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辣椒土传病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我们种植辣椒都知道,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造成辣椒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通过试验证明,应用新型含药育苗基质能有效解决辣椒的多种土传病害问题。

辣椒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原体从辣椒的根部或茎基侵染,在发病后期,能导致辣椒植株大量死亡,造成减产,属于辣椒毁灭性的病害。

危害比较严重的土传病害有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已成为辣椒生产稳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解决好辣椒土传病害防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土传病害主要是从蔬菜的根部或茎基侵染造成的,利用穴盘进行基质育苗可以较好地保护植株根系,对防治土传病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植保专家专门针对辣椒土传病害,研制出Ⅰ号含药育苗基质,通过抗病基质育苗、套袋基质育苗、带袋定植等各项配套新技术的实施,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取得了成功,对辣椒设施栽培土传病害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各试验小区疫病发生率极低,比常规育苗栽培发病率降低18%以上,实现了稳产与高产同步,让菜农实现了高效益。

在使用包裹含药隔离膜和无纺布袋育苗时,要注意在定植时一定要使包裹含药隔离膜和无纺布袋的上沿高出地表1-2厘米,以达到完全隔离的作用。

含药育苗基质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可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菜农可以将Ⅰ号含药育苗基质直接装入育苗穴盘进行育苗、定植,也可用Ⅰ号含药育苗基质育成的辣椒秧苗,在定植时包裹含药隔离膜后再定植,还可将Ⅰ号含药育苗基质装入无纺布袋中育苗,待无纺布袋的秧苗长好后直接定植到大田中。

小编推荐

土传病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要点


在保护地发展的同时,也为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通常栽种3-5年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对土传病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国已有多种抗病,抗根结线虫的品种。据观察,采用抗病品种种植一茬,可明显减轻下茬作物的危害。抗根结线虫的品种通常含有Mi基因,但在夏季温度超过28℃时,其抗性可能丧失,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另外,由于含Mi基因的品种较贵,可采用多茎嫁接的方法,以含Mi基因的品种为砧木,以常规品种为接穗。

2、合理轮作换茬。水旱轮作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但在北方由于缺水和采用固定结构的设施栽培,以及采用集约化种植方式,很难水旱轮作。但蔬菜作物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而避免与葫芦科、茄科、豆科作物轮作。

3、深翻。深翻通常要达到50厘米以上时才有效。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这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4、堆沤。把蔬菜残体,加入鲜鸡粪、鲜牛粪等有机肥,与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混合后盖上塑料膜,在堆沤中产生异硫氰酸甲酯,和高温一起杀死土壤病原菌、线虫。

二、物理防治技术

1、蒸汽消毒。蒸汽消毒,既可灭菌,解决土壤带菌问题,又可杀灭虫卵、线虫、蛴螬等地下害虫,还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比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消毒前要将待消毒的土壤疏松好,用帆布或耐高温的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密闭。一般每平方米土壤每小时需500Pa的高温蒸汽。

2、夏季高温闷棚消毒。在盛夏,作物收获后,浇透水,扣严大棚,消毒处理1周。

三、化学防治技术

土传病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实际上就是用化学药品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应在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因此时根结线虫大多处于表土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供选择的化学药品有以下几种:

1、98%棉隆颗粒剂。该药剂是一种低毒熏蒸剂,除对土传真菌、细菌有效外,还可杀灭线虫。棉隆对植株根部有杀伤作用,须在移栽或播种前10-20天使用。为施用均匀,撒前按每亩用6.6-8千克的药量与细土拌匀,然后均匀撒施到土壤表面,用耙子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再在土壤表面洒水,最后盖上塑料薄膜。地温能保持12-18℃最好。播种或移栽前,要揭膜、松土放气。

2、硫酰氟。硫酰氟除可以杀灭土壤真菌外,还可杀灭根结线虫。由于其蒸汽压大,穿透性强,可杀死深土层中的线虫。硫酰氟在常温下是气体,易于使用,不需要专用的施药设备,其施用方法是将硫酰氟通过分布带施入土壤中,每亩用药量为17-33千克。

