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叶型植物绿巨人如何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绿巨人褐腐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田间症状]

根受侵染初期仅有少数根由白色变成污白色,后期变暗褐色至黑色腐烂,致使叶色变黄,植株萎蔫死亡;叶柄染病产生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条状凹陷的大斑,后整个叶柄基部变褐腐烂,造成整株死亡;在茎部形成椭圆至近圆形病斑,扩展后致整个茎基部变褐腐烂,叶片变黄萎蔫。

[病原]

天南星帚梗柱孢[Cylindrocladiumspathiphyllischoultiesetal.],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寄居,寄生性强。浇水过多或盆中积水或湿气滞留易发病。雨日多、日照少、地温低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2)加强栽培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清除田间或盆内积水。3)药剂防治:喷淋70%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0%碱式硫铜悬浮剂4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如能混入云大-120植株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更好。

编辑推荐

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技术和发生规律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介绍。 1.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2.病原及发生规律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侵染的主要病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标本中可存活1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经植株伤口入侵。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植株个体负载量大的发病也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渐加重。 3.防治技术清除病源: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获后立即收集地面落叶、穗、蔓、粒及其他病残体,清扫干净,清除侵染源。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机肥为主,花前追施适量氮肥,促进枝蔓生长。结果后,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施微肥,提高植株体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结果部位,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绑蔓,摘心,打副梢和适当疏叶疏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药剂防治:葡萄结果后,要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及时摘除病粒病穗。发病地块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80%乙膦铝800倍液等轮换喷施,并在每次用药时混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微肥。重病园可于始发期向地面撒施灭菌药,如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每667平方米撒施1.5~2千克,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同时与喷施农药相结合,喷施的有效药剂有桑兰990A500倍液;或者采用灭菌肥II型3000倍液各喷2~3次。

苗木溃疡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溃疡病主要发生于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受害后往往枯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

(一)水泡型。在皮层表面形成约1厘米的圆形小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水泡型病斑只出现于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二)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病由病菌浸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借风、雨传播。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凡是致使树木衰弱的条件,均是发病的原因,如树苗移植、春旱、春寒、风沙多、管理粗放、盐碱地等均易致病。不同杨树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1、在无病区建立苗圃,培养健壮苗,加强检疫,把好苗木柿抗亍=?弥夭苗木造林或截干后定植。

2、育抗病树种,选用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树种,发挥自身抗病能力。

3、造林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随起苗随栽植,少伤根,避免长途运输。

4、在病害发生前稀释菌医10001500倍均匀喷雾,预防效果佳;在发病期兑水8001000倍液喷雾,对发病重的地块要增加用药量,并视病情连续喷23次。或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战菌1500-2000倍液茎叶喷雾,即每亩用药15-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用水量适当大才能让药液均匀彻底展着在草坪上,杀菌彻底;当病害发生比较严重时,1000-1500倍喷雾,即每亩用量为40-60毫升;当发生根部病害且比较严重时,也可以上浓度进行灌根,效果更佳。

枣大球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枣大球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蚧科大球蚧属,别名枣大球蚧、瘤坚大球蚧等,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繁殖力强、危害严重的危险性害虫。

一、生活史及习性1.生活史枣大球蚧在农3师垦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定在寄主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4月上旬树体萌动时开始刺吸危害,4月中旬雌雄开始分化,雄若虫4月10日左右开始化蛹,4月15日左右进入化蛹高峰及雄虫羽化期,5月初进入羽化高峰。

雄虫羽化后与雌虫交配,雄成虫寿命仅有1~2天。4月底~5月初为雌成虫盛发期,雌成虫寿命20~35天。

5月7日左右为产卵盛期,卵在5月27日左右开始孵化,6月5日左右为孵化盛期,6月10日进入孵化末期,卵期20~27天。7月中旬~8月上旬为若虫危害盛期,9月份逐渐下降。10月下旬在枣树落叶前逐渐转移到枝干及树皮裂缝处越冬。

