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柿举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柿举肢蛾是柿树主要虫害之一,对柿树危害较大,现将柿举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为害特点

幼虫蛀果为主,亦蛀嫩梢,蛀果多从果梗或果蒂基部蛀入,幼果干枯,大果提前变黄早落俗称红脸柿、旦柿。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7毫米左右,翅展15~17毫米,雄略小,头部黄褐色,有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体紫褐色,胸前中央黄褐色,翅狭长,缘毛较长,后翅缘毛尤长,前翅近顶角有1条斜向外缘的黄色带状纹。足和腹部末端黄褐色。后足长,静止时向后上方伸举,胫节密生长毛丛。

卵近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5毫米,表面有细微纵纹,上部有白色短毛。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前胸盾和臀板暗褐色,胴部各节背面呈淡紫色,中后胸背有形皱纹,中部有1横列毛瘤,各腹节背面有1横皱,毛瘤上各生1根白色细毛。胸足浅黄。蛹长约7毫米,褐色。茧椭圆形长7.5毫米左右,污白色。

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或树干基部附近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4月中、下旬开始经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为盛期。

成虫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活动。卵多产于果梗或果蒂缝隙,每雌蛾产卵10~40粒,卵期5~7天。1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为害,6月中、下为盛期,多由果柄蛀入幼果内、粪便排于孔外,1头幼虫能为害4~6个果,幼虫于果蒂和果实基部吐丝缠绕,被害果不易脱落,被害果由青变灰白,最后变黑干枯,6~7月老熟,一部分在果内,一部分在树皮裂缝内结茧化蛹。

蛹期10余天,第1代成虫盛发期7月中旬前后。2代幼虫7月中下旬开始为害,8~9月台票为害最烈,在柿蒂下蛀害果肉,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面脱落。9月中旬开始陆续老熟越冬。天敌有姬蜂。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脱果前于树干束草诱集,发芽前刮除老翘皮,连同束草一并处理消灭越冬幼虫。

(2)及时摘除虫果。

(3)各代成虫盛发期药剂防治,参考核桃举肢蛾。

延伸阅读

常见病症核桃举肢蛾综合防治措施


陕西商洛是核桃老产区,也是核桃虫害多发区,特别是以核桃举肢蛾为主的虫害发生严重,常造成核桃果实变黑并提早脱落。浅山川道果园受害率12%~17%;深山、杂草丛生、不便管理的果园受害率高达90%以上。每年因虫害可造成减产35%以上,经济损失较大。近年来,通过在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留题村干亩核桃园进行的防虫试验,笔者摸索出了综合防治核桃举肢蛾的一些技术措施,供果农参考。

1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该虫每年发生1~2代,以l代为主,2代发生数量较少,危害轻微。以老熟幼虫在核桃树冠下1-2ClTI的表土层中以及草皮下结茧越冬。5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化蛹盛期为6月9-25日。5月下旬始见越冬代成虫,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下旬,是成虫大量产卵、第1代初孵幼虫开始蛀果盛期,也是树冠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7月中旬开始有幼虫脱果,8月上旬是幼虫脱果盛期。脱果的幼虫中,有一部分能继续结茧化蛹发生第2代,8月上旬出现的第2代幼虫中,只有少数能够脱果,大部分至核桃采收时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从9月中旬开始,老熟幼虫进入越冬状态,越冬幼虫中既有第1代幼虫,也有少量的第2代幼虫。

