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病虫防治

2019-11-25

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香菜病虫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菌核病

1.病地实行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用40%五氯硝基苯,每667m2用量1kg,加细土50kg,拌匀后施入土壤中。

2.用无病种子或药剂拌种。

3.扣棚后喷施1000倍菌核净1次,10天后再喷1次,立春前后喷第3次,以后每7~9天喷1次。

4.生态防治,整个生长期要加强放风,降低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

二、叶枯病和斑枯病

这两种病害点片发生,但一旦发病,病情即迅速蔓延,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感病后变黄褐色,温度大时则病部腐烂,严重的沿叶脉向下侵染嫩茎到心叶,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对这两种病害要特别加以防治。这两种病害在我区为新病害,可能是种子带菌,所以我们采取以种子消毒为主的预防措施,方法是用克菌丹或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15min,冲洗干净后播种。其次是加强管理,在扣棚初期湿度偏高时要注意放风排湿,发现病害要及时喷药防治,用多菌灵600~800倍液、代森锰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三、根腐病

多发于低洼、潮湿的地块,香菜根系发病后,主根呈黄褐或棕褐色,软腐,没有或几乎没有须根,用手一拔植株根系就断,地上部表现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失去其商品性。防治方法是尽量避免在低洼地上种植,湿度不能长期过大。药剂防治以土壤处理为主,可用多菌灵1kg拌土50kg,播前撒于播种沟内,在易发病地块可结合浇水灌入重茬剂300倍液。因根腐病一般都在10月份冬前发病,所以应在扣棚前进行防治,主要用普力克500倍液或多菌灵600倍液灌根。

扩展阅读

香菜早疫病病情防治


症状识别:

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

发生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预防用药:

在预期发病时,采用奥力克霜贝尔500倍液喷施或采用霜贝尔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香菜早疫病病情防治

治疗用药:

1、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采用霜贝尔50ml+金贝40ml或霜贝尔50ml+霉止30ml或霜贝尔50ml+青枯立克30ml,兑水15公斤,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2.发病较重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等,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

如:霜贝尔50ml+氰霜唑25g或霜霉威盐酸盐20g,3天用药1次,连用23次,即可有效治疗。

香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香菜白粉病为害症状

芫荽植株地上部均可染病,但主要为害叶片、茎和花轴。先在近地面处叶片上发病,初现白色霉点,后在霉点上扩展为白色粉斑,生于叶两面;茎染病多发生在节部,条件适宜时,白粉状物迅速布满花器和果实,多由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后期菌丝由白色转为淡褐色,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壳。

病原形态特征

独活白粉菌(ErysipheheracleiDC.F1.FraDC.,异名:EryspheumbelliferarumdeBary),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生于叶两面、茎及花上,形成薄无定形白色斑片或展生,有的铺满全叶,分生孢子柱形,大小25.4~35.612.7~16.3微米;子囊果散生或近聚生,扁球形暗褐色,直径80~112微米,壁细胞多角形不规则,具7~38根附属丝,分枝1次,少数不分枝,弯曲或近直,长30~165微米,具隔膜0~3个,浅黄色或近无色;2~5个子囊,近卵形,具短柄,大小50.8~68.638.1~43.2微米;子囊孢子3~5个,卵椭圆形至卵形,带黄色,大小19~25.412.7~15.2微米。

香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斑上形成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采种株多在花期侵染,秋季开始形成闭囊壳。土壤湿度大、氮肥偏多、缺钾及植株过密或杂草多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白粉病品种,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

(2)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3)发病初期,棚室可选用粉尘法或烟雾法。于傍晚喷撒10%多百粉尘剂,每667㎡1kg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250克,用暗火点燃熏一夜

(4)露地或棚室可选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或2%农抗120水剂15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隔7~21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香菜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随着香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续几年的重茬种植,香菜病害也越来越严重,目前香菜主要病害有香菜病毒病、香菜叶斑病和香菜立枯病,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香菜病毒病

