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种植。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观赏蕨类植物主要的病虫草害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长寿花较多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除了扦插外还较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来繁殖。扦插有两种方式:叶片扦插和顶芽扦插。一般叶片扦插和组织培养多用于母本苗的生产;顶芽扦插多用于盆花生产。

盆花生产一般将无根插穗直接扦插在其最终要栽植的花盆里,所以其栽培基质和扦插基质是一样的,以草炭和珍珠岩按7∶3的比例混合,并将基质的pH值调整到5.5~6.0之间。生产者可根据水质情况、生产品种、生产季节而将比例进行调整,或再添加蛭石、沙子等无土基质,成为排水良好,含养分适中的基质。

1、叶片扦插。将全叶摘下(叶片越大越好),放在阴凉处晾干伤口,数小时后,将叶柄完全插入湿润的基质中,如叶柄过短,也可将叶片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以代替短小的叶柄。此阶段不可过湿,以免叶片染病腐烂。

扦插完后将其放在日光稍弱处,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3~4周后根系开始建立,这时可将其放在全日照条件下并可施用低浓度的肥料。在过7~10周后便可看见由愈伤组织分化的幼苗了,待幼苗长到15~20cm时便可将其与叶片分开单独养植,而叶片可继续产生幼苗。分开的幼苗可作为生产无根插穗的母本苗使用。

2、顶芽扦插。将准备好的枝条顶芽作为插穗,直接插入装好基质的花盆中,保持基质湿润,光照强度不宜过强,保持温度在20℃~25℃之间,大约2~3周便可生根,之后便可进入生产期管理了。顶芽扦插一般多用于盆花生产(注意:长寿花是典型的长日照开花的植物,在扦插繁殖期间一定要使日照时间长于12.5小时,在冬季扦插繁殖时一定要补光)。Zw59.CoM

精选阅读

观赏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

1.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蕨类植物的特点 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


蕨类植物的特点 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

蕨类植物的特点

蕨类植物又名羊齿植物,由于它们不能开花,所以在高等植物中被列为比较低级的一个群类。这类植物由来已久,远在3亿年前大都长成高大的乔木状,生长十分茂盛。在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的漫长岁月中,这类植物称霸着地球绝大部分地域,因此考古学家把那个时代称为蕨类时代。二叠纪以后到三登纪由于地球演变这类植物才大部分灭绝,其遗体埋藏在地下而形成了现代的煤炭层,目前存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小型的草本植物。

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

蕨类植物具有能够独立生活的原叶体(配子体)和孢子体。孢子体由根、茎、叶三大部分组成,其形态特征因种类不同千变万化,有的高大粗壮,有的矮小纤细;有的常绿,有的落叶;有的为单叶,有的为复叶。叶片的形态琳琅满目,大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叶片背面能产生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子,孢子呈褐色粉面状,相当于种子,是天然的繁殖材料。

在花卉栽培中可被利用的孩类植物主要有铁线威、肾蕨(蜈蚣草)、蝙蝠藏、鹿角孩、卷柏和翠云草等。由于它们的耐阴性强,特别适合在室内陈设培养。虽然只能观叶不能观花,但以其独特的叶形令人赏心悦目。

大蒜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大蒜叶枯病防治分两个时期,在苗期(4-6期)发生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250-300克/亩,或10%苯醚甲环唑30克/亩进行防治,隔7天后再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大蒜进入9-10叶期后应重点防治

大蒜是我县主要的经济作物,每年因病虫草的为害给我县的大蒜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我县大蒜主要病虫害有大蒜叶枯病、紫斑病、锈病、大蒜白腐病、葱须鳞蛾、葱蓟马等,经我县植保站多年的研究,已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防治大蒜病虫草害的技术措施。

