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大蒜根蛆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根蛆是大蒜苗期为害较为严重的害虫,并且对大蒜危害极大,现将大蒜根蛆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生规律

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或粪堆中越冬。翌年早春成虫大量出现,早、晚躲在土缝中,天气晴暖时很活跃。成虫喜欢集中在腐烂发臭的粪肥上,并在上面产卵或在蒜苗根部叶鞘缝内及鳞茎上产卵,卵期3-5天,孵化后迅速钻入鳞茎中为害。

蛀食心叶部,使组织腐烂、叶片枯黄、萎蔫乃至成片死亡。一般春季为害重。大蒜在烂母时期发出特殊臭味,招致葱蝇在表土中产卵,所以大蒜在烂母期受害最为严重。

防治办法

①与小麦等作物倒茬,切忌连作。

②有机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烂后再施用。

③在堆放粪肥、圈肥时用90%敌百虫粉剂150克对水50升均匀喷雾,可收到杀灭及预防种蝇的效果。

④播种前剔除发霉、受伤、受热的蒜瓣,以免腐烂时招致葱蝇产卵,并用敌百虫或辛硫磷拌种、随拌随播。

⑤幼虫发生时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39111000倍液,装在喷雾器中,将喷头的旋水片取出把药液注入根部土壤中,可消灭早期幼虫。

⑥在大蒜烂母期前追施两次氨水,可减轻虫蛆为害,同时烂母期要少灌水,减少成虫产卵。

延伸阅读

花木根癌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中国园林网2月3日消息:根癌病又称根头癌肿病,是园林花卉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一。据资料统计,其寄主多达60科300多种植物。如樱花、月季、玫瑰、银杏、石竹、大丽花、秋海棠、梅花、丁香、天竺葵等花木,以及葡萄、桃、李、杏、梨、苹果等果树均有发生。

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颈、主根和侧根,对于苗木则多发生在接穗和砧木愈合的地方。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以后逐渐增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瘤内部木质化。瘤大小不等,大的似拳头或更大,数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由于根系受到破坏,故造成花木病株生长缓慢,重者全株死亡。根癌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能重新生长。

病原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越冬,或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病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肿病菌亦能存活1年以上。病菌借水流、地下害虫、嫁接工具,作业农具等传播,带病的花木种苗和种条被调运时,可远距离传播。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虫伤、耕作时造成的机械伤,插条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他损伤等,都可以成为病菌侵入的途径。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土温22℃时最适于癌瘤的形成,超过30℃的土温,几乎不能形成肿瘤。土壤的酸碱度亦与发病有关,碱性土有利于根癌病的发生,而酸化土壤病害较少,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发病较重,连作栽培的花木发病严重。此外,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多,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多的花木苗圃地,发病较重。插条假植时伤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也容易发病。

如何防治根癌病?

一是加强检疫。对出圃或外来苗木应抛弃病株,若发现可疑苗木,可用500~2000ppm的链霉素液浸泡30分钟,或用1%硫酸铜液浸5分钟、2%石灰水浸1至2分钟,用清水冲洗后栽植。在栽植苗木时,应避免从病区引进苗木或插穗,若有带病苗木应彻底清除烧毁。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适宜于根癌病发生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应多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结构;在进行中耕除草等操作时应尽量少伤根或损伤花木茎蔓基部;注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减少虫伤;雨后注意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花木生长,提高抗病性。

三是刮除病瘤或清除病株。发现苗圃或栽植花木感染病菌后,应及时扒开周围土壤,用刮刀将肿瘤彻底切除,直至露出无病的木质部,并用高浓度的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保护伤口,以免再感染。对无法治疗的重病株应及时清除并彻底收拾残根,集中烧毁处理。对轻病株可用402抗菌剂300~400倍液灌根,或切除瘤体后用500~2000ppm的链霉素、500~1000ppm土霉素、5%硫酸亚铁等涂抹伤口。另据报道,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涂瘤有治疗作用。还可施放射形土壤杆菌84号进行生物防治。

四是嫁接时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嫁接工具可用75%酒清或1%甲醛溶液消毒灭菌。