症状:茎部发病初期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软腐,表面生出白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

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23年,有条件的可进行水旱轮作。选择地势平坦不易积水的壤土地栽培;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

2、香菜叶斑病

症状:叶片发病初期产生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后中间呈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合成大斑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壤土的地块进行栽培;合理配方施肥,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3、香菜立枯病

症状:发病植株茎基部生有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失水后病部逐渐凹陷统缩,后期茎叶枯死

防治方法:

播种后一般不浇水,可采用撒施细湿土的方法保持土壤湿度,若湿度过高可撒施草木灰降湿,注意提高地温。苗期喷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能力。收获结束后及时清出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香菜黑腐病识别与防治方法


香菜黑腐病主要危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对香菜的危害较大,现将香菜黑腐病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多在近地面处染病,有时也侵染根,染病后受害部先变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初病部表皮完好无损,后破裂露出皮下染病组织变黑腐烂,尤以根冠部易腐烂,叶下垂,呈枯萎状,腐烂处很少向上或向下扩展,病部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外叶腐烂脱落。

二、病原菌

病原是香菜茎点霉(phomaapiicolaKleb.),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幼嫩菌丝初无色,老熟后长成黑色,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能产生小菌核。分生孢子器球形或半球形,黑色,初埋生后外露,多在不明显的斑点中形成;分生孢子器上具孔口,产孢细胞多单细胞,产孢方式为瓶梗式别于叶点霉菌。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3.0~3.81.0~1.6微米。病菌生长发育和分生孢子萌发温限5~30℃,16~18℃最适。

三、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附在病残体及种子上,或残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播种带病的种子,长出幼苗即猝倒枯死。病菌也可附着在棚室玻璃、塑料薄膜、支架表面生存,成为传染源。分生孢子可随风雨或灌溉水传播,孢子粘附在寄主表皮上,萌发后产生芽管从气孔处侵入发病,进行再侵染。生产上移栽病苗易引起该病流行,换气不充分的棚室易发病,密植及灌水过多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1、对重茬重病地块实行2年轮作。结合深翻,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清除病原。栽培过程中及时摘除病株,消灭病原。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安排栽培密度,防止茎叶郁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雨水流入棚内。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及时通风排湿。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50~60kg,7~10天1次,连防2~3次。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1:0.5:200的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大棚内用45%百菌清烟雾剂,于傍晚关闭大棚进行熏烟,每667米2每次0.25千克。也可用5%的百蓖清粉尘剂进行喷粉,每667米2每次1千克。

茴香菜心菜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菜心野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菜心野螟是茴香上重要病害,分布几乎遍布全国,现将茴香菜心菜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为害特点

以幼虫钻蛀为害蔬菜幼苗期心叶及叶片。受害苗因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萎蔫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mm,翅展15mm,灰褐色;前翅具3条白色横波纹,中部有一深褐色肾形斑,镶有白边;后翅灰白色。

卵:长约0.3mm,椭圆形,扁平,表面有不规则网纹,初产淡黄色,以后渐现红色斑点,孵化前橙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2-14mm,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色,前胸背板黄褐色,体背有不明显的灰褐色纵纹,各节生有毛瘤,中、后胸各6对,腹部各节前排8个,后排2个。

蛹:体长约7mm,黄褐色,翅芽长达第四腹节后缘,腹部背面5条纵线隐约可见,腹部末端生长刺2对,中央1对略短,末端略弯曲。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北京、山东一年3-4代,上海、成都6-7代,广西柳州9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吐丝缀合土粒、枯叶做成丝囊越冬(少数以蛹越冬)。翌春越冬幼虫入土6-l0cm深做茧化蛹。

成虫趋光性不强,飞翔力弱,卵多散产于菜苗嫩叶上,平均每雌可产200粒左右。卵发育历期2-5天。初孵幼虫潜叶为害,隧道宽短;2龄后穿出叶面;3龄吐丝缀合心叶,在内取食,使心叶枯死并且不能再抽出心叶;4-5龄可由心叶或叶柄蛀入茎髓或根部,蛀孔显著,孔外缀有细丝,并有排出的潮湿虫粪。

