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w59.com - 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花卉苗木锈病病因及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类病害,世界均有分布,我国各地多有发生。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1症状特点

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2病原菌及其生活史

2.1病原菌种类

锈病由锈菌寄生引起。锈菌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锈菌目,侵染花木常见的锈病有以下几种。

2.1.1柄锈菌属(puccinia)

如引起萱草锈病,草坪禾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和冠锈病,结缕草锈病,鸢尾锈病,菊花柏锈病和黑锈病,紫菀锈病,向日葵锈病,天竺葵锈病和蜀葵锈病等10多种。

2.1.2单孢锈菌属(uromyces)如引起唐菖蒲锈病,香石竹锈病和紫菀单胞锈病等。

2.1.3多孢锈菌属(phragmidium)有玫瑰、蔷薇和月季等锈病。

2.1.4胶孢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苹果属、梨属等20多种锈病,桧柏、龙柏等多种柏树锈病。

2.1.5柱锈菌属(cronartium)有牡丹、芍药锈病、松瘤锈病、红松疱锈病、樟子松疱锈病等。

2.1.6鞘锈菌属(coleosporium)有紫菀锈病、红松松针锈病、油松松针锈病和樟子松松针锈病等。

2.1.7层锈菌属(phakospora)有菊花褐锈病等。

2.1.8栅锈菌属(melampsora)有毛白杨锈病,落叶松-杨锈病,胡杨锈病等。

2.2生活史

2.2.1孢子种类

锈菌的生活史最简单的只有冬孢子(代表符号Ⅲ),最复杂的有五种类型孢子,即性孢子(○)、锈(春)孢子(Ⅰ)、夏孢子(Ⅱ)、冬孢子和担孢子(Ⅳ)。

2.2.2生活史型

典型的锈菌要顺序经历5个不同发育阶段,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才能完成全部发育过程,有的锈菌则有变异,缺少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孢子类型。

编辑推荐

花卉苗木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花卉苗木的茎腐病是由半知菌球壳孢目的真菌危害造成的一种病害,该病能为害多种植物,一年生银杏苗最易感病,死苗率达80%以上。此外,还危害松、柏、香榧、金钱松、杜仲、枫香、洋槐、板栗、水杉等林木的幼苗。

不同的苗木感病后,其症状不尽相同,但一般表现为茎腐,如银杏苗一年生苗感病后,初期症状是茎基部变为褐色,叶片失去正常的绿色,稍向下垂,病部迅速向上发展后,全株枯死,叶片下垂不脱落。

病茎皮层肥肿皱缩,表皮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病菌浸入木质部,使髓部变为褐色或中空。病害扩展至根部后,使根皮层腐烂,如拔除疫苗,仅能拔出木质部而根部皮层则会留在土壤中。二年生苗木感病或一年生苗木发病轻的,病苗地上部部分死亡,当年可从基部发生新枝。

炎热的夏季,土壤温度升高,当苗木茎基部受高温灼伤时,病菌便侵入危害。若苗圃地低洼易积水,苗木生长瘦弱发病率会显著增加。据观察,苗木一般在梅雨结束后10至15天开始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至9月中旬停止发病。

防治茎腐病,应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

一是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圃,容器育苗,必须用无病原菌的土壤配制营养土坚持轮作制度,不在同一块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

二是杀死病原菌。茎腐病菌是一种土生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育苗前可用枯枝、枯叶、干草均匀撒在苗床上,点火焚烧,可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也可每亩苗圃地施入石灰粉25公斤或硫酸亚铁粉15至20公斤,以抑制病原菌。

三是施用腐熟肥料。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厩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一般每亩苗床施腐熟的精牛栏粪40至50担。用草木灰做基肥,每亩50至60担,肥效好,防病效果也好。

四是在高温季节搭荫棚,可降低苗床温度,可使发病率减少85%以上。

五是提高幼苗抗病力,及时中耕除草、间苗、追肥使幼苗出土整齐,生长健壮。出苗期开始,每亩苗圃用波尔多液50至75公斤喷洒幼苗,使幼苗外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

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撒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在苗床上插松枝,或在苗圃上套种农作物或绿肥,干旱时灌水抗旱,对降低发病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何防治蜗牛对花卉苗木的危害


