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草莓轮斑病及其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症状及病因

草莓轮斑病是一种普通的主要危害草莓叶片的病害,草莓轮斑病病菌属于半知菌草莓大斑点霉菌,其真菌病原体能侵害草莓地上植株体的大部分,包括叶片、匍匐茎、叶柄和果实,果实侵染不常见。早期症状为小叶上紫红色的圆形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小斑点沿着主脉扩大成V形或圆形侵蚀斑,直到叶缘,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央黄至灰褐色,多有较明显的轮纹,其上密生黄褐至黑褐色小斑点。后期侵蚀发展到叶片1/4至1/2大小,造成叶片枯死。这种叶片症状通常直到接近收摘果实时才被发现,较严重的病株产量不高,并且植株不耐冻,易受冬季寒冷损害。

草莓轮斑病病菌随病残叶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随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多次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

草莓轮斑病及其防治

最近美国俄核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草莓轮斑病的侵染与空气温度、叶片湿度和叶龄有关。病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叶龄(叶子生长时期)有很大关系,新叶时期极易受侵染,其次是叶片湿度大时也很易受侵染,特别是整株淹没灌溉和潮湿多雨期,这种时期越长,染病率越高。而相对于叶片湿度及叶龄来说,温度与病害发生率及病害严重程度的关系还是较小的。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⑴长新叶时期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及时清除销毁病叶。⑵培育无病种苗。⑶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于田外烧毁埋葬,消灭越冬病菌。⑷选育优良抗病品种,如章姬乙娳女、杜拉可、金明星等。

2、药剂防治:⑴长新叶时期使用适量的杀菌剂预防。⑵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移栽前浸苗10-20分钟,晒干后移植。⑶发病初期用80%大生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防治。

编辑推荐

草莓褐色轮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草莓褐色轮斑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各草莓产区也普遍发生,个别地区发病严重。主要为害叶片、果梗、叶柄、匍匐茎和浆果也可染病。

1、病原

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拟点属真菌phomopsis(Dendrophoma)obscurans(ELLetEV.),Dendrophomaobscurans(ELLetEV.)H..W.Anderson是它的异名,分生孢子器淡褐色,球形。

2、症状

受害叶片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近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为紫褐色,最外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多呈不规则轮状排列。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亦称草莓V型褐斑病。

3.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到第2年6~7月份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到空气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扩大。

从梅雨季的后半期开始到9月份之间的高温时期,特别在25~30℃的高温多湿季节发病重,平畦蔓灌和重茬连作地栽培和丽红达娜等感病品种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如新明星、华东5号、10号等。

(2)植前摘除种苗病叶烧毁,并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可减少翌年发病病源。

(3)田间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27%高脂乳剂200倍液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天1次,连喷2~3次。

常绿灌木丝兰轮纹斑病的防治


病原中文名:同心盾壳霉

病原学名:Coniothyriumconcentricum(Desm.)Sacc.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盾壳霉属,同心盾壳霉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器黑褐色,扁圆形至葫芦形,具孔口,器大小183.9~258.6135.3~210.2(m),半埋生。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圆形,单胞无色或色浅,后变褐,大小4.2~62.8~4.4(m)。

症状主要为害中下层叶片。病斑圆形,淡褐色,边缘带紫色,具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Coniothyriumconcentricum(Desm.)Sacc.称同心盾壳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扁球形,常排列成轮纹状,大小250~400m,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黄褐色,球形至近球形或卵圆形,单胞,3.5~53~4.0(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雨水及喷浇水淋溅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注意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2)浇水时提倡直接沿地面或从盆沿浇入,防止水流溅射。

(3)发病初期喷洒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75%达克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大丽花轮斑病防治技巧


【症状】叶片上产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直径3~15mm.后期病斑中部变成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具轮纹.潮湿时可见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该病多发生在8~9月。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称细链格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直或具膝状弯曲,苍褐至褐色,孢痕明显,有横隔0~3个,光滑,长115um,一般为13.2~50.43.6~6.0(um)。分生孢子单生或成短链状,直立微弯,倒棍棒形,孢身近椭圆形,苍褐至黄褐色,4~7个横隔,数个纵隔或斜隔,全长22~95um,宽8~19um,喙短,长26um,宽2~4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参见向日葵黑斑病。该菌有时随灰斑病侵入,雨日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冶方法】

(1)精心养护,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多克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湿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冶2~3次。

高粱轮纹病如何防治


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紫红色至紫褐色冻伤状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当部分病斑发展到叶脉时,病害突然加剧,以叶脉为顶端,呈V字形枯萎。发展过程中的病斑,叶脉部位呈红褐色,周围是暗绿色至黄绿色,内部呈褐色或暗褐色。小叶的病斑较少,不久后呈轮纹状,形成许多小粒黑点。