受害苗枯死或叶柄腐烂。幼虫可转株为害4-5株。幼虫5龄,老熟在菜根附近土中化蛹。5-9月份,幼虫发育历期9-16天,蛹4-19天。此虫喜高温低湿环境,北京8-9月播种的秋白菜,在菜苗3-5片真叶期,气温24℃左右,相对湿度约67%,恰与幼虫盛发期吻合,受害最重。前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菠菜、油菜田,往往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重病田与非寄主植物实行轮作。

②适当调整播种期,使菜苗3-5片真叶期与菜螟盛发期错开。

③适当灌水,增大田间湿度,既可抑制害虫,又能促进菜苗生长。

④收获后结合耕翻土地,清除田间枯叶残体,可消灭一部分在表土或枯叶残株内的越冬幼虫,减少虫源。

(2)农药防治

此虫是钻蛀性害虫,所以喷药防治必须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期进行。

药剂可采用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或4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10%菊马乳油1500-2000倍液,效果都较好。

保护地香菜常见病防治方法


保护地(温室、大棚、中棚)生产为主的香菜,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年的重茬种植,病害越来越严重,主要病害有菌核病、叶枯病、根腐病等,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

1、菌核病

在保护地中,香菜菌核病发病率较高。原因是菌核在土壤中可长期存在,温室的周年生产,给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菌核病在香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温室发病高峰期在12月份,大棚发病高峰期在4月份。主要症状表现为:主要侵染茎基部或茎分杈处,病斑扩展环绕茎一圈后向上向下发展,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白色菌丝,随后皮层腐烂,内有黑色菌核。

防治菌核病的办法是防和治并重,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并举。病地实行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用无病种子或用药剂拌种。扣棚后喷施1000倍液菌核净1次,10天后再喷1次,立春前后喷第三次,以后每7~9天喷1次。整个生长期要加强放风,降低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

2、叶枯病

该病一旦发病,病情即迅速蔓延,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主要危害香菜叶片,叶片感病后变黄褐色,湿度大时则病部腐烂,严重的沿叶脉向下侵染嫩茎到心叶,造成严重减产。

这种病害可能是种子带菌,所以我们采取以种子消毒为主的预防措施,方法是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播种。其次是加强管理,在扣棚初期湿度偏高时要注意放风排湿,发现病害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药剂有多菌灵600~800倍液、代森锰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两种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3、根腐病

多发于低洼、潮湿的地块,香菜根系发病后,主根呈黄褐色或棕褐色,软腐,没有或几乎没有须根,用手一拔植株根系就断。地上部表现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失去商品性。防治方法是尽量避免在低洼地上种植,湿度不能长期过大。

药剂防治以土壤处理为主,可用多菌灵1公斤拌土50公斤,播前撒于播种沟内,在易发病地块可结合浇水灌入重茬剂300倍液。

香菜如何种植?香菜种植方法介绍!


香菜是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蔬菜和调味香料,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果实入药有驱风、透疹、健胃、祛痰的功效。香菜中含有挥发油,可以散发出特殊的香气,可以起到去除腥膻味的作用,因此在烹饪鱼的过程中常加入适量的香菜。香菜价格近几年也出现了暴涨的趋势,导致栽培种植也更为普遍,那它具体该如何种植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香菜的种植方法1、品种选择:

选择耐热,抽薹晚,生长快的品种,如庆云大叶香菜、山东大叶、北京香菜等。

2、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较肥沃,水浇条件好,旱能浇涝能排,多年未种过香菜的壤土地。每亩施腐熟鸡粪500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灭茬整地,翻地20厘米,耙平作畦,畦宽1.2—1.5米、长10米左右。

3、播种时期和方法:

夏季栽培香菜播种期不很严格,一般在5—6月播种,播后50天左右收获。(播种前)用清水浸种24—28小时,捞出后放在潮湿无污染的麻袋上平铺,厚度2—3厘米,上面再盖潮湿麻袋,温度保持在20—25℃,最高温度不超过30℃,每天翻动1—2次,经过3—4天即可出芽播种。

播种有条播和撒播两种方法。方法是先在畦内取薄层覆盖土放在一旁以备盖土,然后耧平灌水,水要充足,水渗后播种,种子要撒均匀,撒种后覆土2厘米。畦面见干时,镇压一次保墒。如果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再灌一次小水。如果播后遇雨,要及时浅松土,并浇一次小水,以利出苗。每亩用种量2—3公斤。

4、化学除草:

播种后1—2天喷除草剂,每亩用40%地乐胺100克或40%除草醚400—500克或50%扑草净100—150克,加水100—150公斤,均匀喷湿地面,药喷后浇一次小水。

5、田间管理:

当苗高5厘米左右即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1—2次,苗距3—5厘米,最后一次间苗后要结合灌水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尿素6—10公斤。苗高7—8厘米追第二次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要保持土壤湿润,每隔4—5天浇一次水。为了降低温度,可采取草帘覆盖遮阳或利用遮阳网覆盖等。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15—30PPM赤霉素(九二0)和1000—1200PPM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1—2次,收获前15天停止喷施,注意防治蚜虫和病害。

6、收获:

夏季香菜收获期不严格,结合间苗可分批收获,更有利于植株生长。

小麦病虫防治


庄浪县地处六盘山晚熟冬麦区,小麦是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在2.00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0%以上,小麦的丰歉直接影响到群众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冬小麦播种面积2.27万hm2,平均产量只有2586㎏,究其原因是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病虫危害所致,依据《甘肃省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暂行规定》抽样调查,条锈病属大发生年份[4],全县化学防治面积1.8万hm2,挽回损失10011t,但由于综合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仍造成全县小麦减产22.3%,实际损失2375t,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对控制条锈病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

1.庄浪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与防治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26年中,根据庄浪县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分析,小麦条锈病在中等发生以上年份就有14年,其中:特大流行1年,大发生5年,中等偏重4年,中度4年,详细情况列表1。

2004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2.03万hm2,占冬小麦播种面积的95.7%,是自1984年、1985、1990、2002年以来,流行速度最快,发生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年份。

2.庄浪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

2.1.春季发病迟,夏季流行快

庄浪县属六盘山晚熟冬麦区,是全省冬麦区发病较迟的县市之一,条锈病在中度偏重和大发生年份夏季流行期在5月上中旬就开始,具有发病时间长,危害重的特点,中度以下发生年份流行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具有发生期迟,如遇6-7月多雨年份,突然暴发流行的特点。因此,调查预报和防治工作上有自己的特殊性,要结合省市植保部门预报,积极主动的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不因早熟麦区条锈病重而谎报病情,也不因早熟冬麦区病情轻而忽视防治。2004年4月5日小麦返青拔节期按《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普查时发现越冬病叶后,6月28日发病面积达到2.03万hm2,病田率100%,病点率100%,普遍率83.3%,严重度40%,病情指数33.3%,极易感锈品种地块点片或全田穿黄袍甚至出现锁口黄,千粒重下降24.2%。2.2.越夏范围广,寄主植物衔接紧。

