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芸豆又称四季豆、刀豆、菜豆。它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中国在16世纪才开始引种栽培。现将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芸豆斑荚螟为害特点:

幼虫危害叶、蕾、花及豆荚,卷叶危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籽粒,荚内及蛀孔外常堆积粪便,轻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则把整个豆荚蛀空,受害豆荚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和枯梢。

芸豆斑荚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一条白色纵带,近翅基有一条黄褐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边缘色泽较深。卵椭圆形,乳白至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背面紫红色,腹面绿色;前胸背板上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蛹外包白色丝茧。

芸豆斑荚螟生活习性:

每年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或晒场附近的土表下结茧越冬。第二年春天4-5月成虫陆续羽化出土,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伏,有趋光性,飞行能力不强,在花蕾、嫩荚、嫩叶或叶柄上产卵。初孵幼虫蛀食嫩荚和花蕾,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可转荚危害,l0-11月老熟幼虫入土越冬。豆荚斑螟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芸豆斑荚螟防治方法:

(1)豆类作物或豆科绿肥作物连作或邻作,可进行水旱轮作。

(2)冬、春季幼虫越冬期进行灌溉,可使越冬幼虫大量死亡。

(3)收获后及时翻耕,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

(4)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或干菌粉0.5千克加细土4.5千克。

(5)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果荚。

(6)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7)在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可喷药防治,可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2%天达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5%锐劲特胶悬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等,每隔7天一次,可喷药1-3次。

小编推荐

向日葵斑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向日葵如果遇到斑螟的冲,可能会造成向日葵的花盘多腐烂发霉,以致降低产量和质量。现将向日葵斑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特点

l一2龄幼虫啃食筒状花,3龄后沿葵花子实排列缝隙蛀食种子,把种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蛀花盘,把花盘蛀成很多隧道,并在花盘子实上吐丝结网粘连虫粪及碎屑,状似丝毡。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2mm,翅展20一27mm,复眼黑褐色,触角灰褐色,丝状,基节长而粗,较其它节长约34倍。前翅长形,灰褐色,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后翅浅灰褐色,具有暗色脉纹和边缘。成虫静止时,前后翅紧贴体两侧,与向日葵种籽很相似。卵长0.8mm,宽0.4mm左右,乳白色,椭圆形。

卵壳有光泽,具不规则的浅网状纹,有的卵粒在一端尚有1圈立起的褐色胶膜圈。幼虫老熟时体长10mm,淡黄灰色,腹面浅黄绿色,背面有3条暗色或淡棕色纵带,头部淡褐色,前胸盾板淡黄色,气门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整环,别于桃蛀螟、玉米螟。蛹长11.2mm,褐色,羽化前呈暗褐色,腹部背面1至10节都有圆刻点,但以第二至第七节最多。第一节及第八节刻点较少,第九节与第十节则只有35个刻点,在腹面仅第五节至第十节有圆刻点,腹端有刺钩8根。茧长1217mm,梭形,丝质,鲜黄色或浅褐色。

3、生活习性

吉林、黑龙江年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葵花盛花期越冬代成虫出现,白天潜伏,傍晚开始活动,在花盘上取食花蜜交配产卵。卵多散产在葵花花盘上的开花区内,在花药圈内壁、花柱和花冠内壁着卵量最多,筒状花和舌状花上着卵很少。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卵期34天,幼虫有4个龄期。第一代幼虫经过1922天即老熟,多数幼虫老熟后入土做茧越冬,一部分幼虫老熟后落入土中吐丝做茧化蛹。在黑龙江省化蛹始期为8月17日,盛期8月2224日,末期9月9日,蛹经1216天即羽化为第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出现期8月28日至9月8日,盛期9月46日,由越冬代成虫产卵到出现第一代成虫历时36天左右。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硬壳层形成快的品种受害轻或不受害,小粒油用种较大粒食用种受害轻。

(2)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

(3)于8月上旬幼虫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0一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一15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

赤松梢斑螟防治


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sylvestrella(Ratzeburg)]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江苏等地,主要为害红松、赤松幼林的球果、嫩梢和干部,造成种子产量下降、柿康土印

