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毛竹竹笋泉蝇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毛竹竹笋泉蝇又叫毛笋泉蝇,属双翅目花蝇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6mm,暗灰黄色,额带黑色,复眼紫褐色,单眼橙黄色,三角区为黑褐色。胸部背面有3条灰褐色纵带,翅透明,翅脉淡黄色。体两侧纵带呈断续状,并各着生有1列粗刺毛,每列5根。腹末端尖削,产卵管呈针状,黑褐色。中、后足腿节及胫节均为橙黄色,基节及跗节灰褐色。

卵:长圆筒形,乳白色,长约1.5mm,排列成块状。

幼虫:蛆型。体长约10mm,黄白色,头部尖细,末端呈截形。口器呈黑色钩状,老熟幼虫尾部变黑色。

蛹:围蛹,深褐色或黑色,近纺锤形,长约7mm。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择内壁,笋外不易发现,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取食笋肉表皮,笋在外观上表现不出症状。二龄幼虫潜入笋肉取食,经过3~4天危害,笋褪色发黄,笋肉开始腐烂。经过10天左右,笋变成锯屑烂糊状,笋箨干枯,均能使退笋。

竹笋泉蝇在竹林卫生状况差的林分发生较重,温度对竹笋泉蝇发育速度影响较大,湿度明显影响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虫的存活,可采取如下防治方法:(1)营林措施:科学施肥,及时中耕松土,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注意林区卫生,及早挖除虫退笋,杀死幼虫。(2)生物防治:对用材竹林用25%二二三乳剂150~2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2000倍液喷射林地,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能起到杀虫保笋的良好效果。(3)烟剂防治:密度较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施放敌敌畏烟剂防治。(4)人工诱杀: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为饵料,加入敌百虫等少量农药,用捕蝇笼诱捕成虫。在产卵前期和后期用鱼肠等腥臭物质为最佳,产卵盛期以鲜竹笋为好。

编辑推荐

毛竹一字竹笋象的虫害防治方法


毛竹一字竹笋象为鞘翅目象甲科,又名一字竹象甲、笋象虫。成虫取食笋肉,幼虫在笋内取食,严重危害时,竹笋被害率高达95%,被害竹笋成竹后,虫孔累累,节间缩短,竹材僵硬,成竹不能通梢,群众称其为烂头竹。

1、寄主:毛竹、刚竹、桂竹、淡竹、红竹、水竹、石竹等刚竹属46种竹类。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4~21.8mm;体棱形,雄虫初羽化为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头黑色,管状喙黑色稍向下弯曲;雌虫喙长5.4~8.4mm,细长,表面光滑、发亮;雄虫喙长4.4~7.5mm,粗短,前胸背板隆起圆球形,正中有1个梭形黑斑(故称一字竹笋象),后缘弯曲成弓形,鞘翅正中各有黑斑1个。

卵:长椭圆形,两端稍圆,乳白色,卵壳极薄,孵化前上端半透明。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透明,体壁很柔软。老熟幼虫体黄白色,头黑褐色,口器黑色,非常锐利,前胸背板有2块黑褐色的硬皮板。

蛹:深黄色,足、翅未端黑色,臀棘硬而突出。

3、生活史及习性

小竹林一年1代,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2年1代,以成虫在地下8~15cm深的土室内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成虫出土。成虫经补充营养后,即可交尾产卵。卵经3~5天孵化。

初孵幼虫在产卵孔内取食,逐渐蛀入笋内,幼虫期最短10.5天,最长23.5天,平均16.3天。5月底至6月初大部分幼虫老熟。幼虫共5龄,历期19~22天。5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咬破笋择落地入土,筑土室化蛹,经10~15天化蛹,蛹期12~20天。成虫白天活动具假死性,每雌最多产卵80粒。

