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洋葱葱潜叶蝇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葱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科。分布在中国的华北、西北地区;主要为害葱、洋葱、韭菜等蔬菜。幼虫在叶组织中蛀食成隧道,呈曲线状,严重时成乱麻状,影响作物生长。

为害特点

葱潜叶蝇以幼虫在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形成迂回曲折虫道,呈曲线状或乱麻状,被害处仅剩上下表皮,严重时可使全叶枯萎,产量下降。

形态特征

成虫:葱潜叶蝇体长2mm,头部黄色,头顶两侧有黑纹;胸部黑色有绿晕,上背淡灰色粉,肩部、翅基部及胸背的两侧淡黄色;翅脉褐色,平衡棍黄色。

幼虫:体长4mm,宽0.5mm,淡黄色,细长圆筒形,尾端背面有后气门突1对;本壁半透明,绿色,内脏从外面隐约可见。

蛹:体长2.8mm,宽0.8mm,褐色,圆筒形略扁,后端略粗。

发生规律

在辽宁省南部及华北地区1年发生4-5代,江西省12-13代,福建省13-15代,广东省18代,且世代重叠发生。以蛹越冬或越夏。

成虫活泼,飞翔于葱株间或栖息于叶筒端。幼虫在叶组织中的隧道内能自由进退,并在叶筒内外迁移为害部位。在银川地区7-8月间盛发,为害严重,直至9-10月间尚继续为害,被害叶筒率常达80%,致使葱株枯萎。成熟幼虫即在蛀道中化蛹。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保护无虫区,严禁从有虫地区调用菜苗。

2、加强肥水管理。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灌溉,培育壮苗。

3、发现受害叶片随时摘除,集中沤肥或掩埋。收获完毕,田间植株残体和杂草及时彻底清除。

药剂防治

1、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其对甜汁的趋性,可用甘薯、胡萝卜煮汁按0.05%的比例加晶体敌百虫制成诱杀剂,按每平方米有1个诱杀株的比例喷布诱杀剂,可每隔3-5天喷1次,共喷5-6次。

2、当幼虫开始为害时,及时用40%乐果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1:1)对水2000倍液除治。如用25%喹硫磷乳油2000倍除虫,须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以免商品菜残毒超标。

延伸阅读

茼蒿潜叶蝇防治


茼蒿潜叶蝇防治

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潜叶蝇属于双翅目蝇类,是主要危害草坪的潜叶蝇类害虫,中国常见的有潜叶蝇科的豌豆潜叶蝇、紫云英潜叶蝇、水蝇科的稻小潜叶蝇、花蝇科的甜菜潜叶蝇等。其具有舐吸式口器类型,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入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枯黄,造成叶片内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糖分降低,危害严重时被害植株叶黄脱落,甚至死苗。

防治方法:

①适时灌溉,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②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防止成虫产卵。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应喷药于叶背面。或在刚出现危害时喷药防治幼虫,防治幼虫要连续喷2、3次,农药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

甜菜潜叶蝇的防治


甜菜潜叶蝇别名甜叶潜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分布在东北松辽平原、内蒙古河套及黄河中下游甜菜栽培区。主要寄生于甜菜、菠菜上。下面是甜菜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一、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寄主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残留表皮,呈白色泡状,影响甜菜光合作用。

二、生活习性

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年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把卵产在甜菜、菠菜或杂草叶背面3—5一排,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3—4天或因气温低延续至18—2l天,每雌蝇产卵40—100粒。初孵幼虫钻入叶肉取食为害,6月上、中旬进入幼虫为害盛期。1代为害重,2—3代为害轻。幼虫期11—21天,蜕皮2次于叶背或根周围的上中化蛹。完成一个世代,历时34—46天。

三、防治方法

(1)成蝇发生盛期及时喷洒2.5%敌百虫粉,每667m21.5—2kg或90%晶体敌百虫800一900倍液。

(2)幼虫孵化初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一900倍液。或乐果乳油800一1000倍液、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1.8%阿巴丁(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10%烟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该虫应选8一l0时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老熟幼虫多从虫道中钻出是施药的有利时机。虫口密度大时,1—2周后再防1次。

水稻稻潜叶蝇防治方法


稻潜叶蝇,学名Hydrelliagriseola(Fallen)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东北、华北、浙江等地。主要为害水稻及某些禾本科杂草。