为害特点

赤松梢斑螟幼虫钻蛀松树球果及幼树梢头轮生枝的基部,致使被害部以上梢头枯死、侧枝代替主梢、形成分叉;危害主梢顶芽基部,致顶芽枯死,下年新梢不能抽生,严重影响红松、赤松的正常生长。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mm、翅展28mm,丝状触角密生褐色短小茸毛。银灰色前翅具黑白相间的鳞片,翅基鳞片白色;亚基线和内横线白色、其后缘基部相连并为黑白鳞片所覆盖,中横线和外横线白色波纹状,内、中横线间的后缘为褐色鳞片覆盖,白色肾形斑斜后方在靠外横线处明显一白色鳞片区,黑色外缘线内侧密覆白色鳞片,缘毛灰色。后翅灰白色。腹部背面灰褐色,被白、银灰、铜色鳞片。足黑色,被黑白相间的鳞片。

赤松梢斑螟

卵椭圆形,长约0.7mm,暗红色。

幼虫体长21mm,头宽1.2mm。淡灰褐色或灰黑色。头暗棕色,胸、腹部蜡黄而亮、生长刚毛一圈;前胸背板黑亮,背中线灰白色,前胸气门前毛片刚毛2根,每节生黑色毛瘤3对,近背中线的4个毛瘤上各生刚毛1根,气门线下的毛瘤上生前短而后长的刚毛2根。腹足趾钩2序环式。

蛹长椭圆形,长15mm、宽3mm。黄褐色,腹未臀棘6根。

发生规律

黑龙江年生1代,以幼虫越冬。4月开始活动,5月下旬幼虫老熟开始化蛹,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越冬。

4月气温上升,幼虫开始活动,危害嫩梢基部的轮生枝干及球果;蛀害干部时均从修剪枝、机械碰撞、红松疱锈病的病斑等处的伤口侵入,被害部流脂形成瘤苞;危害球果者从球果中、下部蛀入,被害部位具白色透明松脂和褐色虫粪。5月下旬老熟幼虫啃食枝梢木质部,咬筑蛹室及其上方的羽化孔、吐丝粘结木屑封闭羽化孔,再在蛹室内作丝茧化蛹,预蛹期l天,蛹期17天。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期20天左右,6月下旬为交尾、产卵盛期。7月幼虫危害,7月底、8月上旬天热少雨时受害球果大量流脂,使幼虫被松脂粘死、粘死率可达74%;如连续几次降雨,则停止排脂,球果被害重。10月气温下降,幼虫在瘤苞下方作茧越冬。

赤松梢斑螟喜光,在郁闭度0.7的阔叶树下营造红松幼林,幼树多不被害;郁闭度在0.3时造林,红松幼林被害株率0.1%;透光度加大时受害加重,全透光时被害株率达45%。

防治方法

(1)加强林区管理。

结合抚育,在林冠下营造幼林,并随着幼林成长保留一定数量的阔叶树,提高林分郁闭度,减少为害;冬春对苗圃、幼林及散生树进行普查,发现螟虫为害枝立即剪除,并注意摘除越冬虫茧,集中烧毁。

(2)根据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3)药剂防治。

对低龄幼虫可喷射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或50%磷胶乳油1000倍液。

豆角豇豆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幼虫钻蛀在豆荚内取食豆仁,一般喷洒农药很难将其杀死。许多菜农连续多次喷药,甚至使用高毒、剧毒农药,不仅浪费劳力加大成本,而且造成农药残留影响消费者健康。

豇豆螟主要危害豆角,随春季豆角上棚后开始出现。成虫多将卵粒产于花蕾,嫩荚或叶柄上。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蕾或幼嫩豆荚中取食,造成脱荚落蕾或雨后花蕾腐烂。蛀食入嫩荚中的幼虫随豆荚增大而长大,3龄后开始蛀入取食豆粒,为害严重时虫蛀豆荚率达到70%,雨天造成豆荚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菜农收益。

由于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特别注意技巧,抓住其薄弱环节和关键时期用药才能达到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因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一次性施足攻花攻荚肥,并适当摘去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

2、及时清理田间脱落的花蕾,将其深埋或浸水沤烂,消灭落蕾中的幼虫,以减少田间虫源数量。

3、喷药杀豆荚螟要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把握在晴天的上午810点,即花苞开放期。另外,谢花后豆荚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2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

