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苦瓜黄腹灯蛾虫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苦瓜黄腹灯蛾又叫红腹灯蛾、星白灯蛾,主要为害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甘薯、马铃薯、蓖麻、桑、瓜类、绿肥、十字花科蔬菜等植物。现将苦瓜黄腹灯蛾虫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为害症状

初孵幼虫群居叶背,啃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后可分散为害;大龄幼虫咬食叶片,只留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黄腹灯蛾成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3~46毫米,体白色,下唇须、触角暗褐色,胸足有黑纹,腿节上方黄色或红色,腹部背面、侧面和亚侧面各有1列黑点。前翅散生黑点。幼虫,土黄色至深褐色,背线橙黄色或灰褐色,密生棕黄色至黑褐色长毛,气门白色,头黑色,腹足土黄色。

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一年发生2~6代,老熟幼虫在地表落叶中或浅土中吐丝粘合体毛作茧越冬,北方第一代成虫于5月份羽化,第二代成虫于7~8月间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白天在寄主叶下栖息,夜间交配产卵。卵块的卵粒排列成行,每块有卵数十粒至百粒。初孵幼群居叶背,啃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后可分散为害;大龄幼虫咬食叶片,只留主脉和叶柄。幼虫爬动速度极快,遇震动有落地假死、身体卷缩成环状习性。

防治方法

(1)铲除被为害田四周杂草或挖沟阻移。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卵期及时摘除卵块或群集有初孵幼虫的叶片销毁。

(4)药剂法治。在幼虫3龄前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猖獗时用药。使用氯氰菊酯类农药兑水均匀喷雾,如5%来福灵乳油、25%功夫乳油、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用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

精选阅读

十月花卉虫害红腹白灯蛾的防治


十月天气渐渐转凉,但仍然要注意花卉虫害的及时防治。现将花卉红腹白灯蛾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红腹白灯蛾:又称人纹污灯蛾,是一种食性很广的食叶害虫,它主要危害蜡梅、木槿、碧桃、月季、榆、蔷薇等木本花卉外,还危害非洲菊、石竹、菊花、荷花、芍药、萱草、鸢尾等草本花卉,严重时可将整株蜡梅、月季等的叶片吃光。

其成虫的特征是腹部背面红色、腹面黄白色;翅呈白色至黄白色,前翅中室上方有一小黑点,中室外方及后缘有一斜列小黑点,静止时双翅合并置背上,左右翅上的小黑点合并成一个人字;雄虫后翅橘红色,雌虫后翅白色。

幼虫虫体呈黄褐色,头黑色,背线黄褐色,中胸及腹部第一节背面各有一对毛疣;腹部各节有1016个突起,有数个突起簇生淡红色长毛;气门线上方为暗黄色宽带。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羽化;成虫白天常静伏在枝叶隐蔽处,夜晚进行活动,有明显的趋光性。雌虫多产卵于叶片的背面,呈块状或排列成行,卵期一周左右。

幼虫有假死性,初孵幼虫有群居危害的习性,多取食叶肉,幼虫3龄后分散取食,并可将叶片啃食精光,只留下光秃秃的几根枝条。410月为幼虫为害期,10月以后老熟幼虫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清除蜡梅、月季等花木植株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蛹;摘除卵块和有群集初孵幼虫的叶片,予以销毁;幼虫初孵阶段,用20%的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将幼虫杀灭;在58月间,发现植株叶片上的叶肉被啃食成网状或呈缺刻状时,就要及早喷药防治;在春季成虫羽化期,悬挂黑光灯诱杀,可大大减少当年幼虫可能造成的危害。

西葫芦雪灯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西葫芦雪灯蛾为西葫芦常见病害之一,现将西葫芦雪灯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西葫芦雪灯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14.1~14.9mm,翅展40~44mm,体白色,下唇须上方黑色,下方白色;触角端部黑色,胸足有黑带,腿节上方黄色,腹部背面除基节、端节黄色外,腹面白色,腹背中央有黑点纹7个,侧面有5个黑点,个体差异比较大,前翅白色,内横线、外横线、亚缘线有或多或少的黑点,后翅无点纹。

