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黄芩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现将黄芩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

茎基腐型主要在2-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2-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2.发生规律

黄芩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3.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冬秋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灰霉速克湿性粉剂60克/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喷2-3次。

精选阅读

韭菜灰霉病害防治


【韭菜灰霉病症状】

韭菜灰霉病叶片发病症状

韭菜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上初生白色至浅灰褐色的小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相互融合成椭圆形眼状梭形大斑,直至半叶或全叶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可密生灰褐色绒毛状霉层或霉烂、发黏、发黑。

【病原与发生规律】

Botrytissquamosa称葱鳞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越冬和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又产生分生孢子,或由菌丝、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引起发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521℃,相对湿度在80%以上。成株期发病最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的韭菜灰霉病主要发生在35月。地势较低,田间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早春低温高湿,管理粗放,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或旺长,经常大水漫灌都能引起发病且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选择地势平坦不易积水的地块栽培;合理密植,加强管理,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小水勤浇,保护地栽培及时放风排湿,收割后不要及时浇水,可在地面上撒施一薄层草木灰,中耕培土要细致,避免损伤叶片。及时收割韭菜,彻底清除病、残叶,减少菌源。

在冬、春季节的头刀韭菜株高47cm时,二刀韭菜在收割后68天时,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8%百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40%双肌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福乙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乙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300500倍液;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左右喷1次。

田间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异菌脲环己锌乳油90012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25%啶菌恶唑乳油10002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丙烷脒水剂10001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7天左右喷1次。

莴苣灰霉病害防治


莴苣灰霉病叶片发病症状

莴苣灰霉病苗期发病时受害茎、叶呈水浸状腐烂。成株发病,一般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初呈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大而呈褐色。病叶基部呈红褐色,形状、大小不等。茎基部被害状与叶柄基部相似,严重时,从基部向上溃烂,地上部茎叶凋萎,整株死亡。潮湿环境下,病部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天气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变绿。

【病原与发生规律】

Botrytiscinerea称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内越冬。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也可通过不腐熟的沤肥或浇水扩散。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37月和911月。植株叶面有水滴,植株有伤口、衰弱易染病,特别是春末夏初受较高温度影响或早春受低温侵袭后,植株生长衰弱,相对湿度达94%以上,保护地栽培放风不及时、通风换气不良、种植密度过大、缺肥缺水、经常大水漫灌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选用健康株留种。加强管理,增加通风尽量降低空气湿度。一旦发现病株、病叶,小心地清除,带出棚外销毁处理。合理施肥浇水,保护地栽培及时放风排湿,小水勤浇,不可经常大水漫灌。

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26%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30%异菌脲环己锌乳油9001200倍液;50%多福乙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保护地栽培,可用20%腐霉百菌清烟剂200300g/亩、25%甲硫菌核净烟剂200300g/亩、15%百异菌烟剂200300g/亩、15%多腐烟剂300400g/亩;傍晚熏烟,隔710天1次。

青花菜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青花菜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序,也为害茎、叶,病部组织呈淡褐色水渍状,后软腐遍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

病原形态特征

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与金瓜灰霉病相同。分生孢子聚生、无色、单胞,两端差异大,状如水滴或西瓜子,大小3.2~12.83.2~9.6微米。孢子梗浅棕色,多隔,大小896~108816~20.8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不适病部产生菌核,在田间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腐烂的病荚、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

菌丝生长温限4~32℃,最适温度13~21℃,高于21℃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28℃锐减。该菌产孢温度范围1~28℃,同时需较高湿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发,最适13~29℃;孢子发芽要求一定湿度,尤在水中萌发最好,相对湿度低于95%孢子不萌发。

病菌侵染后,潜育期因条件不同而异,1~4℃接种后1个月产孢,20℃接种后7天即产孢;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只要具备高湿和20℃左右的温度条件,病害易流行。病菌寄主较多,为害时期长,菌量大,防治比较困难。

防治方法

(1)选用红亩、早红、特红1号等紫甘蓝优良品种。

(2)加强保护地或露地田间管理,严密注视棚内温湿度,及时降低棚内及地面湿度。

(3)棚、室栽培甘蓝类蔬菜于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如:施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6672200~250克,或喷撒10%灭克粉尘剂,每667m2lkg。

(4)棚室或露地发病应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每667m2喷药液50~6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向日葵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向日葵灰霉病在各阶段均可发病,但主要为害花盘。初呈水渍状湿腐,湿度大时长出稀疏的灰色霉层,严重时花盘腐烂,不能结实,为害很大。

