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春露地黄瓜生理性萎蔫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春露地黄瓜栽培生产中,开花结果期至结果盛期(7月底-8月底)常会出现一种类似于黄瓜枯萎病的病症,发病初期病株叶片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反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但在病势急剧发展时,则叶片突然由下而上全部萎蔫。此症状尤以结瓜盛期时严重。但与黄瓜枯萎病相区别的一点是横切病茎,不见维管束呈褐色。由此可认定,此症状为黄瓜生理性萎蔫。

一、发生原因

1、黄瓜营养生长阶段,肥水管理过勤,造成土壤氮素浓度过高,土壤湿润,导致黄瓜地上部分(茎叶)与地下部分(根系)生长不协调。茎叶由于条件适宜,消耗了大量的光合产物,从而光合产物输入根系量少,根系生长受阻。黄瓜结果后,大部分的光合产物均向果实运输,根系处于饥饿的状态,而此时植株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易引起萎蔫。

春露地黄瓜生理性萎蔫的发生与防治

2、灌水时间不当。黄瓜结果后,需水量大。高温时灌水,土壤温度急剧降低,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根系受伤,吸收水分及矿质元素能力下降。而茎叶处于大气中,蒸腾作用强。叶片散失水分多而根系吸收水分少,易引发急性萎蔫。

3、根系缺氧所至。黄瓜结果后,生长旺盛,正常的生理活动需要根系吸收大量的水分及矿质元素,但栽培垄及操作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实及人为践踏,土壤由松变紧,土壤孔隙数量减少,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变差,根系缺氧,根毛大量减少,影响根的吸收作用,也会导致萎蔫。

二、防治方法

黄瓜生理性萎蔫总的防治方法是通过优化农作措施,改善根系生长条件,保根,护根,促进根系发育。

⑴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精耕细作,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改善土壤透气性。⑵灌水时间应在傍晚凉爽时,避开高温。⑶定植至根瓜坐牢,控制灌水并中耕2-3次,深度应先深后浅,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结果后也应进行多次浅中耕。

扩展阅读

法桐生理性流胶病的病害防治


法桐生理性流胶是当植株受到霜冻危害、机械外伤或肥水管理不当树势过弱,引起的流胶。

病理:性流胶是一种子囊菌危害,属真菌性病害,子囊病原菌在枝条或已死的枝条上越冬,当条件适宜时就会产生孢子,孢子分散与温度及雨量有关,寄主表面需有水膜或相对湿度在96﹪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滴在植株之间传播,因此,本病多发生于春夏之际,此时孢子的释放较多,且气候条件也适合病原的入侵寄主。

病菌主要感染枝条或主干,感病初期,在树干或枝条上出现小形的泡状肿起,肿起部位中间的皮孔会流出胶状物质,初为褐色透明,渐渐转为黑褐色并呈污秽状。

另外,虫害引起流胶,如天牛、蠹蛾、吉丁虫等蛀蚀或产卵造成伤口,也会引起枝干流胶。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季注意排水,防治积水。

2.及时防治病虫害,如天牛、蠹蛾类害虫。

3.结合冬春修剪,剪除枯死枝、病害枝集中烧毁,消灭传染源。

4.展叶前可喷洒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400至500倍液,每周一次,连喷四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5.对于已经感病的主干或大枝干,可用刀将树皮刮掉,在伤口处涂抹杀菌剂。以便抑制病原菌的传播蔓延。

6.虫害引起流胶,可用小刀将虫卵挖出或树干喷杀虫剂10%吡虫啉2000倍液并加喷杀菌剂50%代森锰锌600倍液。

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的防治


红花碧桃俗称京桃,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枝红褐色,有亮光。它花色艳美,果实累累,是很好的观花观果树种。因其适应性强,在北方地区的公园、庭院、绿地等景点广为种植。但其主干和主枝上容易发生流胶现象。

开始时病部稍膨胀,随后陆续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和空气接触后,逐渐变为茶褐色硬胶块,病株树势渐衰,叶片变黄,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的龟裂。