碧桃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


分布与危害

碧桃栽培和引种区。危害碧桃以及月季、桃花、榆叶梅、李、紫藤、夹竹桃、罗汉松、印度橡皮树、大丽花、菊花、金钟花等60科140个属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可造成生长衰弱,个别严重植株可致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多发生在根颈处及侧根上,个别发生在主根上。被害处发生圆形瘤状物,初为灰白色,表面光滑,质地软,随瘤体增大,颜色逐渐加深至黄褐、黑褐色,表面粗糙以至龟裂、破损,质地逐渐变得坚硬。瘤体多近似球形、扁球形,以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小的仅1~2cm,一般3~5cm,个别达20~30cm。病株长势衰弱,枝叶瘦黄稀疏,提前落叶,花少,花期短,严重时全株死亡。

病原细菌中的癌肿野杆菌。

发生规律

病原病原菌在病部皮层内,或随破裂的肿瘤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或园艺作业工具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病苗的长途调运。病原菌自各种伤口侵入植株。地势低洼、积水,土壤pH值高时发病常重。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苗木出圃严格检查,发现病株要烧毁,对与病株同一苗床但未表现症状的可疑苗,要用1%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栽植。

(2)加强园艺措施。选用排水良好、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没有被病原菌污染的土壤育苗。如土壤已感染病菌,要用非寄主植物轮作3年以上再行育苗。盆栽土壤也要选用上述适宜的土壤。嫁接最好采用芽接、枝接法,不要采用劈接、切接法,以避免与土壤接触,减少传染机会。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田间作业时避免伤根、伤干。

(3)药剂防治:对珍稀植株,发现瘤体可用利刃切除,然后涂抹甲冰碘液消毒,其配比为:甲醇50∶冰醋酸25∶碘片12,混合均匀。或涂5Be石硫合剂、1%硫酸铜液或1∶1∶100波尔多液。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亦有治疗作用。

(4)生物防治:将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adiobacterK84施于土壤中,可产生对该病原菌有特殊抗性的抗菌素AgrocinK84。方法是将该抗菌素制剂用水稀释为1106单位/ml的浓度,用于浸根、浸条或涂抹伤口,有效期可达2年。

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在红掌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就是根腐病,如何防治根腐病是红掌生产工作中的重点。现将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病原菌与病症

病原菌根腐病由两种病原菌引起,一种是腐霉属Pythium)真菌;一种是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绝大多数种具有寄生性,寄主范围广,可以侵染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腐烂和死亡。腐霉属真菌大都腐生在土壤或水中,有的能寄生植物,引起幼苗猝倒以及根茎果实的腐烂等。

病症病菌侵染的植株,初期营养根先出现腐烂,茎叶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失去光泽,边缘通常会变黄且表现为下垂状,而根则呈褐色。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出现白色霉层。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病原菌、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是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三要素。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控制住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或流行,使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结果。但实际上病害发生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病害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综合防治是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化学防治和栽培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或调节,建立一个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由于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能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的控制。因而适当地使用杀菌剂也是必要的。

预防性的栽培措施采用预防性的栽培措施可以防止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1)栽培前使用无病菌的基质,所用的基质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消毒;

(2)清除种植床及其周边地区的杂草;

(3)温室内尽量保持单一种类的花卉,避免种类混合,相互传播病虫害;

果树细菌性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


果树细菌性根癌病是一种重要的根部病害,除危害桃、梨、苹果外,还危害葡萄、李、杏、樱桃、枣、板栗等。

一、症状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发生于侧根和支根,根部被害形成癌瘤,瘤的形状通常为球形或扁球形,其大小差异很大,小的如豆粒,大的如拳头,数目少的12个,多的达10多个不等,苗木上的癌瘤一般只有核桃大,绝大多数发生在接穗与砧木的愈合部分,初生时乳白色或略带红色,光滑、柔软,后逐渐变褐色呈深褐色,表面粗糙,苗木受害,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片黄化,失去经济价值,成年果树受害,树势衰弱果实小,严重时枯死。

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为土壤习居菌,细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或在癌瘤破裂脱皮时,进入土壤中越冬,雨水和灌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地下害虫在传播上也起一定的作用,其中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其发病条件:

1、适宜的温、湿度是进行侵染的主要条件。

2、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有利于发病。

3、嫁接方式,嫁接口的部位接口大小以及愈合的快慢均能影响发病程度,在苗圃中,切接苗木伤口大,愈合较慢,加之嫁接后要培土,伤口与土壤接触时间长、染病机会多。

三、防治方法

1、苗木检查和消毒:对用于嫁接的砧木在移栽时应进行根部检查,出圃苗木也要进行检查,发现病苗应清除烧毁,苗木消毒可用1%硫酸铜液浸5分钟,再放人2%石灰水中浸1分钟。