雄蛾外生殖器瓣基部内方具一几丁质小脊,瓣端部较星白雪灯蛾的短。卵淡黄色。幼虫黄褐色,4龄后变为暗褐色,末龄幼虫体长21.5~25.8mm,全身披有长毛,刚毛暗灰色,胸部背面每节具8个毛瘤,腹部1、2节及7~9节每节具毛瘤14个,中央2个较小,气门明显。头部黑色,气门白色,蛹椭圆形,蛹长11.4~15.5mm,黑褐色,节间黄色。表面粗糙,密生小点刻,化蛹时结一薄茧。

西葫芦雪灯蛾发病规律

河北、山东一带年生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4月中旬至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害,幼虫共6龄,第一代成虫于6月中旬始见,第二代幼虫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始发于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9月中旬后化蛹越冬。

成虫寿命3~14天,卵期3.5~4.1天,幼虫期27.7~31.4天,蛹期10.3~11.3天,一代历期48~52天左右。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傍晚即开始交尾、产卵,卵喜产在叶背或茎部,多成块产下,少则6粒,多的可达160粒,每雌产卵150~750粒,成虫趋光性强,用黑光灯可诱到,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植物丛中叶背面,晚上飞出活动,20~22时活跃,初孵幼虫只啃食叶肉,3龄后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4~6龄进入暴食阶段,占总食量90%,食料缺乏时互相残杀;幼虫白天上午也栖息在叶背面或土块及枯枝落叶下,下午开始取食,傍晚最盛,20时后又开始减少,末龄幼虫爬至地头、路旁石块或枯枝杂草丛中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

西葫芦雪灯蛾防治方法

(1)适当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可减少着卵,降低幼虫密度。套种玉米的地区要适当晚播,尽量避开该虫发生及为害盛期。

(2)当百株玉米苗有虫5头或叶面积受害超过50%,被害株达4%时,即应马上防治。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l00ml,对水拌细干土15kg,于傍晚撒施毒土,也可用上述杀虫剂于傍晚喷洒,效果也很好。必要时可喷洒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0%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

桑树稀点雪灯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桑树稀点雪灯蛾为桑树常见病害之一,对桑树危害较大,现将桑树稀点雪灯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桑树稀点雪灯蛾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仅留叶脉,近年河北常有大发生的报道。

桑树稀点雪灯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14.1一14.9mm,翅展40一44mm,体白色,下唇须上方黑色,下方白色;触角端部黑色;胸足有黑带,腿节上方黄色;腹部背面除基节、端节黄色外,腹面白色,腹背中央有黑点纹7个,侧面有5个黑点,个体差异比较大;前翅白色,内横线、外横线、亚缘线有或多或少的黑点,后翅无点纹。雄蛾外生殖器瓣基部内方具一几丁质小脊,瓣端部较星白雪灯蛾的短。

卵淡黄色。幼虫黄褐色,4龄后变为暗褐色,末龄幼虫体长21.525.8mm,全身披有长毛,刚毛暗灰色,胸部背面每节具8个毛瘤,腹部l、2节及79节每节具毛瘤14个,中央2个较小,气门明显。头部黑色,气门白色。蛹椭圆形,长11.415.5mm,黑褐色,节间黄色。表面粗糙,密生小刻点,化蛹时结一薄茧。

桑树稀点雪灯蛾生活习性

河北、山东一带年生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4月中旬至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害,幼虫共6龄,第一代成虫于6月中旬始见;第二代幼虫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始发于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9月中旬后化蛹越冬。成虫寿命314天/卵期3.54.1天,幼虫期27.731.4天,蛹期10.311.3天,一代历期4852天左右。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傍晚即开始交尾、产卵,卵喜产在叶背或茎部,多成块产下,少则6粒,多的可达160粒,每雌产卵150一750粒。

