰霉病为害新梢叶片,受害部位生有灰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组织软化,严重时腐烂缢缩或枯萎;果穗受害,初期病斑呈淡褐色水渍状,在潮湿条件下很快变为褐暗色,整个果穗软腐,上生一层淡灰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果穗遇持续干旱,果实可变为棕色坚硬的干枯果。受害后期的枝蔓、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果梗变黑,长出黑色菌核。霜霉病为害叶片,正面产生浅黄色水渍状病斑,背面生有灰白霜霉物(即病菌孢子),严重时病斑扩展整张叶片,使叶片呈黄褐色至叶片脱落;穗部受害,果梗、果粒均布满白色霜霉病菌,果梗变褐坏死,果粒肩部变褐凹陷至脱落。此时受害,葡萄产量损失最重。

二、发病条件。灰霉病和霜霉病均属真菌性病害,分别以菌核、卵孢子在病株和散落的地表、病残体及杂草上越冬,春季平均气温在5℃时,菌核便萌发为分生孢子,平均气温在10℃时,卵孢子便萌发为孢子囊及孢子,均随着气流、雨水传播病菌,经植株气孔及幼嫩部位侵入致病。葡萄在生长阶段,气温15―25℃,果园相对湿度在95%以上;或雨后多云多雾的天气持续时间长,能导致两病暴发为害。管理粗放,氮肥过多,果株蔓叶徒长荫蔽,受光差都能促使病害再次侵染,加重病情。

葡萄灰霉病、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三、综合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果园病害,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防病效果达90%―95%之间,保产显著。

1、适期剪枝,清洁果园。葡萄落叶后休眠期,要及时修剪枝蔓,清除园内病残体及杂草,集中焚烧,减少菌源越冬。葡萄初花期及后期生长都要适时抹芽、摘心剪副枝,确保园内有良好的透光降湿性,增强果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

2、合理施肥。在稳产的基础上,要适期定量追施。通常在葡萄芽前和新梢生长到25厘米左右时,开沟分别追施催芽和壮芽肥,一般每棵果株施尿素60克,磷酸二氢钾50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浆果期再施一次壮果肥,过磷酸钙500克、硫酸钾50克、硼肥3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促进果株平衡吸收,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果品质量。施肥切忌过量,防止旺长,施后要及时用土将沟盖平,防止肥料挥发。

3、控制园内湿度,防止病害蔓延。葡萄生长期间,有喜干怕湿的特性,雨季要保证园内排水通畅;遇干旱天气,切忌大水漫灌,应采取开沟小水洇灌,然后覆土,可有效防止园内高温蒸发湿度大,病害蔓延及裂果发生。

4、适期喷药防治。葡萄灰霉菌和霜霉菌抗药性较强,用药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和保护剂交替使用,提高药剂防效。葡萄萌动和新梢将展开期间,选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或40%施佳乐悬浮剂保护剂600倍液喷雾,10天喷1次,连续3次;葡萄开花前后,选用64%杀毒矾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杀菌剂8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2次,果实膨大期至着色前,选用绿亨5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10天喷一次,连喷2次。葡萄采收后,为控制病害的扩展为害和降低越冬病菌基数,可喷洒一次1:1:180倍液的波尔多液;第2次喷洒1:1:160倍液的波尔多液,10天喷1次,连喷3次。

菊花霜霉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药农称白毛病。

分布为害1983年发现药菊霜霉病。1年有2次流行;春季为害菊苗,重者枯死缺苗,轻者成为弱苗。秋季发病多在现蕾期,致使叶片、花梗、花蕾枯死而绝产。在田间只发现为害贡菊品种,未见其他药菊有霜霉病为害的报道。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花蕾和嫩茎。叶片发病,产生不规则褪绿斑,叶缘微向上卷,叶背布满白色菌丛,病叶自下而上逐渐变褐干枯,枯死叶片垂挂于茎上。重病苗枯死。秋季发病,叶片、花梗、花蕾布满白色菌丛,导致全株枯死。人工接种,亦侵染滁菊、亳菊等药菊和观赏菊花某些品种,除滁菊和贡菊症状相似外,在其他品种上产生小型或较大不规则枯斑,菌丛稀疏,白色或黄白色,与原发病品种的症状,差异较大。