2.2.华北麦区传播越夏菌源的桥梁地带

六盘山(关山)脉由北向东跨经庄浪县通边、通化、郑河、韩店、永宁5乡镇,大庙山、二郎山、大高山、蜗牛山、水洛北山、大山梁、唐山梁等7条山脉呈树枝状由东(北)向西贯穿全境,岔李河、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依山弯曲延伸,将全县分割成岔李、水洛、乐正、南湖、阳川5条河谷川台地,呈现出千沟万壑,河谷丘陵相间,山川交错的地理特点。冬小麦种植区域垂直分布在低海拔1405m到高海拔2300m之间的河谷川地,山地梯田中,垂直高度895m,收获期从低海拔6月下旬开始,到高海拔地区8月上旬结束,收获期长达50多d,播种期从高海拔地区9月上旬开始,到低海拔地区10月上旬结束,播期40多d,形成了晚熟小麦与自生麦苗共生期30d左右,复种作物田间自生麦苗与小麦秋苗共生期50-60d,场边路旁自生麦苗与小麦秋苗共生期90d左右,境内最热7月份,全县平均气温20℃,除本县阳川、万泉、朱店等乡镇河谷川区小麦收获期条锈病菌形成冬孢子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使条锈病菌容易跨过越夏的最高上限温度22-23℃,凉爽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来自关山高海拔晚熟冬麦上越夏菌完成向低海拔地区自生麦苗侵染越夏的过程,顺利渡过无小麦生长的休闲期和病菌的高温期。另外,在麦田地边冰草上发生的条锈病,其发生范围广,多雨的夏季病重,是否在小麦条锈病菌侵染循环中起越夏寄主的作用,需作进一步研究。

按照全国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越夏基地划分,庄浪县属西北片六盘山晚熟冬麦和自生麦苗越夏区,在条锈病大区间循环中,本区又是西部条锈病越夏区向关中,华北麦区传播越夏菌源的桥梁地带。

2.3.自生麦苗和秋苗感病轻重,关键因素在8-11月降水

当秋播小麦出苗后,受到来源于复种作物田间自生麦苗,场边路旁自生麦苗上越夏菌的侵染,秋苗开小麦

始感病,发病期长达60d左右。

第一,秋苗发病程度主要受8-11月份降水的影响,特别是受10、11两月降雨的影响,而自生麦苗发病又受8、9两月降雨的影响,自生麦苗感病程度对秋苗发病影响较大;

第二,8-11月降雨量对自生麦苗发病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第三,在多雨年份,自生麦苗因雨多,得水肥,苗多苗壮,因湿而病重,传到秋苗,又使其致病,湿而复重,则越冬基(级)数高,反之低的特点。

2.4.海拔1650m以下水浇地常见越冬,16501800m旱地偶然越冬

庄浪县小麦秋苗期,条锈病历年发生较重,但入冬以后,降雨(雪)减少,低温冷冻,气候干燥,抗冻性差的小麦品种很难越冬,因此,条锈菌是否能越冬,是农技推广工作者争论的焦点和研究重点,也是制定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从1989年秋按《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提出的思路与方法,在蒲崇建等人研究总结平凉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11]的基础上,采取定点标记,室内盆栽,系统普查三种方法从事观察研究17年,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2.4.1.病叶症状小雪过后秋苗上发生的单片病叶和传病中心,病叶逐渐褪绿发黄,整片病叶或局部病斑也逐渐变干。从大雪到惊蛰100多d,低头慢步踏查很难找到病叶,蹲点细查和在秋苗期标定的点上,可调查到三种类型病叶。①干枯病叶;②半干半绿的病叶;③病叶严重度在5%以下的小病斑;另外,褪绿黄斑,疱状条斑,白色花斑不产生新的夏孢子。

2.4.2.越冬部位及形态从田间挖回的样本室内盆栽验证:①病叶中部及叶尖上的夏孢子死亡较早,不能越冬,而像耳屎样夏孢子堆集在麦苗心叶基部分蘖处,引起主茎第3叶、第4叶和一级分蘖第1叶感病;②小病斑病叶和半干半绿的病叶能产生新的夏孢子,干枯30d的病叶,保湿培养后能产生新的夏孢子,而40d后的干病叶则出现疱状条斑,但孢子堆不破裂;③从冬至到立春60多d夏孢子颜色成铁锈色,则以潜育菌丝[2,6,7]越冬,其它时间以桔黄色的夏孢子形态存在,但因年份和地理环境条件而异。