成虫白天多静伏于叶背或草丛中,日落前1~2小时最活跃,在树冠外围转圈飞翔寻偶,黄昏时停于叶背交尾。卵多产于两果相接处。初孵幼虫有在果面上爬行3~5小时的习性,找到适当位置即蛀入青果,初蛀孔出现黄白色小水珠。蛀果幼虫串食果肉,l周后果面出现弯曲的褐色虫道。随着幼虫食量的增加,果肉渐被蛀空,内充满虫粪,果实变黑,皱缩凹陷。受害果内一般有幼虫5-6头,多者20头。蛀果早的幼虫,除蛀食果肉外还可蛀食核仁,造成果实早期脱落。该虫有连年危害同一株树的习性,老熟幼虫有脱果入土结茧的习性,多分布于树冠冠幅内,在深1~2cm的表土层越冬。从发生程度看,深山区果园重于浅山区果园,阴坡园重于阳坡园,沟里的园重于沟外的园;潮湿地较重;羽化期雨量多发生重,干旱年份发生轻。一般果实受害率达60%以上,严重的可达9O%以上。

2综合防治措施

2.1树下防治在树冠下进行垦复,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对地面土壤实施药剂处理,将害虫封杀在出土之前。根据核桃举肢蛾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表层、草皮下结茧越冬的特点,采取药剂处理土壤的方法,触杀脱果幼虫和出土成虫。药剂可采用甲敌粉或20%杀螟松粉剂,施药量为5g/mz,均匀施人稍大于树冠正投影面积范围的土壤内。对长期无人管理的核桃树,可于每年核桃采收后至翌年5月举肢蛾成虫羽化前,在树冠下进行垦复、扩盘,深度15cm以上,既可疏松土壤、蓄水墒、促进树体生长,又能阻止举肢蛾越冬幼虫羽化。对不便垦复、杂草丛生、深沟、坡边的核桃树,可清除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2摘拾黑果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及时摘拾树上树下黑果,集中烧毁,减少虫口密度。此法连续进行3年,虫果率可降至15%以下。

2.3化学防治举肢蛾发生极重,且不便采取上述措施时,可将化学防治法作为应急措施,以保当年核桃产量。喷药时间从6月上旬(当地小麦呈绿黄色时)开始,每隔1O天喷药1次,共喷3次。可选用敌杀死(进口的浓度为7000倍液,国产的浓度为5000倍液)、磷胺(3000倍液)、杀螟松(2000倍液)等。经多年试验,采用进口敌杀死防治效果最佳,防治后好果率可达95%以上。注意喷药后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

枇杷举尾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枇杷举尾虫是枇杷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举尾虫形态特征:

举尾虫体型不大,约只有1cm左右,长相很奇特,身材消瘦,有一长长的喙状的头,很像食蚁兽,口器在此喙状延长的末端,为咀嚼式。

触角长丝状,多节;两对膜翅,网状脉,透明或有暗点斑或具带斑,翅膀直而长,前后翅大小形状皆相近;腹部长,末端有一个特别膨大的球根状生殖囊,且向上弯曲跟「蝎子」很像,所以举尾虫又称「蝎蛉」。

枇杷举尾虫生活习性:

举尾虫通常以肉食为主,亦食腐植物,有些种类则是以取食花蜜、果实、苔藓等。举尾虫的成虫、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锉伤叶背面表皮,尤其是叶柄和叶脉附近的叶肉下表皮,然后吸取流出的桑叶汁液。被害部位因失去叶绿素而显现苍白色透明小凹点,后不久变褐色,严重时叶背呈网状褐色斑纹。

枇杷举尾虫防治方法:

一是控制虫源,在平时结合冬季清园、除杂草,收集枯枝、落叶集中处理,消灭越冬成虫。

二是农药防治要掌握在若虫盛孵期前1~2天,用药效果最好,常使用的农药有: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20型洗衣粉200倍液。以上几种药物对桑叶无药害,对家蚕也无残毒,博蕾秀建议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锌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桑园专用药桑虫清等进行防治。

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斑蛾为山楂主要虫害之一,对山楂的危害极大,现将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山楂斑蛾为害特点

为斑蛾科,斑蛾属。危害山楂。幼虫食芽、叶,喜于贴叶间吐丝粘结,于其中食叶的表皮和叶肉,数日后被害叶干枯脱落。天敌:有寄生蜂、寄蝇。

山楂斑蛾生活习性

山西年生1代,以茧蛹越冬,多于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地被物中,少数在树皮缝中。发生期不整齐。成虫发生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白天潜伏,多傍晚和夜间活动,交配后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生,每块有卵一般40-50粒,卵粒相邻排列互不重叠,卵块多呈椭圆形,成虫寿命7-15天,每雌产卵1-3块。