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是非侵染性病害,发病机理复杂。病虫害、冻害、日灼伤、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黏重、栽植过深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都可导致流胶病的发生。

该病在4至10月均有发生。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严重。树龄大,发病重。防治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治。

土壤红花碧桃宜栽植于沙壤土或砾壤土的地块。沙壤土或砾壤土通透性好,可保证红花碧桃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沙壤土或砾壤土上栽植的红花碧桃很少发生流胶病。另外为创造根系健康生长的环境条件,要避免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栽植,栽植时切忌过密过深。

施肥土壤肥力过剩容易引发红花碧桃流胶病,所以应严格控制施肥量,不要施得过多过重,应做到薄肥少施。通常每年花期(4月)前施一次磷钾肥,花后适时追施两次氮肥即可。

修剪修剪要适度,重修剪、结果过多都会引起流胶,所以对红花碧桃的修剪以疏枝为主,剪掉病虫枝、徒长枝及内膛枝。修剪时间在冬季或花后均可。花后修剪可有效控制结果量,但花后修剪要轻,避免造成过大、过多的伤口及削弱树势。

浇水在干旱季节里,每周浇一次透水为宜。见干浇水,避免过干过湿的现象。

及时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可引起或加重流胶,通常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蝽象是造成果实流胶的主要原因。防治病虫害要及时,同时要注意防治过程中不要造成较大的机械伤口。

防冻害与日灼伤红花碧桃防冻、防日灼伤是很有必要的。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可引起严重的流胶病。东北地区冻害和日灼伤普遍严重,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秋末在树干涂白,既可防冻又可防虫。也可以秋末在树干上包扎麻袋片,于花期或花后撤掉,对防冻害和日灼伤很有效。

笔者所在吉林省四平地区在2003年冬季对红花碧桃树干包扎麻袋片,2004年流胶病明显减轻,而没有包麻袋片的20棵对照红花碧桃流胶病严重。

清除流胶物发现流胶后要清除流胶物,涂杀菌剂对伤口进行消毒保护。可涂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倍液。

蕨类植物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蕨类植物常见生理性病害有以下几种: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

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

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

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

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

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兰花怎么养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兰花生理性病害又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以外不适宜的栽培环境与养护措施所引起的病害。如气温过高过低,光线过强过弱,水肥失调,元素缺乏,用药不当,空气中有害气体、地面上有毒物质污染等等。兰花常见生理性病害的类型、症状主要有:

寒害与暑害冬末春初偶遇风雪寒流与持续低温,超过了兰株所能承受的耐寒限度,致兰花组织或器官受到冻害,轻则损伤兰叶,重则整株死亡。酷暑盛夏气温在35℃以上,兰叶受到烘烤灼伤,叶色退绿或变黄,兰根干瘪。

过阴与日灼兰株长期在兰棚或兰室莳养,因光照不足致兰叶淡绿徒长,生命力不旺。盛夏兰盆在露天放置或兰棚遮光度太小,发生日灼现象,造成兰叶发黄。

干旱与水涝若水分不足,空气干燥,造成兰株生长缓慢,矮小,叶黄,甚至萎蔫枯死。浇水过频,水量太大,致盆内积水、土壤缺氧,造成兰叶发黄、脱落,严重时烂根死亡。

营养元素缺乏即缺素症。有资料表明,植料营养元素中氮肥不足,会致新叶淡绿,老叶黄化,植株早衰;缺磷兰叶暗绿,生育期推迟;缺钾叶尖枯焦,叶面产生斑点;缺铁脉间失绿,甚至淡黄或发白;缺铜幼叶萎蔫,出现白斑。

中毒受有害气体污染,土壤含有毒素,兰株生长不良,叶片灼伤,根系受损。

找准原因,对症施治,弥补不足,过头矫正,是兰花生理性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要求在栽培养护中,尽可能提供兰花生长所需的各方面的条件,努力创造适合兰花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即按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及时调节光照、温度、湿度、酸碱度,科学浇水,合理施肥,注意通风透气,尽量避免或减少造成病害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只要这些方面把握好了,就不会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即使偶有一方面管理不当,出现了病症,亦不难控制与康复。