病原

该病为空气传染病害,前茬作物的病残体为初侵染源。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形态附在枯死叶片上越冬。环境条件差时,则以子囊孢子形态越冬或越复。当环境条件适合生育时,子囊孢子飞散,成为当年初侵染源。初浸染后,侵入叶片的病原菌增殖,在病斑组织内形成繁殖器官(分生孢子器),不久即形成孢子粘块。孢子粘块经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健康植株的叶片。病原菌在25℃以下的较低温度下发育良好。

病害症状

香樟树的轮纹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一般是在香樟树叶子长好以后,叶子上面先出现病斑,浅褐发展成灰褐色。病斑交界处有明显的黄色带,后期香樟树叶子正面会生长很多小黑点。排列成轮纹形。病重时会使香樟树提前落叶。影响香樟树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

大棚栽培发生于10月至次年3月,2月为最盛期。管理不善亦导致发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品种都可染病。定植用苗,应选择叶片。叶柄无病斑苗。在假植朗和定植规如果出现病叶,应立即摘除焚烧或深埋,保持田间卫生。使用技术:(溃-腐-灵涂抹,靓-果-安喷雾)预防方案:在发病前,按800-1000倍液稀释喷施,15-20天用药一次。治疗方案:发病时,按600-800倍液稀释喷施,7-10天用药一次。涂抹使用:主要针对枝干病害如腐烂病、流胶病等,先用刀姜病部坏死组织刮除,然后按50-100倍液同时添加有机硅进行涂抹(涂抹面积应大于发病面积的2倍左右),严重时间隔5天再涂抹一次。注意事项:1、喷雾要均匀不漏喷,叶片正反两面及枝干都要均匀喷至。2、须现配现用。开封后不得长时间内存放。3、预防病害单用即可有效防止多种病害的发生;发病较重时。可添加渗透剂或内吸性化学药复配使用。

桔梗轮纹病如何防治


桔梗轮纹病主要危害桔梗。

症状

叶片上病斑浅褐色,形状大小各异,圆形至不规则形,具23圈轮纹,上密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LeptosphaerulinaplatycodonisJ.F.LueetP.K.Chi桔梗小光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假囊壳近球形,叶面生,散生,褐色至暗褐色,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直径107138m,壳壁较厚,有89m;子囊袋状,双层壁,含8个子囊孢子,38501830(m);子囊孢子排列不规则,初无色,后褐色,椭圆形,3个横隔膜,12个纵隔膜,隔膜处明显缢缩,外围有一薄层胶鞘,大小25-279-12(m)。无假侧丝。此外Phyl10stictaPlatycodonisJ.F.LueetP.K.Chi也是该病病原,常与Leptosphaerulinaplatycodonis引起轮纹褐斑病。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假囊壳在病叶的病斑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生长期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

(2)加强管理,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3)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高粱紫轮病如何防治


高粱紫轮病是在高梁种植期间发生的病害。叶片染病初生短圆形至椭圆形、中央浅紫色四周紫红色的病斑。多发生在叶脉之间,大小2~8×1~3(mm)。有时在叶背可见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霉层不明显或形成黑色小菌核,很易抹掉或脱落。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云形,布满叶片,致叶片早枯。叶鞘染病产生边缘紫红色,中央浅紫色椭圆形病斑,大小5~18×3~7(mm),一般不产生广霉层和菌核。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梗无色束生,圆柱形或近棒形,偶具隔膜,大小8~28×2~4(μm)。分生孢子无色,线形至鞭形,少数有1~2个分枝,具隔膜2~10个,大小20~75×2~4(μm)。菌核黑色,半球形至扁球形,大小80~144μm,周围具刚毛。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叶或病叶鞘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下部叶片先发病,病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浸染。一般在7~8月份,降雨次数多,雨量偏大,气温较低条件下或年份,该病发生早且为害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轮作和深翻,把病残体埋入深土层,可减少初侵染源。(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后期不脱肥,提高寄主抗病力。(3)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50%的拌种双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4)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草莓黄萎病及其防治方法


草莓黄萎病病害最初侵染草莓的叶片、叶柄,导致大面积的草莓出现病斑,随着大棚种植草莓的年限在逐年延长,土传性草莓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在加重。产量低,对土壤是光养不用。此病一旦传染侵入草莓就会迅速蔓延,很难根治。