成虫趋光性强,用黑光灯可诱到,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植物丛中叶背面,晚上飞出活动,20一22时活跃,初孵幼虫只啃食叶肉,3龄后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46龄进入暴食阶段,占总食量90%,食料缺乏时互相残杀;幼虫白天上午也栖息在叶背面或土块及枯枝落叶下,下午开始取食,傍晚最盛,20时后又开始减少,末龄幼虫爬至地头、路旁石块或枯枝杂草丛中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

桑树稀点雪灯蛾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注意通风透光,可减少着卵,降低幼虫密度。

(2)必要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30Q倍液、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

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方法


凤凰木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名由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而来,在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常有种植。凤凰木的病虫害比较少,但是夜蛾虫害比较常见。现将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2mm,翅展33-48mm。头部及胸部灰褐色,颈板有2条褐色横线。腹部灰褐色,第三、四、五节背面各有一黑色毛簇。

卵:绿色,略呈半球形,底面粘着在叶片上,卵壳表面有纵脊40条左右。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44-60mm,宽4mm左右。体背有一层白粉,有的映出红色气门上线在腹节间部分为棕黄色。腹部第一至第八节气门后方各有1个微隆起的黑褐色不规则斑块。

蛹:长17-26mm,深褐色,近羽化时为浅黑褐色。臀棘较长,末端有2对弯向两侧的褐色钩,在其两侧各有1根弯向内侧的短钩。

2、发生规律

凤凰木夜娥在海南1年发生8-9代,白天潜伏在离地面较高的阴暗处,静息时双翅展开,平贴在静息物上。成虫趋光性较强,大发生初期卵集中产在树冠上部、林缘和地势高的林地,大多散产于叶背,孕卵量每雌870-1270粒。4—8时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初孵幼虫取食卵壳。

当树叶快被吃尽时,有群集转移的习性。幼虫受惊后迅速爬行或吐丝下垂,末龄幼虫还会弹跳落地,栖息时拱成桥形,脱皮后能食尽旧蜕。老熟幼虫在寄主树上、或爬到其它树上和杂草上缀叶结革化蛹。5-6月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该虫大发生。

3、防治方法

林业防治:对凤凰木夜蛾在成片造林时可采用带状混交方式造林,及时嫁接,认真作好松绑、除前等嫁接后的管护工作,以抑制这种害虫的繁减。

人工防治:人工压死苗圃中抽授带夜蛾的幼虫。灯光诱杀夜蛾科昆虫成虫大多有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苗圃及林地中的蚂蚁、瓢虫、胡蜂、马蜂、寄蝇、草蛉、益鸟、编福等天敌均须加以保护利用。

化学防治:

(1)对幼龄幼虫可喷射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或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观%敌百由晶体1000-15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剂、或50%甲胺磷乳剂500-1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剂1500倍液,或2.5%澳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每公顷用药150一300ml,或灭幼脏3号20%胶悬剂2000-3000倍液。

(2)对已蛀人梢中的幼虫,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倍液注干,或用50%杀螟松乳油、或50%二溴磷乳油用一40倍液涂抹被害处。

柑橘鸟嘴壶夜蛾虫害的防治


鸟嘴壶夜蛾

为害特点:

分布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能危害多种农作物,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主要农业害虫。幼虫食害葡萄、木防已的叶片成缺刻与孔洞。成虫以其构造独特的虹吸式口器插入成熟果实吸取汁液,造成大量落果及贮运期间烂果。除柑桔外,尚可为害荔枝、龙眼、黄皮、枇杷、葡萄、桃、李、柿、番茄等多种果蔬成熟的果实,常招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26毫米,翅展49-51mm,褐色。头和前胸赤橙色,中、后胸赭色。前翅紫褐色,具线纹,翅尖钩形,外缘中部圆突,后缘中部呈圆弧形内凹,自翅尖斜向中部有两根并行的深褐色线,肾状纹明显。后翅淡褐色,缘毛淡褐色。卵:球形,0.8毫米,初淡黄色渐变淡褐色、上有红褐色斑纹。幼虫:体长44~45毫米,前端较尖,头部灰褐色、布满黄褐色斑点、头顶桔黄色,体灰黑色,初孵幼虫头褐色、体细长淡黄绿色具黑色长刚毛。低龄全褐色。蛹:长23毫米,暗褐色。