卵期7-12天。6月中旬至l0月上旬为幼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害最烈。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主脉两侧取食叶肉,l0-15天后陆续分散活动为害,多在傍晚和夜间取食,日间静栖叶背或叶间,受惊扰常吐丝下垂,幼虫体毛接触皮肤产生红斑和痛痒。幼虫期70-80天。8月下旬至l0月上旬老熟,多吐丝下垂落地,亦有爬下树者,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山楂斑蛾防治方法

1.休眠期防治。早春刮树皮、堵树洞,重点以树杈部位以上为主,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

2.生长期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或梨树花芽膨大时药剂防治,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以常规浓度,均可有效地控制此虫的危害。

3.保护天敌,注意园内管理,增强树势。

柿树柿绵蚧虫害的正确防治技巧


柿绵蚧又名柿毛毡蚧、柿虱子,是柿树上常见的害虫,主要为害柿树,有时也为害梨树等,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柿树果实、嫩枝和新梢,为害部初呈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黑斑。现将柿树柿绵蚧虫害的正确防治技巧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分布与为害

柿绵蚧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柿产区,在河南省每年发生4代,特别是在豫北荥阳、辉县、博爱;豫西密县、洛阳、灵宝、三门峡;豫南南召县、社旗县分布为多,轻者被害株率达40-50%,重者达80%以上,造成柿树严重的落花落果,树势减弱,严重影响了柿树正常的生长结实。

二、形态特征及习性

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椭圆形,紫红色,背面生有毛毡状白色介壳,雄成虫体较小,约1毫米,紫红色,翅半透明。卵长约0.4毫米,椭圆形,紫红色,表面附有白色蜡粉。若虫体长约0.5毫米,紫红色,椭圆形,扁平,周身有短刺状突起,柿绵蚧以初龄若虫在2年以上的枝条皮层缝隙、干柿蒂以及树干的粗皮缝隙中越冬。

第2年4月下旬前后柿树展叶后至开花前,越冬若虫出蛰开始活动,爬到嫩芽梢、叶柄、叶背为害,以后转移到柿蒂及果实表面及柿蒂与果实相结合的缝隙中为害。被害处呈黄褐色,并逐渐凹陷,木栓化,变成黑色斑点。5月中、下旬交配,交配后雄成虫不久便死亡,雌虫体背逐渐形成白色卵束,并开始产卵,卵皆产于卵束下面雌虫体后方,每头雌虫产卵100粒左右,卵期10-20天,若虫孵出后,离开卵束分散为害。根据观察我省各代若虫出现盛期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左右,各代发生不整齐,互相有交叉,但时间上基本上是每月发生一代,前两代主要为害柿叶及嫩梢,后两个为害柿果。10月中旬左右以第四代若虫越冬。

三、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冬季结合果园管理,结合防治其它害虫,刮老树皮,或用钢丝刷刷除越冬若虫。落叶后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等。消灭越冬虫源。

2、生长期药剂防治。根据柿绵蚧发生规律及习性,在4月上旬至5月初柿树展叶后至开花前期,若虫出蛰活动后和卵孵化盛期喷布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50%对硫磷2000倍液,进行防治。以后根据每代虫情、及时喷药防治。

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栗实蛾(Laspeyresiasplendana)又名栗子小卷蛾、栎实卷叶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在栗产区均有发生。现将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幼虫取食栗蓬,稍大蛀入果内为害。有的咬断果梗,致栗蓬早期脱落。成虫体银灰色,前、后翅灰黑色,前翅前缘有向外斜伸的白色短纹,后缘中部有4条斜向顶角的波状白纹;后翅黄褐色,外缘为灰色。栗实蛾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做一下讲解。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l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落叶或杂草中越冬。翌年6月化蛹,7月中旬后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背,晚上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栗蓬刺上和果梗基部。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9月上旬大量蛀入栗实内,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将种皮咬成不规则孔脱出,落入地面落叶、杂草、残枝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适时采收,清理果园。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拾净落地栗蓬。