草莓黄萎病一般发生年份该病的发病率为5%~12%,重发年份高达20%~35%;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轻病株结果很少,品质差,商品价值低,防治好的可减少产量损失6%~13%,防治差的可减产16%~26%,甚至呈现毁灭成灾的局面。在连年种植的田块发生重,特别是采用本圃培育的草莓苗更易发生。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40%以上,几乎到了不能再种植的地步。

1发病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期发病。初期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至病株叶片失去光泽,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病原为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小型分生孢子肾形或卵形,无色,单胞或双胞。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坦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疏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3综合防治措施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可防难治的病害,因此应采用从源头上杜绝病原物的侵染,从栽植的土壤、种苗和传播途径上切断病菌的侵入。

药剂防治对草莓黄萎病的效果不佳,因此防治上应注重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

一、土壤消毒

①选择无病地块的健康植株留种,栽植无病健壮秧苗。无病母株可采用空间采苗方式获得,即在匍匐茎的先端着地以前就切取,插入无病土壤中,使其生根,作为母株利用育苗即可。

②避免连作重茬,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③播种或栽植前严格土壤消毒灭菌。方法是667平方米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散气,待没有药害后方可育苗或定植;也可以通过太阳能消毒,选择7月份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菌。

④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注意草莓种植后土壤不能过干或过湿;及时摘除病老叶;发现病株要尽早拔除及时进行补植,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菌侵染源。

⑤栽植前或发病初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根消毒或栽后灌根。

二、苗期预防

20克(750倍)草莓专用+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预防三次:

1)苗床:齐苗后;

2)移栽前一天,带药移栽;

3)大田:成活后,移栽后7-10天。

三、得病后治疗

1、开花前得病治疗:

400倍草莓专用+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两次,间隔5天。

2、开花后得病治疗

1)草莓专用400倍+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两次,间隔5天。

2)2号或瓜果蔬菜专用400倍(草莓是伏地作物,稀释倍数不能低于400倍,否则淋灌时易灼伤叶片)+代森锰锌+乐贝果除去喷雾器头淋灌病株(土表10cm深处根部必须湿透),间隔5天淋两次。

绿豆轮纹病的防治方法


绿豆轮纹病主要损害作物:除侵染绿豆外,还可为害小豆、菜豆、蚕豆等,引起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那么绿豆轮纹病该怎么防治呢?

为害症状

出苗后即可患病,但后期发病多。叶片患病,初生褐色圆形病斑,边际红褐色。病斑上现显着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干燥时易破碎,发病严峻的叶片前期掉落,影响健壮。单个地块受害重。

形状特征

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00~200um,黑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双胞,分隔处稍缢缩,无色,大小7~10×3~4(um)。

传达途径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越夏,以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达,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病条件

在生长时节,如气候温暖高湿,或过度密植株间湿度大,均利于本病发作。此外,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或肥料缺乏植株长势虚弱,引致寄主抗病力下降,发病重。

防治办法

(1)沉痾地于生长时节结束时要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并深耕晒土,有条件时实施轮作。

(2)发病初期及早喷洒1:1:200倍式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共防2~3次。

芝麻轮纹病的防治方法


芝麻轮纹病

病原

芝麻生壳二抱AscochiytasesamioolaP.K.Ch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危害

危害不大。分布吉林等地。

芝麻轮纹病的防治方法

芝麻轮纹病-2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秆。叶片上的病斑为圆形,大小2~10mm,中央褐色,边缘暗褐色,有轮纹。病斑上有黑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

病原物

①分生孢子器淡褐色,球形,直径84~104m。②分生孢子无色,圆柱形大小(6~11)m(2~4)um。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源。春天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花期易发病。

发生因素

长期阴雨,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诱发病害。

防治方法

芝麻轮纹病防治:(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芝麻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株,深翻土地,以减少来年的初侵染源;合理栽培,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2)药剂防治:参见芝麻黑斑病。

木瓜轮纹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瘤皮病,粗皮病。

分布为害我国的木瓜产区,亦多是苹果和梨的轮纹病严重发生区。因此,木瓜轮纹病发生亦重,是木瓜的重要病害。安徽宜城郊区的木瓜山,枝条发病率在50%以上。枝干发病,导致生长衰弱或枝条枯死。果实受害,造成腐烂,影响木瓜的产量和品质。国内木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症状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亦能侵害叶片。枝干受害,从皮孔处产生褐色突起斑,以后逐渐扩大,粗枝条上的老病斑可达3cm以上。病部皮层组织裂开隆起,呈瘤状斑。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缝,病部组织翘起,成马鞍状,有的掉落。病斑大时绕茎,并侵害木质部。重病枝十枯死亡。果实发病,产生褐色圆形病斑,病斑微凹陷,病健交界处裂开。病斑扩展,使全果变褐腐烂。叶片发病,产生1~1.5cm褐色病斑,病斑具同心轮纹,后期逐渐变灰褐色,并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叶早枯脱落。