兰花主要生理性病害防治方法


兰花栽培中常发生一些生理性病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1、日灼:又名日烧,主要是受盛夏强烈阳光直射灼伤所致。可以用遮阳网遮挡,确保没有直射阳光射入。更多绿色尽在

2、植株软弱:由于光线不足所致,患病兰株茎叶徒长,叶片变薄,呈黄绿色。防治措施:可将患病株移至光线充足之处,使其更多地获得适当的光照。

3、根腐:主要是由于浇水过多所致,植株萎蔫,根系被水泡坏,造成不同程度的烂根。防治方法:立即暂停浇水,将病株倒出,先剪去烂根,然后换上新土重栽。

4、落花落蕾:通常是环境条件剧变所致,如温度、光照突然变得过低或过高,或者长期没有浇水而干旱过度等。防治方法:改善室内环境,注意通风或保温,切忌太热或太冷。此外,保持高湿度和充足的浇水也是防止落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5、植株皱缩:主要是由于干旱缺水导致,表现为肉质气根干枯起皱,假鳞茎干瘪,叶片失去光泽。防治方法是立即补充水分,使兰株充分吸水后恢复原样。

6、冻伤:表现为叶片、假鳞茎、气根等组织冻坏后呈水渍状坏死。防治方法是将受冻害的枯根、败叶立即剪除,停止浇水,置于15℃以上的温暖处养护。

7、叶尖或叶缘枯焦:主要是因阳光照射过度,或者浇水不足或盆体太小造成根系相互纠缠一起所致,表现为叶尖或叶缘枯焦发黑,严重时枯焦面不断扩大,使叶片大部分枯焦。防治方法:先将枯焦部分的叶片剪除,注意浇水时喷洒植株,以提高湿度。盆体太小者应及时换盆,以使根系舒展生长。

风信子生理性芽腐病的防治


风信子生理性芽腐呈现出部分花序顶部的小花腐烂的症状。但是,叶子通常不被损坏。生理性芽腐的先期症状为白色而不是乳白色。它经常在移入室内的过程中或其后不久表现出来。这些染病小花的雄蕊玻璃化,凋谢或枯萎。在温暖、潮湿的温室环境中,这些死去的小花为经常存在于周围的腐败菌、真菌和螨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

如果感染是由欧文氏杆菌引起的,感染的小花灰白色(继而变褐)。它们潮湿,发出臭味并最后腐烂。临近的小花也看起来玻璃化。如果感染了青霉菌病症是呈蓝绿色,小花腐烂。在栽培过程的最后阶段,特别是在准备将植物投放市场时,真菌会侵染顶部的小花。茎的颜色是褐红色,小花持续为绿色并可见到蓝绿色真菌生长。如果正在做进入市场准备的风信子处于冷、湿的条件下,就会出现这类问题。

病因

导致生理性芽腐的主要原因是最后一朵小花脱水,这是由于冷处理过短造成的。对这种芽腐是否敏感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种球的尺寸来判定。举个例子,PinkPearl的敏感性就高于AnnaMarie。另一个染病原因是常态下存在的青霉菌或欧文氏杆菌侵染了变干的小花,继而转移到其它临近的小花上。如果未被感染的小花被真菌感染,这些小花将变干(盲花)。

防治方法

1、确保种植种球的生根室和自然处理温度保持在9℃恒温,不是9℃的处理要使用补偿措施。

2、不要过早地将种球移入室内,提供各个品种所需的冷处理。

3、在温室期内保持23-25℃恒温,在种植期间温度降低幅度不要大于1-2℃,以避免温室气候中相对湿度较高而引起的青霉菌侵染。千万不要将水浇灌在花序上,特别是在最后阶段。

4、在运送之前,如不能提供贮藏,不要使盆中的土壤过湿,同时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绿巨人生理性及病毒病害的防治