蜗牛是我国常见的陆生软体动物之一,近几年来,蜗牛对城市绿地造成的危害愈加严重,白三叶草坪、一串红及禾本科植物等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蜗牛取食叶片和叶柄,同时分泌黏液污染幼苗,取食造成的伤口有时还可以诱发软腐病,致叶片和幼苗腐烂坏死,给城市绿化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对植物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灰巴蜗牛,它分布范围广,是多种植物的苗期害虫。此虫初孵幼贝只取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个体则用齿舌将叶、茎舐磨成小块或将其吃断,影响花卉观赏效果,严重者导致植株整株死亡。

蜗牛一般一年繁殖1至3代,它们在阴雨多、温度高的季节繁殖很快。5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它们的活动盛期,多于四五月产卵于草根、土缝、枯叶或石块下,每个成体可产卵50―300粒。6―9月蜗牛的活动最为旺盛,一直到10月下旬开始下降,11月中下旬又开始越冬。蜗牛是否大发生与温度、雨量有直接关系。蜗牛性喜阴湿环境,如遇雨天,昼夜活动,因此温暖多雨天气及田间潮湿地块受害较严重;干旱时,白天潜伏,夜间出来危害。

蜗牛的防治通常采取综合措施,着重减少其数量。消灭成螺的主要时期是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蜗牛繁殖的高峰期之前。在这期间要恶化蜗牛生长及繁殖的环境。建议对下列药品交替使用,以保证杀蜗保叶,并延缓蜗牛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1、控制土壤中水分对防治蜗牛起着关键作用,上半年雨水较多,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及时开沟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

2、人工锄草或喷洒除草剂等手段清除绿地四周、花坛、水沟边的杂草,去除地表茂盛的植被、植物残体、石头等杂物。可降低湿度、减少蜗牛隐藏地,恶化蜗牛栖息的场所。

3、春末夏初要勤松土或翻地,使蜗牛成螺和卵块暴露于土壤表面,使其在阳光下暴晒而亡。在冬、春季节天寒地冻时进行翻耕,可使部分成螺、幼螺、卵暴露地面而被天敌啄食。

4、人工捡拾虽然费时,但很有效。坚持每天日出前或阴天活动时,在土壤表面和绿叶上捕捉,其群体数量大幅度减少后可改为每周一次,捕捉的蜗牛一定要杀死,不能扔在附近,以防其体内的卵在母体死亡后孵化。

5当清晨蜗牛潜入土中时(阴天可在上午)用硫酸铜1:800倍溶液或1%的食盐水喷洒防治。

6、撒生石灰带也是防治蜗牛的有效方法。在花坛周围或绿地边撒石灰带,蜗牛沾上石灰就会失水死亡。此方法必须在绿地干燥时进行,可杀死部分成螺或幼螺。

7、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于发生盛期选用2%的灭害螺毒饵0.4―0.5公斤/亩,或10%的蜗克星颗粒0.6―1公斤/亩搅拌干细土或细沙后于傍晚均匀撒施于绿地土面。成株基部放密达20―30粒,灭蜗效果更佳。防治的最佳适期以蜗牛产卵前为适,一般在五一前后为最佳。

葡萄烂果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种植过葡萄的种植户通常都会遇到葡萄烂果的现象,尤其到了葡萄种植的中后期,一旦烂果,就会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种,给农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葡萄烂果的原因分析及如何防治葡萄烂果的现象。

一、发病原因

1.病菌侵染。引发葡萄烂果的病害主要有白腐病、炭疽病,特殊年份还有黑腐病。白腐病、黑腐病不仅会导致烂果、烂穗,而且会侵染葡萄枝蔓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枝叶枯死、树势衰弱,影响当年和翌年果实产量和品质。

2.不良天气。中原地区7—8月份雨水集中,而此期正是葡萄果实生长的中后期,此时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容易造成上述3种病害的大流行。

3.果园管理不当。中原地区的葡萄园大多采用篱臂架,虽然夏季管理方便,但整个架内外枝繁叶茂易导致通风透光不良,且果穗大多暴露在外或拥挤在枝蔓中,加之雨水多、空气闷热,架内易形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若再因暴风雨、冰雹、日烧、裂果或鸟虫造成机械伤,就会加重“烂果病”的流行,并引发继发性病害。

4.树势衰弱。以下因素都会造成树势衰弱,抗病力差:有机肥施用不足,偏施氮肥,忽视磷、钾、钙等养分;夏剪不合理,绑蔓、摘心、疏梢、顺穗等不及时,使果实生长期营养供应不良;无效枝叶过多,无效消耗过大;树体挂果过多,架下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等