1、大蒜化学除草:亩用50%敌草隆100克,兑水60公斤在大蒜2-3叶期喷雾,能有效的防治大蒜田单双子叶杂草。

2、大蒜白腐病防治:用40%多菌灵拌种,用药量是种籽量的3,能有效的控制大蒜白腐病的发生。

3、大蒜叶枯病的防治:大蒜叶枯病防治分两个时期,在苗期(4-6期)发生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250-300克/亩,或10%苯醚甲环唑30克/亩进行防治,隔7天后再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大蒜进入9-10叶期后应重点防治,确保蒜苔抽出,蒜苔上无病斑,可用25%金力士30毫升/亩、30%爱苗30克/亩、10%苯醚甲环唑30克/亩、25%菌威60毫升/亩等药剂进行防治,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防治2-3次。

4、大蒜紫斑病防治: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防治方法大蒜叶枯病相同。

5、大蒜锈病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2.5%力克菌30克/亩、43.5%好力克10毫升/亩喷雾防治。

6、大蒜葱须鳞蛾、蓟马的防治:大蒜害虫主要在大蒜的苗期发生,药剂防治上可选用阿维菌素类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

蕨类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1.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夏季桑树病虫草害的防治


(一)病害。

1.桑赤锈病。症状是嫩芽被害后肿胀,呈畸形弯曲,表面布满黄色微隆起的小点(锈子器)。叶片被害,起初正背两面散生圆形而有光泽、略隆起微黄的病斑,后逐渐肥厚隆起而为橙黄色的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锈孢子)布满全叶,叶子易脱落,蚕农管它金桑,俗称铁锈病。防治方法:7月底8月初,9月中旬和10月初,用25%三唑酮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粉剂4000-60(0倍液或30%百科乳油3000-5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粉剂250-300倍液喷雾,7-10天用药一次,连续2-3次,5天后可采叶喂蚕。

2.桑青枯病。桑根受害后,植株失水,叶片凋萎垂下,呈青枯状。久病植株侧主根和侧根呈湿腐状,有的发黑腐朽,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目前,该病还没有特效药物可防治。必须加强以防为主,根据笔者实践经验,在桑树夏伐10至15天后,用菌毒杀星20-30ml/亩加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亩,隔10天一次,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当天可采叶喂蚕。

3.桑紫纹羽病。发病时,根皮最初变黄褐色,失去光泽,而后渐渐黑褐色,只剩下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被害根的表面缠有丝绵状的紫红色根状菌丝的紫药色的菌核。桑根受害后,枝叶生长缓慢,最后全株枯死。防治方法:亩用50%多菌灵5千克拌土配合中耕撒人。

(二)虫害。7至9月份为害较重的虫有桑蓟马、桑粉虱、叶螨、桑尺蠖和桑螟等。防治方法:可用桑虫清2000倍液(残毒期为10-12天)或80%乐果和敌敌畏800倍液喷杀残毒期为7天)。

(三)草害。夏伐后,及时中耕除草。最好不用除草剂,因为除草剂既对桑树植株有害,影响树势,又易引起养蚕时,蚕儿农药微量中毒,导致不结茧蚕或薄皮茧。

在夏伐后,桑树生长到30-40厘米时,如果用200倍的EM原露加0.3%的磷酸二氢钾喷洒,10-15天一次,连喷3-4次。桑树长势旺盛,叶肥厚大色泽浓绿,桑树抗病力特强,据笔者实践经验,用这种办,法处理,桑园几乎没有发病,用这种桑叶喂蚕,蚕儿健康茧厚丝长。

蕨类植物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蕨类植物常见生理性病害有以下几种: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

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

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

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

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

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有机柑橘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有机柑橘病虫草害防治,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有机柑橘园区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但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柑橘园区内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1.加强农业技术措施

种植防护林。选择速生且与柑橘无共生病虫的树种;选用抗病砧木,如枳、枳橙等;园内可进行间作和生草栽培,柑橘的高级种植技术选择浅根、矮秆、与柑橘无共生性病虫的豆科作物,浅根性蔬菜和禾本科牧草;加强栽培管理,如翻土、排水、修剪、清园等,减少病虫源,增强树势,提高柑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