绿巨人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日灼病和冻害等。

1、日灼病:是由于长时间的日光曝晒引起的,一般是在叶片上产生日灼斑,影响观赏。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栽培养护中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尤其是盛夏季节,一定要将其置放于荫棚中、树荫下或北向的阳台上。一旦发生日灼病,可将病叶剪除。

2、冻害:是由于冬季温度过低引起的。绿巨人越冬的最低温度是13℃,低于13℃即有可能发生冻害。栽培中除应注意保持较高的温度外,还应适当控制水肥,因为绿巨人在冬季的生理活动相对较弱,需要的水分、养分都较少。冬季可将其置放于光线较强处。

绿巨人生理性及病毒病害的防治

病毒病害:

【症状】绿巨人感染病毒病时,表现为叶片畸形、皱缩,新生叶叶柄缩短,不能展开,影响观赏。

【病原及发生规律】绿巨人病毒病的病原是芋花叶病毒。该病毒可由蚜虫传播,也可借病组织的汁液及机械接触传播,对许多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如红宝石喜林芋、绿宝石喜林芋、绿萝等均有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植物检疫,避免引进带毒苗。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3、不能使用带病株繁殖。

室内植物生理性叶片发黄的诊断及防治


叶片萎蔫、叶面无光泽、叶片发黄、枝芽纤细、花朵或花蕾突然下垂等,是花卉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症状。其原因可归结为:气温过高或过低、土壤过干或过湿、施肥过多或过少、光照过强或不足。为方便广大花卉爱好者根据症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现将花卉生理性病害常见症状、及发病原因及解决方法详细列于下表。

症状表现可能病因防治方法

花卉新梢顶心萎缩,嫩叶淡黄,盆土积水久湿,造成土壤缺氧,使部分根系腐烂及时进行松土,控制浇水

老叶渐呈暗黄,因此吸水、吸肥能力减弱,停止施肥

花卉叶片由下部逐渐向上变黄脱落或枯焦,由于浇水不足或没有及时浇水,致使叶片水分蒸发及时浇水,并做到不干不浇

而植株新梢顶心和新叶色叶色仍正常量大雨根系的吸收量,浇则浇透的原则

花卉新叶肥厚富有光泽,但叶面凹凸不舒展,因施肥过多,尤其偏施氮肥而引起应停止施肥,并适当增加浇水量以及冲淡肥分

老叶逐渐边黄而脱落

花卉叶片边薄、变黄肥水不足,或株大盆小,盆内根系过密或过衰老应换盆、换土,通常在雨水到立夏时进行。但对冬季开

花的花卉,以9~10月换盆为宜

喜半阴半阳的花卉叶片发黄,或喜阳花卉叶片喜半阴半阳的花卉,处于高温、强阳光下;喜阳花卉夏季高温时应将喜半阴半阳的花卉移入室内或搭棚养护

发黄长期放室内,光照不足;喜阳的花卉应移至室外通风、光照充足处

苗圃苹果树生理裂果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一、裂果症状:发生生理裂果的果实,常在近果蒂处发生环状或放射状裂口,或在果面上出现纵裂。日灼、药害、机械伤口,病虫危害的部位,若果皮停止生长将成为裂果的起裂点。有日灼伤痕的果实不抗裂,遇雨先沿日灼伤痕裂开,然后扩展到其它部位。果实阳面的果皮受到阳光直射后,出现细小日灼伤痕,果皮韧性降低,易出现裂果。

二、裂果原因果实发育期内若水分变化波动较大,易引起生理障碍,发生裂果。若果实生长前期土壤过分干旱,果实进入转色期至近成熟期,遇连续降雨或暴雨,不适时的大量灌水,导致土壤水分急剧增加,果树根系迅速吸收水分而使果实急剧膨大,果实表皮胀裂而出现裂果。果实渗透压分布不均,渗透压高的地方易吸收水分而胀裂,是发生裂果的内因。高温、高湿是发生裂果的外因。

以下几种情况易发生生理裂果:

①地势低洼及土质粘重的果园;