二、防治措施

1.改篱臂架为小棚架,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小气候。应采用小棚架、单龙干或双龙干整枝,中短梢修剪。必须保证棚面光照充足,叶面积指数以不超过1.5~2.0为宜;在果实近成熟期要调整架下透光率,一般要求在30%左右。生长季节要及时夏剪、绑蔓、疏梢、摘心、舒展果穗,使果穗悬垂于架面“花荫下”,避免发生日灼或有雨水残积于果面,避免暴风雨、冰雹等对果实造成机械伤。

2.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采用隔年、隔行轮换开沟的方式施入腐熟有机粪肥,最好用鸡粪,配施适量磷、钾肥。此期温度较高,不仅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而且叶片光合能力较强,能有效利用养分。在葡萄生长后期还可结合用药喷施2%~3%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明显增强树势,减少“烂果”的发生。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叶片功能,增强树势和抗病能力。

雨后要注意排除园内积水,并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湿度过大,黏性土壤还应注意进行土壤改良,以增强根部土壤的透气性。注意提高结果部位,地面上40~50厘米处尽量不留果穗,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3.清除菌源。在秋后枝蔓下架前清除园内病残体,并将其集中烧毁。在秋季埋土防寒前和春天出土后喷施索利巴尔50~1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五氯酚钠300倍液,以清除菌源。在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蔓,并将其集中深埋。

4.加强架面管理。注意及时绑蔓、摘心,保持架内通风透光。按照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产量,一般成龄果园每667平方米产量应控制在2500~3500千克。

5.药剂防治。对于染病葡萄园,可在树体发芽前,向树体或地面喷布波美2度石硫合剂+五氯酚钠2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起到保护和预防作用。

对于重病果园,可在病害发生初期用福美双1份、硫黄粉1份、石灰2份混合均匀后撒在葡萄架下的地面上,每667平方米用药1~2千克。生长期发病的,可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整个生长季节每隔10~15天喷1次,但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对上年发病严重的果园,要在病害发生前在架下喷福美双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以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病源;在生长季节喷施适当浓度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以减少病害侵染的机会。一旦发生白腐病、炭疽病等病害,要对症施药,但要注意交替用药。果实着色后,为防止农药污染果穗,可用12%绿乳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病害。

冬季花卉苗木病虫害防治五法


冬季气温低,大部分花卉苗木病虫将以各种方式进入越冬休眠状态。这一时期各种病虫基本上不活动,移动性小,如果冬季防治的措施得力,可大大降低来年病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冬季正是病虫防治的好季节。

1、清理苗圃

大多数花卉苗木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苗圃内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因此,冬季将苗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可以大大地减少各种病虫源。这对于防治月季、玫瑰、菊花、海棠及柳树等花木的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红蜘蛛、蛾类具有显著效果。

2、剪除带病虫枝叶

结合冬季修剪,着重剪除带病虫的枝叶,如月季、玫瑰等花木上的虫卵,杨、柳及花灌木上的介壳虫,剪下的病虫枝叶要及时清理,运出苗圃集中销毁处理。

3、冬耕深翻

冬耕深翻可以使潜伏在土壤中的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蝼蛄等的幼虫、蛹、卵等遭受机械损伤,暴露在地表后又可以使其被鸟类等天敌啄食,必要时还可采取人工捕杀。另外,深翻可以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翻埋入深土层,深土层中的病原物被翻到地面,破坏病虫的适生环境。

4、涂白保护

枝干涂白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冬季花木的冻害,提高花木的抗病能力,而且还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起到既防冻又杀虫的双重作用,特别是杀灭在树皮里越冬的螨类、蚧类等效果更佳。要特别注意的是,生石灰一定要充分消解,否则涂到花木枝干上易造成烧伤。

5、药物防治

由于冬季各种病虫多处于休眠状态,对那些在发生季节不易防治的病虫可以采用冬季药物防治。如用50倍~100倍液的机油乳剂可喷雾防治介壳虫,晚冬喷施1%的波尔多液2次~3次能对梨锈病、月季黑斑病等多种病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国槐烂皮病病因及防治措施