2、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均可火烧栗园内的落叶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3、人工防治栗实贮存场所宜用水泥地或地面铺以蓬布,以收集幼虫,集中消灭。

4、在7月中下旬,全树喷施下列药剂:50%水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2000倍液;50%喹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

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枇杷扁刺蛾是枇杷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现将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扁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雄蛾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雌蛾不明显)。后翅暗灰褐色。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长1.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长10-15毫米,前端肥钝,后端略尖削,近似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形似鸟蛋。

枇杷扁刺蛾发病规律

扁刺蛾在四川、广西等地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1年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6月初羽化。

第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9月底。少数的第三代始于9月初止于10月底。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为6月初至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底,盛期为7月底至8月底。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黄昏时分,尤以1820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面,初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并不取食,蜕第一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幼虫取食不分昼夜。自6龄起,取食全叶,虫量多时,常从一枝的下部叶片吃至上部,每枝仅存顶端几片嫩叶。

幼虫期共8龄,老熟后即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多在晚8时至翌日清晨6时,而以后半夜2--4时下树的数量最多。结茧部位的深度和距树干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质有关:粘土地结茧位置浅,距离树干远,比较分散;腐殖质多的土壤及砂壤土地,结茧位置较深,距离树干较近,而且比较集中。

枇杷扁刺蛾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虫。结合冬耕施肥,将根际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结合培土防冻,在根际30cm内培土6~9cm,并稍予压实,以扼杀越冬虫茧。

②生物防治。可喷施每毫升0.5亿个孢子青虫菌菌液。

③化学防治。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1500倍液。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

槐树天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龙爪槐、国槐等豆科槐属植物近年来常受到槐树天杜蛾的侵害。槐树天杜蛾,别称槐羽舟蛾,属于鳞翅目、舟蛾科,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槐树天杜蛾时有发生,并会造成严重危害。

发生规律

槐树天杜蛾幼虫有着暴食植物叶片叶肉的习性。如果国槐、龙爪槐的叶片在遭受过槐树天杜蛾危害后,其叶片仅留下叶中脉和总叶柄。当槐树天杜蛾大暴发时,它能将整株树的叶片全部食光食尽。另外,槐树天杜蛾常常伴随国槐尺蠖一起发生,其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

在江苏地区,槐树天杜蛾一年通常会发生3代,其会以蛹的形态越冬。翌年4月下旬,槐树天杜蛾的成虫就会羽化并外出产卵,卵期6天至8天。5月上、中旬,第1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树体。

槐树天杜蛾幼虫的虫体比较粗壮,但行动迟钝,食量不断增长。6月上旬,槐树天杜蛾幼虫老熟并下地化蛹,蛹期7天左右。第2代幼虫在6月下旬开始孵化并持续为害,一般到了7月中旬,第2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再度老熟并开始下地化蛹。8月中旬,第3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再次孵化,之后持续为害。9月下旬至10月初,第3代槐树天杜蛾幼虫陆续老熟并开始下地化蛹过冬。

防治方法

1.可采用人工方法对槐树天杜蛾幼虫进行捕杀,以控制其蔓延为害。此外,还应当注意保护利用好麻雀、凹眼姬蜂、细黄胡蜂、赤眼蜂、两点广腹螳螂、白僵菌等槐树天杜蛾的天敌。

2.在秋冬季节,可结合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树木附近、根下的土中、砖石处、杂草或灌木的根旁等处开展挖除槐树天杜蛾蛹的工作,对蛹要集中消灭。