2、加强栽培管理,改进嫁接方法:(1)选择无病土做苗圃。(2)嫁接苗木采用芽接法,以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减少染病机会,嫁接工具使用前后须用75%酒精消毒,以免人为传播。(3)碱性土壤,应适当施用酸性肥料或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变土壤性质,使之不利于病菌生长。

3、癌瘤处理:定植后的果树发现癌瘤时,先用快刀彻底切除癌瘤,然后用100倍硫酸铜溶液或50倍抗菌剂402液消毒切口,再用波尔多液涂抹保护,也可用400单位链霉素涂切口,外加凡士林保护,切下的癌瘤应随即烧毁。

4、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危害造成根部受伤,增加发病机会,因此,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以减轻发病。

5、生物防治:用K84生物制剂在苗木定植前进行浸根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茶橙瘿螨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茶橙瘿螨是茶园最严重的害螨之一,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两种瘿螨常混合发生。成螨和若螨刺吸茶树叶片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不同色泽的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树势衰弱。

一、发生与为害:

茶橙瘿螨,Acaphyllatheae(Watt)属蜱螨目,瘿螨科。别名茶锈壁虱。为害特点以成、若螨刺吸嫩叶或成叶汁液,致叶背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似火烧状。

二、形态特征:

成螨体长0.14mm,长圆锥形,橙红色,体前端略宽,后端渐细,似胡萝卜状,2对足,体后部生很多环纹皱褶,腹末生刚毛1对。卵球形,白色透明。若蜗乳白色至浅桔红色,2对足与成螨近似。

三、生活习性:

清流县一年发生20代,以卵或幼螨、若螨、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气温低于10℃,各龄螨均能继续活动,但多在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升高后转至叶面上为害。成蜗羽化后经1―2天可产卵,每雌产卵15―20粒。卵散产在叶背侧脉低洼处,借风、雨、人畜活动及苗木传播扩散。气温18―26℃、相对湿度70%一80%利其生长发育,暴雨常抑制该虫发生。

四、防治技术:

1、及时采摘

及时采摘茶叶,直接带走栖息于茶树嫩叶中的茶橙瘿螨,减轻茶橙瘿螨的发生为害。

2、药剂防治

发生茶橙瘿螨严重的茶地,亩用10%四螨嗪悬浮剂50克+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可直接杀死各龄期的茶橙瘿螨并兼治其螨卵。

茶橙瘿螨重发茶地周围的田块,亩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以上药剂,机动喷雾兑水20公斤,手动喷雾兑水60公斤,喷雾时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3、释放捕食螨

对于只是螨害较重而其它病虫发生较轻的茶园,可释放捕食螨,控制害螨为害,每亩地挂放捕食螨20袋左右。

注意:挂放捕食螨后,千万不要再使用任何农药,以免杀死捕食螨。

桉树蚜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危害桉树扦插苗的蚜虫有几种,属同翅目蚜科,在温度15~22℃、相对湿度80%以下的条件下较适宜生长繁殖。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最主要的一种是乌桕蚜(ToxopteraodinaeVandeGoot),其特点是分泌蜜露较多,粘附在叶片和嫩枝上,易引起煤污病。

另一种是桃粉蚜(HyalppterusarundimisFabricius),其体表被白粉状蜡质,在受害的幼苗嫩梢上可以明显看到白点。一般是2~3龄的幼虫群集在梢端小叶柄与嫩梢小枝的交接处,刺吸苗木汁液。

先为害采穗母苗,然后通过采集枝条扦插被带到扦插苗床上。苗木受蚜虫为害后,顶梢停止生长,同时蚜虫自身分泌的毒素促使苗木抽生很多嫩梢,这些嫩梢节间距离短且密集,顶芽畸形、叶片缩小,不能展开,整株远看有些似丛枝病。