②果实逐渐成熟,气孔张开,果实缝合线部位细胞排列致密性差;树势强壮,枝条直立生长的树,裂果率偏高;

③雨后果实的梗洼易积水,果梗果皮受高温、干燥的影响,果皮很快老化,造成果实开裂;

④早、中熟品种,一般不裂果,或裂果较轻,晚熟品种,易裂果。

三、裂果防治苹果生理裂果可采取以下方法防治:

①选育抗裂品种,适时栽种。

②不在多雨地区建园,且选择沙质壤土地。加强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能,适时适量灌水,及时排水,稳定土壤的水分含量,不让果皮细胞过早停止生长。

②盛花后2~3周向幼果喷洒500~600倍绿鲜威(一种水果保鲜剂)加0.3%尿素液,在果实膨大前,每隔1周喷1次;采用果实套袋技术。

番茄五种主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生理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即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造成食用菌的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也叫非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不会传染,一旦环境改善,病害症状便不再继续,能恢复正常状态。非侵染性病害最常见的症状是畸形、变色。那么番茄主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一、番茄脐腐病

危害症状:青果最易发病。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病部在潮湿条件下,往往被腐生菌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墨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

发病条件:番茄的幼果和未成熟绿果容易发病,果实成熟后一般不发病。

在多雨季节过后接着干旱,或前期灌水过多、后期不灌水,植株骤然遭受干旱的情况下常严重发病。番茄根系发育不良,或根部受伤,不能正常吸收水分,也易诱发脐腐病。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肥过浓引起烧根,从而影响水分的正常吸收,发病常严重。砂质土壤或粘重土壤,会使土壤中水分变化过大,土壤碱性过重,影响根系吸水能力,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保证植株水分的均匀供应,特别在初夏温度急剧上升时,须注意掌握水分的供应,田间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选择保肥水力强、土层深厚的砂壤土种番茄。对土壤过粘或含砂过多,应结合深耕多施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其保肥水能力。

合理施肥。避免使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用肥料浓度过高,烧伤根系。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勿过多偏施氮肥。在番茄开始座果后30天内,适当增施钙素肥料,可用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进行根外追肥,从初花期开始喷1次,隔15天再喷1次,能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二、番茄筋腐病

番茄筋腐病,是保护地番茄栽培中常发生的生理病害,病果率可达20%~35%。

危害症状:番茄筋腐病是一种危害果实的生理性病害,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发病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虽没有变化,但维管束变褐部位不转红。发病较重的果实,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果实表面呈明显的红绿不均,严重时发病部位呈淡褐色,表面变硬。除轻微发病的果实外,均无商品价值。发病植株的茎、叶没有明显症状。

番茄筋腐病的发病时期,由于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所差别。越冬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二、第三穗果大量发生,冬春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一、第二穗果大量发生。病果在转红期暴露病症。

发病原因和条件:主要是日照不足、低温、多肥、过湿、缺钾、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因素造成的。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目前西粉三号和早丰病果率较低,可作为重发地区的主栽品种,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注意轮作换茬。大棚栽培作物种类较少,轮作换茬比较困难,对于轮作换茬一般也不重视。重发病大棚实行轮作换茬尤为必要,以利于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状态。

提高管理水平。保护地蕃茄栽培,要避免光照不足、多肥、土壤供氧不足等现象。要注意改善光照条件,增加保护地覆盖材料的透光率。

幼苗定植不要过密和生长不要过于繁茂,冬春茬栽培苗龄不小于60天。适量施用化肥,氮、磷、钾肥配合适当,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注意不要过量施用氨态氮肥。增施钾肥,多施用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水、排水能力和通透性。适当灌水,一次不要灌水过多,保持土壤适宜湿度。雨后注意排水。

果实坐果后,15~2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复合微肥,连施2~3次。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最大限度提高光合作用。

三、番茄空洞果

危害症状:在果肉部与果腔部之间出现空隙。程度轻的空洞果尚可有商品性,程度重的无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要尽可能地多供应同化养分,使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花蕾易脱落的苗,一般根部的发育较差,根的数量也少,同化作用较弱,使用生长激素促使坐果,容易产生空洞果。如果减少坐果数,空洞果的发生将会减少。