2.物理机械防治措施

应用灯光防治害虫,如用黑光灯诱杀金龟子、卷叶蛾等;利用黄色荧光灯诱杀吸果夜蛾等。利用害虫的趋化性防治害虫,如在糖醋液中加农药诱杀柑橘小实蝇、拟小黄卷叶蛾等;可用黄板诱杀蚜虫。

3.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保护和利用当地柑橘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蛙类、蜘蛛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引入和繁殖病虫害天敌和寄生者,如人工引进放养捕食螨防治落叶蜘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等;保护和扩大天敌的栖息地行间种植绿肥作物或牧草等;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苏云金杆菌、植物源农药苦烟水剂和矿物源农药。

4.杂草控制

有机柑橘园区采用树盘清耕、行间生草栽植技术,当树盘内出现杂草或行间杂草高度超过20厘米时,应采用割草、人工锄草等方法,或用未经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作物秸秆、塑料薄膜等其他合成材料覆盖,但这些覆盖材料必须在柑橘果实收获之后从园区移走。

紫花苜蓿病虫草害防治


防除杂草多年生苜蓿早期生长极为缓慢,容易受杂草危害。人工防除杂草费工费时,且效果不理想,目前主要是通过化学除草。

杂草种类:危害多年生苜蓿生长的杂草很多,有些杂草危害牧草有一定的范围,而菟丝子对紫花苜蓿危害严重,应重点防治。

化学防除化学除草剂按其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择性除草剂,另一类是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只杀草而不伤害牧草及作物。如2,4―D、西马津、乙氧氟草醚等;灭生性除草剂良莠不分,一概触杀,如敌草隆、五氯酸钠甘草磷等。喷洒除草剂20――30天后,才能放牧或刈割,以免造成中毒事故。

病虫害防治草地因病害、虫害、鼠害会造成大面积减产,牧草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牧草的正常生长。

牧草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主要病害有苜蓿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等。紫花苜蓿发生锈病后,光合作用下降,呼吸强度上升;由于表皮多处破裂,水分蒸腾强度上升,于热时容易发生萎蔫;锈病使苜蓿叶片退绿、雏缩并提前落叶,严重者可减产60%;染有苜蓿锈病的植株含有毒素,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会导致畜禽食用后中毒。可用代森锰锌(0.2千克/公顷)、氧化萎锈灵与百菌清混合剂(0.4――0.8千克/公顷)、1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都可防治苜蓿锈病。

牧草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紫花苜蓿主要虫害有苜蓿叶象虫、苜蓿蚜虫、麦秆蝇、粘虫、蝗虫等。苜蓿叶象虫一般一年发生一代或两代,第一代幼虫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虫期15――28天,该虫主要危害花基部和叶肉,严重者仅剩叶脉,状如网络。可用50%二嗪农每亩150――200克、8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进行药物防治。苜蓿蚜虫一般一年发生20余代,常聚集在植株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和嫩叶、花器上,以刺状吸器吸取汁液,被害牧草由于缺乏营养,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对苜蓿蚜虫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注意:使用化学药物防治后,半月内不可放牧或刈割晒制干草)。

枣树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方法


枣树病虫草害的无公害防治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和生态调控措施,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选用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化学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改进施药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用量,以减少污染和残留,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保证枣果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简言之,要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1.农业防治:采取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翻树盘、地面秸秆覆盖、科学施肥等措施抑制病虫害发生。

2.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震频式杀虫灯和黑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3.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赤眼蜂,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土壤施用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枣黏虫等,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4.化学防治

(1)用药原则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有针对性的适时用药,未达到防治指标或益虫害虫比例合理时不用时不用药。严格按照规定的农药种类、浓度和使用次数、间隔等使用农药,不使用未核准登记的农药。

根据天敌发生特点,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保护天敌。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坚持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施药力求均匀周到。

长在墙上的蕨类植物怎样制作?