3.利用黑光灯对槐树天杜蛾的成虫采取诱杀的方法。槐树天杜蛾的成虫有趋光性,可以在槐树天杜蛾成虫发生期里,选择采用黑光灯或者是频振式杀虫灯来对其成虫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如果采用喷施药剂的方法来防治槐树天杜蛾时,应当选择以该虫的低龄幼虫期作为防治该虫害的关键时期。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治槐树天杜蛾务必抓好对1至2代幼虫的防治,施药时还必须做到均匀。可选择喷施的药剂有生物制剂Bt乳剂6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胶悬剂7000至10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或45%丙溴辛硫磷1000至1500倍液,或50%啶虫脒3000至5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

金边黄杨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边黄杨斑蛾又名黄杨斑蛾、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昆虫。是金边黄杨常见害虫之一。分布于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武汉、连云港和合肥等金边黄杨种植区。

危害特点

金边黄杨斑蛾以幼虫危害金边黄杨的嫩叶、嫩梢,蚕食叶片,轻则造成嫩头卷缩。嫩叶缺刻、孔洞,严重时造成寄主秃枝光杆。甚至整片枯萎,严重影响环境美观和居民出行便利。

形态特征

成虫扁圆形,体背黑色,胸背与腹部两侧有黄色长毛,腹部为黄色。前翅浅灰黑色,略透明,基部1/3浅黄色。后翅大小为前翅的一半,色稍淡。卵椭圆形。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有形黑斑纹。体背共有7条纵带,体表有毛瘤和短毛。蛹黄褐色,表面有不明显的7条纵纹,臀棘2根。

生活习性

华东地区一年发生1代。翌年3月底至4月初卵孵化,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4月底至5月初幼虫老熟,在浅土中结茧化蛹,以蛹越夏。11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后产卵,卵产在枝梢上,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如剪除有卵枝条。

(2)诱杀成虫: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幼虫为害期喷施米满1500倍液防治。

杨桃蛀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桃蛀果蛾幼虫只为害果实,小幼虫蛀果后,蛀孔溢出水珠状汁液,干涸呈白色膜痕。幼虫在果内串食果肉,幼果期受害果变畸形。幼虫将粪便排在果内,失去食用价值。现将杨桃蛀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杨桃蛀果蛾生活习性

中国北方年发生1~2代,6~7月间成虫大量羽化,7~8月为第1代幼虫为害期,8月下旬幼虫老熟,结茧化蛹,8~10月初发生第2代。

杨桃蛀果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左右、宽8~9毫米。体扁椭圆形。灰褐色,略带紫红色。触角5节,第2节比第3节长,第4节两端和第5节基部黄色。胸背和前翅布满黑褐色刻点。卵似杯状,灰白色。20~30粒排列成卵块。

若虫体略成扁圆形,黑褐色,背部有黑斑。黄斑蝽成虫体长20~30毫米,宽8~11毫米。灰褐色,体背和前翅密生许多黄色斑点。触角黑色。卵横径1.8毫米,圆筒形。淡黄白色。12粒聚成一团。若虫初龄胸、腹有许多红、黄、黑相间的横纹。2龄体灰黑色,腹部背面有6个红黄色斑点。

杨桃蛀果蛾防治方法

(1)出土期防治:5月下旬在果园设置桃蛀果蛾性诱剂诱捕器。当开始诱捕到成虫时,在树冠下喷洒25%对硫磷微胶囊剂,每亩0.5公斤加水300倍药液。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0.3公斤加水300倍。半月以后喷第二遍。

幼虫出上始期也可喷洒昆虫寄生线虫-一芜菁夜蛾线虫。每平方米施入线虫60~80万条。施线虫一次相当施用两次农药的效果。施线虫前如土壤水分不足,应先灌水后施线虫。

(2)树上喷药防治:利用性诱剂测报,在成虫发生始盛期,大体在6月下旬,喷布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杀蛀果的初孵幼虫,有效控制期可达一月之久。此时喷布水胺硫磷并可兼治叶螨。