防治方法

1、对蚜虫的防治可用乐果1000倍液喷洒,或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

2、及时清除苗圃地附近的杂草、苗木枯枝和病叶,可消除虫源。最好用天敌防治,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食蚜蝇及蚜霉菌等,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小菜蛾又叫小青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比如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等,在十字花科蔬菜规模种植的地方很容易繁殖,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是小菜蛾滋生的温床,由于这种害虫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又低,对蔬菜种植区的危害很大,如果不重视无法种出高产优质的蔬菜,下面是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一、小菜蛾识别要点

初孵幼虫潜叶为害,造成细小隧道。2龄以后在叶上取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俗称“开天窗”。较大幼虫则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

成虫体长6~7毫米,灰褐色,翅狭长,前翅后缘有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卵椭圆形,长0.5毫米,黄绿色。幼虫体长约10毫米,黄绿色,两头尖细,臀足向后伸。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茧薄网状。

二、小菜蛾发生规律

小菜蛾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蛹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很活跃,受到惊扰便倒退或吐丝下垂。春、秋两季发生严重。

三、小菜蛾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蔬菜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和杂草,并深翻土壤。

2、灯光诱杀

有条件地区,可安装20瓦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成片地每10亩安装1盏,灯的位置要离菜高33厘米左右。开灯重点时期:4月中下旬至6月初;9月份至11月中下旬。

3、药剂防治

应掌握在孵化盛期至2龄以前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菜喜、卡死克、抑太保、农梦特、锐劲特等。为了延缓抗药性产生,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柑橘树柑橘花蕾蛆的防治方法


柑橘花蕾蛆Contariniacitri又名橘蕾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浙西南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症状

柑橘花蕾蛆仅为害柑橘。成虫在花蕾直径2~3mm时,将卵从其顶端产于花蕾中,幼虫食害花器使其成黄白色不能开放的圆球形。

2.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5~1.8mm,翅展约2.4mm。暗黄褐色,周身密被黑褐色柔软细毛。头扁圆复眼黑色。前翅膜质透明披细毛,在强光下有金属闪光,翅相简单。触角14节念珠状,每节大部分有两圈放射刚毛。

雄虫略小,触角哑铃状黄褐色。卵长椭圆形无色透明,长约0.16mm。幼虫长纺锤形橙黄色,老熟时长约3mm,前胸腹面有一黄褐色丫状剑骨片。蛹黄褐色纺锤形,长约1.6mm。

3.生活习性

1年1代,个别2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柑橘现蕾时成虫羽化出土,刚出土成虫先在地面爬行至适当位置后白天潜伏于地面,夜间活动和产卵。花蕾直径2~3mm。顶端松软的最适于产卵,卵产在子房周围,幼虫食害花器使花瓣变厚,花丝花药成褐色,并产生大量黏液以增强其对干燥环境适应力。

幼虫在花蕾中生活约10天即爬出花蕾弹入土中越夏越冬。阴雨有利成虫出土和幼虫入土,故阴湿低洼果园、阴山果园和荫蔽果园、沙土及沙壤土有利于发生。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每年的2月底至3月初对树冠附近的浅土层进行浅耕,有利于减轻虫害。在成虫出土前地而用地膜覆盖,阻止成虫出土羽化与上树产卵,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地面喷药防治

成虫出土时进行地面喷药,是阻止花蕾蛆上树为害的最有效的办法,喷药的时间为花蕾顶端开始露白前的3~5天。可用的药剂有:20%速灭杀丁乳油3000~5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或20%中西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等喷射地面,7~10天1次,连喷2次。

姜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姜斑点病又名白星病、穿孔病、褐斑病、叶点霉斑等名称.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河南、台湾、湖南、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为害轻微的次要植物病害。因常与蛙眼病、破烂叶斑病、赤星病等叶斑病混生,不易区分。那么姜斑点病的防治技巧有哪些呢?

一、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叶片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大小约2-5毫米。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分散的黑色小粒点,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若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部分或全叶枯干。

二、病菌传播

此病是由一种称为姜叶点霉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斑上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器,扁圆球状有孔口,湿度大时会从孔口释放出大量椭圆形、单细胞的分生孢子团,似挤牙膏状。

三、防治方法

姜斑点病应采取以加强和改善栽培控病措施为主,配合喷药保护的综防措施。

1、忌连作:因病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故播前应彻底搞好清园工作以及避免连作。与水稻轮作一年效果较好。

2、整地施肥:结合整地晒土起高畦,施足优质有机肥料,整平畦面以利灌排;避免单独或过量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有增强抗性作用。