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exFr.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Botryotiniafuckeliana(deBary)Whetzel.称富氏葡萄孢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菌的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孢子。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5.5-165.0-9.25(m)(平均11.57.69m),孢子梗811.8-1772.111.8-19.8(m)。除侵染向日葵外,还侵染蕃茄、茄子、菜豆、莴笋、辣椒等多种蔬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从其它寄主汇集来的灰霉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各时期均可侵染向日葵,以侵染花盘发展最快、为害最大,该病发生温度范围2-30℃,适温17-22℃,要求高湿,相对湿度93%-95%病菌才能生长和形成孢子。病菌在35-37℃下经24小时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

(1)适期播种,花盘期尽量避开雨季。

(2)合理密植,切忌过密,尽量采用间套作方式。

(3)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辣椒灰霉病是我们种植辣椒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之一,其发病期为12月到第二年5月之间,病菌比较喜欢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因此在冬春的阴雨天易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在介绍防治方法之前,亲农网要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辣椒灰霉病的症状,方便大家对这种病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尽管对很多老种植户而言,这种病害早已屡见不鲜,但还是要在这里介绍一下。

一、辣椒灰霉病的危害症状

苗期为害叶、茎、顶芽,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为害叶、花、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成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花瓣萎焉。果实被害,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呈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引起全果褐斑。病健交界明显,病部有灰褐色霉层。

以上就是辣椒灰霉病的发病症状,接下来就到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防治措施了,其实亲农网在最开始介绍过,该种病菌喜欢低温高湿的环境,那么最环保的做法必然就是不要为灰霉病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二、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大棚、温室通风。浇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并控制水量,不可过大。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棚内合理通风降温;

2.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病果,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收获后,彻底处理病株等,进行深翻,将遗留的病叶、病枝等翻入深层。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减轻灰霉病的发生;

3.药剂防治。保护地内植株发病,可用15%腐霉利烟剂250-300克/亩熏烟,隔5-7天熏一次,连续或交替熏2-3次。还可用绿亨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绿亨30%嘧霉·福美双悬浮剂700-800倍液或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配合绿亨6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750-1500倍液或绿亨铜师傅(86.2%氧化亚铜)1500倍喷雾可加强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同时防治各种并发症,对细菌性病害也有特效,隔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续喷2-3次。

凤梨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为害凤梨的花和叶。病原菌侵染花穗,病部生出灰色的霉层,引起不同程度的腐烂。花萼片及叶面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病部很少生霉层。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Sclerotiniafuckeliana(de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染途径

1、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灰翌年的初侵染源。

2、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开花后侵染花蕊,再侵入其它部位引起发病。

3、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出分生孢子。

4、湿度对此病流影响较温度大,温室、大棚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保护地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

2、保护地可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50克,或5%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三色堇灰霉病病害防治方法


三色堇在欧洲是常见的野花,也常栽培于公园中。三色菫以露天栽种为宜,无论花坛、庭园、盆栽皆适合。不适合种于室内,因为光线不足,生长会迟缓,枝叶无法充分茁壮,导致无法开花,开花后也不应移入室内,以长保花朵寿命。

三色堇灰霉病症状:感病苗的茎、叶呈水浸状腐烂。染病成株,自近地表的叶片,呈水浸状,后迅速扩大,茎基腐烂,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具隔膜,青灰至灰色,或棕灰色。分生孢子簇生,菌核扁平或圆锥形,黑色。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4℃,气温13.7-29.5℃分生孢均可萌发,但低温区萌发率高,最适温度21-23℃。

传播途径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病部产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后形成菌核越冬。该病发生与寄主生育状况有关,寄主衰弱或受低温侵袭,相对湿度高于94%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深翻。减少菌源。

2、冬季注意增温保温,控制湿度,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白芍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白芍灰霉病,俗称花腐病,主要危害白芍叶片、叶柄、茎杆及花器。常造成叶片、幼茎、花蕾和花瓣腐烂,严重影响产量。此病除危害白芍外,也能侵害牡丹、玉簪、黄精等多种药用植物。

1、白芍灰霉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叶柄、茎及花。叶片染病初在叶尖或叶缘处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水渍状斑,后病部扩展,大小1cm或更大,病斑褐色至灰褐色或紫褐色,有的产生轮纹。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叶柄和茎部染病生水浸状暗绿色长条斑,后凹陷褐变软腐,造成病部以上的倒折。花染病花瓣变褐烂腐,产生灰色霉层,在病组织里形成黑色小菌核。

2、白芍灰霉病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牡丹葡萄孢菌BotrytispaeoniaeOud.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菌核直接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风雨传播。在低温受冻或寄主组织衰弱时容易受害发病,如遇连续阴雨或多露重雾天气,发病较重。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多次再侵染,扩大危害。

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或在衰老的组织上生长,侵染花器造成花瓣变褐腐烂。当染病花瓣接触有外伤的花梗、叶片或叶缘时,病菌能在上面迅速生长,引起发病。低温潮湿、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开花后植株间长期潮湿则发生严重。常在开花后发病,5~6月发病最盛,叶斑多在花腐后发生。