3、威百亩。威百亩在土壤中通过产生异硫氰酸甲酯而起到杀虫、杀菌、杀线虫和除草的效果。其施用方法是先整好地,然后盖好塑料薄膜,通过化学灌溉施药,每平方米用药量为17.5-35克(有效成分)。根据土壤湿度,每平方米施水量为20-40L。在夏季一般盖膜4-6周,在播种或移栽前1周揭膜敞气。

另外,由于土传病害一旦传入,很难根治,所以切断其传播途径极为重要。而种苗移栽,大水漫灌、农事操作是土传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要从培育无病种苗入手,在温室中安装滴灌设备,在温室门口放置消毒液,进入温室进行消毒等。这些日常措施将有效地防止土传病害的传播蔓延。

辣椒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落叶病,是辣椒重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时,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1)主要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病部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引起落叶。幼苗子叶初生水浸状银白色小斑点,后变为暗色凹陷的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落叶,导致死亡。成株叶片染病,呈水浸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病部边缘暗绿色稍隆起,呈疮痴状。

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和叶尖变黄,最后干枯脱落。茎部病斑呈不规则形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隆起,纵裂成疮痂状。果被害,开始有黑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长圆形或圆形的黑色疮痂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脓溢出。

(2)发病规律

此病由辣檄斑点黄单孢细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隙繁殖,致使表皮组织增厚成疮痂状,病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水反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此病易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尤其是大风大雨后暴晴易诱发病害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如果长期高温高湿,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迅速扩展为叶缘桔焦或叶片上形成很多小斑点,从而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在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缺肥生长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湘研3号、6号、11号、12号、19号、新皖椒1号、洛椒4号等品种比较抗病。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浸种10分钟,之后移人常温水中浸种催芽后播种或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③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小麦土传花叶病的危害及防治


到小麦返青时期,总有一些农户反映自己的麦田到底得了一种病,也有的说得了“黄锈病”。其实这是小麦土传花叶病在作祟。每年发生的小麦病毒病有三种,分别是小麦土传花叶病、黄矮病、丛矮病。后两种在今年春节前后发病不具备条件,因为今年蚜虫越冬基数低且少,比较三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再经过对比得病麦苗也不难看出。

特点及危害

1、小麦土传花叶病是土壤禾谷多粘菌传播的病毒病害总称。感病后明显特征为叶片扭曲,叶面有突起点,叶片扭曲和突起部位进而黄化,形成黄叶;病株茎杆中空且明显软化,后期极易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发病规律:该病是以自然介体禾谷多粘菌传播,可随耕作、流水等方式扩大危害;一般温度在10-25℃显症,高于20℃病菌随介体进入休眠状态;春季多雨潮湿、地势低洼、重茬连作、沙土地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灌溉地水流的下方严重。

2、小麦黄矮病:小麦从幼苗到成株期都能感病。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病株矮化严重,高度只有健株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甚至更矮。典型症状为:上部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使叶片中上部也发黄(发黄部分一般占全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发黄叶片呈亮黄色,鲜艳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所以叫做黄叶病。早期病株在田间呈点片分布,感病晚的病株常单株分散在田间。小麦黄矮病主要以蚜虫吸食麦苗并传毒。

3、小麦丛矮病:染病植株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冬小麦播后20天即可显症,最初症状心叶有黄白色相间断续的虚线条,后发展为不均匀黄绿条纹,分蘖明显增多。轻病株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生长细弱,叶部仍有黄绿相间条纹,病株矮化。一般不能拔节和抽穗。小麦丛矮病毒不经汁液、种子和土壤传播,主要由灰飞虱传毒。灰飞虱吸食后,需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

小麦土传花叶病不仅是一种病害,它更是影响小麦质量,影响小麦高产的最大危害之一。感病后明显特征为叶片扭曲,叶面有突起点,叶片扭曲和突起部位进而黄化,形成黄叶;病株茎杆中空且明显软化,后期极易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该病是以自然介体禾谷多粘菌传播,可随耕作、流水等方式扩大危害;一般温度在10-25℃显症,高于20℃病菌随介体进入休眠状态;春季多雨潮湿、地势低洼、重茬连作、沙土地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灌溉地水流的下方严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如四川的繁6、绵阳19、山东的6596—33、石家庄的小红麦等。