4、使用的药剂要求对豆角花和幼荚无药害,并有较好的渗透。建议选用以下药剂:阿锐宝(45%乳油)10002000倍;安雷特(25%乳油)15002000倍;锐宁(25%乳油)2000倍;农斯特(40%乳油)15002000倍;速凯(44%乳油)20003000倍。

黄花菜粉斑螟的防治


又叫粉斑螟蛾,是黄花菜的干制品在仓库贮藏期间经常发生的害虫。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4--16毫米,前翅狭长,淡褐色,有时为灰黑色,近基部1/3处有一不甚明显的淡色纹横断前翅,纹外翅色较深。后翅灰白色。卵球形,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2--14毫米,头部赤褐色,刚毛基部有较明显的小黑点。

粉斑螟分布甚广,我国除新疆外各地均有,而且食性很杂,所有植物性产品如稻、谷、米、面粉、药材、油料等几乎没有不受害的。它随时可以加害于黄花菜,特别是采收过迟的花蕾于蒸制后,因花被松散而花药外露,这种害虫最喜食害花药,所以花药常在贮藏后不久首先受到危害,再逐渐转蛀其他部分。这种害虫并吐丝结网,常将花蕾缀结成块,同时排出大量带臭味的粪便,大大降低黄花菜的商品质量。

粉斑螟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包装物、垫仓板,屋柱、板壁或仓内阴暗避风处潜藏越冬,次年继续为害。另外,亦可从附近粮食仓库传入黄花菜库房内繁衍,因此,须加强防治。

防治方法①搞好环境卫生。贮藏前将库房内,外彻底打扫,剔刮虫巢,缝隙用纸筋石灰堵塞嵌平,墙壁用石灰浆粉刷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80%的敌敌畏20--40毫克,或浸有敌百虫的锯木屑烟剂熏蒸,消灭漏网害虫。②供贮藏的黄花菜应当是质量好的,一般以适期早采的干制后进行贮藏。库房门窗须加设纱门、纱窗,防止成虫飞入。仓库内并挂浸有敌敌畏的布条,杀死进入的害虫。③发现虫蛀时,除过筛后在太阳下曝晒杀死,或在-1℃处经过1天,将其冻死外,亦可用药物熏杀。每立方米用30--40克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喷布到包装黄花菜的包装袋面上或喷布到空包装袋上挂于仓库内。也可每立方米用190--220克二氯乙烯或溴甲烷(甲基溴或溴代甲烷)20克,密闭熏蒸72小时。

高梁穗隐斑螟如何防治


高粱穗隐斑螟,学名Cryptoblabesgnidiella(Milliere)鳞翅目,螟娥科。别名小穗虫、高粱穗虫。分布华东、华南、中南。是黄淮平原春、夏高粱穗期主要害虫。寄主高梁。

为害特点

成虫把卵散产在高粱穗小穗间或颖壳上,幼虫在穗上结网食害嫩穗和籽粒。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mm,翅展11—16mm,前翅狭长,紫褐色,暗褐小点满布。翅基前缘近基部的一半和内缘及中室朝外的各翅脉带深红色,前翅中央具2条下凹的宽黑纵纹及几条较细黑纹。外横线白色,横贯细黑纹间,翅外缘有小黑点6个。后翅灰白色,略透明。翅尖、内缘及各翅脉颜色略深。卵长0.3—0.4mm,椭圆形,扁薄,中间稍隆,表面具皱纹。末龄幼虫体长10—14mm,纺锤形,体细长,低龄幼虫黄白色,长大后变为土黄色至草绿色或灰黑色。背线浅褐色,细,中胸到腹末体背两侧各具绿色波形纵带l条。亚背线较宽,黑褐色,腹节中央具一横纹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各具毛片2个,呈方形排列。蛹长6—7mm,黄褐色至红棕色,背面具刻点,腹部末节具2根靠的很近的直刺及4—6根弯钩小刺。

生活习性

江苏、山东年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穗内或穗茎叶鞘处结茧越冬。翌年6月下旬—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每穗有虫3—5条,多的可达数十条,7月中旬进入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幼虫老熟在穗内结茧化蛹,幼虫期20—25天,蛹期6—8天,7月底8月初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

防治方法

在高粱开花至乳熟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穗1次或2次。高粱对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久效磷等敏感,严禁使用。