3、白芍灰霉病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避免遭受冻伤和机械创伤。

(3)清洁田园。秋季及时清除枯枝残叶,集中销毁,减少菌源。

(4)选用无病种栽。剔除病栽,并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10~15分钟,捞出晾干后栽种。

(5)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茄子灰霉病的防治


灰霉病是茄子、番茄、黄瓜等蔬菜上最主要的也是最让人头疼的病害。它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蔬菜的花、叶和果实,高湿低温时易发病,严重时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发生特点

该病害发生早,流行快。大棚蔬菜一般于11月中旬前后定植,11月底番茄、黄瓜苗期灰霉病就开始发生,12月至第二年1月形成灰霉病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高峰为2月中下旬至3、4月份(花果期),主要危害幼果、幼瓜,常导致幼果、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幼果、幼瓜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病株率和病果率在7~10天内暴发流行。

灰霉病属于气传病害,可以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操作、伤口及衰败的花叶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当植株衰弱、抵抗力低下,灰霉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从植株伤口侵入危害植株健康生长。

灰霉病菌是一种腐生菌,喜欢从腐败的枝叶和花瓣侵入,一般先从植株叶片上先干枯后返潮的落花上发起进攻,在叶片上形成由边缘向内部扩展的“V”型病斑,并形成灰色葡萄穗状霉层。

灰霉病菌的发育适温是10~23℃,最佳湿度在90%以上,32℃以上、4℃以下环境中停止发展。而一般大棚蔬菜的生长温度在15~30℃,同时由于大棚大多采用双膜覆盖,棚内湿度高,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可达80%左右,夜间达90%以上,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时节,如果遇到连阴天或雾霾天气,棚内湿度基本都在90%以上,非常利于灰霉病菌的大暴发。

防治措施

1、清理棚室环境,减少初浸染源

定植前要清除棚内残茬及枯枝败叶;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摘除后最好使用塑料袋封闭起来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毁。清理完毕后注意洗手,然后再进行其他植株管理操作,以免人为因素造成病菌传播。

2、加强棚室设施及植株栽培管理

①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蔬菜定植后,采用双垄薄膜、膜下滴灌技术,减少棚内湿度;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中午温度达25~30℃时,通风降湿,增加二氧化碳,使湿度降低到70%左右。

②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使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植株抗性。

3、提高植株抵抗力并优化植株花果管理

①避免接触过病叶或病果后直接进行整枝打叉操作,减少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机会。及时去除残留花瓣和柱头,避免病菌通过残留花瓣或柱头危害植株叶片或果实。

②降低沾花时候激素的用量和浓度。激素使用不当,会造成花瓣不脱,即使外面空气比较干燥,但是干枯的花瓣在萼片和果实中间夹着的部分湿度依然很大,灰霉病菌很容易入侵危害。

③低温高湿是灰霉病暴发的首要条件,在平时的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养根护叶、合理留果,培育健壮的植株,增强抗逆能力;并时常注意调节棚室内温湿度,在操作行铺设稻壳、稻草或秸秆等进行吸湿。

4、药剂防治

配方一: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此配方建议在发病前期或初期使用,与喹啉铜等细菌药剂混配

配方二:氟啶胺+丙森锌

非洲紫罗兰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非洲紫罗兰灰霉病是危害紫罗兰的常见病害之一。非洲紫罗兰灰霉病引起非洲紫罗兰叶、花枯死,病重时枝干腐烂,丧失商品价值。

症状

非洲紫罗兰叶片发病先出现水渍状小斑,扩展后形成褐色病斑,不规则形,空气湿度大时呈湿腐状,反之呈枯死状。花被害出现褪色水渍状斑,湿度大时扩展快,引起腐烂,反之呈大小不同的褪色斑。茎发病引起分枝处腐烂。湿度大时病斑生白色霉层。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tFr.)

发生规律

非洲紫罗兰灰霉病病菌在病残体、土壤中和其他物体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由风雨等传播;该病有潜伏侵染的现象。该病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当气温在20~25℃,湿度在90%以上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栽培技术防病:及时清除发病部位,剪除后放入塑料袋内;如病部已有霉状物,病部套袋后再剪除;秋冬、早春应把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好,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尤其是连阴天后晴天必须及时除湿。加强调运的管理工作;及时清除败谢的花和衰老的叶片,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扑海因、俊秀或甲基托布津喷药保护。

鱼尾葵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鱼尾葵灰霉病发生时,病菌常从叶片叶缘发病,病部组织变浅褐色,温室内漫漫时,可见到受害处生有灰霉色。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BotrytischinereaPers.称秋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浅褐色至深褐色。多隔、透明,直且长,有时分枝1~5个,分生孢子簇生于梗顶部的小柄上。圆或圆形。