2.轮作与豆科、薯类、花生等进行2年以上轮作。调节播种期。

3.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零星发病区采用土壤灭菌法或用40~60℃高温处理15cm深土壤数分钟。

5.提倡高畦或起垄种植,严禁大水漫灌,禁止用带菌水灌麦,雨后及时排水,造成不利多粘菌侵入的传病条件。

一旦发现病情,我们要抓紧时间防治,这样才能使小麦受到的迫害少一点,使小麦的产量降低少一点。

辣椒斑萎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斑萎病是辣椒常见病害之一,对辣椒危害较大,现将辣椒斑萎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植株矮化、黄化,叶片上出现褪绿线纹或花叶并伴有坏死斑,茎上也有坏死条纹并可扩展到枝端。成熟果实黄化,伴有同心环或坏死条纹。

病原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粒体近似于等轴对称,直径约70-90nm,基因组为RNA,外面有明显的界膜,膜的外层似由5nm厚的一层均匀的刺状突起组成。粒体含有20%左右的类脂,7%碳水化合物,5%的RNA。纯化的病毒粒体有时出现尾状挤出物。该病毒是化学和物理特性最不稳定的植物病毒之一。在汁液中热钝化点为4060℃,室温下体外保毒期25小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通过烟蓟马、西方花蓟马、烟褐蓟马等自然传播,若虫能获毒,成虫不能获毒,但只有成虫能传毒。因此介体在若虫阶段由病株上取食而到成虫阶段才能传播。介体获毒后22-30天后侵染力最强,但是有的介体终生保毒,它们不能把病毒传给后代。此外,种子可带毒,进行远距离传播。北京已发现西花蓟马常把整个温室的甜(辣)椒传上番茄斑萎病毒,致甜(辣)椒严重发病,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水选后播种。

(2)发病地区要及时铲除苦琚菜、野大丽花及田间杂草。

(3)青椒苗期和定植后要注意防治媒介昆虫蓟马,由于蓟马获毒后需经一定时间才传毒,因此使用杀虫剂治虫防病十分重要,喷药时最好喷到茎基部把生活在根际部的蛹杀灭效果更好。梅雨季前用药12次,以后蓟马增多,隔10天左右1次以消灭媒介昆虫,可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辣椒僵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僵果病又称辣椒石果病,或辣椒变形果病。早期僵果呈小柿饼形,后期果实呈草莓形,直径2厘米,长1.5厘米左右,皮厚肉硬,色泽光亮,柄长,剖开室内无籽或少籽,无辣味,果实不膨大,环境适宜后僵果也不发育。

发病条件:

形成僵果主要是花芽分化期,即播种后35天左右,植株受干旱、病害、温度(13℃以下和35℃以上)影响,雌蕊由于营养供应失衡而形成短柱头花,花粉不能正常生长和散发,雌蕊不能正常授粉受精,即着生成单性果,此果缺乏生长刺激素,影响了对锌、硼、钾等果实膨大元素的吸收,故果实不膨大,久之成僵化果。

另外,植株受肥害会造成矮化,受药害会造成僵化,高温高湿造成徒长,通风不良,可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僵果多,且持续时间长,一般受害1次要持续15天左右出现僵果。土壤pH8以上,植物病毒干扰植物体中的内在物(营养物质激素等)不能正常运转,同样会受害成僵果。

防治方法:

1、越冬辣椒定植时,宜将营养钵土坨置于地平面以下与地面平,然后覆土3-5厘米高。在花芽分化期要防止受旱。其它时间控水促根,以防形成不正常花器。

2、必须在2-4片真叶时分苗,谨防分苗过迟破坏根系,影响花芽分化时养分供应,造成瘦小花和不完全花。

3、分苗时用700-1000倍液硫酸锌浇根,以增加根系长度和生长速度,提高吸收和抗逆能力。

4、花芽分化期和授粉受精期室温白天严格控制在23-30℃,夜间18-15℃,地温17-26℃,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持水量的55%,光照1.5-3万Lx,pH值5.6-6.8。