为害特点

幼虫潜食叶肉,致稻叶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mm,青灰色。触角黑色,第3节扁平,近椭圆形,具粗长的触角芒虫1根,芒的一侧具小短毛5根;前缘脉有两处断开,无臀室。足灰黑色,中、后足第1跗节基部黄褐色。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上生细纵纹。末龄幼虫体长3—4mm,圆筒形略扁平,乳白色至乳黄色,尾端具黑褐色气门突起两个。蛹长3.6mm左右,黄褐色,尾端具黑色气门突起两个。

生活习性

东北年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杂草上越冬,翌春多先在田边杂草中繁殖1代。秧田揭膜后1代成虫可在秧田稻叶上产卵,在田水深通条件下,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或秧苗生长瘦弱时为害较重。从水稻秧田揭膜开始至插秧缓苗期是为害主要时期。水稻缓苗后植株已发育健壮,已不再受害,又飞到杂草上繁殖。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稻田杂草。主防2代,杀灭初孵幼虫兼治成虫。用药种类参见菲岛毛眼水蝇。

(2)通过定期剥查化蛹进度,预测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隔5—10天剥查1次。

(3)每年3月以前彻底消除水稻遗留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4)实行检疫,有水蝇的稻苗禁止外运。

番茄斑潜蝇的虫害防治方法


番茄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食性杂,寄主较广,包括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16科近百种植物,尤其嗜食番茄、瓜类、豆类等。如何防治番茄斑潜蝇?

形态特征

成虫:翅长约2毫米,除复眼、单眼三角区、后头及胸、腹背面大体黑色,其余部分和小盾板黄色。

幼虫:蛆状,初孵无色,渐变黄橙色,老熟时长约3毫米。

蛹:卵形,腹面稍平,橙黄色,大小1.7~2.3毫米0.5~0.75毫米。

卵:米色,稍透明,大小0.2~0.3毫米0.1~0.5毫米。

发生特点

浙江及长江流域年发生8~13代,露地栽培于11月底至12月初,以蛹在土表层越冬,保护地内可终年发生。

成虫生性活泼,对黄色趋性较强,可短距离飞翔,寿命7~20天。成虫、幼虫均可造成危害,雌成虫在飞翔中用产卵器刺伤叶片,取食汁液,并将卵散产于其中,每头雌成虫产卵量在200粒左右,雄虫不刺伤叶片,取食雌成虫刺伤点中的汁液。初孵的幼虫即潜叶危害植物的叶片,造成不规则的白色虫道,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可脱落。幼虫经过3个龄期的发育,老熟后爬出虫道,在叶片上或土缝中化蛹。

番茄斑潜蝇属喜温性害虫,最适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温度15~25℃,相对湿度80~85%,浙江省及长江流域盛发期为春季2~5月和10~12月。

防治要点

①加强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蔬菜、花卉等作物。

②科学利用天敌:释放姬小蜂、反颚茧蜂、潜叶蜂等天敌。

③药剂防治:成虫羽化始盛期开始用药,每隔5~7天防治一次,共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0%潜蝇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3.3%天丁乳油1000~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但在天敌发生高峰期用药,宜选用l%威克达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水稻稻潜叶蝇如何防治


水稻稻潜叶蝇又名稻小潜叶蝇、夹叶虫、蛀叶虫。为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东北、华北、浙江等地。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大麦、小麦,以及危害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吃食叶肉,留下表皮,造成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叶组织被破坏后,水分渗入,腐生菌繁殖,引起叶片腐烂。严重时,叶片枯黄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

稻潜叶蝇成虫体长不到3毫米,是一种黑褐色的小蝇子。触角黑色,第3节扁平,近椭圆形,具粗长的触角芒虫1根,芒的一侧具小短毛5根;前缘脉有两处断开,无臀室,足灰黑色。卵椭圆形,乳白色,接近孵化时为暗灰色。幼虫为白色小蛆虫,老熟时体长3毫米左右,圆筒形,头尾两端较细。蛹黄褐色,长约3毫米。尾端具黑色气门突起两个。

生活习性

在北方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成虫先在杂草上繁殖,并于秧田揭膜后,1代幼虫为害秧田;2代幼虫为害本田,以水稻返青后为害幼嫩分蘖上的叶片。潜叶蝇的习性有:成虫羽化后当天就交配,第二天产卵。成虫的卵多产在下垂或平伏在水面的叶尖上,幼虫潜叶为害也在水面叶上,所以生产上以深灌水或秧苗长的瘦弱的受害重,待水稻缓苗后植株已发育健壮,基本上不再受为害了,并逐渐迁至杂草上。