2.生活习性枣大球蚧雄成虫有翅,能飞行,寿命较短,只有1~2天,交尾后不久即死亡。雌成虫性成熟后,交尾产卵,产卵前腹部分泌蜡丝,随着不断产卵,腹部不断向上收缩,直至腹背相连成为一薄壳而死。在雌成虫膨大期间,雌虫体长度、宽度、高度迅速膨大,此时为雌成虫危害盛期。在此期间,雌成虫又向外分泌胶状物,在其周围吸引了大量蚂蚁和苍蝇等昆虫。初孵若虫活动能力较强,在卵壳内滞留一段时间后爬出,出壳后分散到叶正反两面叶脉上,沿着主脉两侧取食危害,然后转移到1年生枝条和叶片上面固定危害。

二、分布与危害1.危害植物种类枣大球蚧主要寄主植物为红枣,此外还危害街道绿化槐树、刺槐树、爬山虎、合欢class=blacklink_line合欢树、榆树等,尤其对红枣危害较为严重。

2.分布及危害特点枣大球蚧在45团团部和50团15连严重发生,苗木种植技术而在其它点发生较轻,45团团部及周边地区和50团15连目前是农3师垦区枣大球蚧重点发生区,其它团场受害较轻。枣大球蚧发生危害的枣园80%为5年树龄以上,而近几年新栽植的枣园发生较少;从受害树种来看,小海子垦区各团场枣大球蚧仅在红枣树发生危害,麦盖提垦区除在红枣上发生外,还危害街道绿化槐树、刺槐树、爬山虎、合欢class=blacklink_line合欢树、榆树等。

3.寄主植物受害情况受害树平均有虫株率为62.0%,受害严重的50团15连红枣园,被害率高达100%,该园若虫虫口密度为10.9头/厘米,45团团部刺槐被害率达96.0%,若虫虫口密度为17.0头/厘米。

三、防治对策

1.提高防范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农3师垦区枣大球蚧仅在部分枣园和绿化树上发生偏重,新植枣园发生较少。此外,大部分枣农缺乏防治经验,虫害发生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应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枣农对该虫的防治能力,对严重发生地区进行重点治理,保护无虫园区,以防其扩散蔓延。

2.加强检疫枣大球蚧主要靠寄主枝条、接穗、果品甚至树干携带而远距离传播。因此,对苗木、接穗和果品的采购、调运过程和保护区都应实施检疫,以防传播蔓延。

3.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水,满足果树对肥水的需要,促进生长,增强树体自身耐虫能力,提高树体抗性。结合整形修剪,集中烧毁带虫枝条,可大大减少虫口数量。

4.物理防治4月中下旬雌虫膨大期虫体较大,较容易发现,此期人工抹除或用硬刷刷除。

5.生物防治枣大球蚧的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为保护利用天敌,在枣大球蚧成虫期不可盲目用药,避免杀伤天敌。

6.化学防治枣大球蚧有2个最佳化防时期,第1次在3月下旬~4月初,此时使用40%速扑杀乳油、40%蚧克特乳油、48%乐斯本乳油防治效果好;第2次为6月中下旬,此时使用48%乐斯本乳油、52.25%农地乐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防治效果好,且农药成本低。

榕树褐根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榕树褐根病症状

榕树褐根病菌在自然界虽不易发现子实体,但有很特别的病症,仔细观察不难诊断。在接近地际部主茎及根部的发病树木往往有黄色至深褐色的菌丝面(mycelialmat)包围其表面,在根部之菌丝面常与泥沙结合而不明显,上述病症是现场鉴定本病害的主要依据。其引起植物地上部全株初期黄化萎凋,最后枯死。褐根病菌从黄化到枯死只需一个月至三个月,但有些较大棵植株或根系较深广的树种从发病到死亡可能需数年的时间。本病之所以造成萎凋的主要原因是褐根病菌可以直接为害树皮的输导组织,导致水份及养份之输送遭受阻碍而死亡。本病原菌除为害树皮外,也可造成木材白色腐朽。受感染之内侧木材组织具不规则黄褐网纹。在腐朽木材与健康木材间常有黑褐色带隔离。腐朽末期木材变轻、乾和海棉状。由于本病菌可以为害木材组织,导致木材白腐朽,因此受害树木较易风倒,具有潜在公共安全的危险性,需特别注意。