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樟丛螟,又叫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对樟树的危害较大,现将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樟丛螟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合两叶片或卷单叶,啃食叶肉,随着虫龄增长,食量逐渐增大,将附近的枝叶嫩梢缀合,形成鸟巢状的虫包,每只虫包内有幼虫数条或数十条,同一包内幼虫虫龄相差很大,严重时可将樟叶、嫩梢吃尽,树冠上挂满虫包,影响樟树生长和观赏。每年秋季调查,疏于防治的樟树单株有虫包百只以上。

防治方法

1、加强调查监测,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及时防治。

低龄幼虫(二片樟叶缀起时)覆盖物少,且耐药性差,最容易治灭,是防治的最佳期,因此,必须根据虫情预报和经常的实地调查,掌握每代樟丛螟低龄幼虫盛期,因地制宜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2、选用高效、低毒、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对口农药

樟丛螟幼虫躲藏隐蔽、发生期长,樟树叶又具蜡质,防治农药应选用高效、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行道树、风景林等施药还应兼具低毒。经过多年的筛选和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兼顾樟叶蜂、叶螨、蚧壳虫等其它害虫,可选用以下几种:

1%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40%毒丝本乳油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3、保证施药质量,改进植保器械,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应做到压力足,全株树叶均匀喷透,淋湿虫包,并打透树冠内膛,根据樟丛螟的生物学特性,喷药宜在早晚进行,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治质量,发现存活幼虫仍较多应立即补治。由于常用的手动式喷雾器扬程低,影响施药质量和进度,同时对施药人员也不安全,因此有条件的要逐步改用扬程高(五米以上)的机动喷雾机,这也十分有利于虫情严重时的快速突击防治.

4、人工摘除虫包,减少虫源和危害

对树上的有虫包可采取人工摘除,集中烧毁或踩灭,以减少虫源和危害。

5、冬季加强养护管理

树干高1米左右涂白用生石灰+硫磺+食盐+水(比例为:10:1:1:40)搅拌均匀后涂白。一方面阻止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在浅土层越冬;另一方面也可春季阻止幼虫上树。樟树周围进行松土,除去越冬老熟幼虫。

园林植物香椿蛀斑螟的防治方法


【危害】危害香椿的枝干,从4~5年生幼树到数十年大树均受其害。幼树主干受害后,常致整株死亡,大树枝条受害引起枯枝。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5毫米,翅展40毫米左右,全体灰褐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球形。胸部被有灰白色与灰褐色混杂的鳞片。前翅较狭,为灰褐色,具有一层睹红褐色鳞片,尤以翅中部较明显。亚缘线由6个黑褐色小点组成近‘3’字形横纹,前翅中室下缘,近基部有一排毛栉.后翅淡灰白色。

(2)卵灰褐色,卵圆形,略扁,直径0.8~1.0毫米。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38毫米,棕褐色体。末具钩状臀刺6枚,中部4枚,两侧各1枚。外被灰白色椭圆形茧。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大龄幼虫在枝干内越冬。来年3月下旬至4旬上旬越冬幼虫开始爬出取食。5月初开始爬出虫孔,另寻皮缝,虫孔口凹陷处,吐丝缀合虫粪,结茧化蛹。蛹期1个月左右。6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中旬达羽化盛期,下旬为末期。成虫常在17~19时羽化,次日即可交尾产卵。夜间将卵产于树干皮缝伤口处。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内,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受害轻者伤口可以愈合,枝干上留下粗肿的愈伤组织,重伤口则不能愈合,枝干上下形成孔洞,并裸露木质部,伤口处排出褐色粪便和流胶,粘附树体。

【防治方法】

(1)合理修枝,剪除被害虫枝,予以烧毁。

(2)越冬幼虫早春爬出取食时,采用化学防治,可用1000~2000倍敌敌畏乳剂,或1000倍杀螟松,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施,毒杀幼虫。这是全年防治最关键的一环。

板栗桃蛀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板栗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栗果除生食、炒食、煮食或做菜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栗脯、栗粉、栗子羹等。并有补肾益气,止血化瘀等药用价值。花、果壳、壳斗、树皮及根均可入药,具消肿解毒之功效

桃蛀螟是危害板栗果实最凶的害虫,在我国北方各粟产区,常因此虫的危害,虫果率约占30%左右,严重的年份和危害严重的地区,虫果率可高达50%以上,不但产量受到损失而且还会使果实品质大大降低。下面把防治板栗害虫桃蛀螟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第一,诱杀成虫在栗园内适当设置黑光灯网点,诱杀成虫,效果也很好。