4、防治方法

(1)一字竹象的发生比较整齐,发生危害期与笋期完全一致。因此,竹子的发笋期即可作为害虫发生期的物候指标来预测害虫发生期,简便易行,利于及时指导防治。

(2)深翻松土抚育,消灭越冬害虫。秋冬季结合竹林抚育深翻松土,特别是当年新笋四旁不要遗漏,直接捣毁一字竹笋象土室,破坏其越冬场所,可使部分象甲死亡。

(3)人工捕杀成虫。成虫行动迟缓,且具有假死性,容易发现和捕捉。于成虫的出土期,进行人工捕捉。在闷热天气的上午9~10时和下午3~5时捕捉效果最好。

(4)清除受害笋,杀灭其中幼虫。受害的竹笋或为退笋,或为断头折梢,不能利用。在害虫发生期,及时清除虫害笋并杀灭其中幼虫,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此法和捕杀成虫结合进行,效果更好。

(5)药剂防治

竹腔注射防治技术,即用兽用注射器或一次性医疗用塑料注射器吸取配好20%吡虫啉原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3倍液,在竹笋长到1~1.5m高时,在竹笋基部注入竹腔内2ml,将其杀死;

成虫期用杀螟硫磷1:800倍液喷雾,间隔5~10天喷一次,连喷2次;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防治;在竹象甲成虫出土初期喷雾象甲灵400倍液向笋体喷药。

园林植物竹笋虫害绒茎蝇的防治


竹笋绒茎蝇(ChylizabambusaeYangetWang)属双翅目茎蝇科,我国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可以为害毛竹、红壳竹、篓竹等。幼虫钻蛀笋根,使竹根短截,中间蛀空而成退笋。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6-7mm,翅长5-6mm,雄虫体长6-8mm,翅长5-6mm。头黄褐色,额间具大黑斑,复眼大,后缘微凹,单眼三角小,具单眼鬃。卵长椭圆形,长径,短径,乳白色。初孵幼虫的体长为0.5-0.90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5mm,淡黄色。蛹体长6.1-7.5mm,乳黄色。

发生规律

竹笋绒茎蝇一年一代,以蛹在其被蛀的竹根中越冬。翌年3月下-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底卵孵化出幼虫,经过18-25天,幼虫化蛹。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管理。

及时中耕松土,科学肥水,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减少为害;竹笋出土后,在笋根四周加盖泥土,阻止成虫产卵;注意竹林卫生,发现有笋根被钻蛀为害时,及时挖除,集中处理。

(2)药剂防治。

在成虫羽化高峰时,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杀。

葱地种蝇防治方法


葱地种蝇Deliaantigua(Meigen)属双翅目,花蝇科。俗称葱蝇、葱蛆、蒜蛆。是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杂食性害虫,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能为害。在菜区除为害菠菜、葱、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以外,还可为害瓜类、豆类、玉米、薯类、棉花以及麻类作物。幼虫蛀入葱、蒜等鳞茎,引起腐烂、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韭菜受害后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

一、形态识别

1.成虫前翅基背毛极短小,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毛的1/2长。雄蝇两复眼间额带最狭部分比中单眼狭;后足胫节的内下方中央,约为全胫节长的1/3―1/2部分,有成列稀疏而大致等长的短毛。雌蝇中足胫节的外上方有两根刚毛。2.幼虫成长幼虫7毫米,乳白而带淡黄色。尾端除有1对明显的气门以外,从背面还可见到7对肉质突起,各突起均不分叉。第七对很小,第一对高于第二对,第六对显著大于第五对。

二、发生规律

生活史和习性:华北地区每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或粪堆中越冬。5月上旬成虫盛发,卵成堆产在葱叶、鳞茎和植株周围1厘米深的表土层中。卵期3―5天,孵化后幼虫很快钻入鳞茎内为害。幼虫期17―18天。