榕树褐根病发生规律

在自然界,褐根病菌很少出现子实体,表示没有担孢子做长距离的飞散传播。同时,其主要为害根部及茎基部,因此,褐根病菌的主要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土壤,在病害的属性上较属于土传性病害(soil-bornediseases)。一般而言,土传性病害较不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病害,因其传播速度受到限制。近年来,发现褐根病有扩大发生的现象,这种情形似乎不符合褐根病菌的基本生态特性。会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褐根病菌受到环境的影响,较易形成子实体与担孢子,担孢子的產生可以增加长距离的飞散与建立新病害据点。第二是人为协助传播,如将病株或病土移动到没有病菌的场所。第二种可能情形在实际情况常常发现,如带菌树木的移植或利用病残体做有机肥,将病害扩散出去。第一种可能需再做仔细的观察与研究,才能下此结论。

榕树褐根病防治方法

本病害的防治方法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正式剎菌剂被推荐於病害防治上。然而在实验室对病原菌之测定及林地初步试验之结果显示,三得芬、三泰芬、护硅得、硫酸铜、快得寧、铜快得寧、扑克拉、灭普寧、4-4式波尔多液及尿素等剂对本病有某些程度的抑制及治疗效果,但因未经完整的试验结果评估,及合法行政程序登记,仍不适合做为推荐防治药剂。同时,本病菌主要为害根部,药剂的施用不易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施与药剂之成效,常受树种与环境影响。

事实上,褐根病的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因本病原菌为害植物初期地上部没有任何病徵,一旦地上部出现黄化萎凋时,根部已有80%以上受害,在此情况下如欲进行治疗处理,为时已晚。本病原菌主要传染的来源是病残根,其传播途径主要靠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传染。因此在预防的考虑下,只要可以阻止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及杀死或除去土壤中的感染病残根,就可以达到防治效果。以下的防治方法则依据上述的原则。

花生蚜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花生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在中国各地,但受害程度不一,轻的减产20-30%,严重的达60%以上,其中以山东、河南、河北受害重。

花生蚜又是花生病毒病的传毒介体。其食性甚广,除为害花生外,还可以为害苜蓿、苕子、豌豆、豇豆等寄主植物200余种。以虫群形态集中在花生嫩叶、嫩芽、花柄、果针上吸汁,致叶片变黄卷缩,生长缓慢或停止,植株矮小,影响花芽形成和荚果发育,造成花生减产。

花生蚜形态特征

成虫:分为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两种。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1.8mm,体黑绿色,有光泽。触角6节,第l、2节黑褐色,3、6节黄白色,节间带褐色,第3节较长,上有4-7个感觉圈,排列成行。翅基、翅痣、翅脉均为橙黄色。

卵:长椭圆形,初浅黄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色。

若蚜:黄褐色,体上具薄蜡粉,腹管黑色细长,尾片黑色很短。

花生蚜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山东、河北年生20代,广东、福建30多代。主要以无翅胎生若蚜于避风向阳处的荠菜、苜蓿、地丁等寄主上越冬,也有少量以卵在枯死寄主的残株上越冬。在华南各省能在豆科植物上继续繁殖,无越冬现象。

北方于翌春气温回升到10℃时开始活动,3月上中旬即繁殖为害。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开始产生有翅蚜,迁移到附近的豌豆、刺槐、国槐等植物上为害,花生出苗后,即迁入花生田为害。5月底至6月下旬花生开花结荚期是该蚜虫为害盛期。花生收获前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夏季豆科植物上越夏,秋播花生出苗后又迁入花生田为害,一直到晚秋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越冬。春末夏初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利于该虫发生和繁殖。旱地、坡地及生长茂密地块发生重。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等。

花生蚜防治方法

(1)合理邻作。花生田周围地块尽量避免种植豌豆的其他寄主植物,以减轻为害。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郁闭;适时灌溉,防止田间过干过湿;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及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蚜虫生存环境。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加强预测预报,当天气干旱、蚜墩率达30%或百墩的蚜量达1000头以上时,即应立即防治。