本次要向大家介绍一个美丽墙饰,简单又独特。材料也很常见,就是蕨类植物的枝叶。我家后院从午后直到傍晚都充满阳光,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却不利于喜阴植物的生长。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有一棵纤细的蕨类植物顽强地顶出地面,经过几年的疯长,如今已经枝繁叶茂。

我喜欢用一些室外元素来做内部装饰,因为要开派对,我想尝试用一种质朴简约的风格和独特的创意来装饰墙壁。所以我决定借用花园里这棵蕨类植物的几片叶子,把它们压平,装进玻璃相框,来装饰我的艺术墙。

步骤如下:

1)采集几片蕨类植物的叶子。

2)把叶子平铺在两张蜡纸中间,摆好造型后放在几本厚重的大书之间平压2-3天。

3)把压好的叶子放到选好的纸上,用少量的ModPodge胶或者普通的工艺品粘结剂固定。

4)将纸和固定好的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相框中大功告成了。

小贴士:如何让你的作品更有艺术感?

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纸,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选择奶白色或者有茶色斑点的纸张作为背景,并印上植物的拉丁文名称,这样你的作品看上去会很有年代感!!

热带植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心腐病:危害多种棕榈植物,主要危害三角椰子、酒瓶椰子、红棕榈、散尾葵、鱼尾葵、椰子、狐尾梆子等。

防治方法:

1、铲除病株,并将其焚烧或深埋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铲除病株以后还应对周围的环境(含植株)喷射1%波尔多液保护。

2、此病危害程度相当大,一旦疏忽.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此病重在防,每年3-6月每周喷一次65%代森锌500倍,代森铵300倍,并加强肥水管理,控制水分,不偏施氮肥,以防介壳虫危害。

2.干裂病:主要危害单干植株,如大王椰子、金山葵等常见棕榈科植物。

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应防止对树干的机械损伤,对己发病的树加强肥水管理,应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防止旱涝,对树干可进行外科手术处理,用小刀将病组织刮除干净,在切口上涂1%HgCI或高锰酸钾消毒后,再涂上瑞毒署或波尔多浆处理三、五次后,用玻璃胶或水泥浆封住伤口。

3.根腐病:主要危害三角椰子、华盛顿椰子等,造成根尖变黑腐烂,导致植物株死亡。

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主要抓防,栽培上要保证土壤排水良好,不积水,尽可能降低地下水位。化学防治有根淋瑞毒霉500-700倍卡霉通或调节土壤酸碱度等。

4.叶斑病:主要危害大王椰子、短穗鱼尾葵、假槟榔、散尾葵、三药槟榔、海枣属、金山葵、三角椰子等。

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应先剪除病叶,适当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洒1%波尔多液,代森锌500-700倍,冠菌铜800-1000倍或50%克菌丹300-500倍,每周一次,连续数周。

5.炭疽病:主要危害假槟榔、大王椰子、金山葵、鱼尾葵、海枣属、三角椰子等。

防治方法:

防治上首先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喷好生灵500倍,50%多菌灵800倍,75%百菌清500倍,冠菌铜600-800倍代森锌500倍,福美800倍等,连续几次。

6.红棕象甲虫:主要危害海枣属。幼虫、成虫均造成危害,以幼虫密集钻蛀最为严重,幼虫从叶鞘内侧钻蛀直至树干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此虫要早发现,可在成虫羽化时捕捉成虫,或用80%敌敌畏600倍,喷杀成虫,对于幼虫可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200-300倍加钾胺磷500倍喷射树身并用棉花蘸高浓度敌敌畏塞虫排粪孔并密封熏蒸一周,这连续几次可有效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该虫已遍布本省的大部分地区(尤其在湛江地区蔓延,为害大王椰子),甚至有了专业饲养者向饭店供应作食用幼虫。

7.蚧壳虫:危害散尾葵、香桄榔、棕竹、假槟榔等的叶片。

防治方法:

防治上可先剪除病虫害叶后,喷松碱合剂16-20倍、40%氧化乐果800倍,44%敌灭威1000倍,25%亚胺硫磷500倍并加入1000倍机械油或速扑杀1000倍,每月一次,连喷3次可达到防治效果。