2.4.3.越冬的环境条件从冬至到立春低温下,病叶受冻出现干枯状,但下述五种环境病叶干枯较迟:①麦田低凹,遮风向阳,田间湿度高;②早播麦田,越冬期有3-5个分蘖,病叶紧贴地面,表墒充足;③积雪,地膜等覆盖物之下;④海拔1650m以下水浇地;⑤具有抗寒、抗旱的特性,强冬性小麦品种。

2.4.4.不能越冬(春)的环境条件①因旱不能正常秋播下种,播种质量不高,越冬苗情差,一类苗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0%以下;②秋冬连旱,返青苗弱,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下降,3、4两月降雨小于平均值以下;③春季麦田底墒差,4月份大风扬尘天气多,气温回升缓慢,连续出现强降温冻害。旱地小麦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条锈病不能越冬。

2.4.5.越冬期因素分析按照农业气候学定义,庄浪县进入冬季时间是每年12月至来年的2月份,所小麦收割

以,我们把19892004年调查的小麦条锈病越冬资料与主要气象要素结合起来,以历年春季调查的条锈病发生程度y为依变量,日平均-10℃日数(d)x1,12月至来年2月降雨(雪)量(㎜)x2,上年秋苗发病程度(表4,y栏级数依次后退一年)x3为自变量,按三元一次回归分析法[9]列表5,得到越冬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F回=26.904***F0.005(12,3)7.23,回归关系极显著,进一步计算各因素相关系数r值,r2y=0.668**,r3y=0.673**,r2y,r3yP0.01(14,1)0.623,回归关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13=-0.442,r1y=-0.459接近P0.05(14,1)0.497显著水平,作如下分析:

第一,秋苗发病基(级)数高,12月至来年2月降雨(雪)多的年份,条锈病春季发病重,并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反之则轻。

第二,-10℃日平均气温天数越多,对越冬条锈病菌愈不利,愈容易冻死冻伤病叶及病组织,并对春季病害发生程度成明显的负相关性。另外,干湿交替,寒流冻害等气象要素也能造成病组织死亡。

2.5.发病时间呈阶梯型,区域间特点较明显

参照庄浪县农业生态区划、农业气象区划、种植业区划、行政区划内容,研究制定适合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特点的自然区划,对调查预报、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庄浪县年降雨量489㎜,年均气温8.1℃,其地理、热量、降水分布的总特点是:东北高寒阴湿,西南温暖干燥,热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减,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从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域(表6)的海拔高度,最热七月,最冷一月份气温,年降水量,种植制度(复种指数)综合分析,能够满足其周年发生的环境要求,使其在春夏秋三季不断繁殖扩展,尤以夏秋两季寄主、温湿度条件最适宜。

2.5.1.早发(越冬)区包含温暖河谷川区的阳川、万泉、朱店、水洛、良邑、南坪6乡镇川水地,全县海拔1650m以下沟道阴湿,避风向阳的山地梯田,约占全县小麦面积的20%。地理气候特征相似于天水市的北部,条锈病菌能够越冬,而且发病时间早,后期容易暴发流行,向全县及周边地区传播早期病源。

2.5.2.自生麦苗越夏区包含南湖、岳堡、杨河、赵墩、大庄、卧龙、柳梁、水洛、良邑、南坪、盘安、通化12乡镇海拔1650-1900m的山地梯田,川旱地及凉冷灌渠的川水地,约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50%。该地区立群山之中,夏无几日,条锈病菌在积雪时间长,或温暖湿润的年份能够越冬,一般年份立夏以后外来菌源侵染时开始发病,复种作物及休闲地中自生麦苗,密度高,苗龄大,发病早而重,是向全县及周边地区小麦秋苗传播越夏菌源的中心区域。