第二,及时脱粒栗蓬采收后,堆积5-6天,当栗蓬大部分开裂,幼虫尚未蛀入栗果时,应抓紧时间进行脱粒,可减少40%的虫果率。

第三,消灭越冬幼虫8、9月桃子采收后,严格清除虫果,防止幼虫迁出蔓延翌年成虫羽化前,彻底处理向日葵花盘、玉米秸秆和栗空蓬等越冬寄主;冬季消灭仓库中的越冬幼虫。

第四,药剂防治栗蓬采收后桃蛀螟在栗蓬堆积期间大量蛀食栗果,尤其在堆温升高、蓬皮沤烂开裂时大量为害。因此,这个时期是控制桃蛀螟为害的关键时期。应在栗蓬堆放开裂时,用含量为90%的敌百虫结晶体加水1000倍,均匀喷洒在栗蓬上,随喷随翻动,用药量为粟蓬重量的25%-30%,可减少80%的虫果率。或将栗蓬装入筐内,在盛药液的缸中浸一下再上堆,效果很好。

茉莉叶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茉莉叶野螟主要以幼虫取食茉莉花叶片,有时也为害花蕾和嫩枝。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留下一层半透明的表皮。长大后将叶片吃成洞孔或咬成缺刻。也能啃食小枝皮层,引起叶片枯黄脱落,整枝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全体深褐色,腹面淡黄。复眼黑褐。触角丝状。下唇须向上弯曲。前翅狭三角形,每翅有10个形状各异的透明白斑。后翅宽三角形,每翅有5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基部白斑呈钩状,最粗大。腹部各节后缘中央及两侧鳞毛呈黄白色斑块。雄蛾腹部细长,静止时向上翘。

卵:椭圆形,长0.9~1.1毫米,卵面稍隆,具网状纹。

幼虫:全体绿色,头黄褐,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各体节毛片边缘灰黑色,刚毛基部漆黑色。

蛹:初呈绿色,后转淡黄绿色,长约12~14毫米。

发生规律

在南方一年发生10代,以幼虫越冬。成虫3~4月间出现,白天静伏,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面上,也有产于叶背和小枝上。卵块产,呈鱼鳞状排列,每头雌虫可产卵50~200粒。幼虫初时群集,三龄后扩散,常将枝叶连缀一起,隐藏其中,取食为害。秋季为害较烈。

防治方法

1、早春清园,扫除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天敌,放卵寄生蜂,使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等。

3、药剂防治。在自然天敌无法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90%敌百虫600~800倍稀释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稀释液,或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稀释液,也可用24.5%多虫螨丁2000倍液、1.8%虫螨克2000倍稀释液喷雾。注意喷药要在采花后,菊酯类农药一般施用后5天以上才能采摘。

香樟虫害樟巢螟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樟巢螟对香樟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新植香樟因叶面积小且叶片鲜嫩,成为受害重点。虫口密度高时,全树挂满虫巢,不见绿叶,枝条逐渐枯死,中小型香樟树严重受害时甚至整株枯死。现将其危害与及防治介绍如下。

樟巢螟危害症状

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树叶,大龄幼虫能将樟树叶片、嫩梢吃光,吐丝拉细枝在残叶作虫卷,单头或多头聚集一巢,躲在其中取食。随着虫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鸟巢状虫巢,巢内有大量丝、虫粪和枝叶残渣。在虫口密度大时整个树冠不见绿叶,全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虫卷。受害香樟枝叶因失去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高温日灼时枝条逐渐枯萎死亡。

樟巢螟形态特征

樟巢螟又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寄主植物有樟树、粟、山胡椒等。樟巢螟为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变态。成虫体长8毫米至13毫米,头部淡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张相叠的叶片之间。卵扁平圆形,直径0.6毫米至0.8毫米,乳白至浅红色,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卵壳有点状纹。卵粒不规则堆叠成卵块。幼虫5龄。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后渐变棕色。老熟幼虫体长22毫米至30毫米,褐色。幼虫有趋光性,爬行灵活,有滞育现象。茧黄褐色,椭圆形,白色薄丝状,茧上常有泥土,蛹红褐色或深棕色,腹节有刻点,腹末有钩刺6根。