高粱芒蝇如何防治


初孵幼虫由心叶间隙钻入生长点附近取食,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高粱苗期被害后生育期推迟,失去授粉时机,严重影响繁育和制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mm左右,灰黄色,间额棕黑色,下额须黑色。雄蝇端部色浅,前足股节全黄或末端部分黑色,雌蝇前足腿节端半部黑色;雄蝇第3腹节背板正中两侧各具一梯形棕斑。第4背板棕斑小,近圆形;雌蝇第3、4腹节背板各具1对三角形斑,第5节斑纹很小。卵长1.3mm,白色船形两端稍平,呈波浪状。卵中央纵行隆起,上面具网状纹,两边似船缘。幼虫末龄幼虫体长7-8mm,蛆形,初浅黄白色,老熟时黄色或鲜黄色,口钩黑色,全体共11节。第11节末端黑色,这是该种别于其他种的主要特征。蛹长3.5-5mm,圆筒状,棕褐色至深棕褐色。

发生规律

高粱芒蝇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少则5-6代,多则11-12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生育后期高粱的分蘖苗里及土中越冬。在广东无越冬期,但冬期发育进度迟缓。世代重叠。雌成虫对腐臭鱼虾等发酵物质有强烈趋性。成虫取食含糖物质以及蛋白质类食料作补充营养始能性成熟。成虫经补充营养交配产卵,每雌一生产卵24-34粒,多把卵散产在最内3片心叶上,前期产卵在叶背;6片全叶期卵多产在叶面的叶尖和边缘处。每株1粒。幼虫多于7时前孵化后从高粱喇叭口和叶缝侵入,侵入后1天出现枯心。以苗期被害为主。产卵盛期如与高粱苗期相吻合,发生为害就重。幼虫有假死习性。高湿或叶片有露水时有利侵入活动,但对成虫产卵的寿命有不利影响。不转株为害。心叶维管束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高、最早三片叶鞘外表皮的三氧化硅体排列紧的品种受害轻。天敌有寄虫蜂、细菌等。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

(2)调整播种期,将高粱苗期与高粱芒蝇产卵盛期错开。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枯心苗、再生苗和自生高粱以减少虫源;高粱收获后深翻土地,破坏越冬场所,减少来年虫源。

(4)利用成虫的趋化性进行诱杀。

(5)保护与利用天敌。

四季竹与毛竹有什么区别?美味的竹笋功效有这么多!


中国生产很多竹子,其中包括四季竹、毛竹等。大家都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那么我们的国宝爱吃哪种竹子呢?看看他们的别名的就知道了!四季竹,别名唐竹,而毛竹,别名楠竹、茅竹、南竹、江南竹、猫竹、猫头竹、唐竹、孟宗竹,那么除了别名,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他们具体的情况吧!

四季竹与毛竹一、四季竹

四季竹,又名唐竹。(学名:Oligostachyum lubricum (Wen) Keng f.)是禾本科。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幼杆无毛,无白粉,每节分支三枚。粗细近相等,叶扁平,叶耳为紫色,笋期为5到10月,是夏秋用竹。

二、毛竹

毛竹,别名楠竹、茅竹、南竹、江南竹、猫竹、猫头竹、唐竹、孟宗竹,禾本科,刚竹属,竿高度可达20多米,而直径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初时绿色,后变为绿黄色,竹筒壁厚1厘米左右,4月是笋期,在5-8月开花。并且,毛竹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广,最有经济价值的竹类,竹竿可以供建造,枝梢可以用作扫帚,嫩竹子会用来造纸,而且笋的味鲜美,可以供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

大熊猫的食物种类之一便是毛竹,其笋味道鲜美,嫩竹子也不错,不过说到这竹笋,可要好好讲讲了,不要只知道吃,而不知道其价值。

竹笋的价值清热去火

竹笋性寒,在夏季的时候特别适用于做蔬菜,它含有很高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在夏天的时候食用可以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

排毒美颜

竹笋有着丰富的食用纤维,相比于别的食材来说,它的纤维比较粗,所以它可以有效帮助肠道带走那些有毒物质,起到美颜的功效。

润肠通便

竹笋还可以润肠,因为竹笋中的纤维可以有效的保留水分,有利于食物在肠胃中消化吸收,也有助于帮助身体排便,缓解便秘。

降高血压高血脂

竹笋可以控制身体对脂肪的吸收,所以它对于降高血压高血脂也有着很好的作用。

竹笋的功效和作用很多,但是女性在经期要注意不要食用哦。竹子,是君子品德高尚的象征,因其挺拔,且不畏严寒,不屈服,受到许多文雅诗人的追捧,今天你get到他们的魅力了吗?