国槐烂皮病又名腐烂病。分布河南省各地。危害国槐、龙爪槐的苗木、幼树和大树;常引起枝枯或使苗木枯死。

该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分别有两种病原菌引起。

一是镰刀菌型腐烂病,为害2-4年生大苗的绿色主干和大树的绿色小枝,病斑多发生在剪口或坏死皮孔处,病斑初期呈浅黄褐色,近圆形,后扩展为梭型或环茎一周,长1-5cm,黄褐色湿腐状,稍凹陷,有酒糟味;以后病斑上长出红色分生孢子堆如病斑未环割树干,则病部当年能愈合,以后无复发现象。个别病斑如当年愈合不好,则来年从老病斑处向四周蔓延。

二是小穴壳菌型腐烂病,初期症状与前一种相似,但病斑颜色稍浅,且有紫褐色边缘,长可达20cm以上,并可环割树干,后期病斑内长出许多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部后期逐渐干枯下翘或开裂成溃疡状,但病斑周围很少产生愈合组织,故来年仍有复发现象。

病原

(1)国槐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corcla)Sacc属半知菌类。

(2)国槐小穴壳菌DothiorellagregariaSacc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目,小穴壳属。

发病规律

镰刀菌型腐烂病发生期比小穴壳菌型为早。3月上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1-2cm粗的绿茎,半月左右即可被病斑环切,5-6月长出红色分生孢子座中,病斑停止扩展。病菌主要从剪口处侵入,也可以从断枝、死芽、大绿叶蝉产卵痕及坏死皮孔等处侵入,潜育期约为一个月,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即在夏秋季侵染至次春发病。个别老病斑,次春也可复发。剪口过多,树势衰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经解剖观察,可发现粗短菌丝在皮孔,叶痕和健皮较浅的皮层组织细胞间潜伏。当树皮膨胀度小于85%时,树条上的溃疡病斑急剧增多,60%达最多,如连续失水,则枝条枯死。病害的潜育期大约1个月

防治措施

1大苗移栽时,避免伤根剪枝过重,并应及时浇水保墒,增强其抗病力。

2春秋两季对苗本和细树绿干及剪口,涂汉尔多浆或硫制白涂剂,防止病菌綅染。

3及时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掉,减少病菌侵染来源。

4堆浮尘子发生严重区,应及时治虫,减少危害。对发病严重的行道林木可喷涂40%乙磷铝,40%多菌灵悬浮剂200-300倍液。

栾树流胶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1.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树木生长衰弱,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条干枯。

2.病因

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理性流胶,如冻害、日灼,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虫害造成的伤口等,还有侵染性流胶,细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胶,但致病菌尚不清楚。

3.防治

(1)刮疤涂药用刀片刮除枝干上的胶状物,然后用10倍梳理剂牗一种用多种中药复配的药剂牘涂抹伤口。

(2)加强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冻,可涂白或涂梳理剂。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3)药物防治早春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每10天喷1次,连喷两次,以杀死越冬病菌。发病期喷百菌清或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栾树蚜虫

为害栾树的嫩梢、嫩芽、嫩叶,发生严重时树梢、叶上布满虫体,嫩叶皱缩成团,嫩梢弯曲不长,并有大量分泌物。

1.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芽缝、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次年4月栾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若蚜栖息在芽缝处为害。4月中旬形成无翅雌蚜,开始胎生小蚜虫。4月下旬出现有翅蚜,扩散为害,4月下旬至5月份为害严重。

2.防治方法

(1)于若蚜初孵期开始喷洒蚜虱净2000倍液等吡虫啉类药剂。

(2)于初发期及时剪掉树干上虫害严重的萌生枝,消灭初发生尚未扩散的蚜虫。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

垂柳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分布及危害

垂柳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除垂柳外,病菌还侵染旱柳。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垂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面为多,少数生于嫩枝上。初生的夏孢子堆小,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大多集聚为直径1.5~2.5mm的大堆,呈桔黄色。7~8月,叶片两面布满夏孢子堆,叶片因失水卷曲或早期脱落。8月下旬叶片两面出现红褐色,微隆起的病斑,是病菌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小,圆形、大小0.1~0.5mm。严重时冬孢子堆相互连片,仍以叶背面为多。

垂柳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紫堇。紫堇4月下旬至5月初发病。病害在叶、茎、果实上均有发生,同时在受害部位出现淡黄色疱疹,疱疹上生有淡褐色点状的性孢子器。相继在其附近产生疱状隆起,皮破后露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堆。锈孢子飞散后,叶、茎、果即枯死。