①毒土(毒沙)。每667㎡选用1.5%乐果粉或2.5%敌百虫粉1.5-2kg,或10%辛拌磷粉粒剂0.5kg,或3%久效磷颗粒剂、或3%甲拌磷1.5-2kg,结合花生播种,将上述药剂加干细土(沙)25-40kg拌均匀后施于花生播种沟内,可起到防蚜和兼治地下害虫的作用。

②喷药防治。在有翅蚜向花生田迁移高峰后2-3天,开始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70%灭蚜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

③喷粉防治。喷撒1.5%乐果粉剂每667㎡2kg或2.5%敌百虫粉剂、2%杀螟松粉剂,每667m21.5-2kg。喷粉时,应选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效果最好。

青麸杨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

根据青麸杨在汉中的分布情况,调查地点选在产倍比较集中的城固县五堵镇和西乡县沙河坎镇。当地有悠久的产倍历史,老龄树较多,病虫发生较为普遍。

1.2调查方法

1.2.1病虫害种类调查。定期对选定的青麸杨树林进行调查,每10d观察1次,记载病虫的种类、发病情况、害虫的虫态、危害情况等,并将感病的枝干、叶片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鉴定;将采集的幼虫带回,用青麸杨叶片饲养,观察其生活习性和生活史。

1.2.2主要病虫发生规律调查。针对青麸杨主要枝干病害膏药病(septobsidiumpedicelltumschw),选定成年倍树30株作为固定观察对象,并对其所有病斑进行标记,定期检查已有病斑的扩展和新病斑的出现情况,确定该病害在不同季节的发生情况;选择不同年份栽植的青麸杨各80~120株,按树龄分类,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统计不同树龄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选择一至五年生枝条各100个,分别统计发病率;选择不同的青麸杨混栽林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类型的混栽林青麸杨膏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选择不同地势的青麸杨林,调查统计膏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针对青麸杨主要害虫宽肩象(ectatorrhinusadamsipascoe),采取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并将宽肩象危害的倍树移植到校园内守候观察其习性和生活史。

1.3防治试验

膏药病防治主要用菊酯类农药加柴油(菊酯类农药各取4ml,加入到96ml的0号柴油中,再对水30倍稀释)、4b石硫合剂涂抹病斑、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灰乳(将新鲜生石灰对水5倍,调制为石灰乳)、桐油原液、泥浆涂抹病斑,用清水作对照,每种药剂及对照各涂抹病斑30个。涂抹时对每个病斑编号,测定其大小,列表记载,并对每个病斑挂牌标记,20d后第1次检查防治效果,50d后第2次检查防治效果。宽肩象防治采取人工防治成虫和药剂防治幼虫相结合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青麸杨病虫害种类

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确定青麸杨病害有10余种,常见病害有膏药病、枝枯病、角斑病、炭疽病、立枯病、毛毡病等,以膏药病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害虫30余种,常见害虫有:宽肩象、云斑天牛、星天牛、木蠹蛾、舞毒蛾、栎黄枯叶蛾、绿尾大蚕蛾、褐刺蛾、黄刺蛾、扁刺蛾、青刺蛾、缀叶丛螟、银杏大蚕蛾、樗蚕蛾、菱斑食植瓢虫、花潜等,蛀干害虫以宽肩象危害最重,云斑天牛次之。食叶性害虫以舞毒蛾和缀叶丛螟危害较为严重。

