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大蒜紫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大蒜紫斑病是大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现将大蒜紫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大田生长期间危害叶和苔,贮藏期间危害鳞茎。苗期就可开始发病,但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田间发病都从叶尖或花梗中部开始,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间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

传播途径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葱链格孢菌Alternariaporri(Elliott)Cif.侵染引起,可侵染大葱、洋葱、大蒜等。南方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葱类植物上辗转危害。

北方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在寄主植株体内或随病残体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菌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1~4天。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需要高湿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需有水滴存在。

发病条件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27℃,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蒜紫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4~6月;秋季9~10月。大蒜紫斑病感病生育期在生长后期。

连作、长势差、缺肥、沙质土壤、管理粗放等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梅雨期降雨量大、降水次数多及秋季多雨、重露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实行轮作:与非葱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②选用无病种子:种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小时,捞出洗净后播种。鳞茎可用40~45℃温水浸1.5小时消毒。

③选用抗病品种:选择较抗病的品种,如紫皮洋葱较抗病,白皮品种较感病。

④加强培育管理:清沟排水,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多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治虫,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⑥适时收获、低温贮藏:尤其是洋葱,应掌握在葱头顶部成熟时收获,收后适当凉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窖温控制在0℃左右,相对湿度65%以下。

编辑推荐

大蒜白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大蒜白腐病是大蒜在种植养护管理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对大蒜的危害较大,现将大蒜白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识别

大蒜白腐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叶片发病,外叶叶尖条状发黄,逐渐向叶鞘、内叶发展,后期整株发黄枯死,常造成田间成片死亡。

鳞茎发病,病部表皮表现水浸状病斑,长有灰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并产生黑色小菌核,鳞茎变黑、腐烂。地下部分靠近须根的地方先发病,病部呈湿润状,后向上发展并产生大量的白色菌丝。大蒜在冬春季白腐病发生严重,发病株率达10%~20%,严重田块高达35%左右。

二、防治技巧

1、种子处理。蒜种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把蒜种处理后再播种。

具体方法是:将0.5公斤药剂兑水3~5公斤,把50公斤蒜种拌匀,晾干后播种。轮作换茬。

2、由于连作的田块容易发病,因此对连作田块进行与非蒜类作物轮作3~4次,可有效防治此病,效果明显,防效可达90%以上。田间管理。

3、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掉,严禁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75%的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叶面喷雾1次。

葱紫斑病的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葱紫斑病葱紫斑病是葱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葱、洋葱、大蒜和韭菜等,夏季多雨天气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变黄枯死或折倒,直接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和花梗。叶和花梗染病,初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常具黄色晕圈,病斑上长出深褐色或黑灰色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霉状物,若病斑继续扩大,可使全叶变枯黄或折断。若留种田的花梗上发病,可使种子皱瘪,不能充分成熟,影响发芽率。病斑上的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葱紫斑病的防治方法

【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香葱链格孢菌Alternariaporri(Ell.)Ciferri侵染引起,可侵染大葱、洋葱、大蒜等。南方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葱类植物上辗转危害,北方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在寄主植株体内或随病残体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1~4天。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需要高湿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需有水滴存在。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27℃,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葱紫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4~7月;秋季9~11月。葱紫斑病感病生育期在生长中后期。沙性土、旱地、老苗田、连作地、长势差、管理粗放和受葱蓟马危害重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春雨多、梅雨期长、夏季多湿多雨及秋季多雨、重露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①实行轮作:与非葱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②选用无病种子:种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小时,捞出洗净后播种。鳞茎可用40~45℃温水浸1.5小时消毒。③选用抗病品种:选择较抗病的品种,如紫皮洋葱较抗病,白皮品种较感病。④加强培育管理:清沟排水,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多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治虫,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毁。⑥适时收获、低温贮藏:尤其是洋葱,应掌握在葱头顶部成熟时收获,收后适当凉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窖温控制在0℃左右,相对湿度65%以下。

葱类紫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葱类(大葱、洋葱)紫斑病又称黑斑病,主要危害大葱、洋葱的叶片和花梗,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作为种子繁殖的葱类种株花梗发病率高,植株受害后常造成种子皱缩,不能充分成熟而影响质量。

1、主要症状

紫斑病主要危害叶和花梗。多从叶尖和花梗中部发病向上蔓延,出现紫褐色小斑点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病斑初期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为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