麦秆蝇如何防治


麦秆蝇,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小麦、大麦、燕麦、碱草、白茅草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钻入小麦等寄主茎内蛀食为害,初孵幼虫从叶鞘或茎节间钻入麦茎,或在幼嫩心叶及穗节基部1/5一1/4处呈螺旋状向下蛀食,形成枯心、白穗、烂穗,不能结实。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3—3.5mm,雌虫3.7—4.5mm,体为浅黄绿色,复眼黑色,胸部背面具3条黑色或深褐色纵纹,中间一条纵纹前宽后窄,直连后缘棱状部的末端,两侧的纵纹仅为中纵纹的一半或一多半,末端具分叉。触角黄色,小腮须黑色,基部黄色。足黄绿色。后足腿节膨大。卵长1mm,纺锤形,白色,表面具纵纹10条。末龄幼虫体长6—6.5mm,黄绿色或淡黄绿色,呈蛆形。蛹属围蛹,雄体长4.3—4.7mm,雌5—5.3mm,蛹壳透明,可见复眼、胸、腹部等。

生活习性

内蒙古等春麦区年生2代,冬麦区年生3—4代,以幼虫在寄主根茎部或土缝中或杂草上越冬。春麦区翌年5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底、6月初进入发生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卵经4—7天孵化,6月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为害20天左右。7月上中旬化蛹,蛹期5一10天。第一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麦收前大部分羽化并离开麦田,把卵产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麦秆蝇在内蒙古仅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成虫羽化后把卵产在叶面基部。冬麦区1、2代幼虫于4、5月为害小麦,3代转移到自生麦苗上,第4代转移到秋苗上为害。河南一年也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幼虫老熟后在为害处或野生寄主上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成虫羽化后当天交尾,白天活跃在麦株间,卵多产在4、5叶的麦茎上,卵散产,每雌可产卵20多粒,多的可达70一80粒。该虫产卵和幼虫孵化需较高湿度,小麦茎秆柔软、叶片较宽或毛少的品种,产卵率高,为害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耐虫或早熟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做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小麦生长整齐。加快小麦前期生长发育是控制该虫的根本措施。(3)加强麦秆蝇预测预报,冬麦区在3月中下旬,春麦区在5月中旬开始查虫,每隔2—3天于10时前后在麦苗顶端扫网200次,当200网有虫2—3头时,约在15天后即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是第一次药剂防治适期。冬麦区平均百网有虫25头,即需防治。(4)当麦秆蝇成虫已达防治指标,应马上喷撒2.5%敌百虫粉或1.5%乐果粉或1%1605粉剂,每667m21.5kg。(5)如麦秆蝇已大量产卵,及时喷洒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1605乳油4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对水1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75L,把卵控制在孵化之前。

粟秆蝇如何防治


粟秆蝇,学名AtherigonabisetaKarl属双翅目,蝇科。别名双毛芒蝇、粟芒蝇等。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粟产区。