发生规律:

在湖北武汉和浙江黄岩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幼虫或蛹越冬。越冬代在6月中旬结束,第一代发生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发生于7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三代于8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虫夜间活动吸食多种水果的汁液;有趋光性,略有假死性。成虫羽化后需要吸食糖类物质作为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木防己植物上,幼虫以产卵植物的叶片为食料,老熟幼虫常在寄主基部或附近的杂草丛中,以丝将叶片、碎枝条、苔藓粘作薄茧并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①果园规划:在山区或近山区新建果园时,尽可能连片种植;选种较迟熟的品种,避免同园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②栽种幼虫寄主植物:在果园边有计划栽种木防己、汉防己、通草、十大功劳、飞扬草等寄主植物,引诱成虫产卵、孵出幼虫,加以捕杀。人工防治:在果实成熟期,可用甜瓜切成小块,并悬挂在果园,引诱成虫取食,夜间进行捕杀。在果实被害初期,将烂果堆放诱捕,或在晚上用电筒照射进行捕杀成虫。物理防治:①每6700平方米(约10亩)果园设置40瓦黄色荧光灯或其他黄色灯5-6支,对吸果夜蛾有一定拒避作用。②对某些名优品种,果实成熟期可套袋保护。药剂防治:①在果实进入成熟初期,用香茅油纸片于傍晚均匀悬挂在公款冠上,上拒避成虫。方法是用吸水性好的纸,剪成约5厘米6厘米的小块,滴上香油,于傍晚挂出树冠外围,5-7年的树,每株挂5-10片,次晨收回放入塑料袋密封保存,次日晚上加滴香茅油后继续挂出,依次进行直至收果。②在果实将要成熟前,用甜瓜切成小块,或选用较早熟的荔枝、龙眼果实(果穗),用针刺破瓜、果肉后,浸于90%晶体敌百虫2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20倍液,或30%苯睛磷乳油,或40%苯溴磷等药液中,经10分钟后取出,于傍晚挂在树冠上,对健果、坏果兼食的吸果夜蛾有一定诱杀作用。③在果实近熟期,用糖醋加90%晶体敌百虫作诱杀剂,于黄昏放在果园诱杀成蛾。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柑桔桥夜蛾虫害的防治


桥夜蛾

为害特点:

成虫除为害柑橘深实外,还可为害苹果、醋栗、葡萄、杧果、梨、桃、杏、李等植物的果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17毫米,翅展35~38毫米,触角丝状。体及前翅黄褐色,后翅灰褐色。前翅翅尖稍下垂,外缘中部外突成尖角。两翅合并时上有呈拱桥形花纹,每翅上各有3个黑点。卵淡黄色,扁球形,顶端突起,底面平坦,直径约0.6毫米,卵壳上有纵向条纹。幼虫末龄幼虫青绿色,体长约37毫米,腹足4对,第一对最小,第二对稍小,第三、四对发达。蛹棕褐色,长约18毫米。发生规律:桥夜蛾在浙江黄岩1年发生6代,以幼虫和蛹越冬。各代卵发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桥夜蛾幼虫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泡和野板栗。通常幼虫和蛹的成活率较高,而卵则较低,卵的孵化率在不同世代间又有显着差异,其中第一代最高,为82.3%,第五代最低,仅为11.1%。卵孵化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被寄生蜂大量寄生,特别是7~9月间虽然卵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寄生蜂寄生率高,能孵化出的幼虫则不多。故桥夜蛾对柑橘的为害通常不大。

防治方法:

桥夜蛾的防治应以生态调节和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1)合理规划果园。山区和半山区发展柑橘时应成片大面积栽植,并尽量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或多种果树。(2)铲除幼虫寄主。在5~6月份用除草剂镇甲剂1号涂茎(木防己)或用镇甲剂2号喷雾,彻底铲除柑橘园内及周围1千米范围内的木防己和汉防己。(3)灯光诱杀。可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4)拒避。每树用5~l0张吸水纸,每张滴香茅油1毫升,傍晚时挂于树冠周围;或用塑料薄膜包住萘丸,上刺小孔数个,每株树挂4~5粒。(5)果实套袋。早熟薄皮品种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纸袋包果,包果前应做好锈壁虱的防治。(6)生物防治。在7月份前后大量繁殖赤眼蜂,在柑橘园周围释放,寄生吸果夜蛾卵粒。(7)药剂防治。开始为害时喷洒5.7%百树得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此外,用香蕉或橘果浸药(敌百虫20倍液)诱杀或夜间人工捕杀成虫也有一定效果。

苦瓜虫害的防治


苦瓜又称之为凉瓜,是一种很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食物,它的果实为长椭圆形,外表有很多小突起,种子生长在果实之中,在我国,南亚及加勒比海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

工蜘蛛

苦瓜如果收到工蜘蛛的侵害,就会被吸食汁液,造成苦瓜的叶片变黄,进而导致植株过早衰老,幼瓜也会变得不能膨大。具体的防治方法是,在苦瓜成长阶段要时常检查叶片,一旦发现植株上有粉红色的小虫在叶片上,就要使用1000倍螨即死水溶液或者1500倍扫螨净水溶液进行喷洒,大概7到10天一次,2到3次即可。

白粉虱,蚜虫,茶黄螨

这些害虫会使叶片受损,对开花结果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传播病毒,增加重病发生的风险。当我们发现蜘蛛上有上述害虫时,可以在叶面上喷1500倍氧化乐果水溶液等,及时防治。

凤蝶,毒蛾,金龟子

这几种害虫通常会咬坏叶片,使养分积累缺失,进而影响苦瓜的开花结果,影响幼瓜的生长。解决方法是当新的枝叶抽出以后,在叶面上喷洒800倍的敌百虫水溶液或者是1000倍的敌敌畏水溶液也可以。

瓜实蝇

瓜实蝇是苦瓜的最大的敌人之一,它会进入到苦瓜的果实内,造成幼瓜变形,甚至腐烂变质,而且还会产生难闻的气味。采取的措施是,使用1000倍的锐劲特水溶液向幼瓜上喷洒,一般2到3次就可以了,记得要及时的把坏掉的果实摘除哦。

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


凤凰木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名由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而来,在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常有种植。凤凰木的病虫害比较少,但是夜蛾虫害比较常见。现将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2mm,翅展33-48mm。头部及胸部灰褐色,颈板有2条褐色横线。腹部灰褐色,第三、四、五节背面各有一黑色毛簇。

卵:绿色,略呈半球形,底面粘着在叶片上,卵壳表面有纵脊40条左右。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44-60mm,宽4mm左右。体背有一层白粉,有的映出红色气门上线在腹节间部分为棕黄色。腹部第一至第八节气门后方各有1个微隆起的黑褐色不规则斑块。

蛹:长17-26mm,深褐色,近羽化时为浅黑褐色。臀棘较长,末端有2对弯向两侧的褐色钩,在其两侧各有1根弯向内侧的短钩。

2、发生规律

凤凰木夜娥在海南1年发生8-9代,白天潜伏在离地面较高的阴暗处,静息时双翅展开,平贴在静息物上。成虫趋光性较强,大发生初期卵集中产在树冠上部、林缘和地势高的林地,大多散产于叶背,孕卵量每雌870-1270粒。48时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初孵幼虫取食卵壳。

当树叶快被吃尽时,有群集转移的习性。幼虫受惊后迅速爬行或吐丝下垂,末龄幼虫还会弹跳落地,栖息时拱成桥形,脱皮后能食尽旧蜕。老熟幼虫在寄主树上、或爬到其它树上和杂草上缀叶结革化蛹。5-6月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该虫大发生。