5、选用冬性强品种,如羊角王、太原22、湘研15号等,播种前,种籽要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消灭病原菌。

辣椒紫斑病的病害防治


辣椒是棚菜种植的主要种类之一,不少地区秋延后大棚辣椒种植面积较大。近来出现辣椒紫斑病危害辣椒,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表现

在辣椒果面上有紫色条纹的斑块,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整个果面布满紫色条纹,严重时紫色条纹连成片,成为紫色斑,最严重的整个果面变为紫色。有植株叶柄和枝茎上也出现紫色条斑。果实上的病斑严重影响其商品性。

二、原因分析

此病为辣椒缺磷引起,缺磷后果内出现花青素,致使果实或植株上出现紫色病斑。一方面土壤中缺少磷元素会引起此病,另一方面土壤中磷元素充足,但是土壤中水分不足或气温较低,会造成植株对土壤中的磷元素吸收困难,尤其在地温低于10℃时,容易造成植株根系吸收磷元素困难。

三、防治方法

1.保温:秋延后栽培的辣椒要做好增温、保温工作,使棚内地温提高到10℃以上,以防花青素产生而形成紫色病斑。

2.施肥:注意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以提高土壤中磷的供给,一般每亩施3-5立方米。另外在结果期,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肥液,以补充磷元素。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在我国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省均有发病报道,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重,一般减产10%-70%。目前,通过推广抗病品种,此病的为害已基本得到控制。土传小麦花叶病还可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在田间自然混合侵染。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燕麦、黑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

症状

主要为害冬小麦,多发生在生长前期。冬前病毒侵染麦苗,斑驳表现不明显。翌春,新生小麦叶片症状逐渐明显,现长短和宽窄不一的深绿和浅绿相间的条状斑块或条状斑纹,表现为黄色花叶,有的条纹延伸到叶鞘或颖壳上。病株穗小粒少,但多不矮化。该病症状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相近,需镜检病毒粒体或用血清学方法区分。

病原

Wheatsoil-bornemosaicvirus简称WSBMV称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毒粒体为直棒状二分体,长粒体300nm,短粒体92-160nm,病毒粒体直径约22nm。该病毒形态明显别于弯曲的线条状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致死温度60-65℃,稀释限点100-1000倍。在低温干燥的组织中可存活10个月左右。

发病特点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主要由习居在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传播,可在其休眠孢子中越冬。该病毒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其侵染循环同小麦条斑花叶病。侵染温度12.2-15.6℃,侵入后气温20-25℃病毒增殖迅速,经14天潜育即显症。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如四川的繁6、绵阳19、山东的6596-33、石家庄的小红麦等。

(2)改善耕作制度。与豆科、薯类、花生等进行2年以上轮作;适当调整播种期。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提倡高畦或起垄种植,严禁大水漫灌,禁止用带菌水灌麦,雨后及时排水。

(5)零星发病区采用土壤灭菌法或用40-60℃高温处理15cm深土壤数分

辣椒软腐病的病害防治要点


辣椒软腐病是辣椒在种植养护管路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现将辣椒软腐病的病害防治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辣椒软腐病主要为害果实。病果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整个果实失水后干缩,挂在枝蔓上,稍遇外力即脱落。

2.发病规律

胡萝卜软腐欧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属细菌。生育最适温度25-30℃,最高40℃,最低2℃,致死温度50℃经10分钟,适宜pH5.3-9.3,最适pH7.3。除侵染茄科蔬菜外,还可侵染十字花科蔬菜及葱类、芹菜、胡萝卜、莴苣等。

3.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通过灌溉水或雨水飞溅使病菌从伤口侵入,又可通过烟青虫及风雨传播。田间低洼易涝,钻蛀性害虫多或连阴雨天气多、湿度大易流行。