寄主植物

水稻、大麦、小麦,以及危害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杂草。

危害症状

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吃食叶肉,留下表皮,造成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叶组织被破坏后,水分渗入,腐生菌繁殖,引起叶片腐烂。严重时,叶片枯黄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边、沟旁地头杂草,减少寄主和虫源;

(2)培育壮秧,增强抗虫能力。使苗不倒伏,增强抗侵害能力;

(3)早稻插秧后,勤灌浅灌,增施磷钾肥。即利于稻苗生长又利于控制稻潜叶蝇,当受害重时,可排水露田,控制其为害;

(4)药剂防治:如果秧苗受害重的,在移栽前先对秧苗打一次药。防治用的药有:

①40%乐果乳油,60~75毫升/亩;

②50%4049乳油,50~75毫升/亩;

③50%磷胺乳油,50~75毫升/亩;

④50%稻丰散乳油,50~75毫升/亩;

⑤50%二溴磷乳油,50~75毫升/亩;

⑥50%久效磷乳油,50~75毫升/亩;

⑦50%杀螟威乳油,50~75毫升/亩;

⑧3%呋哺丹,1公斤/亩。

黄瓜美洲斑潜蝇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黄瓜美洲斑潜蝇为黄瓜常见的病虫害之一,现将黄瓜美洲斑潜蝇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为害特点

成虫吸食叶片汁液,造成近圆形刻点状凹陷。幼虫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蛀食,造成曲曲弯弯的隧道,隧道相互交叉,逐渐连成一片,导致叶片光合能力锐减,过早脱落或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是2.0~2.5毫米的蝇子,背黑色。幼虫是无头蛆,乳白至鹅黄色,长3~4毫米,粗l.0~1.5毫米。蛹橙黄色至金黄色,长2.5~3.5毫米。

生活习性

发生期为4~11月,发生盛期有两个,即5月中旬至6月和9月至10月中旬。美洲斑潜蝇为杂食性、危害大。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早春和秋季蔬菜种植前,彻底清除菜田内外杂草、残株、败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种植前深翻菜地,活埋地面上的蛹。最好再每667平方米施3%米尔乐颗粒剂1.5~2.0千克毒杀蛹。发生盛期,中耕松土灭蝇。

②药剂防治:一般药剂的效果都不理想,目前较好的药剂是微生物杀虫剂齐螨素(阿维菌素、艾福丁、爱福丁、农家乐、除虫菌素、阿巴丁、铁砂掌、7051、害极灭、爱立螨克、爱比菌素、杀虫菌素、阿维杀虫素、阿凡曼菌素、螨虫素、阿维兰素、阿弗菌素、灭虫清、农哈哈、强棒、畜卫佳等),这是一种全新的抗生素类生物杀螨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主要有1.8%、0.9%、0.3%乳剂3种剂型,使用浓度分别为3000倍液、1500倍液和500倍液。为了提高药效,在配制药液时,需加入500倍的消抗液(害立平、消虫亡等)增效剂,还可加入适量白酒。

此外,还可选用20%丁硫克百威(丁硫威、好年冬、好安威、克百丁威、丁呋丹、丁基加保扶)乳油1000倍液,或l.8%虫螨克2500倍液,或40%绿菜宝,或98%巴丹原粉1000~1500倍液,或35%苦皮素1000倍液,或2.4%威力特微乳剂1500~2000倍液,或斑潜皇2000~2500倍液,或2.5%菜蝇杀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多灭威2000~2500倍液等药剂。每隔7天喷1次,共喷2~4次。

早播麦田麦黑斑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麦黑斑潜叶蝇是近年来危害小麦的新发害虫,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均有发生。近期安徽部分地区的早播麦田已有发生,应及早防治。

麦黑斑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类害虫,成虫体长约3毫米,体黄褐色,有光泽,翅透明、浅黑褐色;幼虫虫体乳白色,蛆状,体长3-3.5毫米,体表光滑、柔软。主要以幼虫潜食叶片危害。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产卵,在叶片上半部留下一行行类似于条锈病病斑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成黄色小斑点。卵孵后,幼虫在麦苗叶片内危害,潜食叶肉,仅剩透明的表皮,虫道较宽,潜痕呈袋状,内有黑色虫粪,被害叶片从叶尖到叶中部枯黄或呈水渍状,严重的造成小麦叶片前半段干枯,影响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一般每年发生2代,10月中旬成虫交配产卵,11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盛发期,11下旬入土化蛹,次年2月底3月初羽化,4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高峰期,也是田间危害盛期,5月初落土化蛹。