2.2主要病害和害虫发生规律

2.2.1膏药病的发生规律。膏药病是青麸杨的重要枝干病害,在秦巴山区倍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一般在30%左右,部分老倍林可达80%~100%,发病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枝干枯死,对五倍子生产影响极大。调查表明:青麸杨膏药病主要发生在枝干上,在受害部位形成菌膜,象膏药贴附于青麸杨枝上,初呈圆形或近圆形,后扩展蔓延成不规则形,病部暗灰色,中央暗褐色,菌膜表面光滑,常形成明显的轮纹状,病斑边缘呈灰白色,老菌膜颜色较深,中部有龟裂纹,以后逐渐脱落。该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的隔担耳菌,菌丝吸取蚧壳虫分泌物而生长扩展[3,4]。病菌以菌膜在青麸杨枝干上越冬,翌年4~5月温湿度适宜时形成担孢子,借气流和蚧壳虫传播。春季4~5月及秋季9~10月是该病的2个发生高峰期,新病斑增加最多,老病斑扩展最快。各林龄的青麸杨都可发病,且随林龄的增长,膏药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五至七年生青麸杨发病率为60.83%,八到十年生青麸杨发病率为71.67%,十年生以上青麸杨发病率为82.00%,这与病菌的连年积累和蚧壳虫连年发生有关。随着枝条生长年限的增加,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一年生枝条发病率为32.00%,二年生枝条发病率为55.33%,三年生枝条发病率为74.67%,四年生枝条发病率为84.00%。但一、二年生的枝条较细,受害后病斑横向扩展容易连接成环,使枝条枯死。不同的青麸杨混栽林都有膏药病发生,但以青麸杨与香椿混栽林膏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发病率为86.68%,青麸杨茶树混栽林膏药病发生较轻,发病率为36.67%。通风不良、生境阴湿的条件下,膏药病发生较重,而在通风透光条件好的青麸杨林,发病率较低[5,6]。山梁地段的青麸杨林,环境干燥,发病率为22.50%,而在山洼潮湿地段的青麸杨林发病率高达82.50%。

2.2.2宽肩象的发生规律。宽肩象是青麸杨的主要蛀干害虫,受害株率达20%,死亡株率达10%以上。宽肩象在秦巴山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内越冬[7]。越冬成虫次年4月由羽化孔钻出,即在主干上活动,并将口器刺入皮层取食汁液。5月上中旬是成虫觅偶的盛期,6月上旬是成虫产卵的盛期,卵产于青麸杨皮层下组织中。成虫活动期较长,从4月初到7月上旬在主干上都可以见到成虫活动。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8月中旬老熟幼虫进入木质部作蛹室化蛹,蛹期8~17d,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即在蛹室内越冬。成虫行动迟缓,多群集于树干基部,飞翔力差,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有多次交配的习性,且多在中午交配,其产卵时先在皮层咬一个小孔至木质部,然后产卵于其中。卵单产,产卵处外观呈褐色小点,往往伴有流胶现象。幼虫孵化后先蛀食形成层,多在皮层下纵向连片蚕食,形成环割致使青麸杨死亡。该虫仅为害青麸杨,未发现其他寄主。青麸杨受害部位表皮呈灰褐色,手按有松软感,但不外露木丝,8月下旬幼虫蛀入木质部约1cm,再向上蛀2~3cm,形成蛹室,隧道直径5~8mm,底部稍大,内有新鲜木丝。据调查,宽肩象的发生与树龄、树势和立地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二至四年生的幼树及二十年生以上的青麸杨受害较轻,受害株率分别为14.28%和12.50%。以五至十年生的青麸杨受害最重,受害株率为56.10%,十一至二十年生的青麸杨受害次之,受害株率为25.00%。

2.3防治方法

试验表明,几种参试药剂对青麸杨膏药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桐油原液涂抹病斑防治效果最佳,20d检查防效达97.92%,菊酯类农药加柴油涂抹病斑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以5%氯氰菊酯乳油加柴油防效较高,20d检查防效达97.86%,4b石硫合剂涂抹病斑20d检查防效为85.47%,等量式波尔多液涂抹病斑20d检查防效为78.70%,石灰乳涂抹病斑20d检查防效为75.43%,泥浆涂抹病斑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d检查防效达88.23%,且经济简便。宽肩象的防治应在冬季及时清除死亡的倍树,消灭树干内的越冬成虫,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利用成虫群集的习性,以五到十年生青麸杨为主,捕杀成虫。6月对未进入木质部的幼虫用小刀剜除,7月五倍子采收后而幼虫尚未进入木质部时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加适量柴油涂抹树干受害部位,8月幼虫进入木质部后,可将蘸有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30倍液的棉球,塞入洞内毒杀幼虫。其他食叶性害虫防治可在五倍子采收后使用触杀剂或胃毒剂农药喷雾防治。