4.防治方法

(1)实行与非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

(2)及时清洁田园,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时排水,尤其下水头不要积水。

(4)保护地栽培要加强放风,防止棚内湿度过高。

(5)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烟青虫等蛀果害虫。

(6)药剂防治,雨前雨后及时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101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辣椒果部病害的防治方法


辣椒日灼病、脐腐病、软腐病和疫病四大果部病害,生产上又称四大烂果病。辣椒挂果期发生这四大病害,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因此,应及早进行有效防治。

1、日灼病

日灼病是在高温天气条件下,果实向阳部分受阳光直晒,使果皮褪色变硬,产生灰白色革质状斑,病部表面变薄,果肉组织坏死发硬。后期易被其他病菌浸染,出现黑霉并发生腐烂。

防治日灼病主要是要及时浇水,均衡供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同时在整枝打权时适当留两片叶再摘心,这样可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减少病害发生。

2、脐腐病

脐腐病即果实脐部受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并迅速扩大,病部皱缩,后期表面凹陷。常因寄生其他病菌而变黑或腐烂。脐腐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高温干旱,土壤水分供应不足,辣椒植株钙元素供应不平衡,导致果实缺钙。另外,偏施氮肥也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导致果实缺钙产生脐腐病。当土壤中含钙量在0.2%以下时容易发生该病。

防治脐腐病可用1%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1%的氯化钙溶液喷雾。另外,如病部变黑或腐烂,可结合黑霉病或软腐病同时防治。

3、软腐病

软腐病发生初期呈水溃状暗绿色斑,后全果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干缩后果实一般挂在枝条上,遇外力后即脱落。

防治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50%DT杀菌剂,或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可杀得、加瑞农等药剂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4、疫病

疫病发生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潮湿天气时,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果干缩不脱落。其他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

防治疫病可用64%杀毒矾与55%瑞毒霉混合液(两种药剂各加30克溶于15公斤水中),或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800-1000倍液,或60%氟吗锰锌750-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土沉香病害防治


土沉香病害防治:

1、幼苗枯萎病:幼苗枯萎病发生于苗床致幼苗枯萎死亡。老苗床、排水不良、种植密集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种植前消毒苗床、合理密植;②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使用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淋土壤2~3次,每次间隔7~10天。

2、炭疽病:炭疽病危害叶片,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展呈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斑,有些病斑呈轮纹状,严惩时叶片脱落。阴雨潮湿、露水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80%炭疽福美6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400-600倍液2-3次,每次间隔7-10天。

3、卷叶虫:卷叶虫每年夏秋之间为害,以幼虫吐丝将叶片卷起,并躲藏在内蛀食叶肉,致使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正常的生长。

防治方法:(1)人工灭杀发现卷叶及时把它剪除,集中深埋,减少虫害。该虫是白木香主要害虫,严重时把树叶吃光。(2)药剂防治可在虫害卷叶前,或卵初孵期用25%杀虫脒稀释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600-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5-7d一次,连续2-3次。

4、天牛:幼虫从茎干、枝条或茎基、树头蛀入,咬食木质部,受害严重时树干枯死。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卵块和幼虫;发现蛀孔时,用注射器注入80%敌敌畏800-1000倍液,再用黄泥封口。

5、金龟子:金龟子虫常在抽稍和开花期为害幼芽、嫩梢、花朵。这也是白木香主要虫害。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喷8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

小麦土传花叶病危害及防治


到小麦返青时期,总有一些农户反映自己的麦田到底得了一种病,也有的说得了“黄锈病”。其实这是小麦土传花叶病在作祟。每年发生的小麦病毒病有三种,分别是小麦土传花叶病、黄矮病、丛矮病。后两种在今年春节前后发病不具备条件,因为今年蚜虫越冬基数低且少,比较三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再经过对比得病麦苗也不难看出。