寄主

粟(谷子)、狗尾草、谷莠子。

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谷子幼苗至抽穗前的谷株,初孵幼虫从谷子心叶基部蛀入为害嫩芽及幼穗,造成枯心苗,受害株茎节间无蛀孔,剥去外叶后,能见到螺旋形食痕,严重时心叶枯死或呈扭曲状,枯心内部多腐烂,有的形成畸形或死穗,遇风易倒折。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5mm,土黄色小蝇。头黑色,胸背灰绿色中间具3条深色纵纹。翅透明,前足几乎全为黑色,只有基节、腿节两端黄色,中足、后足黄色,跗节暗。腹部污黄色至桔黄色,近圆锥形。卵长1mm左右,长椭圆形略弯,白色,表面生有纵纹。幼虫体长7—9mm,蛆形。初孵时半透明,后变姜黄色,口钩黑色,尾端钝圆具黑色气门突2个。蛹长4—6mm,围蛹长筒形,一端平截,另端略圆,初为白色,羽化前变成深褐色。

生活习性

东北、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年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一7月上旬成虫羽化,随之产卵,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一7月下旬主要为害春谷和狗尾草等;第二代幼虫8—9月为害夏谷。第二代老熟幼虫除少数在8月间化蛹、羽化外,大多数幼虫入土越冬。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及京津地区年生3代。越冬幼虫在5月下旬大部分化蛹,越冬代成虫在6月上中旬盛发,6月中下旬进入产卵盛期,此间第一代主要为害春谷和狗尾草,2—3代幼虫于7月中旬后为害晚播的春谷、夏谷和狗尾草,第3代于8月中下旬为害晚播夏谷,老熟幼虫于8月底至9月间离开谷株入土越冬。北方春谷区雌成蝇寿命4l,6天,雄蝇31天,每雌产卵量28.1粒,多的79粒。在炎热夏谷区各虫态历期缩短,产卵量也少。该虫喜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把卵产在近地面的谷子叶鞘内,一株l粒,卵期2—4天,幼虫孵化后ap钻入心叶基部,为害期20多天,老熟幼虫从茎中爬出至地表5cm处化蛹,蛹期8—9天。越冬代幼虫则在土下10cm处化蛹。适温22—26℃、最适相对湿度为60%一80%,该虫整个生命进程均需较高湿度,干燥时幼虫易失水死亡。施用氮肥过多,植株柔软易受害。生长快、谷株健壮、叶片宽大的及早播谷受害轻。

防治方法

(1)提倡种植抗虫品种。如河北农科院的78一l一1—1杂交后代对该虫中抗。生产上可选择叶宽、茎秆坚硬的丰产品种。

(2)适期早播,可减少为害。(3)利用臭鱼、米汤等发酵物,放入诱蝇容器内,再加入少量敌百虫,置于谷田垄间诱杀成虫。

茼蒿潜叶蝇防治


茼蒿潜叶蝇防治

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潜叶蝇属于双翅目蝇类,是主要危害草坪的潜叶蝇类害虫,中国常见的有潜叶蝇科的豌豆潜叶蝇、紫云英潜叶蝇、水蝇科的稻小潜叶蝇、花蝇科的甜菜潜叶蝇等。其具有舐吸式口器类型,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入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枯黄,造成叶片内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糖分降低,危害严重时被害植株叶黄脱落,甚至死苗。

防治方法:

①适时灌溉,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②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防止成虫产卵。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应喷药于叶背面。或在刚出现危害时喷药防治幼虫,防治幼虫要连续喷2、3次,农药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

种蝇的病害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分布在中国各地。

寄主

油菜、蔬菜、果树、林木及多种农作物。

为害特点:幼虫蛀食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地下组织,引致腐烂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mm,雄稍小。雄体色暗黄或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连,触角黑色,胸部背面具黑纵纹3条,前翅基背鬃长度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鬃之半,后足胚节内下方具1列稠密末端弯曲的短毛;腹部背面中央具黑纵纹1条,各腹节间有1黑色横纹。雌灰色至黄色,两复眼间距为头宽1/3;前翅基背鬃同雄蝇,后足胫节无雄蝇的特征,中足胫节外上方具刚毛1根;腹背中央纵纹不明显。卵长约1mm,长椭圆形,稍弯,乳白色,表面具网纹。幼虫蛆形,体长78mm,乳白而稍带浅黄色;尾节具肉质突起7对,12对等高,56对等长。蛹长45mm,红褐或黄褐色,椭圆形,腹末7对突起可辩。