病原PewnosporadanicaGaum.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真菌。孢子囊梗1~4枝从气孔伸出、呈2叉状分枝,分枝4~6回,第1分枝不对称。孢囊梗全长286~707m,常为364~572m,主梗宽8~13m。孢囊梗末端分叉呈直角,偶有3出,长7.8~15.7m,直或微弯,末端钝圆或略膨大。孢子囊无色,椭圆或卵圆形,无乳突,大小为20.6~41.3m16.5~32.2m,萌发产生芽管。孢子囊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在-7℃条件下72小时,仍有部分萌发,在27℃条件下12小时,发生质壁分离而失去活力。

病菌寄主范围不广,人工接种仅侵害菊花的几个品种和当地野菊。

侵染循环11月份菊花收获后,留种母株周围产生脚芽,病菌在新生的脚芽上为害或潜伏越冬,亦可在田边的野菊上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雨水较多,则传播流行。直到5月上旬,气温升高,病害停止发展。春季若低温多雨,可为害到5月中、下旬。病菌潜伏在菊苗上越夏,到9月中、下旬,在低洼高湿的菊田首先发病,遇到低温多雨的天气,病害传播迅速,造成秋季流行。

发病条件病害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条件下形成孢子囊梗,低于3℃或高于26℃孢子囊不能萌发,适宜的条件是8~15℃。小气候高温达35℃两小时,孢囊梗萎蔫,亦不再形成新孢囊梗,或连续两天日平均温度在25℃以上,病害亦停止发展。湿度大是病害流行的条件,春、秋季雨水多,相对湿度大,病害易发生流行。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在易发病地块,种植资菊等免疫品种。

2.药剂防治: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有良好防治效果。(1)3月上旬,留种苗圃发病,喷洒乙磷铝防治。(2)菊花移栽时,用甲霜灵浸苗。(3)栽入大田以后,春季视病害发展情况,喷1~2次药。乙磷铝和甲霜灵轮换使用。(4)秋季发病,喷洒甲霜灵或乙磷铝,但应和50%多菌灵混合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又兼防治褐斑病。

延胡索霜霉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瘟病,火烧瘟。

分布为害本病一般在浙江、江西、湖北、工海、山东、河北、辽宁和黑龙江等产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它是造成延胡索减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常引起植株成片枯死,产量受损严重。

症状发病初期,叶面失去绿色光泽,稍带黄色,叶面产生褐色小点,后扩大联合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密布全叶。当湿度较大时,病叶背面生有1层灰白淡紫的霜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如温度适宜,病情发展迅速,茎叶变褐枯萎,甚至腐烂,整株死亡。

病原PeronosporacorydalisdeBary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真菌。病原菌卵孢子黄褐色,球形,直径33.8~37.14m。孢子囊束生,主杆大小为198~430m8~11m,无色,自叶背的气孔伸出。孢囊梗顶端作双分叉到多次分叉,末端分枝成直角,孢子囊单生,产生在最末分枝的顶端。孢子囊卵圆形,似柠檬状,一般无色,大小为16.9~23.7m13.5~16.9m。

侵染循环土壤病残组织中的卵孢子是次年病害发生的主要侵染来源。以块茎芽眼内潜伏的菌丝体越夏,播种时感染幼苗,形成田间中心病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在田间发生多次再侵染。

发病条件延胡索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极大。早春3~4月,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雨天多,天气时冷时热,昼夜温差大,容易结露和产生重雾的天气,以及栽培上密植,早春灌水过量,造成田间高湿度,都有利于病原菌的扩展蔓延为害,地上茎叶极易发生提前(4月中旬)倒禾枯死。如天气干旱少雨,砂壤土及高畦栽培,发病较轻。

延胡索霜霉病的发生期相当长,自当年3月上旬开始,直到收获前均可发病。

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延胡索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避免连茬,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和没有种过延胡索的稻麦田或山地,并注意勿播种过密。在春寒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块茎膨大需水期,每次浇水量不要过大,应小水轻灌,不要超过垄面,灌水时间应根据天气而定。

2.种用块茎消毒:种用块茎用40%乙磷铝200倍液或1:1:300波尔多液浸种24~72小时,晾干后下种。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40%霜疫灵200~300倍液,于3月上旬喷雾,每隔10~4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亦可采用65%代森锌300~500倍液,1:1:30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葡萄霜霉病的病害防治