8.蛾蝶幼虫:主要危害散尾葵、假槟榔、美丽针葵、三角椰子等的叶片。

防治方法:

防治上可剪除病虫害叶后喷射甲胺磷500倍,敌敌畏900倍,溴氰菊酯4000倍,连续几次。

9.金龟子幼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多种植物根部,尤其三角椰子、夏威夷椰子、三药槟榔等。

防治方法:

防治上可土拌敌百虫原粉,在植株种植后,则可在根附近淋甲基异硫磷500-800倍,5%旺丹500倍,或呋哺丹、苏化203等。

如何养荷花水生植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荷花在日常生产中发现主要有以下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腐烂病:主要危害叶片、花梗和莲藕。危害叶片时,最初沿叶缘产生青枯色斑(块),不久病斑向叶内扩展,最后全叶变褐色而坏死。花梗发病时,沿着气孔线变褐色并凹陷。莲藕发病,先是变褐色,逐渐转向鞭节,纵向坏死,还可见到病藕节长出白色丝状物或粉红色的粉堆。此病通常在连作的情况下以及土壤贫瘠时发病较重,叶片若经常处在水浸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适当施肥,注意水面不宜过高,以免浸泡叶片而导致发病。发现叶片上出现黑斑时及早摘除病叶,但叶片与叶柄连接处需保留,防止雨水由叶柄伤口侵入体内。喷施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50%的疫霉净500倍液防治。

2褐斑病:主要危害荷花叶片。在病叶上出现直径0.5~8毫米大小的圆形斑点,呈淡褐色至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害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黑色小霉点。秋季多雨时发病较严重。病菌多在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清除残叶,减少病源。发病严重的可喷施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用80%的代森锌500~800倍液进行防治。

3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褪绿的黄色病斑,后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变褐色并有轮纹,边缘有时有黄绿色晕圈,上生黑色霉层,直径5~15毫米。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除叶脉外,全叶枯黄。此病是由真菌引起,雨季发生严重,荷塘或盆栽连作,以及氮肥施入过多或夏季水温过高等情况下,病害均很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发病较严重的植株,需更换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发病时,可喷施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4蚜虫: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危害荷花的浮叶和小立叶,往往集中危害叶芽、花蕾及叶背等处,幼虫和成虫群集吸吮汁液,以春末及秋季危害最重。

防治方法:可用20%的杀灭菊酯2000倍液。

5荷缢管蚜:又称睡莲缢管蚜。主要危害荷花、睡莲、香蒲等,使植株生长不良、花蕾缩小、开花质量差以至不开花。

防治方法:用50%灭蚜松乳油1000倍液喷施防治,或喷施50%双硫磷乳油2000倍液,该药对鱼类毒性小。对于水生植物上的蚜虫防治,选用药剂应特别注意,因为许多药剂对鱼类毒害很大。

6梨青刺蛾和褐刺蛾(俗名刺毛虫):主要以幼虫危害立叶。一般从6月中旬到9月份危害。

防治方法:摘除虫叶烧毁。用90%敌百虫800~1000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进行喷杀。

7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斜纹夜盗。初卵幼虫群集在叶背啃食,只留上表皮和叶脉,被害叶好象纱窗一样。3龄后分散危害,将叶片吃成缺刻,发生多时可吃光叶片,甚至咬食幼嫩茎秆。大发生时幼虫吃光一田块后能成群迁移到邻近的田块危害。

防治方法:辛硫磷50%乳油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2.5%乳油3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进行喷杀。

8大蓑蛾:主要危害立叶,严重时,荷叶背面可挂二三十只,它们将新老荷叶吃成千疮百孔,甚至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可用人工捕捉除治,及时摘去病叶。用90%的敌百虫1500~2000倍加青虫菌800倍液喷杀。

9水蛆(地蛆):幼虫在荷花的茎节和根上吮吸汁液,导致病叶发黄。

防治方法:一般可用石灰驱杀。每667平方米(1亩)撒10~15千克,但不可过量。

《观赏蕨类植物主要的病虫草害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蕨类植物种植”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