湿度大时病部长满深褐色或黑灰色霉状物,呈粉色,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病斑继续扩展,数个病斑交接形成长条形大斑,叶片和花梗受病部位软化易折断,严重时叶大量枯死。该病在温暖多湿的条件下易发生,沙土、旱地或缺肥条件下发病较重。

2、发生规律

葱紫斑病是由葱格孢菌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多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来源。

翌年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后,靠气流、水流和农事操作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寄生,在24~27℃最适发病,低于12℃则不易发病。该病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一般温暖多湿、连阴雨天发病较重;重茬地、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的地块和葱蓟马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3、综合防治

①实行轮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

②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或发病较轻的地里选留种。

③种子消毒:种子可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3小时进行消毒,浸后及时冼净。鳞茎可用40~45℃温水浸90分钟消毒。

④田间管理: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壤土种植,在施足腐熟优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和控制灌水,以增强作物抵抗力。

⑤清洁田园:经常检查病害发展情况,及时拔除病株或摘除老叶、病叶、病花梗,并将其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深耕。

⑥药剂防治:重茬地移栽前使用农抗120、百菌清、多菌灵喷雾后带药移栽。田间发病始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毫克/千克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4次。

桉树紫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桉树紫斑病是桉树种植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为害桉属(Eucalyptus)各种。我国云南、广东均有发生。

症状

病叶两面出现分散或较密聚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色斑点,后期病斑可相连成片。其病症是紫斑上的小粒状突起(分生孢子器)和粉状物。春季大量产孢时,暗褐色或近黑色卷须状的孢子角在叶面形成黑色煤烟状物与类的病征相似。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桉壳褐针孢(PhaeoseptoriaeucalyptiHansf.)。其分生孢子器群生于叶片病斑两面,褐色,近球形或扁球形,103~155m83~124m,埋生或部分突破寄主表皮组织外露。分生孢子浅褐色、浅红褐色,柱状拟纺缍形,直或稍弯曲,具3~5个横隔,大小为(27~)39~55(~57)m3.9~5.2(~5.5)m,表面因有微细的粒状突起而显粗糙。孢子梗短,瓶形或短柱状,浅褐色,4~10.5m2.54m,顶部具1~3个环痕。

据以往报道,国内紫斑病病原菌还有桉壳针孢(SeptoriamortarlensisPenz.etSacc.)一种。

发生规律

在昆明地区,紫斑病全年可见。三月上中旬孢子器发育成熟,孢子角大量溢出使病叶表面部分甚至大部覆有一层稀薄的煤烟状物,在丽江地区永胜县十二月份煤污状病征仍很普遍。昆明冬季虽可在病叶上见到紫色病斑,但很少能找到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加强林地抚育管理,特别是幼树,应使其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结合管理,及时清除病叶、落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接种体的传播。发病严重的幼林及其周围可喷1:1:100波尔多液。

大蒜病害防治


大蒜是人们最喜食的蔬菜之一,蒜薹、蒜头的经济价值较高,加上田间病虫为害轻,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铜仁地区已达到1500公顷。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日趋扩大,病虫为害也逐年加重,对菜农的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基本上摸清了铜仁地区大蒜的主要病害,现中国农业网将其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技术分述如下:

1.大蒜疫病是大蒜生产中较为普遍的病害,一般种植老区较新区发生重。2006年11月28日在铜仁市开天村调查,株发病率12.4%,叶发病率8.72%;同时在玉屏田坪村调查,株发病率9.82%,叶发病率2.45%,全区发病面积1000公顷,损失率在10%左右。

①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多在叶尖或叶片中部产生病斑,并迅速扩展,病斑不规则,水浸状,苍白色或浅黄色,边缘浅绿色。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并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②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病菌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田间病株病部产生游动孢子,风雨、灌溉水是该病的传播载体,可向四周扩散进行再侵染发病。病害潜育期很短,一旦温湿度条件适宜,病害迅速蔓延,短时可致全田毁灭。雨季来得早、雨日多、雨大的年份,易于发病而且病情重。植株生长衰弱或过于繁茂徒长时,病情加重。

③防治措施。高垄或高畦栽培,整好排水沟,秋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防止雨涝;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切勿偏施、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灌水,中耕除草,防止湿气滞留;发现初始病株及时拔除或摘除病叶,减少田间菌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2.大蒜煤斑病一般旱田种植发病率高于斜坡土种植,全铜仁地区发病面积400~500公顷,据田间调查,一般发病率在8%~17%,损失率在1.2%左右。