植株具有好的花芽,由于移植时受伤,形成老化苗,在大田定植根系发育不好,容易引起叶的老化,同化作用减弱。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按比例地坐果,并促使果实慢慢地膨大,供给充足的养分,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叶面积少的时候,第一花序大量坐果,植株底部的果实,所需的同化养分是由全株供给的,空洞果较少。但上部果实得到的同化养分就少了,就会形成空洞果。同化养分不足时,果实就不能很好地膨大,养分极少时就根本不能坐果。

在同一花序中,从第一朵花到第五、六朵花的开花时间不集中,就会引起果实间对同化养分的争夺,迟开花的果就会形成空洞果,因此在同一花序上,要所同时开花的3~4朵花一起用生长刺激素处理。

土壤中氮肥多、水分多、夜间温度高的时候,开花日期容易不齐。相反,在土壤稍微干燥、夜间温度又低时,开花较整齐。夜间温度高,特别是施了氮肥和浇了水时,同化养分大都分配给植株,而果实却分配得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摘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为了要增大叶面积,可摘掉一部分果实来增加叶片数,以使同化养分增加,防止空洞果的出现。

少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坐果,以人工授粉为主,辅以用生长调节剂。在保证一定坐果数的情况下减少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次数,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剂的量,最好不用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来处理未成熟的花朵。

四、番茄裂果

危害症状:成熟时,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状的裂痕,为放射性裂果。在果肩部出现同心状的龟裂,为同心状裂果,很多裂果是两种裂果现象同时出现的混合型裂果,从栽培类型来说,夏天露地栽培的番茄和秋季塑料薄膜温室栽培的番茄裂果发生较多。高温干燥时期也易发生。

防治方法:预防裂果的方法,主要是防止果实的老化,以及由于降雨造成土壤水分含量的急剧增加。避免雨水与果面的直接接触也是很重要的。

果皮的老化是由日光直射果皮引起的。番茄坐果后的叶片可对果实起到遮荫保护的作用。如果阳光很强,也可在花序上用报纸做成纸筒套在花序上。在果实的上方如能有大的叶片把果实遮住,防病效果较好。在摘心栽培中,对一些上部果实和叶片较小的品种要多加注意,及时采取防止裂果的措施。

土壤中钙和硼含量少也易引起果皮的老化。应充分供应钙肥和钾肥,并使植株很好吸收。

在干燥情况下,钙的吸收变差,在多肥多钾的情况下,钙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要注意土壤深耕并施上适当数量的基肥,使根能充分地生长,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另外,要注意经济灌水,避免干旱后下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增加。加强土壤管理,使根能向深部扩伸。

五、番茄日烧病

危害症状:田间多见日烧病发生于果实上,形成日烧果。多是膨大期绿果出现日烧。果实的向阳面出现大块褪绿变白的病斑,与周围健全组织界限比较明显,病斑部后期变干、革质状、变薄、组织坏死。有时叶片也可出现日烧,初期叶的一部分褪绿,以后变成漂白状,最后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注意合理密植,适时、适度整枝打杈,使茎叶相互掩蔽,果实不受阳光直射。注意作物行向,一般南北行向日烧病发病较轻。

温室、大棚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促使叶面果面温度下降,或及时灌水,降低植株体温。阳光过强时,可隔畦覆盖帘子或覆盖遮阳网。喷施85%比久(B9)可溶性水剂2000~3000ppm,或0.1%硫酸锌或者硫酸铜,增加番茄抗日烧能力。

盆景植物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防治


盆景植物的病虫害有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生理性病害一般可通过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条件来改变。而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微生物引起,危害性较大,除通过改善环境降低发生率外,还必须进行化学防治。

盆景树木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煤烟病、梨桧锈病等。

1、白粉病

发病时树木的叶片、枝条、嫩芽上出现一层白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致叶片凹凸不平,萎缩干枯,新梢畸形,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紫薇、三角枫中较为多见。