3、防治方法

林业防治:对凤凰木夜蛾在成片造林时可采用带状混交方式造林,及时嫁接,认真作好松绑、除前等嫁接后的管护工作,以抑制这种害虫的繁减。

人工防治:人工压死苗圃中抽授带夜蛾的幼虫。灯光诱杀夜蛾科昆虫成虫大多有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苗圃及林地中的蚂蚁、瓢虫、胡蜂、马蜂、寄蝇、草蛉、益鸟、编福等天敌均须加以保护利用。

化学防治:

(1)对幼龄幼虫可喷射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或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观%敌百由晶体1000-15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剂、或50%甲胺磷乳剂500-1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剂1500倍液,或2.5%澳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每公顷用药150一300ml,或灭幼脏3号20%胶悬剂2000-3000倍液。

(2)对已蛀人梢中的幼虫,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倍液注干,或用50%杀螟松乳油、或50%二溴磷乳油用一40倍液涂抹被害处。

柑桔吸果夜蛾虫害的防治


吸果夜蛾

为害特点:

有超桥夜蛾、枯叶夜蛾、玫瑰巾夜蛾、小造桥虫、艳叶夜蛾等。为害柑橘、梨、桃、苹果、葡萄、龙眼、荔枝、柿、枇杷等多种果树。

形态特征:

1.超桥夜蛾。成虫体长13-20毫米,头、胸背和前翅棕红色,后翅、腹背灰棕色。前翅基线短,内横线成3个小圆弧向外倾斜,中横线波状直达后缘,外横线波状从前缘达到翅中,后段不明显,亚端线波状。各线紫红色,但亚端线外颜色较暗。环状纹边缘紫红,中央有一个小白点;肾形纹上部不清晰,下部黑色。前足胫节喝第一跗节的外侧白色。

2.枯叶夜蛾。成虫头胸部棕褐色,腹部杏黄色,触角丝状。前翅色似枯叶深棕微绿,顶角尖,外线弧形内斜,后缘中部内凹,从顶角至后线内凹处有l条黑褐色斜线,内线黑褐色,翅脉上有许多黑褐小点,翅基部及中央有暗绿色圆纹。后翅杏黄色,中部有1肾形黑斑,其前端至M2脉亚端区有l牛角形黑纹。幼虫一、二腹节弯曲,第八腹节隆起。头红褐色,体黄褐或灰褐色,背线、亚背线、气门线、亚腹线和腹线均为暗褐色。第二、三腹节亚背面有1眼形斑,中黑并具月牙形白纹,其外围黄白色绕有黑圈。

3.玫瑰巾夜蛾。成虫体褐色。前翅赭褐色,翅中间具白色中带,中带两端具赭褐色点;顶角处有从前缘向外斜伸的白线l条,外斜至第一中脉。后翅褐色,有白色中带。卵球形,黄白色。幼虫青褐色,有赭褐色不规则斑纹,腹部第一节背具黄白色小眼斑l对,第八节背有黑色小斑1对,第一对腹足小,臀足发达。蛹红褐色,被有紫灰色蜡粉。尾节有多数隆起线。

4.小造桥虫。成虫头胸部橘黄色,腹部背面灰黄至黄褐色;前翅雌虫淡黄褐色,雄虫黄褐色。触角雄虫栉齿状,雌虫丝状。前翅外缘中部向外突出呈角状,翅内半部淡黄色密布红褐色小点,外半部暗黄色。亚基线、内线、中线、外线棕色,亚基线略呈半椭圆形,内线外斜并折角,中线曲折末端与内线接近,亚端线紫灰色锯齿状,环纹白色并环有褐边,肾纹褐色且上下各具1黑点。卵扁椭圆形,青绿至褐绿色。幼虫头淡黄色,体黄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灰褐色,中间有不连续的白斑,以气门上线较明显。气门长卵圆形,气门筛黄色,围气门片褐色。第一对腹足退化,第二对较短小,爬行时虫体中部拱起,似尺蠖。蛹红褐色。