病原病菌的有性世代为PhysalosporapiricolaNose,但不常见。无性世代为MacrophomakawatsukaiHar.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大茎点属真菌。分生孢子器扁圆形,有乳头状孔口,大小为383~425m,器壁黑色,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中胞、丝状,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纺锤形,单胞无色,大小为24~30m6~8m。病菌发育温度7~36℃,适宜温度为27℃。

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以枝干病组织中的菌丝体越冬为主,次年春季病菌萌动,3月中旬后形成分生孢子器,雨后大景产生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传播,引起初侵染。分生孢子萌发后,从皮孔侵人枝干,潜育期约15天左右。新病斑上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器,2~3年的老病斑大量形成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每年病斑扩展有两个主要时期:春季从3月上旬到5月上旬病斑扩展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甚至停止扩展。9~10月,病菌又继续扩展,形成第2个发病高峰。

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连续下雨3~4天,就能形成和放出大量分生孢子,病害传播迅速。枝干上发生的病斑,与枝干水滴流动迹象相符,说明病菌的传播和侵人,与雨水关系密切。

2.田间管理条件:田间管理不善,杂草丛生,缺肥、缺水,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田间管理好、植株生长健壮,发病就轻。

防治轮纹病菌为弱寄生菌,植株生长健壮,抗病力强,发病就轻。因此,防治措施应以提高寄主的抗病力和消灭病原结合起来。

1.加强田间竹理:施肥、浇水、除草、防治虫害和其他病害,促进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剪除病枝、刮除病斑:在木瓜落叶后,秋冬季节,将枯死的枝干剪除,刮掉枝条上的病斑,将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次年初侵染病菌来源。

3.喷药保护:在木瓜发芽前喷0.3%五氯酚钠与波美3~5度石硫合剂混合液。在发病盛期4~6月,喷50%多菌灵8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并可兼治其他病害。

梨树梨轮纹病的防治方法


梨轮纹病又叫粗皮病、瘤皮病,是我国梨树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下面是梨树梨轮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可供参考。

1、病症: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其次是叶片。

枝干受害,通常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凸起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或不正形的暗褐色病斑,初期病斑隆起呈现瘤状,后病斑周围有时环状下陷。第二年,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粒点,即为轮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与健部裂缝逐渐加深,病组织翘起,病情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接在一起,使枝干表皮极为粗糙。

果实多在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渍状褐色近圆形的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暗红褐色有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发展迅速,病果很快腐烂,并流出茶褐色粘液,有些病果最后也会干缩成僵果。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上开始,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灰白色,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等形式在枝干病部越冬。翌年早春恢复活动,3月上旬即可捕捉到孢子。分生孢子在下雨时散出,引起初次侵染。因而病菌主要靠雨水传播。相对湿度75%以上或降雨量达10毫米时,病菌传播最快。

老病斑在3月中旬开始扩展,4月上旬至5月上旬扩展速度较快。果实从5月上旬至8月上旬均可感病,病菌侵入后,潜育期长,一般至成熟后才陆续发病表现症状。

3、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性。轮纹病是弱寄生菌,树体衰弱则发病严重,树体健壮则发病轻或只感病而不发病。

(2)冬季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对被害病枝上的病斑及时刮除,而后用5度石硫合剂或腐必清2~3倍液消毒伤口,并将刮掉的组织及清除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

(3)喷药保护,果树发芽前喷布40%福美砷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梨树谢花后,视降雨情况并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及时喷药,可选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交替使用,但退菌特在果实采收20天前要停止使用。

绿豆轮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在绿豆的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有轮纹病的危害,一旦发现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症状

出苗后即可染病,但后期发病多。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圆形病斑,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现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干燥时易破碎,发病严重的叶片早期脱落,影响结实。个别地块受害重。

2、形态特征

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00~200um,黑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双胞,分隔处稍缢缩,无色,大小7~103~4(um)。

3、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越夏,以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4、发病条件

在生长季节,如天气温暖高湿,或过度密植株间湿度大,均利于本病发生。此外,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或肥料不足植株长势衰弱,引致寄主抗病力下降,发病重。

5、防治方法

(1)重病地于生长季节结束时要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并深耕晒土,有条件时实行轮作。

(2)发病初期及早喷洒1:1:200倍式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共防2~3次。

《草莓轮斑病及其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