3结论与讨论

五倍子生产受青麸杨、五倍子蚜虫、苔藓3个因素的影响,在防治青麸杨病虫害的同时也要确保五倍子蚜虫的安全。在对主要病虫防治时,尽量避免使用内吸性农药和残效期长的农药,或在施药时间上尽量避开五倍子蚜虫在青麸杨寄主上的活动时期。膏药病的药剂防治可在秋季五倍子采收后进行,春季是五倍子蚜虫从苔藓向青麸杨转移和五倍子形成时期,可用泥浆等涂抹病斑,既可控制膏药病的扩展蔓延,又能保护五倍子蚜虫。防治时如果能用竹板等刮除病斑,再用药剂或泥浆涂抹,防治效果更佳。其他害虫的防治可在8~10月进行施药。采用农业措施改变适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条件也是十分必要的,早春及时清理青麸杨树干上的杂物,可消灭越冬的鳞翅目害虫。

红枫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症状

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状褪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仅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由于病害发生与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湿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

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夏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和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

2、化学防治

病初尚未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3次。

素心腊梅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素心腊梅属真梅系腊梅品种群,花被纯黄,有浓香,为腊梅中最名贵的品种。晚秋观花蕾,冬季开金黄色花,花期12-1月,有浓芳香。素心腊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腊,浓香扑鼻,是冬季观赏主要花木。也是切花的好材料,盆栽地栽均可。那么素心腊梅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1、大蓑娥。此虫又名避债虫,民间称之为“吊死鬼”。是危害多种花卉的害虫。植株出现此虫时,可见叶片被其幼虫吃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可将枝条上的叶子全部吃光,只剩叶脉,危害甚烈。

防治方法:

①大蓑蛾的护囊较明显,可以随时摘除,消灭其幼虫。

②7月中旬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2、日本龟蜡蚧。此虫可危害数十种花卉,其若虫和雌虫在叶片和枝条上吸食液汁,常造成植株枯叶黄或煤病孽生。在长江流域,其雌虫于5月中旬在大量产卵,6月中旬孵化。雄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量化蛹、羽化。此虫可随带虫苗木的调运而将虫子传到其他地方。

防治方法:

①如果少数植株受害,可用人工将其从枝干上刮除。

②在若虫大量孵化后,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③用红点唇瓢虫,置被害花木上捕食蚧虫。

④引种苗木时要认真检查,发现幼虫寄生,应彻底刮除。

3、蚱蝉。此虫可危害梅花、桂花等多种花卉。其若虫在土中吸食根部的汁液,成虫危害性更大,常造成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

①注意搜寻和杀灭刚出土的若虫和刚羽化的成虫。

②可于炎热的夜间在树干附近燃烧火堆;同时振动树枝,使虫投火自焚,并将落于火堆旁的虫捕杀。

③用面团洗出的粘性面筋放在竹竿竿头,粘捕成虫。

④在危害盛的季节及时剪除产卵枝烧毁。

绿巨人生理性及病毒病害的防治


绿巨人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日灼病和冻害等。

1、日灼病:是由于长时间的日光曝晒引起的,一般是在叶片上产生日灼斑,影响观赏。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栽培养护中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尤其是盛夏季节,一定要将其置放于荫棚中、树荫下或北向的阳台上。一旦发生日灼病,可将病叶剪除。

2、冻害:是由于冬季温度过低引起的。绿巨人越冬的最低温度是13℃,低于13℃即有可能发生冻害。栽培中除应注意保持较高的温度外,还应适当控制水肥,因为绿巨人在冬季的生理活动相对较弱,需要的水分、养分都较少。冬季可将其置放于光线较强处。

绿巨人生理性及病毒病害的防治

病毒病害:

【症状】绿巨人感染病毒病时,表现为叶片畸形、皱缩,新生叶叶柄缩短,不能展开,影响观赏。

【病原及发生规律】绿巨人病毒病的病原是芋花叶病毒。该病毒可由蚜虫传播,也可借病组织的汁液及机械接触传播,对许多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如红宝石喜林芋、绿宝石喜林芋、绿萝等均有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植物检疫,避免引进带毒苗。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3、不能使用带病株繁殖。