3、喷药保护:发病初期可选喷:(1)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隔7-8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花卉具有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受到线虫的为害也越来越严重。现将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

植物线虫主要为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秋海棠科等花卉。此病为害根部、叶子、花芽和花。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

1、地上部症状:此类症状以滑刀线虫,叶片表现出多角形的坏死斑、芽畸形,全株矮化,为害菊花、大丽花、早小菊等,虫体侵害叶和芽。茎线虫,表现为叶片变形,花卉矮化,甚至不能开花。为害郁金香、风信子、唐菖蒲、水仙等,虫体侵害球茎和块茎等。

2、根部症状: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如为害牡丹、芍药、四季海棠、月季、凤仙花、仙客来等,虫体侵害植物根系。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

二、发生特点

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花卉上,1年发生代数不同,一般几代至10多代,以卵、幼虫和成虫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虫体借雨水、灌溉、工具、土壤、花苗、种球等传播。翌年春季土温上升后,卵孵化,幼虫从气孔、皮孔、伤口等处侵入。

土壤温度在15-30℃时,有利于根结线虫和茎线虫发育与侵染。在适宜条件下,20-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一般沙质土壤发病严重。有的线虫还能传播病毒。从春到秋,种群数量呈递增趋势,群体结构呈多样化发展。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对新引入的花卉品种,必须经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后到指定的地点隔离试种。

2、采用无病壮苗。选择无病地建立无病育苗圃,采用无病壮苗进行种植。

3、搞好花场苗圃的清洁卫生。清除已枯死的花卉和苗圃内外的杂草、杂树。

4、采用清洁水。采用地下水灌溉,改善排水设施,杜绝外来污染水流入花场苗圃。

5、抓好种苗和培养介质的消毒工作。

(1)种苗消毒:苗木在上盆前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呋喃丹)30倍液浸根30分钟(克百威毒性高,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培养介质消毒:在上盆前20天把培养介质放进蒸煮锅中加水完全淹没,然后蒸煮致水干,取出施35%威百苗水剂50倍液,覆盖黑薄膜进行熏蒸。培养介质使用前揭开黑薄膜,透气7~10天,方可使用。

6、对成品花卉消毒。每隔30天用3%米乐尔颗粒剂(克线磷)防治1次,用药量每平方米6~9克,品字形穴施。

7、地面覆盖黑薄膜消毒。种植前可每亩施用35%线克水剂3~4千克进行地面消毒,然后覆盖黑薄膜3~5个月,防治效果较明显。

8、应用滚动式栽培架。采取离地及硬底化种植方式,可有效预防线虫和其它病虫害的传播与发生。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发病规律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二、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2.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

三、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

2.消灭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来越冬菌核。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屡500倍液或采用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

3.合理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4.适时喷药防治。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场花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d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70kg喷雾。或在始穗前6d左右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加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茄子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灰霉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该病流行时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50%。其适发季节一般在夜间室内外温差小,浇水量较大的春天。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花、果、叶片,病菌从茄子残花部位侵入,进而危害幼果,在果实萼叶处造成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叶片染病产生褐色坏死斑,直径11.5厘米。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机残体越冬,靠气流、农事操作传播。适发条件为温度1820℃,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连阴雨天气,光照弱时,如不及时放风则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经常擦拭棚膜,增强棚室内的光照避免连阴雨天浇水,浇水应选择晴天的上午,同时,密闭棚室,增温至30℃时再放风排湿。白天应尽可能延长放风时间,防止湿度过大,叶面结露。室外最低气温为8℃以上时,夜间不要关闭风口。湿度特别高时应开启前部放风口,加强排湿。连阴雨天气也要坚持适量放风。

(2)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清除病叶、病花、病果。为防止病菌分生孢子散飞传播,可用塑料袋套摘发病的叶、花、果,带出室外深埋,防止再侵染。及时摘除生命力衰弱、败谢且仍留在果实上的花冠,防止病菌趁虚侵染。

(3)药物防治。适宜的药物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以及相应品种药物的烟雾剂。为增强防治效果,应将不同药剂轮换施用,喷雾、熏烟同时进行,每35天喷雾1次,白天喷雾,夜晚用烟雾剂。另外,在保果激素中加入适量的药物喷花,可提高防治效果。

《大蒜根蛆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