2.5.3.关山晚熟小麦越夏区包含郑河、韩店、通化、永宁及盘安、岳堡、杨河东北部海拔1900-小麦收割2300m高寒阴湿晚熟地区,约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30%。该区域居关山之中,无暑夏日,条锈病菌不能越冬,外来菌源侵染发病时间在芒种过后,小麦收割期8月上旬,冬孢子产生之前,相邻地区的自生麦苗已经感病,是本县及周边地区自生麦苗感病的病菌源头,也是酷暑期保存条锈病菌的主要基地。

临汾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今年的小麦秋播生产中,狠抓了良种良法配套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全市的秋耕生产进展顺利。据统计,全市小麦总播种面积达370.14万亩,比上年的368.4万亩增1.6万亩。其中水地122.5万亩,旱地247.64万亩。当前,无论是旱地还是水地,小麦苗情长势良好。全市小麦秋播速度快、质量好,为2009年的小麦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酸梅病虫防治


1、炭疽病为害叶部,引起焦黑斑点,发生普遍,严重时叶片枯死。多在67月份梅雨季节和秋雨连绵期间发病。

防治方法:①清洁果园,及时烧毁病枝落叶,减少越冬病原菌。②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喷1次,加喷23次。

2、天牛为害树干,卵多产于主干或主枝基部皮层中,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

防治方法:①悬挂黑光灯诱捕天半成虫。②57月人工捕捉成虫,刮除树干裂口处虫卵;③注射药物。先用小刀将虫粪、木屑清除,再用塑料喷油壶从上向下注射80%的敌敌畏原液,然后用泥浆封口,可杀死天牛幼虫。

3、蚜虫为害嫩梢及嫩叶。严重时常引起早期落叶,使树体生长衰弱,影响花芽形成。

防治方法:①清理田园,烧毁残叶,消灭越冬虫卵。②及时喷洒25%亚胺硫磷1000倍液。避免使用乐果,否则易引起早期落叶。

4、地老虎为害幼苗,常从地面咬断根茎或刚出土的幼芽,造成断苗缺苗。

防治方法:①清除杂草,铲除越冬场所。②人工捕捉。清晨巡视苗地,发现有被咬断幼苗,用手轻轻拨开周围表土,捕捉幼种。③悬挂黑光灯诱捕成蛾;④用红糖60份、酒10份、水100份、加90%的敌百虫原药1份,配成毒饵,每35亩放置一盘诱杀成蛾;⑤用少量敌百虫原液拌炒香的麦麸,加适量水,配制成毒饵,傍晚撒于苗地诱杀的虫。

茴香菜粉蝶


菜粉蝶Artogeia(Pieris)rapae(Linnaeus)又称白粉蝶、菜白蝶,异名Artogeiarapae(L.),幼虫叫菜青虫,是世界性害虫,全国均有分布,是茴香上的严重害虫。

发病特点以幼虫啃食叶片,严重者叶片吃光,仅留叶柄和叶脉,同时排出大量粪便,污染叶面,引起腐烂。虫伤口还易导致软腐病。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mm,翅展45-55mm;体灰黑色,翅白色,顶角灰黑色,雌蝶前翅有2个显著的黑色圆斑,雄蝶仅有1个显著的黑斑。

卵瓶状,高约1mm,宽约0.4mm左右,表面具纵脊与横格,初产乳白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共5龄。体青绿色,背线淡黄色,腹面绿白色,体表密布细小黑色毛瘤,沿气门线有黄斑。

蛹长18-21mm,纺锤形,中间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体绿色或棕褐色。

发生规律菜粉蝶一年发生3-9代,以蛹在墙、篱笆、土缝、风障、树干等地越冬。次年4月开始羽化,卵多散产于叶背,平均每雌产卵120粒左右。幼虫孵化后先吃去卵壳,然后咬食叶片,受惊时1-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大龄幼虫有卷曲落地的习性。1-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呈小形凹斑。3龄以上的幼虫食量显著增加,5龄幼虫为暴食期,把叶片吃成孔洞,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幼虫发育最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76%。