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年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可见各虫态。种蝇在25℃以上,完成l代19天,春季均温17℃需时42天,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天,产卵前期初夏30一40天,晚秋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夏季种蝇少见。种蝇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

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成虫产卵。

(2)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预测成虫通常采用诱测成虫法。诱剂配方:糖1份、醋1份、水2.5份,加少量辛硫磷拌匀。诱蝇器用大碗,先放少量锯末,然后倒入诱剂加盖,每天在成蝇活动时开盖,及时检查诱杀数量,并注意添补诱杀剂,当诱器内数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时,即为成虫盛期,应立即防治。

(3)在成虫发生期,地面喷粉用5%杀虫畏粉或21%灭杀毙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国光乙刻)15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2000倍液(北京顺义县农药厂)、20%蛆虫净乳油20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当地蛆已钻入幼苗根部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爱卡士乳油1200倍液、2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

(4)药剂处理土壤或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200一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后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还可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667m223kg拌细土2530kg制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m22.53kg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药剂处理种子: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20%异柳磷,其用量一般为药剂1:水3040:种子400一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杀虫种衣剂拌种,亦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5)毒谷每667m2用25%一50%辛硫磷胶囊剂150一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一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毛竹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毛竹林一旦发生食叶害虫,轻者竹林少发笋,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若虫口密度高,竹林就似火烧状,使笋竹绝收,五六年都无法恢复正常生产能力。现将毛竹食叶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食叶害虫的种类:主要有刚竹毒蛾、竹蝗、竹螟和竹舟蛾。

2.发生规律

①刚竹毒蛾。为害毛竹、花竹、紫青皮竹等。以幼虫为害竹叶,为害轻时竹笋显著减少,大发生时大片毛竹被毁。1年发生3代,主要以蛹在竹蒲头附近的落叶下越冬,越冬蛹翌春羽化。3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6月底至7月中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底至7月中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

成虫有趋光性,飞翔力较弱,一般在夜间交尾产卵,雌蛾将卵产于毛竹竿离地面7厘米以上,80厘米左右处最多。第二代幼虫每天上午10时左右下竹避暑,傍晚上竹取食;第三代幼虫相反,即傍晚下竹、次日上午上竹取食。

②竹蝗。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3.3厘米深处越冬,越冬卵5月上中旬孵化为跳蝻。初卵跳蝻群集在矮小嫩竹和其他禾本科杂草上取食;4月上旬3龄跳蝻全部上竹为害;4龄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为害最烈,常在天热中午下竹避阳,下午气温降低后再上竹取食,并且喜欢吃有尿味、咸味的东西。7月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成虫接近交尾时期常成群远飞迁移,使发生区域迅速扩大。竹蝗生长发育和活动取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高温干燥年份最适宜蝗卵孵化。

③竹螟。1年发生1~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各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9月上旬、8月下旬至10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严重,第二代为害较轻,第三、四代较少见,而为害丛生竹时,4个世代均很严重。

④竹舟蛾。1年发生3~4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竹蒲头附近落叶下越冬。4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孵出第一代幼虫。幼虫期40天左右,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幼虫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上旬出现。第三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下竹结茧化蛹越冬,第四代幼虫于11月上中旬下竹入枯枝落叶层吐丝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

主要有喷雾法、喷粉法、烟剂熏杀法、灯光诱杀法等。实践表明,这几种害虫均可采用喷粉机喷施复合生物杀虫粉剂法进行防治。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①药剂用量。复合生物杀虫粉剂为几种生物杀虫剂经科学配方和先进工艺复配而成,适合于防治毛竹林、锥栗林、松树林、果园及北方棉田等的食叶类害虫和蛀果害虫,杀虫率可达90%以上。粉剂每亩用量1千克,根据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减药量。1个工作日可防治200~300亩林地,适用于缺水林地。