樟巢螟发生规律

香樟樟巢螟在江南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根部土内结茧越冬,次年春季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在香樟叶背边缘产下卵块,每块卵块有卵百粒左右。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初出现,危害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二代老熟幼虫于10月底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秋季温度高的年份会发生三代幼虫,11月树上还有低龄幼虫发生。

幼虫白天很少活动,主要在傍晚和早晨活动、取食。3龄前取食量相对较小,四五龄进入暴食期。具群集性,每个虫巢中有数条至数十条虫不等。有假死性,受喷药等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下落的幼虫会继续上树危害。香樟树连片种植的地段和失管地段樟巢螟往往发生多危害重。

樟巢螟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翻土灭虫樟巢螟老熟幼虫主要在落叶下和3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冬春在树冠下耕翻土壤,能减少越冬基数。

2.人工摘虫巢剪除带虫枝叶并集中烧毁,一般在7月上旬和9月中旬摘除一代和二代幼虫的虫巢。不能太迟,否则老熟幼虫落入土中会失去摘虫巢的意义。

3.做好修剪在香樟新梢生长期适当修剪,有利于减轻樟巢螟的发生,并提高香樟抗病虫能力。

药剂防治:

1.药剂灌根根据樟巢螟入土化蛹的习性,1月在香樟树根际30厘米半径内松土,利用低温冻死幼虫和蛹。3月下旬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可减少次年第一代成虫基数。

2.树干施药采用注干、涂药等方法在树干施药,药物进入树干木质部后能随水分传导到树叶,害虫取食后中毒而死。零星种植的树,树干高大、喷药困难的树,可使用此法。采用这种方法,药物极少进入大气等环境中,对害虫天敌和人、畜、桑蚕等安全性高。一般应在害虫初发期施药,尽可能选用具内吸传导性、持效期长的高效药种,害虫抗性较强的地方,宜优先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新型药剂(这些药采用树干施药方法,持效期一般可达30天左右,基本能控制整代樟巢螟的发生)。

对树干打洞注药时,洞的直径大,注药速度快,工效高,但洞口难愈合;洞的直径小,注药速度慢,工效低,但洞口愈合快,对树体影响小。最好在树干上按螺旋形斜向上多打几个小洞,这样对树体影响小,药液分布均匀。

在树干上涂药,涂药后扎薄膜保湿,同样有良好效果,工效比打洞注药快,对树体伤害小。有部分树在施用某些药剂后,施药部位树皮有增生现象,但一般对树体生长无影响。

3.喷雾施药喷雾施药防治,主要适用于集中栽植香樟的地段,特别是用作行道树的地段。樟巢螟发生期较长,幼虫发生不集中,因此在发生初期喷雾施药时,宜选用持效期长的农药品种,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有利于保护香樟的新生叶片。结巢以后,应选用击倒性强、杀虫速度快的菊酯类农药等。

无论第一代或第二代樟巢螟,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机是大量幼虫孵化开始摄食时(一旦吐丝做苞,防治效果很差)。时间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用灭幼脲2号40毫升加杀虫丹50克,兑水50公斤至60公斤,喷雾扑杀。

上述药剂并非胃毒或触伤作用,而是生物农药。幼虫一旦接触沾碰,并不马上死亡,而是改变它的生理机能,达到不能变态而导致死亡,减少成虫基数。此外,还可选用的农药有敌敌畏、敌百虫、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均可用于香樟樟巢螟的防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斑蛾为山楂主要虫害之一,对山楂的危害极大,现将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山楂斑蛾为害特点

为斑蛾科,斑蛾属。危害山楂。幼虫食芽、叶,喜于贴叶间吐丝粘结,于其中食叶的表皮和叶肉,数日后被害叶干枯脱落。天敌:有寄生蜂、寄蝇。

山楂斑蛾生活习性

山西年生1代,以茧蛹越冬,多于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地被物中,少数在树皮缝中。发生期不整齐。成虫发生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白天潜伏,多傍晚和夜间活动,交配后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生,每块有卵一般40-50粒,卵粒相邻排列互不重叠,卵块多呈椭圆形,成虫寿命7-15天,每雌产卵1-3块。