5.艳叶夜蛾。成虫体长约29~34毫米,触角丝状,前翅呈铜色,从顶角至基角及臀角各有一白色阔带,内缘上方有一条酱红色线纹,后翅浓黄色,上有黑色肾形及大形宽黑纹,外缘有6个白斑。卵约似3/4圆球,底面平,直径约0.9毫米,卵初产时色淡黄,快孵化时渐复暗。幼虫老熟时体长约50毫米,体宽约7毫米,头宽仅约4毫米。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头部及身体均为棕色,腹足和胸足为黑色,第一对腹足退化,外形很小。静止时头下坠尾端高翘,仅以发达的3对腹足着地。蛹为被蛹躺,长约24毫米,宽约9.0毫米,褐色,吐白色丝,混和叶片包在体外。

发生规律:

幼虫均分布于广大地区的杂草灌木间。成虫飞翔力强,白天分散潜伏,晚上取食、交尾、产卵等。成虫以果实汁液为食料,尤喜吸食近成熟和成熟果实的汁液。在广西西南部的果园,一年中4-6月为害枇杷、桃、李和早熟荔枝果实;5月下旬至7月为害荔枝果实;7月中至8月上为害龙眼果实;6-8月上旬除荔枝龙眼外,还为害芒果黄皮等;8月中旬以后开始为害柑桔果实。一天中以晚上8-11时觅食活跃;闷热、无风、无月光的夜晚,成虫出现数量较大,为害严重。凡是丘陵山区的果园,吸果夜蛾类害虫发生较严重。吸果夜蛾类害虫的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一种线虫,成虫天敌有螳螂和蚰蜓等。

防治方法:

挖除橘园周围幼虫寄主木防己、汉防己等,可以减轻为害。②将剥皮橘子浸在30倍液的50%乙基辛硫磷乳油中3分钟,再挂在柑橘园内诱杀吸果夜蛾。③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诱杀灯。灯高2米,灯下放木盆,盆内盛水,加几点柴油或煤油。④果实套袋。早熟薄皮品种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纸袋包果,套袋前应防治锈壁虱。中熟品种可在10月中上旬进行。⑤药剂防治。开始为害时喷洒5.7%百树得乳油12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

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措施


凤凰木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名由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而来,在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常有种植。凤凰木的病虫害比较少,但是夜蛾虫害比较常见。现将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2mm,翅展33-48mm。头部及胸部灰褐色,颈板有2条褐色横线。腹部灰褐色,第三、四、五节背面各有一黑色毛簇。

卵:绿色,略呈半球形,底面粘着在叶片上,卵壳表面有纵脊40条左右。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44-60mm,宽4mm左右。体背有一层白粉,有的映出红色气门上线在腹节间部分为棕黄色。腹部第一至第八节气门后方各有1个微隆起的黑褐色不规则斑块。

蛹:长17-26mm,深褐色,近羽化时为浅黑褐色。臀棘较长,末端有2对弯向两侧的褐色钩,在其两侧各有1根弯向内侧的短钩。

2、发生规律

凤凰木夜娥在海南1年发生8-9代,白天潜伏在离地面较高的阴暗处,静息时双翅展开,平贴在静息物上。成虫趋光性较强,大发生初期卵集中产在树冠上部、林缘和地势高的林地,大多散产于叶背,孕卵量每雌870-1270粒。48时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初孵幼虫取食卵壳。

当树叶快被吃尽时,有群集转移的习性。幼虫受惊后迅速爬行或吐丝下垂,末龄幼虫还会弹跳落地,栖息时拱成桥形,脱皮后能食尽旧蜕。老熟幼虫在寄主树上、或爬到其它树上和杂草上缀叶结革化蛹。5-6月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该虫大发生。

3、防治方法

林业防治:对凤凰木夜蛾在成片造林时可采用带状混交方式造林,及时嫁接,认真作好松绑、除前等嫁接后的管护工作,以抑制这种害虫的繁减。

人工防治:人工压死苗圃中抽授带夜蛾的幼虫。灯光诱杀夜蛾科昆虫成虫大多有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苗圃及林地中的蚂蚁、瓢虫、胡蜂、马蜂、寄蝇、草蛉、益鸟、编福等天敌均须加以保护利用。