病原

病原菌是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coleosporioides)为转主寄生的长循环型锈菌,在紫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垂柳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性孢子器扁平或球形,埋生于寄主表皮下,18.6~43.5m11.4~21m。性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无色,1.7~2.3m1~2m。

锈孢子堆桔黄色、裸生。锈孢子串生、球形,桔黄色,表面有疣。14.2~26.0m14.3~24.7m。

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呈桔黄色。初生的夏孢子堆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多数聚生,直径1.5~2.5mm。夏孢子多数长卵形,少数卵形、椭圆形,桔黄色,表面有刺,20.1~28m13.2~18.2m,壁厚均匀,1.7~2.3m。夏孢子堆中混生有头状侧丝,长33.8~65m,头部宽9.1~15.6m,柄粗3.6~5.7m,顶壁厚2.0~6.6m,侧壁厚1.0~2.3m。

冬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散生或聚生,红褐色、圆形,直径0.1~0.5mm。冬孢子圆筒形,黄色,大小29.9~58.5m8.3~14.9m,壁厚0.9~1.3m,顶壁厚2.3~3.3m。担孢子球形,淡黄色,有一小突起,大小6.5~10.4m。

种实霉烂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一、症状:在种皮上生长各种颜色的霉层或丝状物,少数为白色或黄色的蜡油状菌落。霉烂的种子一般均具有霉味。生有霉层的种子多数显湿变成褐色,种子内部变成糊状,只有胚乳部分有褐色至黑褐色的斑纹,也有一些颜色无变化的。

二、病原:引起种实霉烂的病原多半是藻状菌纲和半知菌纲的真菌,他们都靠空气传播的腐生菌类。如子囊菌亚门的青霉菌,半知菌亚门的黄曲霉菌。

三、发展规律:当温度25℃,且湿度大时容易发生种实霉烂。

四、防治措施

1、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尽量避免损伤。

2、种子贮藏前应适当干燥,并将坏种、病种剔除,库内温度以保持在04为宜,并保持通风。种子贮藏入库时切忌有碰伤种实表面。

3、沙藏种子催芽时,先用0.5%高锰酸钾稀释液浸种1535分钟,用清水洗掉种子上的药液后再混沙催芽。对于针叶树种子的消毒还可以用浸种时间长一些,以12小时为宜。对于种皮坚硬、质密且透水性差的种子可用高温水浸法(70-90℃水),每天换水12次。拌种杀菌一般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2%0.5%。

五、举例

(一)梨灰霉病:灰霉病只在贮运期零星发生,为害不重。果实表面初期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病斑,不凹陷;逐渐扩大后形成浅黄褐色不规则形软腐病斑。后期病部失水,表皮逐渐皱缩凹陷。以至全果软腐皱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可产生疏松的灰白色棉毛状物,后期棉毛状物上产生鼠灰色霉粉,有时还可产生不规则形黑色颗粒。借气流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贮运期病健果接触亦可传播为害。危害果实。

防治方法:①生长期注意防治果实病虫害;采收时避免人为损伤;贮运前严格挑选,彻底汰除病虫伤果;贮运期杜绝各种机械伤。②改善贮运条件及贮运场所消毒。③药剂浸果。贮运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800-1200倍液浸果2-3分钟,可保护果实,免受为害。

(二)柑橘青霉病:发病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用手轻压极易破裂。此后在病斑表面中央长出许多气生菌丝,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并迅速扩展成白色近圆形霉斑。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由于外缘由菌丝组成的白色霉斑扩展侵染快,青、绿色粉状毒生长慢,所以在后者外围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丝环。病部发展很快,几天内便可扩展到全果湿腐。桔园发病一般始于果蒂及临近处,贮藏期发病部位无一定规律