防治桃蛀果蛾也可使用50%对硫磷乳油1500倍液,10天后喷第2遍。8月上旬和下旬第二、三代卵盛期,喷布50%杀螟硫磷乳油1500倍、20%氰戊菊酯3000倍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8月份喷药防治,根据卵果率l%的防治指标,因品种施药,既减少施药面积,也有利于保护果园的自然天敌。

石榴茎窗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石榴茎窗蛾,俗称花窗蛾、钻心虫,是石榴树主要害虫之一,是我国华中、华东一带石榴树普遍发生的害虫。河南、山东产区1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1、危害特征:该虫主要危害枝干,使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树死亡。初孵幼虫3-4天后便自腋芽处蛀入新梢,沿隧道向下蛀食,排粪孔的距离随幼虫增大而增大,被害枝条上最少有2个排粪孔。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6mm,翅展30-42mm,淡黄褐色,翅面银白色带有紫泽,前翅乳白色,微黄,稍有灰褐色的光泽,前缘约有11~16条茶褐色短斜线,前翅顶角有深褐色晕斑,下方内陷,弯曲呈钩状,顶角下端呈粉白色,外缘有数块深茶褐色块状斑。后翅白色透明,稍有蓝紫色光泽,亚外线有一条褐色横带,中横线与外横线处的两个茶褐色几乎并列平行,两带间呈粉白色,翅基部有茶褐色斑。腹背板中央有三个黑点排成一条线,腹末有2个并列排列的黑点,腹部白色,腹面密被粉白色毛,足内侧有粉白色毛,各节间有粉白色毛环。雌成虫触角状,雄成虫触角栉齿状。

卵:长约1mm,瓶状,初产时白色,后变为枯黄,孵化前桔红色,表面有13条纵脊纹。数条横纹,顶端有13个突起。

幼虫:成长初虫体长32-35mm,圆筒形,淡青黄至土黄色,头部褐色,后缘有3列褐色弧形带,上有小钩。腹部末端坚硬,深褐色,背面向下倾斜,末端分叉,叉尖端成钩状,第八腹节腹面两侧各有一深褐色楔形斑,中间夹一尖楔状斑,有4对腹足,臀角退化,趾钩单序环状。

蛹:体长15~20mm,长圆形,棕褐色,头与尾部呈紫褐色。

3、发生规律

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枝的蛀道内越冬,次春3月底越冬幼虫继续危害,5月上旬老熟幼虫在蛀道内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约30天,6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不强,卵单粒产在新稍顶端2-4芽腋里,幼虫孵化后自芽腋蛀入,3-5日后被害稍萎蔫终至褐枯,田间7月初出现症状,幼虫向下蛀达木质部,每隔一段距离向外开一排粪孔,随虫体增长,排粪孔间距加大,至秋季蛀入二年生以上的枝内,多在二、三年生枝交接处虫道下方越冬。

4、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结合冬季修剪(落叶后,发芽前)剪除虫蛀枝稍或春季发芽后,剪除枯死枝烧毁,消灭越冬幼虫。

(2)4月中下旬石榴发芽后开始,发现未发芽的枯枝应彻底剪除,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6月底7月上旬开始要经常检查枝条,发现枯萎的新梢应及时剪除,剪掉的虫枝及时烧掉,以消灭蛀入新梢的幼虫。

(二)幼虫发生期用磷化铝片堵虫孔,先仔细查找最末一个排粪孔,将1/6片磷化铝放入孔中,然后用泥封好,10天后进行检查,防治效果94.5%。

(三)药剂防治:

(1)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2)幼虫蛀入枝条后,查找幼虫排粪孔,对最下面的孔用注防治蛀干害虫专用的防蛀液剂进行防治