白粉病菌以菌丝在寄生主的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春天温度合适时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6~8月遇高温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落在叶片上,发芽生出菌丝,在叶表面生长,并长出吸胞从叶片气孔插入组织内,吸取叶片的养分。

了解了白粉病菌的发生规则和侵染过程,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将盆景放置于通风透光的环境。减少盆景摆放密度,适当疏剪枝叶;

(2)人为降低环境温度、湿度;

(3)剪除病枝叶,将病枝叶集中焚毁;

(4)喷药保护。早春发芽前,喷波美度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现白粉病,及时喷洒杀菌剂,可选用①50%代森铵1000倍液;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④25%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

2、煤烟病

煤烟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伴随蚜虫、介壳虫而发生。蚜虫与介壳虫的排泄物是病菌的培养基。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少量烟煤状霉层,以后逐渐扩大并增厚,严重时枝、叶均被覆盖,造成植株长势衰弱。在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的环境中发生严重。常为害紫薇、山茶、海桐等植物。防治措施为:

(1)给植株创造通风透光的条件;

(2)降低空气湿度;

(3)用毛刷蘸水擦洗病斑;

(4)及时消灭蚜虫和介壳虫;

(5)喷药保护。6~8月每隔10~14天喷1次12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

3、梨桧锈病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上有细小的褐黄色粒点。严重时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贴梗海棠、垂枝海棠是病菌的专性寄主,桧柏等针叶树是其转株寄主。病菌以冬孢子和菌丝体在转株寄主罹病组织上越冬,次年温度、湿度合适时传播到贴梗海棠等专性寄主上为害。防治梨桧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贴梗海棠等盆景与桧柏远离放置;

(2)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焚毁;

(3)喷药防治:每年3月下旬当病菌小孢子将会由桧柏上传出时,在贴梗海棠等树木上喷施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保护其免受侵害。生长季节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加1%肥皂粉以增加附着力),或25%粉锈宁湿性粉剂1500倍液。

盆景虫害防治

盆景中一旦发生虫害,轻则影响长势和观赏,重则危及植株生命,必须重视防治。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灭杀和化学防治。

人工灭杀:采用人工捕捉、刮除、冲刷、击杀等方法消灭害虫。优点是简单易行,无污染。适用于盆景数量不多,虫害发生较轻的情况。

化学防治:针对不同的害虫,选用不同的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优点能迅速、大量地杀死害虫,能有效控制虫情。

各种害虫的为害方式不同,刺蛾、袋蛾、卷叶蛾、金花虫等害虫具咀嚼式口器,其为害方式主要是食叶。宜选用具有胃毒作用、触杀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马拉松、亚胺硫磷等。