②技术要点。粉剂需要借助清晨林内的上坡风(上升气流)或傍晚的下坡风将其带入林内,并在飘移的过程中沉降于叶面,因此作业时间应在日出前后的上午9时和日落前1小时至日落。喷施粉剂时应采取横向带状作业,作业带间距离视林内气流飘移情况而定(一般为30~50米)。喷药时要根据行走的难易程度和速度适当调整喷粉机出药量。

③背负式动力喷粉机操作注意事项。一是汽油机必须使用混合燃油。汽油与机油容积混合比为25∶1,汽油牌号为90#,机油为二冲程汽油机专用机油(严禁使用其他牌号机油)。二是起动后和停止前必须低速运转3~5分钟,严禁空载高速运转和急速停机,以防伤机伤人。三是停机时必须先关闭药门后再关油门,以防药剂堵塞喷管。喷药人员工作时应佩戴有凸缘的帽子、防尘眼镜和口罩。

瑞典麦秆蝇的防治


病虫害是每个时期,我们都不可能避免的。在我们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病虫害,只有及时防治才能有效治理病虫害,促进庄稼丰收。比如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叫瑞典麦秆蝇的病害,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毫米,黑色有光泽,平衡棍黄色,腿节黑色,胫节和跗节棕黄色,后足胫节中部黑色。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毫米。幼虫黄白色,蛆状,长约4.5毫米,末端有两个短小突起,上有气孔。蛹长约3毫米,棕褐色。

分布与为害:瑞典麦秆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为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以幼虫钻入心叶和幼叶中为害,造成枯心。其中以新疆地区小麦受害较重。

发生规律:在西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冬小麦苗株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在麦秆内化蛹,4月底开始羽化为成虫。在乌鲁木齐,第一代成虫在冬麦及春麦上产卵为害,使春麦主茎不能抽出。卵多产于叶片内侧靠近叶鞘处,第二代在禾本科杂草上寄生,第三代幼虫8月底为害早播冬麦,9~10月为害冬麦主茎,造成心叶枯黄或分蘖丛生,并在冬小麦内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麦收后浅耕灭茬,使落粒入土发芽,诱使成蝇产卵,然后秋翻消灭越冬虫。

②药剂防治用50%甲基1605乳油2000倍液,在小麦幼苗2~3片叶时成虫处于盛发期喷第1次药,间隔6~7天再喷1次。每666.7平方米用2.5%敌百虫粉或0.04%除虫晶粉均匀喷粉,也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花卉美洲斑潜蝇防治


分布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又名苜蓿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湖北、云南、福建、海南等地。更多绿色尽在

为害特点为害大丽花、红花羊蹄甲、菊花、非洲菊、两色茉莉、牵牛花、夜丁香、香石竹、小理花、香豌豆等及多种瓜果蔬菜。幼虫潜入叶内取食,造成弯曲蛀道,从而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导致落叶、落花,严重影响城市绿化美化和节日花坛摆花。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翅展2.1毫米左右。体浅灰黑色,体态如家蝇。卵黄色。幼虫蛆状,浅黄色渐变为橙黄色。围蛹型,土黄色。

生活习性该虫因地区、温度和寄主不同,发生代数不同。1年发生几代至十几代。北方地区以蛹在土里越冬,海南地区无越冬现象。雌成虫在叶片上刺孔,形成刻点(小洞),通过刻点取食与产卵。卵多产在表皮下。幼虫孵化后潜叶为害,叶片出现弯曲虫道,虫道两侧边缘有虫粪形成黑条纹。资料报道,在1526℃完成1个世代需1620天。

综合治理措施

(1)加强检疫调运花木和切花时,应加强检疫,消灭虫源,防止扩大为害。

(2)物理防治采用黄色黏胶板或性信息素诱杀。

(3)生物防治利用或迁引潜蝇茧蜂、斯夫金小蜂、绿姬小蜂、金小蜂等。

《毛竹竹笋泉蝇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