分布与危害: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分布,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和年份,在5-6月份开始发生。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早落,病梢扭曲,发育不良,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叶片受害,在叶面上产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黄色小斑,随后渐变淡绿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块。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嫩梢受害,初生水渍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霜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新梢生长停止,弯曲枯死。卷须、叶柄、幼花序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新梢相似,于病部产生霜霉;如若早期侵染,则最后变褐、干枯及脱落。幼果受害,病部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软腐,但在果粒表面很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果实着色后不再被侵染。

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

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

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果粒长大后感病,一般不形成霉状物。穗轴感病,会引起部分果穗或整个果穗脱落。病原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Plasmoparauiticola(Berk.dtCurtis)Berl.EtdeToni.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发生规律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空气高湿与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

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欧亚品种群的葡萄易感病,欧美杂交品种较抗病,美洲品种较少感病。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利于发病;氮肥施用过多,树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也利于发病。防治方法一、彻底清除落叶

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并将其清除于设施外或深埋,以减少病原。

二、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

并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

三、调节室内的温湿度

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35℃,以高温低湿来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下午16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较低的温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控制病害发生。

四、识别防治

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

防治药剂可选用50%氟吗啉.锰锌可湿粉(国光三治)400-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剂(国光绿杀)400-600倍液、国光70%乙膦铝锰锌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用2-3次,间隔7-10天。

五、植保措施

1、避雨栽培:在葡萄园内搭建避雨设施,可防止雨水的飘溅,从而有效切断葡萄霜霉病原菌的传播,对该病具有明显防效。

2、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采用先进架式:新建果园栽植密度以111株/亩为宜,架式最好采用V形架栽培,老果园过密的可通过逐年间伐至适宜的密度。

3、加强葡萄园管理:冬季修剪后彻底清园;提高叶幕层至50厘米;深挖排水沟,及时排除沟内水份,使沟内保持干燥,降低果园湿度;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使园内保持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

葱霜霉病防治


【葱霜霉病症状】

大葱霜霉病叶片发病中期症状

葱霜霉病主要为害叶及花梗,也可侵染洋葱鳞茎。叶片染病,从中下部叶片开始,病部以上渐干枯下垂。花梗染病,初生黄白色或乳黄色较大侵染斑,纺锤形或椭圆形,其上产生白霉,后期变为淡黄色或暗紫色。假茎染病多破裂,弯曲。鳞茎受害,地上部生长不良,叶色淡,无光泽,叶片畸形或扭曲,植株矮缩,表面产生白色霉层,扩大后软化易折断。

【病原与发生规律】

Peronosporaschleidenii称葱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卵孢子在寄主或种子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从植株的气孔侵入。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最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3-5月和911月;东北地区4月中旬5月上旬开始发病。一般连作地块、土质豁重、地势低洼、雨后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早春、梅雨季节、秋季雨水较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3年以上。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块种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适时施肥适时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小水勤浇,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0003000倍液;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72%丙森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87.5g/L霜霉威盐酸盐氟毗菌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州音液;50%烯酞吗琳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吠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2000300州音液;25%烯肪菌醋乳油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6%丙森霜脉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茄子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灰霉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该病流行时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50%。其适发季节一般在夜间室内外温差小,浇水量较大的春天。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花、果、叶片,病菌从茄子残花部位侵入,进而危害幼果,在果实萼叶处造成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叶片染病产生褐色坏死斑,直径11.5厘米。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机残体越冬,靠气流、农事操作传播。适发条件为温度1820℃,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连阴雨天气,光照弱时,如不及时放风则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经常擦拭棚膜,增强棚室内的光照避免连阴雨天浇水,浇水应选择晴天的上午,同时,密闭棚室,增温至30℃时再放风排湿。白天应尽可能延长放风时间,防止湿度过大,叶面结露。室外最低气温为8℃以上时,夜间不要关闭风口。湿度特别高时应开启前部放风口,加强排湿。连阴雨天气也要坚持适量放风。

(2)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清除病叶、病花、病果。为防止病菌分生孢子散飞传播,可用塑料袋套摘发病的叶、花、果,带出室外深埋,防止再侵染。及时摘除生命力衰弱、败谢且仍留在果实上的花冠,防止病菌趁虚侵染。