①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产生苍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沿两端扩展,尤以向叶尖方向扩展为快,致使叶尖干枯、扭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着生致密的深橄榄褐色霉层,干燥时呈粉状。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片,造成叶枯甚至全株枯死。

②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肥料也可带菌。第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在田间可随气流传播,由气孔侵入。病害潜育期较短,条件适宜时发展迅速。在3~4月份发病重,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也会加重。

③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中耕除草,保持植株生长健壮,深挖排水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药剂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雾。

3.大蒜白腐病又叫菌核病,农民俗称大蒜瘟病。据2006年普查,铜仁地区发病面积800公顷以上,发病田块占20%左右,平均死苗率7.8%,铜仁开天村死苗率8.2%,玉屏田坪村死苗率7.4%.该病的发生是制约大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发病症状。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病害在田间首先形成一个个发病中心,逐渐向全田扩展。发病初期,植株外叶叶尖变黄,后向下扩展到叶鞘、内叶,使植株生长不良,后期整株变黄枯死。鳞茎发病,产生水浸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后期菌丝层中产生出芝麻粒大小黑色菌核,最后整个鳞茎变黑腐。

②发生规律。该病以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内越冬,第二年春季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侵入大蒜组织。菌核借雨水、灌溉水以及农事活动传播。土中菌核遇根系分泌物刺激萌发长出菌丝,直接从根部和近地面处侵入引起田间发病。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以菌丝在株间传播为害,形成一窝一窝的病株。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0℃,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菌核萌发。连作田(地)发病重。

③防治措施。选用无病蒜种;建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施足底肥,实行氮、磷、钾平衡追肥;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清除病残体;当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或发病中心时,及时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7天喷1次,连喷3次,对控制白腐病的扩展蔓延效果较好。

大蒜叶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各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长期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枯死、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直接影响产量,它的发病原理及防治方法是: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蒜薹。叶片受害多始于叶尖,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发展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向下发展,致病叶上半部枯死。潮湿时,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蒜薹被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抽薹。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凡长势弱,管理不好的地块,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块种植大蒜,雨后及时排水。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辣椒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落叶病,是辣椒重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时,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1)主要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病部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引起落叶。幼苗子叶初生水浸状银白色小斑点,后变为暗色凹陷的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落叶,导致死亡。成株叶片染病,呈水浸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病部边缘暗绿色稍隆起,呈疮痴状。

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和叶尖变黄,最后干枯脱落。茎部病斑呈不规则形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隆起,纵裂成疮痂状。果被害,开始有黑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长圆形或圆形的黑色疮痂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脓溢出。

(2)发病规律

此病由辣檄斑点黄单孢细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隙繁殖,致使表皮组织增厚成疮痂状,病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水反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此病易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尤其是大风大雨后暴晴易诱发病害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如果长期高温高湿,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迅速扩展为叶缘桔焦或叶片上形成很多小斑点,从而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在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缺肥生长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湘研3号、6号、11号、12号、19号、新皖椒1号、洛椒4号等品种比较抗病。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浸种10分钟,之后移人常温水中浸种催芽后播种或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③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李树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李树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梢和叶片。对李树危害较大,现将李树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近成熟期,病斑呈暗紫或黑色,略凹陷。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聚合连片,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龟裂。新梢和枝条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病斑,继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

2、病原

Cladosporiumcarpophilunm为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短,簇生,不分支或偶有一次分支,暗褐色,有分隔,稍弯曲。分生孢子单生或呈短链状,单胞,偶有双孢,圆柱形至纺锤形或棍棒形,有些孢子稍弯曲,近无色或浅橄榄色,孢痕明显。

3、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在我国南方桃区,5~6月发病最盛;北方桃园,果实一般在6月份开始发病,7~8月发病率最高。果同低湿,排水不良,枝条郁密等均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4、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结合修剪,认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残桩,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

(2)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然后涂抹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喷石硫合剂加80%的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铲除病原菌。

(3)生长期于4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隔20天用刀纵、横划病部,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笔蘸药液涂于病部。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50倍液、1.5%多抗霉素水剂100倍液处理。

玄参斑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玄参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胭。现将玄参斑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36mm,紫褐色,边缘色泽略浅,斑上生有少量黑色小点。