被害株率达15%或百株虫量达25头以上的麦田,应及时施药防治。防治成虫,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拌细土20公斤撒施,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幼虫,在幼虫初发期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50毫升或40%氧乐果乳油80毫升加水30-50公斤喷雾。

油菜油菜潜叶蝇


(1)形态特征:油菜潜叶蝇又叫豌豆潜叶蝇、叶蛆、串叶虫。 ①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体暗灰色,具稀疏刺毛。背侧鬃2根,背中鬃4根。小盾片刺毛4根。触角芒2节。姐半透明有紫色反光,前亚缘脉与第一径脉彼此平行。足黑色,各足腿节末端白色。 ②卵,长卵圆形,长0.3毫米左右,宽约0.15毫米,淡灰白色,表面光滑。 ③幼虫,蛆状,体长2.9~3.4毫米,体表光滑,柔软。初孵时乳白色,取食后渐变黄白或鲜黄色。头小,前端有黑色能伸缩的口钩。腹部斜行平截状。 ④蛹,长卵圆略扁,体长2.l~2.6毫米,宽0.9~1.2米,体10节。初化蛹对淡黄白色,渐变黄褐色,黑褐色。 (2)发生规律:油菜潜叶蝇每年发生5~6代。以蛹越冬。越冬像于来年早春羽化,成虫先在豌豆上产卵危害,3~4月间转移到油菜田繁殖,油菜开花期危害最重。初春时虫口数扶随温度上升而增加,雌虫比例显著提高。虫量短期内增长迅速,入夏后虫量急剧下降。潜叶蝇主要以幼虫潜入叶内蛀建叶肉,使叶片出现隧道似的白色纹路,严重危害时叶片逐渐白,失去光合作用能力,提早脱落,甚至全株枯死。 (3)防治措施: ①清洁田园。春季清除田内外杂草、残株,摘除老黄脚叶,减低田间虫口基数。 ②诱杀成虫。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点喷诱杀剂诱杀成虬用甘薯、胡萝卜煮液(或30%糖液).加入0.05%敌百虫,每10平方术点喷10~20株,3~5天喷l次,共喷4~5次。还可用红糖100克、醋100克、白砒50克、水1000克煮沸,调和均匀,拌40公斤干草和树叶,撒布田间。 ③喷药防治。成虫产卵盛期或幼虫初孵时,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喷2次。

稻小潜叶蝇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分布情况


症状:分布内蒙古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寄主早熟禾、羊茅、黑麦草、雀稗、假俭草等草坪禾草,还可危害水稻、麦类等,并取食看麦娘、游草等。识别特征属于双翅目水蝇科。成虫:为青灰色小蝇,有绿色的金属光泽。体长2-3毫米,头暗灰色,复眼黑褐色。触角黑色,末端扁而椭圆形,有1根粗长的触角芒,芒的一侧还排列有5根小短毛。停息时翅重叠在背面。足灰黑色,中、后足跗节第1节基部黄褐色,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宽1.6毫米╳0.16毫米,卵粒上有细纵纹。幼虫体长3-4毫米,圆筒形,稍扁平,乳白色至乳黄色,尾端有2个黑褐色气门突起。蛹:长约3.6毫米,黄褐色或褐色,尾端也有2个黑褐色气门突起。以幼虫潜入叶体内部,潜食叶肉留下2层表皮,使叶片呈现白条斑,当叶内幼虫较多时,则整个叶体发白和腐烂,并引起全株枯死,受害的地块大量死苗。

病原及发病规律:在东北各地1年发生4-45代,以成虫在禾草上过冬。4月中旬前为第1代幼虫取食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幼虫危害。4月下旬风和日暖的白天交尾产卵最盛。成虫羽化后当天即交尾,第2天产卵最多,第3天就很少,卵多散产在叶上,成虫寿命在无补充营养的条件下为4天,每雌产卵最多为23粒,最少为114粒,卵期平均4.5天。幼虫孵化后,在2小时内即以锐利的口钩,咬破叶面,侵入叶肉,随着虫龄长大,7-10天潜道加水至2.5厘米左右,幼虫有转株习性,当叶片倒伏于地面时转株率和成活率均增加,幼虫老熟后在潜道内化。成虫喜在幼嫩叶片和荫蔽的部位产卵,大多数分散产于叶腋间。初孵幼虫很快蛀入叶片取食叶肉,形成白色线状潜道,幼虫一生主要在叶鞘内蛀食,叶鞘被害,叶片枯黄,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若禾草心叶被蛀断,则呈现枯心苗。稻小潜叶蝇是对低温适应性强的温带性害虫,在中国以北方寒冷地区发生多,长江下游地区,在4、5月份气温较低的年份,才发生危害较重。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成虫即可活动、交尾、产卵。冬季只要日最高达8-9摄氏度以上时,各个虫态均可发育。当气温达11-13摄氏度时,成虫最为活跃;气温达30摄氏度时其正常活动的极限,因此,高温可以限制该虫的危害。