化学防治:(1)对幼龄幼虫可喷射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或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观%敌百由晶体1000-15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剂、或50%甲胺磷乳剂500-1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剂1500倍液,或2.5%澳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每公顷用药150一300ml,或灭幼脏3号20%胶悬剂2000-3000倍液。

(2)对已蛀人梢中的幼虫,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倍液注干,或用50%杀螟松乳油、或50%二溴磷乳油用一40倍液涂抹被害处。

黄蝉的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黄蝉用于庭园绿化,植株浓密,叶色碧绿,花朵明快灿烂,非常醒目,适宜作大中型盆栽,装饰客厅、阳台、公园及商场、会场等大型室内空间,效果很好,但是遇到病虫害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跟大家介绍!

黄蝉的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

煤烟病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包括煤炱菌、新煤炱菌等多种。其无性阶段多为散播烟霉,。病菌以表生菌丝体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并以介壳虫分泌的蜜露为养料而繁殖,借风雨及介壳虫活动而扩散。

初期被害植株枝干部分或者大部分呈黑色,患病处被黑色霉菌覆盖,手摸上去有粘滞感。

患病后期叶面黑霉可部分剥落,叶片黑白斑驳,染病严重的植株光合作用受阻,长势不良,叶子提前掉落,观赏价值大大降低。

防治方法

植物要处于通风的环境中,保持空气的流通。

一旦患病,可以喷施40%速扑杀乳油1000-3000倍液,或40%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25%优得乐(扑虱灵)乳油2000倍液(对介壳虫,若虫期喷稀液),或喷50%抗蚜威乳油2000-3000倍液。

黄蝉的常见虫害和防治方法

红蜡蚧

黄蝉红蜡蚧属同翅目、蚧科(或称蜡蚧科)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是危害黄蝉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黄蝉枝、叶的汁液,致黄蝉营养不良,长势衰弱,开花结果受阻,甚者可致黄蝉枝条枯死。

黄蝉红蜡蚧1年发生1代,以受精卵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5月、6月间为越冬雌虫产卵盛期,卵产于体下,产卵于体下,产卵期长达月余。

初孵若虫经一定时间爬行后固定于寄主上取食,一般固定6小时开始泌蜡,经15天能形成星芒蜡被,一旦形成蜡质层后再去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就不太理想。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在红蜡蚧发生的初期,及时去除虫体,或者剪去多虫的枝叶,集中销毁。

园艺防治,加强对黄蝉的修剪,改善空气流通和光照条件,会减轻黄蝉红蜡蚧的侵害。

室内植物凤仙花天蛾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


凤仙花天蛾又名双线斜天蛾、芋双线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全国各地。

【为害对象】凤仙花、鸡冠花和长春花等花卉。

【为害特点】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也食害花朵。

【形态特征】

成虫体褐绿色,长40毫米。头及胸部两侧具灰白色缘毛;腹背具2条银白色纵线,腹面土黄色。前翅灰褐绿色,顶角至后缘基部有一较宽的浅黄褐色斜带,斜带内外具数条黑白色条纹;后翅黑褐色,具灰黄横带1条。缘毛白色。

卵淡绿色,球形。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时褐绿色或紫黑色,体长70-80毫米;腹末节背板上有一尾角向后上方突起。

蛹灰黑或灰褐色,长约42毫米。

【发生规律】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成虫羽化,成虫夜间活动,具趋光性,交尾后将卵散产于嫩叶上。8月上旬幼虫孵化为害,一般在清晨为害较重;8月下旬幼虫化蛹。9月初第1代成虫羽化,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孵化为害;10月中下旬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措施】A.冬季清园翻土,注意消灭土中越冬虫蛹。B.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C.幼虫为害期,可选用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或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苦瓜黄腹灯蛾虫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