小麦土传花叶病的特点及危害

1、小麦土传花叶病是土壤禾谷多粘菌传播的病毒病害总称。感病后明显特征为叶片扭曲,叶面有突起点,叶片扭曲和突起部位进而黄化,形成黄叶;病株茎杆中空且明显软化,后期极易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发病规律:该病是以自然介体禾谷多粘菌传播,可随耕作、流水等方式扩大危害;一般温度在10-25℃显症,高于20℃病菌随介体进入休眠状态;春季多雨潮湿、地势低洼、重茬连作、沙土地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灌溉地水流的下方严重。

2、小麦黄矮病:小麦从幼苗到成株期都能感病。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病株矮化严重,高度只有健株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甚至更矮。典型症状为:上部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使叶片中上部也发黄(发黄部分一般占全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发黄叶片呈亮黄色,鲜艳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所以叫做黄叶病。早期病株在田间呈点片分布,感病晚的病株常单株分散在田间。小麦黄矮病主要以蚜虫吸食麦苗并传毒。

3、小麦丛矮病:染病植株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冬小麦播后20天即可显症,最初症状心叶有黄白色相间断续的虚线条,后发展为不均匀黄绿条纹,分蘖明显增多。轻病株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生长细弱,叶部仍有黄绿相间条纹,病株矮化。一般不能拔节和抽穗。小麦丛矮病毒不经汁液、种子和土壤传播,主要由灰飞虱传毒。灰飞虱吸食后,需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

小麦土传花叶病不仅是一种病害,它更是影响小麦质量,影响小麦高产的最大危害之一。感病后明显特征为叶片扭曲,叶面有突起点,叶片扭曲和突起部位进而黄化,形成黄叶;病株茎杆中空且明显软化,后期极易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该病是以自然介体禾谷多粘菌传播,可随耕作、流水等方式扩大危害;一般温度在10-25℃显症,高于20℃病菌随介体进入休眠状态;春季多雨潮湿、地势低洼、重茬连作、沙土地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灌溉地水流的下方严重。

小麦土传花叶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如四川的繁6、绵阳19、山东的6596—33、石家庄的小红麦等。

2.轮作与豆科、薯类、花生等进行2年以上轮作。调节播种期。

3.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零星发病区采用土壤灭菌法或用40~60℃高温处理15cm深土壤数分钟。

5.提倡高畦或起垄种植,严禁大水漫灌,禁止用带菌水灌麦,雨后及时排水,造成不利多粘菌侵入的传病条件。

一旦发现病情,我们要抓紧时间防治,这样才能使小麦受到的迫害少一点,使小麦的产量降低少一点。

辣椒绵腐病的防治方法


辣椒绵腐病

病原

德里腐霉PythiumdelienseMeurs.,厲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藉及瓜类蔬菜等。

危害

辣椒的普通病害,零星发生,苗期发病对生产影响较大。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

苗期即可发生,主要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初呈暗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稍缢缩腐烂,其上有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长出,而导致植株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

病原物

孢子呈菌丝状膨大,分枝不规则。藏卵器光滑、球形,顶生。

侵染循环

病原该病原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萌发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病菌靠灌水或雨水冲溅传播。

发生因素

低温、高湿,土壤中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均有利于发病.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易发病。

辣椒绵腐病的防治方法

辣椒绵腐病-2

防治方法

不需要单独防治,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严格选择营养土:不用带菌的旧苗床土、菜园土或庭院土。选用无病的新土、塘土或稻田土,播前1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不宜大水漫灌。采用快速育苗,避免低温、高湿的环堍条件出现。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定椬后,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以减轻发病:(2)药剂防治:①播种前15天翮松床土,喷40%的福尔马林,用原液30ml/m2,加水2~4L,喷液后覆盖薄膜4~5天后揭开,耙松放气,②用50%多菌灵WP500g加细土100kg,或用40%五氣硝基苯WP300g加细土100kg制成药土,播种后租盖1cm厚。③发病初期喷72.2%箱霉威AS400倍液,或64%杀毒矾WP5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倍液,或25%甲霜灵WP600~8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600倍液,50%多菌灵WP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

《辣椒土传病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