已知菜粉蝶天敌在70种以上。主要的寄生性天敌,卵期有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Westwood)];幼虫期有微红绒茧蜂[Apantelesrubecula(Marshall)]、菜粉蝶绒茧蜂(又名黄绒茧蜂)A.glomeratus(L.)]及颗粒体病毒等;蛹期有凤蝶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L.)]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老叶,深翻地,压低虫口密度,减少虫源。

(2)生物防治。

①用每克活孢子量80-100亿个的苏云金杆菌或青虫菌菌粉800-1000倍液喷雾。还可用武汉大学研制的、专用于防治菜青虫的武大绿洲l号病毒杀菌剂,既不产生抗药性、又无污染。

②保护与利用天敌。释放寄生蜂等。

(3)药剂防治。

于卵孵化盛期选用5%定虫隆乳油1500-2500倍液喷雾;在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选用2.5%功夫乳油2500-5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8%的齐螨素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常用药剂定虫隆、功夫、联苯菊酯、辛硫磷、齐螨素。

桃树病虫害防治之中华寿桃病虫害防治


中华寿桃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流胶病、袍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蛾、叶螨类、介壳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顶桃卷叶蛾等。

根据笔者6年来对中华寿桃病虫害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了以下防治措施:

冬季落叶以后,及时清园。发芽前,刮除枝干老皮,并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虫,并对树涂白。开花前,在花芽露红时,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花后喷洒10%的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喷洒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桃白蚧、蚜虫、细菌性穿孔病等。4月下旬,喷洒80%的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如有叶螨类,可加喷15%的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和叶螨类害虫等。5月上旬~6月上旬,也即收麦前,喷洒1.8%的阿维虫清乳油2000倍液+25%的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及红(白)蜘蛛、潜叶蛾、桃蛀螟、食心虫、顶梢卷叶蛾等害虫和细菌性穿孔病等病害。5月底前,在果实套袋前,喷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月中下旬,麦收后,喷洒10%的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或者66%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或者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等病害和潜叫蛾、桃蛀螟、食心虫类、棉蚜虫等害虫。7月上旬,喷洒B.T虫净800倍液+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桃蛀螟、梨小食心虫、顶梢卷叶蛾等。7~8月,雨季喷6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次以上,防治炭疽病。9月,喷洒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防治叶蝉和椿象等。9月底至10月初,果实摘袋后喷一次75%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褐腐病。

桃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之甜樱桃病虫害防治


甜樱桃的主要病害是桃细菌性穿孔病和圆斑病,在多雨的7、8、9三个月份发病严重,危害枝、叶、嫩梢及果实,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全树落叶,对于花芽形成、树势发展以及第2年的开花坐果都有很不良的影响。因此,应注意适时喷药防治,春季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菌孢子并可兼治介壳虫,6月下旬和7月下旬采收后叶面喷施2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防治上述病害。

甜樱桃枝干流胶是一种生理病害。树干受伤和刺激后树液流出,盛果期的大树果实采收后的78月枝干流胶严重,红颈天牛危害严重时流胶多,因修剪过早枝条受冻也会流胶,流胶严重时对树体伤害很大,因此,必须根据发病原因及时防治。避免枝干受伤害和刺激是防止甜樱桃大树流胶的惟一途径。

甜樱桃主要虫害是红颈天牛。该虫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主干树皮缝隙中产卵,幼虫在主干和大枝木质部由上而下蛀食危害。此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主干被蛀食后引起流胶,严重削弱树势,可导致全树死亡。

防治方法

1.在67月成虫羽化期人工抓捕成虫。

2.在6月上旬,在树干和大枝上涂敌百虫黄泥浆防止产卵。

3.向蛀孔内注射200倍敌敌畏药液,杀死枝干内幼虫。

4.在枝干上发现虫粪时,要及时挖除在皮下危害的初孵幼虫。

5.成虫有趋化性,可结合防治梨小食心虫用糖醋液诱杀。

《香菜病虫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