防治方法:①适时细致采收,避免产生伤口。雨后和露水未干时不采果。采果、运输、采后果实处理整个过程均应避免机械损伤,减少病菌入侵的伤口。入库贮藏的果实成熟度有八成采收为适宜。②对贮库进行严格的消毒。一般贮果前半个月,用4%漂白粉的澄清液喷洒库壁和地面。也可用硫磺粉进行熏蒸,每立方米贮库用10克,密闭熏蒸24小时。湖南罗永兰等报道采用稻田杀菌剂30%稻病宁作贮存消毒,对柑橘青霉病的抑菌作用最强。甜橙贮藏适温3~5℃,宽皮柑橘5~8℃,相对湿度80%~90%。③使用防腐剂处理果实。计划贮藏的柑果采下后即用药浸果(时间约1分钟),药剂可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或25%施保克乳油1000~2000倍液,有很好的防效,45%特克多悬浮剂45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三)柑橘绿霉病:贮藏期的首要病害,果实上病部先发软,呈水渍状,2-3d后产生白霉状物(病原菌的菌丝体),后中央出现绿色粉状霉层(病原菌的子实体),嗅之有闷人的芳香味,很快全果腐烂,果肉发苦,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①搞好果树修剪,要通风透光,清除病虫果、枝、叶,减少病源。②加强肥水管理,使树体强壮,果实抗病性强。③果实采后进行防腐药剂处理,可选用防腐剂有多菌灵250-500倍液、托布津500-1000倍液、苯来特250-500倍液、抑霉唑500倍液、1%仲丁胺0.1ml等、噻菌灵1000倍液、枯腐净250-500倍液。

(四)苹果褐腐病:被害果实表面初现浅褐色小斑,软腐状。病斑迅速向外扩展,在10℃时约经10天即可使整个果实腐烂。病果的果肉松软成海绵状,略有韧性。后期在病斑中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霉团,这是褐腐病的典型症状。病果多早落,也有少量失水干缩成僵果残留于树上。在贮藏期,病果上呈现蓝黑色斑块。花和果枝受害发生萎蔫或褐色溃疡。

防治方法:①贮藏前严格剔除各种病果、伤果及虫果,再用50%咪鲜胺1000~1500倍液浸果。贮藏温度为1~2℃,相对湿度为90%。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病、伤果,以减少传染和损失。②在花前、花后及果实成熟时各喷一次1:1~2:160~240倍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也可在花前喷洒波美3~5度石硫台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此外还有: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梨锈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梨锈病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现将梨锈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即性孢子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即性孢子,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

病菌及传播途径

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并长出一从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防治措施

1、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

2、铲除越冬病菌:在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

3、药剂防治:①在3月上中旬进行,对转生寄主桧柏进行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喷药1-2次。

②对梨树施药保护: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3、4月份勤检查,发现叶片上有橙黄色病斑时开始喷药,连续喷2-3次。有效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硫黄胶悬剂200倍液等。

龙柏叶枯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症状龙柏叶枯病主要危害当年麟叶及绿色嫩枝。发病初期,麟叶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无光泽,最后变成枯黄色,引起麟叶早落。麟叶上的病斑向下蔓延,危害嫩枝,嫩枝发病褪绿,变成黄绿色,最后为枯黄色,不易凋落,次年春天被风吹落,严重的树冠布满枯黄的病枯枝叶,连年发生树冠稀疏,生长势弱,降低观赏性。

病原经对病株分离培养,明确病原为细交链孢属(AlternariatenuisNees.),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交链孢霉属。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条上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自伤口侵入。发病期4-5月,盛发期7-9月。小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和侵入。

综合防治措施

(1)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落叶,特别是树冠上残留的病枯枝,清理的病枯枝集中处理。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对多年栽的龙柏增施有机肥,早春灌足底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3)防治病原菌。4月份,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喷3遍,间隔期7天,防治效果60%以上。

花卉病害锈病的防治


症状

锈病是花卉受真菌中锈菌寄生而引起的病害的总称。多种花卉上都可发生。玫瑰锈病,可为害玫瑰地上部分的各绿色器官,主要为害叶片和芽。春季展叶后,叶正面出现不明显的小黄点--性孢子器,叶背及叶柄上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直径0.5-1.5毫米),突破表皮后散出橘红色粉末(锈孢子),病斑外围往往有退色环,以后叶背面又产生略呈多角形的较大(3-5毫米)病斑,散出橘黄色粉状物(夏孢子),秋季叶背面又出现大量的黑色粉粒(冬孢子堆)嫩梢、叶柄、果实等上面的病斑明显隆起。该病菌还侵染月季、野玫瑰等蔷蔽属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

该病菌是单主寄生锈菌,以菌丝体及冬孢子在病芽、病枝、病叶上越冬。夏孢子在生长季节可反复侵染,借助风雨传播,由气孔侵入寄主植物。该病在生长季节皆可发生,以6-7月份发病较重。四季温暖、多雨、多雾的年份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则加重病害。

防治方法

①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芽、病叶,烧毁或埋入土中;休眠期喷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侵染来源。