(3)药物防治。适宜的药物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以及相应品种药物的烟雾剂。为增强防治效果,应将不同药剂轮换施用,喷雾、熏烟同时进行,每35天喷雾1次,白天喷雾,夜晚用烟雾剂。另外,在保果激素中加入适量的药物喷花,可提高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霜霉病又称跑马干、黑毛,各地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保护地黄瓜危害为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40%。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病斑连合成片,全叶卷缩干枯,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该病由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致病。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黑龙江省为北方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冬季没有黄瓜生产的地区,最初菌源来自于邻近早发病的地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高湿是发病的有利条件,从中心病株形成到扩展全田,只需10-15天,形成暴发流行,故有跑马干之名,形容其叶片发病和枯死速度之快。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抗病品种。

2.生态防治:对保护地黄瓜,利用黄瓜霜霉病发病要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通过通风换气,进行人为调节加以控制,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而有利于黄瓜生长。

3.高温闷棚: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病后可采用此法。选择晴天上午关闭棚室,升温到45℃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注意在闷棚前一天必须浇透水,温度计必须挂在黄瓜龙头即生长点相同高度的位置,摘掉近地面20厘米内的重病叶,闷棚结束后应缓慢降温到正常的温度。闷棚的温度不可随意提高,严格按以上要求操作,防止高温灾害。4.药剂防治:保护地应采用烟剂,在发病初期,每公顷45%百菌清烟剂3.0-3.75千克熏烟,隔9~10天防治1次,连防4-5次。露地黄瓜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上述农药宜交替使用。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菊苣霜霉病的防治技术


病原菌学名:BremiaLactucaeRegel.寄主作物菊苣、莴苣、莴笋等蔬菜。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有致密的白色的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致病菌为莴苣盘梗霉。形态特征参考莴苣霜霉病。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菊苣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风雨、灌溉水、农事及昆虫传播。

菊苣霜霉病的防治技术

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发生,以春末、秋季发生最普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从外形上看,花叶和散叶型品种比较抗病。目前国内种植的蒙玛、皇帝等较抗病。

(2)采用高畦栽培,适当稀植,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时,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

(4)发病初期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2.2%普力克液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月季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小编全家都比较喜欢养月季,花园子里基本上满满的都是各类月季,盛开时美的恨不得搬个椅子坐花丛里,但是,花多了,病虫害也相对就多了些,前段时间由于预防不到位,部分月季犯了霜霉病,还好爷爷在家,很快就处理好了,并提醒小编,月季病害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哟!

来,先看看霜霉病长啥样子!

月季霜霉病:是月季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对月季的嫩枝嫩叶,花苞危害及其严重,发病时间短,传播速度快,往往24小时就会造成毁灭性灾难。

发病原理:发病条件较苛刻,通风不好,长时间低温寡照,植株氮肥过多叶片过于肥嫩,要求湿度必须100%,以温室发病率较高,露天的相对较少

发病时间:一般在10月-3月份是发病高发期

预防:种植密度不能过大,注意种植环境通风,在发病季节多使用磷钾肥提高抗病性,在植株叶片边缘锯齿上出现水珠的时候要及时喷药预防

注意哟:当月季叶片边缘的锯齿上灌满水珠就是已经达到了霜霉病快速扩散的基础了,这时候必须防治了!药物防治在9月底每半个月使用一次代森锰锌或者丙森锌进行预防就会有很好的效果,露天种植在下霜后基本可以停药,到次年月季嫩枝长到15厘米,3-4片叶子的时候继续预防。当出现病变的叶片就要高度注意了,它的病斑一般在叶片上成溃疡或者水渍状,叶片背面长有灰白色像霜一样的孢子。这个时候要加强通风,及时喷洒杜邦克露或者霜霉威进行治疗。

治疗月季霜霉病的药物选择:双炔酰菌胺悬,杜邦、拜耳霜霉威盐酸盐都有霜霉的药物

药物喷洒时间:尽量在天晴的时候喷洒(尽量在11点太阳不错的时候,叶片干的比较快,天晴的时候,11点的温度加上的药物,可以有利于治疗),在雨天阴天湿度较大的天气喷洒,会增加环境环境的湿度。

其实呢,家庭种植中,遇到霜霉的几率比较少,虽然传染性比较强,但是,病原孢子可以通过杀菌药轻易预防,同时,高热高湿不通风的环境,这几样都凑齐,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就怕万一,所以呀,凡事预防最重要!

《花卉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