2、病原

PHyl10stictascrophulariaeSacc.称玄参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近球形,突破表皮,器壁浅褐色,膜质,大小80一107m。分生孢子近椭圆形,单胞无色,两端较圆,大小572.53(m)。此外Phyl10stictascrophularineaSacc.称玄参小叶点霉,也可引起该病。但叶斑较小,大小13mm,圆形或多角形,中间灰白色,边缘紫色,上生许多小黑点。

3、发病规律

两种叶点霉菌均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落叶上越冬。此外病株根芽也可能带菌。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79月玄参生长中后期雨多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

4、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实行23年轮作。

(2)选用无病种芽,再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消毒l0分钟。

(3)发病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1:1:160倍式波尔多液。

南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南瓜病毒病由多种病毒引发,症状表现复杂,但很容易与其他真菌、细菌类病害区分开。现将南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病原

CMV(黄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TRSV、ZYMV

2、症状

该病多表现出花叶特征,发病初期叶片上大叶脉之间的叶肉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随病情发展,花叶症状趋于严重。有时茎及叶柄也出现褪绿斑块,还可能表现为叶片黄化。果实发病时,多表现为皱缩,或在果面出现斑驳花斑。

3、发病规律

病毒在菜田中的多种寄土上越冬,种子也能带毒。借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露地栽培的南瓜一般从6月初开始发病,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什利于病害流行。

4、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在10%的磷酸二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播种。有条件时,也可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进行干热处理72小时,可杀火种子上所带的病毒。

②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在整枝、绑蔓、摘瓜时要先健后病,分批作业。接触过病株的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清除田间杂水,消火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③防治蚜虫:从苗期开始喷药防蚜,可喷20%灭扫利乳汕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汕3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药剂,重点喷展开的大叶片的背面和嫩叶等蚜虫隐蔽处。物理防蚜,覆盖银灰色避蚜纱网或挂银灰色尼龙薄膜条避蚜,或进行黄板诱蚜(在棚室内悬挂黄色木板或纸板,其上涂抹机油,吸引蚜虫并将其黏住)。露地栽培时,6月底至7月初进入雨季后,蚜虫就不会再造成严重危害了。

菠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菠菜病毒病,又叫花叶病。近年来有所发展,局部地区危害比较严重。现将菠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

菠菜病毒病表现被害植株心叶萎缩或呈花叶状,老叶提早枯死脱落,植株卷缩成球形。受黄瓜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表现为叶形细小、畸形,节间缩短,呈丛生状,新叶黄化;被芜菁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叶片形成不规则、浓淡相间的大花斑;叶缘向上卷;感染甜菜花叶病毒的植株,叶脉透明,新叶变黄,产生斑驳和向下卷曲。

二、发病规律

病原体在越冬菠菜及田间杂草上越冬,田间传病主要靠蚜虫。秋季干旱年份,根茬菠菜和保护地菠菜发病较重。早春温暖,春菠菜发病重。早播地、窝风地、靠近萝卜和黄瓜地的菠菜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在保护地挂银灰色布条,可起到避蚜作用。

2、综合防治。

一是栽培措施:选择通风良好,远离萝卜、黄瓜的地块种植菠菜;遇到春旱和秋旱,应多浇水,可减轻发病;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二是清洁田园:在冬季和早春应将田间、地边及垄沟的杂草清除干净,并彻底清除病株,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三是药剂防治:及时用药剂防治蚜虫,特别是在菠菜苗期。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的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增强免疫力。

荔枝酸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荔枝酸腐病在荔枝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现将其方展发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荔枝酸腐病为害症状:

此病多为害成熟果实,一般常在蒂端开始发病,病部初呈褐色,后渐变暗褐色,病部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全果变褐腐烂。果肉腐烂酸臭,流出酸水,外壳呈暗褐色硬化。其上生白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

2、荔枝酸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荔枝酸腐病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弱的病原菌。落到荔枝果实上的分生孢子吸水萌发后只能由伤口侵入到果内,所以,成熟的果实被荔枝蝽象、果蛀蒂虫等害虫为害或受到机械损伤的果实容易感染此病。

病菌侵入到果内吸取养分,同时分泌酶分解熟果的薄壁组织,致使果肉败坏,不堪食用。

荔枝酸腐病菌可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通过病果与健果接触进行传染。

3、荔枝酸腐病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①在采收、运输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②采收后,果实用抑霉唑+2,4-D浸果。

化学防治:喷药防治荔枝蝽象和果蛀蒂虫。在清明前后蝽象交尾期喷射80%敌百虫800~1000倍液。

《大蒜紫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