桂花蚜虫的发生及防治规律


【别称】蚜虫为瓜蚜,又称腻虫或蜜虫等。

【危害】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形态特征】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发生规律】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它以卵在花椒树、石榴树等枝条上越冬,也可保护地内以成虫越冬。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蚜虫为害。

【防治方法】在蚜虫的防治上,应利用各种手段,停止其危害活动,主要有以下各点:

(1)消灭蚜虫,要从花卉越冬期开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单纯依靠在蚜害最严重的春、秋季进行,防治效果并不显著。

(2)对新引进的花种、花苗,应严格检查,防止外地新害虫的侵入,对土壤及旧花盆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

(3)结合修剪,将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残花、病枯枝叶,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4)花卉的品种不同,其抗虫性也有所不同,应选用抗病虫品种,既减轻蚜虫危害又可节省药物费用。

桂花蚜虫的发生及防治规律

(5)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或将盆花倾斜放于自来水下旋转冲洗,既灭了蚜,又洗净叶片,提高了观赏价值和促进叶面呼吸作用;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6)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选用药物或土法消灭虫害,其具体措施如下:

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

用1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茄子褐纹病的防治措施


茄子褐纹病,又叫干腐病,茄子褐纹病是真菌性病害,该菌只侵染茄子。在茄子的整个生长时期都可发病,给茄子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为害特点

幼苗受害,多在近地上的茎基部构成近似梭形水渍状病斑,今后变为暗褐色,洼陷并缩短。条件适合时,病斑扩展盘绕茎部,麦苗猝倒。

叶片受害,先从底部叶发病,逐渐向上部开展,开始发作水渍状褐色,中心呈灰白或浅褐色,中心轮生许多小黑点。枯燥时病斑易开裂,阴雨天易构成穿孔。茎部受害,病斑为不确定形,有时为水渍状梭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心灰白色,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逐渐洼陷干腐,并连接成较长的坏死区。

果实受害最严重,病初在果面上发作黄褐色病斑,稍洼陷,圆形或椭圆形,扩展很快,果实呈半软腐状,后期轮生许多小黑点,最终病果腐朽掉落或在枝上干缩成僵果。

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在种子上越冬。种子带菌是麦苗发作猝倒病、立枯病的主要原因,也是远距离传达病菌的途径。田间主要靠雨水、昆虫、田间作业传达延伸。发病适合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85%以上。

华北地区7-8月份高温多雨,或高温高湿,发病严峻。培养密度过大时也易引起发病。别的,连作、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氮肥过多及早春茄子定植过晚,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也可用升汞水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②农业防治:与其它科蔬菜实施轮作2-3年。进行苗床消毒,五代合剂每平方米8-10克,或50%多菌灵10克,加细土20克拌匀,播前1/3撒在畦面上,播后用2/3药土掩盖。加强培养办理即N、P、K肥要合作运用,施足基肥,发现病株、病叶,病果要及时铲除。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甘草褐斑病的防治措施


①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Cercosporaastragali),属半知菌亚门孢目尾孢属真菌。危害叶,受害叶片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在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子实体叶两面生,但主要叶面生,子座仅仅是少数的褐色细胞;分生孢子梗6~12根成束生,淡褐色,顶端色淡并较狭,不分枝,具0~5个膝状节,顶端近截形,孢痕显著,1~7个隔膜;分生孢子鞭形至倒棒形,无色透明,正直至弯曲,基部截形至近截形,顶端略钝,3~10个隔膜。更多绿色尽在

②症状感病植株叶片上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1~3mm,中心部灰褐色,边缘褐色,两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子实体)。

③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合适时,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引起初浸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又不断地繁殖引起再浸染。一般在7~8月发生。

④防治措施秋季清园,集中处理病株残体,减少病源;喷无毒高脂膜200倍液保护;发病初期喷1:1:(100~16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发病期喷施65%代森锰锌500倍液1~2次。

《绿巨人褐腐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叶型植物绿巨人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