蚜虫、介壳虫、红蜘蛛、花网蝽、粉虱、叶蝉、蓟马等害虫,具刺吸式口器,其为害方式是刺吸植物汁液。宜选用具有内吸、触杀作用的农药,如氧化乐果等。

天牛、螟蛾等属蛀干性害虫,宜选用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等。

不同的树种,发生的虫害不同,下面是常见的盆景树种易发生的主要虫害。

五针松介壳虫、袋蛾。

黑松介壳虫、袋蛾。

真柏红蜘蛛、袋蛾、介壳虫。

桧柏红蜘蛛、袋蛾。

地柏红蜘蛛、袋蛾。

金钱松袋蛾。

罗汉松蚜虫、介壳虫。

枷椤木红蜘蛛、介壳虫。

黄杨介壳虫。

榆红蜘蛛、介壳虫、金花虫、蚜虫。

雀梅蚜虫、介壳虫、红蜘蛛、袋蛾。

朴树介壳虫、蚜虫。

六月雪蚜虫、介壳虫。

紫薇蚜虫、介壳虫、刺蛾。

杜鹃花网蝽、红蜘蛛、袋蛾。

贴梗海棠花网蝽、刺蛾、介壳虫、红蜘蛛。

西府海棠花网蝽、刺蛾、介壳虫、红蜘蛛。

三角枫刺蛾、介壳虫。

红枫刺蛾、袋蛾。

紫藤袋蛾、红蜘蛛、介壳虫。

梅花蚜虫、介壳虫、刺蛾、天牛。

火棘介壳虫、蚜虫、袋蛾、红蜘蛛。

桂花粉虱、介壳虫。

构骨介壳虫。

柽柳介壳虫、蚜虫。

栀子花介壳虫。

榕蓟马、介壳虫。

石榴介壳虫、袋蛾。

碧桃蚜虫、叶蝉、刺蛾。

小叶女贞介壳虫。

龟甲冬青介壳虫。

枸杞蚜虫、野蛞蝓。

蜡梅介壳虫、袋蛾。

小叶栒子木花网蝽。

面对各种虫害,大家普遍反映最难防治的是介壳虫和红蜘蛛。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同样是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对虫下药,选择幼小的防治药物。二是要了解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掌握治虫适期。三是要浓度合适,喷布周到。这里不妨费些笔墨,专门谈谈介壳虫和红蜘蛛的防治。

(1)介壳虫属刺吸汁液害虫。当盆景数量不多或发生并不严重时,可用牙刷将虫体刷除,然后再用清水清洗。化学防治可选:①40%氧化乐果1000倍液;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③25%亚胺硫磷1000~1500倍液;④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⑤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由于介壳虫体表遍布蜡质,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应抓住介壳虫刚刚孵化,尚未形成蜡壳的时机喷药防治。介壳虫的孵化盛期一般为6月中旬,但由于孵化期不齐,故宜于5月下旬~7月中旬每隔10天喷药一次,防治效果较理想。如介壳虫已形成介壳,也可采用具有渗透性的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喷杀。

(2)红蜘蛛属刺吸汁液害虫。非药物防治可采用高压水枪冲刷,尤应冲刷叶片背面。化学防治可选:①发芽前,可喷20%螨卵脂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杀灭越冬虫卵;②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对成虫、若虫、卵均有杀伤作用,但无内吸作用。)③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对成虫、若虫有效,但对卵无效。);④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⑤34%杀螨利果2000倍液。

红蜘蛛防治适期为:①花序分离期;②花落以后;③夏季高温前。因红蜘蛛附着于叶背面,故喷洒药液时无须周到,尤其应喷洒树叶背面。

对于蛀干性害虫,人工灭杀可用铁丝插入虫孔,将幼虫刺死。化学防治可用注射器将药液(1﹕20敌敌畏、煤油混合液)由上方虫孔注入树体内,再用棉球或泥土堵塞所有虫孔,熏杀幼虫。

在施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氧化乐果对梅花、樱花、榆叶梅、桃、杏等有药害。

防治盆景病虫害,环境因素十分重要。除了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还要对环境因子多加关注,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极为重要。

作物生理性和传染性病害的简易区别


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常易混淆,一旦误诊,可能延误最佳防治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者滥用农药,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对人畜带来残毒为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准确、及时的诊断鉴定,是搞好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生理性病害三性一无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

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传染性病害三性一有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又称侵染性病害。

循序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有轻、中、重程度的变化过程,病斑在初、中、后期其形状、大小、色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田间可同时见到各个时期的病斑。

局限性田块里有一个发病中心,即一块田中先有零星病株或病叶,然后向四周扩展蔓延,病、健株会交错出现,离发病中心较远的植株病情会有减轻现象,相邻病株间的病情也存在着差异。

点发性除病毒、线虫及少数真菌、细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上,病斑在各部位的分布没有规律性,其病斑的发生是随机的。

有病征除病毒和类菌原体病害外,其他传染性病害都有病征。如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有脓状物,真菌性病害在病部有锈状物、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等。

当然,不管是生理性病害还是传染性病害,在进行诊断鉴定时,为了更加准确,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验室鉴定,才能更进一步取得比较准确的鉴定结果。

《春露地黄瓜生理性萎蔫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