葱须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葱须鳞蛾,别名韭菜蛾、葱小蛾、苏邻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主要危害韭菜、葱、洋葱等百合科蔬菜或野生植物。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葱须鳞蛾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翅展11~12毫米的黑褐色小型蛾子。触角丝状,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前翅黄褐至黑褐色,后缘自翅基1/3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大白斑,当成虫静息时前翅合拢形成一个菱形的白斑,该三角形白斑至翅外缘间有2个近三角形的小白斑,翅前缘有5条浅褐色不明显的斜纹;翅中部近外缘处有一深色近三角形区域,翅中部有一条稍深色的纵纹;后翅深灰色。

卵:长圆形,初产乳白色发亮,后变浅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8~9毫米,头浅褐色,虫体黄绿至绿色,各节有稀疏的毛。

蛹:长6毫米左右,纺锤形,老熟时深褐色外被白色丝状网茧。

发生特点

葱须鳞蛾在我国北方发生较多,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明显。据王风葵在陕西调查,6月以前发生很轻,6月以后虫口逐渐增加,至盛夏(8月份)达最高峰,11月中旬田间的蛹大部分羽化为成虫,但因气温已很低而不再产卵,尚未羽化的蛹也不再羽化。山东成虫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延续到10月。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叶片表面近叶尖处,幼虫孵化后向叶基部转移危害,将叶片咬成纵沟,有时残留表皮。幼虫在沟中向茎部蛀食,但不侵入根部,常把绿色的虫粪留在叶基部分叉处,因而受害植株很易辨认。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老熟后从茎内爬至叶片中部吐丝做薄茧化蛹。

葱须鳞蛾属喜温性害虫,在气温25℃时,产卵前期3~5天;卵历期5~7天;幼虫期7~11天;蛹期8~10天;成虫期10~20天,完成1个世代约需30~48天。

防治要点

①诱杀成虫: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可采用东方红电子灭蛾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

②药剂防治:应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尚未蛀入叶基部和茎内之前分别喷药防治,药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3.5%锐丹乳油1000~1500倍,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或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威克达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板栗透翅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透翅蛾是嫁接板栗生产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随着嫁接板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程度也不断加重,不仅影响了板栗产量,还严重挫伤了农户发展板栗产业的积极性。那么怎么防治板栗透翅蛾呢?

1、透翅蛾为害症状

幼虫通常在实生树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串食,并造成不规则蛀道,蛀道和嫁接口处堆有褐色虫粪。受害植株表皮肿胀隆起,皮层开裂,愈伤组织被大量啃食。冬季过后,嫁接树抽不出新枝导致嫁接失败,若嫁接部位较低,会导致整株死亡。

2、生活习性

透翅蛾在丹东地区1年繁殖1代,以2龄幼虫在受害皮层下越冬,4月下旬至5月初出蛰开始取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老熟后,向树干外皮咬个直径5-6毫米的圆形羽化孔,然后在羽化孔下部吐丝连缀木屑和粪便结茧化蛹。

根据幼虫为害部位不同,化蛹时间也有差异,一般阳面比阴面早半月左右,树干中、下部比上部早半月左右。幼虫化蛹期在7月中下旬,蛹期20-25天。8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然后将卵产在树干的粗皮缝、伤口和蛀道口等粗糙处。产卵盛期在8月下旬,卵散产,卵期10天左右,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幼虫孵化期。

3、防治方法

⑴农业防治,幼虫孵化期,用刀刮除成龄树嫁接口以下的粗皮,集中烧掉,可消灭其中的幼虫和卵,刮皮后再喷1次杀虫剂。成虫羽化时,可利用黑光灯诱杀。另外,加强栗树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对栗树造成伤口。改进嫁接方法,嫁接口不压盖,塑料条缠绑后直接套袋,待芽长至3-5厘米时摘袋,保持嫁接口清洁,避免阴暗潮湿,以减轻为害。

⑵药剂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下旬,嫁接枝条长至30-40厘米时,正值透翅蛾幼虫为害盛期,重点对嫁接口及树干喷药,常用药剂有20%杀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30%桃小灵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随时发生随时控制,待1-2年嫁接口愈合后,为害程度将明显减轻,不再对嫁接栗树构成危害。

《柿举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