②增施磷、钾、镁肥,控制氮肥量,以防徒长;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性。

③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50%代森锰锌500倍、0.2-0.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氧化萎锈灵3000倍。

红皮云杉叶锈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分布与危害

本病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台湾、青海等省(区)。自八十年代末期,在黑龙江省的伊春市汤旺河、乌伊岭、新青等林区流行成灾。天然幼壮云杉林、人工云杉幼林,以及苗圃1~4年生的云杉幼苗都遭到为害。幼林重病株次年延迟发芽或不发芽,枝梢长度逐年缩短,生长衰退。

症状

一般6月下旬红皮云杉当年生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段斑,其上成行排列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小点顶部有淡黄色密滴珠。数日后在性孢子器之间或对面,产生桔黄色微隆起椭圆形,或长条状锈孢子器。病叶逐渐变为淡黄色,密生桔黄色锈孢子器,发病严重的林分远望整个树冠呈现一片枯黄色。锈孢子器成熟后,包被膜陆续破裂,飞散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9~10月份病叶干枯脱落。

病原

杜鹃金锈菌(ChrysomyxarhododendriDeBary)是长循环型生活史转主寄生锈菌。在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阶段寄生在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当年新叶上,偶尔也生在鱼鳞云杉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阶段寄生在兴安杜鹃叶上。

性孢子器生于嫩叶皮层下,黄褐色丘形小点,直径0.15~0.24mm,高0.1~0.13mm,内含受精丝和性孢子,其顶部分泌蜜汁。性孢子为长椭圆形。无色,大小为5.1~8.3m3.1~4.6m。

锈孢子器桔黄色,扁长柱形,长0.5~1.1mm,宽0.3~0.5mm,高0.8~1.2mm,锈孢子卵圆形,桔黄色,串生,大小为20.3~27.5m16.8~22.4m。表面具有疣,电镜下可见表面分为疣区和光滑区,疣呈塔形,平顶刺疣,光滑区似U字型,占孢子表面积约1/4~1/3左右。

夏孢子堆散生或密集生于叶背表皮下,后外露,尖塔形,有似包被。基部直径0.3~1.5mm,高1.2~2.0mm。夏孢子广卵形,桔黄色,串生,具疣,大小为21.2~28.7m17.0~21.5m。

冬孢子堆扁圆形,初生于叶表皮下后外露,棕红色,直径0.3~0.5mm,有的相连汇合成大冬孢子堆。冬孢子单细胞,无色、光滑,短圆柱形,串生,大小为10~20m10~16m。冬孢子串链长达40~80m,松散地连合成堆。

担孢子鲜黄色,不规则圆形,表面具有短平顶疣,疏密不均,大小为22.0~24.7m16~21m。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病原菌以夏孢子阶段的菌丝在常绿灌木兴安杜鹃叶上越冬,病部叶表面呈暗棕红色病斑,第二年春逐渐发育。5月下旬~6月上旬,形成微隆起暗棕红色冬孢子堆。6月中、下旬冬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云杉当年生嫩叶。云杉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发病显症状。7月中旬至8月下旬,锈孢子器陆续成熟破裂,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兴安杜鹃。在叶背产生桔黄色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飞散重复侵染杜鹃。秋末,以夏孢子阶段菌丝过冬。

2.流行条件:此病原菌在我国是1928年在辽宁省凤凰山首次发现,现分布全国10个省份,但都未引起云杉叶锈病流行成灾。由于阔叶红松林大量采伐,寄主红皮云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量增加,中间寄主兴安杜鹃大量繁殖遍山分布。病原菌经过几十年,也大量积累,因此具备了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终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云杉叶锈病进一步发展蔓延流行成灾。

3.病害与光照的关系: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尤其是分布在公路两侧平坦、河谷地上,受光照时间较长的云杉林分病重,可能是云杉属阴性树种不宜长日照,致使抗病力减弱。

4.病害与林分类型的关系:云杉纯林比各种云杉混交林发病重,一般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幼林比壮龄林重。

鱼鳞云杉比红皮云杉有较强的抗病性,天然鱼鳞云杉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中间寄主减少侵染源:在兴安杜鹃开花后,及时连根铲除,特别是苗圃附近。

2.营造云杉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

3.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直接阻隔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过后撤除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苗圃和人工幼林在侵染期内,及时喷药剂防治,可用97%敌锈钠0.25%的药液,加上0.2%洗衣粉或20%的粉锈宁200倍,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花卉苗木锈病病因及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