防治办法:同豌豆潜叶蝇。

水稻稻潜叶蝇如何应对?


学名

Hydrelliagriseola(Fallen)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东北、华北、浙江等地。

寄主

水稻及某些禾本科杂草。

为害特点

幼虫潜食叶肉,致稻叶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mm,青灰色。触角黑色,第3节扁平,近椭圆形,具粗长的触角芒虫1根,芒的一侧具小短毛5根;前缘脉有两处断开,无臀室。足灰黑色,中、后足第1跗节基部黄褐色。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上生细纵纹。末龄幼虫体长34mm,圆筒形略扁平,乳白色至乳黄色,尾端具黑褐色气门突起两个。蛹长3.6mm左右,黄褐色,尾端具黑色气门突起两个。

生活习性

东北年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杂草上越冬,翌春多先在田边杂草中繁殖1代。秧田揭膜后1代成虫可在秧田稻叶上产卵,在田水深通条件下,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或秧苗生长瘦弱时为害较重。从水稻秧田揭膜开始至插秧缓苗期是为害主要时期。水稻缓苗后植株已发育健壮,已不再受害,又飞到杂草上繁殖。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稻田杂草。主防2代,杀灭初孵幼虫兼治成虫。用药种类参见菲岛毛眼水蝇。

(2)通过定期剥查化蛹进度,预测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隔510天剥查1次。

(3)每年3月以前彻底消除水稻遗留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4)实行检疫,有水蝇的稻苗禁止外运。

白三叶草坪中斑潜蝇如何防治


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国内分布较广。为害特点: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把白三叶的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吃食叶肉,只留上下表皮,使其叶片正面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片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严重时全叶枯萎甚至叶片脱落,从而使白三叶的叶片失去观赏价值。另外,斑潜蝇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

发生规律:白三叶斑潜蝇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较重,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有一定飞翔能力。卵多产于叶表皮下,卵期4天左右。初孵幼虫潜食叶肉,并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老龄幼虫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在叶片外面或土壤中化蛹,蛹期10天左右。

防治方法:

1.发现受害叶片随时摘除,集中销毁或掩埋。

2.冬季落叶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和杂草。

3.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喷施化学农药,最好选择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如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20%斑潜净微乳剂15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5.结合防治其他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进行地面喷施,杀灭地下的老熟幼虫和蛹。

6.利用和保护天敌,如潜蝇茧蜂、绿姬小蜂、龟纹瓢虫、异色瓢虫等。

女贞潜叶跳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女贞潜叶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危害金叶女贞叶部,成虫取食叶片,导致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幼虫潜入皮下,在表皮下钻出弯曲虫道,破坏叶绿体结构,削弱光合作用,使大量叶片枯焦而影响绿地景观效果。

危害特点

潜叶跳甲主要危害金叶女贞叶部,成虫取食叶片,导致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幼虫潜入皮下,在表皮下钻出弯曲虫道,破坏叶绿体结构,削弱光合作用,使大量叶片枯焦而影响绿地景观效果。

形态特征

女贞潜叶跳甲成虫椭圆形或圆形,黑色,背面有金属光泽,翅鞘中央有1个椭圆形红色斑块;幼虫淡黄色,体粗短略扁,腹部1~8节两侧有瘤状突起。

发生规律

一般1年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5月至6月中旬l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1代,8月下旬至9月第3代幼虫出现。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初冬清除树干上的地衣、苔藓,堵塞树干缝隙,减少越冬场所;春梢生长期摘除虫叶,清除新的落叶,集中烧毁,将幼虫消灭在入土化蛹之前。

化学防治:在危害期可喷乐斯本1000倍液加穿透剂,也可喷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0倍液。

《洋葱葱潜叶蝇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