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或发病条件病菌可形成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以菌线、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雨水传播蔓延,田间农事操作是传病途径之一。病菌发育适温23℃,最高31℃,最低2℃;病菌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连续湿度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大棚持续较高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春季连阴雨天气多的年份,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此外,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管理不当都会加快此病扩展。光照充足对该病扩展有很大抑制作用。南方春季露地,低温多雨时也常严重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40%施乐佳悬浮剂1200~1500倍液等。10天一次。

花卉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花卉灰霉病是花卉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花卉的生长季节经常发生,轻者影响叶片,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开花,对花卉品质和产量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制约着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

病原及危害

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的灰葡萄孢,病部出现的灰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原。温暖、潮湿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成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滴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主要通过植株伤口侵染,也可从开败的花器、坏死组织和表皮直接侵染。在相对湿度90%左右,温度在18℃至25℃的条件下最容易导致灰霉病发生。空气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花盆放置过密,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发生严重;氮肥过多,植株组织嫩弱,则发病重。

灰霉病危害多种草本、木本花卉,如仙客来、丽格海棠、秋海棠、新几内亚凤仙、瓜叶菊、倒挂金钟、蝴蝶兰、荷包花、一品红、四季报春、翠菊、大丽花、大岩桐、天竺葵、鹤望兰、唐菖蒲等50多种花卉。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至5毫米,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至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扩展相连成片,严重时整个叶片焦枯。叶缘发病时,叶片有些扭曲。绿色茎上为紫褐色长圆状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叶柄上的症状与茎上的病斑相似,但为长条状,其上生有暗绿色霉状物。

综合防治

防治花卉灰霉病,要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如香石竹,红花品种较黄花品种抗病,在同等条件下,红花品种比黄花品种发病轻。

注意前期处理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要求土壤必须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为减少侵染来源,应随时清除病花、病叶等残体,对于凋谢花朵也应及时剪除。

用种球、种苗种植的,种植前应先剔除病株,用0.3%至0.5%的硫酸铜溶液浸泡30分钟,水洗晾干后再种植。

加强田间管理

时施足底肥,促进植物发育,增强抵抗力。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提高抗病性。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发病部位,不可直接堆在温室或放在垃圾堆上,应集中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加强盆花的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花盆之间应留有充足的空间。浇水要遵循见干见湿原则,盆土不宜过湿,防止积水。大田应注意植株间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植株损伤,防止病菌侵入。

改善环境条件

室内光照,提高寄主抗病性。浇水施肥不宜过多,防止喷淋式浇水,浇水最好从花盆边缘注入,以免叶面湿度大而促进发病。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采取根茎周围淋浇。不同的花卉最好不要混植在同一温室。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温室要将湿度降至80%以下,尤其是在连阴之后晴天升温时,这项工作更要及时进行。注意操作卫生,防止管理过程中传病。灰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在20℃至25℃之间,高于32℃病菌停止感染、生长发育和繁殖。利用这一特性,保护地栽培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控制病菌的发育和侵染。该措施在秋季使用效果明显。一般采取上午迟放风,但下午需要维持在20℃至25℃,降至20℃必须关闭通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至17℃之间,如果掌握好该方法,可以起到不用药而预防灰霉病的作用。

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应以预防为主,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叶面喷药,也可以熏蒸、喷粉尘。

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1∶200波尔多液喷洒,每两周一次。

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叶,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一般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50%速克灵1000至2000倍液、50%多霉灵1000倍液、50%多菌灵500至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至800液等,通常每隔7至10天喷一次。喷药应细致周到,用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点以后,并避免高温和阴雨天气用药。宜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出现抗药性。

药剂熏蒸。点燃成型的烟剂片或粉状烟剂,利用加热法将药剂有效成分分散成小颗粒,可迅速充满整个种植区,均匀达到所有物体表面,使一些喷洒药液不易达到的地方也能着药,杀灭病菌效果良好。

可选用的药剂有10%速克灵烟剂(200至250克/667平方米)、20%百速烟剂(250克/667平方米)。熏烟3至4小时后放风。可以在阴雨天或浇水后进行,最好在傍晚封闭风口后进行。在空气湿度大而不适于喷洒药液时使用效果良好。

喷粉尘。可以在无风的浓密地块和封闭棚室内使用。主要是利用喷粉器将颗粒小、飘浮力强的药剂分散在空中,使其自上而下慢慢沉降和蔓延,以达到杀菌效果。

有效的药剂有10%灭克复合粉剂、5%百菌清复合粉剂、6.5%万霉灵粉尘剂、10%杀霉灵粉尘剂、5%灭霉灵粉尘剂,每9至10天喷施一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至3次。施用量每亩1千克。要对准植株上方喷洒,喷后要封闭棚室,以防止粉尘受气流影响而飘移。施药最好在傍晚或阴雨天发病高峰期进行。

《黄芩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