卵期7-12天。6月中旬至l0月上旬为幼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害最烈。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主脉两侧取食叶肉,l0-15天后陆续分散活动为害,多在傍晚和夜间取食,日间静栖叶背或叶间,受惊扰常吐丝下垂,幼虫体毛接触皮肤产生红斑和痛痒。幼虫期70-80天。8月下旬至l0月上旬老熟,多吐丝下垂落地,亦有爬下树者,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山楂斑蛾防治方法

1.休眠期防治。早春刮树皮、堵树洞,重点以树杈部位以上为主,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

2.生长期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或梨树花芽膨大时药剂防治,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以常规浓度,均可有效地控制此虫的危害。

3.保护天敌,注意园内管理,增强树势。

荞麦草地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草地螟(LoxostegesticticalisL.)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网锥额野螟、甜菜网螟、黄绿条螟等。

1分布与发生时期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我市各地均有分布,一般年发生1代~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一般5月上、中旬出现,6月上、中旬盛发,1代幼虫危害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一般年份危害较轻。自1996年开始,草地螟又进入了一个发生活跃期。尤其是20012003年在我市盛发。

2田间调查和防治适期

依据草地螟预测预报技术规范中的系统调查决定防治适期,依据系统调查决定幼虫普查时间,并依据普查结果确定防治范围和面积。

系统调查在每个世代成虫出现高峰前后,解剖雌蛾卵巢,当3-4级雌蛾占50%以上时,由此向后推迟9~12d(卵期3~5d,1龄期2~5d,2龄期2~3d,3龄期2~3d),即可做出防治适期预报。同时,立即开始对本地区适宜草地螟发生的作物及地边杂草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即一般在各代成虫发生盛期、田间(13)龄幼虫大量出现时)。普查面积不少于当地寄主作物播种面积的3%,普查时每块田随机选取5个点,密植作物和杂草每点取33cm33cm,稀植作物每点(510)株,可以把作物和杂草上的幼虫拍打在塑料布上,统计塑料布上的虫量,最后把查到的虫量按行距和株距折算成每平方米虫量。

3防治目标

通过采取综防统治措施,控制草地螟一代幼虫不发生大规模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尽量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4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

(1)防治策略

草地螟防治策略是以药剂防治幼虫为主,结合深耕冬灌压低农田越冬基数、灯光诱杀成虫、除草灭卵,挖防虫沟或打药带阻隔幼虫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区应以药剂普治三龄以下幼虫为主,组织好统防统治,注意对五边地的防治,及时检查防效,防止迁移危害。应注意对幼虫聚集危害的地块进行喷药挑治。

(2)技术措施

准确预报是适时防治草地螟的关键。各地要严格执行《草地螟测报调查规范》,及时掌握草地螟发生情况,汇总、分析虫情,并在电视广播上发布虫情预报,宣传防治技术,提高虫情信息入户率,指导农民及时开展防虫。

1、种植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在以坡梁地为主靠近荒坡、草滩的农牧交界带,尽量种植荞麦、糜黍等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减轻受害程度。

2、诱杀成虫

用频振式杀虫灯结合诱杀其它害虫的同时诱杀草地螟成虫,每盏灯控制面积50亩左右。灯应安置在视线较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种植玉米、豆类、向日葵、苜蓿等作物田附近的场所。应充分利用原有线路及电杆,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3、除草灭卵

对于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马铃薯等,可于卵盛期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喜食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可于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挖坑埋掉;同时除掉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如大部分卵已孵化,须先打药后除草。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以免加快幼虫向农作物转移而加重危害。

4、挖沟、打药带隔离以及田间防治,阻止幼虫迁移危害

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集中打药)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当幼虫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时,一般不宜全田普治,应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实行挑治。还要特别注意对田边、地头幼虫喜食杂草的防治。这样既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效,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当田间幼虫密度大,且分散危害时,应实行农户联防,进行大面积统治。

5、田间用药

在幼虫3龄前进行,即防治应在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进行为宜。当幼虫分布不均时,应选择虫量集中处实行挑治,同时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药剂应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组织形式上实行连片防治,以防止幼虫迁移再次危害。要注意有选择的使用农药,尽可能的保护天敌。

6、深耕冬灌

晚秋或早春(秋季作物收获和末代幼虫入土后、春季成虫羽化前)对农区有越冬虫源的区域进行深耕,耕深要求1721cm。对虫源集中的田块应实施深耕冬灌。

《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